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

文档序号:1260321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emperature-measuring armored thermocouple ) 是由 许渊华 邹子涵 徐涛 张伟 徐康吉 于 2020-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外层金属套管加热至700-1200℃;通过运输设备将加热好的金属套管运输至热轧机处;将单层铠装热电偶装入外层金属套管内,并使用热轧机对热电偶和金属套管进行轧制。本发明通过改变外层金属套管的材质,并热轧加工出铠装热电偶,从而显著提高了铠装热电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铠装热电偶使用时的测温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 temperature-measuring armored thermocoupl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heating the outer layer metal sleeve to 700-1200 ℃; transporting the heated metal sleeve to a hot rolling mill by a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3) putting the single-layer armored thermocouple into the outer-layer metal sleeve, and rolling the thermocouple and the metal sleeve by using a hot rolling mill.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material of the outer metal sleeve is changed, and the armored thermocouple is processed by hot rolling, so tha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armored thermocouple is obviously prolonged, and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effect of the armored thermocouple in use is improved.)

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铠装热电偶由金属套管、绝缘材料和偶丝三者组合冷拔加工制成。其中金属套管普遍采用不锈钢或镍基高温合金制成,在110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由于金属套管只有一层,在一些高温腐蚀的恶劣环境下,传统单层铠装热电偶的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提高。

现有技术中,在将金属套管加热至指定温度后,需要工作人员将金属套管移动至热轧机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费事费力,减慢了铠装热电偶和金属套管的加工,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掉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铠装热电偶的使用寿命、增加铠装热电偶使用时的测温效果的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层金属套管加热至700-1200℃;

2)通过运输设备将加热好的金属套管运输至热轧机处;

3)将单层铠装热电偶装入外层金属套管内,并使用热轧机对热电偶和金属套管进行轧制;

其中,所述步骤2)中的运输设备包括驱动装置、设于驱动装置上的两个固定装置、设于驱动装置一侧的调节装置、设于驱动装置一侧的加工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设于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一伸缩杆、设于第一伸缩杆上的两个连接杆、分别设于两个连接杆上的两个固定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进行转动;当外层金属套管加热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伸缩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中一个固定杆移动至加热好的金属套管上方,随后收缩第一伸缩杆,带动固定杆向下移动,并将固定杆穿入加热好的金属套管内,通过固定装置对金属套管进行固定后,伸长第一伸缩杆并启动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进而固定杆带动加热好的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装置上方,同时另一个固定杆移动至新的金属套管上方;通过第一伸缩杆的设置,当第一伸缩杆收缩或伸长时,两个固定杆会同步进行下移或和上升,使得一个固定杆在将金属套管放置在加工装置上时,另一个固定杆可以穿入新的固定杆处进行固定,使得两个固定杆同步进行上料和下料的操作,增加了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装置上的效率,保证了金属套管准确的放置在加工装置上,避免了金属套管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掉落或位置没有放稳的情况。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采用FeCr25Al5合金材料。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由棒材深孔加工而成。

所述成品外层金属套管的壁厚为3-5mm。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轧制之前加热到950℃。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固定杆上的移动环、设于固定杆上的多个转动板、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杆的多个转动棍、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转动板和所述移动环的多个转动块、设于转动板上的凹槽、设于凹槽上的凸块;所述移动环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进行移动,所述转动板可相对于转动棍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棍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移动环进行转动;当固定杆在第一伸缩杆的带动下穿入金属套管内后,将移动环向下移动并带动转动块和转动板向固定杆的外侧进行翻折,随后转动块在翻折的同时移动至凹槽处,并最终扣合在凹槽内,并通过转动块和转动板翻转后朝上的表面对金属套管的下部进行支撑固定;通过转动板和转动块的设置,使得固定杆在穿过金属套管后,可以通过翻转后转动板和转动块对金属套管进行支撑,同时配合固定杆对金属套管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凸块的设置,使得转动块在扣入到凹槽内后,可以通过凸块对转动块进行支撑作用,同时保证了转动块翻转后朝上的表面和转动板朝上的表面相互水平,避免了由于转动块和转动板的表面之间存在高低差而导致的金属套管放置在转动板和转动块上时出现放不稳的情况,进而避免了金属套管由于放不稳而导致的运输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增加了金属套管移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于固定杆上的多个转动槽、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转动槽上的多个转动杆、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转动杆上的多个挂钩、设于移动环上的多个斜板、分别设于多个挂钩上的多个第一支撑块、分别设于多个斜板上的多个第二支撑板;所述挂钩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杆进行转动;当移动环需要固定时,通过挂钩和斜板进行扣合固定,当移动环需要移动时,推动挂钩的上端带动挂钩进行转动,并将挂钩和斜板相互脱离,进而将移动环进行移动;通过挂钩的设置,使得移动环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挂钩进行固定,进而对转动板和转动块进行固定,使得转动块和转动板不会自动脱离固定杆,避免了转动板和转动块自动脱离固定杆而导致的固定杆无法穿入到金属套管中间的情况;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设置,当挂钩对移动环进行固定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挂钩和移动环接触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使得固定杆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和挂钩相互脱离的情况,增加了挂钩对移动环固定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高铠装热电偶的使用寿命、增加铠装热电偶使用时的测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层金属套管加热至700℃;

2)通过运输设备将加热好的金属套管运输至热轧机处;

3)将单层铠装热电偶装入外层金属套管内,并使用热轧机对热电偶和金属套管进行轧制;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采用FeCr25Al5合金材料。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由棒材深孔加工而成。

所述成品外层金属套管的壁厚为3mm。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轧制之前加热到950℃。

实施例2:

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层金属套管加热至1200℃;

2)通过运输设备将加热好的金属套管运输至热轧机处;

3)将单层铠装热电偶装入外层金属套管内,并使用热轧机对热电偶和金属套管进行轧制;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采用FeCr25Al5合金材料。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由棒材深孔加工而成。

所述成品外层金属套管的壁厚为5mm。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轧制之前加热到950℃。

实施例3:

测温铠装热电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外层金属套管加热至950℃;

2)通过运输设备将加热好的金属套管运输至热轧机处;

3)将单层铠装热电偶装入外层金属套管内,并使用热轧机对热电偶和金属套管进行轧制;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采用FeCr25Al5合金材料。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由棒材深孔加工而成。

所述成品外层金属套管的壁厚为4mm。

所述外层金属套管轧制之前加热到950℃。

如图1-10所示,实施例1-3中所述的运输设备包括驱动装置1、设于驱动装置上的两个固定装置2、设于驱动装置一侧的调节装置3、设于驱动装置一侧的加工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驱动件11、设于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一伸缩杆12、设于第一伸缩杆上的两个连接杆13、分别设于两个连接杆上的两个固定杆14;所述第一伸缩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进行转动;当外层金属套管加热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伸缩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中一个固定杆移动至加热好的金属套管上方,随后收缩第一伸缩杆,带动固定杆向下移动,并将固定杆穿入加热好的金属套管内,通过固定装置对金属套管进行固定后,伸长第一伸缩杆并启动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伸缩杆转动,进而固定杆带动加热好的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装置上方,同时另一个固定杆移动至新的金属套管上方;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机,所述第一伸缩杆为气泵带动的气杆。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设于固定杆14上的移动环21、设于固定杆上的多个转动板22、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转动板和所述固定杆的多个转动棍2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转动板和所述移动环的多个转动块24、设于转动板上的凹槽25、设于凹槽上的凸块26;所述移动环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进行移动,所述转动板可相对于转动棍进行转动,所述转动棍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板进行转动,所述转动块可相对于所述移动环进行转动;当固定杆在第一伸缩杆的带动下穿入金属套管内后,将移动环向下移动并带动转动块和转动板向固定杆的外侧进行翻折,随后转动块在翻折的同时移动至凹槽处,并最终扣合在凹槽内,并通过转动块和转动板翻转后朝上的表面对金属套管的下部进行支撑固定。

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设于固定杆14上的多个转动槽27、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转动槽上的多个转动杆28、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转动杆上的多个挂钩29、设于移动环上的多个斜板20、分别设于多个挂钩上的多个第一支撑块201、分别设于多个斜板上的多个第二支撑板202;所述挂钩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杆进行转动;当移动环需要固定时,通过挂钩和斜板进行扣合固定,当移动环需要移动时,推动挂钩的上端带动挂钩进行转动,并将挂钩和斜板相互脱离,进而将移动环进行移动。

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设于固定杆14上的多个滑槽203、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滑槽和所述移动环的多个滑块204、分别设于多个滑槽上的多个导向杆205、设于导向杆上的多个第一圆珠206、分别设于所述多个滑块上的多个第二圆珠207;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滑槽进行移动,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所述导向杆进行移动,所述第一圆珠和所述第二圆珠呈配合设置;通过滑块和导向杆的设置,当移动环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杆和滑块对移动环进行导向的作用,避免了移动环在长久的使用后出现移动歪斜的情况,增加了移动环移动时的平稳性,进而避免了移动环移动时出现歪斜而导致的转动块和转动板也出现歪斜的情况;通过第一圆珠和第二圆珠的设置,当移动环在移动时,第一圆珠和第二圆珠会相互接触,使得滑块在导向杆上的移动速度变慢,避免了移动环带动转动块和转动板进行转动时由于移动环向下移动的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转动块和转动板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进而避免了转动块和转动板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的损坏,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述固定装置2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多个转动棍23上的多个第一齿轮208、设于固定杆上的多个第二齿轮209、穿设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多个支撑杆210、设于支撑杆上的多个轮齿211、分别穿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杆上且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的多个移动杆212、分别设于所述多个支撑杆一端的多个支撑块213;所述第二齿轮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轮齿相互啮合,所述支撑杆可相对于所述移动杆进行移动,所述支撑块和所述转动板呈配合设置;通过支撑杆的设置,当转动辊被移动环带动进行转动时,转动棍会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支撑杆进行移动,随后支撑杆相对于移动杆进行移动后,支撑块会抵住翻转后的转动板下表面,使得转动板在对金属套管进行支撑时,可以通过支撑块对转动板进行支撑保护,避免了转动板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向下歪斜的情况,同时增加了转动板支撑金属套管时的稳定性,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通过支撑块的设置,当支撑杆在对转动板进行支撑作用时,可以通过支撑块对转动板的下表面进行贴合支撑,避免了转动板的下表面接触到轮齿而导致的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轮齿被磨损的情况,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放置台31、设于放置台中心位置的第二伸缩杆32、设于放置台上的多个第三伸缩杆33、分别设于所述多个第三伸缩杆上的多个推杆34、分别设于多个第三伸缩杆上的多个第一挡块35、分别设于多个第三伸缩杆上的多个第二挡块36、设于放置台上的多个卡槽37、分别设于所述多个卡槽上的多个清理件38、分别设于所述多个卡槽下方的多个引导槽39;所述第二伸缩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通过气管进行连接,所述推杆可推动所述挂钩的上端,所述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三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挡块呈倾斜结构,所述清理件可相对于所述卡槽进行移动,所述清理件为钢丝刷;通过第二伸缩杆的设置,当固定杆穿过金属套管的中心处后继续向下移动,使得固定杆的下部接触到第二伸缩杆并带动第二伸缩杆进行收缩,进而使用第二伸缩杆内的气体被挤入到第三伸缩杆内,使得第三伸缩杆同步向上进行伸长,随后在固定杆向下移动以及第三伸缩杆带动推杆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杆会和挂钩的上端相互接触,并通过推杆带动挂钩进行转动,使得挂钩和移动环相互脱离,当移动环向下移动并带动转动板和转动块进行翻转后,固定杆向上移动使得转动板和转动块从下方将金属套管托举起来,同时推杆会在第三伸缩杆的收缩过程中和翻转后的转动板相互接触,随后推杆在转动板的带动下产生转动,使得转动板从推杆处脱离,避免了推杆和翻转后的转动板之间产生干涉的情况,同时通过推杆使得挂钩可以和移动环相互脱离,避免了挂钩一直固定住移动环的情况,进而避免了移动环无法下降而导致的转动板无法对金属套管进行支撑的情况;通过清理件的设置,当转动杆翻转完成后继续向下移动时,可以通过清理件对转动板和转动块进行清理,避免了转动板和转动块上的残留的杂质附着到金属套管上,进而避免了杂质嵌入到加热后的金属套管内而导致的产品加工后内部出现杂质的情况;通过引导槽的设置,使得清理件清理下来的杂质可以通过引导槽的引导作用向下滑落,避免了杂质残留在放置台处出现积累过多而导致的清理件无法对转动板进行清理的情况。

所述加工装置4包括加工台41、设于加工台上的圆槽42、设于加工台上的第四伸缩杆43、设于第四伸缩杆上的转动环44、设于加工台上的轨道45、设于轨道上的移动块46、设于移动块上的辅助轮47、穿设于所述加工台上的调节辊48、套设于所述调节辊上的传动带49、设于传动带上的卡块40、设于调节辊上的多个调节块401、设于调节辊一侧的卡扣402;所述圆槽和所述转动板呈配合设置,所述转动环可相对于所述第四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移动块可相对于所述轨道进行移动,所述辅助轮可相对于所述移动块进行转动,所述调节辊可相对于所述加工台进行转动,所述卡扣可扣合在所述调节块上;所述第四伸缩杆为气泵带动的气杆,所述第四伸缩杆内设有电机,所述转动环通过电机进行转动,所述轨道为电动轨道;当固定杆带动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台上方后,通过收缩第一伸缩杆带动固定杆向下移动,随后金属套管被放置在加工台上,当固定杆继续向下移动时转动板会接触到圆槽,并在圆槽的带动下使得转动板和转动块进行复位并通过挂钩对移动环进行固定,随后向上移动固定杆并同步伸长第四伸缩杆,使得第四伸缩杆穿入金属套管内,随后启动转动环带动金属套管进行转动并通过轨道带动辅助轮贴合在金属套管的外侧,同时在对金属套管进行加工前,转动调节辊使得传动带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卡块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卡块的位置,并通过卡块对移动块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进而通过对移动块的位置进行限位来控制转动环和辅助轮之间的距离以及金属套管加工后的管道厚度,增加了加工装置对金属套管的厚度的控制,避免了金属套管在加工完成后由于厚度没有达到指定的标准而导致的金属套管无法使用的情况,同时保证了铠装热电偶在放入到金属套管之前,金属套管已经轧制成可以配合铠装热电偶的大小;通过卡扣的设置,当转动调节辊完成后,可以通过卡扣对调节辊上的调节块进行固定,避免了调节辊在调节完成后出现转动的情况,进而避免了卡块的位置出现偏差的情况。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外层金属套管加热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件11带动第一伸缩杆1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其中一个固定杆14移动至加热好的金属套管上方,随后收缩第一伸缩杆12,带动固定杆14向下移动,并将固定杆14穿入加热好的金属套管内;当固定杆14在第一伸缩杆12的带动下穿入金属套管内后,固定杆14的下部接触到第二伸缩杆32并带动第二伸缩杆32进行收缩,进而使用第二伸缩杆32内的气体被挤入到第三伸缩杆33内,使得第三伸缩杆33同步向上进行伸长,随后在固定杆14向下移动以及第三伸缩杆33带动推杆34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杆34会和挂钩29的上端相互接触,并通过推杆34带动挂钩29进行转动,使得挂钩29和移动环21相互脱离,当移动环21向下移动并带动转动板22和转动块24进行翻转后,固定杆14向上移动使得转动板22和转动块24从下方将金属套管托举起来,同时推杆34会在第三伸缩杆33的收缩过程中和翻转后的转动板22相互接触,随后推杆34在转动板22的带动下产生转动,使得转动板22从推杆34处脱离;启动第一驱动件11带动第一伸缩杆12转动,进而固定杆14带动加热好的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装置4上方,同时另一个固定杆14移动至新的金属套管上方;当固定杆14带动金属套管移动至加工台41上方后,通过收缩第一伸缩杆12带动固定杆14向下移动,随后金属套管被放置在加工台41上,当固定杆14继续向下移动时转动板22会接触到圆槽42,并在圆槽42的带动下使得转动板22和转动块24进行复位并通过挂钩29对移动环21进行固定,随后向上移动固定杆14并同步伸长第四伸缩杆43,使得第四伸缩杆43穿入金属套管内,随后启动转动环44带动金属套管进行转动并通过轨道45带动辅助轮47贴合在金属套管的外侧,同时在对金属套管进行加工前,转动调节辊48使得传动带49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卡块40进行移动,从而调节卡块40的位置,并通过卡块40对移动块46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进而通过对移动块46的位置进行限位来控制转动环44和辅助轮47之间的距离以及金属套管加工后的管道厚度。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定尺机缓冲复位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