材料的选择
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负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材料层,位于集流体上,其中,活性材料层包括硅基材料和碳材料;保护层,包括M元素,其中,活性材料层设置在集流体和保护层之间,当在一个或多个任意位置处将保护层划分为两层或更多层时,远离集流体的层的M元素的质量含量大于靠近集流体的层的M元素的质量含量,M元素包括Al、Ti、Mg、Ru、Zr、Hf、Nb、Ca、Zn或Ce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电化学装置能够在基本不影响体积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通过设置保护层,可以减少或避免活性材料层中的活性材料的副反应。

2021-11-02

访问量:18

非水系碱金属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非水系碱金属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于将正极前体、负极、隔板和非水系电解液收纳在外装体中而成的非水系碱金属蓄电元件前体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工序,该正极前体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和该正极活性物质以外的碱金属化合物,(1)在该电压施加工序前或该工序中,从外侧对该前体进行加压;(2)在该电压施加工序前或该工序中,对该前体进行加热;(3)在该电压施加工序中,在该前体的恒流充电后进行该前体的恒压充电;(4)该恒流充电的C倍率相对于所得到的非水系碱金属蓄电元件的放电电容(Ah)为1.0倍~100.0倍;并且(5)该恒压充电的电压值为4.20V以上。

2021-11-02

访问量:37

一种锂硫电池用3D自支撑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用3D自支撑膜的制备及其应用,以高锰酸钾或硫酸锰或乙酸锰为原料,制备3D自支撑膜,首先高锰酸钾或硫酸锰或乙酸锰为原料,溶解于溶剂中得溶液,加入PVP或CTAB或F127或P123或柠檬酸钠等结构导向剂,水热反应后得到前驱溶液;其次前驱溶液抽滤得到自支撑前驱膜;最后对化合物膜进行热或硫化或磷化或硒化处理得到自支撑的锰基金属化合物膜,所得锰基金属化合物膜可用作锂硫电池正极功能层或隔膜修饰层或锂负极支撑层,3D自支撑膜无需额外添加粘结剂,可有效降低自支撑膜的界面电阻;因此,其中的锰基金属化合物自支撑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1-11-02

访问量:21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集流体包括多孔金属,所述多孔金属的孔壁表面依次层叠设置离子导通层和亲锂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集流体,将其用于锂金属负极时,多孔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储锂空间,为锂沉积预留了膨胀空间,同时孔壁表面依次设置离子导通层和亲锂层,亲锂层可以使锂完全的的浸润到孔隙的内部,合理利用了孔隙体积,且锂金属还可以与集流体之间接触紧密,使电流密度均匀,不会产生局部内应力而导致集流体破坏,最终有效地抑制了锂金属的膨胀,减少了锂枝晶的形成,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2021-11-02

访问量:12

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
本申请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和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基材、第一导热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基材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导热系数。本申请所提供的复合集流体,利用导热系数更高的第一导热层的设置,使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量均匀传导,避免热量聚焦导致的析锂现象的发生,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应用时的安全性。

2021-11-02

访问量:16

集流体、电芯及用电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集流体、电芯及用电装置。该电芯包括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包括箔材层与导电材料层;箔材层具有由箔材层的长和宽限定出的主表面,导电材料层设于主表面。导电材料层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包括一种以上的导电材料,导电层中至少一种导电材料的标准电极电势大于箔材层的标准电极电势。活性物质材料层设于导电材料层背离箔材层的一侧。该电芯可以改善目前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极片表面可能析出金属单质的现状。

2021-11-02

访问量:21

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具体是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的集流体涂布或反应修饰有葡聚糖磺酸锂。本发明还公开了负极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有效抑制了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的生长以及刺穿电池隔膜的现象,提高了锂电池的性能;在正极材料颗粒表面包覆具有较高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优良离子和电子导电特性的均匀粘结剂界面层,从而有效解决了正极材料在高电压充电过程中的表面稳定性问题,提高了锂电池的性能。

2021-11-02

访问量:26

一种有机多孔骨架负极、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多孔骨架负极、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所述的有机多孔骨架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骨架层,所述有机骨架层的孔道内设置有活性金属。通过设置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骨架层,具有柔韧性,易于加工制造,并在循环过程中稳定;此外,通过多孔结构的有机骨架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优化有机骨架层的动力学性能,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

2021-11-02

访问量:15

一种负极结构、其制备方法以及固态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结构、其制备方法以及固态电池,所述的负极结构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于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的负载层,所述负载层的表面遍布纳米孔,所述纳米孔内设置有活性金属。通过在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设置包括纳米孔的负载层,并在纳米孔内设置活性金属,能够给活性金属沉积预留膨胀空间,释放活性金属沉积应力,从而有效地抑制活性金属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提高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

2021-11-02

访问量:15

一种新型一体化氟化碳正极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公开电池电极的制备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新型一体化氟化碳正极制备方法,包括: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过筛在乙醇溶液中进行分散,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悬浮液;将石墨烯/碳纳米管悬浮液经微孔滤膜真空过滤,再干燥处理,干燥后将滤膜揭下,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集流体;将石墨烯/碳纳米管集流体与由气体氟源和稀释气体组成的混合反应气体在600℃~800℃下发生氟化反应,即得新型一体化氟化碳正极。本申请经高温氟化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集流体,形成兼容氟化石墨烯和氟化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管的新型一体化氟化碳正极,可整体提高氟化碳材料导电性能,提高比能量和增加功率输出能力,综合提升氟化碳复合材料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

2021-11-02

访问量:22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