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机及冰箱

文档序号:1125024 发布日期:2020-10-02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制冰机及冰箱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 是由 金容贤 朴贤知 洪镇驲 李承根 于 2019-12-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冰箱。所述制冰机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形成用于制冰的多个冰腔室;上部壳体,包括冷气孔和托盘开口,所述冷气孔使冷气通过,所述托盘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一托盘与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接触;驱动单元,用于使所述第二托盘移动;以及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托盘,所述上部壳体还包括冷气引导部,所述冷气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引导到所述托盘开口侧。(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ce maker and a refrigerator. The ice maker includes: a first tray and a second tray forming a plurality of ice chambers for making ice; an upper housing including a cold air hole through which cold air passes and a tray opening for contacting the first tray with the cold air passing through the cold air hole; a driving unit for moving the second tray; and a connection unit for transmitting power of the driving unit to the second tray, the upper case further including a cold air guide portion guiding cold air passing through the cold air hole to the tray opening side.)

制冰机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制冰机及冰箱。

背景技术

通常,冰箱是用于能够将食物低温储存在由门来遮蔽的内部的储存空间的家用电器。

所述冰箱利用冷气来冷却储存空间内部,从而可以将储存的食物以冷藏或冷冻状态储存。

通常,在冰箱的内部提供用于制冰的制冰机。

所述制冰机被配置成通过将从供水源或水箱供应的水容纳到托盘来制成冰。

并且,所述制冰机被配置成可以通过加热方式或扭转方式来将制成的冰从所述冰托盘移冰。

以如上所述的方式自动地供水和移冰的制冰机形成为向上方开口以取出成型的冰。

由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制冰机制出的冰具有新月形状或钻石形状等至少一个表面平坦的表面。

另外,在冰的形状形成为球形的情况下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冰,可以给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感。并且,在储存制出的冰时,也能通过使冰之间接触的面积最小化来使冰凝结最小化。

作为现有文献的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850918号中设置有制冰机。

现有文献的制冰机包括上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上部壳体,在两个侧端包括向上侧延伸的一对连杆引导部;下部托盘,排列有半球形的多个下部壳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托盘;旋转轴,与所述下部托盘和上部托盘的后端连接,以使所述下部托盘相对于所述上部托盘旋转;一对连杆,一端与所述下部托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引导部连接;以及上部推出销组件,在所述上部推出销的两个端部***于所述连杆引导部的状态下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连杆,并且与所述连杆一起升降。

在现有文献的情况下,可以由半球形的上部壳体和半球形的下部壳体生成球形的冰,但是冰同时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生成,因此具有包含在水中的气泡不能被完全排出且气泡在水内部分散而使生成的冰不透明的缺点。

并且,多个壳体配置成一列,因此多个壳体中的位于两端部的壳体与冷气的热传递量最大。在该情况下,多个壳体中的位于两端部的壳体的制冰速度快,因此,在两端部的壳体中的水相变为冰时的膨胀力的作用下,水移动到位于两端部之间的壳体,从而存在冰的形状从球形产生变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冰箱,通过使冷气集中到冰腔室的上侧来使多个冰腔室之间的冰的生成速度均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制造透明的冰的制冰机及冰箱。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冰箱,无论安装有制冰机的冰箱的种类如何,都能使冰的透明度均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冰箱,能够防止设置有用于旋转下部托盘的驱动部的部分在下部托盘的反复的往复旋转过程中变形。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机及冰箱,防止下部托盘在旋转的过程中与上部托盘产生干涉而折叠。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制冰机的冰箱。

根据一方面的制冰机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形成用于制冰的多个冰腔室;以及上部壳体,包括冷气孔和托盘开口,所述冷气孔使冷气通过,所述托盘开口用于使所述第一托盘与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接触。

所述上部壳体还可以包括冷气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引导到所述托盘开口。

所述第二托盘配置在所述第一托盘的下侧,所述第一托盘的一部分可以贯通所述托盘开口。

所述第一托盘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冷气引导到所述多个冰腔室的多个上部开口。

所述多个冰腔室可以在远离所述冷气孔的方向向排成一列。

所述冷气引导部可以包括:第一垂直引导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隔开的第二垂直引导部。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可以形成将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引导到所述托盘开口侧的引导流路。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和第二垂直引导部的上端部可以位于比所述托盘开口更高的位置。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和第二垂直引导部的上端部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一托盘的上部开口相同或比所述第一托盘的上部开口更高的位置。

在远离所述冷气孔的方向上,所述引导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面积可能变小。

平分所述冷气孔的水平长度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假想线可以与连接多个冰腔室的中心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假想线隔开。

所述第二假想线可以在经过所述引导流路之后贯通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的一端以所述第一假想线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假想线的相反侧,所述多个冰腔室可以包括最靠近所述冷气孔的第一冰腔室和与所述第一冰腔室相邻的第二冰腔室。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的另一端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冰腔室的上部开口更靠近所述第二冰腔室的上部开口的位置。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可以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在水平方向上呈弧形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的一端可以在所述冷气孔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的一端的相反侧。所述第一冰腔室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制冰机还可以包括:驱动单元,用于移动所述第二托盘;以及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托盘。

所述上部壳体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连接单元贯通的贯通开口。

所述冷气引导部可以引导冷气流动,使得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在向所述贯通开口侧流动之前流动到所述多个冰腔室侧。

所述贯通开口可以包括:第一贯通开口,位于与所述冷气孔相邻的位置;以及第二贯通开口,所述第二贯通开口与所述第一贯通开口隔开。所述托盘开口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开口和所述第二贯通开口之间。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贯通开口的位置。

所述冷气引导部还可以包括引导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的水平引导部。所述水平引导部可以从与所述冷气孔的最低点相同或低于所述冷气孔的最低点的位置延伸。

根据另一方面的冰箱可以包括:储藏室,用于储存食物;以及制冰机,利用被供应到所述储藏室的冷气来使冰腔室的水相变为冰。

所述制冰机可以包括:形成多个冰腔室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以及支撑所述第一托盘的上部壳体。

所述多个冰腔室可以在远离所述冷气孔的方向上排成一列。所述上部壳体可以包括:冷气孔,使冷气通过;以及冷气引导部,将通过所述冷气孔的冷气引导到所述多个冰腔室侧。

所述第二托盘位于所述第一托盘的下侧,所述上部壳体可以在下侧包括使所述第一托盘贯通的托盘开口。所述冷气引导部可以将所述冷气引导到所述托盘开口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冰箱门开放的状态的图。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冷气孔侧观察上部壳体的图。

图8是示出通过冷气孔的冷气在制冰机中流动的状态的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图14是放大示出图6B的上部壳体中的加热器结合部的图。

图15是示出组装有上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图19和图20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立体图。

图21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侧视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图26是用于示出组装有下部组件的状态的沿着图16的26-26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27是沿着图3的27-27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中的制冰完成状态的图。

图29是在供水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0是在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1是在制冰完成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2是在移冰初始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3是在满冰感测位置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4是在移冰完成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在向每个附图中的构成要素附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上显示,相同的构成要素也应当尽可能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在判断对相关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影响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描述。

并且,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些术语不用于定义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顺序或序列,而仅用于区分相应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应当注意的是,在描述了一个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结合”或“接通”的情况下,前一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接或接通于后一构成要素,然而,还可以理解为在两个构成要素之间还“连接”、“结合”或“接通”有另一构成要素。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冰箱门开放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冰箱1可以包括:形成储存空间的箱体2;以及用于开闭所述储存空间的门。

详细地,所述箱体2通过隔板形成上下分隔的储存空间,并且,可以在上部形成冷藏室3,在下部形成冷冻室4。

在所述冷藏室3和冷冻室4的内部可以提供抽屉、搁板、筐体等收纳构件。

所述门可以包括遮蔽所述冷藏室3的冷藏室门5和遮蔽所述冷冻室4的冷冻室门6。

所述冷藏室门5可以由左右侧成对的门构成并通过转动来开闭。所述冷冻室门6可以构成为能够以抽屉式拉出推入。

当然,所述冷藏室3和冷冻室4的配置和所述门的形式可以根据冰箱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种类的冰箱而不限于此。

例如,所述冷冻室4和所述冷藏室3可以左右配置,或者,所述冷冻室4还可以位于所述冷藏室3的上侧。

在所述冷冻室4可以设置有制冰机100。所述制冰机100用于将供应的水制成冰,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在所述制冰机10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有冰盒102,在制出的冰从所述制冰机100移冰之后储存于所述冰盒102。

所述制冰机100和冰盒102还可以以容纳于单独的外壳101的状态安装在所述冷冻室4的内部。

所述冷冻室4可以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冷冻室4供应冷气的管道(未图示)。从所述管道排出的空气在流过所述制冰机100侧之后,可以流动到所述冷冻室4。

用户可以通过打开所述冷冻室门6并靠近所述冰盒102来获取冰。

作为另一例,所述冷藏室门5可以设置有饮水机(dispenser),用于从外部提取净化的水或制出的冰。

在所述制冰机100生成的冰或在所述制冰机100生成并储存于冰盒102的冰通过移送装置被移送到所述饮水机,从而用户可以从饮水机获得冰。

下面,参照附图对制冰机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3至图5,所述制冰机100可以包括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

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所述上部组件110移动。作为一例,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相对于所述上部组件110进行旋转。

所述下部组件200在与所述上部组件110接触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上部组件110一起生成球形冰。

即,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形成用于生成球形冰的冰腔室111。所述冰腔室111实质上是球形的腔室。

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形成被划分的多个冰腔室111。

下面,举例说明由所述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形成三个冰腔室111的情形,并且,需要明确的是,冰腔室111的数量不受限制。

在由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形成所述冰腔室111的状态下,水可以通过供水部190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所述供水部190结合于所述上部组件110,并将从外部供应的水引导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制冰之后,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沿着正向旋转。此时,在所述上部组件110和所述下部组件200之间形成的球形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分离。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驱动单元180,以使所述下部组件200能够相对于所述上部组件110旋转。

所述驱动单元180可以包括:驱动马达;以及用于将所述驱动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动力传递部。所述动力传递部可以包括一个以上齿轮。

所述驱动马达可以是能够双向旋转的马达。因此,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双向旋转。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上部推出器300,以使冰能够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使紧贴于所述上部组件110的冰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包括:推出器主体310;以及一个以上的上部推出销320,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冰腔室111相同数量,但并不限于此。

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的两端可以设置有分离防止凸起312,在所述推出器主体310与后述的连接单元350结合的状态下,用于防止其与所述连接单元350分离。

作为一例,一对分离防止凸起312可以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向相反方向凸出。

在所述上部推出销320贯通所述上部组件110而被引入到所述冰腔室111内的过程中,可以按压所述冰腔室111内的冰。

由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的冰可以从所述上部组件110分离。

并且,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下部推出器400,以分离紧贴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冰。

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通过按压所述下部组件200来从所述下部组件200分离紧贴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冰。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组件110。

所述下部推出器400可以包括:推出器主体410;以及从所述推出器主体410凸出的一个以上的下部推出销420。所述下部推出销420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冰腔室111相同的数量,但并不限于此。

在用于移冰的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正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力可以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为此,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下部组件200和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连接单元350。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连杆。

作为一例,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52,用于旋转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以及第二连杆356,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以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旋转时将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作为一例,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正向旋转时,在所述连接单元350的作用下,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下降,从而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可以按压所述冰腔室111中的冰。

相反,当所述下部组件200逆向旋转时,在所述连接单元350的作用下,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上升而能够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返回到原始位置。

下面,进一步对上部组件110和下部组件200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上部组件110可以包括形成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上部托盘150,所述冰腔室111用于制冰。作为一例,所述上部托盘150限定所述冰腔室111的上侧部分。

所述上部组件11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位置的上部支撑件170。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支撑件170可以支撑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下侧,以限制下侧移动。

所述上部组件11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位置的上部壳体120。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位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下侧。

如上所述,在上下方向上对齐的上部壳体120、上部托盘150以及上部支撑件170可以由紧固构件紧固。

即,通过紧固构件的紧固,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作为一例,所述供水部190可以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冰腔室111的水的温度或冰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00。

作为一例,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通过感测所述上部托盘150的温度来间接地感测所述冰腔室111的水的温度或冰的温度。

作为一例,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安装于所述上部壳体120。当所述上部托盘150固定于所述上部壳体120时,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

另外,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包括下部托盘250,所述下部托盘250形成用于制冰的所述冰腔室111的另一部分。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托盘250限定所述冰腔室111的下侧部分。

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侧的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下部壳体210,所述下部壳体21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上侧。

所述下部壳体210、下部托盘250以及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由紧固构件紧固。

所述制冰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启动/关闭所述制冰机100的开关600。当用户将所述开关600操作为启动状态时,能够通过所述制冰机100制冰。

即,当启动所述开关600时可以反复地执行:制冰过程,向所述制冰机100供应水,利用冷气来制冰;以及移冰过程,旋转所述下部组件200以分离冰。

相反,当将所述开关600操作为关闭状态时,不能通过所述制冰机100制冰。作为一例,这种所述开关600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所述制冰机100可以包括满冰检测杆700。

作为一例,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通过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动力来旋转,从而能够感测所述冰盒102是否满冰。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一侧可以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180,另一侧可以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作为一例,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另一侧可以以能够在连接单元350的连接轴370的下方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因此,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可以低于所述连接轴370。

所述驱动单元180可以包括马达和用于将所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所述下部组件的多个齿轮。

并且,所述驱动单元180还可以包括:凸轮,接收所述马达的旋转动力以进行旋转;以及移动杆,沿着所述凸轮面移动。在所述移动杆可以设置有所述磁铁。所述驱动单元180还可以包括孔传感器,能够在所述移动杆移动的过程中感测所述磁铁。

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多个齿轮中的结合有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第一齿轮可以选择性地与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结合或解除结合。作为一例,所述第一齿轮由弹性构件弹性支撑,由此,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可以与第二齿轮啮合。

相反,当向所述第一齿轮施加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的阻力时,所述第一齿轮可以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开。

向所述第一齿轮施加大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的阻力的情况,作为一例,是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在移冰过程中被冰卡住的情况(满冰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齿轮可以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开,从而能够防止齿轮的破损。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通过所述多个齿轮和凸轮来在所述下部组件200旋转时连动而一起旋转。此时,所述凸轮可以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或与所述第二齿轮连动。

根据所述孔传感器是否感测到磁铁,所述孔传感器可以输出作为不同输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任意一个可以是High信号,另一个可以是low信号。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从待机位置(下部组件的制冰位置)向满冰感测位置旋转,以感测满冰。

在所述满冰检测杆700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下方。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包括感测主体710。所述感测主体710可以在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动作过程中位于最下侧。

所述感测主体710的全部可以位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下方,以防止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下部组件200与所述感测主体710产生干涉。

所述感测主体710在所述冰盒102的满冰状态下可以与所述冰盒102内的冰接触。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是导线形状的杆。即,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通过弯曲几次具有规定直径的导线来形成。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包括感测主体710。所述感测主体710可以在平行于所述连接轴37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不论在任何位置,所述感测主体710可以位于比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最低点更低的位置。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还包括从所述感测主体710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一对延伸部720、730。

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实质上可以平行地延伸。

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可以包括第一延伸部720和第二延伸部730。

所述感测主体710的水平长度可以形成为长于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每个的上下长度。

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之间的间隔可以形成为长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水平长度。

因此,能够防止在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过程和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与所述下部组件200产生干涉。

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可以分别包括:从所述感测主体710延伸的第一延伸杆722、732;以及从所述第一延伸杆722、732以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延伸杆721、731。

所述满冰检测杆70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一对延伸部720、730的端部弯曲而延伸的一对结合部740、750。

所述一对结合部740、750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720延伸的第一结合部740;以及从所述第二延伸部730延伸的第二结合部750。

作为一例,所述一对结合部740、750可以从所述第二延伸杆721、731延伸。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750可以从所述每个延伸部720、73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可以连接于所述驱动单元180,所述第二结合部750可以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即,所述第一结合部74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平行于所述感测主体710。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和所述第二结合部750提供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结合部750可以以空闲状态连接于所述上部壳体120。因此,实质上可以由所述第一结合部740提供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中心。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720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延伸部741。

并且,所述第一结合部74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弯曲的弯曲部742。

所述弯曲部742可以形成为在远离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的方向上先向下倾斜再向上倾斜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

作为一例,所述弯曲部742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742a;以及从所述第一倾斜部742a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742b。

所述第一倾斜部742a和所述第二倾斜部742b的边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结合部740位于最下侧。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包括所述弯曲部742以用于增大与所述驱动单元180的结合力。

所述第一结合部74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弯曲部742的端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延伸部743。

作为一例,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743可以从所述第二倾斜部742b向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743和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可以以所述感测主体710为基准位于相同高度。即,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和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部743可以位于相同的延长线上。

作为另一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740还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或者可以仅包括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部741和弯曲部742。

或者,所述第一结合部740还可以仅包括弯曲部742和第二水平延伸部743。

所述第二结合部750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二延伸部730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主体751;以及从所述结合主体751弯曲的卡止主体752。

作为一例,所述结合主体751可以以平行于所述卡止主体752的方式延伸。

作为一例,所述卡止主体75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卡止主体752可以从所述结合主体751向下方延伸。

所述卡止主体752可以以平行于所述第二延伸部730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二结合部750可以贯通所述上部壳体120。在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形成用于使所述第二结合部750贯通的孔120a。

<上部壳体>

图6A和图6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从冷气孔侧观察上部壳体的图,图8是使出通过冷气孔的冷气在制冰机中流动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6至图8,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在所述上部托盘150被固定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冷冻室4内的外壳101。

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上部板121。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以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与所述上部板121的底面接触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上部板121。

在所述上部板12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贯通的托盘开口123。

作为一例,在所述上部托盘150位于所述上部板121的下侧的状态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固定于所述上部板121时,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所述托盘开口123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

或者,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通过所述托盘开口123暴露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而不是通过所述托盘开口123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

所述上部板121可以包括向下方凹入而形成的凹陷部122。所述托盘开口123可以形成于所述凹陷部122的底部122a。

因此,贯通所述托盘开口123的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位于由所述凹陷部122形成的空间。

在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设置有用于结合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的加热器结合部124,以进行移冰,所述上部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上部托盘150。

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位于所述凹陷部122的下侧。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的一对安装肋128、129。

所述一对安装肋128、129在图6B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所述一对安装肋128、129以面向彼此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位于所述一对安装肋128、129之间。

所述一对安装肋128、129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

所述上部板121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结合的多个插槽131、132。

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一部分可以***于所述多个插槽131、132。

所述多个插槽131、132可以包括:第一上部插槽131;以及第二上部插槽132,以所述托盘开口123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的相反侧。

所述托盘开口12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和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

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在图6B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

所述多个第一上部插槽131可以在与箭头B方向(称为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箭头A方向(称为第一方向)上隔开而排列,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所述多个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箭头A方向是与多个冰腔室111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因此,可以增加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的长度。

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因此,可以增加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的长度。

当所述每个上部插槽131、132的长度增加时,可以增加***于所述每个上部插槽131、132的凸起(形成于上部托盘)的长度,从而能够增大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结合力。

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至所述托盘开口123的距离和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至所述托盘开口123的距离可以不同。作为一例,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至所述托盘开口123的距离可以形成为短于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至所述托盘开口123的距离。

当从所述托盘开口123观察所述每个上部插槽131、132时,所述每个上部插槽131、132可以以向所述托盘开口123的外侧凸出的形状呈弧形。

所述上部板121还可以包括用于***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的套筒133。

所述套筒133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上方延伸。

作为一例,多个套筒133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板121。所述多个套筒133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并且,多个套筒133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排成多列。

多个套筒133中的一部分套筒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插槽131之间。

多个套筒133中的另一部分套筒可以配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或者,配置成面向两个第二上部插槽132之间的区域。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使得所述下部组件200能够旋转。

所述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可以以图6B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在所述每个铰链支撑件135、136上可以形成有第一铰链孔137。

作为一例,所述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下方延伸。

所述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和所述托盘开口123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连接单元350的一部分穿过的贯通开口139b、139c。作为一例,分别位于下部组件200的两侧的第二连杆356可以穿过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

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作为一例,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可以形成于所述上部板121。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沿着所述上部板121的***垂直地延伸的垂直延伸部140。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可以从所述上部板121向上方延伸。

所述垂直延伸部14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结合钩140a。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通过所述结合钩140a与所述外壳101钩结合。

所述供水部190可以结合于所述垂直延伸部140。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向所述垂直延伸部140的外侧水平地延伸的水平延伸部142。

所述水平延伸部142可以设置有向外部凸出的螺纹紧固部142a,以将所述上部壳体120螺纹紧固于所述外壳101。

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侧面***部143。所述侧面***部143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42向下方延伸。

所述侧面***部143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即,所述侧面***部143起到防止所述下部组件200暴露到外部的作用。

以上,以所述上部壳体120紧固于所述冷冻室4内的单独的外壳101进行了说明,但是,与此不同,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直接紧固于形成所述冷冻室4的壁。

所述侧面***部143可以包括:形成有冷气孔134的第一侧面壁143a;以及配置成面向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的第二侧面壁143b。

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和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当所述制冰机100安装于所述冷冻室4时,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可以面向所述冷冻室4的后侧壁或两侧壁中的一侧壁。

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和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之间。

由于所述满冰检测杆700执行旋转动作,因此,在所述侧面***部143可以设置有防干涉槽148,以防止在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的旋转动作中产生干涉。

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可以包括: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的位置的第一贯通开口139b;以及位于靠近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的位置的第二贯通开口139c。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39c更靠近所述冷气孔134的位置。

所述托盘开口12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之间。

在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形成所述冷气孔134。

所述冷气孔134的最低点可以位于比所述水平板121的最低点更低或相同的高度。

以所述水平板121为基准,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比所述水平板121的托盘开口123更高的位置。相反,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位于比所述水平板121的托盘开口123更低的位置。

因此,冷气的一部分可以在所述水平板121的上方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上部托盘150进行热传递,冷气的另一部分可以在所述水平板121的下方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下部托盘250进行热传递。

另外,图8示出了平分所述冷气孔134的水平长度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假想线L1和连接多个冰腔室111的中心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假想线L2。

所述第一假想线L1虽然不与所述第二假想线L2一致,但是平行于所述第二假想线L2。因此,所述第一假想线L1与所述第二假想线L2在箭头B方向上隔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壳体120可以包括冷气引导部145,以能够将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引导到上部托盘150侧。所述冷气引导部145可以将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引导到所述托盘开口123侧。

对基于是否设置有所述冷气引导部145的冷气流动进行说明。

在所述上部壳体120没有冷气引导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所述第一假想线L1与所述第二假想线L2平行地配置,因此,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中的以第一假想线L1为基准的第二假想线L2相反侧的冷气在直线流动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39c向下方流动。

相反,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中的以第一假想线L1为基准的第二假想线L2侧的冷气中的一部分向所述上部托盘侧流动,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向下方流动。

其结果,在没有冷气引导部145的情况下,在通过冷气孔134的冷气中,通过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向所述水平板121的下方流动的冷气的量大于沿上部托盘150的垂直方向流动的冷气的量。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冰腔室111配置成一列。当所述水平板121的下方的冷气量等于或大于所述水平板121的上方的冷气量时,多个冰腔室111中的两端部的冰腔室111与冷气的热传递量多于中央部的冰腔室111与冷气的热传递量。这是因为冷气在两端部侧的冰腔室111先进行热传递之后,再向中央部侧流动。

在该情况下,所述多个冰腔室111中的位于两端部的冰腔室111中的冰的生成速度更快。

水在相变为冰的过程中膨胀,如果多个冰腔室111的两端部处的冰的生成速度快,则水的膨胀力施加到中央部侧的冰腔室111侧。此时,两端部的冰腔室的水通过上部托盘150和下部托盘250之间移动到中央部侧,从而具有冰腔室111中生成的冰的形状不均匀且制成的冰彼此连接的缺点。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上部壳体120设置有冷气引导部145,通过使冷气向所述上部板121的上侧集中来使多个冰腔室111中的制冰速度相同或相似。

所述冷气引导部145可以包括:水平引导部145a,引导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以及多个垂直引导部145b、145c。

所述水平引导部145a可以在位于与所述冷气孔134的最低点相同或低于所述冷气孔134的最低点,将冷气引导到所述水平板121的上方。

所述水平引导部145a可以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和所述水平板121。

当所述冷气孔134的最低点134a位于比所述水平板121的最低点更低的位置时,所述水平引导部145a可以越从所述冷气孔134侧朝向所述水平板121侧越向上倾斜。

所述多个垂直引导部145b、145c可以配置成交叉或垂直于所述水平引导部145a。

所述多个垂直引导部145b、145c可以包括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以及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隔开的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一端145ba位于靠近所述冷气孔134的位置,另一端145bb可以位于靠近所述托盘开口123的位置。

作为一例,所述多个冰腔室111可以包括在远离所述冷气孔134的方向上依次配置的第一冰腔室111a、第二冰腔室111b以及第三冰腔室111c。

即,第一冰腔室111a位于最靠近所述冷气孔134的位置,第三冰腔室111c位于离所述冷气孔134最远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冰腔室111a和第三冰腔室111c称为两端部侧冰腔室。

此时,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和第三冰腔室111c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作为一例,在图8中示出了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冰腔室111b的位置。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的上部开口154更靠近所述第二冰腔室111b的上部开口154的位置。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一端145ba以所述第一假想线L1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假想线L2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可以从一端145ba朝向另一端145bb以在水平方向上呈弧形的方式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位于靠近所述第二冰腔室111b的位置。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146a;第二引导部146b,所述第二引导部146b与第一引导部146a以不同曲率延伸;以及第三引导部146c,从所述第二引导部146b朝向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39c侧延伸。

作为另一例,所述第一引导部146a和所述第二引导部146b可以各自以直线形状延伸,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引导部146b可以以从所述第一引导部146a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延伸。

所述第三引导部146c可以引导流过所述第二引导部146b的空气流动到所述第二贯通开口139c。当然,还可以省略所述第三引导部146c。或者,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还可以以直线形状延伸而位于与所述第二冰腔室111b相邻的位置。

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优选为位于比所述第三冰腔室111c更靠近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使得冷气能够依次或整体地流过所述多个冰腔室。

如果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位于靠近所述第三冰腔室111c的位置,则由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引导的空气可以在不经由第一冰腔室111a和第二冰腔室111b的状态下流动到所述第三冰腔室111c侧。

因此,冷气不能依次或整体地流过所述多个冰腔室111,从而使多个冰腔室111之间的制冰速度不均匀。然而,根据图8,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位于比所述第三冰腔室111c更靠近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多个冰腔室111的制冰速度相同或相似。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可以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在箭头B方向上隔开。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可以和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一起形成引导流路1467。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和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上端部可以位于比所述托盘开口123更高的位置。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和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上端部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一托盘150的上部开口154相同高度的位置或更高的位置。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水平长度可以形成为短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水平长度。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一端145ca可以位于与所述冷气孔134相邻的位置。

此时,所述第一假想线L1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一端145ba和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一端145ca之间。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从一端145ca朝向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延伸。因此,所述引导流路1467的至少一部分的流路截面面积可以在远离所述冷气孔134的方向上减小。

作为一例,在远离所述冷气孔134的方向上,所述引导流路1467的至少一部分的水平方向宽度可能减小。

可以使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呈弧形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另一端145cb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位于更靠近所述冷气孔134的位置。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另一端145cb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假想线L1和第二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

当从上侧观察上部壳体120时,所述第二假想线L2可以配置成穿过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实质上用于划分所述冷气孔134和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之间。

从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到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另一端145cb的水平距离可以形成为大于从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到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的最大水平距离。

因此,如图8所示,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中的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流动之后,至少流过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侧,然后能够转换方向,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

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一端可以相对于所述冷气孔134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一端145ba的相反侧。所述第一冰腔室111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垂直引导部145c的另一端145cb和所述第一垂直引导部145b的另一端145bb之间。

参照图8,根据本实施例,在所述冷气引导部145的作用下,通过所述冷气孔134的冷气可以集中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并且流过上部板121的冷气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开口139b和第二贯通开口139c。

因此,多个冰腔室111之间的制冰速度均匀,从而可以使生成的冰形成为球形,并且能够防止冰之间彼此粘连的现象。

另外,所述满冰检测杆700中的所述第一结合部740与所述驱动单元180连接,所述第二结合部750结合于所述第一侧面壁143a。

所述驱动单元180结合于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在移冰过程中,在所述驱动单元180的作用下,所述下部组件200进行旋转,下部托盘250被下部推出器400按压。

此时,在所述下部托盘250被下部推出器400按压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所述驱动单元180与所述下部组件200之间的相对移动。

所述下部推出器400按压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按压力可以传递到整个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传递到所述驱动单元180。作为一例,向所述驱动单元180施加扭转力。

此时,作用到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力还作用到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如果因作用到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的力而使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变形,则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的驱动单元180和所述连接单元35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改变。在该情况下,所述驱动单元180的轴可能会与所述连接单元350分离。

因此,用于使所述第二侧面壁143b的变形最小的结构可以追加地设置于所述上部壳体120。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壳体120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上部板121和垂直延伸部14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肋148a、148b。图6A中示出了多个第一肋148a、148b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在多个第一肋148a、148b中的相邻的两个第一肋148a、148b之间可以设置有电线引导部148c,电线引导部148c引导与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或下部加热器(参照图27的296)连接的电线。

所述上部板121可以包括台阶形状的至少两个板121a、121b。作为一例,所述上部板121可以包括:第一板121a;以及第二板121b,位于比所述第一板121a更高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所述托盘开口123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板121a。

所述第一板121a和第二板121b可以通过连接壁121c来连接。所述上部板121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板121a、所述第二板121b以及所述连接壁121c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肋148d。

所述上部板121还可以包括电线引导挂钩147,电线引导挂钩147引导与所述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或下部加热器(参照图27的296)连接的电线。作为一例,电线引导挂钩147可以以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21a。

<上部托盘>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上部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下部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托盘的侧视图。

参照图9至图11,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由作为非金属材料的柔性材料形成,使得其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之后可以恢复到原始形状。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由硅材料形成。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由硅材料形成时,在移冰过程中,即使因外力而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形状变形,所述上部托盘150也能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因此,尽管反复制冰,也能形成球形的冰。

在所述上部托盘150由金属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如果向所述上部托盘150施加外力而使所述上部托盘150自身变形,则所述上部托盘150不能再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形状变形之后,将无法生成球形的冰。即,不能反复生成球形冰。

相反,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上部托盘150具有能够恢复到原始的形状的柔性材料时,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并且,当所述上部托盘150由硅材料形成时,可以防止所述上部托盘150因后述的上部加热器提供的热量而熔化或热变形。

所述上部托盘150可以包括形成所述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上部腔室152的上部托盘主体151。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限定多个上部腔室152。

作为一例,所述多个上部腔室152可以限定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包括形成独立的三个上部腔室152a、152b、152c的三个腔室壁153,并且三个腔室壁153可以形成为一体并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可以排成一列。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52a、第二上部腔室152b以及第三上部腔室152c可以以图10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排列。图10的箭头A方向是与图7的箭头A方向相同的方向。

所述上部腔室152可以形成为半球形。即,球形的冰中的上部可以由所述上部腔室152形成。

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上侧可以形成有上部开口154。所述上部开口154可以与所述上部腔室152相连通。

作为一例,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形成有三个上部开口154。

冷气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54被引导到所述冰腔室111。

并且,水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54流入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移冰过程中,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54被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

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54被引入的过程中,为了使所述上部托盘150中的所述上部开口154周边部的变形最小化,可以在所述上部托盘150设置有入口壁155。

所述入口壁155沿着所述上部开口154的***配置,并且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向上方延伸。

所述入口壁155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因此,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可以穿过所述入口壁155的内侧空间而贯通所述上部开口154。

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被引入到所述上部开口154的过程中,可以沿着所述入口壁155的***设置有一个以上第一连接肋155a,以防止所述入口壁155的变形。

所述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连接所述入口壁155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作为一例,所述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与所述入口壁155的***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外表面形成为一体。

多个第一连接肋155a可以沿着所述入口壁155的***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和第三上部腔室152c相对应的两个入口壁155可以通过第二连接肋16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肋162也用作防止所述入口壁155的变形。

在与三个上部腔室152a、152b、152c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应的入口壁155可以设置有供水引导件156。

所述供水引导件156可以形成于与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相对应的入口壁155,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供水引导件156可以从所述入口壁155朝向越向上侧越远离所述第二上部腔室152b的方向倾斜。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第一容纳部160。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

由于在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设置有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因此,可以理解为所述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

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上部腔室152a、152b、152c的形状。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由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顶面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第一容纳部160可以位于比所述上部开口154更低的位置。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容纳有所述温度传感器500的第二容纳部161(或者可以称为传感器容纳部)。

作为一例,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设置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底部向下方凹入而形成,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二容纳部161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上部腔室之间。作为一例,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上部腔室152a和第二上部腔室152b之间。

因此,可以防止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上部加热器(参照图14的148)与所述温度传感器500之间产生干涉。

在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61的状态下,所述温度传感器500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外表面接触。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可以包括垂直壁153a和曲线壁153b。

所述曲线壁153b可以朝向越向上侧越远离所述上部腔室152的方向呈弧形。

所述上部托盘1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延伸部164。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沿着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上端边缘的***延伸。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与所述上部壳体120和所述上部支撑件170接触。

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或可以称为“第一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支撑件170接触,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或可以称为“第二面”)可以与所述上部壳体120接触。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上部壳体120和所述上部支撑件170之间。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包括用于分别***所述多个上部插槽131、132的多个上部凸起165、166。

所述多个上部凸起165、166可以包括:第一上部凸起165;以及第二上部凸起166,以所述上部开口15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于所述第一上部插槽131,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于所述第二上部插槽132。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和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向上方凸出。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和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在图10中的箭头B方向上隔开。图10的箭头B方向是与图7的箭头B方向相同的方向。

所述多个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在所述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但并不限于此。

并且,所述多个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并且,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上部凸起165、166不仅使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结合,而且,在制冰过程或移冰过程中,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变形。

此时,当所述上部凸起165、166形成为曲线形状时,在所述上部凸起165、166的长度方向上的与所述上部腔室152的间隔相同或几乎相同,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变形。

作为一例,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水平方向变形最小化,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被拉长而塑性变形。如果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塑性变形,则制冰时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不能位于准确位置,因此冰形状不像球形。

所述水平延伸部164还可以包括多个下部凸起167、168。所述多个下部凸起167、168可以***于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下部插槽。

所述多个下部凸起167、168可以包括:第一下部凸起167;以及第二下部凸起168,以所述上部腔室152为基准,位于第一下部凸起167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和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向下方凸出。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可以以所述水平延伸部16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165的相反侧。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以所述水平延伸部164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二上部凸起166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隔开而配置。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隔开而配置。

所述多个下部凸起167、168也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通过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顶面164a和底面164b分别形成凸起165、166、167、168,来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形。

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64可以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贯通的贯通孔169。

作为一例,多个贯通孔169可以设置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

多个贯通孔169中的一部分贯通孔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凸起165或相邻的两个第一下部凸起167之间。

多个贯通孔169中的另一部分贯通孔可以配置在两个第二下部凸起168之间,或者,可以配置成面向两个第二下部凸起168之间的区域。

<上部支撑件>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上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

参照图12和图13,所述上部支撑件170可以包括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的支撑板171。

作为一例,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水平延伸部164的底面164b接触。

在所述支撑板17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贯通的板开口172。

在所述支撑板171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向上方弯曲而形成的***壁174。作为一例,所述***壁174可以与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所述***壁174的顶面可以与所述上部板121的底面接触。

所述支撑板171可以包括多个下部插槽176、177。

所述多个下部插槽176、177可以包括使所述第一下部凸起167***的第一下部插槽176和使所述第二下部凸起168***的第二下部插槽177。

多个第一下部插槽176可以在所述支撑板171中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并且,多个第二下部插槽177可以在所述支撑板171中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所述支撑板171还可以包括多个紧固凸台175。所述多个紧固凸台175可以从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所述每个紧固凸台175可以贯通所述水平延伸部164的贯通孔169,以被引入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套筒133内部。

在所述紧固凸台175被引入到所述套筒133内部的状态下,所述紧固凸台175的顶面可以位于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相同的高度,或者位于更低的高度。

作为一例,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紧固构件可以是螺栓(图3的B1)。所述螺栓B1可以包括主体部和形成为大于主体部的直径的头部。所述螺栓B1可以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上方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

在所述螺栓B1的主体部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过程中,当所述头部接触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或所述头部接触于所述套筒133的顶面和所述紧固凸台175的顶面时,可以完成所述上部组件110的组装。

所述上部支撑件170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与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连接的连接单元350的多个单元引导件181、182。

作为一例,所述多个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以图13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配置。

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从所述支撑板171的顶面向上方延伸。所述每个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与所述***壁174连接。

所述每个单元引导件181、182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件插槽183。

在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推出器主体310的两端贯通所述引导件插槽183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与所述推出器主体310连接。

因此,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当旋转力由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所述推出器主体310时,所述推出器主体310可以沿着所述引导件插槽183上下移动。

<上部加热器结合结构>

图14是放大示出图6B的上部壳体中的加热器结合部的图。

参照图14,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加热器容纳槽124a。

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凹陷部122的底面一部分向上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沿着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开口123的***延伸。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是导线类型的加热器。因此,可以弯曲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并弯曲为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形状相对应,以将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是接收DC电源供给的DC加热器。可以启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以进行移冰。

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时,冰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内表面)分离。

如果所述上部托盘150由金属材料形成,则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越强,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关闭之后,冰中的由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加热的部分再次粘附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从而产生变得不透明的现象。

即,在冰的***形成与上部加热器相对应的形状的不透明的带。

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使用输出本身低的DC加热器,并且上部托盘150由硅材料形成,因此,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热量减少且所述上部托盘150本身的热传导率也降低。

由于热量不集中在冰的局部且少量的热量缓慢地施加到冰,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从所述上部托盘分离冰,而且还能防止在冰的***形成不透明的带。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配置成围绕多个上部腔室152的***,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能够均匀地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多个上部腔室152中的每一个。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与分别形成所述多个上部腔室152的多个腔室壁153的每一个的***接触。此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位于比所述上部开口154低的位置。

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在所述凹陷部122凹入,因此,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可以被外壁124b和内壁124c限定。

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直径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深度,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向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的外侧凸出。

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一部分向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外侧凸出,因此,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

在外壁124b和内壁124c中的一个以上可以设置有防脱离凸起124d,以防止容纳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的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

作为一例,图14中示出了在内壁124c设置有多个防脱离凸起124d的情形。

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可以从所述内壁124c的端部朝向所述外壁124b凸出。

此时,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的凸出长度可以形成为所述外壁124b和内壁124c的间隔的1/2以下,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不被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妨碍,并且防止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易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

如图14所示,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所述加热部容纳槽124a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被分为上部圆弧部148c和上部直线部148d。

即,所述加热部容纳槽124a包括圆弧部和直线部,与所述加热部容纳槽124a的圆弧部和直线部相对应地,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可以被分为上部圆弧部148c和上部直线部148d。

所述上部圆弧部148c是沿着所述上部腔室152的***配置的部分,并且是在水平方向上呈弧形地弯曲的部分。

所述上部直线部148d是连接与每个上部腔室152相对应的上部圆弧部148c的部分。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位置低于所述上部开口154,因此,以直线连接上部圆弧部148c的隔开的两个点的线可以贯通所述上部腔室152。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中的所述上部圆弧部148c很有可能从所述加热器容纳槽124a脱离,因此,所述防脱离凸起124d可以配置成与所述上部圆弧部148c接触。

图15是示出组装有上部组件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3和图15,在将上部加热器148结合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加热器结合部124的状态下,可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20、所述上部托盘150以及上部支撑件170彼此结合。

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上部凸起165***到上部壳体120的第一上部插槽131。并且,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二上部凸起166***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二上部插槽132。

然后,使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下部凸起167***到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第一下部插槽176,使所述上部托盘的第二下部凸起168***到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第二下部插槽177。

此时,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紧固凸台175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贯通孔169而容纳到所述上部壳体120的套筒133内。在该状态下,可以将所述螺栓B1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上方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

在所述螺栓B1紧固于所述紧固凸台175的状态下,所述螺栓B1的头部的位置高于所述上部板121。

相反,所述铰链支撑件135、136的位置低于所述上部板121,因此,在所述下部组件200旋转的过程中,可以防止上部组件110或连接单元350与所述螺栓B1的头部产生干涉。

在组装所述上部组件110的过程中,所述上部支撑件170的多个单元引导件181、182通过所述贯通开口139b、139c从所述上部壳体120向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凸出。

所述上部推出器300贯通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凸出到所述上部板121的上方的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的引导件插槽183。

因此,所述上部推出器300在位于所述上部板121的上侧的状态下下降并且被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内部,从而使所述上部腔室152的冰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

当组装完所述上部组件110时,结合有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容纳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第一容纳部160。

在所述加热器结合部124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状态下,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与所述第一容纳部160的底面160a接触。

如本实施例,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容纳于凹入形状的加热器结合部124并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接触的情况下,能够使从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热量最小化。

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成与所述上部腔室15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使得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顺利地传递到所述上部腔室1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上部圆弧部148c可以与所述上部腔室15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即,以所述上部腔室152为基准,位于彼此相反侧的圆弧部148c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形成为小于所述上部腔室152的直径。

<下部壳体>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组件的立体图,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上部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壳体的下部立体图。

参照图16至图18,所述下部组件200可以包括下部托盘250。

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一起形成所述冰腔室111。

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部支撑件270。在所述下部托盘250安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状态下,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一起旋转。

所述下部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位置的下部壳体210。

所述下部壳体210可以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侧。

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结合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连接单元350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52,接收所述驱动单元180的动力,用于旋转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以及第二连杆356,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从而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旋转时,用于将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

所述第一连杆352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由弹性构件360连接。作为一例,所述弹性构件360可以是螺旋弹簧。

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连接。

所述弹性构件360向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提供弹性力,以保持所述上部托盘15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两侧可以均设有第一连杆352和第二连杆356。

两个第一连杆352中的任意一个连杆与所述驱动单元180连接,以从所述驱动单元180接收旋转力。

所述两个第一连杆352可以通过连接轴370连接。

在所述第二连杆356的上端部可以形成有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的推出器主体310可以贯通的孔358。

所述下部壳体210可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下部板211。

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以一部分接触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的状态固定。

在所述下部板211可以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贯通的开口212。

作为一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位于所述下部板211的下侧的状态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固定于所述下部板211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所述开口212凸出到所述下部板211的上方。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贯通所述下部板211的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14(或覆盖壁)。

所述***壁214可以包括垂直壁214a和曲线壁215。

所述垂直壁214a是从所述下部板211向上方垂直地延伸的壁。所述曲线壁215是从所述下部板211朝向上方越来越远离所述开口212的呈弧形的壁。

所述垂直壁214a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第一结合插槽214b。所述第一结合插槽214b可以由所述垂直壁214a的上端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曲线壁215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第二结合插槽215a。

所述第二结合插槽215a可以由所述曲线壁215的上端向下方凹入来形成。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凸台216和第二紧固凸台217。

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多个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向下方凸出。

所述多个第一紧固凸台216可以以图17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多个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从所述下部板211凸出。所述多个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以图17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排列。

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和第二紧固凸台217可以在箭头B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长度和第二紧固凸台217的长度可以形成为不同。作为一例,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长度可以形成为长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长度。

第一紧固构件可以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上侧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相反,第二紧固构件可以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侧紧固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

在所述第一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的过程中,所述曲线壁215设置有用于使紧固构件移动的槽215b,使得所述第一紧固构件不与所述曲线壁215产生干涉。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插槽218。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可以***于所述插槽218。所述插槽218可以位于靠近所述垂直壁214a的位置。

作为一例,多个插槽218可以在图17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所述每个插槽218可以形成为曲线形状。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一部分***的容纳槽218a。所述容纳槽218a可以通过所述下部板211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曲线壁215凹入来形成。

所述下部壳体210还可以包括延伸壁219,在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结合的状态下,所述延伸壁219与所述下部板211的侧面***一部分接触。所述延伸壁219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以直线形状延伸。

<下部托盘>

图19和图20是从上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立体图,图21是从下侧观察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俯视图,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托盘的侧视图。

参照图19至图23,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由柔性材料形成,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之后恢复到原始形状。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由硅材料形成。

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由硅材料形成时,在移冰过程中,即使外力施加到所述下部托盘250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形状变形,所述下部托盘250也可以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因此,尽管反复制冰,也能生成球形的冰。

如果所述下部托盘250由金属材料形成,则当向所述下部托盘250施加外力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本身变形时,所述下部托盘250不能再次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形状变形之后,不能生成球形的冰。即,不能反复生成球形冰。

相反,如本实施例,当所述下部托盘250具有能够恢复到原始的形状的柔性材料时,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并且,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由硅材料形成时,能够防止因由后述的下部加热器提供的热量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熔化或热变形。

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包括形成作为所述冰腔室111的一部分的下部腔室252的下部托盘主体251。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可以限定多个下部腔室252。

作为一例,所述多个下部腔室252可以包括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可以包括形成独立的三个下部腔室252a、252b、252c的三个腔室壁252d,并且,三个腔室壁252d可以形成为一体并形成下部托盘主体251。

所述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可以排成一列。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下部腔室252a、第二下部腔室252b以及第三下部腔室252c可以以图19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排列。

所述下部腔室252可以形成为半球或与半球相似的形状。即,球形的冰中的下部可以由所述下部腔室252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与半球相似的形状是指,虽然不是完整的半球,但是非常近似于半球的形状。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上端边缘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53。所述第一延伸部253可以沿着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连续地形成。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的顶面向上方延伸的***壁260。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接触。

并且,所述***壁260可以围绕安置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的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

所述***壁260可以包括:围绕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的第一壁260a;以及围绕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的第二壁260b。

所述第一壁260a是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的顶面垂直地延伸的垂直壁。所述第二壁260b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相对应的形状形成的曲线壁。即,所述第二壁260b可以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253朝向上侧远离所述下部腔室252的方向上呈弧形。

所述下部托盘25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壁260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54。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可以比所述第一延伸部253位于更高的位置。因此,所述第一延伸部253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形成台阶。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可以包括用于***到所述下部壳体210的插槽218的第一上部凸起255。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与所述***壁260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在与所述第一壁260a相邻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多个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以图19为基准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作为一例,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可以延伸为曲线形状。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用于***到后述的下部支撑件270的凸起槽的第一下部凸起257。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向下方凸出。

多个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和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可以以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上下为基准位于相反侧。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54上可以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56。

多个贯通孔256可以包括:使所述下部壳体210的第一紧固凸台216贯通的第一贯通孔256a;以及用于使所述下部壳体210的第二紧固凸台217贯通的第二贯通孔256b。

作为一例,多个第一贯通孔256a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并且,多个第二贯通孔256b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

所述多个第一贯通孔256a和所述多个第二贯通孔256b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相反侧。

多个第二贯通孔256b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上部凸起255之间。并且,多个第二贯通孔256b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两个第一下部凸起257之间。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第二上部凸起258。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上部凸起255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与所述***壁260在水平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在与所述第二壁260b相邻的位置,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向上方凸出。

多个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在图19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容纳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容纳槽218a。在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容纳于所述容纳槽218a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上部凸起258可以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曲线壁215接触。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结合的第一结合凸起262。

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从所述***壁260的第一壁260a向水平方向凸出。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壁260a的侧面上侧部。

所述第一结合凸起262可以包括颈部262a,所述颈部262a的直径小于其他部分。所述颈部262a可以***到形成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壁214的第一结合插槽214b。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还可以包括第二结合凸起260c。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结合。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从所述***壁260的第二壁260b凸出。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到形成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壁214的第二结合插槽215a。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用于防止在所述下部托盘250逆向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壁260b的端部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而变形。

如果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壁260b的端部与所述上部托盘150接触而变形,则所述下部托盘250可以以被引入到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上部腔室152内的状态移动到供水位置。在该状态下执行供水之后制冰完成时,冰不能制成球形。

因此,当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从所述第二壁260b凸出时,能够防止所述第二壁260b的变形。由此,可以将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命名为防变形凸起。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从所述第二壁260b向水平方向凸出。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上端部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二壁260b的上端部相同的高度。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可以包括越从上侧朝向外侧越向下侧呈弧形的圆弧面260e,以防止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与所述上部托盘150产生干涉。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下侧部分260d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越朝向下侧厚度越薄。此外,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下侧部分260d可以***于所述第二结合插槽215a。

可以将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下侧部分260d称为***部。所述***部的底面可以是平面,以使所述***部在***于所述第二结合插槽215a的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

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下侧部分260d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延伸部254隔开,以能够使所述第二结合凸起260c的下侧部分260d***到所述第二结合插槽215a。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第二下部凸起266。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以所述下部腔室252为基准位于所述第一下部凸起257的相反侧。

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向下方凸出。作为一例,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以直线形状延伸。

所述多个第一贯通孔256a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和下部腔室252之间。

所述第二下部凸起266可以容纳到形成于后述的下部支撑件270的引导槽。

所述第二延伸部254还可以包括侧面限制部264。所述侧面限制部264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与所述下部壳体210和下部支撑件270结合的状态下,限制所述下部托盘25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侧面限制部264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向侧面凸出,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上下长度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厚度。

作为一例,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顶面更高的位置,另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第二延伸部254的底面更低的位置。

因此,所述侧面限制部264的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侧面接触,另一部分可以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侧面接触。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还可以包括下侧一部分向上方凸出而形成的凸部251b。即,所述凸部251b可以配置成朝向所述冰腔室111的内侧凸出。

<下部支撑件>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上部立体图,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部支撑件的下部立体图,图26是用于示出组装有下部组件的状态的沿着图16的26-26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24至图26,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包括支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支撑件主体271。

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下部托盘250的三个腔室壁252d的三个腔室容纳部272。所述腔室容纳部272可以形成为半球形。

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包括下部开口274,在移冰过程中,所述下部开口274用于使所述下部推出器400贯通。作为一例,在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可以与三个腔室容纳部272相对应地设置有三个下部开口274。

沿着所述下部开口274的***可以设置有用于增强强度的加强筋275。

并且,所述三个腔室容纳部272中的相邻的两个腔室容纳部272可以由连接肋273连接。这种连接肋273可以增强所述腔室容纳部272的强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从所述支撑件主体27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285。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壁286,在所述第一延伸壁285的边缘与第一延伸壁285形成台阶。

所述第二延伸壁286的顶面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一延伸壁285更高的位置。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可以安置于所述支撑件主体271的顶面271a,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围绕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此时,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接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下部凸起257的凸起槽287。

所述凸起槽287可以以曲线形状延伸。作为一例,所述凸起槽287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第一紧固槽286a,贯通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一紧固凸台216的第一紧固构件B2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

作为一例,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

多个第一紧固槽286a可以在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在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多个第一紧固槽286a中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凸起槽287之间。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使所述上部壳体120的第二紧固凸台217贯通的凸台贯通孔286b。

作为一例,所述凸台贯通孔286b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在所述第二延伸壁286可以设置有贯通所述凸台贯通孔286b的围绕第二紧固凸台217的套筒286c。所述套筒286c可以形成为下部开口的圆筒形状。

所述第一紧固构件B2可以从所述下部壳体210的上方贯通所述第一紧固凸台216之后,紧固于所述第一紧固槽286a。

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可以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下方紧固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

所述套筒286c的下端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端相同高度,或者可以位于比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的下端更低的位置。

因此,在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的紧固过程中,所述第二紧固构件B3的头部可以与所述第二紧固凸台217和所述套筒286c的底面接触,或与所述套筒286c的底面接触。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外壁280,所述外壁280以在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外侧隔开的状态下,围绕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方式配置。

作为一例,所述外壁280可以沿着所述第二延伸壁286的边缘向下方延伸。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与所述上部壳体120的每个铰链支撑件135、136连接的多个铰链主体281、282。

所述多个铰链主体281、282可以在图24的箭头A方向上隔开而配置。所述每个铰链主体281、282还可以包括第二铰链孔281a。

所述第一连杆352的轴连接部353可以贯通所述第二铰链孔281a。所述连接轴370可以连接于所述轴连接部353。

所述多个铰链主体281、282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之间的间隔。因此,所述多个铰链主体281、282可以位于所述多个铰链支撑件135、136之间。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结合轴283,所述第二连杆3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结合轴283。所述结合轴283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壁280的两面。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还可以包括用于结合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构件结合部284。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可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一部分的空间。所述弹性构件360容纳于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由此能够防止所述弹性构件360与周边结构产生干涉。

所述弹性构件结合部284可以包括用于卡止所述弹性构件360的下端的卡止部284a。

图27是沿着图3的27-27线剖开的剖视图,图28是示出图27中的制冰完成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24至图28,在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设置有下部加热器296。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在制冰过程中将热量提供到所述冰腔室111,以在所述冰腔室111内,使冰从上侧部开始冻结。

并且,由于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在制冰过程中发热,因此,在制冰过程中,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气泡向下侧移动,当制冰完成时,可以使除了球形冰中的最下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透明。即,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生成实质上透明的球形冰。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是导线类型的加热器。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位于所述下部托盘250和所述下部支撑件270之间。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设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250接触以向所述下部腔室252提供热量。

作为一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接触。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配置成围绕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三个腔室壁252d。

所述下部支撑件270可以包括加热部容纳槽291,所述加热部容纳槽291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腔室容纳部272向下方凹入。

另外,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在上下方向上接触来完成所述冰腔室111。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接触。

此时,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施加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

所述弹性构件360的弹性力通过所述下部支撑件270来施加于所述下部托盘250,从而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按压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

因此,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接触的状态下,因每个面相互按压而提高了紧贴力。

如上所述,当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之间的紧贴力增大时,由于两个面之间没有缝隙,因此能够防止在制冰完成之后形成沿着球形冰的***形成薄的带形状的冰。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安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支撑件主体271的顶面271a。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第二延伸壁286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一延伸部253的侧面接触。

所述下部托盘250的第二延伸部254可以安置于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第二延伸壁286。

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安置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的状态下,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可以容纳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的内部空间。

此时,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垂直壁153a配置成面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垂直壁260a,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曲线壁153b配置成面向所述下部托盘250的曲线壁260b。

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的内表面隔开。即,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和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通过所述供水部190供应的水容纳于所述冰腔室111内,当所供应的水的量大于所述冰腔室111的体积时,不能容纳于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水储存在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腔室壁153的外表面和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壁260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即使所供应的水的量大于所述冰腔室111的体积,也能防止水从所述制冰机100溢出。

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的底面151a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壁260的顶面可以位于比所述上部托盘150的上部开口154或所述上部腔室152更高的位置。

另外,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可以还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接触面积的加热器接触部251a。

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可以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底面凸出。作为一例,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可以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底面形成为环形状。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的底面可以是平面。

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与所述加热器接触部251a接触的状态下,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位于比所述下部腔室252的高度的中间点更低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

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还可以包括下侧一部分向上方凸出形成的凸部251b。即,所述凸部251b可以配置成朝向所述冰腔室111的内侧凸出。

在所述凸部251b的下侧形成有凹陷部251c,以使所述凸部251b的厚度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在本说明书中,“实质上相同”是表示包括完全相同和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差别地相似的概念。

所述凸部251b可以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面向所述下部支撑件270的下部开口274。

所述下部开口274可以位于所述下部腔室252的铅直下方。即,所述下部开口274可以位于所述凸部251b的铅直下方。

所述凸部251b的直径D1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直径D2。

在向所述冰腔室111供应水的状态下,当向所述冰腔室111供应冷气时,液态的水相变为固态的冰。此时,在水相变为冰的过程中水膨胀,并且水的膨胀力分别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主体151和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另一部分由所述支撑件主体271包围,而与所述支撑主体271的下部开口274相对应的部分(以下,称为“对应部分”)不被围绕。

如果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形成为完整的半球形,则在所述水的膨胀力施加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中的与所述下部开口274相对应的部分的情况下,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对应部分向所述下部开口274侧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制冰之前,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的水以球形存在,但是,在完成冰的生成之后,由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对应部分的变形,因此在球形的冰上生成与因所述对应部分的变形而生成的空间相当的凸起形状的追加的冰。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变形,在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形成了凸部251b,以使制成的冰尽可能接近完整的球形。

在这种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制冰之前,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的水不具有球形,但是在完成制冰后,所述下部托盘主体251的凸部251b朝向所述下部开口274侧变形,因此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251b的直径D1形成为小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直径D2,因此,所述凸部251b可以变形并位于所述下部开口274的内侧。

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冰机的制冰过程进行说明。

图29是在供水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0是在制冰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31是在制冰完成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2是在移冰初始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3是在满冰感测位置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图34是在移冰完成状态下沿着图3的29-29线剖开的剖视图。

参照图29至图34,首先,下部组件200移动到供水位置。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的至少一部分隔开。

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可以位于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中心C2相同或相似的高度,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将为移冰而旋转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方向(以附图为基准,逆时针方向)称为正向,将与其相反方向(顺时针方向)称为逆向。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位置,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形成的角度大致可以是8度左右,但并不限于此。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供水位置,所述感测主体710位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下方。

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从外部供应的水由所述供水部190引导并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此时,水可以通过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多个上部开口154中的一个上部开口被供应到所述冰腔室111。

在供水完成的状态下,所供应的水的一部分填满所述下部腔室252,并且,所供水的另一部分可以储存在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之间的空间。

作为一例,所述上部腔室152的体积可以与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之间的空间的体积相同。此时,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之间的水可以完全填满所述上部托盘150。当然,所述上部腔室152的体积可以小于所述上部托盘150和所述下部托盘250之间的空间的体积。在该情况下,水也被储存在所述上部腔室152内。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三个下部腔室252之间相互连通的通道。

如上所述,即使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使水移动的通道,也因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隔开,而在供水过程中,当水填满了特定下部腔室时,水可以沿着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流动到其他下部腔室。

因此,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多个下部腔室252可以分别填满水。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所述下部托盘250不具有用于连通下部腔室252的通道,因此在完成制冰之后,能够防止在冰的***形成凸起形状的追加冰。

在供水完成的状态下,如图30所示,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靠近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

此时,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之间的水被分配到所述多个上部腔室152各自的内部。

当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和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完全紧贴时,所述上部腔室152被填满水。

在所述下部托盘250的顶面251e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底面151e接触的状态下的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位置可以称为制冰位置。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制冰位置,所述感测主体710位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下方。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移动到制冰位置的状态下开始制冰。

在制冰期间,水的按压力小于用于使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凸部251b变形的力,因此,所述凸部251b不变形而保持原始的形状。

当开始制冰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下部托盘250。

因此,如果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的状态下执行制冰,则在所述冰腔室111内从左上侧开始制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冰腔室111的形状,所述冰腔室111中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或体积)可能相同或不同。

例如,当所述冰腔室111为正方体时,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或体积)相同。

相反,当所述冰腔室111具有诸如球形或倒三角形、新月形等形状时,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或体积)不同。

如果假设供应到所述冷冻室4的冷气的温度和冷气量恒定,当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输出相同时,所述冰腔室111中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不同,因此,每单位高度的制冰速度可能不同。

例如,当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小时,冰的生成速度快,相反,当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大时,冰的生成速度慢。

其结果,水的每单位高度的制冰速度不恒定,从而每单位高度的冰的透明度可能不同。尤其,当冰的生成速度快时,气泡不能从冰向水侧移动,从而可能因冰包含气泡而使透明度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输出根据所述冰腔室111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来改变。

如本实施例,作为一例,当所述冰腔室111形成为球形时,所述冰腔室111中的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可以越从上侧朝向下侧增大,并且增大到最大,再减小。

因此,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输出在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启动之后阶段性地减少,并且在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为最大的部分,输出变为最小。然后,可以根据水的每单位高度的质量减小,所述下部加热器296的输出阶段性地增大。

因此,冰在所述冰腔室111内从上侧开始生成,从而所述冰腔室111内的气泡向下侧移动。

在所述冰腔室111中,在冰从上侧朝向下侧生成的过程中,冰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凸部251b的顶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如果冰持续地生成,则如图31所示,所述凸部251b被按压而变形,当完成制冰时,可以生成球形的冰。

未图示的控制部可以基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500感测的温度判断是否完成制冰。

在完成制冰时或完成制冰前,所述下部加热器296可以关闭。

当完成制冰时,首先启动所述上部加热器148,以对所述冰进行移冰。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启动时,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传递到所述上部托盘150,从而可以使冰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内表面)分离。

当所述上部加热器148运转设定时间时,关闭所述上部加热器148,并且,可以通过运转所述驱动单元180来使所述下部组件200向正向旋转。

如图32所示,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向正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托盘250从所述上部托盘150远离而隔开。

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力通过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所述上部推出器300。此时,所述上部推出器300通过所述单元引导件181、182下降,从而通过所述上部开口154将所述上部推出销320引入到所述上部腔室152内。

在移冰过程中,在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冰之前,冰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即,冰可以通过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分离。

在该情况下,冰在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下部组件200一起旋转。

或者,也可能存在即使所述上部加热器148的热量施加到所述上部托盘150,冰不从所述上部托盘150的表面分离的情况。

因此,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正向旋转时,冰可以在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紧贴的状态下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

在该状态下,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穿过所述上部开口154的所述上部推出销320按压与所述上部托盘150紧贴的冰,由此,使冰可以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从所述上部托盘150分离的冰可以再次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

在冰由所述下部托盘250支撑的状态下,当所述冰与所述下部组件200一起旋转时,即使不向所述下部托盘250施加外力,冰也可能因自重而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

如图33所示,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正向移动过程中,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向满冰感测位置移动。此时,在所述冰盒102不是满冰的情况下,所述满冰检测杆700可以向满冰感测位置移动。

在所述满冰检测杆700移动到所述满冰感测位置的状态下,感测主体710位于所述下部组件200的下方。

即使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旋转过程中,冰在自重的作用下不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如图34所示,当通过所述下部推出器400按压所述下部托盘250时,冰也可以从下部托盘250分离。

具体而言,在所述下部组件200旋转的过程中,所述下部托盘250与所述下部推出销420接触。

当所述下部组件200持续地向正向旋转时,所述下部推出销420按压所述下部托盘250,从而使所述下部托盘250变形,并且所述下部推出销420的按压力传递到冰,从而可以使冰与下部托盘250的表面分离。与所述下部托盘250的表面分离的冰可以向下方掉落并储存在所述冰盒102中。

在冰从所述下部托盘250分离之后,所述下部组件200再次在所述驱动单元180的作用下向逆向旋转。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向逆向旋转的过程中,当所述下部推出销420与所述下部托盘250隔开时,变形的下部托盘可以恢复到原始的形状。

在所述下部组件200的逆向旋转过程中,旋转力通过所述连接单元350传递到上部推出器300,从而使所述上部推出器300上升,所述上部推出销320从所述上部腔室152脱离。

当所述下部组件200到达供水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180停止,并且,再次开始供水。

根据提出的实施例,通过冷气孔的冷气可以在冷气引导部的作用下集中到冰腔室的上侧部,由此使多个冰之间的生成速度均匀,从而能够使冰的形状保持球形,并且防止制成的冰彼此粘连。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因向冰腔室供应热量的下部加热器而使冰的生成速度被延迟,由此,能够使气泡从生成冰的部分向水侧移动,从而具有能够制出透明的冰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无论安装制冰机的冰箱的种类如何,通过冷气孔的冷气都沿着冷气引导部流动,因此冷气的流动模式几乎相同。由此,具有无论冰箱的类型如何都能使冰的透明度均匀的优点。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防止了设置有用于旋转下部托盘的驱动单元的侧面壁的变形,从而能够防止在下部托盘的反复往复移动过程中驱动单元与下部组件分离。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下部托盘设置有防变形凸起,因此在下部托盘的旋转过程中通过使防变形凸起与上部托盘产生干涉来防止下部托盘变形,由此,能够防止下次制冰时冰的形状被制成不是球形的其他形状。

6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冰雪运动项目的雪球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