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碗篮和洗碗机

文档序号:1133263 发布日期:2020-10-09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碗篮和洗碗机 (Bowl basket and dish washing machine ) 是由 林孝发 林孝山 张传义 祁耀廷 于 2020-07-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碗篮和洗碗机,其中,碗篮用于带清洗腔的水槽,其包括主体和两个转体,主体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横杆,两个转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横杆铰接,且均设有向上的延伸的把手和向下延伸的支脚;两个转体还分别与主体形成转动限位结构,以使转体相对主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碗篮整体适于置入清洗腔;在第二位置,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至伸出主体的侧边并适于顶抵于清洗腔的外沿上表面,使主体悬停于清洗腔上。相关的洗碗机采用了上述碗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以极小的成本,简单的结构,让使用者在向碗篮内放置碗筷或从碗篮内取出碗筷时,不必再每拿一次都要弯腰一次,也不必设置放置碗篮的台面空间。(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bowl basket and a dish washing machine, wherein the bowl basket is used for a water tank with a cleaning cavity and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two rotating bodies, first cross rods are formed on two sides of the main body respectively, the two rotating bodies are hing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cross rods respectively and are provided with upward extending handles and downward extending support legs; the two rotating bodies also form a rotating limiting structure with the main body respectively so as to enable the rotating bodies to rotat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main body; in the first position, the bowl basket is integrally suitable for being placed into the cleaning cavity; in the second position, the two support legs respectively rotate to extend out of the side edge of the main body and are suitable for being propped agains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outer edge of the cleaning cavity, so that the main body is suspended on the cleaning cavity. The related dishwasher employs the above-described basket. By adopt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the bowl and chopstick placing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bowl and chopstick placing device is extremely low in cost and simple in structure, so that when a user places bowls and chopsticks into the bowl basket or takes the bowls and the chopsticks out of the bowl basket, the user does not need to bend down once taking the bowl and the chopstick, and a table board space for placing the bowl basket is not needed.)

一种碗篮和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碗篮和洗碗机。

背景技术

水槽式洗碗机的结构布局决定了碗篮必须在洗碗槽的底部,较深位置。当碗篮在这个位置时,使用者在向碗篮内放置碗筷或从碗篮内取出碗筷时,每拿一次都要弯腰一次,十分不方便,对于身高较高的人尤其困难。如果要将碗筷连同碗篮从水槽式洗碗机中取出,又需要在洗碗机附近有一块较大的台面空间放置碗篮,而且需要以较大的力气抬起很长的距离后再横移至该台面空间。由于台面空间一般较高,而碗篮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即使放置在台面空间上也不容易取用。而现有的其他升降碗篮技术,都是采用电机提供动力,升降臂提供上下升降空间,这类技术的开发成本高,结构复杂繁琐,稳定性不高,且无法适用通配市面上的水槽洗碗机。

当然,上述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水槽式洗碗机中。在使用普通水槽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在边上放置专门的沥水架,清洗碗碟后,需要将洗完的碗碟放上沥水架上,待其沥完再一件件挪至碗柜或消毒碗柜中,非常不方便。而如果能够在碗篮内整体清洗,清洗完后又能够使碗篮悬停于水槽上沥水,待沥水完成后,再将碗篮和碗筷整体置入碗柜或消毒碗柜中,也将给使用者带来很大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碗篮和洗碗机。其能够以极小的成本,简单的结构,让使用者在向碗篮内放置碗筷或从碗篮内取出碗筷时,不必再每拿一次都要弯腰一次,也不必设置放置碗篮的台面空间。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碗篮,所述碗篮用于带回流槽的水槽,所述回流槽位于水槽的清洗腔的上边沿并设有底壁和侧壁;所述碗篮包括:主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杆;和两个转体,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铰接,两个所述转体均设有向上延伸的把手和向下延伸的支脚;两个把手适于供使用者操作以使两个转体相对所述主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碗篮整体适于置入所述清洗腔;在所述第二位置,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至伸出所述主体的侧边并顶抵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以使所述主体悬停于所述清洗腔上。

第二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碗篮,所述碗篮用于带清洗腔的水槽,所述碗篮包括:主体,其两侧分别形成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杆;和两个转体,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横杆铰接,两个所述转体均设有向上的延伸的把手和向下延伸的支脚;两个所述转体还分别与主体形成转动限位结构,以使在所述把手受驱动时所述转体相对所述主体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碗篮整体适于置入所述清洗腔;在所述第二位置,两个支脚分别转动至伸出所述主体的侧边并适于顶抵于所述清洗腔的外沿上表面,以使所述主体悬停于所述清洗腔上。

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动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两侧的位于第一横杆下的第二横杆和设置于所述支脚内侧的向所述主体内的篮腔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延伸部向外顶抵第二横杆,以使所述转体无法再继续转动。

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主体两侧设有向内的凹陷部,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支脚位于所述凹陷部形成的凹陷内。

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横杆位于主体的上端。

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把手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

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9°。

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七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5°且小于等于62°。

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八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支脚与所述转体的铰接轴所在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15°。

第十技术方案基于第二至第九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其中,还包括提拉件,所述提拉件为弹性件或软质绳索或由相互铰接的硬质件构成,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转体的把手铰接或可拆卸地钩接。

第十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洗碗机,其设有带清洗腔的水槽和与所述水槽铰接的盖板,其特征是,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碗篮;所述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碗篮被配置为适于置入所述清洗腔中并使所述盖板得以盖设于所述水槽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只需设置在碗篮主体两侧的两个转体,并在使用者在用把手提起碗篮的过程中向内驱动把手,即可将支脚支撑于回流槽上,使碗篮主体悬停于清洗腔上。以此实现了以极小的成本,简单的结构,让使用者在向碗篮内放置碗筷或从碗篮内取出碗筷时,不必再每拿一次都要弯腰一次,也不必设置放置碗篮的台面空间的目的。

第二技术方案中的碗篮由于设置了转动限位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有回流槽的水槽,还能够适用于没有回流槽的水槽,更具有通配性。

第三技术方案给出了转动限位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结构最为简单,制造难度最小。

第四技术方案中,在主体两侧设有凹陷部,使转体在第一位置时能够藏于凹陷部中,而不再凸出于主体两侧外,因此主体的容置空间更大。

第五技术方案中,第一横杆位于主体的上端,让把手向内转动的空间更大。

第六技术方案中,由于使用者的习惯,均是用手心向内的方式提拿碗篮。而把手设有向内弯折的弯折部,让使用者的手指更容易***把手与清洗腔侧壁之间的间隔,能够从清洗腔中更容易提拿碗篮。

第七技术方案中,将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9°。这是因为如果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则使用者向内驱动把手变得非常不容易,用的力气也更大。而如果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69°,由于把手的长度是受限的(其取决于水槽的清洗腔的高度与碗篮主体的容置空间所需的高度)则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将不太容易伸入把手与清洗腔侧壁之间的间隔。

第八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将上述弯折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55°且小于等于62°。在这个范围内,使用者相对容易向内驱动把手,也容易将手***把手与清洗腔侧壁之间的间隔。

第九技术方案中,将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支脚与转体的铰接轴所在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15°。在这个范围内,使用者即使不小心碰撞碗篮的侧面,也不易使碗篮整体倾倒,且支脚更不易弯折或折断,转体具有更长的寿命。

第十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提拉件,可以通过提拉件与转体之间的铰接,让转体在提拉过程中受到向内的力矩,从而使支脚在脱离清洗腔的瞬间张开,从而不必再有用手驱动把手向内的动作。当然,使用者仍可通过双手提拉提拉件,不会比双手提拉把手更费力。

第十一技术方案是上述碗篮在洗碗机上的运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称的水槽式洗碗机的相关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碗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洗碗机在没有碗篮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碗篮置于清洗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碗篮悬停于清洗腔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碗篮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洗碗机在碗篮悬停于清洗腔上时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的碗篮置于清洗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碗篮悬停于清洗腔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碗篮悬停于清洗腔上时三种可能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三中碗篮在转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碗篮1;主体2,凹陷部21,第一横杆22,支承脚23,第二横杆24;转体3,铰接部31,把手32,支脚33,延伸部34;洗碗机4,水槽5,清洗腔51,回流槽52,底壁521,侧壁522,清洗槽6,盖板7,喷淋臂8;提拉件9,本体92,钩挂部91。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中的碗篮1。如图1所示,碗篮1包括主体2和两个转体3。

其中,主体2整体呈框形,其底部设有支承脚23,其与惯常所见的碗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没有把手,且其两侧均设有向内的凹陷部21,凹陷部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杆22。

每个转体3均呈大体方框形,方框的两个垂直边上各设有铰接孔,两个铰接孔形成铰接部31,铰接部31上方的部分形成把手32,铰接部31下方的部分形成支脚33。本实施例中,把手32整体向内弯折;支脚33的高度小于主体2的第一横杆22与支承脚23的顶部之间的距离。

每个转体3的铰接部31分别与主体2的对应的侧边的第一横杆22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完成后,把手32凸设于主体2的上端,供使用者握持或取拿;且支脚33位于主体2之外。

如图2和图3所示,转体3相对主体2绕铰接部31与第一横杆22铰接连接所形成的铰接轴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图2示出了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碗篮1。如图2所示,当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转体3的支脚33大致位于铅垂面上,并位于主体2的凹陷部21形成的凹陷内,转体3的把手3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如图2所示的α角。本实施例中α角被配置为最优的60°,在后面的描述中,会对α角的配置进行更详细的论述。图3示出了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碗篮1。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在握持两把手32并向内驱动两个把手32时,转体3将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支脚33将转动至伸出主体2的凹陷部21,且还要伸出主体2侧边的非凹陷部。

以下通过对本实施例中洗碗机4的描述,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如何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洗碗机4未放入碗篮1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除了碗篮1,洗碗机4还包括水槽5、与水槽5连为一体并设置于水槽5的左侧的清洗槽6以及与水槽5铰接并可转动地盖设于水槽5之上的盖板7。当然,从图5和图6还可看出,水槽5底部还设有喷淋臂8,一般地喷淋臂8绕其轴线水平转动于水槽5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水槽5设有清洗腔51和位于清洗腔51上边沿的回流槽52。从图5可以更详细地看出,回流槽52设有与清洗腔51连接的底壁521和与水槽5的外边沿连接的侧壁522。应当指出,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必须应用于上述具有清洗腔51和回流槽52的水槽5。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在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置入水槽5的清洗腔51中的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转体3的支脚33位于主体2的凹陷部21内,使整个碗篮1的宽度小于清洗腔51的宽度。支承脚23抵靠于清洗腔51的底面上,并使得主体2的底面与清洗腔51的底面之间形成空间,喷淋臂8得以在该空间转动。碗篮1置入清洗腔51时,整体高度低于清洗腔51的高度,使得盖板7得以盖设于回流槽52上。

从图5可知,如果使用者想从清洗腔51内提拿碗篮1,必须将手伸出把手32的上端与清洗腔51的侧壁之间的间隔中,再向内握持把手32。因此,为了使该间隔便于使用者的手伸入,在把手32的长度基本确定的情况下(便于手掌伸入握持),转体3的把手32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如图2所示的α角必须小于等于69°。而在使用者提拿碗篮1的过程中,支脚33越过清洗腔51的侧壁高于回流槽52的底壁时,两手向内用力,迫使转体3转动,以使支脚3向外张开顶抵回流槽52的底壁521和侧壁522至图6所示的碗篮1在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悬停于清洗腔51上的状态。为了使用者向内用力的方便,α角又不宜过小,经过实验证实α角必须大于等于45°,这是因为在α角小于45°时使用者向内的水平力在垂直于把手32上的用于产生扭矩的分量较小,以至于无法克服碗篮1与其内容物的重力在相反方向产生扭矩的分量。为了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矛盾的关系,α角的较佳选择是在55°与62°之间,最佳选择是在60°。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在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碗篮1悬停于清洗腔51上,此时支脚33顶抵于回流槽52的底壁521和侧壁522,使支脚33无法再继续转动,也由于整个碗篮1的重力无法反向转动。由于支脚33的高度小于主体2的顶端与其底面的距离,因此,此时主体2仍有部分位于清洗腔51内,还有部分凸出于水槽5之上。这个高度是使用者拿取碗筷最适合的高度。

在使用者取完碗筷后,可以提起空的碗篮1,再向外对把手32用力,使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碗篮1又适于置入清洗腔51内了。

由于本实施例中,只需设置在碗篮主体2两侧的两个转体3,并在使用者在用把手提起碗篮1的过程中向内驱动把手32,即可将支脚33支撑于清洗腔51的外边沿,使碗篮主体2悬停于清洗腔51上。因此也实现了以极小的成本,简单的结构,让使用者在向碗篮1内放置碗筷或从碗篮内取出碗筷时,不必再每拿一次都要弯腰一次,也不必设置放置碗篮的台面空间的发明目的。本实施例由于设置了凹陷部21,使转体3在第一位置时能够藏于凹陷部21内,而不再凸出于主体2的两侧外,因此主体2的容置空间更大。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杆22位于主体2的上端,让把手32向内转动的空间更大。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图7示出了实施例二中的碗篮1。如图7所示,碗篮1包括包括主体2和两个转体3。

实施例二中的主体2与实施例一中的主体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主体2在第一横杆22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杆24,其延伸方向与第一横杆22相同,也是凹陷部21的一部分。

实施例二中的转体3与实施例一中的转体3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转体3在支脚33内侧还朝斜下方设有延伸部34。

每个转体3的铰接部31分别与主体2的对应的侧边的第一横杆22铰接连接。铰接连接完成后,把手32凸设于主体2的上端,供使用者握持或取拿;支脚33位于主体2之外;延伸部34则伸入主体2的篮腔中,并位于第二横杆24之上。

如图8至图10所示,转体3相对主体2绕铰接部31与第一横杆22铰接连接所形成的铰接轴转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图8示出了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的碗篮1。如图8所示,在转体3转动至第一状态时,转体3的支脚33大致位于铅垂面上,并位于主体2的凹陷部31形成的凹陷内,而延伸部34伸入主体2的篮腔中且位于第二横杆24的上方并与第二横杆24之间存在间隔。转体3的把手32与水平面之间形夹角,该夹角的取值与实施例一中的α角取值原则完全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也为60°。如图9和图10所示,当使用者在握持两把手32并向内驱动两个把手32时,转体3将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支脚33将转动至伸出主体2的凹陷部21,且还要伸出主体2侧边的非凹陷部,且此时,延伸部34向外顶抵第二横杆24,以使转体3无法再继续转动。

以下通过对本实施例中洗碗机4的描述,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如何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

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洗碗机4,本实施例的洗碗机4中除碗篮1外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并无不同,在此不再赘述。但,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不再必须应用于具有回流槽52的水槽5。在后面会有详细讲述。

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碗篮1在转体3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置入水槽5的清洗腔51中的状态。如图12所示,此时转体3的支脚33位于主体2的凹陷部21内,使整个碗篮1的宽度小于清洗腔51的宽度。支承脚23抵靠于清洗腔51的底面上,并使得主体2的底面与清洗腔51的底面之间形成空间,喷淋臂8得以在该空间转动。碗篮1置入清洗腔51时,整体高度低于清洗腔51的高度,使得盖板7得以盖设于回流槽52上。如果使用者提拿碗篮1,并在支脚33越过清洗腔51的侧壁时驱动把手32向内运动,延伸部34向外顶抵于第二横杆24,使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将支脚33座落于回流槽52的底壁521上,即可得到如图13所示的状态。当然,本实施例中,支脚33被设置为在转体3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也恰好顶抵于回流槽52的侧壁上。但这不是必须的。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支脚33在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水槽5之间可能的位置关系,其中A部分示出,支脚33顶抵于回流槽52的底壁521,但没有顶抵于回流槽52的侧壁522;B部分示出,支脚33同时顶抵于回流槽52的底壁521和侧壁522(即本实施例);C部分示出,支脚33不再顶抵于回流槽52内,而是进一步顶抵于回流槽52的外边沿上表面。三种可能都是可能的,因为真正防止转体3继续转动的,不再是回流槽52,而是延伸部34与第二横杆24之间的转动限位结构。当然,这样的转动限位结构还有很多的可能性,例如,可以是在第一横杆22上设置限位部,使把手32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即无法再转动,或者任何其他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动限位功能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查阅所有现有技术,引入实现这样转动限位功能的结构应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以达成发明目的,这不需要任何创造性劳动,因此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如图14所示中C部分所示的β角为转体3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支脚33与转体3的铰接轴所在的铅垂面之间的夹角,其较佳设置为大于等于4°且小于等于15°。这是因为,如果β角小于4°,则由碗篮4和其内的碗碟的重力所产生的限制转体3转动的分力很小,一旦使用者轻微碰撞碗篮的侧面,就易使转体发生转动,破坏转体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整个碗篮整体向侧面晃动或倾倒。而如果β角大于15°,则碗篮4和其内的碗碟的重力所产生的扭矩很大,而延伸部34因为伸入碗篮4的空间中又无法做得很粗,且材质也受限于不锈钢等不生锈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其抗拉强度是有限的,因此过大的扭矩很容易缩矩延伸部34的寿命,使延伸部34弯折或折断。最佳地,β角可以取值为10°。

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效果,并且由于设置了转动限位结构,不仅可以适用于有回流槽52的水槽5,还能够适用于没有回流槽52的水槽5,更具有通配性。

实施例三

参见图15和图16,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唯一的不同,是碗篮1还包括一个两端与把手32可拆卸地钩接的提拉件9,提拉件9为弹性件,其包括本体92和与本体92连为一体并位于本体92两端的钩挂部91。钩挂部91用于与把手32的横梁钩接。如图16所示,由于用手提拿提拉件9的中心部位时,提拉件9发生形变,对把手32具有一个斜向内的驱动力,因此把手32被驱动带动转体3转动。采用上述提拉件9,可以让使用者仅通过提拉该提拉件9,即可完成将转体3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动作,而不必再双手向内用力驱动把手32。当然,使用者仍可通过双手提拉提拉件9,不会比双手提拉把手32更费力。

当然,基于相同的原理,该提拉件9不止可以采用弹性件,还可以采用软质绳索或由相互铰接的硬质件构成,两端也不必是可拆卸地钩接,而可以与把手32铰接连接。这些实施例都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餐具自动清洗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