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筒及锁具

文档序号:113218 发布日期:2021-10-19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旋转筒及锁具 (Rotary cylinder and lock ) 是由 黄莲溪 林昱丞 于 2020-07-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筒,应用于一锁具,旋转筒用于导引锁具的一传动件。旋转筒定义一中心轴且包括一开口、一内壁、一第一引导结构、一第二引导结构以及一卡合槽。内壁与开口连通,第一引导结构形成于内壁且包括一第一曲面,第二引导结构形成于内壁且与第一引导结构相对,第二引导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卡合槽形成于第一引导结构及第二引导结构之间,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较卡合槽靠近开口。当组装锁具的传动件与旋转筒时,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导引传动件,使传动件进入卡合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tary cylinder, which is applied to a lock and used for guiding a transmission piece of the lock. The rotary cylinder defines a central axis and includes an opening, an inner wall, a first guiding structure, a second guiding structure and a locking groove. The inner wal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pening, the first guide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inner wall and comprises a first curved surface, the second guide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inner wall and is opposite to the first guide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guid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curved surface. The clamping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guide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guid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curved surface of the first guid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curved surface of the second guide structure are closer to the opening than the clamping groove. When the transmission member and the rotary cylinder of the lock are assembled, the first curved surface of the first guid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curved surface of the second guide structure guide the transmission member so that the transmission member enters the clamping groove.)

旋转筒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部设置有引导结构以利于传动件简易装入的旋转筒及包括此旋转筒的锁具。

背景技术

一般门锁通常包括外侧把手组、内侧把手组、锁闩装置及传动件,其中传动件穿过锁闩装置并以其二端分别与外侧把手组及内侧把手组连接。以旋钮式锁具为例,其内侧把手组包括一旋转筒及一旋钮,旋钮与旋转筒同动连接,旋转筒内形成有一卡合槽,传动件穿设于卡合槽中使旋转筒与传动件可同步旋转,当操作者转动内侧把手组的旋钮,可带动旋转筒一同旋转,进而带动传动件一同旋转,而使锁具可于一上锁状态及一解锁状态间切换。

当组装此类锁具时,使用者通常先将传动件的一端与外侧把手组结合,之后将锁闩装置及外侧把手组连同传动件安装至门板上,再将内侧把手组的旋转筒的卡合槽与传动件的另一端对齐,使传动件可穿入卡合槽,并将内侧把手组与外侧把手组互相对位后以锁固元件连接。

然而,锁具的卡合槽以及传动件的横截面通常设置为一字型,且卡合槽与旋转筒的开口通常具有一轴向距离,使用者不容易由内侧把手组的外部直接观察到卡合槽,而造成卡合槽与传动件对齐的困难。而当锁具的卡合槽配置为十字型、传动件的横截面配置为一字型时,除了卡合槽与传动件不易对齐的问题,还易产生组装后才发现装错方向的缺失,即组装完成后旋钮虽然可操作,但上锁/解锁位置不对。此外,使用者除了需将卡合槽与传动件对齐,尚需将内侧把手组与外侧把手组对位,换句话说,组装前述锁具时,有多个部位需要对齐,无形中提高组装的困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筒及锁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旋转筒,旋转筒应用于一锁具,旋转筒用于导引锁具的一传动件,旋转筒定义一中心轴,旋转筒包括一开口、一内壁、一第一引导结构、一第二引导结构以及一卡合槽。内壁与开口连通。第一引导结构形成于内壁,第一引导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第二引导结构形成于内壁且与第一引导结构相对,第二引导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卡合槽形成于第一引导结构及第二引导结构之间,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较卡合槽靠近开口。当组装锁具的传动件与旋转筒时,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导引传动件,使传动件进入卡合槽。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旋转筒,旋转筒应用于一锁具,旋转筒用于导引锁具的一传动件,旋转筒定义一中心轴,旋转筒包括一开口、一内壁、一第一引导结构以及一卡合槽。内壁与开口连通。第一引导结构形成于内壁,第一引导结构包括一第一曲面以及一第二曲面,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往相反方向延伸。卡合槽形成于旋转筒中,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较卡合槽靠近开口。当组装锁具的传动件与旋转筒时,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或第二曲面导引传动件,使传动件进入卡合槽。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锁具,包括一内侧握把、一如前述的旋转筒、一传动件以及一旋钮。旋转筒以可相对于内侧握把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内侧握把中,旋转筒的一端由内侧握把突伸而出,传动件穿设于旋转筒的卡合槽,旋钮设置于旋转筒的该端。当旋转筒受操作相对于内侧握把旋转,使锁具于一上锁状态及一解锁状态间切换。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锁具于旋转筒内设置第一引导结构及/或第二引导结构,当组装传动件与旋转筒时,可通过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共同导引传动件,或通过第一引导结构/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或第二曲面导引传动件,可消除传动件与旋转筒之间的偏差角度,使传动件顺利进入卡合槽,使用者不需要将旋转筒的卡合槽与传动件精准对位,而可大幅降低组装的困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旋转筒的半边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旋转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旋转筒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旋转筒与一传动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旋转筒与传动件沿着割面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5中传动件与旋转筒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图7中传动件与旋转筒于另一视角的组装示意图。

图9是图7中传动件与旋转筒的又一组装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旋转筒与传动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锁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锁具沿着割面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锁具的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而非对本发明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请参照图1至图4,其中图2为清楚呈现旋转筒120内部的结构,仅绘示旋转筒120的半边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筒120,旋转筒120定义一中心轴O,旋转筒包括一开口121、一内壁122、一第一引导结构123、一第二引导结构124以及一卡合槽125。内壁122与开口121连通。第一引导结构123形成于内壁122,第一引导结构123包括一第一曲面123a。第二引导结构124形成于内壁122且与第一引导结构123相对,第二引导结构124包括一第一曲面124a。卡合槽125形成于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之间,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较卡合槽125靠近开口121。

旋转筒120可应用于一锁具10(参见图11至图13),旋转筒120用于导引锁具10的一传动件500(参见图12及图13),传动件500受旋转筒120导引后会穿设于卡合槽125中,如图5及图6所示,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处于组装状态时,传动件500穿设于卡合槽125中。

请同时参照图7至图9,当组装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系将传动件500的一端插入旋转筒120的卡合槽125中,当传动件500由开口121进入旋转筒120而未与卡合槽125对齐时,如图7及图8所示,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之间具有一偏差角度A1,而使传动件500会碰触到第一引导结构123以及第二引导结构124,图7及图8系以传动件500碰触到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为例示,藉由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共同导引传动件500,使传动件500沿着第一曲面123a、124a往旋转筒120内滑行时产生旋转,而逐渐缩小偏差角度A1,进而使传动件500对齐卡合槽125,如图9所示,此时偏差角度A1为0度,而使传动件500可进入卡合槽125。换句话说,当组装锁具10的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导引传动件500,使传动件500进入卡合槽125。藉此,使用者在组装旋转筒120与传动件500时,不需要将旋转筒120的卡合槽125与传动件500精准对位,而可大幅降低组装的困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结构124与第一引导结构123系以中心轴O为中心而彼此对称,因此,下文中关于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结构细节,会以第一引导结构123作为例示进行说明,而关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元件细节可参考第一引导结构123具有相同名称的元件。

详细来说,如图2至图4所示,旋转筒120可还包括一束口段127与开口121连通,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设置于束口段127,束口段127的内径R2小于开口121的内径R1。第一引导结构123可还包括一第二曲面123b,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二曲面123b及第一曲面123a可彼此相连,且第二曲面123b与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可往相反方向延伸。第二引导结构124可还包括一第二曲面124b,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二曲面124b及第一曲面124a可彼此相连,且第二曲面124b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二曲面124a可往相反方向延伸。藉此,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在顺时针方向具有偏差角度A1(如图7所示)或在逆时针方向具有偏差角度(图未绘示),皆可通过第一曲面123a、124a共同导引或第二曲面123b、124b共同导引,而使传动件500对齐卡合槽125。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可为镜射对称,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及第二曲面124b可为镜射对称。具体来说,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以平面S为对称面而镜射对称,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及第二曲面124b以平面S为对称面而镜射对称。藉此,有利于简化旋转筒120的结构配置,且旋转筒120所提供给传动件500的导引较平均。

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可以中心轴O为中心而彼此对称,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二曲面123b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二曲面124b可以中心轴O为中心而彼此对称。藉此,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所提供给传动件500的导引较平均。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引导结构123可还包括一抵靠面123c,第二引导结构124可还包括一抵靠面124c,第一引导结构123的抵靠面123c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抵靠面124c定义卡合槽125。换句话说,第一引导结构123的抵靠面123c对应卡合槽125,且第二引导结构124的抵靠面124c对应卡合槽125。第一曲面123a较抵靠面123c靠近开口121,第一曲面124a较抵靠面124c靠近开口121,而使卡合槽125较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远离开口121。

第一引导结构123可还包括至少一闪避表面(123d-123f),闪避表面(123d-123f)与第一引导结构123的抵靠面123c连接,当组装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闪避表面(123d-123f)与传动件500彼此不干涉。具体来说,第一引导结构123包括三闪避表面,分别为一第一闪避表面123d、一第二闪避表面123e及一第三闪避表面123f,第一闪避表面123d连接于第一曲面123a及抵靠面123c之间,第二闪避表面123e连接于第二曲面123b及抵靠面123c之间,第三闪避表面123f连接于第一曲面123a、第二曲面123b及抵靠面123c之间。抵靠面123c与第一曲面123a沿着中心轴O具有一间隔距离D1,亦即,第一曲面123a未直接与抵靠面123c连接,而是通过第一闪避表面123d及第三闪避表面123f与抵靠面123c连接。抵靠面123c与第二曲面123b沿着中心轴O具有一间隔距离D1,亦即,第二曲面123b未直接与抵靠面123c连接,而是通过第二闪避表面123e及第三闪避表面123f与抵靠面123c连接。当组装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闪避表面123d、第二闪避表面123e及第三闪避表面123f与传动件500彼此不干涉。

相似地,第二引导结构124可还包括至少一闪避表面(仅绘示124f),闪避表面(仅绘示124f)与第二引导结构124的抵靠面124c连接,当组装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闪避表面(仅绘示124f)与传动件500彼此不干涉。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引导结构124包括三闪避表面,分别为一第一闪避表面、一第二闪避表面及一第三闪避表面124f,第一闪避表面连接于第一曲面124a及抵靠面124c之间,第二闪避表面连接于第二曲面124b及抵靠面124c之间,第三闪避表面124f连接于第一曲面124a、第二曲面124b及抵靠面124c之间。抵靠面124c与第一曲面124a沿着中心轴O具有一间隔距离,亦即,第一曲面124a未直接与抵靠面124c连接,而是通过该第一闪避表面及第三闪避表面124f与抵靠面124c连接。抵靠面124c与第二曲面124b沿着中心轴O具有一间隔距离,亦即,第二曲面124b未直接与抵靠面124c连接,而是通过第二闪避表面及第三闪避表面124f与抵靠面124c连接。当组装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闪避表面、第二闪避表面及第三闪避表面124f与传动件500彼此不干涉。藉由于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设置闪避表面,有利于提升传动件500被导引至卡合槽125的顺畅度。

请参照图7,传动件500的横截面可为长方形,且可包括边角部511、512、513、514,边角部511与边角部513相对,边角部512与边角部514相对,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在顺时针方向具有偏差角度A1(如图7所示),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导引边角部511,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导引边角部513,或者,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在逆时针方向具有偏差角度(图未绘示),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二曲面123b导引边角部514,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二曲面124b导引边角部512。换句话说,传动件500可包括彼此相对的二边角部(511及513、或512及514),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导引二边角部的其中之一,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导引该二边角部的其中另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件500的横截面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可为长椭圆形(例如图9中传动件500的横截面的长边由直线变成弧线),而引导结构的数量可依据传动件500的形状相应调整。

请参照图7,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具有偏差角度A1,且偏差角度A1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时,可通过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共同导引传动件500,而使传动件500对齐卡合槽125。偏差角度A1可定义为通过卡合槽125的中心点的长度延伸方向X1与通过传动件500的中心点的长度延伸方向X2的夹角。更详细来说,当偏差角度A1为0度,表示传动件500已对齐卡合槽125,可直接进入卡合槽125而不需被导引。当偏差角度A1为90度,传动件500恰好接触到连接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的边界123g以及第一曲面124a及第二曲面124b的边界124g,边界123g、124g位于稜线位置而无法发挥导引的功效。然而,使用者仅需稍微偏转传动件500使其脱离稜线位置,即可进入可被导引的范围。换言之,当偏差角度A1落在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范围时,传动件500皆可被导引至卡合槽125中。因此,本发明具有导引范围大的优点,可大幅降低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的组装困难度。

请参照图3,第一曲面123a于垂直于中心轴O的分布长度为L1,第一曲面123a于平行于中心轴O的分布长度为L2,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025<L1/L2<2。藉此,有利于提升传动件500被导引至卡合槽125的顺畅度。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L1/L2<1。此外,L1可满足下列条件:1mm<L1<10mm,较佳地,L1可满足下列条件:2mm<L1<5mm。前述L1的计算方式可为第一曲面123a的起点P1至第一曲面123a的终点P2于垂直于中心轴O的间隔距离,前述L2的计算方式可为第一曲面123a的起点P1至第一曲面123a的终点P2于平行于中心轴O的间隔距离。

请参照图3及图6,第一引导结构123于垂直于中心轴O的分布长度为L3,且传动件500的宽度为L4,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L3/L4<1.2。藉此,有利于提升导引传动件500的成功率。请配合参照图7及图8,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具有偏差角度A1,传动件500的中心轴R与旋转筒120的中心轴O可能未重合(亦称为偏心)。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9,当传动件500由第一曲面123a上的点P3位移到第一曲面123a上的点P4过程中,传动件500受第一曲面123a、124b共同导引而使偏差角度A1逐渐缩小且使传动件500的中心轴R与旋转筒120的中心轴O逐渐重合(亦称为同心)。当L3/L4过大时,可能使传动件500刚插入旋转筒120中就偏心的很严重,而不利于导引过程中使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同心。

请参照图3,束口段127邻近开口121的一端128与第一引导结构123于平行于中心轴O的最小间隔距离为L5,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mm<L5<10mm。藉此,可避免传动件500一进入旋转筒120中便发生卡住的情况。较佳地,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mm<L5<3mm。

请参照图5,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组装完成时,传动件500与抵靠面123c于平行于中心轴O的抵靠长度为L6,其可满足下列条件:L6≥3mm。藉此,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间具有足够的抵靠长度,而使传动件500可与旋转筒120同步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件500穿出卡合槽125而接近旋转筒120相对于开口121的一端126,因此,本实施方式中,L6的大小等于抵靠面123c于平行中心轴O的长度,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件500可配置较短的长度而不需穿出卡合槽125,如图10所示。

请参照图6,传动件500的厚度L7对应卡合槽125的尺寸,而使传动件500可卡合于卡合槽125中,藉此,使传动件500可与旋转筒120同步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120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并藉由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导引传动件500。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筒120可仅设置第一引导结构123或第二引导结构124。举例来说,当旋转筒120仅设置第一引导结构123时,可参照图2及图3,旋转筒120定义一中心轴O,旋转筒120包括一开口121、一内壁122、一第一引导结构123以及一卡合槽125。内壁122与开口121连通。第一引导结构123形成于内壁122,第一引导结构123包括第一曲面123a以及第二曲面123b,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往相反方向延伸。卡合槽125形成于旋转筒120中,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较卡合槽125靠近开口121。当组装锁具10的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时,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或第二曲面123b导引传动件500,使传动件500进入卡合槽125。具体来说,当传动件500与旋转筒120于组装时具有偏差角度A1,且偏差角度A1大于0度且小于90度时,传动件500皆会接触到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其中之一(此部分可参考图7的相关说明),因此,传动件500会受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其中之一的导引而进入卡合槽125。当旋转筒120仅设置第一引导结构123或第二引导结构124时,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旋转筒120的其他细节可与同时设置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旋转筒120相同,在此不另赘述。

请参照图11至图13,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锁具10,锁具10用于安装于门板(图未绘示),锁具10包括一内侧把手组100、一外侧把手组200、一锁闩装置300、一管状件400以及一传动件500。内侧把手组100设置于门板的一侧,外侧把手组200设置于门板的另一侧,锁闩装置300设置于内侧把手组100及外侧把手组200之间、并通过二个锁固件320对应锁入二个锁固孔330而将锁闩装置300固定于门板。管状件400穿过锁闩装置300并以其二端分别与内侧把手组100及外侧把手组200连接。当转动外侧把手组200的外侧握把220,外侧握把220可带动管状件400及内侧把手组100的内侧握把130一同旋转,并可通过管状件400的旋转驱动锁闩装置300的锁舌310伸缩,相似地,当转动内侧把手组100的内侧握把130,内侧握把130可带动管状件400及外侧把手组200的外侧握把220一同旋转,并可通过管状件400的旋转驱动锁闩装置300的锁舌310伸缩。传动件500以可相对于管状件400旋转的方式穿设于管状件400中,并以其第一端510及第二端520分别与内侧把手组100及外侧把手组200连接。

内侧把手组100包括一旋钮110、一旋转筒120、一内侧握把130以及一套盘结构140,套盘结构140固定设置于门板上,内侧握把130以可对于套盘结构140旋转的方式与套盘结构140连接,旋转筒120以可相对于内侧握把130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内侧握把130中,且旋转筒120的一端126由内侧握把130突伸而出,在此,旋转筒120的该端126是通过内侧握把130的贯孔131而由内侧握把130突伸而出,旋钮110设置于旋转筒120的该端12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钮110可与旋转筒120一体成型,或者,可直接将旋转筒120的该端126制作成旋钮110的形状,而可将旋钮110予以省略。

外侧把手组200包括一锁件210、一外侧握把220以及一套盘结构230,套盘结构230固定设置于门板上,外侧握把220以可对于套盘结构230旋转的方式与套盘结构230连接,锁件210以可相对于外侧握把220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外侧握把220中。

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设置于旋转筒120中,传动件500的第二端520与锁件210结合。当旋转筒120受操作相对于内侧握把130旋转,例如使用者旋转旋钮110而带动旋转筒120旋转,会使传动件500受旋转筒120带动旋转,而使锁件210于一上锁状态及一解锁状态间切换,亦即,当旋转筒120受操作相对于内侧握把130旋转,可使锁具10于上锁状态及解锁状态间切换。

当组装锁具10时,可先将传动件500的第二端520与外侧把手组200结合,之后将锁闩装置300及外侧把手组200连同传动件500安装至门板上,再将内侧把手组100的旋转筒120与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对齐,并使内侧把手组100与外侧把手组200互相对位,例如使内侧把手组100的二柱状结构141对齐外侧握把组200的二螺孔柱231,之后再以锁固元件(图未绘示)穿过孔洞142后锁入螺孔柱231中而将内侧把手组100与外侧把手组200固定连接。于旋转筒120同时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123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情形,当将内侧把手组100的旋转筒120与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对齐时,仅需将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对齐开口121而不需对齐卡合槽125,便可藉由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引导结构124的第一曲面124a共同导引,使传动件500顺利进入卡合槽125。而于旋转筒120仅设置有第一引导结构123、第一导引结构123包括第一曲面123a及第二曲面123b的情形,当将内侧把手组100的旋转筒120与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对齐时,仅需将传动件500的第一端510对齐开口121而不需对齐卡合槽125,便可藉由第一引导结构123的第一曲面123a或第二曲面123b的导引,使传动件500顺利进入卡合槽125。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锁具于旋转筒内设置第一引导结构及/或第二引导结构,当组装传动件与旋转筒时,可通过第一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及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共同导引传动件,或通过第一引导结构/第二引导结构的第一曲面或第二曲面导引传动件,可消除传动件与旋转筒之间的偏差角度,使传动件顺利进入卡合槽,使用者不需要将旋转筒的卡合槽与传动件精准对位,而可大幅降低组装的困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智能钥匙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