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

文档序号:100818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 (Mold butt-collision needle structure ) 是由 陈品俊 于 2021-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包括上顶针、下顶针;所述上顶针的底部设有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方向与上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下顶针的顶部设有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长度方向与下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上顶针和下顶针平行设置,且上顶针和下顶针非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可组合并填充对应工件的斜孔。本发明所述的模具对碰针结构,通过设置上顶针和下顶针形成对碰针,其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组合并填充形成对应工件的斜孔,模具只需带动上顶针和下顶针上下移动即可实现脱模,容易保养及更换,避免传统斜孔需要做抽芯的情况,无需增加了油缸等复杂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ld butting pi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thimble and a lower thimble;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thimb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sertion part,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insertion part and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upper thimble form an included angle; the top of the lower thimbl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insertion part,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insertion part and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lower thimble form an included angle; the upper thimble and the lower thimbl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upper thimble and the lower thimble are arranged non-coaxially; the first insertion portion and the second insertion portion may be combined and fill the inclined hole of the corresponding workpiece. According to the mold butting pin structure, the butting pin is formed by arranging the upper ejector pin and the lower ejector pin,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first insertion part and the second insertion part are combined and filled to form the inclined hole corresponding to a workpiece, the mold can be demoulded only by driving the upper ejector pin and the lower ejector pin to move up and down,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are easy, the condition that a core needs to be pulled in the conventional inclined hole is avoided, complex structures such as an oil cylinder are not required to be added, and therefore cost is reduced.)

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作为现代制造工业重要的工艺装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成型速度快、精度高,适用于复杂零件生产,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轻工、电子等各个领域。模具的技术高低是制造工业水平高低的重要部分;而现代工业生产要求模具精度高、寿命长、产量大、生产速度快,这对模具的稳定性及耐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顶针组件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件具有斜孔时,传统模具需要做对应的抽芯,增加了油缸等复杂结构,不仅成本增加,而且结构复杂不易保养及更换,后期保养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

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包括上顶针、下顶针;

所述上顶针的底部设有第一插入部,所述第一插入部的长度方向与上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

所述下顶针的顶部设有第二插入部,所述第二插入部的长度方向与下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

所述上顶针和下顶针平行设置,且上顶针和下顶针非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可组合并填充对应工件的斜孔。

本发明所述的模具对碰针结构,通过设置上顶针和下顶针形成对碰针,其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组合并填充形成对应工件的斜孔,模具只需带动上顶针和下顶针上下移动即可实现脱模,容易保养及更换,避免传统斜孔需要做抽芯的情况,无需增加了油缸等复杂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按工件的斜孔形状对半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按工件的斜孔形状对半设置,便于设计和加工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降低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具有相互贴合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上顶针的轴线相互平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贴合面与上顶针的轴线相互平行,可在上顶针和下顶针移动的方向与贴合面的方向一致,便于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组合或出模。

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的底面与上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垂直设置在上顶针的底面上;所述下顶针的顶面与下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插入部垂直设置在下顶针的顶面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顶针的端面与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可使模具填充成型的工件的斜孔开口与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组合后的轮廓一直,即斜孔开口与斜孔直径一致,便于后续斜孔使用;同时该设置方式还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的底面与上顶针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所述下顶针的顶面与下顶针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顶针的底面与上顶针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所述下顶针的顶面与下顶针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即顶针的轴线方向与斜孔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进一步使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组合或出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呈半圆柱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呈半圆柱状,使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组合形成圆柱状,匹配对应斜孔的形状;同时降低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直径分别小于对应上顶针和下顶针的直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的直径分别小于对应上顶针和下顶针的直径,可便于加工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对应的上顶针和下顶针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对应的上顶针和下顶针上,可便于安装或拆卸,且在第一插入部或第二插入部的替换或维修。

进一步地,所述上顶针的底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插入部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一滑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下顶针的顶面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插入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插入部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组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对位的情况,使对碰过程会产生干涉碰撞,造成上顶针和下顶针的损坏,通过设置弹簧,可在第一插入部和第二插入部组合的时候,具有弹性变形的范围,避免由于两者干涉直接损坏。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顶针和下顶针分别设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连接上顶针和下顶针,带动其运动,实现顶针的对碰或出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模具对碰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上顶针、下顶针、工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上顶针、下顶针、工件的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上顶针、下顶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上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上顶针的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上顶针;11、第一插入部;12、贴合面;13、第一滑槽;20、下顶针;21、第二插入部;30、上模具;40、下模具;50、工件;51、斜孔;6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空心”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具对碰针结构,包括上顶针10、下顶针20、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

具体的,所述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分别设置在上模具30和下模具40上;

具体的,所述上顶针10的底部设有第一插入部11,所述第一插入部11的长度方向与上顶针10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

所述下顶针20的顶部设有第二插入部21,所述第二插入部21的长度方向与下顶针20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

所述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平行设置,且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非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11与第二插入部21可组合并填充对应工件50的斜孔51;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入部11与第二插入部21按工件50的斜孔51形状对半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一插入部11与第二插入部21按工件50的斜孔51形状对半设置,便于设计和加工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降低加工成本;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的直径分别小于对应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的直径;

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具有相互贴合的贴合面12;所述贴合面12与上顶针10的轴线相互平行;

更具体的,所述上顶针10的底面与上顶针10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插入部11垂直设置在上顶针10的底面上;所述下顶针20的顶面与下顶针20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插入部21垂直设置在下顶针20的顶面上;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顶针10的底面与上顶针10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所述下顶针20的顶面与下顶针20的轴线方向成10°夹角设置;

通过将顶针的端面与顶针的轴线方向成夹角设置,可使模具填充成型的工件50的斜孔51开口与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组合后的轮廓一直,即斜孔51开口与斜孔51直径一致,便于后续斜孔51使用;同时该设置方式还方便。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合模时,上模具30带动上顶针10移动,进而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接触对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的贴合面12互相接触,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组合形成斜孔51的形状,进而模具内进行填充形成工件50;工件50成型后,通过上模具30带动上顶针10移动,上顶针10与下顶针20分离,进而可将工件50推出到模具外,实现工件50的出模。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以下结构优化:

具体参考图6和图7,所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对应的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上;所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对应的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上,可便于安装或拆卸,且在第一插入部11或第二插入部21的替换或维修;

具体的,所述上顶针10的底面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插入部1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3内,所述第一插入部11与第一滑槽13之间设有弹簧60;所述下顶针20的顶面设有第二滑槽(图未示),所述第二插入部2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插入部21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弹簧60。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合模时,上模具30带动上顶针10移动,进而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接触对碰,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组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对位的情况,使对碰过程会产生干涉碰撞,造成上顶针10和下顶针20的损坏,通过设置弹簧60,可在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组合的时候,具有弹性变形的范围,避免由于两者干涉直接损坏;进而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的贴合面12互相接触,第一插入部11和第二插入部21组合形成斜孔51的形状,进而模具内进行填充形成工件50;工件50成型后,通过上模具30带动上顶针10移动,上顶针10与下顶针20分离,进而可将工件50推出到模具外,实现工件50的出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设置上顶针和下顶针形成对碰针,其结构简单,利用第一插入部与第二插入部组合并填充形成对应工件的斜孔,模具只需带动上顶针和下顶针上下移动即可实现脱模,容易保养及更换,避免传统斜孔需要做抽芯的情况,无需增加了油缸等复杂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纸罐自动组装机及组装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