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12489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5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 是由 野上英克 片冈新 川上健太 本嶋弘明 于 2020-02-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能够在不导致系统的复杂化的情况下,对读写器设定优先级来与无线标签进行通信。各读写器若在与射频识别标签(4)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则进行使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栅极用读写器(2)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架管理用读写器(3)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can set priority to a reader/writer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reless tag without complicating the system. When each reader/writer detects a radio wave from another reader/writer before communicating with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4), the reader/writer performs a process of waiting for a predetermined waiting time for starting communic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standby time of the gate reader/writer (2) is set to be short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standby time of the shelf management reader/writer (3).)

通信系统及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与无线标签进行信息收发的读写器(Reader/Writer,R/W)彼此的干扰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从前,出于识别物品等的目的,正在普及无线标签的利用。关于与无线标签进行信息收发的读写器,作为防止由多个读写器同时激活引起的干扰的手段的例子,有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LBT)功能。然而,仅利用LBT功能时,对读写器平等地赋予进行通信的权利,因此无法应对欲提高特定的读写器的优先级的需求。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管理服务器对基于询问器(相当于读写器)的载波监听的开始/结束及无线信号的发送/停止进行控制。另外,公开了如下方法:作业者预先对各询问器赋予优先级,管理服务器在赋予进行无线通信的权利时,对具有高优先级的询问器赋予先进行无线通信的权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7-3171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通过作为上位系统的管理服务器来进行读写器的优先级的控制,因此作为系统而变得复杂,且存在导致成本上升或管理的繁杂度的问题。另外,由于通过管理服务器来进行读写器的通信权的调停,因此产生由伴随调停的处理及通信引起的等待时间。因此,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在使无线标签在栅极通过等需要实时性的情形中,有时无法充分应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能够在不导致系统的复杂化的情况下对读写器设定优先级来与无线标签进行通信。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对多个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er,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至少任一处理的多个读写器,且所述通信系统为如下结构:各读写器包括检测部及待机部,所述检测部检测在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所述待机部进行如下处理的至少任一处理: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所述电波,则使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及在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讯处理完成后,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所述多个读写器中,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为包括对多个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至少任一处理的多个读写器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中,各读写器包括检测步骤及待机步骤,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在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所述待机步骤是进行如下处理的至少任一处理: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所述电波,则使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及在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讯处理完成后,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所述多个读写器中,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在不导致系统的复杂化的情况下对读写器设定优先级来与无线标签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栅极用读写器(Reader/Writer,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在相同时机接受通信指示,并在此时点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另一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在以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为0的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在相同时机接受通信指示,并在此时点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在以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为0的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又一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在以随机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由基于随机方式的待机时间的设定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待机时间设定例的图。

图11是表示进行通讯后待机处理时的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进行通讯后待机处理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以下,也表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以下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当然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良或变形。

§1适用例

(通信系统的结构)

首先,使用图1对可适用本发明的情形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对多个RFID标签4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至少任一处理的栅极用R/W(第一读写器)2及架管理用R/W(第二读写器)3。

栅极用R/W2包括:检测部27,对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4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进行检测;以及待机部26,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4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则使与RFID标签4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

同样,架管理用R/W3包括:检测部37,对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4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进行检测;以及待机部36,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4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则使与RFID标签4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

此处,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由此,能够在栅极用R/W2的优先级高于架管理用R/W3的状态下进行通信。

此外,通信系统100包括三个以上的应设定优先顺序的读写器,可设定为各自的优先顺序越高,待机时间的长度越短。

§2结构例

以下,对通信系统100的结构进行更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包括:栅极用R/W2、架管理用R/W3、总括管理这些多个读写器的作为上位系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1、以及与读写器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搬送车5及架6上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RFID)标签4。PLC 1与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经由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此外,虽未图示,但通信系统100除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以外,还可包括读写器。

栅极用R/W2在搬送车5通过栅极时,与安装于被搬送车5装载的制品上的RFID标签4进行通信。即,栅极用R/W2自身的配置位置被固定,并且与在通信区域通过的RFID标签4进行通信。由此,能够识别通过了栅极的被搬送车5装载的制品。

栅极用R/W2包括上位通信部21、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通信部22及天线23。上位通信部21对与PLC 1的通信进行控制,将来自PLC 1的指示传输至RF通信部22,并且将来自RF通信部22的输出发送至PLC 1。RF通信部22进行由天线23收发的电波的通信控制。此处,假设作为栅极用R/W2的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4正在移动,因此栅极用R/W2中的无线通信需要实时性。

RF通信部22所包括的待机部26保持有表示待机时间的待机时间信息。所述待机时间信息能够根据来自外部的指示进行变更。例如,可根据来自PLC1的指示来改写待机时间信息,也可由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等而与栅极用R/W2直接连接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来改写待机时间信息。另外,栅极用R/W2也可包括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部,通过所述输入部(按钮、开关、触摸面板等)来改写待机时间信息。

架管理用R/W3与安装于架6上所载置的制品的RFID标签4进行通信。即,架管理用R/W3通过由用户搬送而自身移动,由此与不移动的RFID标签4进行通信。由此,能够识别在架6上载置有哪种制品。

架管理用R/W3包括上位通信部31、RF通信部32、天线33及触发开关34。上位通信部31、RF通信部32及天线33具有与所述上位通信部21、RF通信部22及天线23相同的功能。触发开关34受理基于用户的操作,在由用户操作的时机,对RF通信部32发送开始与ID标签4的通信的指示。此外,也可从PLC 1接收开始与ID标签4通信的指示。

此处,假设作为架管理用R/W3的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4静止,因此与栅极用R/W2相比,架管理用R/W3中的无线通信无需实时性。

此外,在图1中,搬送车5及架6上的RFID标签4分别示出各两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一个以上即可。

(通信处理的流程)

图2是表示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基本通信处理的流程相同,因此此处以栅极用R/W2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1(以下,称为S1)中,上位通信部21接收到表示来自PLC 1的读取指示的信号时,将所述主旨发送至RF通信部22。此外,在架管理用R/W3的情况下,触发开关34也可将基于用户的操作输入作为读取指示而发送至RF通信部22。

其次,在S2中,RF通信部22中的检测部27通过对话前监听(Listen Before Talk,LBT)功能来确认是否由天线23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当在S2中为是(YES),即检测部27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RF通信部22中的待机部26进行使RF通信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S3)。当待机处理完成时,返回至从S2起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2中为否(NO),即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RF通信部22开始RF通信,并进行与RFID标签4的通讯处理(S4)。

此外,以上对在S2中接收到读取指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接收到写入指示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待机时间的设定的变化)

其次,对待机时间的设定的变化进行说明。作为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设定方法,大致区分而列举固定方式与随机方式。

固定方式是在各读写器中将待机时间设定为固定值的方式。将优先级高的读写器即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1(固定值),并且将优先级低的读写器即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2(固定值),并设为T1<T2。

随机方式是在各读写器中每次产生待机处理时,将待机时间设定为包含规定的范围的随机值的方式。将优先级高的读写器即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3~T4的范围内的随机值,并且将优先级低的读写器即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5~T6的范围内的随机值。另外,T3~T4的范围内的随机值的平均设定为短于T5~T6的范围内的随机值的平均。此外,所述T3也可为0。另外,可为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某一个为固定方式,另一个为随机方式。

(基于固定方式的通信序列的具体例)

以下,对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时的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序列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在相同时机接受通信指示,并且在此时点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在通信指示接受时点进行LBT。在所述LBT中,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进行待机处理。在栅极用R/W2中,在T1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另一方面,在架管理用R/W3中,在通信指示接受时点进行LBT。在所述LBT中,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进行待机处理。在架管理用R/W3中,在长于T1的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在栅极用R/W2中进行通讯处理,因此在LBT中检测到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继而,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可知通过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短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而优先执行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

图4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本例中,首先,栅极用R/W2先开始LBT。在所述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栅极用R/W2开始通讯处理。另一方面,架管理用R/W3相对于栅极用R/W2而稍延迟地开始LBT,在LBT的中途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在架管理用R/W3中,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

然后,在栅极用R/W2中,在第一次通讯处理结束后,为了进行第二次通讯处理而进行LBT。在所述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栅极用R/W2开始第二次通讯处理。另一方面,架管理用R/W3在待机处理结束后再次进行LBT,在LBT的中途再次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在架管理用R/W3中,再次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可知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也优先执行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

图5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另一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本例中,首先,架管理用R/W3先开始LBT。在所述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架管理用R/W3开始通讯处理。另一方面,栅极用R/W2相对于架管理用R/W3而稍延迟地开始LBT,在LBT的中途检测来自架管理用R/W3的电波。因此,在栅极用R/W2中,在T1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

然后,在栅极用R/W2中,在待机处理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另一方面,在架管理用R/W3中,在第一次通讯处理结束后,为了进行第二次通讯处理而进行LBT。在所述LBT的中途,架管理用R/W3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在架管理用R/W3中,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即使是架管理用R/W3先开始LBT而进行通讯处理的状况,在其后栅极用R/W2也获取通信权来进行通讯处理。其原因在于:通过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短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而提高获取通信权的概率。即,可知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也优先执行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

图6是表示在以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为0的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在相同时机接受通信指示,并在此时点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所述例子中,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被设定为0。在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在通信指示接受时点进行LBT。在所述LBT中,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因待机时间为0而连续进行LBT。在第三次的LBT的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另一方面,在架管理用R/W3中,在通信指示接受时点进行LBT。在所述LBT中,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进行待机处理。在架管理用R/W3中,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在栅极用R/W2中进行通讯处理,因此在LBT中检测到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继而,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可知即使在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0的情况下,也优先执行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

图7是表示在以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为0的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本例中,首先,架管理用R/W3先开始LBT。在所述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架管理用R/W3开始通讯处理。另一方面,栅极用R/W2相对于架管理用R/W3而稍延迟地开始LBT,在LBT的中途检测来自架管理用R/W3的电波。因此,在栅极用R/W2中,在利用架管理用R/W3进行通讯处理的期间,因待机时间为0而连续进行LBT。

然后,当架管理用R/W3中的通讯处理结束时,在栅极用R/W2的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另一方面,在架管理用R/W3中,在第一次通讯处理结束后,为了进行第二次通讯处理而进行LBT。在所述LBT的中途,架管理用R/W3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在架管理用R/W3中,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可知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也优先执行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

此外,在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0的情况下,与图4同样地栅极用R/W2先开始LBT时,通信序列与图4相同。

此处,对栅极用R/W2的通讯周期TA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一致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在以固定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又一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所述例中,如上所述,栅极用R/W2的通讯周期TA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一致。在所述情况下,根据架管理用R/W3的LBT开始时机,架管理用R/W3无法永远获得通信权。即,如图6所示,当架管理用R/W3在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期间进行LBT时,通过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而在T2的期间进行待机处理。此处,因待机时间T2与通讯周期TA一致而架管理用R/W3中的待机处理后的LBT每次都与栅极用R/W2的下一通讯处理的时机重叠。此外,所述现象与优先级的高低无关,在存在通讯周期一定的读写器,且除此以外的读写器的待机时间与更新周期一致的情况下可能产生。

即,在以固定方式设定待机时间的情况下,存在根据状况而产生如上所述的现象的问题。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以下对以随机方式设定待机时间的例子进行说明。

(基于随机方式的通信序列的具体例)

以下,对以随机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时的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序列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在以随机方式设定了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本例中,架管理用R/W3在栅极用R/W2的通讯处理期间进行LBT时,通过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来进行待机处理。作为所述待机处理的时间,随机设定T5~T6之间的时间。

然后,栅极用R/W2在通讯周期TA后进行第二次通讯处理。在所述通讯处理的时机,架管理用R/W3在待机处理后进行LBT,通过检测栅极用R/W2的电波来再次进行待机处理。作为所述待机处理的时间,随机设定T5~T6之间的时间。在所述待机处理后,架管理用R/W3进行LBT。在所述时机,栅极用R/W2未进行通讯处理,因此架管理用R/W3在LBT后进行通讯处理。另一方面,栅极用R/W2在下一通讯周期TA后进行LBT,通过检测架管理用R/W3的电波来进行待机处理。作为所述待机处理的时间,随机设定T3~T4之间的时间。

如以上所述,在以随机方式设定待机时间的情况下,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不会与栅极用R/W2的通讯周期持续一致,因此产生也对架管理用R/W3赋予通信权的可能性。即,根据随机方式,在存在通讯周期一定的读写器的情况下,可消除不对特定的读写器赋予通信权的风险。

(随机方式的待机时间的设定变化)

此处,对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随机值的范围设定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将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3~T4的范围内的随机值,并且将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设定为T5~T6的范围内的随机值。在所述情况下,作为两者的随机值的范围设定方式有三种变化。随机方式1是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的随机值的范围的上限即T4小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随机值的范围的下限即T5(T4<T5)的方式。随机方式2是T4与T5相等(T4=T5)的方式。随机方式3是T4大于T5(T4>T5)的方式。

在随机方式1的情况下,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必定短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因此可确实地提高栅极用R/W2的优先级。在随机方式2的情况下,根据状况,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可相等。即,在两者的待机时间相等的情况下,栅极用R/W2与架管理用R/W3的优先级相等。在随机方式3的情况下,根据状况,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可长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即,在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长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情况下,存在栅极用R/W2的优先级低于架管理用R/W3的优先级。然而,如上所述,T3~T4的范围内的随机值的平均设定为短于T5~T6的范围内的随机值的平均,因此不论是随机方式1~随机方式3的哪一种,若取平均,则栅极用R/W2的优先级均高于架管理用R/W3。

图10是表示由基于随机方式的待机时间的设定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待机时间设定例的图。图10的(a)示出在随机方式1的情况下,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短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例子。图10的(b)示出在随机方式2的情况下,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相等的例子。图10的(c)示出在随机方式3的情况下,栅极用R/W2的待机时间长于架管理用R/W3的待机时间的例子。

(在通讯处理后进行待机处理的例子)

其次,对在进行通讯处理后进行待机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进行通讯后待机处理时的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中的与RFID标签4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由于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基本通信处理的流程相同,因此此处以栅极用R/W2为例进行说明。

S11~S14的处理与和所述图2所示的流程图相关的说明中的S1~S4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当S14中的通讯处理完成时,在S15中,RF通信部22中的待机部26进行通讯后待机处理。此外,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开始可为在通讯处理中经确保的通讯期间的结束时点,也可为通讯期间的结束时点之前所需的通讯处理结束的时点。

图12是表示在进行通讯后待机处理的情况下,未从其他读写器发出电波时的通信序列例的时序图。

在本例中,首先,架管理用R/W3先开始LBT。在所述LBT中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架管理用R/W3开始通讯处理。另外,架管理用R/W3在通讯处理结束后进行待机处理。另一方面,栅极用R/W2相对于架管理用R/W3而稍延迟地开始LBT,在LBT的中途检测来自架管理用R/W3的电波。因此,在栅极用R/W2中进行待机处理。

然后,在栅极用R/W2中,在待机处理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另一方面,在架管理用R/W3中,在第一次通讯处理结束且待机处理完成后,为了进行第二次通讯处理而进行LBT。在所述LBT的中途,架管理用R/W3检测来自栅极用R/W2的电波。因此,在架管理用R/W3中,进行待机处理。然后再次进行LBT,在此时点,未检测到来自其他读写器的电波,因此在LBT结束后进行通讯处理。

如以上所述,在通讯处理后进行待机处理,由此产生在所述待机处理期间中其他读写器获得通信权的可能性。因此,可减低特定的读写器持续确保通信权的可能性。

另外,也可将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待机时间设定为读写器的优先级越高越短。具体而言,也可将栅极用R/W2中的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架管理用R/W3中的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在所述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高栅极用R/W2获取通信权的可能性。另外,与所述LBT后的待机时间同样,可以固定值设定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待机时间,也可设定为随机值。

此外,也可将LBT后的待机处理的时间在各读写器中设定得相等,另一方面,也可将通讯处理后的待机处理的时间设定为读写器的优先级越高越短。由此,也可提高优先级高的读写器获得通信权的可能性。

〔基于软件的实现例〕

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的控制块(特别是上位通信部21、RF通信部22、上位通信部31、RF通信部32)可通过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等中所形成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

在后者的情况下,栅极用R/W2及架管理用R/W3包括计算机,所述计算机执行作为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所述计算机例如包括一个以上的处理器,并且包括存储有所述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而且,在所述计算机中,通过所述处理器从所述记录介质读取所述程序并执行,从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作为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使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作为所述记录介质,除了“非暂时性的有形介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等以外,还可使用带、盘、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等。另外,也可还包括展开所述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另外,所述程序也可经由能够传输所述程序的任意的传输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而供给至所述计算机。此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也可由通过电子传输而使所述程序具现化的、嵌埋于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总结)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对多个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至少任一处理的多个读写器,且所述通信系统为如下结构:各读写器包括检测部及待机部,所述检测部对在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进行检测,所述待机部进行如下处理的至少任一处理: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所述电波,则使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及在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讯处理完成后,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所述多个读写器中,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为包括对多个RFID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取及写入的至少任一处理的多个读写器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且所述方法中,各读写器包括检测步骤及待机步骤,所述检测步骤是对在其他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信时所发出的电波进行检测,所述待机步骤是进行如下处理的至少任一处理:若在与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通信之前检测到其他读写器的所述电波,则使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信开始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及在与所述通信对象的RFID标签的通讯处理完成后,待机规定的待机时间的处理;所述多个读写器中,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结构或方法,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设定为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的平均值,因此可提高第一读写器获取通信权的可能性。因此,针对第一读写器,可将通信的优先级设定为高于第二读写器。

另外,优先级的设定可通过设定各读写器中的待机时间来实现,因此无需基于上位系统的控制,可在不导致系统的复杂化的情况下实现。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将待机时间设为0。

根据所述结构,可使第一读写器的优先级最高且无待机时间而迅速开始通讯处理。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在每次待机时从T3以上、T4以下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待机时间。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在特定的读写器在规定的通讯周期内进行通讯的情况下,因通讯周期与待机时间相等而可防止第一读写器获取通信权的机会完全丧失的状况。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二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在每次待机时从T5以上、T6以下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待机时间。

根据所述结构,例如在特定的读写器在规定的通讯周期内进行通讯的情况下,因通讯周期与待机时间相等而可防止第二读写器获取通信权的机会完全丧失的状况。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二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在每次待机时从T5以上、T6以下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待机时间,所述T4为小于所述T5的值。

根据所述结构,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必定短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因此可确实地提高第一读写器的优先级。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二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在每次待机时从T5以上、T6以下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待机时间,所述T4为与所述T5相等的值。

根据所述结构,根据状况,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有时相等,在所述情况下,可使第一读写器与第二读写器的优先级相等。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二读写器的所述待机部在每次待机时从T5以上、T6以下的范围内随机决定待机时间,所述T4为大于所述T5的值。

根据所述结构,根据状况,第一读写器的待机时间有时长于第二读写器的待机时间,在所述情况下,第一读写器的优先级有时低于第二读写器的优先级。即,可将第一读写器的优先级设定得弱。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在所述结构中,也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第一读写器自身的配置位置被固定,并且与在通信区域通过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所述第二读写器通过自身移动而与不移动的RFID标签进行通信。

在所述结构中,第一读写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与移动地RFID标签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第二读写器只要与不移动的RFID标签通信即可,并无时间限制。因此,在此种系统中,针对第一读写器,可适当地将优先级设定得高,因此能够以优选的状态实现通信权的赋予。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所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符号的说明

1:PLC

2:栅极用R/W(第一读写器)

3:架管理用R/W(第二读写器)

4:RFID标签

5:搬送车

21、31:上位通信部

22、32:RF通信部

23、33:天线

26、36:待机部

27、37:检测部

34:触发开关

100:通信系统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