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线互换流水线

文档序号:1262939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单、双线互换流水线 (Single-line and double-line interchange assembly line ) 是由 尹术超 于 2020-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单、双线互换流水线,属于轻工产品流水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前节拍式传送机构设在机架的前侧,后节拍式传送机构设在机架的后侧且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相对应;前传送带驱动机构设在机架的右端且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连接,后传送带驱动机构设在机架的左端且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连接;单线运行升降隔板,其对应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长度方向之间;至少一对挡板升降驱动机构,设在机架上且与单线运行升降隔板的下部连接;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连接,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连接。结构简化、使用可靠及持久的稳定性得以保障且能显著减轻日常检护工作量。(A single-line and double-line interchange assembly lin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 assembly line production equipment. Comprises a frame;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rack, and the rear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rack and corresponds to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front conveyor belt dri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rack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the rear conveyor belt driv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rack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a single-wire running lifting partition pl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length direction between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the rear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baffle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on the rack and ar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single-wire operation lifting partition plate; the left end of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end of the rear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rear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front beat type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the use is reliable, the lasting stability is guaranteed, and the daily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load can be obviously reduced.)

单、双线互换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轻工产品流水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双线互换流水线。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单、双线互换流水线即为单、双线互换节拍流水线,上面提及的轻工产品主要指服饰,但并非限于服饰,例如可以是鞋帽、箱包、电子电气产品、人偶玩具,等等。

以服装生产厂商为例,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裁剪、缝制、开钮扣洞、钉钮扣(简称“钉扣”)、装袋片、装衣领、装袖子、装门襟和熨烫等若干个工序,这些工序往往以分工和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更确切地讲,以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流水线作业方式的长处在于:能将本来分散工作的员工链接起来,相互协作,及时发现彼此的问题,降低品质批量问题,同时能使跟班的班组长保持对每个工位的管理与跟踪,及时处理生产线异常问题;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就能对生产线有效管理,可提升员工士气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工位上的员工的潜能,将瓶颈工序及隐蔽资源目视化,使团队所有员工共同关注瓶颈工序,营造团队合作氛围,依靠团队力量相互督导并彼此协助,方便管理者管理好生产线,最终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乐趣中提高效率;能将产量、品质、个人实际完成的时间数据适时传输到电脑,并依需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通过软件分析而得以了解每个员工实际完成的时间,使管理者在电脑或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了解实际生产状况,帮助管理者管理好员工并调整员工的分工,达到有效管理员工及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针对服饰加工的并且与上述单、双线互换流水线相关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7814133B推荐的“一种单、双线互换智能节拍流水线系统”,该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客观上能兑现在其说明书第0013段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该专利对单、双线之间的转换是通过A线滚筒电磁离合器、B线滚筒电磁离合器以及A线驱动电机电磁离合器来保障的,而电磁离合器存在诸如空转力矩大、衔铁盘卡死或动作失灵、摩擦片易磨损需及时更换、线圈可靠性相对低、间隙调整繁琐、易打滑发热乃至线圈短路而无法启动之类的问题,因而一方面提高了设备的复杂程度并且增加了流水线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增大了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检护工作量;另外,前述CN107814133B还存在这样的欠缺:当处于单线运行或称单线运转时,由于流水线采用一个电机带动两传送带(A线物料传送带和B线物料传送带),使两条传送带必须处于相同的方向运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依据工艺要求使两传送带的运行方式相反,以体现犹如U字形的运转模式,所谓的U字形的运转模式(即为U字形流水槽的运行模式)对此可参见CN201721962U(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102807061B(一种循环传输装置)、CN202585159U(一种控制开关和采用该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86U(一种设有控制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2807791U(一种设有感应开关的循环传输装置)、CN203728035U(一种流水线装置)、CN104139962B(一种带式循环传输装置)、CN204096561U(一种带毛刷的带式循环传输装置)、CN202296226U(单件节拍式流水槽)、CN108584295A(节能降噪循环传输装置)、DE4140576A1、EP0623530A1、US4050575A、US4697693A、US4548315A、FR2237822A和JP2000-219309A,等等。

鉴于并非限于前述不利因素,如何在摒弃电磁离合器的前提下实现单、双线依需互换成了业界关注并且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电磁离合器而得以简化结构、保障使用的可靠性以及持久的稳定性并且显著减轻日常检护工作量、有利于保障单线运行时不会对另一流水线产生干涉影响以及能依据工艺要求使两条单线的运行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且在两条单线的运行方向相反时能体现犹如U字形的运行模式、在双线运行时能使前、后节拍式传送机构体现相互之间的良好步调一致效果的单、双线互换流水线。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单、双线互换流水线,包括一机架;一前节拍式传送机构和一后节拍式传送机构,该前节拍式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前侧,而后节拍式传送机构设置在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相对应;一前传送带驱动机构和一后传送带驱动机构,前传送带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并且与所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传动连接,后传送带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并且与所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传动连接;一单线运行升降隔板,该单线运行升降隔板对应于所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长度方向之间;至少一对挡板升降驱动机构,该挡板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的下部连接;所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与所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空转连接,而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空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节拍式传送机构包括前传送带主动轮轴、前传送带从动轮轴、前传送带和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前传送带主动轮轴位于所述机架的右端前侧,在该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前传送带主动轮,并且该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上,该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左右调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前侧上部,前传送带从动轮轴位于所述机架的左端前侧,在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前传送带从动轮,并且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上,该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左右调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前侧上部,前传送带的右端套置在所述的前传送带主动轮上,而前传送带的左端套置在所述的前传送带从动轮上,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间隔固定在前传送带上;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与由所述后传送带驱动机构驱动的所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空转连接,而所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与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后端空转连接并且所述前传送带驱动机构同样与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后端传动连接;由所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驱使升降的所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对应于所述前传送带的后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节拍式传送机构包括后传送带主动轮轴、后传送带从动轮轴、后传送带和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后传送带主动轮轴位于所述机架的左端后侧,在该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后传送带主动轮,并且该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上,该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左右调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后侧上部,后传送带从动轮轴位于所述机架的右端后侧,在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后传送带从动轮,并且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上,该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左右调整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后侧上部,后传送带的左端套置在所述的后传送带主动轮上,而后传送带的右端套置在所述的后传送带从动轮上,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间隔固定在后传送带上;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与所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空转连接,而所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后端空转连接;所述后传送带驱动机构在与所述前传送带驱动机构相对应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且与所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传动连接;由所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驱使升降的所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对应于所述后传送带的前侧;所述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的结构与所述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相同,所述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的结构与所述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相同,而该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的结构与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相同。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通过前传送带从动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上,在所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以及前传送带从动轮轴同时转动时,前传送带从动轮轴不带动所述前传动带从动轮而使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与所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的连接构成为在不带动前传送带从动轮的状态下的空转连接;所述后传送带从动轮通过后传送带从动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上,在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以及后传送带从动轮轴同时转动时,后传送带从动轮轴不带动所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而使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的连接构成为在不带动后传送带从动轮的状态下的空转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前传送带驱动电机、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和前传送带驱动传动带,前传送带驱动电机与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连同前传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右端前侧,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的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固定在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后端与所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之间,前传送带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上;所述的前传送带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传送带驱动机构包括后传送带驱动电机、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和后传送带驱动传动带,后传送带驱动电机与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连同后传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端前侧,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的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固定在所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之间,后传送带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上;所述的后传送带驱动电机为变频电机。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上并且在对应于由所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驱使升降的所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构成有一隔板升降让位腔,所述前传送带位于隔板升降让位腔的前侧,而所述后传送带位于隔板升降让位腔的后侧;间隔设置在所述前传送带上的所述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与间隔设置在所述后传送带上的所述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以及后传送带主动轮轴的中部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以及后传送带从动轮轴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板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座和电动缸,电动缸座在对应于所述隔板升降让位腔的下方的位置与所述机架固定,电动缸与电动缸座固定,该电动缸的电动缸柱朝向上并且在对应于隔板升降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的下沿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传送带左涨紧装置包括轴承座上导板、轴承座上导轨、轴承座下导轨、轴承座和轴承座调整螺杆,轴承座上导板的两端与所述机架的左端前侧上部固定,轴承座上导轨固定在轴承座上导板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轴承座下导轨在对应于轴承座上导轨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机架上,轴承座的上部通过轴承座上滑槽与轴承座上导轨滑动配合,轴承座的下部通过轴承座下滑槽与轴承座下导轨滑动配合,轴承座调整螺杆的左端支承在机架上并且由旋配其上的调整位置锁定螺母锁定,轴承座调整螺杆的右端与轴承座的左侧连结;所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前端通过前传送带从动轮轴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轴承座上。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左端形成空转连接,以及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的右端形成空转连接,因而有效地克服了技术偏见,摒弃了电磁离合器,使结构更趋简化、使用的可靠性以及持久的稳定性得以保障并且能显著减轻日常检护工作量;当前传送带驱动机构带动前节拍式传送机构以及后传送带驱动机构带动后节拍式传送机构时,能满足两条单线运行要求,适应对两种不同款式的产品的加工,并且在单线运行时不会对另一流水线产生干涉影响,以及能依据工艺要求使前、后节拍式传送机构的运行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且运行方向相反时能体现犹如U字形流水槽的模式,而当前传送带驱动机构以及后传送带驱动机构分别同时使前节拍式传送机构以及后节拍式传送机构同步运动时,可满足一条宽线运行要求,适应对工序多工艺相对复杂的服饰的加工要求,宽线运行时的前、后节拍式传送机构具有良好的彼此步调一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由图1所示的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将前传送带从动轮轴的后端与后传送带主动轮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机架1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设置于前传送带上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和图3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镂空的并且呈框架状构造的一机架1,在该机架1的上部四周设置有围护板12,由该围护板12围合成的空间构成为供操作者操作的操作空间;示出了一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和一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该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而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设置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相对应;示出了一前传送带驱动机构4和一后传送带驱动机构5,前传送带驱动机构4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并且与前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传动连接,后传送带驱动机构5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并且与前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传动连接;示出了一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该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对应于前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与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的长度方向之间;示出了一对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该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设置在前述机架1上并且与前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的下部连接;前述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的左端与前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的左端空转连接,而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的右端与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的右端空转连接(后面还要说明)。

继续见图1,前述的前节拍式传送机构2包括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前传送带23和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位于前述机架1的右端前侧,在该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前传送带主动轮211,并且该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212上,该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212左右调整地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前侧上部,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位于前述机架1的左端前侧,在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前传送带从动轮221,并且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222上,该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222左右调整地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前侧上部,前传送带23的右端套置在前述的前传送带主动轮211上,而前传送带23的左端套置在前述的前传送带从动轮221上,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通过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螺钉241间隔固定在前传送带23上;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后端与由前述后传送带驱动机构5驱动的前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的左端空转连接,而前述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的右端与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后端空转连接并且前述前传送带驱动机构4同样与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后端传动连接;由前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驱使升降的前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对应于前述前传送带23的后侧。

继续见图1,前述的后节拍式传送机构3包括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后传送带33和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34,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位于前述机架1的左端后侧,在该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后传送带主动轮311,并且该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312上,该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312左右调整地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后侧上部,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位于前述机架1的右端后侧,在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前端和后端各转动地设置有一后传送带从动轮321,并且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322上,该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322左右调整地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后侧上部,后传送带33的左端套置在前述的后传送带主动轮311上,而后传送带33的右端套置在前述的后传送带从动轮321上,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34间隔固定在后传送带33上;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后端与前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前端空转连接,而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前端与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后端空转连接;前述后传送带驱动机构5在与前述前传送带驱动机构4相对应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机架1上并且与前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前端传动连接;由前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驱使升降的前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对应于前述后传送带33的前侧;前述后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312的结构与前述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222相同,前述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322的结构与前述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212相同,而该前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212的结构与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222相同。

由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知,前述的前传送带23以及后传送带33的宽度相同,并且基本上各占机架1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继续见图1,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221通过前传送带从动轮轴承221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上,在前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以及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同时转动时,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不带动前述前传动带从动轮221而使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后端与前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前端的连接构成为在不带动前传送带从动轮221的状态下的空转连接,即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仅自身转动,然而不带动前传动带从动轮221转动,所以其后端与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连接称为空转连接;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321通过后传送带从动轮轴承321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上,在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以及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同时转动时,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不带动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321而使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前端与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前端的连接构成为在不带动后传送带从动轮321的状态下的空转连接(如同前述)。

继续见图1,前述的前传送带驱动机构4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前传送带驱动电机41、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43、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和前传送带驱动传动带45,前传送带驱动电机41与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传动配合并且由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连同前传送带驱动电机41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右端前侧,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43固定在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的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上,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后端与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前端之间,前传送带驱动传动带45的一端套置在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43上,另一端套置在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上;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前传送带驱动电机41为可调速并且又能满足正反转要求的变频电机。

当前传送带驱动电机41工作时,由其带动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由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42的前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421带动前传送带驱动主动轮43,经前传送带驱动传动带45(传动链条)带动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由该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带动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由该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上的两个前传送带主动轮211带动前传送带23,使前传送带23围绕两个前传送带主动轮211与两个前传送带从动轮221以工艺所设定的节拍运动。在前述过程中,尽管前传送带驱动从动轮44同时带动前述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但是由于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不带动后传送带从动轮321,因而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实质上处于空转状态并且起到对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的支承作用,因为该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传送带右涨紧调整装置322上。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后传送带驱动机构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后传送带驱动电机51、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53、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和后传送带驱动传动带55,后传送带驱动电机51与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传动配合并且由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连同后传送带驱动电机51设置在前述机架1的左端前侧,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53固定在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的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上,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述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前端与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2的后端之间,后传送带驱动传动带55的一端套置在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53上,另一端套置在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上;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后传送带驱动电机为可调速的并且又能满足正反转要求的变频电机。

当后传送带驱动电机51工作时,由其带动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由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52的后传送带驱动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521带动后传送带驱动主动轮53,经后传送带驱动传动带55(传动链条)带动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由该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带动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由该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上的两个后传送带主动轮311带动后传送带33,使后传送带33围绕两个后传送带主动轮311与两个后传送带从动轮321以工艺所设定的节拍运动。在前述过程中,尽管后传送带驱动从动轮54同时带动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但是由于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不带动前传送带从动轮221,因而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实质上处于空转状态并且起到对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支承作用,因为该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传送带左涨紧调整装置222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机架1的上部间隔设置托带条13,由托带条13对前传送带23以及后传送带33承托,以确保水平状态。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机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由前述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驱使升降的前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构成有一隔板升降让位腔11,前述前传送带23位于隔板升降让位腔11的前侧,而前述后传送带33位于隔板升降让位腔11的后侧;间隔设置在前述前传送带23上的前述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与间隔设置在前述后传送带33上的前述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34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具体地讲各两相邻的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之间的间距与各两相邻的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34之间的间距相同。

由图1所示,前述前传送带主动轮轴21以及后传送带主动轮轴31的中部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本实施例为正方形);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以及后传送带从动轮轴32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继续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挡板升降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缸座71和电动缸72,电动缸座71在对应于前述隔板升降让位腔11的下方的位置与前述机架1固定,电动缸72与电动缸座71固定,该电动缸72的电动缸柱721朝向上并且在对应于隔板升降让位腔11的位置与前述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的下沿连接。当电动缸72工作,例如电动缸柱721向缸体外即向上升起时,带动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向上升起,反之亦然。

请重点见图1,前述的前传送带左涨紧装置222包括轴承座上导板2221、轴承座上导轨2222、轴承座下导轨2223、轴承座2224和轴承座调整螺杆2225,轴承座上导板2221的两端与前述机架1的左端前侧上部固定,轴承座上导轨2222固定在轴承座上导板222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轴承座下导轨2223在对应于轴承座上导轨2222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机架1上,轴承座2224的上部通过轴承座上滑槽22241与轴承座上导轨2222滑动配合,轴承座2224的下部通过轴承座下滑槽22242与轴承座下导轨2223滑动配合,轴承座调整螺杆2225的左端支承在机架1上并且由旋配其上的调整位置锁定螺母22251锁定,轴承座调整螺杆2225的右端与轴承座2224的左侧连结;前述前传送带从动轮轴22的前端通过前传送带从动轮轴支承轴承223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轴承座2224上。

请参见图4,图4为图1所示的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设置于前传送带23上的另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将前传送带工位分隔板24的下部注塑固定于前述的前传送带23,使两者构成为一体结构。前述的后传送带工位分隔板34与设置于后传送带33上的方式同例。

根据服装款式的不同,由于本发明既可双线运行,也能单线运行,因而能实现单、双线之间的转换。在同时上两种款式的产品,即同时对两种款式的产品加工时,变为两条单线运行,在线生产人员变为两个组操作,在此情况下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处于升起的状态,即处于由图1所示的状态。在单线运行模式下,前、后节拍式传送机构2、3的运行方向依据工艺要求既可相同也可相反,相反时得以体现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U字形流水槽的运行模式。在单线运行模式下,前述的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向上升起并呈图1所示状态。两条线同步运行时,即前传送带23以及后传送带33同步且同速同节拍运动时,变为一条宽线运行,能做工序多且工艺相对复杂的服饰,在线作业人员仅需一个组并处于机架1的前侧或后侧,以利减少作业人员。在两条线同步运行的双线运行模式,前述的单线运行升降隔板6处于下降状态。总之,本发明可适用于即能应对季节变化的服装款式,依需变为多类即多品种服装流水线加工形式,得以解决一般流水线不能适用多品种服装流水加工问题,并且能根据品种不同而适应性地增减作业人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打捆秸秆输送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