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及使用耳塞的耳机

文档序号:1220654 发布日期:2020-09-04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耳塞及使用耳塞的耳机 (Earplug and earphone using same ) 是由 三瓶秀昭 于 2019-01-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在现有的耳塞中,由于是从耳塞的声道孔直接听取驱动器生成的声音的结构,因此,存在难以改善头部内定位的常态化的问题。在本发明的耳塞(10)中,塞体部(15)安装在中央筒部(13)的声道空间(13A),在塞体部(15)形成有沿其长边方向贯通的声道长孔(15B)和沿其短边方向贯通的声道短孔(15G)。通过这种结构,从支柱部(12)传递来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开口(15A)直接传递到鼓膜,但是从支柱部(12)传递来的大部分声音经由内部空间(20)直接传递到鼓膜。并且,使用者将上述迂回的声音识别为伴随着来自自身前方的时间差的间接声音,通过得到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能够得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In the conventional earplug, since the sound generated by the driver is directly heard through the sound channel hole of the earplug,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normalization of positioning in the head. In the earplug (10), a plug part (15) is attached to a sound channel space (13A) of a center tube part (13), and a long sound channel hole (15B) penetrat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d a short sound channel hole (15G) penetrating in the short side direction are formed in the plug part (15). With this structure, a part of the sound transmitted from the pillar portion (12) is directly transmitted to the eardrum via the opening (15A), but most of the sound transmitted from the pillar portion (12) is directly transmitted to the eardrum via the internal space (20). The user recognizes the detouring sound as an indirect sound with a time difference from the front of the user, and obtains the sense of direction and presence in the front by obtaining the out-of-head localization of the sound and the sense of expansion of the sound.)

耳塞及使用耳塞的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塞及使用耳塞的耳机,在耳塞中设置声道孔及杯部,在耳机中产生的声音具有来自前方的时间差到达鼓膜,从而实现了前方定位,并且还可以听到外部声音。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和智能手机等普及以后,听音乐和兴趣的音源的机会日益增多,根据目的开发了很多耳机和听筒。而且,在室内和室外收听的机会增加,在电车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使用时,也经常能看到耳机和听筒的使用。

特别是在耳机方面,为了实现高音质化,为了切断周围的噪音,例如公共交通工具的车辆内的广播和场内的广播等变得难以听取,成了危险预知的阻碍。并且,为了消除上述危险预知的阻碍,需要伴随着高音质化的同时也能听取外部声音的耳机。

另一方面,如VR(Virtual Reality)中看到的那样,在图像被3D(ThreeDimensions)化的现状下,耳机在头部内定位使用是常态化的。并且,通过改善上述头部内定位的常态化,能够对VR装置进行不适感少的声音收听,能够实现3D图像与声音的匹配。

作为现有的耳机,已知有图8所示的结构。图8是说明现有的耳机100的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8所示,耳机100主要包括前壳体101、后壳体102、电缆壳体103和配置在上述壳体101~103内的驱动单元104。并且,在前壳体101上设置有管状的第一声道105作为声音的出口,在第一声道105的前端安装有由硅橡胶等构成的耳塞106。另外,在第一声道105的中间附近设置有声道衰减材料107,使由外耳道堵塞效果产生的峰值的频率范围(6kHz附近)衰减。

另外,在前壳体101设置有第二声道108,驱动单元104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声音在具有规定的延迟时间作为空间反射声音(反射声音或混响声音)的状态下与通过第一声道105的声音(直接声音)汇合。为了调整反射声音的相位和声压电平,在第二声道108设置了反射分量衰减材料109。

通过上述结构,当由驱动单元104生成的声音作为直接声音从第一声道105输出到外耳道时,由驱动单元104生成的声音通过与第一声道105不同的路径的第二声道108传输,并且在延迟状态下与第一音道105的直接声音汇合,从而成为将空间反射声音模拟地添加到来自驱动单元104的直接声音的状态。其结果是,在驱动单元104不需要信号处理电路,能够用耳机100单体实现头外音像定位(前方定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传统的耳道式耳机公知有图9所示的结构。图9(A)示出了现有的耳道式耳机120(以下称为“耳机120”)的结构的剖面图。图9(B)是安装在传统耳机120上的耳塞124的俯视图。

如图9(A)所示,耳机120主要包括驱动器121、用于收纳驱动器121的壳体122、从壳体122突出的筒部123、以及安装在筒部123的前端的耳塞124。而且,在将耳机120向耳朵安装时,耳塞124被***外耳道125内,耳塞124的外周部分与外耳道125的内壁126紧贴,防止耳机120从耳朵脱落。

如图9(B)所示,在耳塞124的中心上贯通形成并且将由驱动器121生成的声音传递到鼓膜的声道孔127。在耳塞124的声道孔127的周围形成四个贯通孔128。贯通孔128在耳机120向耳朵安装时,可以使由耳塞124堵塞的外耳道125内的气压向外部泄漏,减少给鼓膜带来的压迫感,并且将外部声音引导至外耳道125内,能够让耳机120的使用者听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5666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244350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图8所示的耳机100中,在前壳体101上形成第一声道105和第二声道108,经由第二声道108将驱动单元104的背面侧的一部分声音作为空间反射声音(反射声音或混响声音),并以具有规定的延迟时间的状态,与通过第一声道105的声音(直接声音)汇合,实现了耳机100单体的头外音像定位。

但是,为了实现上述头外音像定位,在前壳体101内形成第一声道105和第二声道108,并且形成其他的开放端生成开口部等,从而使耳机100的结构变得复杂,存在难以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

另外,在将耳机100向耳朵安装时,为了实质上通过耳塞106堵塞外耳道,使外耳道堵塞效果产生的峰值的频率域(6kHz附近)衰减,在第一声道105的中间附近设置有声道衰减材料107。为了调整反射声音的相位和声压电平,在第二声道108设置反射分量衰减材料109。因此,不仅耳机100的结构变得复杂,部件数量也增加,存在难以降低制造成本的问题。

另外,在将耳机100向耳朵安装时,实际上由于耳塞106堵塞了外耳道,因此,难以将外部声音引导到外耳道内而让耳机100的使用者听到,有阻碍使用者对周边环境的危险预知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图9(A)和图9(B)所示的耳机120中,耳机120的结构简单,并且耳塞124设有4个贯通孔128,从而将外部声音引导到外耳道125内,能够防止阻碍使用者对周边环境的危险预知的情况。

然而,由于为使用者直接从声道孔127听取由驱动器121生成的声音的结构,存在不能改善上述头部内定位的常态化的问题。

另外,耳塞124是打开伞的形状,当耳塞124向耳朵安装时,其前端中心部***到外耳道125的内侧(鼓膜侧)。因此,根据使用者的***程度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在耳塞124的前端侧,具有与外耳道125的内壁126紧贴的趋势。而且,耳塞124的前端侧在结构上不是自由端,***时很难沿着外耳道125的内壁126的凹凸构造变形,因此,耳塞124和外耳道125的内壁126之间容易产生间隙,存在由于漏声等原因难以实现高音质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耳塞及使用其的耳机,在耳塞设置声道孔和杯部孔,通过耳机产生的声音具有来自前方的时间差到达鼓膜,实现前方定位,并且能够听取外部声音的耳机。

在本发明的耳塞可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耳机的支柱部的装卸槽,其特征在于,具备:中央筒部,其一端侧安装在所述支柱部,并且在其内部具有声道空间;杯部,其以围绕所述中央筒部的方式设置,并且其一端侧与所述中央筒部的一端侧一体地形成,其另一端侧成为自由端;塞体部,其一端侧从所述中央筒部的另一端侧向所述声道空间***,在所述中央筒部形成有将所述声道空间和所述杯部内侧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声道孔,在所述杯部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杯部孔,所述杯部孔在所述支柱部附近将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杯部外侧的外部空间连通。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部具有:在其内部沿长边方向贯通的声道长孔;与所述声道长孔连通并在其短边方向上形成的声道短孔,在所述塞体部向所述声道空间***的状态下,所述声道孔、所述声道长孔及所述声道短孔连通。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塞体部从所述中央筒部的另一端侧露出,并且所述塞体部露出的部分的形状为球状体,由所述声道长孔形成在所述球状体的开口部的宽度比位于所述中央筒部内的所述声道长孔的宽度窄。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与所述杯部的外侧面抵接配设的杯部孔调整板,所述杯部孔调整板具有:卡止部,其与所述装卸槽卡止;板部,其与所述卡止部一体地形成,并且至少具有覆盖直至多个所述杯部孔的配置区域为止的所述外侧面,在所述板部形成使多个所述杯部孔露出的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具有使多个所述杯部孔全部露出的宽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杯部或所述杯部孔调整板中的任一方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柱部旋转,由此,能够调整从所述切口部露出的多个所述杯部孔的数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筒部的另一端侧形成卡止突起部,该卡止突起部的一部分向所述声道空间突出,在所述塞体部的所述外侧面形成与所述卡止突起部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塞体部向所述声道空间***的状态下,所述卡合部位于比所述卡止突起部更靠所述支柱部侧。

另外,本发明的耳机安装有上述的耳塞,其特征在于,具有:与电信号对应而振动的振动板、在其内部配置所述振动板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侧且安装所述耳塞的支柱部,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所述壳体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以上的孔,在所述耳机安装在使用者的耳朵的状态下,所述壳体的所述孔和所述耳塞的所述杯部孔朝向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耳朵的耳屏部侧。

另外,本发明的耳机安装上述的耳塞,其特征在于,具有:与电信号对应而振动的振动板、在其内部配置所述振动板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侧且安装所述耳塞的支柱部,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的孔,并且设置有滑动环,该滑动环调整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露出的所述孔的数量,在所述耳机安装在使用者的耳朵的状态下,所述壳体的所述孔和所述耳塞的所述杯部孔朝向所述使用者的所述耳朵的耳屏部侧。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耳塞中,从支柱部传递的声音经由塞体部传递到中央筒部与杯部之间的内部空间,所传递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杯部的杯部孔释放到耳塞的外部空间后,再次返回到内部空间。通过该结构,使用者经由杯部孔将直接声音和间接声音结合起来进行识别,通过获得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能够得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安装在中央筒部的塞体部具有在其内部沿长边方向贯通的声道长孔和与声道长孔连通并且沿其短边方向贯通的声道短孔。通过该结构,从支柱部传递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因塞体部的声道长孔的开口部直接传递到鼓膜,使用者能够得到上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由于塞体部的球状体的声道长孔而形成的开口部的宽度比声道长孔的宽度窄。通过该结构,从支柱部传递的声音的大部分经由上述内部空间传递到鼓膜,使用者能够得到上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具有与杯部的外侧面抵接而配置的杯部孔调整板,在杯部孔调整板的板部形成有使多个杯部孔露出的切口部。通过该结构,使用者能够调整从切口部露出的杯部孔的数量,能够听到使用者周围环境的声音,因此,能够对上述周边环境进行危险预测。

此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使用者通过使杯部或杯部孔调整板中的一方相对于支柱部旋转,能够容易地调整从切口部露出的杯部孔的数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塞中,在中央筒部的另一端侧形成向声道空间侧突出的卡止突起部,在塞体部的外侧面形成有与卡止突起部卡合的卡合部。通过该结构,在塞体部从中央筒部拔出之前,中央筒部的卡止突起部相对于塞体部的卡合部嵌合。其结果是,防止塞体部从中央筒部脱落,并防止塞体部留在使用者的外耳道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机中,耳机主体的壳体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与振动板之间的壳体的侧面至少设置一个以上的孔,在耳机安装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状态下,壳体的孔和耳塞的杯部孔朝向使用者耳朵的耳屏部侧。通过这种结构,从壳体发出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杯部孔返回到耳塞的内部空间,并且使用者可以获得上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耳机中,在耳机主体的壳体的耳屏侧的侧面设置有与壳体的内部贯通的多个孔,并且配设有调整从壳体的侧面露出的孔的数量的滑动环。通过这种结构,使用者可以适当地调整从耳塞的耳屏侧的侧面露出的杯部孔的数量和从壳体的侧面露出的孔的数量。由此,能够调整由于前方定位的强弱以及使外部声音的导入具有宽度而产生的低音区域的过多与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的(A)立体图、(B)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的塞体部(A)立体图、(B)剖面图、(C)俯视图、(D)底面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的(A)剖面图、(B)剖面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的变形例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的剖面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A)剖面图、(B)立体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耳机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现有耳机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说明现有的耳道式耳机的结构的(A)剖面图、(B)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耳塞。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时,原则上在同一部件上使用同一个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A)和图1(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立体图。图2(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塞体部15的立体图。图2(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塞体部15的图,是图2(A)的B-B线方向的剖面图。图2(C)是从前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塞体部15的俯视图。图2(D)是从后端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塞体部15的底面图。图3(A)和图3(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塞10的图,是图1(A)的A-A线方向的剖面图。另外,在图1到图3的说明中,前后方向表示耳塞10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表示耳塞10的短边方向。

如图1(A)所示,耳塞10相对于耳机11的支柱部12可装卸自如地安装,以改善耳机11特有的头部内定位,并改变为前方定位为目的而构成。并且,耳塞10由多个部件构成,主要具备:中央筒部13(参照图3(A))、与中央筒部13一体形成的杯部14、可装卸地安装在中央筒部13的塞体部15、与杯部14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配设的杯部孔调整板16。

耳塞10的中央筒部13和杯部14例如由其硬度为A45度~A50度的橡胶材料一体成形。作为所述橡胶材料,例如,使用硅橡胶,当将耳塞10***外耳道32(参见图5)内时,根据外耳道32的内壁34(参见图5)的形状适当地变形,从而提高耳塞10与外耳道32内壁34的紧贴性,防止来自耳朵的必要以上的声音泄漏。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由于***到外耳道32的里侧的耳塞10的杯部14的前端侧成为自由端,所以根据上述内壁34的凹凸形状容易变形,提高了上述紧贴性。

塞体部15可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形成于杯部14的内侧的中央筒部13。塞体部15通过加工与硅橡胶比重不同的材料,例如外科不锈钢、不锈钢、外科钛、银、丙烯酸树脂、天然材料、半宝石等而形成。并且,通过对中央筒部13安装由比重不同的材质构成的塞体部15,修正由声音引起的耳塞10的谐振频率,大幅降低了由耳塞10的谐振产生的噪声量。

在塞体部15的内部形成有贯通其长边方向(纸面前后方向)的声道长孔15B(参照图2(B)),在塞体部15的前端侧的球状部15D(参照图2(A))的中心形成有由声道长孔15B开口的开口部15A。并且,从支柱部12传来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声道长孔15B,从开口部15A直接传到外耳道32内。

如图1(B)所示,在杯部14的一端侧,在支柱部12的附近,例如以一定间隔均匀地形成5个杯部孔17。杯部孔17是连通杯部14的内外部的空间的孔,例如以Φ(直径)0.1mm~Φ2.0mm的大小形成。并且,5个杯部孔17相对于杯部14的周围配置在大致1/3左右的区域内。另外,杯部孔17的数量可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杯部孔调整板16具有:安装在设置在支柱部12侧的装卸槽12B(参照图3(A))的环状的卡止部16A;与卡止部16A一体形成并且与杯部14的外侧面抵接的杯形状的板部16B。而且,杯部孔调整板16例如通过与上述耳塞10的杯部14相同的材料即硅橡胶材料形成。另外,形成杯部孔调整板16的硅橡胶材料的硬度可以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板部16B被配置成覆盖形成在杯部14的杯部孔17,例如具有从卡止部16A起4.0mm~4.5mm左右的长度。如图所示,在板部16B形成有上述5个杯部孔17同时露出的宽度的切口部16C。如上所述,切口部16C相对于杯部孔17的配置区域,具有杯部14周围的大致1/3左右的宽度。

中央筒部13的卡止部13D(参照图3(A))也安装在支柱部12的装脱槽12B,杯部孔调整板16的板部16B成为与杯部14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并且,在使用耳塞10时,杯部14和杯部孔调整板16根据上述接触状态相互紧贴,成为固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用耳塞10之前,使用者例如通过用手指抓住杯部14,能够消除杯部14与杯部孔调整板16的上述抵接状态,使杯部14相对于支柱部12旋转。通过该结构,使用者可以调整从杯部孔调整板16的切口部16C露出的杯部孔17的数量。后面将详细说明,但随着杯部孔17从切口部16C露出的数量增加,由耳机11产生的声音作为具有时间差到达鼓膜的间接声音的量增加,容易实现前方定位感。另外,外部声音容易经由杯部孔17到达鼓膜,使用者即使在使用耳塞10的状态下,也容易对周边环境进行危险预测。另外,也可以在抓住杯部14消除上述抵接状态后,使杯部孔调整板16相对于支柱部12旋转。

如图2(A)所示,塞体部15具有在其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筒形状的圆筒部15C和在圆筒部15C的前端侧一体形成的球状体的球状部15D。然后,在圆筒部15C的外侧表面15E,在其后端侧形成有作为一环状的凹部形状的卡合部15F。在卡合部15F的外表面15E形成有由声道短孔15G开口的4个开口部15H。

如图2(B)所示,在塞体部15的内部形成有贯通其长边方向(纸面前后方向)的声道长孔15B和贯通其短边方向(纸面左右方向、纸面前后方向)的声道短孔15G。声道长孔15B的大部分形成为例如Φ2.0~2.5mm的圆筒形状孔,在声道长孔15B的前端部,孔宽度逐渐缩窄,开口部15A例如以Φ0.3~1.0mm的开口面积形成。

另外,声道短孔15G以在卡合部15F的形成区域开口的方式形成4个。4个声道短孔15G在圆周方向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在塞体部15的中心部与声道长孔15B连通。并且,例如,声道短孔15G形成为Φ1.0~1.5mm的圆筒形状孔,在卡合部15F的外侧表面15E,以90度间隔形成4个开口部15H。

如图2(C)所示,在球状部15D的前端形成有在其中心由声道长孔15B开口的开口部15A。此外,如图2(D)所示,在圆筒部15C的后端形成有由声道长孔15B开口的开口部15I。

如图3(A)所示,中央筒部13配置在耳塞10的中心部,并且以点划线所示的中心轴线CL为中心形成大致圆筒形状。在中央筒部13的内部形成有贯穿其长边方向(纸面前后方向)的声道空间13A,在中央筒部13的两端形成有开口部13B、13C。然后,在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B侧,支柱部12相对于声道空间13A***,耳塞10安装在耳机11上。

在此,与中央筒部13同样,支柱部12以中心轴线CL为中心形成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外侧表面12A形成有作为一环状的凹部形状的装卸槽12B。并且,在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B附近,形成有向声道空间13A侧突起的一环状的卡止部13D。当耳塞10安装在耳机11上时,通过卡止部13D嵌入到支柱部12的装卸槽12B内,实现耳塞10难以从支柱部12拔出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C侧,将塞体部15***到声道空间13A,使声道空间13A成为由塞体部15堵塞的状态。如上所述,在塞体部15,沿着其长边方向形成声道长孔15B。通过该结构,即使在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C由塞体部15堵塞的状态下,从支柱部12传递的声音也被传递到声道空间13A内侧的塞体部15的声道长孔15B。然后,从支柱部12传递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塞体部15的开口15A直接传递到外耳道32(参见图5)。

在中央筒部13的短边方向(纸面左右方向、纸面前后方向)上,4个声道孔13E在圆周方向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4个声道孔13E分别与声道空间13A连通,并且例如形成为Φ1.0~1.5mm的圆筒形状的孔。在中央筒部13的外侧表面13F,利用4个声道孔13E以90度间隔形成4个开口部13G。

当耳塞10安装在耳机11上时,如图所示,塞体部15的后端部处于与支柱部12抵接的状态。在该塞体部15***中央筒部13的状态下,中央筒部13的声道孔13E和塞体部15的声道短孔15G分别成为连通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从支柱部12传递的大部分声音经由声道长孔15B、声道短孔15G和声道孔13E传递到中央筒部13和杯子部件14之间的内部空间20。

杯部14以包围中央筒部13的方式形成为伞形状,沿着中央筒部13的长边方向延伸而形成。杯部14的一端侧与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B侧一体地形成,杯部14的另一端侧形成为自由端。并且,杯部14比中央筒部13更延伸形成,中央筒部13位于杯部14的内侧。通过该结构,在杯部14和中央筒部13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20。

如上所述,在杯部14的一端侧,在支柱部12的附近,例如以一定间隔均匀地形成5个杯部孔17。杯部孔17是连结上述内部空间20和杯部14外侧的外部空间21的孔。

另外,杯部孔调整板16被配置成位于杯部14的外侧,杯部孔调整板16的卡止部16A嵌入到支柱部12的装卸槽12B内。即,通过中央筒部13的卡止部13D和杯部孔调整板16的卡止部16A嵌入到装卸槽12B内,从而实现耳部10难以从支柱部12拔出的结构

在杯部孔调整板16的板部16B上形成有上述5个杯部孔17同时露出的宽度的切口部16C。并且,可以将从板部16B的切口部16C露出的杯部孔17的数量调整为0个~5个。

另外,塞体部15的球状部15D从中央筒部13的前端侧露出而配设,但是优选球状部15D不从杯部14突出,而位于其内侧。通过该结构,在安装耳塞10时,球状部15D不易与使用者的外耳道32的内壁34接触,内壁34与球状部15D接触时的不快感不易给予使用者。

如图3(B)所示,在塞体部15***中央筒部13的状态下使用耳塞10,但在中央筒部13的开口部13C附近形成有向声道空间13A侧突起的一环状的卡止突起部13H。并且,卡止突起部13H的形状成为嵌入到塞体部15的卡合部15F的形状。另外,如图3(A)所示,在塞体部15确实地***中央筒部13的状态下,中央筒部13由于卡止突起部13H的厚度,成为向外侧挠曲一些的状态。

通过该结构,例如,在从使用者的外耳道32(参照图5)中拔出耳塞10时,即使在塞体部15被从中央筒部13拔出的方向上拉出的情况下,塞体部15也在从中央筒部13拔出之前,中央筒部13的卡止突起部13H相对于塞体部15的卡合部15F嵌合。其结果是,在塞体部15从中央筒部13拔出之前,可以从外耳道32中拔出耳塞10,防止塞体部15留在使用者的外耳道32内的情况。

在此,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塞60的剖面图,表示使用图1到图3说明的耳塞10的变形例。另外,图4所示的剖面图对应于图3(A)所示的剖面图。图4中所示的耳塞60主要在塞体部61上形成卡合部62与上述耳塞10的结构不同。因此,在说明图4的耳塞60时,主要说明与使用图1至图3说明的耳塞10不同的构成部件,并参照其他构成部件的说明。

如图4所示,耳塞60的塞体部61在塞体部6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环状的卡合部15F、62。而且,卡合部62是塞体部61的球状部15D的根本,是在圆筒部15C的外周面15E形成为一环状的凹部。

如图所示,在使用耳塞60时,将塞体部61***到杯部14的中央筒部13。此时,中央筒部13的卡止突起部13H嵌入塞体部61的卡合部62,由此,实现了塞体部61难以从杯部14的中央筒部13拔出的结构。

进而,在从外耳道32(参照图5)拔出耳塞60时,即使中央筒部13的卡止突起部13H从卡止部62拆下,也如使用图3(B)所述,中央筒部13的卡止突起部13H嵌入塞体部15的卡合部15F。即,在塞体部6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环状的卡合部15F、62,从而实现了在使用耳塞60或从外耳道32中拔出耳塞60时,塞体部15难以留在使用者的外耳道32中的结构。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将耳塞10安装在使用者的外耳道32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表示当杯部孔17从杯部孔调整板16露出时的声音的传递状态。另外,在图5中,前后方向表示使用者的头部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使用者的头部的左右方向。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以使用者的左耳31进行说明,但在右耳中也同样,在此省略其说明。

在图5中,示出了耳塞10安装在使用者的左耳31的外耳道32的状态,但是,虚线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声音的传递状态。首先,将耳塞10***到外耳道32内,使得杯部14的杯部孔17与左耳31的外耳道32外部的耳屏部33相对。也就是说,将耳塞10安装在使用者的左耳31,使得杯部14的杯部孔17的形成区域朝向使用者的头部的前方。

声道长孔15B在其长边方向上贯通塞体部15,但是由于前端侧的开口部15A的开口面积小,所以从支柱部12传递的声音的大部分经由声道长孔15B、声道短孔15G及声道孔13E向在中央筒部13与杯部14之间的内部空间20传递。另外,从支柱部12传递来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塞体部15的开口15A直接传递到外耳道32内。

传递到内部空间20的大部分声音被内部空间20周围的中央筒部13或杯部14等反射并扩散,同时被传递到外耳道32内。另一方面,传递到内部空间20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杯部孔17传递到外部空间21。然后,释放出的声音的大部分也反射到耳屏部33及其周边,例如左耳31的内侧形成的凹凸形状,并且再次经由杯部孔17传递到内部空间20。

即,只有从支柱部12传来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开口15A直接传递到鼓膜,而其他大部分传递到耳塞10的内部空间20。然后,传递到内部空间20的声音在其内部空间20内、从中央筒部13露出的球状部15D表面以及外耳道32的内壁34等扩散,同时经由外耳道32传递到鼓膜。此时,传递到内部空间20的声音的一部分一旦被释放到耳塞10的外部空间21,则再次返回到内部空间20。根据该声音的传递状态,使用者通过将上述扩散后的声音与经由开口部15A的直接声音一起识别为具有来自自身前方的时间差的间接声音,并通过获得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由此,能够获得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进而,通过使杯部孔17从杯部孔调整板16的切口部16C露出,使用者的周边环境的声音经由杯部孔17传递到内部空间20内,然后经由外耳道32传递到鼓膜。通过该结构,使用者例如能够以一定的音量听取从支柱部12传递来的音乐等,同时能够听到车站内的向导声音等使用者的周边环境的声音,所以能够对上述周边环境进行危险预测。

接着,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耳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由于使用图1至图5所述的耳塞,所以原则上对同一部件使用同一个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上述耳塞10的耳机11的剖面图。图6(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上述耳塞10的耳机11的立体图。另外,在对耳机11进行说明时,应适当参照上述图1至图5及其说明位置。另外,在图6(A)和6B中,前后方向表示使用者的头部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表示使用者的头部的左右方向。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以使用者的左耳31进行说明,但在右耳中也同样,在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6(A)所示,耳机11是安装在使用者的外耳道32而使用的***型耳机,主要具备:作为其主体的壳体41、配置在壳体41的前端侧安装有耳塞10的支柱部12、配置在壳体41内部的干驱动单元42。然后,耳机11连接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音乐终端而使用,从音乐终端输入到耳机11的音乐通过驱动单元42内的振动板(未图示)振动并发射声波而从支柱部12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41上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孔44、45。孔44、45是使壳体41的内部空间46与壳体41外侧的外部空间21连通的孔,形成于包围驱动单元42与支柱部12的相反侧的壳体41的底面47之间的内部空间46的壳体41。特别地,孔44是必须形成的孔,形成于驱动单元42和壳体41的底面47之间的侧面43。另外,孔45形成于壳体41的底面47,释放驱动单元42的振动板振动时的内部空间46的压力。并且,通过扩展驱动单元42的振动板的振幅宽度,能够增强上述音乐的低音区域。

如图所示,在壳体41的侧面43形成两个环状的槽48、49,在该槽48、49内配置有环状的橡胶部件,例如O形圈50。通过在壳体41的侧面43配设O形圈50,使用者可以将O形圈50用作防滑件,并且在安装耳塞10时易于手持壳体41。另外,槽48以包括孔44的形成区域的方式形成,在槽48内配设O形圈50,由此,孔44被O形圈48堵塞。并且,由于孔44堵塞,上述音乐的低音区域的增强的效果减弱,但是在杯部孔17从切口部16B露出的数量为0个或1个的情况下,也降低从杯部孔17泄出的音量。即,与从切口部16B露出的杯部孔17的数量对应地,通过用O形圈48中调整是释放孔44还是堵塞孔44,能够进行从耳塞10听到的声音的调整,例如,高音区域和低音区域的平衡调整。

如图6(B)所示,耳塞10安装在使用者的左耳31上,使得杯部孔17与使用者的左耳31的外耳道32外部的耳屏部33相对。然后,在壳体41上形成的孔44也被设定为位于使用者的左耳31的外耳道32外部的耳屏部33侧。即,在安装耳塞10时,将杯部孔17和孔44设定为朝向同一方向的使用者的头部的前方侧。

通过将杯部孔17和孔44设置在相同方向上,由此,可以从孔44释放一部分音乐,但是,如虚线箭头所示,所释放的音乐的一部分经由杯部孔17返回到耳塞10的内部空间20。并且,使用者如上述那样将返回的音乐识别为伴随时间差的间接声音,通过得到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能够得到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图7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耳机70的立体图,表示使用图6说明的耳机11的变形例。并且,在图7所示的耳机70中,主要在壳体41的侧面43形成一环状的槽48,在该槽48内形成多个孔44,并且通过在槽48内配置的滑动环71能够调整释放的孔44的数量,该结构与上述的耳机11的结构不同。因此,在说明图7的耳机70时,主要说明与使用图6说明的耳机11不同的构成部件,参照其他构成部件的说明。

如图7所示,在壳体41的侧面43形成有一环状的槽48,在该槽48内,例如以一定间隔形成有5个孔44。孔44是使壳体41的内部空间46(参照图6)与壳体41外侧的外部空间21连通的孔。孔44形成在围绕驱动单元42(参见图6)和壳体41的底面47之间的内部空间46的壳体41。另外,如上所述,5个孔44与杯部孔17同样,在安装耳塞10时,位于使用者的耳屏部33(参照图6(B))侧。

如图所示,滑动环71配设在壳体41的槽48内。滑动环71例如是C型形状,并且可以从其开口部分使孔44露出。滑动环71的开口宽度具有同时露出上述5个孔44的宽度。滑动环71在槽48内旋转的同时滑动移动,由此能够将露出的孔44的数量从0个变更到5个。

孔44从滑动环71露出,从而释放驱动单元42的振动板振动时内部空间46的压力。然后,通过增大驱动单元42的振动板的振幅宽度,可以增强音乐的低音区域。另外,在耳机70中,露出的孔44的数量可以调整,因此,也可以不需要图6所示的耳机11的孔45。

如上参考图1(B)所述,在耳塞10中,通过从切口部16B露出杯部孔17,向外部空间21传递的声音的量也增加,特别是有音乐的低音区域的减少变多的趋势。作为对策,通过增加从滑动环71露出的孔44的数量,通过增加经由支柱部12向耳塞10传递的低音区域,可以补充多释放杯部孔17时的缺点。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多释放杯部孔17,能够得到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有利于获得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

即,使用者通过根据喜好等适当地调整耳塞10的杯部孔17的露出数量和壳体41的孔44的露出数量,例如能够调整高音区域和低音区域的平衡,并且获得声音的头部外定位和声音的扩展感,也可以获得前方的方向感和临场感。进而,通过调整杯部孔17和孔44的数量,声音在左右耳朵之间也相交,能够提高临场感。另外,使用图4说明的耳塞60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塞体部15的球状部15D从中央筒部13露出到外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塞体部15可以仅圆筒部15C构成,塞体部15整体***到中央筒部分13的声道空间13A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塞体部15的开口15A设置在圆筒部15C的前端,只有从支柱部12传递来的声音的一部分经由开口15A直接传递到外耳道32里的鼓膜。另外,通过将塞体部15收纳到中央筒部13内,在安装耳塞10时,塞体部15不易与使用者的外耳道32接触,内壁34与塞体部15接触时的不快感不易给予使用者。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0 耳塞

11 耳机

12 支柱部

12B 装卸槽

13 中央筒部

13A 声道空间

13E 声道孔

13H 卡止突起部

14 杯部

15 塞体部

15A 开口部

15B 声道长孔

15C 圆筒部

15D 球状部

15G 声道短孔

16 杯部孔调整板

17 杯部孔

20 内部空间

21 外部空间

31 左耳

32 外耳道

33 耳屏部

34 内壁

41 壳体

44 孔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载用音响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