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119422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 (Luhai relay breeding method for oplegnathus punctatus ) 是由 贾玉东 高云涛 谢婷 张秉智 赵侠 关长涛 于 2021-07-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是在每年5月底6月初将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中养殖的斑石鲷通过活鱼运输船转运到网箱和/或围栏进行养殖;且在进行转运前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本发明通过在转运前对斑石鲷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的,从而有效降低转运对斑石鲷的胁迫应激,缩短工厂化养殖斑石鲷转运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时间,促进其正常摄食,从而能够更快的恢复生长,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能表达抗菌肽的酵母菌,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对环境抗逆能力。(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lay culture of oplegnathus punctatus in the land and se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oplegnathus punctatus cultured in land-based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is transported to a net cage and/or a fence for culture by a live fish transport ship at the beginning of 6 months at the end of 5 months every year; and feeding the feed rich in glycine, lysine and methionine before the transfer.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feed rich in glycine, lysine and methionine is fed to the oplegnathus maculatus before transportation, so that the stress of transportation to the oplegnathus maculatus i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adaptation time of the factory-cultured oplegnathus maculatus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fter transportation is shortened, and the normal ingestion of the oplegnathus maculatus is promoted, so that the growth can be recovered more quickly, and meanwhile, the yeast capable of expressing the antibacterial peptide is added into the feed, so that the non-specific immunity of the oplegnathus maculatu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stress resistance to the environment is enhanced.)

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属于温热带近海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中国台湾岛等周边海域,具有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同时其市场价格稳定在160-200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在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广受养殖业者欢迎,产业化前景广阔。

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和深远海大型网箱/围栏是目前斑石鲷养殖的两种主要模式。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水温溶氧等环境因子精准调控等优点,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实现全周年养殖,但维持整个养殖系统运行能耗费用较高。而深远海大型网箱、围栏圈养水体体积大,养殖对象活动空间大,养殖水体充足、水交换充分,残饵利用率高,充分利用海域自然禀赋,生长速度快,同时品质更接近自然生态,但养殖水环境温度溶氧不受人为控制,尚不能实现全周年养殖。而斑石鲷属于温水性海水鱼类,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0-28℃,低于13℃其生长受到抑制,北方冬季严寒,斑石鲷不能在养殖海域自然越冬,需要转入工厂化车间进行越冬保育。因此,如何提高斑石鲷生长速度,缩短上市养殖周期,降低养殖过程中生产能耗,同时获取高品质的产品,成为目前养殖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即一种斑石鲷工厂化循环水和网箱、围栏接力养殖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可实现斑石鲷全周年高效养殖,提升其养殖速率,缩短养殖周期,弥补和完善现有斑石鲷养殖技术方面的不足。

本发明所提供的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方法,是在每年5月底6月初将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中养殖的斑石鲷通过活鱼运输船转运到网箱和/或围栏进行养殖;且在进行转运前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

更进一步,在转运前10-15天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

所述的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是在斑石鲷饲料中添加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

进一步的,在饲料中添加能表达抗菌肽的酵母菌;

所述的抗菌肽,其一种具体的氨基酸序列如下(SEQ ID NO:1):LGLDFKFKEKKSIGFKEKHIQVRIFKDLNLRVKTEWH;

编码上述抗菌肽的核苷酸片段,其一种具体序列如下(SEQ ID NO:2):

CTGGGTCTGGATTTCAAATTCAAAGAAAAGAAGAGCATTGGTTTTAAAGAGAAGCATATCCAAGTCCGCATCTTCAAGGACCTGAACCTGCGCGTTAAAACCGAATGGCAC。

作为优选,在进行斑石鲷转运前不少于16个小时停止投喂;

更进一步的,转运的斑石鲷的体重不低于90g。

在运输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9-25℃,水体的溶氧维持在7mg/L或以上。

本发明通过在转运前对斑石鲷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的,从而有效降低转运对斑石鲷的胁迫应激,缩短工厂化养殖斑石鲷转运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时间,促进其正常摄食,从而能够更快的恢复生长,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能表达抗菌肽的酵母菌,可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对环境抗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在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中养殖的斑石鲷照片图;

图2:斑石鲷血清溶菌酶和干扰素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图;其中(A)溶菌酶(B)干扰素(C)吞噬指数;

图3:斑石鲷肝脏抗氧化指标图,其中(A)超氧化物歧化酶(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过氧化氢酶。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在之前进行斑石鲷转运中,是采用在运输前18个小时禁食,禁食期间每间隔6小时,清除暂养池粪便残饵;在运输过程中,水体添加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C的添加浓度为10-100mg/L,如果运输的时间少于12h,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水体;如果运输时间为12-24小时,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80kg/m3水体;如果运输时间超过24h,则斑石鲷运输密度不超过65kg/m3水体;水体的溶氧维持在7mg/L或以上。运输后斑石鲷投喂添加了胆汁酸的饲料,在投喂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一周后,再投喂不添加胆汁酸的饲料。

通过上述的方法,虽然显著降低了转运导致的死亡率;但斑石鲷因养殖环境改变(工厂化循环水到深远海网网和/或围栏)其摄食率受到显著影响,在转运第一周内,摄食率仅为0.5%;这导致转运后的斑石鲷生长在养殖初期受到抑制。

通过研究转运前后斑石鲷肝脏的氨基酸组成,发现相比于转运前,转运后一周的斑石鲷,其肝脏中的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在此发现的基础上促成了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陆基工厂化养殖阶段斑石鲷

1)陆基工厂化养殖阶段斑石鲷分级筛选

养殖用水池的容积为40m3,池深1.5m,注水深度1m左右。培育用水为经过三级砂滤的海水,孵化水温为22℃左右,斑石鲷仔鱼培育水温为24~26℃,溶氧量大于6mg/L,持续微充气,盐度24~28,pH值7.9~8.4,光照强度500~800lx,配置调光设施。从20日龄以后每隔4~5d吸污清底1次,持续流水或间断流水,日流量为池水的12~18倍,根据斑石鲷全长、体重,选择不同养殖密度(表1),获取不同生长阶段最佳养殖密度。

表1:不同规格斑石鲷在不同养殖密度下成活率和饵料系数

当斑石鲷养殖体重超过90克后,养殖密度保持在60尾/m3,准备转入网箱和围栏,进行接力养殖。

实施例2:按照已有方法转运陆基养殖的斑石鲷

1)在运输前不少于16个小时停止斑石鲷进食,准备进行运输;

更进一步的,选择在运输前18个小时禁食,禁食期间每间隔6小时,清除暂养池粪便残饵;

2)在运输过程中,水体添加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C的添加浓度为10-100mg/L;

其中如果运输的时间少于12h,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水体;

如果运输时间为12-24小时,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80kg/m3水体;

如果运输时间超过24h,则斑石鲷运输密度不超过65kg/m3水体;

水体的溶氧维持在7mg/L或以上。

3)运输后斑石鲷投喂添加了胆汁酸的饲料,在投喂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一周后,再投喂不添加胆汁酸的饲料;

其中投喂添加胆汁酸的饲料,饲料的投喂量为6克/公斤体重;胆汁酸的添加量为2.0g/kg饲料。

通过上述措施,斑石鲷转运至围栏养殖,运输成活率为100%,运输后1周内死亡率仅为0.01%,但斑石鲷摄食率在转运后第一周内摄食不积极、摄食率仅为0.5%,随着养殖周期延长,斑石鲷摄食逐渐恢复正常,在转运后第3周逐渐恢复正常摄食,摄食率为2.8%。因此,虽然在转运前、中、后采取上述措施,保证了运输成活率100%,但在转运斑石鲷养殖3周后,其摄食运动才逐渐恢复正常,其生长在转运后养殖初期受到影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实施例3:转运前后斑石鲷肝脏中氨基酸分析

对实施例1中同一养殖池养殖的、实施例2方法转运并养殖一周的转运前后的斑石鲷进行肝脏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其中没有转运的斑石鲷和转运的斑石鲷各选取10条鱼进行检测。

将待检测鱼的肝脏组织冷冻干燥后,用组织匀浆机破碎;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肝脏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测定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相比于转运前,转运后一周的斑石鲷,其肝脏中的甘氨酸ALA、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的含量明显降低(表3);推测是由于转运过程和转运后为适应自然环境产生的应激反应诱导斑石鲷的代谢发生紊乱,导致甘氨酸ALA、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被过量消耗。

表3:运前后斑石鲷肝脏中部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表(*表明差异显著)

实施例4: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并转运

1、饵料的投喂

在进行转运前的2周开始投喂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是将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添加到斑石鲷颗粒饲料上,其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添加量分别为饲料重量的0.1-0.5%。

同时,为了提高斑石鲷的抵抗力,提升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饲料中还添加能够表达抗菌肽的酵母菌。

该抗菌肽从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中筛选获得的,通过向斑石鲷进行腹腔注射细菌进行免疫,分别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脏组织,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后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的文库。

考虑到天然抗菌肽通常是由小于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量约为2000-5000道尔顿。因此,从斑石鲷抑制性消减杂交后获得的cDNA文库中选择片段大小为200bp或以下的cDNA片段,将其编码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输入到抗菌肽数据库(antimicrobialpeptide database,APD)进行相关分析,对相似度高于40%的核苷酸片段进行进一步的抗菌性分析。最终筛选获得了所述的抗菌肽,其氨基酸序列如下(SEQ ID NO:1):

LGLDFKFKEKKSIGFKEKHIQVRIFKDLNLRVKTEWH;

编码基因的序列如下(SEQ ID NO:2):

CTGGGTCTGGATTTCAAATTCAAAGAAAAGAAGAGCATTGGTTTTAAAGAGAAGCATATCCAAGTCCGCATCTTCAAGGACCTGAACCTGCGCGTTAAAACCGAATGGCAC。

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该抗菌肽的抗菌性,对常用的鱼类致病菌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的菌株包含有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杀鲑气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4。

表4: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表

从上述的结果可看出,本发明所使用的抗菌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2、转运斑石鲷

在转运前2天停止投喂,所转运的斑石鲷的体重不低于90g。在运输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9-25℃,水体的溶解氧维持在7mg/L以上。其中如果运输的时间少于12h,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100kg/m3水体;如果运输时间为12-24小时,则斑石鲷运输的密度不超过80kg/m3水体;如果运输时间超过24h,则斑石鲷运输密度不超过65kg/m3水体。

实施例5:转运后的生长和抗性等经济性状检测

2020年6月下旬从工厂化循环水车间挑选均重为90克斑石鲷60,000尾,采用实施例4的方法,在斑石鲷饲料中添加富含甘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及重组表达抗菌肽的酵母菌,二周后开始转运,运输前18小时禁食,选择天气晴朗,通过活鱼车(运输密度100kg/m3水体,运输时间2小时)转运至码头,而后用专业活鱼运输船转运(运输密度100kg/m3水体,运输时间4小时)至外海养殖围栏。

观察斑石鲷游泳摄食情况,发现其游泳和摄食状态1周后显著改善,摄食率在1周内达到1.0%,统计运输成活率为100%,运输后1周内死亡率仅为0.016%(死亡10尾),经过3个月养殖,体重增加至235克,死亡率0.06%(死亡40尾)。

而同等规格大小斑石鲷,采用常规运输方法,运输前饲料不添加酵母菌和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正常饲喂,不禁食,不限饲,结果发现,其运输成活率为99.45%(死亡332尾),一周内死亡率为1.12%(死亡672尾),经过3个月养殖,体重增加至198克,死亡率0.35%(死亡212尾)。同等规格大小斑石鲷1500尾,一直在工厂化循环水车间养殖,经过3个月养殖,体重增加至179克,死亡率1.06%(死亡16尾)。

同时,对斑石鲷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溶菌酶、干扰素、吞噬指数)和肝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进行检测,发现采用饲料中添加酵母菌和甘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其血清溶菌酶和干扰素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高于未添加组和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组(图2),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呈现类似变化趋势。这表明采用本发明的投喂策略,斑石鲷非特性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图3),抗病力显著增强。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漂流性鱼卵可控孵化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