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

文档序号:1220511 发布日期:2020-09-04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连接器 (Electrical connector ) 是由 浦野哲 工藤高明 于 2018-09-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备:具有板状的垂直部的固定侧触头、及中继触头,该中继触头具有一对前侧腕部与一对后侧腕部,并通过在一对后侧腕部之间夹入固定侧触头的垂直部,而被保持成相对于固定侧触头能够摇动,同时电连接于固定侧触头;容纳中继触头的绝缘体的中继触头插入槽的位于嵌合方向的前方的开口的开口宽度比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的开口的宽度还窄,即使中继触头摇动,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也不会突出于中继触头插入槽的开口内。(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a fixed-side contact having a plate-shaped vertical portion, and a relay contact having a pair of front arm portions and a pair of rear arm portions, the relay contact being held so as to be swingable with respect to the fixed-side contact by sandwiching the vertical portion of the fixed-side contact between the pair of rear arm portions, and being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fixed-side contact; the opening width of the opening of the relay contact insertion groove of the insulator accommodating the relay contact, which is positioned in front in the fitting direction, is narrower than the opening width of the end portions of the pair of front arm portions of the relay contact, so that the end portions of the pair of front arm portions of the relay contact do not protrude into the opening of the relay contact insertion groove even if the relay contact swings.)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偏位的同时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可吸收对方侧连接器的偏位的连接器,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图14所示的连接器1。连接器1具有:固定有多个固定侧触头2的固定侧外壳3、以及保持有多个可动侧触头4的可动侧外壳5。可动侧外壳5在与对方侧连接器6的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滑动地组装于固定侧外壳3,各个可动侧触头4的连结部7,通过夹入于固定侧外壳3与可动侧外壳5之间,可动侧触头4可于与嵌合方向及可动侧外壳5的滑动方向的双方正交的旋转轴的周围,被可旋转地保持。

如图15所示,在被固定于固定侧外壳3的多个固定侧触头2及对方侧连接器6的多个触头8处于偏位的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嵌合于连接器1时,通过可动侧外壳5相对于固定侧外壳3滑动且多个可动侧触头4随之旋转,而偏位被吸收,连接器1的固定侧触头2经由可动侧触头4而与对方侧连接器6的触头8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952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吸收固定侧触头2与对方侧连接器6的触头8的偏位,需要由可相互滑动的固定侧外壳3与可动侧外壳5所构成的2个外壳,连接器1的零件数目及组合工数增多,存在制造成本增加并且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如果为了谋求零件数目及组合工数的削减,而省略可动侧外壳5仅使用固定侧外壳3,则多个可动侧触头4的方向不能统一,因此即使只存在1个变位较大的可动侧触头4,也不能进行与对方侧连接器6的嵌合。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低减及小型化,并且能够在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偏位的同时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用以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是沿着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且电连接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侧触头,其具有在嵌合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中继触头,具有朝向嵌合方向的前方延伸且在与固定侧触头的垂直部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前侧腕部、朝向嵌合方向的后方延伸且在交叉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后侧腕部,通过在一对后侧腕部之间夹入固定侧触头的垂直部,而被保持成相对于固定侧触头能够摇动,同时电连接于固定侧触头;以及绝缘体,具有朝向嵌合方向的前方形成有开口的中继触头***槽;其中,固定侧触头被固定于绝缘体,中继触头被容纳于绝缘体的中继触头***槽内;在交叉方向上,绝缘体的中继触头***槽的开口的开口宽度比位于一对前侧腕部的嵌合方向的前方的端部的开口宽度窄,即使中继触头摇动,从嵌合方向的前方观察,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也不会突出于中继触头***槽的开口内;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通过将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夹入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之间而与对方侧连接器电连接。

优选地,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具有将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夹入而接触的一对接触部,中继触头的一对接触部的开口宽度比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的开口宽度窄,形成从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倾斜至接触部的导引面。

优选地,中继触头由冲裁成H字形状的金属平板构成。

另外,优选地,中继触头具有被配置在一对前侧腕部与一对后侧腕部之间且在交叉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绝缘体具有被配置在中继触头***槽的内部且与中继触头的连结部相向的梁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地,梁部在与中继触头的连结部相向的部分,具有带圆弧形的弯曲面。

优选地,一对后侧腕部与中继触头***槽的内面之间的间隙比一对前侧腕部与中继触头***槽的内面之间的间隙小。

优选地,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的开口宽度比一对后侧腕部的开口宽度宽。

可以够成为,具备有多个固定侧触头,且配置有对应于各个固定侧触头的至少1个中继触头。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够成为,多个中继触头能够摇动的被保持且电连接于多个固定侧触头中的至少1个固定侧触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被容纳于绝缘体的中继触头***槽内的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之间夹入固定侧触头的垂直部,中继触头被保持成相对于固定侧触头能够摇动,同时电连接于固定侧触头;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时,通过将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夹入在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之间而与对方侧连接器电连接;在与固定侧触头的垂直部交叉的交叉方向上,绝缘体的中继触头***槽的开口的开口宽度比位于一对前侧腕部的嵌合方向的前方的端部的开口宽度窄,即使中继触头摇动,从嵌合方向的前方观察,中继触头的一对前侧腕部的端部也不会突出于中继触头***槽的开口内,因此能够谋求制造成本的低减及小型化,并且能够在吸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偏位的同时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被安装于第一基板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所使用的的中继触头的正面图。

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所使用的的绝缘体的底面图。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所使用的的绝缘体的平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断面图。

图7是显示对方侧连接器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位置对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对方侧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显示嵌合状态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显示嵌合状态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A-A线断面图。

图12是图10的B-B线断面图。

图13是显示对方侧连接器偏位时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内部的部分断面图。

图14是显示以往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断面图。

图15是显示偏位嵌合的状态的以往的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器 2固定侧触头 3固定侧外壳 4可动侧触头 5可动侧外壳 6对方侧连接器7连结部 8触头 11电连接器 21固定侧触头 21A、21B、61A、61B触头组 22、62信号用触头22A、23A、62A、63A安装部 22B、23B、62B、63B垂直部 23、63电源用触头 31、71绝缘体 32、33压入槽 34中继触头***槽 35开口 36梁部 36A弯曲面 37吸附部 41中继触头 42前侧腕部 42A、43A接触部 42B+Z方向端部(端部) 43后侧腕部 44连结部 45突出部 51对方侧连接器 61触头 B1第一基板 B2第二基板 P连接垫 W1、W2、W3开口宽度 G导引面 C1、C2间隙ΔZ1、ΔZ2偏位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11。电连接器11具备:多个固定侧触头21、以及固定有这些多个固定侧触头21的绝缘体31,通过锡焊将多个固定侧触头21固定于第一基板B1的连接垫P,而被安装于第一基板B1。

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11具有被连接于多个固定侧触头21且被容纳于绝缘体31内部的多个中继触头41。

固定侧触头21具有以相互相向的方式配置的2组触头组21A与21B,这些触头组21A与21B分别由排成一列的2个信号用触头22及1个电源用触头23所构成。各个信号用触头22具有:用锡焊固定于第一基板B1的连接垫P的安装部22A、及相对于安装部22A为垂直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22B。各个电源用触头23的宽度形成得比信号用触头22宽,不过与信号用触头22同样,具有:用锡焊固定于第一基板B1的连接垫P的安装部23A、及相对于安装部23A为垂直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23B。触头组21A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触头组21B的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相向,触头组21B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触头组21A的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相向。

多个中继触头41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相对于固定侧触头21的1个信号用触头22,对应配置1个中继触头41,相对于固定侧触头21的1个电源用触头23,对应配置4个中继触头41。各个中继触头41由冲裁成H字形状的金属平板所组成,被配置成在相对于对应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及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绝缘体3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观,多个中继触头41能够摇动地被容纳于绝缘体31的内部。

在此,为了方便,将固定侧触头21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及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所延伸的面称为XZ面,将各个中继触头41所延伸的面称为YZ面,将相对于固定侧触头21的信号用触头22的安装部22A及电源用触头23的安装部23A所安装的第一基板B1的表面垂直且从第一基板B1的表面朝向配置有电连接器11侧的方向称为+Z方向。+Z方向成为相对于后述的对方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11的嵌合方向。

如图3所示,中继触头41具有:朝向嵌合方向的前方,也即向+Z方向延伸的一对前侧腕部42、以及朝向嵌合方向的后方,也即向-Z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相向的一对后侧腕部43。这些一对前侧腕部42与一对后侧腕部43,分别在Y方向上相向,该Y方向是相对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垂直交叉的交叉方向。再者,中继触头41具有:被配置于一对前侧腕部42与一对后侧腕部43之间且位于Y方向上的连结部44,整体具有H字形状。

在一对前侧腕部42,形成有用以接触后述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的在Y方向上相向的一对接触部42A;在一对后侧腕部43,形成有用以接触固定侧触头21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或是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的在Y方向上相向的一对接触部43A。

另外,在一对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的开口宽度W1,设定得比在一对后侧腕部43的-Z方向端部的开口宽度W2还宽,一对接触部42A的开口宽度比在+Z方向端部42B的开口宽度W1还窄,从+Z方向端部42B至接触部42A形成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导引面G。

再者,在一对后侧腕部43,形成有分别在Y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45。

将从-Z方向观察的绝缘体31的底面图显示于图4。在绝缘体31,形成有供固定侧触头21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压入的压入槽32,并且形成有供固定侧触头21的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压入的压入槽33。这些压入槽32与33朝向X方向延伸并且朝向Z方向延伸。并且,压入槽32与33被形成为可将固定侧触头21的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以及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压入并固定于压入槽32与33内部的大小。

另外,在绝缘体31形成有:正交于各个压入槽32的1个中继触头***槽34、以及正交于各个压入槽33的4个中继触头***槽34。中继触头***槽34被形成为被***于内部的中继触头41主要可在YZ面内摇动的大小。

将从+Z方向观察的绝缘体31的平面图显示于图5。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绝缘体31的上面,形成有用以接受后述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的2个在X方向上延伸的开口35。若从+Z方向观察时,在这些开口35的内部,看得到各个中继触头***槽34的一部分。在各个中继触头***槽34的内部,形成有在X方向上贯穿中继触头***槽34的梁部36。

另外,在绝缘体31的上面,在2个开口35之间形成有平面状的吸附部37。在电连接器11的组合或安装等时,该吸附部37用以将绝缘体31或电连接器11利用未图示的吸附工具吸附。

分别将中继触头41从-Z方向***绝缘体31的多个中继触头***槽34中,在该状态下,通过从-Z方向将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压入绝缘体31的多个压入槽32与33,来组合电连接器11。

将如此组合并安装于第一基板B1的电连接器11的内部显示于图6。

中继触头41被容纳于绝缘体31的中继触头***槽34中,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被配置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的+Z方向端部与绝缘体31的梁部36之间。在Y方向上,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被夹入在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藉此,中继触头41被保持成相对于信号用触头22能够在YZ面内摇动,并且电连接于信号用触头22。

特别是,在沿着中继触头41的一对前侧腕部42与中继触头***槽34的XZ面的内面之间,确保有间隙C1,而由于在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夹入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中继触头41以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作为中心,在YZ面内能够摇动地被容纳于中继触头***槽34内。

另外,绝缘体31的梁部36,在与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相向的部分具有带圆弧形的弯曲面36A。因此,中继触头41不会钩到梁部36,可在中继触头***槽34内圆滑地摇动。

另外,在Y方向上,将位于绝缘体31的+Z方向端部的开口35的开口宽度W3,形成得比位于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的开口宽度W1还窄,以便即使中继触头41在中继触头***槽34内大幅度摇动,直至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接触到沿着中继触头***槽34的XZ面的内面,从+Z方向观察,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也不会突出于绝缘体31的开口35内。因此,在后述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被***于绝缘体31的开口35时,即使中继触头41处于较大的摇动状态,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也不会妨碍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会被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导引面G朝向接触部42A引导。

另外,由于在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形成有分别突出于Y方向的突出部45,因此形成于沿着一对后侧腕部43与中继触头***槽34的XZ面的内面之间的间隙C2比形成于沿着一对前侧腕部42与中继触头***槽34的XZ面的内面之间的间隙C1小。因此,在组合电连接器11时,被***绝缘体31的中继触头***槽34内的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被构成为不会在Y方向上大幅摇动,可以容易地将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夹入到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并压入绝缘体31。

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同样,中继触头41也能够摇动地被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保持。另外,在图6中仅显示1个被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保持的中继触头41,不过可以够成为,相对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4个中继触头41分别被保持成能够摇动,藉此,可进行电源供给用的大电力的传送。

在图7中显示使对方侧连接器51在电连接器11的+Z方向侧位置对准的状态。对方侧连接器51被安装于第二基板B2。

如图8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1具有:多个触头61、以及固定有这些多个触头61的绝缘体71。触头61具有相互在Y方向上相向地配置的2组触头组61A与61B,这些触头组61A与61B,分别由在X方向上排列的2个信号用触头62及1个电源用触头63构成。

各个信号用触头62具有沿着XZ面延伸且被安装于第二基板B2的安装部62A、以及沿着XZ面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62B。各个电源用触头63形成得比信号用触头62宽度还宽,不过,与信号用触头62同样,具有沿着XZ面延伸且被安装于第二基板B2的安装部63A、以及沿着XZ面延伸的板状的垂直部63B。触头组61A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与触头组61B的电源用触头63的垂直部63B相向,触头组61B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与触头组61A的电源用触头63的垂直部63B相向。

这些信号用触头62及电源用触头63,通过分别被压入于绝缘体71,而被保持于绝缘体71。

如图7所示,通过使与电连接器11的+Z方向侧位置对准的对方侧连接器51,相对于电连接器11朝-Z方向相对地移动,压入于电连接器11,如图9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1会嵌合于电连接器11。将嵌合时的电连接器11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平面图显示于图10。

如此,对方侧连接器51嵌合于电连接器11时,则如图11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从电连接器11的绝缘体31的开口35被***于绝缘体31内,而夹入于中继触头41的一对前侧腕部42的接触部42A之间。藉此,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经由中继触头4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同样地,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源用触头63经由中继触头4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11的电源用触头23。

此时,各个中继触头41能够摇动地被容纳于绝缘体31的中继触头***槽34内,不过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被***时,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抵接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的+Z方向端部,不会有中继触头41从中继触头***槽34突出于-Z方向的情形。同样地,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源用触头63被***时,通过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抵接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的+Z方向端部,不会有中继触头41从中继触头***槽34突出于-Z方向的情形。

另外,在解除电连接器11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嵌合状态,而从电连接器11拔出对方侧连接器51时,将在Y方向分别夹入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与电源用触头63的垂直部63B的中继触头41的一对前侧腕部42的接触部42A,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一同朝+Z方向拉开,不过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抵接于绝缘体31的梁部36,藉此,中继触头41不会朝+Z方向大幅摇动。

另外,如图12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经由1个中继触头4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源用触头63经由4个中继触头41电连接于电连接器11的电源用触头23。

对于信号用触头22及62,或对于电源用触头23及63均使用相同形状的中继触头41,在信号用触头22及62连接1个中继触头41,在电源用触头23及63连接4个中继触头41,藉此,通过电源用触头23及63可进行大电力的传送。

通过将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夹入于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电连接器11的中继触头41相对于信号用触头22在YZ面内被保持成能够摇动。因此,如图13所示,当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相对于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在Y方向上产生偏位时,中继触头41以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作为中心旋转而成为在YZ面内倾斜的状态。

此时,伴随中继触头41的倾斜,在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所在位置的Z方向的高度上,产生偏位量ΔZ1;在一对前侧腕部42的接触部42A所在位置的Z方向的高度上,也产生偏位量ΔZ2,不过,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夹入于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同时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夹入于一对前侧腕部42的接触部42A之间的状态是一直被维持的,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经由中继触头41相互电连接。

另外,由于绝缘体31的梁部36在与中继触头41的连结部44相向的部分具有带圆弧形的弯曲面36A,因此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相对于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在Y方向上产生偏位时,中继触头41不会钩到梁部36,而在中继触头***槽34内圆滑地倾斜。

同样地,即使起因于相对于电连接器11的电源用触头23的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源用触头63的偏位使得中继触头41倾斜,电连接器11的电源用触头23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源用触头63也会经由中继触头41相互电连接。

另外,如图12所示,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的垂直部62B具有比中继触头41的厚度还大的X方向的宽度。因此,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即使相对于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在X方向上产生偏位,只要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在接触于中继触头41的范围内,电连接器11的信号用触头22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信号用触头62就会经由中继触头41维持相互电连接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11中,通过在中继触头41的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夹入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或是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中继触头41相对于信号用触头22或是电源用触头23在YZ面内被保持成能够摇动。因此,可吸收对方侧连接器51的偏位,并维持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电连接状态。

另外,在Y方向上,由于绝缘体31的开口35的开口宽度W3形成得比位于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的开口宽度W1还窄,即使中继触头41在中继触头***槽34内处于较大摇动的状态,不会有中继按点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冲突的情形。因此,在排列多个中继触头41的情况下,即使多个中继触头41的朝向不一,不管哪一个中继触头41的前侧腕部42的+Z方向端部42B均不会有妨碍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的情形。

另外,电连接器11不必像如图14及图15所示的以往的连接器1那样需要由2个可相互滑动的固定侧外壳3与可动侧外壳5所构成的外壳,中继触头41不是被绝缘体31保持,而是通过在一对后侧腕部43的接触部43A之间夹入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或是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而被保持成能够摇动。因此,零件数目及组合工数较少,可实现制造成本减低同时小型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侧触头21具有以相互相向的方式配置2组触头组21A与21B,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仅具有1组触头组,另外,位于触头组的触头的个数也没有限定。再者,触头组21A与21B分别由2个信号用触头22及1个电源用触头23所构成,不过也可作成仅由信号用触头22构成,或,仅由电源用触头23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触头41的一对前侧腕部42及一对后侧腕部43分别在垂直交叉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的Y方向上相向,不过未必为垂直,只要在交叉于信号用触头22的垂直部22B与电源用触头23的垂直部23B的方向上相向即可。

再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中继触头41由冲裁成H字形状的金属平板所形成,不过并不限于此,也可使用例如对金属板施以弯曲加工而制作出来的中继触头。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带连接器线缆的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