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文档序号:12077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Cab and work vehicle ) 是由 宫本英明 佐佐木诚 田中宏章 岩桥纪拓 于 2020-02-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驾驶室具备:驾驶座(31),其设置于底板面(30)上;操作杆(41),其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至少沿前后方向动作;以及扶手(51),其具有上表面(52),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且操作杆(41)的后方。上表面(52)具有前倾部(66)、以及比前倾部(66)靠后方的后倾部(67)。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而变低。(The cab is provided with: a driver seat (31) provided on the floor surface (30); an operation lever (41) which is provided on the side of the driver&#39;s seat (31) and which operates at least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and an armrest (51) having an upper surface (52) disposed on the side of the operator&#39;s seat (31) and behind the operating lever (41). The upper surface (52) has a forward-inclined portion (66) and a backward-inclined portion (67) located rearward of the forward-inclined portion (66). The height of the forward inclined part (66) based on the floor surface (30) becomes lower toward the front end (71) of the upper surface (52)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The height of the backward inclined part (67) based on the floor surface (30) becomes lower toward the rear end (72) of the upper surface (52)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2694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一种液压挖掘机,该液压挖掘机具备座椅、安装于座椅的左右两侧的控制台箱的操作杆、以及支承于控制台箱的扶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压挖掘机中,操作员就坐于座椅,并在将手臂(从手肘到手腕为止的前臂)放置于扶手的同时操作操作杆。然而,操作员的手臂的位置以及倾斜度伴随操作杆的操作而发生各种变化。因此,有时操作操作杆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被扶手阻碍,从而操作员无法顺畅地操作操作杆。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顺畅地操作操作部的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驾驶室具备驾驶座、操作部、以及扶手。驾驶座设置于底板面上。操作部设置于驾驶座的侧方。操作部至少沿前后方向动作。扶手具有上表面。扶手设置于驾驶座的侧方且操作部的后方。上表面具有前倾部、以及比前倾部靠后方的后倾部。以底板面为基准的前倾部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的前方端而变低。以底板面为基准的后倾部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的后方端而变低。

根据本公开的作业车辆具备;上述的驾驶室;以及工作装置,其由操作部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顺畅地操作操作部的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左视图。

图6是示出图4中的操作杆的前后方向上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4中的操作杆的左右方向上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左右操作杆的动作的图。

图9是示出扶手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扶手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左视图。

图13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I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右视图。

图14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V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V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后视图。

图16是示出沿前后方向动作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左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使操作杆沿前后方向动作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的左视图。

图18是示出被定位于中立挡位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左视图。

图19是示出上表面的最顶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另一左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再一左视图。

图22是示出彼此具有不同的体型的操作员的就座状态的主视图。

图23是示出图10中的由双点划线XXIII围起的范围的扶手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向图23中的XXIV-XXI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沿左右方向动作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参照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构件标注有相同的编号。

[液压挖掘机的整体构造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首先,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液压挖掘机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液压挖掘机100具有车辆主体11、以及工作装置12。车辆主体11具有回转体13、以及行驶装置15。

行驶装置15具有一对履带15Cr、以及行驶马达15M。液压挖掘机100通过履带15Cr的旋转而能够行驶。行驶马达15M作为行驶装置15的驱动源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行驶装置15也可以具有车轮(轮胎)。

回转体13设置于行驶装置15上。回转体13能够以回转中心26为中心相对于行驶装置15回转。回转中心26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回转体13具有驾驶室(cab)14。驾驶室14形成有供操作员搭乘的室内空间。在驾驶室14内设置有驾驶座31。驾驶座31设置于驾驶室14的底板面30上。操作员就坐于驾驶座31来操作液压挖掘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也能够应用于驾驶座设置于外部空间的类型的作业车辆的驾驶室。

回转体13具有发动机罩19、以及设置于回转体13的后部的配重。在发动机罩19中收容有发动机、工作油罐、空气滤清器以及液压泵等。

工作装置12安装于车辆主体11。工作装置12安装于回转体13。工作装置12进行地面的挖掘等作业。工作装置12具有动臂16、斗杆17、以及铲斗18。

动臂16经由动臂销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辆主体11(回转体13)。斗杆17经由斗杆销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动臂16。铲斗18经由铲斗销2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斗杆17。

工作装置12还具有动臂缸20A及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

动臂缸20A、动臂缸20B、斗杆缸21以及铲斗缸22是由工作油驱动的液压缸。动臂缸20A以及动臂缸20B在动臂16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使动臂16进行转动动作。斗杆缸21使斗杆17进行转动动作。铲斗缸22使铲斗18进行转动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的前后方向。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的正面方向是前方,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的背后方向是后方。左右方向(侧方)是指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的左右方向。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朝向正面时的右侧是右方,就坐于驾驶座31的操作员朝向正面时的左侧是左方。上下方向是指与包含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地面所在的一侧是下方,天空所在的一侧是上方。

图2以及图3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图I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左视图。

如图2至图5所示,驾驶座31具有坐垫33、椅背32、头枕35、以及悬架机构部36。

坐垫33是供操作员坐下的座椅部位。椅背32设置为从坐垫33的后方端向上方立起。椅背32是成为操作员的靠背的座椅部位。头枕35安装于椅背32的上方端。头枕35是支撑操作员的头部的座椅部位。

悬架机构部36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坐垫33与底板面30之间。悬架机构部36弹性地支承坐垫33。

驾驶室14具有控制台37(37R、37L)、以及操作杆41(41R、41L)。控制台37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控制台37R设置于驾驶座31的右侧方。控制台37L设置于驾驶座31的左侧方。

控制台37R以及控制台37L隔着驾驶座31左右对称地设置。

控制台37具有框体形状。控制台37在俯视下具有前后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成为短边方向的长条形状。控制台37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跨越坐垫33的范围内。控制台37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与坐垫33以及椅背32重合的范围内。坐垫33上的空间通过控制台37R、椅背32以及控制台37L分别将右侧方、后方以及左侧方这三方围起,坐垫33上的空间在前方开放。

操作杆41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操作杆41R设置于驾驶座31的右侧方。操作杆41L设置于驾驶座31的左侧方。

操作杆41R以及操作杆41L隔着驾驶座31左右对称地设置。

操作杆41安装于控制台37。操作杆41从控制台37朝向上方突出。在俯视下,操作杆41设置于相比于控制台37的后方端而更靠近控制台37的前方端的位置。操作杆41设置于比椅背32靠前方的位置。操作杆41设置于比坐垫33靠上方的位置。

操作杆41具有把手部42。把手部42构成为能够供操作员把持。把手部42以中心轴110为中心呈轴状地延伸。把手部42具有以中心轴110为中心的圆柱形状。把手部42以中心轴11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操作杆41能够以把手部42的下方端侧为中心倾倒。

需要说明的是,把手部42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圆柱形状,例如,也可以以中心轴110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朝向的姿态设置,还可以具有呈弓形地弯曲而成的形状。

图6是示出图4中的操作杆的前后方向上的动作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图4中的操作杆的左右方向上的动作的俯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左右操作杆的动作的图。

如图6以及图8所示,操作杆41至少沿前后方向动作。操作杆41被操作员操作,从而控制工作装置12的动作。

操作杆41能够在中立挡位(41A:由操作杆41A表示的位置)与从中立挡位(41A)向前方移位了的前侧挡位(41B:由操作杆41B表示的位置)之间倾倒。操作杆41能够在中立挡位(41A)与从中立挡位(41A)向后方移位了的后侧挡位(41C:由操作杆41C表示的位置)之间倾倒。

操作杆41在被定位于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时使工作装置12工作。操作杆41例如通过受到来自弹簧构件(未图示)的弹力而从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自动地复位至中立挡位(41A)。操作杆41在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使工作装置12停止。

作为一例,在左操作杆41L被定位于前侧挡位(41B)时,执行斗杆17的卸料动作,在左操作杆41L被定位于后侧挡位(41C)时,执行斗杆17的挖掘动作。在右操作杆41R被定位于前侧挡位(41B)时,执行动臂16的降下动作,在右操作杆41R被定位于后侧挡位(41C)时,执行动臂16的抬起动作。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操作杆41至少向接近驾驶座31的方向动作。操作杆41在左右方向上动作。操作杆41被操作员操作而控制工作装置12的动作。

操作杆41能够在中立挡位(41A:由操作杆41A表示的位置)与从中立挡位(41A)沿着左右方向向接近驾驶座31的方向(以下,也称作“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移位了的内侧挡位(41D:由操作杆41D表示的位置)之间倾倒。操作杆41能够在中立挡位(41A)与从中立挡位(41A)沿着左右方向向远离驾驶座31的方向(以下,也称作“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移位了的外侧挡位(41E:由操作杆41E表示的位置)之间倾倒。

操作杆41在被定位于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时使工作装置12工作。操作杆41例如通过受到来自弹簧构件(未图示)的弹力而从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自动地复位至中立挡位(41A)。操作杆41在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使工作装置12停止。

作为一例,在左操作杆41L被定位于内侧挡位(41D)时,执行工作装置12的右回转,在左操作杆41L被定位于外侧挡位(41E)时,执行工作装置12的左回转。在右操作杆41R被定位于内侧挡位(41D)时,执行铲斗18的挖掘动作,在右操作杆41R被定位于外侧挡位(41E)时,执行铲斗18的卸料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杆41还可以在以中立挡位(41A)为中心的周向上倾倒至相互相邻的两个挡位之间的中间位置。例如,左操作杆41L还可以倾倒至前侧挡位(41B)与外侧挡位(41E)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该情况下,同时执行斗杆17的卸料动作和工作装置12的左回转。

如图2至图5所示,驾驶室14还具有扶手51(51R、51L)。

扶手51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扶手51R设置于驾驶座31的右侧方。扶手51L设置于驾驶座31的左侧方。扶手51设置于操作杆41的后方。扶手51R设置于操作杆41R的后方。扶手51L设置于操作杆41L的后方。

扶手51R以及扶手51L隔着驾驶座31左右对称地设置。

扶手51经由扶手支承部53安装于控制台37。扶手51设置于控制台37的上方。在俯视下,扶手51设置于相比于控制台37的前方端而更靠近控制台37的后方端的位置。扶手51设置于比坐垫33靠上方的位置。操作杆41以及扶手51在控制台37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扶手51设置于从操作杆41向后方分开的位置。

扶手51能够用作操作员的搭肘部。作为代表性的方式,扶手51由构成扶手51的骨架的金属制的板材、具有弹性且覆盖板材的垫材(聚氨酯泡沫等)、以及包围垫材的表面的罩体构成。

[扶手的说明]

(关于扶手的整体形状)

接下来,对扶手51的更具体的的形状进行说明。图9以及图10是示出扶手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俯视图。图12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左视图。图13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II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右视图。图14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IV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向图9中的箭头XV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后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左侧的扶手51L与右侧的扶手51R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在图9至图15中,示出了左侧的扶手51L,在以下的说明中,代表性地参照左侧的扶手51L来说明扶手51的形状。

如图9至图15所示,扶手51具有上表面52。上表面52朝向上方。上表面52构成供操作员的手肘放置的搭肘面。上表面52整体上具有前后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成为短边方向的长条形状。

上表面52具有前方端71、后方端72、内侧方端74、以及外侧方端75。

前方端71位于上表面52的前方端。后方端72位于上表面52的后方端。内侧方端74位于上表面52的在左右方向上靠近驾驶座31一侧的侧方端。外侧方端75位于上表面52的在左右方向上远离驾驶座31一侧的侧方端。上表面52设置于被前方端71、后方端72、内侧方端74以及外侧方端75围起的范围内。

扶手51还具有前表面61、后表面62、内侧面55、以及外侧面59。

前表面61朝向前方。前表面61沿左右方向呈面状地延伸。前表面61在前后方向上与操作杆41对置。后表面62朝向后方。后表面62沿左右方向呈面状地延伸。

内侧面55在左右方向上朝向驾驶座31一侧。内侧面55沿前后方向呈面状地延伸。内侧面55的前方端以及后方端分别与前表面61以及后表面62连接。外侧面59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与驾驶座31一侧相反的一侧。外侧面59沿前后方向呈面状地延伸。外侧面59的前方端以及后方端分别与前表面61以及后表面62连接。

前表面61、内侧面55、后表面62以及外侧面59的上方端与上表面52连接。前表面61的上方端经由倒角面63f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连接。内侧面55的上方端经由倒角面63i与上表面52的内侧方端74连接。后表面62的上方端经由倒角面63r与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连接。外侧面59的上方端经由倒角面63j与上表面52的外侧方端75连接。

倒角面63f、倒角面63i、倒角面63r以及倒角面63j由弯曲面构成。倒角面63f、倒角面63i、倒角面63r以及倒角面63j也可以由平面构成。在前表面61、内侧面55、后表面62以及外侧面59与上表面52的角部也可以不设置上述那样的倒角。

(关于上表面的前倾部以及后倾部)

图16是示出沿前后方向动作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左视图。

如图16所示,上表面52还具有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后倾部67设置于比前倾部66靠后方的位置。前倾部6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操作杆41与后倾部67之间。

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高度Ha在前后方向上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高度Hb在前后方向上朝向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而变低。

上表面52还具有最顶部73。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最顶部73的高度Hmax在根据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的上表面52的高度之中最高。在俯视下,最顶部73沿左右方向呈线状地延伸。在俯视下,最顶部73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前倾部66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朝向后方横跨规定长度而设置。后倾部67从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朝向前方横跨规定长度而设置。前倾部66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至最顶部73之间的范围而设置。后倾部67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最顶部73至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之间的范围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最顶部73在俯视下并不局限于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结构,也可以由在前后方向上横跨规定长度而设置的水平面构成。在该情况下,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经由最顶部73而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地设置。

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最小高度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最小高度低。

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最小高度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方端71的高度Hf相对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最大高度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最顶部73的高度Hmax相对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最小高度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方端72的高度Hr相对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最大高度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最顶部73的高度Hmax相对应。

前后方向上的前倾部66的长度(前后方向上的前方端71与最顶部73之间的长度)L1比前后方向上的后倾部67的长度(前后方向上的最顶部73与后方端72之间的长度)L2大(L1>L2)。最顶部7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相比于前方端71更靠近后方端72的位置。

前后方向上的前倾部66的长度L1为前后方向上的扶手51的全长L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前后方向上的后倾部67的长度L2为比前后方向上的扶手51的全长L的一半小的长度。

前后方向上的前倾部66的长度L1与前后方向上的后倾部67的长度L2之和(L1+L2)可以为前后方向上的扶手51的全长L的80%以上,也可以为9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最小高度可以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最小高度相同、或可以为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最小高度以上。前后方向上的前倾部66的长度L1可以为前后方向上的后倾部67的长度L2以下(L1≤L2)。最顶部73在前后方向上可以位于前方端71与后方端72的中间、或可以位于相比于后方端72更靠近前方端71的位置。

前倾部66由一边弯曲一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面构成。在沿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前倾部66在前方端71与最顶部73之间呈圆弧状地延伸。

后倾部67由一边弯曲一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面构成。在沿左右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后倾部67在最顶部73与后方端72之间呈圆弧状地延伸。

构成前倾部66的弯曲面具有曲率1/Ra。构成后倾部67的弯曲面具有与曲率1/Ra相同大小的曲率1/Rb(1/Ra=1/Rb)。构成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的弯曲面在从前方端71至后方端72的范围内具有恒定的曲率。

需要说明的是,曲率1/Ra也可以是与曲率1/Rb不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曲率1/Ra可以比曲率1/Rb大(1/Ra>1/Rb),也可以比曲率1/Rb小(1/Ra<1/Rb)。前倾部66也可以由彼此具有不同的曲率、且在前后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弯曲面构成。后倾部67也可以由彼此具有不同的曲率、且在前后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弯曲面构成。

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平面构成。前倾部66也可以构成为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面以及至少一个平面。后倾部67也可以构成为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面以及至少一个平面。

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侧挡位(41B)的高度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中立挡位(41A)的高度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中立挡位(41A)的高度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侧挡位(41C)的高度低。

操作杆41设置为能够以旋转中心G为中心倾倒。把手部42具有前端部43W。前端部43W是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的把手部42的前端部分。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前端部43W是位于与操作杆41的旋转中心G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把手部42的端部。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前端部43W以及旋转中心G位于中心轴110的轴上。

在操作杆41在前侧挡位(41B)、中立挡位(41A)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倾倒的期间,沿左右方向观察时的把手部42的前端部43W以描绘圆弧状的轨迹120的方式移动。在该情况下,构成前倾部66的弯曲面的曲率1/Ra比圆弧状的轨迹120的曲率1/r小(1/Ra<1/r),构成后倾部67的弯曲面的曲率1/Rb比圆弧状的轨迹120的曲率1/r小(1/Rb<1/r)。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前倾部66的弯曲面的曲率1/Ra也可以为圆弧状的轨迹120的曲率1/r以上(1/Ra≥1/r),构成后倾部67的弯曲面的曲率1/Rb也可以为圆弧状的轨迹120的曲率1/r以上(1/Rb≥1/r)。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使操作杆沿前后方向动作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的左视图。

如图5、图16以及图17所示,操作员在通常的驾驶姿态下,在将自身的前臂放置于扶手51的上表面52的同时,利用手掌把持把手部42来操作操作杆41。

操作员的手臂(上臂)从肩关节C向前方且斜下方延伸,并在手肘D(Da、Db、Dc)处弯折。操作员的手臂(前臂)从手肘D(Da、Db、Dc)向前方且斜下方以与肩关节C以及手肘D(Da、Db、Dc)之间的倾斜度相比更接近水平的倾斜度延伸。在操作员的手臂(前臂)从手肘D(Da、Db、Dc)向斜下方延伸的前方,操作员的手掌E(Ea、Eb、Ec)把持着操作杆41的把手部42。

在图17中,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由折线310A示出,操作杆41被定位于前侧挡位(41B)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由折线310B示出,操作杆41被定位于后侧挡位(41C)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由折线310C示出。

操作员在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沿前后方向倾倒时,在将肩关节C的位置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把持把手部42的手掌E的位置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该情况下,操作员的手肘D的位置以肩关节C为中心呈圆弧状地移动,并且在扶手51的上表面52上,操作员的手臂(前臂)的位置以及倾斜度变化。在驾驶室14中,通过将扶手51的上表面52设为考虑了使操作杆41沿前后方向动作时的操作员的手臂(前臂)的移动的形状,从而顺畅地进行基于操作员的操作杆41的操作。

更具体而言,在操作员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前侧挡位(41B)向前方倾倒时,手肘D的位置向前方且斜上方呈圆弧状地移动,操作员的前臂朝向前方移动、同时向斜下方倾斜。

在驾驶室14中,扶手51的上表面52具有前倾部66。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高度Ha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低。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由于前倾部66具有与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前侧挡位(41B)向前方倾倒时的操作员的前臂的移动相对应的形状,因此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前臂不容易与上表面52干涉。

另外,在操作员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后侧挡位(41C)向后方倾倒时,手肘D的位置向后方且斜下方呈圆弧状地移动。

在驾驶室14中,扶手51的上表面52具有后倾部67。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高度Hb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而变低。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由于后倾部67具有与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后侧挡位(41C)向后方倾倒时的操作员的手肘的移动相对应的形状,因此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前臂不容易与上表面52干涉。

基于这些理由,操作员能够将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顺畅地操作。

另外,在驾驶室14中,前倾部66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至最顶部73之间的范围而设置,后倾部67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最顶部73至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之间的范围而设置。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上表面52在其前方端71与后方端72之间呈朝向上方突出的凸形状,因此能够使上表面52的形状与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沿前后方向倾倒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更相对应。结果是,操作员能够更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另外,若操作员在操作杆41的操作时在将手臂放置于上表面52的同时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则有可能由于在最顶部73与操作员的手臂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或操作员的手臂被卡在最顶部73等,从而妨碍手臂的移动。在驾驶室14中,在俯视下,最顶部73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由此,操作员的手臂在上表面52上的最顶部73处在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状的范围被支撑,因此操作员能够容易地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

另外,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由一边弯曲一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面构成。由此,操作员的手臂在上表面52上的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处也在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状的范围内被支撑,因此操作员能够更容易地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

另外,构成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的弯曲面在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至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之间的范围内具有恒定的曲率。由此,无论供操作员的手臂放置的上表面52的位置如何,均能够同样地得到操作员容易地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的效果。

图18是示出被定位于中立挡位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左视图。

如图18所示,把手部42还具有根部44W。根部44W是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的把手部42的根部部分。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根部44W是位于操作杆41的旋转中心G一侧的把手部42的端部。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根部44W位于中心轴110的轴上。

假定有从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的操作杆41的根部44W朝向后方延伸、且与前倾部66相切的假想直线130。假想直线130对应于与呈圆弧状地延伸的前倾部66在切点Q处相切的切线。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位于比假想直线130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把持把手部42的操作员的上臂能够被看作为配置于从操作杆41的根部44W朝向切点Q的假想直线130的上方。在该情况下,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位于比假想直线130靠下方的位置,因此放置于上表面52的操作员的手臂容易配置于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向上方分开的位置。由此,在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前侧挡位(41B)或者后侧挡位(41C)倾倒时,操作员的手臂不容易卡在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

图19是示出上表面的最顶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19是与图14对应的图。

如图1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主视观察下,最顶部73随着朝向左右方向而向下方弯曲。在主视观察下,最顶部73一边弯曲一边沿左右方向延伸。在主视观察下,最顶部73呈朝向上方变凸的圆弧形状。上表面52在最顶部73与最顶部73的前后位置之间被平滑地连接。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容易使放置于上表面52的手臂沿左右方向移动。因此,操作员也能够将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之间顺畅地操作(参照图7)。

(关于上表面的前方部)

如图4以及图7所示,上表面52还具有前方部52F、以及后方部52R。前方部52F从前方端71朝向后方横跨规定长度而设置。后方部52R从后方端72朝向前方横跨规定长度而设置。

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的宽度B1比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的宽度大(B1>B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称作宽度。

在左右方向上,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比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更向接近驾驶座31的方向伸出。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驾驶座31的中心线101至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的内侧方端74为止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驾驶座31的中心线101至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的内侧方端74为止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

操作员在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之间沿左右方向倾倒时,在上表面52上将手肘的位置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把持把手部42的手掌的位置沿左右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操作员的前臂(手腕)的位置在上表面52上沿左右方向摆动。

在驾驶室14中,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的宽度B1比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的宽度B2大。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即使伴随操作杆41的操作而操作员的前臂沿左右方向摆动,在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处也能够持续支撑操作员的前臂(特别是手腕)。

图20以及图21是示出图1中的驾驶室内的驾驶座周围的构造的左视图。如图5、图20以及图21所示,驾驶座31设置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驾驶座31设置为能够与控制台37、操作杆41以及扶手51独立开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驾驶座31通过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可被定位于图20中所示的前端挡位、图5中所示的中间挡位、以及图21中所示的后端挡位之间的任意位置。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操作员的体型来调整前后方向上的驾驶座31的位置。

在图20中示出了具有娇小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臂,在图5中示出了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臂,在图21中示出了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臂。

通常体型越小则操作员的手臂的长度越短,因此在操作杆41的操作时,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50(参照图5)比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60(参照图21)向前方移位。另外,具有娇小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55(参照图20)比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50(参照图5)向前方移位。

图22是示出彼此具有不同的体型的操作员的就座状态的主视图。在图22中,对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230就坐于驾驶座31的情况、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220就坐于驾驶座31的情况、以及具有娇小体型的操作员210就坐于驾驶座31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如图22所示,通常体型越小则操作员的肩宽越窄,因此在操作杆41的操作时,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220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25比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230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35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移位。具有娇小体型的操作员210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15比具有普通体型的操作员220的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位置225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移位。

如图4所示,在液压挖掘机100中,在左右方向上,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比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更向接近驾驶座31的方向伸出。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具有娇小体型的操作员就坐于驾驶座31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处支撑操作员的手肘,在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坐在驾驶座31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处支撑操作员的手肘。由此,操作员无论自身的体型如何,均能够在将手肘放置于扶手51的状态下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另外,在左右方向上,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比上表面52的后方部52R更向接近驾驶座31的方向伸出,因此能够使扶手51采取在左右方向上后方部52R侧比前方部52F侧更向远离驾驶座31的方向退避的形态。由此,特别是在具有宽大体型的操作员就坐于驾驶座31的情况下,在操作员的腰部与扶手51之间确保较宽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腰部被扶手51压迫的情况。

图23是示出图10中的由双点划线XXIII围起的范围的扶手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向图23中的XXIV-XXIV线上的向视方向观察时的扶手的剖视图。

如图4、图23以及图24所示,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具有倾斜部81。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随着朝向驾驶座31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在左右方向上随着朝向驾驶座31而变低。

倾斜部81设置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与内侧方端74的角部。倾斜部81设置于比最顶部73(参照图16)靠前方的位置。倾斜部81是前倾部66(参照图16)的一部分。倾斜部81设置于从上表面52的外侧方端75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分开的位置。

倾斜部81与图23中的由连结点S1、点S2以及点S3的三边围起的范围相对应。点S1位于内侧方端74之上且从前方端71向后方分开的位置。点S2位于前方端71之上且左右方向上内侧方端74与外侧方端75之间的位置。点S2在左右方向上可以位于相比于内侧方端74更靠近外侧方端75的位置,也可以位于内侧方端74与外侧方端75的中间,还可以位于相比于外侧方端75更靠近内侧方端74的位置。点S3位于内侧方端74与前方端71的交点。点S1与点S3之间的长度比点S3与点S2之间的长度大。点S1与点S3之间的长度也可以为点S3与点S2之间的长度以下。

倾斜部81的宽度F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大。

在左右方向上,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随着从连结点S1以及点S2的边朝向驾驶座31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随着从连结点S1以及点S2的边朝向前方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在点S1处最高,在点S3处最低。

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还具有水平部82。水平部82以及倾斜部81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水平部82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隔着倾斜部81而与驾驶座31相反的一侧。水平部82与倾斜部81(连结点S1以及点S2的边)连接。

在图24所示的、由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而得的扶手51的剖面中,水平部82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水平部82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一端处与倾斜部81连接。倾斜部81与将水平部82延长后的水平线构成角度α。角度α为0°<α<90°的范围。角度α也可以为5°≤α≤30°的范围。

图25是示出沿左右方向动作的操作杆、以及扶手的主视图。

如图23至图25所示,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内侧挡位(41D)的高度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中立挡位(41A)的高度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中立挡位(41A)的高度比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外侧挡位(41E)的高度低。

在沿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之间的操作杆41的动作区域(图25中的阴影线区域360)与倾斜部81重合。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的操作杆41在左右方向上与水平部82并排。

在沿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在前方端71与水平部82相连的范围内与被定位于外侧挡位(41E)的操作杆41重合。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以及内侧挡位(41D)的操作杆41在前方端71与倾斜部81相连的范围内与前方端71重合。

操作员利用自身的手掌(左手)从左右方向上与驾驶座31相反的一侧把持把手部42,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之间沿左右方向倾倒。此时,在扶手51的上表面52上,操作员的手腕的位置变化。在驾驶室14中,通过将扶手51的上表面52设为考虑了使操作杆41沿左右方向动作时的操作员的手腕的移动的形状,从而顺畅地进行由操作员进行的操作杆41的操作。

更具体而言,在操作员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内侧挡位(41D)而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倾倒时,操作员的手腕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且斜下方移动。

在驾驶室14中,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具有倾斜部81。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倾斜部81的高度Hs在左右方向上随着朝向驾驶座31而变低。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由于倾斜部81具有与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内侧挡位(41D)而向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倾倒时的操作员的手腕的移动相对应的形状,因此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前臂不容易与上表面52干涉。由此,操作员能够将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之间顺畅地操作。

另外,在沿前后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之间的操作杆41的动作区域与倾斜部81重合。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内侧挡位(41D)倾倒时,能够更可靠地使操作员的手腕在倾斜部81上通过,因此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前臂更不容易与上表面52干涉。

另一方面,在操作员使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外侧挡位(41E)而向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倾倒时,操作员的手腕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且斜上方移动。

在驾驶室14中,上表面52的前方部52F还具有水平部82。水平部82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隔着倾斜部81而与驾驶座31相反的一侧。

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在操作员的手腕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且斜上方移动的期间,使操作员的手腕在水平部82上通过,从而能够防止操作员的手腕与上表面52干涉。由此,操作员能够将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与外侧挡位(41E)之间顺畅地操作。另外,操作员在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以及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倾倒时,能够将自身的手腕放置于水平部82。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疲劳。

另外,倾斜部81的宽度F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大。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操作员使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内侧挡位(41D)以及外侧挡位(41E)之间沿左右方向倾倒时,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操作员的上臂的摆动宽度,越接近手腕则越大,且越接近手肘则越小,因此能够使倾斜部81的宽度F与操作员的上臂的移动相对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操作员的手腕与上表面52干涉。

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之间的操作杆41的倾倒角度为β。倾斜部81与将水平部82延长后的水平线所成的角度α与操作杆41的倾倒角度β相等。

操作杆41(把手部42)具有前端部43V。前端部43V是沿前后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的操作杆41(把手部42)的前端部分。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前端部43V是位于与操作杆41的旋转中心G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操作杆41(把手部42)的端部。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操作杆41的情况下,前端部43V位于中心轴110的轴上。

在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与内侧挡位(41D)之间倾倒的期间,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的操作杆41的前端部43V以描绘圆弧状的轨迹380的方式移动。在该情况下,在由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剖切而得的扶手51的剖面中,倾斜部81也可以具有与操作杆41的前端部43V所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380相同的形状。

在这些情况下,能够使倾斜部81的形状与操作杆41被从中立挡位(41A)操作至内侧挡位(41D)时的操作员的手腕的移动更相对应。由此,操作员能够更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需要说明的是,倾斜部81与将水平部82延长后的水平线所成的角度α既可以比操作杆41的倾倒角度β小,也可以比操作杆41的倾倒角度β大。

[驾驶室以及液压挖掘机的结构以及效果的总结]

驾驶室14具备驾驶座31、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杆41、以及扶手51。驾驶座31设置于底板面30上。操作杆41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操作杆41至少沿前后方向动作。扶手51具有上表面52。扶手51设置于驾驶座31的侧方且操作杆41的后方。上表面52具有前倾部66、以及比前倾部66靠后方的后倾部67。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前倾部66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而变低。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后倾部67的高度在前后方向上随着朝向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而变低。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上表面52上与使操作杆41向前方动作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相对应地设置前倾部66,并且与使操作杆41向后方动作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相对应地设置后倾部67,从而操作操作杆41的操作员的手臂不容易与上表面52干涉。由此,操作员能够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另外,上表面52还具有最顶部73。以底板面30为基准的最顶部73的高度在根据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的上表面52的高度之中最高。前倾部66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至最顶部73之间的范围而设置。后倾部67在前后方向上横跨从最顶部73至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之间的范围而设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使上表面52的形状与使操作杆41沿前后方向动作时的操作员的手臂的移动更相对应。由此,操作员能够更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另外,在俯视下,最顶部73沿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的手臂在上表面52的最顶部73处在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状的范围被支撑。由此,操作员能够在将手臂放置于上表面52的状态下,容易地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

另外,在主视观察下,最顶部73也可以随着朝向左右方向而向下方弯曲。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还容易使放置于上表面52的手臂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由一边弯曲一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面构成。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的手臂在上表面52的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处在沿着左右方向的直线状的范围被支撑。由此,操作员能够在将手臂放置于上表面52的状态下,更容易地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

另外,构成前倾部66以及后倾部67的弯曲面在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至上表面52的后方端72之间的范围内具有恒定的曲率。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无论供操作员的手臂防止的上表面52的位置如何,均能够同样地得到操作员容易改变手臂的倾斜度、或使手臂的位置沿前后方向挪动的效果。

另外,操作杆41是至少能够在作为第一挡位的中立挡位(41A)、作为从中立挡位(41A)向前方移位了的第二挡位的前侧挡位(41B)、以及作为从中立挡位(41A)向后方移位了的第三挡位的后侧挡位(41C)之间倾倒的操作杆。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能够将操作杆41在中立挡位(41A)、前侧挡位(41B)以及后侧挡位(41C)之间顺畅地操作。

另外,操作杆41具有能够供操作员把持的把手部42。假定从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的把手部42的根部44W朝向后方延伸、且与前倾部66相切的假想直线130。在该情况下,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位于比假想直线130靠下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在操作杆41被定位于中立挡位(41A)时,操作员的手臂配置于从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向上方分开的位置。由此,在操作杆41从中立挡位(41A)朝向前侧挡位(41B)或者后侧挡位(41C)倾倒时,操作员的手臂不容易卡在上表面52的前方端71。

作为作业车辆的液压挖掘机100具备驾驶室14、以及工作装置12。工作装置12由操作杆41控制。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操作员能够在控制工作装置12时顺畅地操作操作杆41。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也可适用于具备操作员的搭肘用的扶手的各种作业车辆的驾驶室。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技术方案表示,且旨在包含与技术方案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主体;12...工作装置;13...回转体;14...驾驶室;15...行驶装置;15Cr...履带;15M...行驶马达;16...动臂;17...斗杆;18...铲斗;19...发动机罩;20A、20B...动臂缸;21...斗杆缸;22...铲斗缸;23...动臂销;24...斗杆销;25...铲斗销;26...回转中心;30...底板面;31...驾驶座;32...椅背;33...坐垫;35...头枕;36...悬架机构部;37、37L、37R...控制台;41、41L、41R...操作杆;42...把手部;43V、43W...前端部;44W...根部;51、51L、51R...扶手;52...上表面;52F...前方部;52R...后方部;53...扶手支承部;55...内侧面;59...外侧面;61...前表面;62...后表面;63f、63i、63j、63r...倒角面;66...前倾部;67...后倾部;71...前方端;72...后方端;73...最顶部;74...内侧方端;75...外侧方端;81...倾斜部;82...水平部;100...液压挖掘机;101...中心线;110...中心轴;120、380...轨迹;130...假想直线;210、220、230...操作员;215、225、235、250、255;260...位置;310A、310B、310C...折线;360...阴影线区域。

3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分配冷、热液体的瓶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