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1090514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吸收性物品 (Absorbent article ) 是由 杨立业 徐源鸿 李田雨 于 2020-06-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面层、吸收体、护围、背层。面层、吸收体、护围上下叠置设置,其中面层与皮肤直接接触。面层从靠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包绕吸收体并在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形成开口,并且面层的靠近开口的区域附接到护围的固定端或背层上。该吸收性物品的吸水速度快,且液体吸收量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bsorbent article, which comprises a surface layer, an absorber, a guard and a back layer. The surface layer, the absorber and the protective enclosure are arranged in an up-down overlapping mode, wherein the surface layer i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The facing layer wraps around the absorption body from the side close to the wearer&#39;s skin and forms an opening at the side remote from the wearer&#39;s skin, and the area of the facing layer close to the opening is attached to the fixed end of the apron or to the backing layer. The absorbent article has a high absorption rate and a large liquid absorption amount.)

一种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用作婴幼儿或成人的纸尿裤等。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将诸如短裤型的纸尿裤的吸收性制品的展开图。在将图1中的A1与A2对接、A3与A4对接后即成为具有立体结构的短裤型吸收性制品。图2示出了沿图1的A-A方向的纸尿裤的横向截面示意图。为了区分吸收性制品各层之间的关系,图2各层之间的涂胶被隐去,且各层之间的间距被适应性放大地展示。

如图1、2所示,诸如纸尿裤的吸收性制品内依次设有透水面层1、吸收体2、拒水背层3。其中透水面层1与用户皮肤接触并直接吸收诸如尿液等异物。异物透过透水面层1后进入吸收体2,并在吸收体2内由上至下地流动并存留在吸收体2内。

现有的吸收性制品中,各层材料之间通过热熔或涂胶的方式彼此贴合地固定以成形。吸收体1和透水面层2之间的粘胶剂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这会减缓异物进入吸收体的速率。同时,吸收体2仅在靠近用户皮肤一侧的表面与透水面层1接触,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这也会影响吸收体2吸收异物的速率。因此,现有的吸收性物品无法保证以较快的速度吸收异物,使得用户皮肤无法快速进入干爽状态。

图1、2所示的吸收性制品还存在吸收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而言,吸收体2是由具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的材料制成,流入吸收体2内某一区域的液体不易在吸收体2内继续流动。由于处于吸收体2的各边缘位置的部分不易直接接触、吸收液体,该部分的吸收体2的吸收液体的功能无法得到明显体现。

进一步参见图2,现有的吸收性制品中,吸收性制品横向两侧的护围4在顶部位置的顶部部分4A朝向吸收性制品的纵向中心翻折。在穿戴过程中,防漏护围4的顶部部分4A会直接接触穿戴者腿部。随着吸收性制品被继续上提到腰部,用户的腿围增大并对上述顶部部分4A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顶部部分4A受摩擦作用而被不断朝纸尿裤中心位置AA牵引。受面层1、背层3的压迫作用,护围顶部部分4A的弹性体并不能自由地竖直立起,发挥其弹性的锁边作用,这会导致防漏护围失去“防漏”作用。

因此,现有的纸尿裤等吸收性物品的性能等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至少能够解决如何实现快速吸收诸如尿液等异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形式的吸收性物品来解决。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面层、背层、吸收体和护围。其中,所述面层与穿戴者皮肤直接接触并被配置为能够使得液体从中透过。所述背层与所述面层相对设置且位于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其中所述背层由透气且不透水的材质构成。所述吸收体设置于所述面层和所述背层之间,用于吸收并锁住所述液体。所述护围包括固定在所述面层和背层之间的固定端以及与所述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所述护围用于防止所述液体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侧面泄漏。

其中,所述面层从靠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包绕所述吸收体并在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形成开口,并且所述面层的靠近所述开口的区域附接到所述护围的固定端或所述背层上。

由于面层是以“包绕吸收体”的形式与吸收体接合,即便二者之间使用较少用量的涂胶,吸收体也能稳固地保持在吸收性制品内部,这使得吸收体在朝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表面与面层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除此之外,面层在背离穿戴者一侧仅有部分区域与防漏护围或背层进行附接。面层在该侧的至少部分区域由于不与背层或防漏护围粘接,因此诸如尿液的液体能够由面层顺畅地导流到吸收体的背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表面。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在吸收体的相应侧表面被吸收,也即液体在流经吸收体的靠近穿戴者皮肤的侧表面、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侧表面以及横向侧表面的过程中均被吸收体吸收,因此,液体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被吸进吸收体,穿戴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干爽状态。并且,该类形式的吸收性制品更有利于将液体均匀地导向吸收体的各个边缘位置,从而提大吸收体的吸收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层和所述护围或背层彼此附接的区域从朝向所述开口的边缘侧开始延伸。对于由于设置粘接剂而硬化或者由于热封而硬化的该区域而言,将用于附接面层的区域如上设置后,液体更易于被导流到面层的最末端,吸收体背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表面的更大区域能够直接与面层接触并直接吸收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护围的固定端***所述面层和所述背层之间,并且沿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方向,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面层的对应端齐平。

在此情况下,面层在背离穿戴者皮肤的区域附接在防漏护围上。相比于面层直接附接在拒水背层的方案,该种方案中,开口左、右两侧的吸收性物品均具有均一的厚度。由于开口左、右两侧均是用于与穿戴者直接贴合的区域,这种具有均一厚度的设置能够避免给穿戴者带来凹凸不平的穿戴感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口的纵向中心面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心面基本重合。

沿所述横向方向,所述面层和所述护围或背层之间彼此附接的区域的延伸距离L1为:5%*L≤L1≤20%*L,其中,L是所述吸收体沿所述横向方向的延伸距离。在保证将各层之间彼此牢固接合的基础上,该延伸距离L1可以保证面层在吸收体的背离穿戴者皮肤一侧的最大延伸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护围从固定端开始围绕面层的横向两侧向面层的靠近穿戴者皮肤的顶面一侧延伸,并且自由端在所述顶面延伸,其中,所述自由端被构造为具有朝向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侧面的开口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包括在所述顶面向内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由所述第一部分的末端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在朝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边缘位置设有至少一根沿纵向延伸的弹性体。

穿戴者穿戴吸收性制品的过程中,自由端(弯折部)的内侧会被先行压迫,自由端的第二部分由此被朝与吸收体垂直的方向自然竖起。护围此时更容易地实现防漏作用,由此,吸收性制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沿所述横向方向,所述弯折部在所述顶面的延伸距离D为20mm≤D≤30mm。弯折区的第二部分能够在垂直于吸收体的方向上形成适宜高度的防漏区。防漏区不会因过高而导致液体直接喷向防漏围边而溢出;同时不会因为延伸长度过长而在靠近穿戴者皮肤一侧覆盖较多的面层而降低吸收体的吸收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层含有PH值调节剂,所述PH值调节剂选自0.05-1wt%茶多酚、0.05-0.1wt%辛酰羟肟酸或二者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PH值调节剂的浓度是0.05wt%辛酰羟肟酸,或0.3wt%茶多酚与0.05wt%辛酰羟肟酸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PH值调节剂的剂量优选为7g/m2-10g/m2。所述PH值调节剂的PH值为4.5-5.5。

根据该形式的面层,其能够有效抑制脲酶的活性,控制PH值的升高,进而保证面层即使在留有尿液等的情况下,在最大程度上不对穿戴者皮肤造成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用于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弹性地贴附于用户的弹性腰围,所述弹性腰围包括与所述用户的腹部对应的前腰围区以及与所述用户的腰部对应的后腰围区,并且所述前腰围区的拉伸倍率低于所述后腰围区的拉伸倍率。

根据现有的吸收性物品,部分产品的弹性腰围采用单一的弹性体构成。部分产品的弹性腰围结合人体腰围在高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围长的特点,在对应于不同腰围高度的位置设置弹性或长度不同的弹性体。然而上述设计也仅仅考虑到人体构造方面的特点。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发明人发现,诸如婴幼儿的穿戴者在呼吸过程中,穿戴者会因为呼吸而使得吸收性制品在对应于腹部的区域产生更小的压力。在将前腰围区设置成具有较小的拉伸倍率的情况下,被穿戴在用户身上的吸收性制品在用户腹部及后背腰围能产生相对均一的压迫感,从而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更舒适的用户感受。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层在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的部分区域与所述背层或护围之间彼此隔开而形成自由区,并且所述自由区沿所述横向方向的延伸距离D1为:5mm≤D1≤1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包括位于所述面层和所述吸收体之间的吸收体覆盖片,所述吸收体覆盖片是亲水SMS无纺布或吸水纸。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口的宽度D2为:15mm≤D2≤2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亲水SMS无纺布的克重FAW为:12gsm≤FAW≤18gs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收体包括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或ES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层采用保水量为20-50mg/15ml的低保水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可被直接穿戴的裤型纸尿裤。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通过阅读下列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系统、特征和优点。目的是所有这种额外的系统、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和本发明内容中,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被所附权利要求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裤型纸尿裤的展开后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沿图1的横向中心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裤型纸尿裤的展开后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为沿图3的纵向中心线B-B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沿图3的横向中心线C-C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替换实施方式的纸尿裤的截面示意图。

图7(a)为未使用状态下的图5、6的纸尿裤的弯折部的示意图。

图7(b)为纸尿裤的弯折部刚接触穿戴者腿部时的示意图。

图7(c)-7(e)为纸尿裤被穿戴完毕后的不同状态下的弯折部的示意图。

图8为不同实施方式的纸尿裤回渗量的数据对比图。

图9为不同实施方式的纸尿裤的吸收体利用率的数据对比图。

图10为不同实施方式的纸尿裤的PH值状态变化图。

图11为标注了尺寸的纸尿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发明中,术语“近侧”指的是靠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远侧”指的是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附图4-7中的纸尿裤的顶侧对应于穿戴者皮肤,底侧对应于纸尿裤裸露在外的一侧。以下说明中,诸如“上”、“下”、“左”、“右”等方向性术语仅用于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纵向”表示为纸尿裤的长度方向,“横向”表示为纸尿裤的宽度方向,其“纵向”成垂直关系。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以图示形式说明作为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裤型纸尿裤的结构和材质等,可以理解的是,除了用于保证吸收性物品能够被穿戴的结构与裤型纸尿裤的结构稍有区别外,尿布、失禁护具、卫生巾、纸尿裤等其他类型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采用与裤型纸尿裤同样的材质和结构。

如图3-6所示,其中,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后的裤型纸尿裤的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纵向中心线B-B的纵向截面图;图5、6是沿图1的横向中心线C-C的横向截面图,其中图5、图6示出了不同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如图3-6所示,纸尿裤100包括面层110、背层130、吸收体120和护围140。面层110、吸收体120和背层130由纸尿裤100的近侧至远侧依次设置。面层110用于与穿戴者皮肤直接接触,其可以由诸如热风无纺布这类易于使得诸如尿液的液体透过的材料制成。热风无纺布中的纤维优选地被设置沿纵向BB延伸。

吸收体120包括诸如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或ES纤维的材料等,其用于吸收并锁住液体。通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或ES纤维是以颗粒或粉粒等粒状使用。

位于纸尿裤100远侧的背层130与面层110相对,其由透气且不透水的材质构成。背层130例如由PE膜和普通拒水无纺布等制成,或者由医用防水无纺布和普通拒水无纺布制成。

参见图5、6,护围140用于防止液体从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侧面泄漏,其位于纸尿裤100的横向两侧,并且具有***并固定在面层110和背层130之间的固定端142、与固定端142相对的自由端144以及介于固定端142和自由端144之间的连接部143。固定端142、自由端144由位于纸尿裤100横向侧面的连接部143分别朝向纸尿裤100纵向中心弯折。

在图5所示的纸尿裤100中,面层110从近侧(靠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包绕吸收体120并在远侧(远离穿戴者皮肤的一侧)形成开口112。面层110的在靠近开口112的区域(附接区S1)附接到护围140的固定端142上。由此,面层110在远侧和护围140之间形成彼此附接的附接区S1以及彼此未附接的自由区S2。优选地,面层110在横向两侧与护围140(护围140的连接部143)之间彼此不附接,或者仅在极少的位置附接,吸收体120、面层110形成为悬浮于护围140、背层130的悬浮体结构。

对于上述附接区S1,其可以由填充的涂胶形成;或者通过将面层110和护围140二者热封的形式形成。应理解,附接区S1是用于实现固定面层110、吸收体120、护围140的区域。在对应于附接区S1的面层110中,面层110由于沁入粘结剂或受热封作用,该区域的面层具有相对较低的液体导流能力。

应理解,由于面层110是以“包绕吸收体120”的形式与吸收体120接合,即便二者之间使用较少用量的涂胶,吸收体120也能稳固地被保持在吸收性制品内部,这使得吸收体120在朝向穿戴者皮肤的一侧表面与面层11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利于液体快速地进入吸收体120的近侧面(图5的吸收体120的顶面)。

根据本公开,尿液等异物流到面层110时,在一部分异物直接向下流动透过面层110而被吸收体120的近侧面(图5、6的吸收体的顶面)吸收的同时,另一部分异物沿面层110的延伸方向顺次流经吸收体120的横向侧以及远侧(吸收体120的下方)并在吸收体120的各相应侧表面被吸收。这可以提高液体被吸收的速度,同时吸收体120边缘位置的吸收液体能力也得以体现。

得益于将面层110与护围140之间的附接区S1设置于临近开口112的区域,尿液等液体能够被面层110导流到临近开口112的位置。由此,液体在面层110的远侧表面能够被导流到离纸尿裤100的横向边缘较远的位置处,面层110远侧表面(图5的面层110的下表面)的更多区域能够直接吸收液体。这会进一步提高液体被吸进吸收体120的速度,穿戴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干爽状态。

在图5、6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1,为了保证液体在面层110的远侧表面能够有最大的流动距离,面层110和护围140固定端142之间的附接区S1从面层110的朝向开口112的边缘处开始延伸。可替换地,附接区S1也可以从该边缘处朝纸尿裤100的横向侧边缘稍许偏移的位置处开始延伸。例如该偏移的距离为3mm、5mm、10mm等;或者为纸尿裤100的宽度W的1/20、1/30、1/40等等。应理解,上述范围的附接区S1均属于“靠近开口112的区域”。通过偏移的方式尤其适用于通过涂胶形成附接区S1、S3的实施方式,这可以避免粘接剂从开口112溢出,从而使吸收体120与背层130直接粘结,从而影响纸尿裤100的性能。

继续参见图5、11,沿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方向,***面层110和背层130之间的护围140固定端142被设置成与面层110的对应端齐平。由此,护围140和面层110共同在吸收体120的远侧限定边缘齐整的开口112。上述开口112的纵向中心面被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心面基本重合。

参见图6,其示出了一种图5的替代方案,在该实施方式中,护围140在吸收体120的远侧的延伸距离较短,面层110被附接在拒水背层130上。在该实施方式中,护围140的固定端142与拒水背层130之间形成附接关系,这利于液体在面层110的远侧表面具有最大的流动距离。对于该实施方式的纸尿裤100的其他组成部分,其可以参见上述有关图5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图6的附接区S3、自由区S4的延伸距离亦可参见上述图5的相关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面层110和拒水背层130之间也可以通过填涂粘接剂、热封等方式形成上述附接区S3。

继续参见图5、6、11,沿横向方向,面层110和护围140、拒水背层130之间彼此附接的附接区S1、S3的总延伸距离L1为:5%*L≤L1≤20%*L,其中,L是吸收体120沿横向方向的延伸距离。在图5、6、11的示图中,L1为左附接区S1、S3以及右附接区S1、S3的横向延伸距离L’之和。在保证将各层之间彼此牢固接合的基础上,该延伸距离L1可以保证面层110在吸收体120的背离穿戴者皮肤一侧的最大延伸距离。

对于面层110和护围140之间形成的自由区S2、S4,根据纸尿裤100的型号尺寸,优选地,自由区S2、S4的横向方向的延伸距离D1被设定为5mm、10mm、12mm、15mm等。

如图5或6所示,护围140从固定端142开始围绕面层110的横向两侧向面层110的靠近穿戴者皮肤的顶面一侧延伸,其自由端144在顶面延伸。对于自由端144,其被构造为具有朝向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侧面的开口112的弯折部144。

弯折部144可参见图5、6以及7(a),其包括在顶面向内延伸的第一部分146和由第一部分146的末端沿相反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148。第二部分148在朝向吸收性物品的边缘位置设有如图5、6所示的沿纵向(对应于图3的BB方向)延伸的三根或其他数量的弹性体145。可选地,第一部分146和第二部分148还可设置竖向延伸的第三部分147。

参见图7并结合图5或6,其中图7(a)示意性地示出了处于图5、6的自然状态的弯折部144,图7(b)示出了刚接触穿戴者腿部的弯折部144,图7(c)-7(e)示意性示出穿戴完毕后的弯折部144。穿戴者穿戴纸尿裤100的过程中,弯折部144的内侧(对应于第三部分147的顶部位置)会被先行压迫,第二部分148因此会自然地朝外且斜向上翘而由图7(a)进入图7(b)的中间状态。第二部分144的弹性体145由此得以从纸尿裤的横向边缘OO’向外移动而避免面层110、背层130等的压迫。弹性体145弹性伸开并直接接触、锁止在穿戴者的大腿部。随着纸尿裤100被继续上提,弯折部144上的第一部分146、第三部分147受锁在大腿部的第二部分148牵引作用而朝纸尿裤100的横向朝外方向逐渐舒展伸开而进入7(c)、7(d)所示的最终状态,当穿戴者的腿围较大时,弯折部144甚至能够最终形成图7(e)所示的完全伸展状态。应理解,在图7(e)所示的完全伸展状态,弯折部144的左侧边缘大致与图5或图6的面层110的横向右侧边缘大致齐平。

参见图11并结合图5、6,对于弯折部144的横向方向的延伸距离D被设定成20mm、21mm、25mm、30mm等。参见图7(c)-7(e),弯折部144的第二部分148由此能够在垂直于吸收体120的方向上形成适宜高度的防漏区。防漏区不会因过高而导致液体直接喷向防漏围边而溢出;同时,参见图5、6,防漏区不会因为延伸长度过长而在靠近穿戴者皮肤一侧覆盖较多的面层110而降低吸收体120的吸收速率。

参见图3,纸尿裤100上设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弹性地贴附于用户的弹性腰围160。弹性腰围160包括与用户的腹部对应的前腰围区161以及与用户的后腰部对应的后腰围区162,并且前腰围区161的拉伸倍率低于后腰围区162的拉伸倍率。诸如婴幼儿的穿戴者在呼吸过程中,穿戴者会因为呼吸而使得纸尿裤100在对应于腹部的区域产生更小的压力。上述形式的弹性腰围160贴附在穿戴者身上后能够产生相对均一的压迫感,从而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用户感受。

纸尿裤100被脱离穿戴者身体后,其内部的***物容易从对应于穿戴者腿部的开口溢出。为了避免该类情况的出现,纸尿裤100在其远侧表面设有如图3、4所示的具有粘性且层叠地黏连在一起的丢弃贴131。丢弃帖131裸露在外的末端部分不具有粘性。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拉扯丢弃帖131的末端,使得层叠的丢弃帖131能够展开。随后,用户将展开的丢弃帖131包绕纸尿裤100的整个周向,使得丢弃帖131的首尾相粘,纸尿裤100因此被包裹成较小体积。此时,对应于穿戴者腿部的开口被闭合,异物因此不会溢出。

优选地,丢弃帖131被设置在纸尿裤100上对应于穿戴者背部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可选地,纸尿裤100在吸收体120的正下方设有沿纸尿裤100的纵向方向延伸尿湿显示带132。该尿湿显示带132优选地被设置在纸尿裤100的横向中心位置。类似地,纸尿裤100在临近弹性腰围160的位置设有沿纸尿裤100的横向方向延伸的尿湿显示带133。尿湿显示带132、133内具有显示剂,根据纸尿裤100的尿液量的大小,其能够显示出不同色彩。用户能够根据尿湿显示带132、133的颜色深浅、色彩判断是否为穿戴者更换纸尿裤100。

进一步参见图5、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吸收体120的近侧表面和面层110之间设有由亲水SMS无纺布或吸水纸制成的吸收体覆盖片150。一方面,吸收体覆盖片150能够将尿液等快速地传递到吸收体120,另一方面吸收体覆盖片150有助于将吸收体120内呈颗粒状或粉粒状的材料覆盖住,防止在生产纸尿裤100的过程中,吸收体120由于切割或压迫而迫使上述材料外泄。

不同形式的吸收体覆盖片150、面层110在远侧表面形成的开口112会对纸尿裤100的整体性能造成影响。以下结合图表说明设置各形式的吸收体覆盖片150的效果。在下表的各实施例中,除了吸收体覆盖片150材料不同,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其余各对应层的材料相同。各纸尿裤100的形式参见下表:

参见图8,其示出了采用GB/T 28004回渗量测试法测得的具有不同吸收体覆盖片150的纸尿裤100的回渗性能;图9示出了对应的不同吸收体覆盖片150的纸尿裤100的吸收体利用率。

结合实施例11和13可知,开口112宽度越小,其回渗量会越高。对于具有较小宽度的开口112而言,面层110在远侧表面受到的背压越大,回渗量因此越大。

结合实施例11、12、14可知,采用水刺无纺布作为吸收体覆盖片150,其回渗量较高,因此并不适于作为制作吸收体覆盖片150的材质。吸收纸类型的吸收体覆盖片150具有最小的渗透量。

根据本申请,面层110在吸收体120的远侧表面形成的开口112的宽度D2被设置15mm、20mm、25mm等。

对于本发明的面层110,优选地,其由保水量为20mg/15ml、30mg/15ml、40mg/15ml、50mg/15ml等不易保存水分的低保水纤维。

本公开还涉及了一种具备调节纸尿裤100内部的湿热环境的面层110。现有的面层具备弱酸性的特点,然而,申请人注意到,具有弱酸性的面层仅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明显抑制脲酶的作用。穿戴者长时间穿戴后,面层抑制脲酶的作用减弱会使得尿素被分解而产生使得PH值增大的氨类物质。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抑制纸尿裤PH值升高的面层。具体而言,申请在现有的面层110材料中增加了PH值调节剂。该PH值调节剂选自0.05-1wt%茶多酚、0.05-0.1wt%辛酰羟肟酸或二者的混合物。更优选地,PH值调节剂的浓度是0.05wt%辛酰羟肟酸,或0.3wt%茶多酚与0.05wt%辛酰羟肟酸的混合物。其中,PH值调节剂的剂量优选为7g/m2-10g/m2。PH值调节剂的PH值为4.5-5.5。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茶多酚、辛酰羟肟酸的浓度的单位wt%表示相应的PH值调节剂中的茶多酚、辛酰羟肟酸的重量比。例如,1wt%的茶多酚,表示PH值调节剂中的茶多酚的重量比例为1%,其余的组分为蒸馏水。PH值调节剂的剂量表示每平方米的面层中所涂布的PH值调节剂的重量。

以下结合图表说明各相应成分的PH值调节剂的效果。各实施例的PH值配比参见下表:

试验所采用的弱酸无纺布经过酸化处理,其PH值为4.93。各实施例的PH值调节剂被涂布工艺均匀涂布在各无纺布面层110上。所采用的无纺布面层110的重量为1g,涂布按照10g/m2的剂量进行涂布。

试验时,先在1g待测无纺布上加入PH值是6.7,由柠檬酸-氢氧化钾缓冲溶液配制的脲酶溶液5mL。充分接触5分钟后,加入人工尿液40mL。随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点下,各实施例、对比例的混合溶液的PH值。PH值的数据可参见图10,其中图10的横坐标表示时间(min),纵坐标表示PH值。

由实施例1-6可知,经过酸化处理的无纺布面层110以及未经过酸化处理的普通无纺布的对纸尿裤100的酸碱度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实施例25、26能够将纸尿裤100的酸碱度长期维持在较佳水平范围内。

根据图10的试验可知,采用上述形式的PH值调节剂能够较好地抑制尿液、粪便中的脲酶分解尿素而产生氨,从而将纸尿裤100维持在理想的酸碱度范围。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纸尿裤:100;

面层:110;

吸收体:120;

背层:130;

护围:140;

吸收体覆盖片:150;

弹性腰围:160;

开口:112;

丢弃贴:131;

尿湿显示带:132、133;

固定端:142;

连接部:143;

自由端、弯折部:144;

弹性体:145;

第一部分:146;

第三部分:147;

第二部分:148;

附接区:S1、S3;

自由区:S2、S4;

前腰围区:161;

后腰围区:162。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外科手术用医用压敏胶带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