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及空调装置

文档序号:1189101 发布日期:2020-09-22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送风装置及空调装置 (Air supply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今井洋辅 川原启太 奥野文 长治雅彦 于 2019-02-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送风装置(10)包括本体部(15)和送风扇(30)。在本体部(15)形成有吹出区域(16)。送风扇(30)设置在本体部(15),将空气送往吹出区域(16)。送风装置(10)从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10以下。对象假想面(61)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假想平面。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接受从送风装置10送来的风的人们的舒适性。(The air supply device (10) includes a body portion (15) and an air supply fan (30). A blow-out region (16) is formed in the body section (15). The blowing fan (30) is provided in the main body (15) and blows air to the blowing area (16). The blower device (10) blows air from the blowing area (16)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ratio (Vmax/Vmin) of the maximum value Vmax of the wind speed and the minimum value Vmin of the wind speed is more than 1 and less than 10 on the virtual object plane (61). The target virtual surface (61) is a virtual plane that faces the blowout area (16). As a result, the comfort of the person receiving the wind from the air blowing device 10 can be improved.)

送风装置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包括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多个轴流式送风机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利用由送风机吹出的气流带来的诱导作用,获得较大的送风量。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089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户外自然环境下吹出的风(自然风)在标准成年男性的前面投影面积(大约为0.6平方米)左右的区域中各部分的风速差比较小。因此,接受自然风的人们在其身体各部分接受的风速差较小。

另一方面,包括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送风装置在内的现有送风装置大部分是考虑着如何获得较大的送风量、如何提高风速而延长气流所能够到达的距离而构成的。也就是说,现有的送风装置没怎么重视对较大区域的风速分布进行平均化这一问题。因此,通常情况下,吹到了从现有的送风装置吹出的风的人们在其身体各部分所接受的风速差较大。结果是,现有的送风装置不能给人们带来与接受自然风时一样的舒适性。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将风送给人们的送风装置给接受风的人们带来的舒适性。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送风装置为对象。该送风装置包括本体部15和送风部件30,在所述本体部15形成有将空气吹出的吹出区域16,所述送风部件30设置在该本体部15,让空气朝着所述吹出区域16流动。在将呈与所述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距所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1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6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45cm的假想面定为前方假想面65,将呈与所述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距所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3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18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90cm的假想面定为后方假想面67,将呈以所述前方假想面及所述后方假想面为底面的四棱台状假想空间定为对象假想空间60,将包含在所述对象假想空间60中且与所述前方假想面65平行的假想面中的至少一个假想面定为对象假想面61的情况下,从所述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所述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10以下。

在第一方面中,由送风部件30产生的空气流从吹出区域16朝着对象假想面61送出来。在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1以上且10以下。因此,接受来自吹出区域16的风的人们处于他们身体各部分所接受的风的速度之差较小的状态。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提高接受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的人们的舒适性。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为: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从所述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所述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5以下。

在供从第二方面中的送风装置10吹出的空气流动的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1以上且5以下。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为: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从所述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所述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2.5以下。

在供从第三方面中的送风装置10吹出的空气流动的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1以上且2.5以下。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中,在将呈与所述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距所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2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12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67.5cm的假想面定为中间假想面66的情况下,所述对象假想面61位于所述对象假想空间60中所述前方假想面65与所述中间假想面66之间。

在第四方面中,包含在对象假想空间60中前方假想面65与中间假想面66之间且与前方假想面65平行的假想面中的至少一个假想面成为对象假想面。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对象假想面61为所述后方假想面67。

在第五方面中,后方假想面67成为对象假想面61。在供从第五方面中的送风装置10吹出的空气流动的后方假想面67上各部分,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规定数值范围内的值。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送风部件是面向所述吹出区域16布置的多个送风扇30。

在第六方面中,多个送风扇30作为送风部件30设置在送风装置10中。送风扇30一开始工作,风就会从本体部15的吹出区域16吹出。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中,所述本体部15包括整流部件17,所述整流部件17设置在整个所述吹出区域16且构成为空气能够通过,所述送风部件30是布置在所述整流部件17的上游的送风扇30。

在第七方面中,送风扇30作为送风部件30设置在送风装置10中。从送风扇30吹出的空气在通过整流部件17之际被整流后,从吹出区域16吹出。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为:在上述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中,该送风装置包括控制器40,所述控制器40根据含有预先取得或实时取得的户外自然风风速的变化模式的风速数据控制所述送风部件30工作,以保证从所述吹出区域16吹出的空气的流速的变化模式成为所述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变化模式。

在第八方面中,控制器40控制送风部件30工作,以保证从吹出区域16吹出的空气的流速的变化模式成为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变化模式即户外自然风风速的变化模式。因此,根据该方面,能够由送风装置10再现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自然风风速的变化模式。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以一种空调装置为对象。该空调装置包括热交换器55和上述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所述的送风装置10,所述热交换器55通过让被吸入所述送风装置10的供给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调节所述供给空气的温度。

在第九方面中,通过热交换器55之际温度得到调节的供给空气由送风装置10吹出。因此,根据该方面的空调装置50,从送风装置10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和温度都能够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本体部的主视简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本体部和对象假想空间的立体简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本体部和对象假想空间的侧视简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本体部的主视简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本体部的沿着图5中的V-V线剖开的剖面的剖视简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送风装置的相当于图6的本体部的剖面的剖视简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送风装置的相当于图6的本体部的剖面的剖视简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大致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适当地参照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进行说明。

-送风装置的结构-

<本体部>

如图1及图2所示,送风装置10包括本体部15。本体部15形成为长方体状,该长方体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较短。本体部1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和上下方向的高度分别大致为1.6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说明本体部15时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是指图2所示的方向(即从正面观察本体部15时的方向)。

在本体部15设置有十六个作为送风部件的送风扇30。在本体部15,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各布置有四个送风扇30,十六个送风扇30呈矩阵状布置。各送风扇30是包括叶轮31和护罩32的轴流式送风机。叶轮31是所谓的螺旋桨式风扇。在各送风扇30中,护罩32被布置成将叶轮31包围起来。在各送风扇30上设置有驱动叶轮31的风扇马达,但未图示。叶轮31安装在风扇马达的输出轴上。

在本体部15,十六个送风扇30面向本体部15的前表面。本体部15的前表面构成从各送风扇30吹出的空气会被吹出去的吹出区域16。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吹出区域16是左右方向的宽度为1.6m、上下方向的高度1.6m的正方形平面。

〈控制器〉

如图4所示,送风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40。控制器40包括执行控制程序的CPU和存储控制程序、执行该控制程序所需要的数据等的存储器,但未图示。

控制器40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线路45与设置在较远的户外的传感器单元46能够通信地相连。传感器单元46包括一个风速传感器,该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户外,计测户外自然环境下吹出的风(自然风)的速度,但未图示。传感器单元46通过通信线路45将风速传感器的计测值实时地发送给控制器40。从传感器单元46发送给控制器40的数据是记录了设置场所的自然风的变化模式的风速数据。

控制器40构成为:根据从传感器单元46接收到的风速数据控制设置在本体部15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此时,控制器40将所有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设定为同一个值。

-送风装置的工作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彼此以相同的转速旋转。因此,呈矩阵状地布置在本体部15的十六个送风扇30的吹出风速彼此大致相同。从十六个送风扇30吹出的空气自本体部15的前表面即吹出区域16朝着前方吹出。

从各送风扇30吹出且已通过吹出区域16的空气相互扩散,彼此的风速被平均化。其结果是,在图2所示的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1以上且10以下(1≤Vmax/Vmin≤10)。需要说明的是,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的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优选为1以上且5以下,优选为1以上且4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上且2.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2以下。

-控制器的工作情况-

控制器40调节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以保证从吹出区域16吹出的空气的流速的变化模式成为从传感器单元46接收到的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变化模式。也就是说,当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计测值上升时,控制器40使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提高;而当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计测值下降时,控制器40则使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降低。其结果是,能够在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对象假想面61上再现传感器单元46的设置场所下的自然风的变化模式。

-对象假想面的Vmax/Vmin-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将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的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设定为1以上且10以下。此处,说明其理由。

与从一般的空调机吹出的风不同,在户外自然环境下吹出的风(自然风)具有“在较大的区域风速分布较小”这样的特性。为了对这一点进行确认,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的设计者对自然风的风速进行了实际测量。

设计者以左右方向的宽度为45cm、上下方向的高度为60cm的长方形计测区域作为测量对象,测量了该计测区域各部分的自然风的风速。在计测区域中,二十个风速传感器呈矩阵状布置。具体而言,在计测区域的左右方向上以15cm的间隔布置有四个风速传感器,在计测区域的上下方向上以15cm的间隔布置有五个风速传感器。设计者们每隔0.5秒记录一次各风速传感器的计测值,这样持续记录300秒,并计算出了各时刻下计测区域的Vmax/Vmin。其结果是,在测量风速的300秒这一时间内,Vmax/Vmin的最小值为1.2,Vmax/Vmin的最大值为4.6。

从该计测结果可知,如果将对象假想面61的Vmax/Vmin设定为大致10以下,则面对送风装置10接受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的人们就会有一种吹到了自然风一样的感觉。于是,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将对象假想面61的Vmax/Vmin设为1以上且5以下,让接受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的人们有一种吹到了自然风的感觉,提高人们的舒适性。

-对象假想空间和对象假想面-

如图2及图3所示,对象假想空间60是以第一假想面65和第三假想面67为底面的四棱台状假想空间。该对象假想空间60中包含第二假想面66。对象假想面61是包含在对象假想空间60中的假想平面。

<第一假想面>

第一假想面65是前方假想面。第一假想面65是图2中的长方形A1、B1、C1、D1表示的假想平面。

具体而言,第一假想面65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第一假想面65是与吹出区域16平行的铅垂面。从第一假想面65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1m。第一假想面65的长边沿着上下方向。第一假想面65的长边的长度为60cm。第一假想面65的短边沿着左右方向。第一假想面65的短边的长度为45cm。

第一假想面65的重心O1位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上。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是与第一假想面65及吹出区域16正交的水平直线。

<第二假想面>

第二假想面66是中间假想面。第二假想面66是图2中的长方形A2、B2、C2、D2表示的假想平面。该第二假想面66位于第一假想面65和第三假想面67中间。

具体而言,第二假想面66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第二假想面66是与吹出区域16平行的铅垂面。从第二假想面66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2m。第二假想面66的长边沿着上下方向。第二假想面66的长边的长度为120cm。第二假想面66的短边沿着左右方向。第二假想面66的短边的长度为67.5cm。

第二假想面66的重心O2位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上。第二假想面66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正交。

<第三假想面>

第三假想面67是后方假想面。第三假想面67是图2中的长方形A3、B3、C3、D3表示的假想平面。

具体而言,第三假想面67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第三假想面67是与吹出区域16平行的铅直面。从第三假想面67到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3m。第三假想面67的长边沿着上下方向。第三假想面67的长边的长度为180cm。第三假想面67的短边沿着左右方向。第三假想面67的短边的长度为90cm。

第三假想面67的重心O3位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上。第三假想面67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正交。

<对象假想面>

本实施方式的对象假想面61是由图2中的长方形A、B、C、D表示的假想平面。该对象假想面61是包含在对象假想空间60中且与第一假想面65平行的一个假想面。

具体而言,对象假想面61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对象假想面61是与吹出区域16平行的铅直面。本实施方式的对象假想面61在对象假想空间60中位于第一假想面65和第二假想面66之间。对象假想面61的长边沿着上下方向。对象假想面61的短边沿着左右方向。

对象假想面61的重心O位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上。对象假想面61与对象假想空间60的中心线CL正交。

-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1)-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包括本体部15和送风扇30。其中,在本体部15形成有将空气吹出的面状的吹出区域16;送风扇30设置在本体部15,让空气朝着吹出区域16流动。送风装置10从所述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10以下。

对象假想面61是包含在对象假想空间60中且与第一假想面65平行的假想面中的至少一个平面。对象假想空间60是以第一假想面65和第三假想面67为底面的四棱台状假想空间。第一假想面65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的假想面,距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1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6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45cm。第三假想面67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距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3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18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90cm。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送风部件30产生的空气流从吹出区域16朝着对象假想面61送出来。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的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达到1以上且10以下。因此,接受来自吹出区域16的风的人们处于他们身体各部分所接受的风的速度之差较小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与接受自然风时一样的舒适性,从而能够提高接受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的人们的舒适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2)-

本实施方式的对象假想面61位于对象假想空间60中第一假想面65和第二假想面66之间。第二假想面66是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长方形假想面,距吹出区域16的距离为2m,上下延伸的长边的长度为120cm,左右延伸的短边的长度为67.5cm。

-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3)-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构成送风部件的多个送风扇30面向吹出区域16布置。送风扇30一开始工作,风就会从本体部15的吹出区域16吹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4)-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控制器40根据含有预先取得或实时取得的户外自然风风速的变化模式的风速数据控制送风部件30工作,以保证从吹出区域16吹出的空气的流速的变化模式成为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风速的变化模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由送风装置10再现风速数据中所含有的自然风风速的变化模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可以在传感器单元46中设置多个风速传感器。

例如,在传感器单元46中设置有四个风速传感器的情况下,优选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各设置两个风速传感器,使四个风速传感器呈矩阵状布置。在该情况下,位于本体部15靠右上方的四个送风扇30对应第一风速传感器;位于本体部15靠右下方的四个送风扇30对应第二风速传感器;位于本体部15靠左下方的四个送风扇30对应第三风速传感器;位于本体部15靠左上方的四个送风扇30对应第四风速传感器。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各自所对应的风速传感器的计测值调节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

例如,在传感器单元46中设置有十六个风速传感器的情况下,让设置在本体部15的十六个送风扇30各自所对应的风速传感器都不一样。在该情况下,控制器40根据各送风扇30所对应的风速传感器的计测值调节各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是通过改变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本体部15的结构而得到的。此处,参照图5及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本体部15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本体部15包括一个壳体20、一个送风扇30和一个整流部件17。本体部15形成为长方体状,前后方向的尺寸较短。

壳体20形成为从正面看去时呈正方形的框架状(或者截面为矩形的短管道状)。壳体2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和上下方向的高度分别大致为1.6m左右。

送风扇30收纳在壳体20内,且布置在壳体20的靠后端部位。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扇3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扇30一样的轴流式送风机。该送风扇30包括一个叶轮31、一个风扇马达33和一个护罩32。

整流部件17是构成为空气能够通过且对通过它的空气进行整流的部件。该整流部件17例如由层叠起来的多张无纺布片、形成有多个小孔的冲孔板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整流部件17形成为正方形的厚板状,被布置为将壳体20的前表面侧的开口端全部遮住。就本实施方式的本体部15而言,整流部件17的前表面成为吹出区域1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吹出区域16也是左右方向的宽度为1.6m、上下方向的高度1.6m的正方形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控制器40对设置在本体部15中的一个送风扇30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器40根据从传感器单元46接收到的送风数据调节送风扇30的叶轮31的转速。

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从送风扇30吹出的空气在通过整流部件17之际被整流。在整流部件17的前表面即吹出区域16,通过吹出区域16各部分的空气的流速被平均化。其结果是,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与吹出区域16相对的对象假想面61上各部分达到1以上且5以下(1≤Vmax/Vmin≤5)。需要说明的是,对象假想面61的形状和大小、从对象假想面61到吹出区域16的距离都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本体部15包括设置在整个吹出区域16且构成为空气能够通过的整流部件17。送风部件即送风扇30布置在在本体部15中整流部件17的上游。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中,从送风扇30吹出的空气在通过整流部件17之际被整流后,从吹出区域16吹出。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将本体部15的壳体20分割为吸入侧壳体21和吹出侧壳体22。在吸入侧壳体21中收纳有一个送风扇30。在吹出侧壳体22上安装有将吹出侧壳体22的前表面遮住的整流部件17。吸入侧壳体21和吹出侧壳体22由蛇腹状连结管25连结在一起。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布置成送风扇30朝着上方吹出空气的状态。

本变形例的壳体20呈箱状且为长方体。该壳体20的前表面的上部敞开口,安装有整流部件17来遮住该敞开的部分。在壳体20的前侧板上靠近下端的位置形成有吸入口23,在壳体20的后侧板上靠近下端的位置也形成有吸入口23。送风扇30布置在壳体20的内部空间中吸入口23的上方且整流部件17的下方。送风扇30以叶轮31的旋转轴指向上下方向的状态设置在壳体20内。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省略图示送风扇30的护罩。

送风扇30一开始工作,空气就会通过吸入口23流入壳体20的内部空间。流入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由送风扇30朝着上方吹出,之后吹出方向改变为朝向前方,通过整流部件17后从壳体20吹出。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可以在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2的送风装置10中设置多个送风扇30。例如,可以将四个送风扇30矩阵状地布置在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1、2的送风装置10的壳体20内。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的空调装置50。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管道部件51、热交换器55以及室外机组56。

管道部件51包括吹出端部53、吸入端部52以及扩大部54。吹出端部53形成为大小与送风装置10相对应的管道状,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吸入端部52形成为流路横断面积比吹出端部53小的管道状,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扩大部54形成为流路横断面积从吸入端部52朝向吹出端部53逐渐扩大的形状,连接吸入端部52和吹出端部53。

送风装置10的本体部15被布置成将吹出端部53的终端(图9中的左端)遮住。热交换器55收纳在吸入端部52内。热交换器55是让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室外机组56经由管道与热交换器55相连,构成进行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回路57。室外机组56中收纳有压缩机、室外风扇、室外热交换器等设备,但未图示。

一让送风装置10的送风扇30工作,空气就会被吸入管道部件51的吸入端部52。被吸入管道部件51中的空气作为供给空气在管道部件51中流动,在通过热交换器55的时间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而被冷却或者加热。由送风装置10朝着室内空间吹出在通过热交换器55的时间内温度得到了调节的供给空气。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包括热交换器55和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其中,该热交换器55让被吸入送风装置10的供给空气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来调节供给空气的温度。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利用送风装置10吹出在通过热交换器55的时间内温度得到了调节的供给空气。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从送风装置10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和温度都能够得到调节。

-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50中,既可以设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又可以设置第二实施方式或者其变形例1、2的送风装置10来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中,控制器40也可以构成为:读入例如存储在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中的风速数据,根据已读入的风速数据控制本体部15的送风扇30。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从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5以下。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从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对象假想面61达到1以上且2.5以下。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从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Vmin之比(Vmax/Vmin)在对象假想面61即第三假想面67达到规定数值范围内的值。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它们的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从吹出区域16吹出空气,以保证风速的最大值Vmax与风速的最小值之比(Vmax/Vmin)在多个对象假想面61达到规定数值范围内的值。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中,送风扇30并不限于螺旋桨式风扇。例如,送风扇30也可以是混流式风扇(mixed flow fan)或多翼离心式风扇(siroccofan)。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也可以将所谓的离子风元件作为送风部件设置在本体部15。离子风元件是通过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利用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产生风的元件。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实施方式及详细情况做出各种改变,这一点不难理解吧。只要不破坏本公开中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做适当的组合和替代。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于送风装置和包括该送风装置的空调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5 本体部

16 吹出区域

17 整流部件

30 送风扇(送风部件)

40 控制器

50 空调装置

55 热交换器

60 对象假想空间

61 对象假想面

65 第一假想面(前方假想面)

66 第二假想面(中间假想面)

67 第三假想面(后方假想面)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旋转叶片以及具备该旋转叶片的离心压缩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