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造形物

文档序号:1220196 发布日期:2020-09-04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立体造形物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bject ) 是由 木户健夫 于 2019-01-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光的视觉效果赋予变化且设计性更优异的立体造形物。作为立体造形物的装饰部件(10)具备片材(31)、透镜部(32)及图像形成部(33)。片材(31)具有透光性,并具有呈曲面的第1片材面(31a)。透镜部(32)沿第1片材面(31a)弯曲设置。透镜部(32)具备并列配置的突条的多个透镜(23)。图像形成部(33)具备具有主轴方向(ML)的图像(37)。主轴方向(ML)与作为透镜(23)的长边方向的延伸方向(ED)所成的角度(θ)为0°≤θ≤40°或50°≤θ≤90°。上述曲面具有法线的方向不同的第1区域(AR1)~第3区域(AR3),且为各区域的法线的方向中的1个相对于包括其他2个的平面具有倾斜度的形状。(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which can change the visual effect of light and has more excellent design. A decorative member (10) as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is provided with a sheet (31), a lens part (32), and an image forming part (33). The sheet (31) has light-transmitting properties and has a curved 1 st sheet surface (31 a). The lens part (32) is provided along the 1 st sheet surface (31a) in a curved manner. The lens unit (32)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enses (23) having parallel arranged ridges. The image forming unit (33) is provided with an image (37) having a main axis direction (ML). An angle (theta) formed by the main axis direction (ML) and an Extending Direction (ED) which is the long side direction of the lens (23) is 0 DEG to 40 DEG or 50 DEG to 90 deg. The curved surface has 1 st to 3 rd regions (AR1 to AR3) having different normal directions, and 1 of the normal directions of the respective regions has an inclin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ther 2 planes.)

立体造形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造形物。

背景技术

有一种用于提高汽车的内部装饰或电器产品的外观等的设计性或实现差别化的装饰膜。作为装饰膜普遍通过印刷等在膜基材印有图案的装饰膜较多,但该种装饰膜在表现力或表现的多样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为了实现表现力的提高或表现的多样性,已知有能够使用将半圆柱状的所谓柱状透镜沿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多个的柱面透镜片材,观察可变视觉用的图像(变换图像)或立体视觉用的图像(立体图像)的技术。这是在柱面透镜片材的平坦的透镜面侧即背面侧交替配置有将例如从左右的2个视点拍摄的左视点图像及右视点图像分别分割成条纹状的条纹图像,且使相邻的2个条纹图像位于1个柱状透镜的平坦的透镜面。形成有立体视觉用的图像时,左眼和右眼经由各柱状透镜分别观察存在视差的左视点图像及右视点图像,由此能够观察立体图像。并且,已知将由N(N为3以上)个视点图像构成的多视点图像分割为条纹状,且以在1个柱状透镜的背后排列有N个条纹图像的状态配置,由此进一步提高立体感(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并且,形成有可变视觉用的图像时,通过观察点的移动即可视角度的变化,被观察的图案被切换。

作为进一步提高立体感和/或装饰效果的物体,提出有在片材层的印刷图像面侧经由热塑性树脂层层叠了纸基材或膜基材的附带透镜的印刷物,所述片材层具备:透明膜基材;透镜部,由在该透明膜基材的一个面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微细的透镜组构成;及印刷图像,以透镜间距与印刷图像间距一致的方式形成于另一个面(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该附带透镜的印刷物的上述片材层具有凹凸结构,并且裸露有上述纸基材或膜基材的表面平坦。

柱面透镜片材有时为立体形状,例如提出有将柱面透镜片材整体成形为一侧凸起且相反侧成为空穴的立体形状的装饰材(例如,参考专利文献3)。该装饰材以柱状透镜所延伸的方向彼此正交的方式重叠有2片,在上述空穴侧设置有发光体,由此用于电装装置。并且,将印刷层形成于背面的柱面透镜片材成形为与玩具体的一部分分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将成形的柱面透镜片材贴附到玩具体的一部分分的表面的三维柱面透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该三维柱面透镜中的上述印刷层通过将不同的图样分别等间隔分割,并以将分割的图样对应到透镜的状态交替印刷来形成。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43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649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31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312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等中使用已知的柱面透镜片材的技术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附带透镜的印刷物会因所谓片材这一平面性而限制用途及设计性。并且,专利文献3的装饰材具备空穴,并且在该空穴侧配置有发光体,由此发挥其装饰性,用途同样有限。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用于玩具体的三维柱面透镜精细度差,因此用途有限,为了拓宽用途而要求提高设计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光的视觉效果赋予变化而使设计性更优异的立体造形物。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具备片材、透镜部及图像形成部。片材具有呈曲面的片材面,且具有透光性。透镜部在片材的一个片材面沿上述曲面弯曲设置,且并列配置有突条的多个透镜。图像形成部设置于片材的另一个片材面,且形成有在主轴方向上具有方向性的图像。上述曲面具有法线的方向不同的3个区域,且为各区域的法线的方向中的1个相对于包括其他2个的平面具有倾斜度的形状。与排列有透镜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延伸方向与图像的主轴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0°≤θ≤40°或50°≤θ≤90°。

优选所成的角度θ为0°≤θ≤40°。

更优选所成的角度θ为2°≤θ≤8°。

透镜的宽度的最小值优选为在0.084mm以上且0.3mm以下的范围内。

透镜的宽度的最小值优选为在0.127mm以上且0.254mm以下的范围内。

曲面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mm以上且500mm以下。

曲面的曲率半径优选为60mm以上且400mm以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立体造形物对光的视觉效果进一步赋予变化,且设计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装饰部件的使用方式的说明图。

图2是仪表板材的截面概略图。

图3是说明装饰部件的层结构的分解说明图。

图4A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4B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4C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4D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4E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4F是表示图像的主轴方向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特定图像描绘区域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特定图像描绘区域的说明图。

图5C是表示特定图像描绘区域的说明图。

图6是呈曲面的片材面的说明图。

图7是装饰部件的说明图。

图8A是沿图7的(VIIIa)-(VIIIa)线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8B是沿图7的(VIIIb)(VIIIb)线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9是装饰部件的说明图。

图10A是第3位置的透镜的说明图。

图10B是第4位置的透镜的说明图。

图11是造形材料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12是成形装置的截面概略图。

图13是装饰部件的概略图。

图14是形成于印刷层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15是装饰部件的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5的XVI-XVI线的截面的曲面部的说明图。

图17是点P上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18是点Q上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19是沿图15的XIX-XIX线的截面的曲面部的说明图。

图20是点P上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21是点R上的图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作为立体造形物的一例的装饰部件10用于使从外部入射至装饰部件10的光和在装饰部件10的内部之后述的界面反射的光折射,以对光的视觉效果赋予变化。装饰部件10的详细内容将后述,其具有弯曲的形状,为汽车11的内部装饰品。装饰部件10以埋入其他内部装饰品的方式安装,该一例中,作为仪表板14的一部分分而安装。装饰部件10向对置的观察者侧凸出且截面呈椭圆弧状的正面部10A与配置于正面部10A的图1中的左右各一侧且呈球面状的侧面部10B形成为一体。作为立体造形物的其他一例,可举出具有不同于装饰部件10的弯曲形状,并作为方向盘15、门板16的例如一部分分而安装的装饰部件。并且,立体造形物不限于汽车的内部装饰品,例如也可以是家电、行李箱、玩具等。另外,图1中,箭头X表示铅垂方向,箭头Y表示从汽车11内观察前挡风玻璃(汽车之前方侧的窗、windshield,windscreen)时的左右方向,箭头Z表示前方向。

如图2所示,装饰部件10以与仪表板材主体21重叠的状态设置,由仪表板材主体21和装饰部件10构成仪表板材22。装饰部件10以覆盖仪表板材主体21的观察者侧表面的方式配置。仪表板材主体21为用于形成仪表板14的形成部件,具有用于发挥作为仪表板14的功能的耐冲击性、刚性及耐热性等,并由塑胶形成。作为形成仪表板材主体21的塑胶,例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以下,称为PC)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称为ABS)的合金(混合物)、丙烯腈-苯乙烯-玻璃纤维等公知的各种塑胶,本实施方式中,采用PC与ABS的合金(混合物)。另外,上述的丙烯腈苯乙烯玻璃纤维是指含有玻璃纤维的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与玻璃纤维的所谓复合材料。该例中,仪表板材主体21的厚度T21大致设为3mm,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作为仪表板14所指向的功能和原料适当设定。

装饰部件10在该例中以与仪表板材主体21密合的状态设置,但也可以留有间隙设置。装饰部件10在一个表面具有突条的多个透镜23。图2中,各透镜23被描绘成突条向纸面进深的方向延伸。装饰部件10以各透镜23朝向观察者侧且相反侧的面朝向仪表板材主体21侧的状态配置。因此,图1中观察者可观察到透镜23。装饰部件10形成为薄薄的片材状,装饰部件10的厚度T10优选为0.06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0.5mm以下。该例中,厚度T10在上述范围内,但因位置而有所不同。但是,厚度T10可以是固定的。

如图3所示,装饰部件10具备片材31、透镜部32及图像形成部33。该例中的片材31是透明的,但并不限于透明,只要具有透射光的性质即透光性便可。此处的光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大致在380nm以上750nm以下的区域)。具有透光性包括透明以及具有透光性这两个方面。透明是指,在光通过的性质方面,透射率极高,透过片材31可看见片材31的对面侧的状态的性质。具有透光性是指,具有透射光的性质,但因透射的光扩散或透射率低,因此不同于“透明”,透过片材31无法清晰地识别到片材31的对面侧的形状等或根本无法识别的状态的性质。图3中,为便于说明,将片材31的两个片材面描绘成平面,但该片材31具有呈曲面的片材面。另外,关于曲面的形状的详细内容,利用其它图式进行后述。

片材31由热塑性树脂形成,作为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称为PET)、PC、三醋酸纤维素(以下,称为TAC)、丙烯酸、ABS等,其中更优选为PC、丙烯酸,本实施方式中采用PC。并且,片材31除了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外,还可以含有折射率调整剂、氧化锌(ZnO)、氧化钛(TiO2)等。

装饰部件10无需具备片材31,但优选具备片材31。通过设置片材31并调节该片材31的厚度,装饰部件10的厚度被调节,因而能够调节光路长度。

透镜部32设置于片材31的一个片材面(以下,称为第1片材面)31a,并沿第1片材面31a的曲面弯曲。透镜部32如前述由突条的多个透镜23构成,各透镜23为柱状。这些多个透镜23以彼此接触的状态,沿与突条的透镜23所延伸的方向(以下,称为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排列,即并列配置。另外,各图式中的符号ED为透镜23的延伸方向,符号LD为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透镜部32是透明的。如本实施方式,在透镜部32和片材31均透明的情况等下无法识别彼此的界限,但图3中为便于说明,用虚线图示出界限。透镜部32与片材31的界限是连结由图3中相邻的透镜23彼此形成的各谷部的面。

透镜23设为柱状透镜。但是,此处的柱状透镜并不限定于截面形状为严格意义上的半圆柱即凸透镜的面(以下,称为第1透镜面)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的情况,也包括第1透镜面的截面形状为抛物线、椭圆弧、其他凸曲线的透镜。详细内容利用其他图式进行后述,该例中混合存在第1透镜面的截面形状互不相同的透镜23。并且,透镜23并不限定于柱状透镜,例如可以是棱镜。

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优选为在0.084mm以上0.3mm以下的范围内。如图3所示,透镜23的宽度W23是指,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上的透镜23的尺寸。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在透镜23的宽度不固定时为装饰部件10的透镜23的宽度中最小的值。

若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比上述范围还窄,则有时会产生相对于观察点的移动量识别到的图像的位置(经由透镜23而识别到的图像的位置)的变化量变得过大这样的问题,即,有时会产生通过透镜23而获得的效果过剩这样的问题,该情况下,通过颜色或图案混合而识别为图像闪烁等,导致设计性下降。并且,若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比上述范围宽,则有时会产生相对于观察点的移动量识别到的图像的位置的变化量过小这样的问题,即,有时会产生通过透镜23而获得的效果下降这样的问题。并且,有时会导致识别到透镜23的凸形状。而且,该情况下,导致设计性下降。

相对于此,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在上述范围内时,不会识别到透镜23的凸形状。并且,能够适当地发挥通过透镜23获得的效果,并能够提高设计性。

另外,透镜23的宽度W23更优选为在0.127mm以上且0.254mm以下的范围内。透镜23的宽度W23的最小值在该范围内时,上述效果变得更显著。

在此,装饰部件10如后述通过对造形材料39(参考图11、图12)进行成形而制成,装饰部件10的透镜23成为造形材料39的透镜经变形的形态。所使用的造形材料39的透镜的间距在80LPI(每英寸列,lines Per inch)以上3000LPI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透镜的间距为80LPI、100LPI、200LPI、300LPI的各造形材料39来制造装饰部件10。并且,造形材料39使用以上述间距无间隙地排列有透镜的材料。即,造形材料39中,将透镜的间距换算为长度时,成为该长度与透镜的宽度相等。相同地,装饰部件10中,将透镜的间距P23(参考图3)换算为长度时,成为该长度与透镜23的宽度W23相等。

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透镜的间距为80LPI、100LPI、200LPI、300LPI的各造形材料39来制造装饰部件10,该情况下,通过成型而未变形的部位的透镜23的宽度W23分别为0.317mm、0.254mm、0.127mm、0.084mm。透镜23的宽度W23的上述最小值的上述范围如此被特定。

而且,通过成形而在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上变形越大的部位的透镜23,其宽度W23越大。例如,排列方向LD上延伸最大的部位的延伸率为100%时,分别使用具有上述各间距的造形材料39时,装饰部件10的排列方向LD上延伸最大的部位上的透镜23的宽度W23分别为0.634mm、0.508mm、0.254mm、0.168mm。另外,将造形材料39中的特定部位的尺寸设为LX,将通过成形获得的装饰部件10中与造形材料39的上述特定部位相对应的部分的尺寸设为LY时,上述延伸率是通过{(LY-LX)/LX}×100求出的百分率。

透镜部32含有热固化聚合体。热固化聚合体是通过将热固性化合物加热而生成的聚合体。热固性化合物是经加热而固化的化合物。透镜部32也可以含有光固化聚合体。光固化聚合体是通过对光固化性化合物照射光而生成的聚合体。光固化性化合物是通过照射光而固化的化合物。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部32含有三环葵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以下,称为ADCP)的固化生成物。另外,片材31也可以含有这些热固化聚合体和/或光固化聚合体。

图像形成部33是从透镜部32侧观察装饰部件10时识别到的图像显示体。图像形成部33在片材31的第2片材面31b以沿该第2片材面31b的曲面弯曲的状态设置,在该例中设置成层状。图像形成部33具备通过印刷而形成(描绘)图像37的印刷层35、设置有印刷层35的支撑体36。在第2片材面31b抵接有印刷层35。

另外,该例中,将印刷层35设置在支撑体36的图像形成部33配置于第2片材面31b,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将仅由印刷层35构成的图像形成部设置在第2片材面31b。

并且,该例中,以通过印刷而形成图像37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转印等与印刷不同的方法形成图像37。

而且,形成图像37的材料可以使用颜料、染料这样的涂料等周知的各种材料。但是,将片材31通过前述的PET,PC,TAC而形成时,优选为在该片材31上使用颜料而形成印刷层35。

作为形成于印刷层35上的图像37,使用在平面的状态下能够将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中的任一个作为图像的方向而识别的图像。另外,图像37为平面的状态是指,将成形为装饰部件10之前的造形材料39例如载置在水平面上等而表示平面状态。并且,以下,将能够作为图像的方向而识别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图像的主轴方向),并标注符号ML来进行说明。

关于图像的种类和图像的主轴方向ML,举出具体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图像37为条纹花纹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条纹花纹的多个长条状的区域的长边方向(图4A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图像37的主轴方向ML。另外,还可以将构成条纹花纹的多个长条状的区域的宽度方向(图4A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图像37的主轴方向ML。

如图4B所示,图像37为碳花纹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碳花纹的多个长方形(白色或黑色的长方形)的长边方向(图4B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另外,也可以将排列有同色长方形的方向(图4B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

并且,如图4C、图4D所示,图像37为蜂窝式花纹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将图的上下方向(与构成蜂窝式花纹的六角形的边平行的三个方向中的1个,图4C、图4D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另外,也可以将图4C、图4D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方向(与构成蜂窝式花纹的六角形的边平行的三个方向中的1个,图的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并且,也可以将图4C、图4D中用单点划线箭头表示的方向(排列有构成蜂窝式花纹的六角形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

而且,如图4E、图4F所示,图像37为排列圆(图4E中为正方排列、图4F中为六方排列)的花纹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在圆的排列方向中,将图4E、图4F的上下方向(图4F、图4F中用实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另外,也可以将圆的排列方向中上下方向以外的排列方向(图4E、图4F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方向)设为主轴方向ML。并且,在图4E、图4F中,用排列圆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排列三角形、四角形等圆以外的图案的情况下也相同。

如以上,形成于印刷层35的图像37中,作为图像的方向性能够识别主轴方向ML。图像37的主轴方向ML如前述那样图像37在平面的状态下,即,将成形之前的造形材料39设为平面的状态下为直线状,但将造形材料39成形的装饰部件10中伴随造形材料39的变形图像37的主轴方向ML也变形(弯曲)。而且,图像37与主轴方向ML相同地,经由伴随造形材料39的变形而变形的透镜部32被识别。

在此,如前所述,透镜部32在延伸方向ED上长,排列在排列方向LD上,但发明人通过透镜部32的方向(延伸方向ED)与图像37的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发现了图像37的视觉效果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5A所示,如装饰部件10那样使造形材料39变形为立体形状的状态下,将延伸方向ED与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为0°的情况作为基准。在此,延伸方向ED与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变得越大(从0°越接近90°),只要稍微移动视线则感觉到所识别的图像发生变化(变换),相对于视线的移动量识别到的图像位置的变化量变大。换言之,发现了为0°的情况下图像变换的变化度最大,越接近90°,图像变换的变化度变得比为0°时小。

并且,发现了如图5B所示,在造形材料39变形之前的平面状的状态下,延伸方向ED与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越远离45°(从45°越朝向0°或从45°越朝向90°),图像的边界部(条纹花纹中的长条状的区域彼此的边界部)等识别为越清楚(图像变换的清晰度高)、图像识别为更整洁的形态。相对于此,发现了延伸方向ED与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越接近45°(从0°越朝向45°或从90°越朝向45°),图像的边界部变得越不清楚(图像变换的清晰度低),图像识别为更复杂的形态。

而且,如图5C所示,考虑前述的图5A及图5C中说明的2个效果,验证了装饰部件10的状态下的外观的品质(综合变换性能)的结果,发现了延伸方向ED与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为40°<θ<50°的情况下,品质低(综合变换性能低),除此以外的范围即0°≤θ≤40°或50°≤θ≤90°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品质的下降。

并且,发现了从40°<θ<50°的范围越远离,品质越提高,而且,0°≤θ≤40°的情况下从40°<θ<50°的范围远离时的品质的提高程度比50°≤θ≤90°的情况下从40°<θ<50°的范围远离时的品质的提高程度更大。

而且,发现了即使在0°≤θ≤40°的范围中,在0°≤θ≤10°的范围的品质比其他范围高,尤其,在2°≤θ≤8°的范围的品质比其他范围高。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透镜的延伸方向ED与图像的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成为0°≤θ≤40°或50°≤θ≤90°的方式构成装饰部件10。另外,透镜的延伸方向ED与图像的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0°≤θ≤40°,更优选为0°≤θ≤10°,进一步优选为2°≤θ≤8°。

由该透镜延伸方向与图像的主轴方向所成的角度产生的效果在考虑后述的具有曲面的立体形状下的光的视觉效果的情况下也可充分获得,能够提供设计性优异立体造形物。

参考图6对片材31与第1片材面31a及第2片材面31b的曲面进行说明。另外,第1片材面31a与第2片材面31b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对第1片材面31a进行详细说明,对第2片材面31b则省略说明。如图6所示,片材31由装饰部件10的正面部10A(参考图1)的构成部件即正面部31A和侧面部10B(参考图1)的构成部件即侧面部31B一体形成。第1片材面31a具有法线的方向不同的3个区域,且为各区域的法线的方向中的1个相对于包括其他2个的平面具有倾斜度的曲面。具体如下。

将正面部31A的第1片材面31a上的任意2个区域设为第1区域AR1和第2区域AR2,将侧面部31B的第1片材面31a上的任意区域设为第3区域AR3。另外,图6中,第1区域AR1和第2区域AR2选取自XZ平面,但并不限定于此。将来自第1区域AR1的法线设为第1法线N1,将来自第2区域AR2的法线设为第2法线N2,将来自第3区域AR3的法线设为第3法线N3时,虚拟出包括第1法线N1的方向和第2法线N2的方向的平面PL。如此,平面PL是包括2个“方向”的平面。因此,如本例,2个“直线(第1法线N1和第2法线N2)”不在扭曲位置时,平面PL成为与包括2个直线的平面相同的平面。另一方面,2个直线位于扭曲的位置时,无法虚拟出包括该2个直线的平面,但能够虚拟出包括该2个直线的“方向”的平面,该平面(包括位于扭曲的位置的2个直线的“方向”的平面)被虚拟为平面PL。即,平面PL并不是定义为包括2个直线的平面,而是定义为包括2个直线的“方向”的平面,因此第1法线N1和第2法线N2即使位于扭曲的位置时,也可虚拟出平面PL。而且,第3法线N3的方向相对于平面PL倾斜。另外,也可以从侧面部31B选取第1区域AR1和第2区域AR2,并且从正面部31A选取第3区域AR3。并且,也可以从正面部31A选取第1区域AR1和第3区域AR3,并且从侧面部31B选取第2区域AR2。对于第2片材面31b也是相同的。

因此,具有第1片材面31a和第2片材面31b的片材31向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和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弯曲。而且,透镜部32(参考图3)与图像形成部33(参考图3)分别沿如以上的曲面弯曲设置,因此装饰部件10(参考图3)也具有向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和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弯曲的形状。

由此,即使在观察点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以反射的光不均匀且变化丰富的形态观察到印刷层35的图像37,并且,在移动观察点的情况下,观察到伴随位置变化的前述反射光的不均匀,因此以更复杂且变化丰富的形态观察到印刷层35的图像37,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

更具体而言,通过装饰部件10(图像形成部33)具有在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和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弯曲的形状而作为反射的光不均匀的图像分别观察到印刷层35的图像37,例如观察到具有颜色的浓淡和/或亮度差的图像。例如,形成有可变视觉用的图像37时,随着观察点的移动,观察到的图像被切换,对切换之后的图像也赋予光的视觉效果变化。因此,观察点的移动中,视觉效果装饰部件10的每个部位的光的视觉效果都不同,并且,切换的时机也按部位不同,因此观察到的图像与在以往的平坦的柱面透镜片材或棱镜片材存在图像形成层的情况及将这些简单地弯成圆形的情况相比,观察为更变化丰富的例如图案。其结果,成为设计性提高且装饰性丰富的内部装饰。而且,装饰部件10具有与包括由前述的曲面构成的第1片材面31a和第2片材面31b的片材31相同的弯曲形状。因此,装饰部件10中,可确认到从可变视觉用图像37的一个被切换为另一个的观察点的移动方向不仅是排列方向LD上的一个,而是存在多个。因此,除了起初设定的观察点之外,还发现随着移动而可确认图像的切换的观察点。

如以上,装饰部件10沿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和/或延伸方向ED弯曲,由此任意1个观察点上的光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并且,随着观察点的移动而被识别为光的图像的视觉效果也变得更加复杂,且设计性更加提高。

第1片材面31a和第2片材面31b的曲率半径优选为50mm以上且500mm以下。若在该范围中,可一边防止印刷层35的图像37的闪烁,一边充分获取通过透镜23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性。并且,优选为将第1片材面31a与第2片材面31b的曲率半径设为60mm以上且400mm以下。通过这样做,前述效果变得更显著。

片材31的曲率优选为沿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变化。本实施方式中,片材31的曲率沿正面部10A的任意一个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变化。因此,正面部10A的曲率也沿上述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变化。例如,图7中,随着从铅垂方向X上的中央分别朝提高方和下方,片材31及正面部10A的曲率连续递增。由此,由观察点的移动引起的光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复杂,且设计性更加提高。另外,图7中,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图示。

并且,正面部10A的透镜部32如图7所示优选为包括延伸方向ED上的第1位置与第2位置的截面形状不同的多个透镜23。在此,将图7中的铅垂方向X上的中央设为第1位置P1,在上侧端部选取第2位置P2。第1位置P1的截面(参考图8A)与第2位置P2的截面(参考图8B)相比,透镜23的宽度大致相同,但是高度更高,且截面为大致半圆状。第2位置P2的透镜23如图8B所示,压扁的半圆形状。透镜23的截面形状从第1位置P1朝向第2位置P2连续变化。另外,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的各截面有时根据后述的热加工制造装饰部件10时的条件而变为相反。

透镜部32(参考图3)的厚度T32优选为沿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变化,本实施方式也如此设定。如图7所示,透镜部32的厚度T32随着从铅垂方向X上的中央分别朝提高方和下方而连续递减。

如上所述,透镜部32具有延伸方向ED上的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的截面形状不同的透镜23和/或厚度T32沿透镜23的延伸方向ED变化,因此光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复杂,且设计性更可靠地提高。例如,观察点为与第1位置P1对置的位置,并且在观察点观察时的焦点位置位于第1位置P1上的片材31与图像形成部33的界面上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第1位置P1的图像的轮廓和/或色调等,但第2位置P2的图像的轮廓和/或色调等与第1位置P1的图像相比观察不清晰。并且,若根据该例,随着从第1位置P1朝向第2位置P2,透镜23的截面形状连续变化。因此,随着从第1位置P1朝向第2位置P2,该清晰度连续变化。因此,装饰部件10更可靠地突显其弯曲的形状,在任意观察点观察时更可靠地感觉到透视感(进深感,立体感)。并且,观察点移动时,与透视感(进深感,立体感)相辅相成地,动态感或视觉暂留现象被强调或色调变化变得复杂等,由此设计性得到提高。而且,在光量较少的环境下,例如在夜间也能够感觉到质感等,设计性得到提高。

并且,观察点为与第2位置P2对置位置,并且,在观察点观察时的焦点位置位于第2位置P2中的片材31与图像形成部33的界面上时,观察点也为与第1位置P1对置位置,并且,可得到与在观察点观察时的焦点位置位于第1位置P1中的片材31与图像形成部33的界面上时相同的效果。

片材31的曲率优选为沿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变化,本实施方式中也如此设定。因此,如图9所示,装饰部件10整体的曲率也沿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变化。另外,该例的装饰部件10以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对称,因此图9中仅图示出左右方向Y的右半部。如图9所示,随着从左右方向Y的中央朝向端部,片材31及装饰部件10的曲率连续递增。由此,由视点的移动引起的光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复杂,设计性更加提高。另外,图9中,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省略了表示截面的阴影线。

并且,如图9所示,优选为透镜部32中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上的第3位置上的透镜23的截面的形状和第4位置上的透镜23的截面的形状互不相同。在此,将图9中的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设为第3位置P3,在下侧端部选取第4位置P4。第3位置P3的透镜23的截面(参考图10A)与第4位置P4的透镜23的截面(参考图10B)相比,透镜23的宽度更小且高度更高的形状。而且,透镜23的截面的形状从第3位置P3朝向第4位置P4连续变化。另外,有时第3位置P3和第4位置P4各截面的形状根据通过后述的热成形制造装饰部件10时的条件而变为相反。

透镜部32(参考图3)的厚度T32优选为沿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变化,本实施方式中也如此设定。如图9所示,透镜部32的厚度T32随着从左右方向Y上的中央朝向端部而连续递减。

如上所述,透镜部32具有排列方向LD上的第3位置P3与第4位置P4的截面的形状互不相同的多个透镜23和/或厚度T32沿多个透镜23的排列方向LD变化,因此与前述延伸方向ED的情况相同地光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复杂,且设计性更可靠地提高。

装饰部件10能够由设为具有相同的层结构的平面状的片材的造形材料39(参考图11)制造。相同的层结构是指如下结构,其具备:具有透光性的片材(未图示);透镜部(未图示),设置于该片材的一个片材面且由突条的透镜形成;及图像形成部,设置于片材的另一个片材面且形成有图像。但是,透镜部的厚度和多个透镜的形状无需如装饰部件10那样分别不同,可以分别相同。并且,所有透镜的各截面形状可以在延伸方向ED上固定。

造形材料39的片材和图像形成部的各原料与片材31和图像形成部33的各原料相同。透镜部包括通过加热而生成前述热固化聚合体的热固性化合物和/或前述光固化聚合体。而且,热固性化合物呈没有完全固化的所谓半固化状态。作为热固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三环葵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以下,称为ADCP)、双酚A(以下,称为Bis-A)、酚醛树脂,本实施方式中使用ADCP。

以下对装饰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装饰部件10通过制造造形材料39的造形材料制造制程及将造形材料39成形为装饰部件10的成形制程而制造。如图11所示,制造造形材料39的造形材料制造装置40由传送机41、涂布机42、透镜形成单元45、卷绕机46等构成。

传送机41用于将造形材料39的成为片材的长且透光性片材部件与成为图像形成部的形成部件在厚度方提高重叠的膜51供给至透镜形成单元45。该例中,膜51被卷成卷筒状,传送机41中设置有膜51被卷成卷筒状的卷膜(未图示),并从该卷膜传送膜51。该膜51还作为通过涂布机42形成的涂膜52的支撑体发挥功能。另外,透镜形成单元45与卷绕机46之间配置有周向旋转的驱动辊(未图示)。膜51缠绕于该驱动辊,且膜51通过驱动辊的旋转朝向造形材料制造装置40的下游被输送。

涂布机42用于在膜51形成涂膜52。该涂膜52通过透镜形成单元45而成为造形材料39的透镜部。涂布机42连续流出所供给的涂布液53。涂布液53朝向沿长边方向运行的膜51流出,由此在膜51的一个膜面形成涂膜52。形成有涂膜52的膜51被引导至透镜形成单元45。

涂布液53含有热固性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该热固性化合物通过基于后述加热器57的加热,生成造形材料39的透镜部中所含的前述热固性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制造出透镜部含有光固化聚合体的造形材料39,因此涂布液53中也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固化性化合物采用前述ADCP,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单体、寡聚物、聚合物中的任一个。另外,根据所使用的热固性化合物和光固化性化合物,涂布液53可以含有这些的溶剂。

透镜形成单元45用于形成(赋形)造形材料39的各透镜。透镜形成单元45由赋形机56、加热器57及光源58等构成。

赋形机56用于形成突条的透镜。赋形机56具备第1支撑辊61、第2支撑辊62及作为形状赋予部件的形状赋予辊63。第1支撑辊61、第2支撑辊62及形状赋予辊63以使旋转轴朝向膜51的宽度方向的状态配置。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第1支撑辊61、形状赋予辊63、第2支撑辊62。

在该例中,关于膜51的输送线路,第1支撑辊61与第2支撑辊62配置于与涂膜52相反的一侧,且周面缠绕着膜51。第1支撑辊61与第2支撑辊62伴随膜51的输送而从动旋转。也可以使第1支撑辊61与第2支撑辊62通过马达与膜51的输送同步旋转。

形状赋予辊63以与第1支撑辊61和第2支撑辊62对置的状态设置,关于膜51的输送线路,配置于涂膜52侧。形状赋予辊63协同第1支撑辊61及第2支撑辊62在膜52上连续形成具有突出为半圆柱状的透镜面的透镜部。即,第1支撑辊61与第2支撑辊62作为支撑膜51的支撑部件发挥功能,并且还作为用于形成突出的透镜面的形状赋予部件发挥功能。

在形状赋予辊63的周面为了形成透镜部而形成有多个截面呈半圆柱状的凹部63a。各凹部63a沿形状赋予辊63的轴向即膜5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凹部63a沿形状赋予辊63的周向并排形成。该形状赋予辊63以分别与第1支撑辊61及第2支撑辊62之间夹持膜51的状态通过马达66旋转。形状赋予辊63的旋转方向是输送膜51的方向(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该形状赋予辊63将输送中的膜51分别在第1支撑辊61上、第2支撑辊62上、第1支撑辊61与第2支撑辊62之间从涂膜52侧进行按压,由此在涂膜52上转印凹部63a的形状,从而形成透镜部。另外,各凹部63a也可以沿形状赋予辊的周向即膜51的长边方向延伸,多个凹部63a沿形状赋予辊的轴向并排形成。形状赋予辊63的凹部63a的形状根据所要形成的透镜的形状而定。

在形状赋予辊63如本实施方式优选为设置有压力调整机67。该压力调整机67调整转印凹部63a的形状时对涂膜52的形状赋予辊63的按压力。该压力调整机67调整按压力,由此更可靠地形成透镜部。

加热器57将形成的透镜部中的热固性化合物固化,但为了使热固性化合物在后续制程中进一步进行固化而设为半固化状态。加热器57围绕赋形机56的下游的输送线路配置,并将经过加热的例如空气等气体供给至内部。通过通过该加热器57,通过赋形机56形成的透镜部中的热固性化合物进行固化。热固性化合物的残留的有无及残留率能够通过以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 rared spectromete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度仪)的光度分析对固化前后进行比较来进行确认及定量。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固化前后的810cm-1及1635cm-1的峰值强度分别进行比较来进行确认及定量。810cm-1的峰值与乙烯基的C-H(碳与氢的单键)面外变角振动相对应,1635cm-1的峰值与乙烯基的C=C(碳碳双键)伸缩振动相对应。

根据所使用的热固性化合物的种类,调节加热器57的内部温度和通过加热器57的时间,由此调整热固性化合物的残留量以及残留率。加热器57的内部温度即送入内部的气体的温度优选在100℃以上200℃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60℃。通过加热器57的时间即加热处理的时间优选在10秒以上200秒以下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中设为30秒。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以含有第1热固性化合物的状态获得造形材料39。

可以使用加热器57和例如辐射式的加热器(未图示)和/或输送被加热的气体的送风机(未图示)等各种加热装置中的至少任意一种。另外,除了设置于赋形机56的下游的加热器57的外,也可以将如上述的各种加热装置设置于形状赋予辊63的上游中与第1支撑辊61对置的位置、与形状赋予辊63对置的膜51侧的位置、形状赋予辊63的下游中与第2支撑辊62对置的位置等。在这些任意位置设置如上述的各种加热装置来使用时,也可以不使用设置于赋形机56的下游的加热器57。

光源58用于使光固化性化合物固化而生成光固化聚合体。光源58以与形状赋予辊63对置的状态设置,并射出紫外线。在膜51以缠绕于形状赋予辊63的状态通过的期间,来自光源58的光经由膜51照射至涂膜52,光固化性化合物便固化,由此生成光固化聚合体。

光源58所射出的光的种类和射出光的功率取决于光固化性化合物的种类。也可以设置光源58和/或其他光源(未图示)。除了光源58的外还使用其他光源时,其他光源能够设置于形状赋予辊63的上游中与第1支撑辊61对置的位置、与形状赋予辊63对置的膜51侧的位置、形状赋予辊63的下游中与第2支撑辊62对置的位置等。

卷绕机46将所获得的长的造形材料39卷绕在卷芯(未图示)并卷成卷筒状。被卷成卷筒状的造形材料39在供给至后述的成形装置70之前,通过切割机切割成片材状。在此,造形材料制造装置40中可以不使用卷绕机46,而在该卷绕机46的位置设置将长的造形材料39切割为片材状的切割机(未图示)。并且,制造不具备片材的造形材料时,只要在透镜形成单元45与卷绕机46之间设置从透镜部部分剥离片材部分的剥离机(未图示)以剥离片材部部分即可。另外,该例中,作为形状赋予部件使用形状赋予辊63,但形状赋予部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制造单片的造形材料时等,可以使用表面形成有凹部63a的例如板状的形状赋予部件。

图12所示的成形装置70用于成形出片材状的造形材料39而设为装饰部件10。成形装置70具备模具单元72、移动机构73、加热器74及控制部76,在加热环境下进行热成形处理。但是,成形方法并不限定于热成形,例如也可以采用真空成形、真空压空成形等技术。

模具单元72具有第1模具77、第2模具78及模体79。模体79的与压缩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模体79具有向基于第1模具77及第2模具78的压缩方向贯穿的导孔79a。另外,压缩方向为图12中的上下方向。第1模具77及第2模具78被导引至导孔79a的内壁,且在压缩方提高移动自如。第1模具77及第2模具78在模体79内对造形材料39进行压缩成形,由此成形装饰部件10。造形材料39形成为适合于装饰部件10的压缩成形的形状。

在第1模具77及第2模具78中彼此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用于分别形成具有装饰部件10的弯曲形状的第2透镜面11B和第1透镜面11A的转印面77a、78a。第1模具77的转印面77a形成为凸型,第2模具78的转印面78a形成为凹型。

移动机构73使第1模具77和第2模具78向使彼此的距离增减的方向移动。并且,将造形材料39收容于模体79内时,使第1模具77提高方移动,由此从模体79转移。加热器74通过加热模具单元72而加热模体79内的造形材料39。移动机构73及加热器74被控制部76控制。控制部76通过控制加热器74的热值来调节模体79内的温度。

上述装饰部件10是具有向一个方向突出的弯曲形状的立体造形物的一例,但也可以是向多个方向弯曲的形状的立体造形物。即,造形材料39也能够成形为向多个方向弯曲的形状的立体造形物,为此,只要将成形装置70的模具单元72代替为适合于所需的立体造形物的弯曲形状的模具单元即可。

实施例及比较例

通过造形材料制造装置40制成造形材料39。利用所获得的造形材料39,使用成形装置70分别制造了装饰部件10。造形材料39的透镜的间距彼此不同,使用透镜的间距为80LPI、100LPI、200LPI、300LPI的各造形材料39来制造了装饰部件10。各造形材料39成为装饰部件10时,排列方向LD上延伸最大的部位的延伸率为100%。装饰部件10的第1片材面31a与第2片材面31b的曲率半径在60mm以上且400mm以下的范围内。装饰部件10中的图像37的图像种类使用前述条纹花纹、碳花纹、蜂窝式花纹,并适当调整与排列有透镜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延伸方向与图像的主轴方向所成的角度来分别制造了装饰部件10。

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各装饰部件10,评价了设计性。

从50厘米及2米的距离一边改变视点一边观察了实施例中获得的条纹花纹的装饰部件10。

与排列有透镜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延伸方向与图像的主轴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0°的装饰部件10的品质(综合变换性能)非常高,设计性优异。

所成的角度θ为5°的装饰部件10与为0°装饰部件10相比较,因一点点的角度差而能够感觉到如动态感那样的微妙的变化,能够识别到更高的品质(综合变换性能),设计性也优异。

关于所成的角度θ为30°~40°的装饰部件10,随着θ变大,相对于视线的移动量识别到的图像位置的变化量小,识别为缺乏图像变换的清晰度。

关于所成的角度θ为45°(大于40°~小于50°的范围,比较例)的装饰部件10,与所成的角度θ为0°≤θ≤40°或50°≤θ≤90°的情况相比较,尤其感觉到图像的边界部的平滑度(图像变换的清晰度)低,导致图像被识别为更复杂的形态且缺乏设计性。

关于所成的角度θ为60°及75°(50°~90°的范围)的装饰部件10,随着θ变大,与大于40°~小于50°的范围相比较明显提高了品质(综合变换性能)。

图像为碳花纹、蜂窝式花纹的情况下也观察到相同的倾向,在与排列有透镜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延伸方向与图像的主轴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0°≤θ≤40°或50°≤θ≤90°的情况下获得了具有高设计性的装饰部件10(立体造形物)。

以上述结果为基础,以下,验证作用效果。图13所示的装饰部件90形成为片材状,具备矩形的平面部91及形成于平面部91的中央的圆顶状的曲面部92。平面部91的短边的长度L1为120mm,长边的长度L2为150mm。曲面部92作为向图13中的上侧突出的凸部形成。曲面部92为半径一定的半球形,直径L3为40mm。

装饰部件90通过将短边的长度为120mm、长边的长度为150mm的矩形的片材状的造形材料39进行热成形而制成。因此,装饰部件90具有与装饰部件10相同的层结构。但是,形成于印刷层35的图像如利用其他图式后述,不同于装饰部件10中的图像。图13中为了避免图变得复杂,省略了透镜23(参考图3)的图示,但透镜部32(参考图3)位于图13中的上侧,图像形成部33(参考图3)位于图13中的下侧。排列方向LD成为平面部91的短边方向,延伸方向ED成为平面部91的长边方向。

形成于装饰部件90的印刷层35的图像如图14所示,由4种矩形的图像部(以下,称为矩形图像部)95a、95b、95c、95d构成。矩形图像部95a、95b、95c、95d呈正方排列。矩形图像部95a与矩形图像部95b在延伸方向ED上交替配置,同样地,矩形图像部95c与矩形图像部95d在延伸方向ED上交替配置。并且,矩形图像部95a与矩形图像部95c在排列方向LD上交替配置,同样地,矩形图像部95b与矩形图像部95d在排列方向LD上交替配置。另外,以下说明中,不区分矩形图像部95a、95b、95c、95d时,记为矩形图像部95。

由延伸方向ED上并排的矩形图像部95a及矩形图像部95b构成的图像列RA与由矩形图像部95c及矩形图像部95d构成的图像列RB以成对的状态对应1个透镜23而配置。

在此,如图15所示,从透镜部32(参考图3)侧观察装饰部件90时将曲面部92的中心设为点P。并且,曲面部92中,在通过点P并且沿排列方向LD延伸的直线上选取点Q,在通过点P并且沿延伸方向ED延伸的直线上选取点R。

如图16所示,曲面部92的点P上的切面设为第1切面TP1时,点Q是和第1切面TP1所成的角θ(其中,0°θ≤90°)成为45°的第2切面TP2与曲面部92的切点。点R也同样为第2切面TP2与曲面部92的切点(参考图19)。如此,点Q及点R是观察点的方向相对于法线倾斜45°的、曲面部92上的点。另外,透镜23相对于曲面部92非常小,因此第1切面TP1及第2切面TP2将形成透镜23的第1透镜面的曲面忽略不计,而在作为曲面部92整体的曲面(连结各透镜23的第1透镜面的顶点的虚拟的曲面)指定。

从点P的图16中上方600mm处观察装饰部件90。“600mm”是从一个观察点观察点P和点Q时,能够将连结观察点与点P的直线和从观察点连结点Q的直线视为平行的足够的距离来设定的距离。

在此,将在排列方向LD上,从观察点的观察可预测的矩形图像部95的宽度设为预测宽度AS1。另外,区分点P的矩形图像部95的预测宽度AS1与点Q的预测宽度AS1时,将前者记为AS1(P),将后者记为AS1(Q)。如图17所示,点P的矩形图像部95a、95c、95a、……视为沿与观察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相对于此,点Q的矩形图像部95a、95c、95a、……如图18所示视为沿相对于点P的矩形图像部95a、95c、95a、……的排列方向倾斜45°的方向并排。因此,点Q的矩形图像部95a、95c、95a、……的各预测宽度AS1(Q)为点P的95a、95c、95a、……的各预测宽度AS1(P)的cos45°倍(=1/21/2倍),比点P的预测宽度AS1(P)窄(视为作用A1)。另外,图17及图18中描绘矩形图像部95a、95c、95a、……而说明,但也可以是矩形图像部95b、95d、95b、……。

并且,从前述的观察点观察点P及点Q时,点P可从正上方(从矩形图像部95垂直远离的方向)观察,点Q可从斜上方(从矩形图像部95向斜上方远离的方向)观察。因此,观察点P时,识别到矩形图像部95中点P的正下方的地点(矩形图像部95中从点P与垂线交叉的地点,透镜部32的透镜23的光轴与矩形图像部95交叉的地点)。另一方面,观察点Q时,观察到偏移点Q的正下方的地点。而且,透镜部32及片材31与外部(充满配置有装饰部件90的空间的空气)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如点Q从斜上方观察时,根据由透镜部32及片材31引起的光的折射,观察到的位置也会偏移。如此,相对于在点P观察到正下方,在点Q观察到偏移正下方的地点(视为作用A2)。

并且,将观察点沿平面部91中的排列方向LD移动时,根据点P的预测宽度AS1(P)与点Q的预测宽度AS1(Q)的差异,在点P和点Q观察到的图像的切换周期不同。具体而言,在点Q的切换周期为在点P的切换周期的cos45°倍(=1/21/2倍),比在点P的切换周期短(视为作用A3)。

在延伸方向ED上也相同地进行观察。即,从点P的图19中的上方600mm处观察装饰部件90。“600mm”是从一个观察点观察点P和点R时,能够将连结观察点与点P的直线和从观察点连结点R的直线视为平行的足够的距离来设定的距离。

在此,在延伸方向ED上,从观察点的观察可预测的矩形图像部95的宽度作为预测宽度AS2。另外,区分点P的矩形图像部95的预测宽度AS2与点R的预测宽度AS2时,将前者记为AS2(P),将后者记为AS2(R)。如图20所示,点P的矩形图像部95a、95b、95a、……视为沿与观察点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并排。相对于此,点R的矩形图像部95a、95b、95a、……如图21所示视为沿相对于点P的矩形图像部95a、95b、95a、……的排列方向倾斜45°的方向并排。因此,点R的矩形图像部95a、95b、95a、……的各预测宽度AS2(R)为点P的95a、95b、95a、……的各预测宽度AS2(P)的cos45°倍(=1/21/2倍),比点P的预测宽度AS2(P)窄(视为作用B1)。另外,图20及图21中描绘出图像列RA而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图像列RB。

并且,从前述的观察点观察点P及点R时,点P可从正上方观察,点R可从斜上方观察。因此,观察点P时,识别到矩形图像部95中点P的正下方的地点。另一方面,观察点R时,观察到偏移点R的正下方的地点。而且,根据由透镜部32及片材31引起的光的折射,观察到的位置也会偏移。如此,相对于在点P观察到正下方,在点R观察到偏移正下方的地点(视为作用B2)。

与以上的作用A1~A3、B1、B2相辅相成地,装饰部件90的光的视觉效果变得复杂,并显示出优异的设计性。另外,不论通过矩形图像部95a~95d形成的图像是可变视觉用还是立体视觉用图像,上述各作用均相同。并且,装饰部件90中,根据位置而透镜部32的厚度不同时和/或根据位置而透镜23的截面形状不同时,除了上述作用A1~A3、B1、B2的外,还因厚度和/或截面形状的差异,而使焦点深度根据位置而不同,因此成为光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并且,透镜23的间距P23与排列方向LD上的矩形图像部的宽度越小,精细度越高,光的视觉效果变化更佳丰富。

另外,本发明在考虑了根据因上述的作用A1~A3,B1,B2、厚度和/或截面形状的不同的焦点深度按每个位置而不同的光的视觉效果,即,根据成形为立体形状的光的视觉效果的情况下,设定透镜的延伸方向ED与图像的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使外观的品质(综合变换性能)提高。

即,如本发明,设定透镜的延伸方向ED与图像的主轴方向ML所成的角度θ,尤其在成形为立体形状的状态下有效果。具体而言,通过因上述的作用A1~A3,B1,B2、厚度和/或截面形状的不同的焦点深度按每个位置而不同,设为使光的视觉效果变化更佳丰富,使外观的品质(综合变换性能)提高,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设计性。

符号说明

10、90-装饰部件,10A-正面部,10B-侧面部,11-汽车,14-仪表板,15-方向盘,16-门板,21-仪表板材主体,22-仪表板材,23-透镜,31-片材,31A-正面部,31B-侧面部,31a-第1片材面,31b-第2片材面,32-透镜部,33-图像形成部,35-印刷层,36-支撑体,37-图像,39-造形材料,40-造形材料制造装置,41-传送机,42-涂布机,45-透镜形成单元,46-卷绕机,51-膜,52-涂膜,53-涂布液,56-赋形机,57-加热器,58-光源,61-第1支撑辊,62-第2支撑辊,63-形状赋予辊,63a-凹部,66-马达,67-压力调整机,70-成形装置,72-模具单元,73-移动机构,74-加热器,76-控制部,77-第1模具,77a-转印面,78-第2模具,78a-转印面,79-模体,79a-导孔,91-平面部,92-曲面部,95a~95d-矩形图像部,AR1-第1区域,AR2-第2区域,AR3-第3区域,AS1(P),AS1(Q),AS2(P),AS2(R)-预测宽度,L1-短边的长度,L2-长边的长度,L3-直径,ED-延伸方向,LD-排列方向,N1-第1法线,N2-第2法线,N3-第3法线,P23-透镜的间距,PL-平面,T10-装饰部件的厚度,T21-仪表板材主体的厚度,T32-透镜部的厚度,W23-透镜的宽度,ML-主轴方向,θ-主轴方向与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

3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光投影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