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

文档序号:1000936 发布日期:2020-10-23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water heater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杜顺祥 陈炳泉 赵润鹏 余锦剑 黄娟 张晓奇 于 2020-06-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涉及电器技术领域。该换热设备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压缩机设有压缩机出口、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入口连接的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将流体介质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并将所述液体送入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气体由所述第二入口送入所述压缩机,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高。(The invention provides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a water heate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appliances. The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 first condenser, a second condenser and an evaporator, wherein the compressor is provided with a compressor outlet, a first inlet and a second inlet;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condenser,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second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evaporator; when the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is in a heating state,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ondens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evapo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inlet of the compressor; and a gas-liquid separation assemb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let is further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ndenser and the second condenser, the gas-liquid separation assembly is used for separating gas and liquid in a fluid medium and sending the liquid into the second condenser, the gas is sent into the compressor through the second inlet, and the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is high.)

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

背景技术

换热设备是一种使热量从一个热源流向另一个热源的装置,常用于空调、热水器等设备。

以热水器为例,热水器包括换热设备和换热水管;换热设备通常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件、蒸发器以及在制冷剂管道中循环的流体介质;换热水管与冷凝器连接,换热水管中设置有待加热的水。当需要加热时,压缩机将流体介质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使得气体与换热水管中的水发生热交换;流体介质降温冷凝后由蒸发器吸热并以气态进入压缩机进行下一循环,水吸热温度升高。

然而,上述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以克服相关技术中换热设备制热能力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其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压缩机设有压缩机出口、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热设备具有制热状态,当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入口连接,经所述压缩机压缩的流体介质进入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入口连接的气液分离组件,所述气液分离组件用于将流体介质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并将所述液体送入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气体由所述第二入口送入所述压缩机。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闪发器连接,所述补气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二入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闪发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闪发器端口、第二闪发器端口和第三闪发器端口,所述第一闪发器端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闪发器端口与所述补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闪发器端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闪发器端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闪发器端口和所述第三闪发器端口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第二闪发器端口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补气管路上还设有单向阀,用于使所述气体从所述闪发器流向所述第二入口。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组件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闪发器端口。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换热设备具有制冷状态,当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经所述压缩机压缩的流体介质进入所述蒸发器,然后所述流体介质经所述第二冷凝器进入所述闪发器进行气液分离,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液体进入第一冷凝器,经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由所述第二入口进入所述压缩机。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出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当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当所述换热设备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换热设备,其中,所述换热设备还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一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水器,其包括:换热水管和所述换热设备,所述换热水管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沿水流动方向的上游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换热风道和所述换热设备,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沿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设备、热水器和空调,通过设置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蒸发器可以实现流体介质的循环流动。其中,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串联,实现快速换热的同时,能够提高流体介质的过冷度,也就是提高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处的换热量。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还设有与压缩机第二入口相连的气液分离组件;换热设备工作时,经压缩机压缩的流体介质变为高温高压状态并进入第一冷凝器,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中与待加热件发生热交换并放热冷凝,降温后的流体介质进入气液分离组件,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中。而分离出的液体可以经第二冷凝器进一步过冷,流体介质的放热量变高。过冷的流体介质经蒸发器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过程中将气液分离出的气体混合进行二级压缩,提高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处的流量,进一步增加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处的换热量,也就是提高了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同时,补气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第二冷凝器处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度变高,有助于降低流体介质进入蒸发器的干度,提高了流体介质在蒸发器中的换热量,尤其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提高了换热设备的低温制热能力。且通过为压缩机补气,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比,压缩机的输入功率增大,也为换热设备提供部分热量。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换热设备从多方面提高了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换热设备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换热设备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图2和图3中闪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缩机;11:压缩机出口;12:第一入口;13:第二入口;

20:第一冷凝器;

30:第二冷凝器;

40:蒸发器;

50:气液分离组件;51:闪发器;511:壳体;512:第一闪发器端口;513:第二闪发器端口;514:第三闪发器端口;52:补气管路;53:第一膨胀阀;54:单向阀;

60:第二膨胀阀;

70:四通阀;71:第一端口;72:第二端口;73:第三端口;74:第四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流体介质也就是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流体介质进入冷凝器并与待加热件换热,待加热件吸热温度升高,同时,流体介质放热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流体介质随后经过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流体介质在蒸发器中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变为气态重新进入压缩机进行下一个循环。然而,换热设备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换热量少,导致换热设备制热能力差,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蒸发器中的流体介质难以从环境中吸收热量。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增加冷凝器个数,例如设置串联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与待加热件温差大可以实现快速加热,第二冷凝器可以进一步加热待加热件,使得位于第二冷凝器内的流体介质进一步放热过冷,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处的换热量变高;同时,还可以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之间设置气液分离组件,使得分离出的可以进入压缩机中进行二级压缩,分离出的液体即进入第二冷凝器过冷;分离出的气体与从蒸发器进入压缩机的气体混合后进行二级压缩,可以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第二冷凝器中流体介质的过冷度,降低流体介质在蒸发器中的干度,也就是提高了流体介质在蒸发器中的吸热量,进一步提高了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换热设备制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换热设备制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其包括: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以及蒸发器40,压缩机10设有压缩机出口11、第一入口12和第二入口13;第一冷凝器20的第二端与第二冷凝器3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冷凝器30的第二端与蒸发器40的第一端连接;换热设备具有制热状态,当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冷凝器2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出口11连接,蒸发器4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10的第一入口12连接,经压缩机10压缩的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冷凝器20;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之间还设有与第二入口13连接的气液分离组件50,气液分离组件50用于将流体介质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并将液体送入第二冷凝器30,气体由第二入口13送入压缩机10。

换热设备可以应用于热水器、空调等需要制热或制冷的电器中。以热水器为例,热水器包括换热水管和换热设备;换热水管可以为盘管状,换热水管与换热设备中的放热件连接,换热水管内设有待加热水,示例性地换热水管可以盘绕在放热件外,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换热水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待加热水从进水口进入换热水管,待加热水在流动过程中吸收放热件放出的热量后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待加热水从出水口流出,供下一工序使用。

其中,换热设备可以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连接的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制冷剂管道内流通有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低,易于发生气相和液相的变化,并在气相和液相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根据热水器或空调的性能需求,流体介质可以是饱和碳氢化合物、共沸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等的任一种。

压缩机10可以是往复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等,用于将流体介质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

经压缩机10压缩的气态流体介质进入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冷凝放热,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可以为喷淋式冷凝器、充填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中的任一种。高温高压的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中首先与待加热水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加热。随后流体介质可以在第二冷凝器30中与待加热水再次进行热交换,待加热水温度进一步升高,流体介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使流体介质过冷,提高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中的换热量。

放热后的流体介质变为低温的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其随后进入蒸发器40并从环境中吸热,使得流体介质可以以气体状态进入压缩机10,避免压缩机10液压缩,损害压缩机10的寿命。蒸发器40与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均属于热交换件,其结构可以相同,蒸发器40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类型。其中,过冷的流体介质在蒸发器40中吸收的热量变多,尤其对于在低温环境中制热的换热设备,提高了换热设备的低温制热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本实施例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之间设置了气液分离组件50,从第一冷凝器20流出的流体介质进入气液分离组件50,气液分离组件50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10。

在压缩机10中,压缩机10压缩从蒸发器40一侧进入的流体介质,当压缩到与分离出的气体压力相同时,分离出的气体进入压缩机10中,压缩机10进行二级压缩,这样可以增加压缩机10的排气量,即经过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的流体介质流量变高,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30的换热量变高。同时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可以降低,有助于提高流体介质在第二冷凝器30处的过冷度,使得经节流膨胀进入蒸发器40中的流体介质干度降低,也增加了流体介质在蒸发器40中的吸热能力,对于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换热设备,提高了其低温制热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通过设置串联的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在实现快速换热时,也提高了流体介质的过冷度,增加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的换热量,提高了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本实施例还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设置与压缩机10的第二入口13相连的气液分离组件50,以实现压缩机10的二级压缩,提高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的流量,进一步增加了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的换热量,也就是提高了换热设备的制热能力。同时,补气后的压缩机10排气温度降低,从第二冷凝器30处流出的流体介质过冷度变高,进入蒸发器40中的流体介质干度降低,提高了流体介质在蒸发器40处从环境中的吸热能力,尤其对于环境温度较低时,提高了换热设备的低温制热能力。再者,通过为压缩机10补气,可以提高压缩机10的压缩比,压缩机10的输入功率增大,也为换热设备提供部分热量。

气液分离组件5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气液分离器,或者气液分离组件50可以包括一个气体管路,该气体管路与第一冷凝器20的第二端连接,经第一冷凝器20后与压缩机10的第二入口13连接,该管路上设有节流件。经第一冷凝器20流出的流体介质通过节流件降压的气体与第二冷凝器30热交换后进入压缩机10,第一冷凝器20与气体热交换时进一步降温过冷。

考虑到本实施例设有可以进行流体介质过冷的第二冷凝器30,本实施例中气液分离组件50可以包括:闪发器51,闪发器51连接第一冷凝器20的第二端和第二冷凝器30的第一端;补气管路52,补气管路52的一端与闪发器51连接,补气管路52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第二入口13连接。闪发器51作为热交换部件,流体介质可以在闪发器51内吸热,部分流体介质变为气态,气态的流体介质从补气管路52导入压缩机10内,未蒸发的液态流体介质则进入第二冷凝器30。

图4为图1、图2和图3中闪发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闪发器51包括壳体511,壳体511上设置有第一闪发器端口512、第二闪发器端口513和第三闪发器端口514,第一闪发器端口512与第一冷凝器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闪发器端口513与补气管路52连接,第三闪发器端口514与第二冷凝器3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闪发器端口513位于壳体511的顶部,第一闪发器端口512和第三闪发器端口514位于壳体511背离第二闪发器端口513的底部。

壳体511内形成闪发腔,闪发腔的体积较大,流体介质从第一闪发器端口512进入壳体511内时,压力降低,也能促使部分液态流体介质变为气态流体介质。由于气态流体介质的密度低于液态流体介质的密度,与补气管路52连接的第二闪发器端口513可以位于壳体511的顶部,便于气体流出;且考虑到进入闪发器51的流体介质以及从闪发器51流出的液态流体介质密度大,与第一冷凝器20连接的第一闪发器端口512、与第二冷凝器连接的第三闪发器端口514可以位于壳体511的底部。

为便于蒸汽生成,闪发器51的个数可以包括多个并列的闪发腔,或者并列设置多个闪发器51。

进一步地,补气管路52上还设有单向阀54,用于使气体从闪发器51流向第二入口13,且能防止压缩机10中的流体介质回流至闪发器51内,造成流体介质串流,换热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高。

气液分离组件50还包括第一膨胀阀53,第一膨胀阀5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20的第二端和第一闪发器端口512。

换热设备制热时,第一膨胀阀53首次节流可以降低从第一冷凝器20处流出的流体介质的压力,避免闪发器51受到高压,闪发器51的安全性高,且流体介质压力降低,易于受热蒸发;同时通过调节第一膨胀阀53的开度还能增加第一膨胀阀53两侧的压力差,满足补气管路52的补气量需求。示例性的,当第一调节阀53的开度变小,流经第一调节阀53的流体介质流量变低,第一冷凝器20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变高,第二冷凝器30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变低,第一调节阀53的两侧的压差以及温度差增大,气态流体介质增多,补气量增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冷凝器20的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变高,会引起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也变高。而通过降低第一调节阀53的开度又可以增大补气量,压缩机10进行二级压缩后又可以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运行稳定性高。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阀53的开度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的冷凝温度自动调节,易于换热设备实现自动平衡,提高运行稳定性。

其中,第一膨胀阀53可以是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

可以理解地,第二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还设有第二膨胀阀60,第二膨胀阀60连接第二冷凝器30的第二端和蒸发器40的第一端,经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后的流体介质变为低温高压的液态,为便于蒸发器40中的流体介质吸热,蒸发器40上游位置设置第二膨胀阀60,第二膨胀阀60二次节流用于降低流体介质压力,使得进入蒸发器40的流体介质可以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

第二膨胀阀60和第一膨胀阀53可以相同,也可以是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

考虑到换热设备制热和制冷时,流体介质的流向相反,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设备还可以具有制冷状态,用于降低待冷却件的温度,待冷却件可以是空气或水等。具体地,当换热设备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冷凝器2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的第一入口12连接,蒸发器40的第二端与压缩机出口11连接;经压缩机10压缩的流体介质进入蒸发器40,然后流体介质经第二冷凝器30进入闪发器51进行气液分离,经过气液分离后的液体进入第一冷凝器20,经气液分离后的气体由第二入口13进入压缩机10。

换热设备制冷时,经压缩机10压缩的高温高压气态流体介质进入蒸发器40内,在蒸发器40中与待冷却件发生热交换并降温冷凝,冷凝降温后的流体介质经第二膨胀阀60首次节流降压变为气液两相的混合状态。

流体介质然后进入第二冷凝器30,并在第二冷凝器30中与待冷却件发生热交换,此时,第二冷凝器30中的流体介质温度与待冷却件温度的差异大,待冷却件降温速度快,第二冷凝器30中部分的流体介质吸热蒸发。

从第二冷凝器30处流出的流体介质通过第三闪发器端口514进入闪发器51中,闪发器51中生成的气体由第二闪发器端口513进入补气管路52,并进入压缩机10进行二次压缩,闪发器51中的液体由第一闪发器端口512流出,通过第一膨胀阀53二次节流后进入第一冷凝器20进一步过热蒸发,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的热交换量高,换热设备的制冷量高;且流体介质在第一冷凝器20处过热能防止液态流体介质进入压缩机10内发生液压缩,降低压缩机10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地,换热制备处于制冷状态时,为了增加补气量,也可以减小第一膨胀阀53的开度。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膨胀阀53的开度可以根据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的蒸发温度自动调节,避免第一冷凝器20的蒸发温度过低,导致第二冷凝器20结霜或结冰,不利于换热设备制冷。

为在换热设备上能够实现制热状态和制冷状态的切换,换热设备包括四通阀70,四通阀70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种类,例如,四通阀70可以包括主阀和先导阀,先导阀具有与主阀中的两侧腔体连接的两个毛细管,两个毛细管内分别流动高压流体介质和低压流体介质,高压流体介质和低压流体介质的压差控制主阀滑块的滑动,以实现不同管路连通状态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四通阀70设置有第一端口71、第二端口72、第三端口73和第四端口74,第一端口71与压缩机出口11连接,第二端口72与压缩机10的第一入口12连接,第三端口73与蒸发器4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端口74与第一冷凝器20的第一端连接;当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端口71和第四端口74连接,第二端口72和第三端口73连接;当换热设备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端口71和第三端口73连接,第二端口72和第四端口74连接。

当换热设备处于制热状态时,压缩机10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20的第一端连接,使得高温高压的流体介质可以在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处放热。当换热设备处于制冷状态时,压缩机10的出口与蒸发器40连接,使得高温高压的流体介质可以在蒸发器40处放热,然后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30处吸热。通过四通阀70可以实现在换热设备上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切换,简化换热设备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水器,其包括:换热水管和换热设备,换热水管与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连接。

热水器的换热水管可以呈盘管状,换热管内具有待加热水,其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待加热水在流动过程中实现与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的换热过程。当换热设备制热时,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放热,待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为下一工序提供热水。

制热时由于第一冷凝器20处的流体介质温度高,第一冷凝器20可以位于待加热水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位置,使得待加热水可以首先与第一冷凝器20进行热交换,流体介质和待加热水的温差大,制热效果好。

可以理解地,当换热设备制冷时,换热管内具有待冷却水,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吸热,待冷却水可以降温,为下一工序提供低温水。此时,第二冷凝器30处的流体介质与待冷却水的温差大,待冷却水首先与第二冷凝器30进行热交换,流体介质与待冷却水的温差大,制冷效果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其包括:换热风道和换热设备,换热风道与第一冷凝器20、第二冷凝器30连接。

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可以位于换热风道内,使得空气流动时可以穿过第一冷凝器20和第二冷凝器30,接触面积大,换热效果好。

其中,第一冷凝器20可以位于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位置。当换热设备制热时,换热风道内设有待加热气体,待加热气体可以首先与第一冷凝器20进行热交换,待加热气体与流体介质的温差大,制热效果好。换热设备制冷时,换热风道内设有待冷却气体,第二冷凝器30处的流体介质与待冷却气体的温差大,制冷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空调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