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

文档序号:126162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 (Winding equipment of textile machinery ) 是由 王小兵 T·穆恩斯特曼 于 2020-04-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为了获得尽可能一致的筒子参数,其具有至少一个卷绕组,其中所述卷绕组具有多个卷绕位,所述每个卷绕位分别配设有驱动辊和进丝元件,述卷绕位以竖向至少三层层叠、横向并排的方式布置,所述卷绕组具有多个横向水平布置的用于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进丝元件的引导元件组,每个所述引导元件组的引导元件的数量与一竖列卷绕位的数量相同,在一竖列的卷绕位中,各所述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全部分散地或部分分散地分布在所述多个引导元件中的两端引导元件之间。(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nding device of a textile machin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winding group in order to obtain bobbin parameters which are as consistent as possible, wherein the winding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winding positions, each winding position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roller and a yarn feeding element, the winding positions are arranged in a manner of stacking at least three layers vertically and side by side horizontally, the winding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element groups which are horizontally arranged horizontally and used for guiding yarns to the yarn feeding elements, the number of the guide elements of each guide element group is the same as that of winding positions in a vertical column, and in the winding positions in the vertical column, projection points of the yarn feeding elements of the winding positions on the guide element connecting line are all dispersedly or partially dispersedly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guide elements at two ends of the guide elements.)

一种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

技术领域

为,一种纺织机械的用于对多根纱线进行成型卷绕的卷绕设备。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CN101634065B已记载有一种卷绕设备。该现有技术公开了卷绕设备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水平方向并列布置、竖直方向三层层叠布置的卷绕位,每个卷绕位配设有驱动纱线卷绕在卷绕管上的驱动辊以及用于将纱线引导入卷绕位的进丝元件。一排未示出的引导元件位于最底层的卷绕位的下方设置,所述引导元件在水平方向上对应现有技术的第三输送罗拉的位置被设置。

一竖列的卷绕位之间对齐设置。水平方向上的引导元件以等距离隔开的方式设置。

因此,纱线在被从位于下方的引导元件引导至上方的进丝元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被偏转,该偏转角为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该偏转角是纱线在卷绕位中成型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述偏转角的不同将导致纱线在经过用于导丝的元件时受到不同的摩擦力以及不同的纱线张力。纱线与纱线之间各自偏转角的差异将间接导致每个卷绕位的纱线成形后不同的成形参数。

然而,对纱线成形的期望是,每个卷绕位的纱线成形参数需要尽可能的一致。尤其当一竖列的卷绕位的数量较多时,如4个、5个,现有技术中的不一致性更为明显。现有的卷绕设备构造无法满足这种期望。

发明内容

为了能满足上述诉求,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卷绕组,其中所述卷绕组具有多个卷绕位,所述每个卷绕位分别配设有驱动辊和进丝元件,所述进丝元件对应所述驱动辊的中部被设置并位于所述驱动辊的上游侧,所述卷绕位以竖向至少三层层叠、横向并排的方式布置,所述卷绕组具有多个横向水平布置的用于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进丝元件的引导元件组,每个所述引导元件组的引导元件的数量与一竖列卷绕位的数量相同,在一竖列的卷绕位中,所述一竖列中的各所述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全部分散地或部分分散地分布在所述多个引导元件中的两端引导元件之间。

与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技术方案的区别是,一竖列中的卷绕位不再是全部彼此对齐设置。相邻的卷绕位之间相互错开设置。错开方式包括一竖列的卷绕位全部错开设置或者一竖列的卷绕位中一部分错开、一部分对齐设置。相对现有技术,所述的错开设置使得一竖列中的至少部分所述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与其对应的引导元件的距离被减少。于是,所述纱线从所述引导元件出来后到所述进丝元件的这段纱线的偏转角也相应地被减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在至少部分纱线的偏转角被减少的同时使得所有纱线的偏转角尽可能地一致,因此,所有卷绕位的纱线成形具有尽可能一致的参数。

作为较优的空间布置方案,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一竖列的卷绕位中,上下相邻的所述卷绕位之间以左右偏置的方式设置。

作为较优的空间布置方案,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所述卷绕组的所述卷绕位被设置在框架中,其中所述横向层之间以向所述框架的左端或者右端偏置的方式层叠。

在卷绕设备为四层层叠的情况下,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所述卷绕位以竖向四层层叠方式设置,在一竖列的所述卷绕位中,对齐的最高层卷绕位与高于最底层卷绕位的第二层卷绕位相对于对齐的仅低于所述最高层卷绕位的第三层卷绕位和最底层卷绕位偏置,其中,在一个所述引导元件组中,左侧的两个所述引导元件分别将纱线以互不干预的方式引导至向左偏置的两个卷绕位的各自的所述进丝元件,右侧的两个所述引导元件将纱线以互不干预的方式引导至向右偏置的两个卷绕位的各自的进丝元件。如此的布置方案可使得所述卷绕设备在制造成本和偏转角一致性之间平衡时获得最优的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所述卷绕位包括横动导丝器,所述横动导丝器将所述纱线沿着所述卷绕位的所述驱动辊的轴向引导,其中,在所述进丝元件和所述驱动辊之间,所述纱线运动轨迹覆盖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纱线经过所述进丝元件后被带动沿着所述驱动辊的轴向往返引导。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所述一竖列卷绕位对应的一个所述引导元件组的所述引导元件等距离设置。

为进一步地优化所述引导元件和所述进丝元件的对应关系,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所述引导元件组中两端的引导元件分别将纱线引导至所述最高层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和所述第三层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

为尽可能的减小偏转角为纱线成形的影响,偏转角需尽可能地被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作为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每根所述纱线从其经过的所述引导元件到对应的所述进丝元件所产生的偏转角小于10°。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一个所述卷绕位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有一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一竖列的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

图4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实施例下一竖列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

图5为本发明具有一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图5实施例中一竖列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纺织机械的卷绕设备是一种由一个卷绕组单独形成的或者由多个卷绕组并列排布集合而成的设备。每个所述卷绕组进一步由多个卷绕位按规则组合而成,对多根纱线进行成形卷绕。在进入所述卷绕设备前,纱线需要经过相应的加工处理位进行必要的纱线处理,比如,加热,冷却,拉伸等。根据机器类型的不同,其加工处理位的布置方式也不同。

所述卷绕位的构造在图1中得以显示。图1为所述卷绕位的俯视示意图。由于俯视的角度,位于筒子4下方的驱动辊5由虚线表示。所述筒子4以与所述驱动辊5平行的方式压在所述驱动辊5上,并且在摇架3的作用下可接触或者远离所述驱动辊5。

所述卷绕位还具有进丝元件9,用于将纱线8引导进入所述卷绕位。所述进丝元件9对应所述驱动辊5的中部被安装。在经过所述进丝元件9之后,所述纱线8途径横动导丝器6后最终被卷绕到所述筒子4上。所述横动导丝器6在未示出的横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与所述驱动辊5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在所述固定的进丝元件9和所述运动的横动导丝器6的共同约束下,所述纱线8在二者之间的运动轨迹所覆盖的区域为一等腰三角形7。

下面将介绍一个所述卷绕组的构造。图2为具有一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将图1的视角定义为垂直视角,那么图2的视角对应为水平视角。所述一个卷绕组包括16个卷绕位2.1-2.16,分竖直方向上下四层层叠布置,一层中四个相邻的所述卷绕位等距离地并排隔开设置。每个所述卷绕位具有相同的在图1中体现的结构。这里的卷绕位数量和层数仅用于示意目的,也可以是12个或者三层层叠。

所述卷绕位2.1-2.16被容纳在框架1中。所述卷绕组具有四个横向水平布置的引导元件组,每个所述引导元件组包括四个引导元件,总16个所述引导元件10.1-10.16,这里的数字也是示意性的,且每个所述引导元件组中的相邻所述引导元件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在此实施例中,将每个所述引导元件组的所述引导元件的数量设置为四个的原因是,该引导元件组的所述引导元件与一竖列的所述进丝元件一一对应,例如,纱线被从四个所述引导元件10.1-10.4中的一个引导至四个所述进丝元件9.1-9.4中的一个。这种引导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纱线与纱线之间没有相互干扰。

一根纱线在经过所述卷绕设备前的加工处理位处理后,进入所述引导元件10.1-10.4中的一个,被朝向上方引导至所述进丝元件9.1-9.4中的一个,最后进入纱线卷绕成形步骤,形成筒子。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突出特点,以位于一竖列中的所述卷绕位2.1、2.5、2.9、2.1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所述四层从上往下依次被定义为最高层、第三层、第二层、最底层。所述一竖列的四个卷绕位2.1、2.5、2.9、2.13相对于竖直方向被有规律地弯曲布置。具体来说,相邻的位于最高层的所述卷绕位2.1和位于第三层的所述卷绕位2.5相互之间左右偏置。相邻的位于第三层的所述卷绕位2.5和位于第二层的所述卷绕位2.9相互之间左右偏置。相邻的位于第二层的所述卷绕位2.9和位于最底层的所述卷绕位2.13之间左右偏置。额外地,最高层的所述卷绕位2.1与第二层的所述卷绕位2.9对齐,第三层的所述卷绕位2.5与最底层的所述卷绕位2.13对齐,因此,一竖列中各相邻的所述卷绕位的偏置量是相同的,这对设计、制造和安装阶段是有利的。

进一步地,所述一层中的各相邻卷绕位之间的锭位距离是一致的,且不同层中的所述锭位距离也是一致的。在容纳所述卷绕位的所述框架1中,所述最高层的所有所述卷绕位2.1、2.2、2.3、2.4倾向所述框架1的左端偏置,所述第三层的所有所述卷绕位2.5、2.6、2.7、2.8倾向所述框架1的右端偏置,所述第二层的所有所述卷绕位2.9、2.10、2.11、2.12倾向所述框架1的左端偏置,所述最底层的所有所述卷绕位2.13、2.14、2.15、2.16倾向所述框架1的右端偏置。同样,各相邻层与层之间的偏置量也是相同的。

一根纱线需被从一个所述引导元件引导至与其具有对应关系的一个所述进丝元件。所述对应关系按如下方式设置:以一竖列的所述卷绕位2.1、2.5、2.9、2.13为例,在所述包括所述引导元件10.1、10.2、10.3、10.4的引导元件组中,左侧的两个所述引导元件10.1、10.2将各自的纱线引导至所述一竖列卷绕位中相对向左偏移的所述卷绕位2.1、2.9的所述进丝元件9.1、9.3。右侧的两个所述引导元件10.3、10.4将各自的纱线引导至所述一竖列卷绕位中相对向右偏移的所述卷绕位2.5、2.13的所述进丝元件9.2、9.4。特别的是,所述引导元件组中两端的所述引导元件10.1、10.4分别将纱线引导至所述最高层卷绕位2.1的所述进丝元件9.1和所述第三层卷绕位2.5的所述进丝元件9.2。下面结合图3和图4来阐述纱线思路如此设计的原因。

图3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一竖列的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图4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实施例下一竖列的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纱线在从所述引导元件10.1引导到对应的所述进丝元件9.1时会偏转,图3中的偏转角A为纱线偏转后与垂线所成的角度。所述偏转角A是影响纱线在经过导丝元件时所受的摩擦力以及纱线所受张力的因数,其最终影响着筒子的成形。在生产尽可能一致的筒子时,需要尽可能地减少纱线经过导丝元件时所受摩擦力和所受张力的不同。为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所述偏转角A的数值并使得各偏转角A之间具有尽可能小的差异。

由图3可知,现有技术中的一竖列中的所述进丝元件9.1、9.2、9.3、9.4相互之间对齐设置。附图标识11为经过所述引导元件的连线。在所述连线11上的10.1’、10.2’、10.3’、10.4’分别指示所述引导元件10.1、10.2、10.3、10.4分别在所述连线11上的位置。附图标识9’为对齐的所述进丝元件9.1、9.2、9.3、9.4在所述连线11上的重合在一起的投影点。因此上述偏转角A的大小由所述10.1’到9’的距离以及9’到所述进丝元件9.1的距离决定。所述9’与所述10.2’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9’与所述10.3’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9’与所述10.4’之间的距离为c,所述9’与所述10.1’之间的距离为d。可见,a、b、c、d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

与图3进行直接对比的是图4。图4示出对应于图2中的实施例下的各投影点的关系。如图4所示,最高层的进丝元件9.1与第二层的进丝元件9.3对齐,二者投射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重合并被标识为12。第三层的进丝元件9.2与最底层的进丝元件9.4对齐,二者投射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重合并被标识为13。所述最高层的进丝元件9.1相对于第三层的进丝元件9.2左右偏置,第二层的进丝元件9.3相对于最底层的进丝元件9.4左右偏置。所述12与所述10.2’之间的距离为e,所述13与所述10.3’的距离为f,所述13距离所述10.4’的距离为g,所述12与所述10.1’之家的距离为h。

在图3和图4各自的实施例中,各所述进丝元件9.1、9.2、9.3、9.4与其各自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的距离是不变的。因此,当所述引导元件距离其对应的进丝元件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越短时,所述偏转角A越小。

对比体现现有技术特点的图3和体现本发明特点的图4可知,本发明的卷绕设备的布置,可使得所述e、f、g、h之间的数值差异相对于所述距离a、b、c、d之间的数值差异被缩小,并且所述h相对于所述d被减小,所述e相对于所述c被减小。其所取得技术效果是,一竖列的卷绕位中,每根纱线的偏转角尽可能地一致,并且原本较大的偏转角被减小。

图5为本发明具有一个卷绕组的所述卷绕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与图5的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竖列中的所述卷绕位的四个所述进丝元件9.1-9.4呈没有任何对齐地弯曲布置,因此,其在所述引导元件10.1-10.4的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没有任何重合。

图6示意性地示出图5实施例中一竖列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关系。所述进丝元件9.1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用9.1’来标识,所述进丝元件9.2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用9.2‘来标识,所述进丝元件9.3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为9.3’,所述进丝元件9.4在所述连线11上的投影点为9.4’。所述9.3’与所述10.2’之间的距离为i,所述9.4’与所述10.3’的距离为j,所述9.2’距离所述10.4’的距离为k,所述9.1’与所述10.1’之间的距离为l。与图4中的实施例对比可得知,所述距离i、j、k、l的数值差异相对于所述距离e、f、g、h的数值差异被进一步缩小,因此该实施例中不同纱线的所述偏转角A之间的差异被进一步减小。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分别在图2、图4和图5、图6中得到体现。图2与图4的实施例体现的是,在一竖列的卷绕位中,所述一竖列中的各所述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部分分散地分布在所述多个引导元件中的两端引导元件之间。图5与图6的实施例体现的是,在一竖列的卷绕位中,所述一竖列中的各所述卷绕位的所述进丝元件在所述引导元件连线上的投影点全部分散地分布在所述多个引导元件中的两端引导元件之间。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每个卷绕位中的成形筒子具有更一致的参数。

所述卷绕组的数量仅用于示意目的,按纺织机械规格的不同,可能具有十个或者十二个卷绕组。为尽可能的减小偏转角为纱线成形的影响,所述偏转角A需尽可能地被控制在一定数值内,优选为小于10°。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直径≤0.5mm铜丝的放线及张力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