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108781 发布日期:2021-10-19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 (Self-circulation type fish breeding and culturing device ) 是由 翁苑丹 陈方灿 唐冲 黄逸飞 刘海涌 于 2021-06-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连接件、缓冲箱、分散箱和打捞筐,所述培养池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池,且分隔池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的下端连接有分隔罩,且第一竖管的上端与横管相连接,所述横管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竖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竖管;所述缓冲箱设置在第三竖管的外侧,且缓冲箱的内部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连接孔,且横板上连接有密封塞。该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可对同期鱼苗不同生长情况的鱼类进行分类培养,且方便定期的对培养装置进行清理,换水和清理残饵的工作较为方便,并且便于对成熟鱼类进行统一打捞,而且便于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lf-circulation fish breeding and cultu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ulture pond, a connecting piece, a buffer tank, a dispersing box and a fishing basket, wherein a separation pond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ulture pond, a first vertical pip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separation po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eparation cover,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vertical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verse pipe, the right end of the transvers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vertical pipe, and the output end of a first water pump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vertical pipe; the baffle box sets up in the outside of third standpipe, and the internally mounted of baffle box has the diaphragm, seted up the connecting hole on the diaphragm, and be connected with the sealing plug on the diaphragm. This self-loopa formula fish breeding culture apparatus can carry out classification culture to the fish of the different growth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fry, and convenient regular clears up culture apparatus, and the work of changing water and clearing up the incomplete bait is comparatively convenient to be convenient for unify the salvage to ripe fish, be convenient for carry out cyclic utilization to the water resource moreover.)

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繁殖培养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对鱼类进行繁殖培养,能够有效的提高鱼类的培养效率,从而更快的培育出成熟的鱼类,以供销售或者观赏,对于鱼类的培养,需要设置单独的培养装置,区别于野生的培养方式,更便于管理,但是现有的鱼类繁殖培养装置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

1.在鱼苗培养成成熟的鱼类时,往往会由于生长周期的不同,或者鱼类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使得鱼类个体生长速度不同,从而使得通期的鱼苗生长情况不同,但是一般的鱼类繁殖培养装置通常将同期鱼苗同时放置在共同的空间培养,不仅影响鱼类个体的生长情况,且不便于统一管理;

2.市场上现有的鱼类繁殖培养装置通常为一个大型的池子,在池中注入水,将鱼苗撒入,并定期进行喂食来培养,但是该培养装置不便于长期使用,不方便定期的对培养装置进行清理,换水和清理残饵的工作较为麻烦;

3.在鱼类培养成熟后,往往需要将鱼类统一打捞,便于后期的统一运输,但是现有的鱼类繁殖培养装置,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逐一打捞,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便于对鱼类的整体情况进行查看;

4.鱼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换水,以保证水质的干净,更适合鱼类的培养,但是大量的水被更新换掉,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长期的鱼类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将同期鱼苗同时放置在共同的空间培养,不仅影响鱼类个体的生长情况,且不便于统一管理;不便于长期使用,不方便定期的对培养装置进行清理,换水和清理残饵的工作较为麻烦;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进行逐一打捞,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便于对鱼类的整体情况进行查看;大量换水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长期的鱼类培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连接件、缓冲箱、分散箱和打捞筐,所述培养池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池,且分隔池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的下端连接有分隔罩,且第一竖管的上端与横管相连接,所述横管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竖管,且横管的右侧末端与第一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竖管;

所述缓冲箱设置在第三竖管的外侧,且缓冲箱的内部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连接孔,且横板上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缓冲箱的右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回收管,且第一回收管的上端与第二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二回收管的下端相连接,且第二回收管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回收管,所述横管的水平方向上连接有导管,且导管通过固定件与培养池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管的末端安装有连接管;

所述打捞筐设置在培养池的内部左侧,且打捞筐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件,并且靠近培养池中心位置的控制件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三皮带,且第三皮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轮,并且第三皮带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竖杆的底部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培养池的横截面现在为环形结构,且分隔池的中心与培养池的中心重合,并且分隔池的外壁为多孔状结构,而且培养池的底部呈倾斜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管的下端与分隔罩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分隔罩的表面呈蜂窝状结构,并且第一竖管的上端通过连接件与横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内径尺寸与第一竖管、横管和第二竖管的外径尺寸相等,且连接件与第一竖管、横管和第二竖管端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并且连接件内表面上下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在横板上均匀设置,且连接孔的上端开口尺寸大于连接孔的下端开口尺寸,并且密封塞与横板固定连接,而且密封塞的内侧与第三竖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同时,密封塞的材质为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分散箱设置在第三回收管的左端下方,且分散箱上安装有分散板,并且分散箱的下端通过支撑板与培养池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散板的表面呈蜂窝状结构,且分散板与分散箱呈一体化结构,并且分散箱的上端与第二回收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捞筐的横截面形状为扇形结构,且打捞筐的底部及内壁均呈多孔状结构,并且打捞筐的外侧与培养池的内部相贴合,而且打捞筐在培养池的内部为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打捞筐的底部外侧贯穿设置有第一竖杆,且打捞筐的底部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竖杆,且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在限位件和控制件的内部;

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通过第一皮带相连接,且第一竖杆的下还通过第二皮带相连接,并且最右侧的第一竖杆下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和第一竖杆分别在打捞筐的内外两侧等间距分布,且第二竖杆和第一竖杆与控制件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并且第二竖杆和第一竖杆均与限位件构成滑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可对同期鱼苗不同生长情况的鱼类进行分类培养,且方便定期的对培养装置进行清理,换水和清理残饵的工作较为方便,并且便于对成熟鱼类进行统一打捞,而且便于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1、通过在培养池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池,可通过分隔池的作用对培养池进行区域的划分,因此可将同期培养的生长情况不同的鱼苗分开培养,能够保证鱼苗的正常进食,且更加便于管理;

2、通过设置的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并在第一水泵的共同作用下,对培养池和分隔池内部的水进行抽离,并随之将水中夹杂的残饵和杂质一同抽出,并在处理后,来清洁水中的杂质,使得培养池和分隔池中的水能够自动循环,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3、通过设置的打捞箱框,并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共同作用下,可对打捞筐进行升降,从而便于对培养池中的鱼进行大量的打捞,进而提高打捞的效率,便于对大量的鱼进行统一的管理;

4、通过设置的缓冲箱,并在缓冲箱的下端设置有横板,在横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并且连接孔的上端开口尺寸大于其下端开口尺寸,因此可对通过第三竖管进入缓冲箱的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将通过上端的第一回收管被回收,进而再次通入培养池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竖杆与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分散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竖管与第一竖管、横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打捞筐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池;2、分隔池;3、第一竖管;4、分隔罩;5、横管;6、第二竖管;7、连接件;8、第一水泵;9、第三竖管;10、缓冲箱;11、横板;12、连接孔;13、密封塞;14、第一回收管;15、第二水泵;16、第二回收管;17、第三回收管;18、分散箱;19、分散板;20、支撑板;21、导管;22、固定件;23、连接管;24、打捞筐;25、控制件;26、第一竖杆;27、限位件;28、第一皮带;29、第二皮带;30、第一伺服电机;31、第二竖杆;32、第三皮带;33、第一导向轮;34、第二导向轮;35、第二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池1、分隔池2、第一竖管3、分隔罩4、横管5、第二竖管6、连接件7、第一水泵8、第三竖管9、缓冲箱10、横板11、连接孔12、密封塞13、第一回收管14、第二水泵15、第二回收管16、第三回收管17、分散箱18、分散板19、支撑板20、导管21、固定件22、连接管23、打捞筐24、控制件25、第一竖杆26、限位件27、第一皮带28、第二皮带29、第一伺服电机30、第二竖杆31、第三皮带32、第一导向轮33、第二导向轮34和第二伺服电机35,培养池1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池2,且分隔池2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竖管3,第一竖管3的下端连接有分隔罩4,且第一竖管3的上端与横管5相连接,横管5的右端连接有第二竖管6,且横管5的右侧末端与第一水泵8相连接,第一水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竖管9;

缓冲箱10设置在第三竖管9的外侧,且缓冲箱10的内部安装有横板11,横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且横板11上连接有密封塞13,缓冲箱10的右端上方设置有第一回收管14,且第一回收管14的上端与第二水泵15相连接,第二水泵15的输出端与第二回收管16的下端相连接,且第二回收管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回收管17,横管5的水平方向上连接有导管21,且导管21通过固定件22与培养池1的内壁相连接,导管21的末端安装有连接管23;

打捞筐24设置在培养池1的内部左侧,且打捞筐2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件25,并且靠近培养池1中心位置的控制件25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竖杆31,第二竖杆31的下端连接有第三皮带32,且第三皮带3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轮33,并且第三皮带3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轮34,第二竖杆31的底部与第二伺服电机35的输出端相连接。

如图1中培养池1的横截面现在为环形结构,且分隔池2的中心与培养池1的中心重合,并且分隔池2的外壁为多孔状结构,而且培养池1的底部呈倾斜结构,便于培养池1底部沉淀的残饵和杂质向培养池1的底部右侧聚集;

如图5中第一竖管3的下端与分隔罩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分隔罩4的表面呈蜂窝状结构,并且第一竖管3的上端通过连接件7与横管5相连接,便于分隔罩4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8中连接件7的内径尺寸与第一竖管3、横管5和第二竖管6的外径尺寸相等,且连接件7与第一竖管3、横管5和第二竖管6端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并且连接件7内表面上下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便于第一竖管3、横管5和第二竖管6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如图6中连接孔12在横板11上均匀设置,且连接孔12的上端开口尺寸大于连接孔12的下端开口尺寸,并且密封塞13与横板11固定连接,而且密封塞13的内侧与第三竖管9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同时,密封塞13的材质为橡胶材料,便于对水质的杂质进行阻隔和过滤;

如图5和图7中分散箱18设置在第三回收管17的左端下方,且分散箱18上安装有分散板19,并且分散箱18的下端通过支撑板20与培养池1的内壁相连接,分散板19的表面呈蜂窝状结构,且分散板19与分散箱18呈一体化结构,并且分散箱18的上端与第二回收管16螺纹连接,可通过分散箱18的作用,对水进行分散;

如图1和图2中打捞筐24的横截面形状为扇形结构,且打捞筐24的底部及内壁均呈多孔状结构,并且打捞筐24的外侧与培养池1的内部相贴合,而且打捞筐24在培养池1的内部为升降结构,便于控制打捞筐24的上下运动,进而便于打捞工作的进行;

如图4和图9中打捞筐24的底部外侧贯穿设置有第一竖杆26,且打捞筐24的底部内侧贯穿设置有第二竖杆31,且第一竖杆26和第二竖杆31从上到下依次贯穿在限位件27和控制件25的内部;第一竖杆26的下端通过第一皮带28相连接,且第一竖杆26的下还通过第二皮带29相连接,并且最右侧的第一竖杆26下端与第一伺服电机30的输出端相连接;

如图4和图9中第二竖杆31和第一竖杆26分别在打捞筐24的内外两侧等间距分布,且第二竖杆31和第一竖杆26与控制件2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并且第二竖杆31和第一竖杆26均与限位件27构成滑动结构,可通过第二竖杆31和第一竖杆26的转动,对打捞筐24的升降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时,首先在培养池1中注入适当的水,用于对鱼类进行培养,将鱼苗放入培养池1的内部,并将同期培养,生长较为缓慢的鱼苗挑选出,放入分隔池2的内部进行培养,并且在培养池1和分隔池2的内部均设置有供氧装置(图中未画出),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并定期向培养池1和分隔池2内部施加鱼饵;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需要对培养池1和分隔池2内部的水进行更换时,可将第一水泵8启动,使得第一水泵8通过第一竖管3和第二竖管6对培养池1和分隔池2内部的水抽离,并且第一竖管3和第二竖管6的下端位于培养池1和分隔池2的底部,因此可在抽水的同时将水中沉淀的残饵和其他杂质进行抽离,最终水被抽入缓冲箱10的内部,由于在缓冲箱10的内部设置有横板11,且横板11上开设有连接孔12,从而可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处于缓冲箱10的上端,并可通过缓冲箱10上端右侧开设的端口,将水的净化剂放入缓冲箱10的内部,对缓冲箱10中的水进行再次的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通过第一回收管14向上抽出,并在第二水泵15、第二回收管16和第三回收管17的共同作用下,将净化后的水再次注入培养池1的内部,由此实现水的循环处理,既便于对水质的残饵和杂质进行清理,又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当鱼苗培养成熟后,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和第二伺服电机35,从而使得第一竖杆26和第二竖杆31同时转动,由于第一竖杆26和第二竖杆31与控制件25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因此当第一竖杆26和第二竖杆31转动时,可对打捞筐24进行上下升降处理,当需要打捞成熟的鱼时,使得打捞筐24向上升起,由于打捞筐24的外表面呈多孔状结构,因此,当打捞筐24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将培养池1中的鱼打捞出,在打捞时,可通过认为驱赶的方式将鱼驱赶至打捞筐24的上方,便于打捞,分隔池2中少量的鱼,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打捞,这就是该自循环式鱼类繁殖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蟹虾智能养殖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