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留构件及风扇

文档序号:1267528 发布日期:2020-08-25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系留构件及风扇 (Mooring member and fan ) 是由 藤井秀纪 于 2019-09-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的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以及和风扇。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9)包括:钩环部(91),其包括框架(911)和具有转动轴部(912e)的铰链部(912)以及具有供转动轴部(912e)插穿的轴承部(943a)的门(94);主体部(92),其与携带式工具相连接;抵接部(93),其形成于转动轴部(912e)的靠主体部(92)侧。另外,在门(94)中,在轴承部(943a)的靠铰链部(912)的基端侧形成与抵接部(93)相抵接用来限制转动的被抵接部(943c)。(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oring member of a portable tool with good operability and a fan. The mooring member (9) of the portable tool comprises: a hook ring part (91)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911), a hinge part (912) having a rotating shaft part (912e), and a door (94) having a bearing part (943a) through which the rotating shaft part (912e) is inserted; a main body (92)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ool; and an abutment section (93) formed on the main body section (92) side of the rotating shaft section (912 e). In addition, in the door (94), a contacted part (943c) which is contacted with the contact part (93) and is used for limiting rotation is formed at the base end side of the bearing part (943a) near the hinge part (912).)

系留构件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留构件及风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连结各种物品并进行拆装的系留构件公开了一种具备开关门的钩环。例如,日本专利特许第6254611的钩环装置,具有配置在主体上的挂钩,和配置成被安装在主体上关闭该挂钩的门,以及防止格栅打开的枢动锁扣。在门关闭状态下,门的前端卡合在门的切口内。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许第6254611号的钩环,形成为将门切口向钩环内侧开口,在拆卸系留在钩环上的带状体等时,有时会搭挂在门切口上降低拆装的操作性。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的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及风扇。

本发明的系留构件为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钩环部,其包括框架、具有转动轴部的铰链部以及具有供所述转动轴部插穿的轴承部的门;主体部,其与所述携带式工具相连接;抵接部,其形成为比所述转动轴部靠所述主体部侧,其中,在所述门、且在比所述轴承部靠所述铰链部的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限制转动。

本发明的风扇的特征在于,具备系留构件以及送风头,所述系留构件具备:钩环部,其包括框架、具有转动轴部的铰链部以及具有供所述转动轴部插穿的轴承部的门;主体部,其与所述携带式工具相连接;抵接部,其形成为比所述转动轴部靠所述主体部侧,所述送风头具备叶轮,其中,在所述门、且在比所述轴承部靠所述铰链部的基端侧的位置形成有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抵接而限制转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的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及风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拆解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及支架的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第一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的风扇的VI-VI截面中的送风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留构件的拆解立体图。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系留构件的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1的系留构件的IX-IX截面中的门周边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扇;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支架;5…第一叶轮;6…第二叶轮;9…系留构件;11…把持部;12…送风头;20a…卡爪;20b…被卡合孔;21…容纳部;22…叶轮盖部;23…马达容纳部;24…罩;30a…被卡合孔;30b…卡爪;31…容纳部;32…叶轮盖部;33…马达容纳部;34…罩;41…接地部;42…支撑部;51…第一轮毂;52…第一叶片;61…第二轮毂;62…第二叶片;71、72…马达;82…电路基板;83…电池;91…钩环部;92…主体部;93…抵接部;94…门;95…弹性构件;211…顶板部;211a…切口部;211b…台阶部;211c…卡合突起;213…切口部;221…格栅;221a…框架;221b…导向架;221c…槽部;221d…切口部;222…格栅;222a…框架;231…轴承;232…卡合部;232a…突起部;311…顶板部;311a…切口部;311b…台阶部;311c…卡合突起;312…固定构件;313…切口部;314…开口部;315…开口部;316…卡合突起;321…格栅;321a…框架;321b…导向架;321c…槽部;331…轴承;332…卡合部;332a…突起部;411…接地突起;421…槽部;421a…内面;422…开口部;423…卡合部;423a…倾斜突起;423b…卡合槽;423b1…端部;511…底部;511a…轴承部;512…后端边缘;521…前端边缘;522…后端边缘;611…底部;611a…轴承部;611b…凸台;612…前端边缘;621…前端边缘;622…后端边缘;711…旋转轴;721…旋转轴;811…布线电缆;811a…插孔部;811b…卡合部;811c…卡合孔;811d…扩宽部;812…布线电缆;812a…插孔部;812b…卡合部;812c…卡合孔;812d…扩宽部;821…插座;911…框架;911a…突起部;911b…弯曲部;912…铰链部;912a…前端面;912b…边缘部;912c…边缘部;912d…切口部;912e…转动轴部;913…鼻部;913a…切口部;913b…切口部;913c…突出部;913d…前端面;921…电池容纳部;921a…加强筋部;922…固定孔;923…容纳部;923a…顶板部;923b…底板部;923c…加强筋部;924…槽部;941…转动部;942…前端部;942a…倾斜端面;943…板状部;943a…轴承部;943b…槽部;943c…被抵接部;944…板状部;944a…轴承部;944b…槽部;945…板状部;945a…切口部;946…板状部;947…中空部;947a…卡合突起;947b…内周面;951…导板;951a…弯曲部;952…螺旋弹簧;P…旋转轴;S…容纳空间;SW…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由支架4支撑的风扇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风扇1是作为一种小型的携带用具而形成的。风扇1具有把持部11和送风头12。另外,风扇1还具有与把持部11相连接的钩环部91。风扇1通过把持住把持部11并按压开关SW,可以旋转送风头12中的叶轮5、6并产生风。另外,风扇1可以将钩环部91插入至支架4的槽部421中,并以倒置状态进行支撑。

对风扇1及支架4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风扇1及支架4的拆解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的拆解立体图。另外,图4及图5是分别从内侧观察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风扇1的VI-VI截面中的送风头12周边的放大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流路下游侧的第二壳体3侧称为前,将其相反侧称为后。

风扇1具备设置在流路上游侧的第一壳体2和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及第二壳体3的内部包括第一叶轮5、第二叶轮6、马达71和72、电路基板82、电池83以及系留构件9。

如图2-图5所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具有:容纳电路基板82和电池83的容纳部21、31;以及与容纳部21、31的上端相连接的大致圆形的叶轮盖部22、32。容纳部21、31的下端侧容纳有系留构件9。系留构件9通过多个螺钉等的固定构件312固定在容纳部31侧。系留构件9的一部分经由切口部213、313从容纳部21、31的下端向外伸出,并且在风扇1上形成可系留并支撑被系留物的钩环部91。

在图4所示的容纳部21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卡爪20a,在叶轮盖部22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被卡合孔20b。此外,在图5所示的容纳部31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被卡合孔30a,在叶轮盖部32的开口侧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卡爪30b。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风扇1的框体可通过使卡爪20a与被卡合孔30a相卡合,并使被卡合孔20b与卡爪30b相卡合而形成。

图4中,叶轮盖部22形成为较短的有底的大致圆筒状,其将流路方向的上游侧作为底部。叶轮盖部22设置有格栅221、222。格栅221形成在叶轮盖部22的有底部分的几乎所有部分上。格栅221形成为与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的旋转轴P方向大致正交。此外,格栅222在相当于叶轮盖部22的圆筒侧面的、格栅221的外周侧上配置成圆环状。

在格栅221的中心侧配置有具有圆环状的周壁的大致圆形的马达容纳部23。在马达容纳部23的中央,向前方侧竖立设置有圆筒状的轴承231。轴承231的内部向前后贯通。另外,轴承231的一端侧的叶轮盖部22的外侧由圆板状的罩24进行封闭,也参照图6。

在各个格栅221、222中,形成从马达容纳部23向径向外侧放射状的延伸设置的长条棒状的框架体221a、222a。此外,在格栅221上,形成有向马达容纳部23的下方延伸设置的导向架221b。导向架221b和框架体221a同样形成为长条棒状。容纳部21和叶轮盖部22之间形成有顶板部211。导向架221b设置于自马达容纳部23到顶板部211的整个范围上。导向架221b的内侧形成有槽部221c,该槽部221内部容纳有连接马达71和电路基板82的布线电缆811,也参照图6。另外,在图6中,未表示直接连接布线电缆811,812,以及电路基板82或马达71,72的连接部。

在马达容纳部23和导向架221b的连接部,形成有用于支撑布线电缆811的卡合部232。卡合部232形成有从槽部221c的上端向上方竖立设置的突起部232a。突起部232a设置于槽部221c的左右两侧。

另外,在形成槽部221c的壁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切口部221d。在顶板部211中,形成有从槽部221c的下端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切口部211a。另外,在顶板部211中,在切口部211a的两前端形成有台阶部211b,在该台阶部211b中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卡合突起211c。

另外,第二壳体3侧也同样,在图5中,叶轮盖部32也形成为较短的有底大致圆筒状,其将流路方向的下游侧作为底部。在叶轮盖部32中设置有格栅321,该格栅321形成在叶轮盖部32的几乎整个有底部分上。格栅321形成为,其与格栅221对置且与旋转轴p方向呈大致正交,也参照图6。格栅321的大致中心侧,配置有具有圆环状的周壁的大致圆形的马达容纳部33。在马达容纳部33的中心侧,圆筒状的轴承231向后方侧竖立设置。轴承331的内部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另外,轴承331的一端侧的叶轮盖部32的外侧由圆板状的罩34进行封闭,也参照图6。

在格栅321中,形成从马达容纳部33向径向外侧放射状的延伸设置的长条棒状的框架体321a。此外,在格栅321上,形成有向马达容纳部33的下方延伸设置的导向架321b。导向架321b和框架体321a同样形成为长条棒状。容纳部31和叶轮盖部32之间形成有顶板部311。导向架321b设置于自马达容纳部33至顶板部311的范围上。导向架321b的内侧形成有槽部321c,该槽部321内部容纳有连接马达72和电路基板82的布线电缆812,也参照图6。

第二壳体3侧,在马达容纳部33和导向架321b之间的连接部处形成有用于支撑布线电缆812的卡合部332。卡合部332形成有在槽部321c的上端处从前方向上方竖立设置的突起部332a。此外,如图3所示的顶板部上也形成有从槽部321c的下端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切口部311a。与顶板部211相同,在顶板部311中,在切口部311a的两后端形成有台阶部311b,在该台阶部311b中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卡合突起311c。

布线电缆811和布线电缆812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相对置。如图2和3所示,布线电缆811、812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长条状,具有形成于马达71、72侧的一端侧的T字形插孔部811a、812a,以及形成于另一端侧的T字板状卡合部811b、812b。在卡合部811b、812b的左右端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卡合孔811c、812c。另外,在布线电缆811、812的插孔部811a、812a与卡合部811b、812b之间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以矩形扩宽的扩宽部811d、812d。

T字形插孔部811a的左右两端由卡合部232中的突起部232a进行卡合支撑。此外,卡合部811b通过将卡合突起211c插穿至卡合孔811c,可使台阶部211b进行容纳支撑。第二壳体3侧,插孔部812a的左右两端也由卡合部332的突起部332a进行卡合支撑。卡合部812b通过将卡合突起311c插穿卡合孔812c,可使台阶部311b进行容纳支撑。

各马达71、72整体形成为较短的大致圆柱状,并且经由布线电缆811、812从电路基板82供应驱动电力。马达71容纳在马达容纳部23中,马达72容纳在马达容纳部33中。

第一叶轮5具备有底圆筒状的第一轮毂51以及,从第一轮毂51的外周壁以放射状设置的多个第一叶片52。第一轮毂51在前方侧具有呈圆形平板状的底部511。如图3所示,第一轮毂51的内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圆筒形轴承部511a。如图6所示,第一轮毂51中容纳有马达71,并且马达71的旋转轴711固定在轴承部511a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叶轮5中形成有五个第一叶片52。第一叶片52在正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可从风扇1的后方向前方吹送空气。第一叶片52如图6的VI-VI截面图所示,形成为前端边缘521位于相对于底部511的稍微靠后方的位置。第一叶片52的后端边缘522形成为相对于第一轮毂51的后端边缘512的稍微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前端边缘521和后端边缘522形成为,在旋转轴P的大致正交的平面上,彼此大致平行。第一叶轮5形成为,使得第一叶轮5的后端边缘522与格栅221之间的间隙在大致平行于格栅221的整个外径边缘侧,并且可使第一叶轮5具有较大的外径。因此,可以增加由第一叶轮5吸入并向前方送出的空气的流量。

第二叶轮6具有有底圆筒状的第二轮毂61以及,从第二轮毂61的外周壁呈反射状设置的多个第二叶片62。第二轮毂61在后方侧具有呈圆形平板状的底部611。如图2所示,在第二轮毂61的内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圆筒状轴承部611a。如图6所示,在第二轮毂61中容纳有马达72,并且马达72的旋转轴721固定在轴承部611a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叶轮6中形成有7个第二叶片62。第二叶片62可以在正视图中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从风扇1的后方向前方吹送空气。第二叶片62的前端边缘621,从旋转轴P侧的第二轮毂61侧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向第一叶轮5侧平缓地弯曲倾斜。第二叶片62的基端侧的前端边缘621与第二轮毂61的前端边缘612相连接,也参照图2。第二叶片62的后端边缘622在第二轮毂61的底部611的稍微靠前方侧与第二轮毂61相连接。后端边缘622从第二轮毂61侧向径向外侧呈反射状向第一叶轮5侧平缓地倾斜。因此,在图6的侧视图中,第二叶片62的后端边缘622与第一叶片52的前端边缘521之间的间隙从旋转轴P侧向各叶轮5、6的径向外侧逐渐变窄。此外,第二叶片62的格栅321侧的前端边缘621形成为使得格栅321和第二叶轮6之间的间隙大致平行,参照图6。

另外,第二叶轮6形成为其直径小于第一叶轮5的直径。在第一壳体2和第一叶轮5之间形成的间隙即第一叶轮5的径向外侧的间隙,相比在第二壳体3和第二叶轮6之间形成的间隙即第二叶轮6的径向外侧的间隙更加狭窄。

如图3的B部放大图及图6所示,在第二轮毂61的底部611的后面上形成以大致圆环状突出的凸台611b。凸台611b形成于第二叶轮6的旋转轴P上。

第二壳体3在左侧面具有的开口部314。另外,第二壳体3在正面具有暴露开关SW的圆形开口部315。

电路基板8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尺寸的矩形板状。在电路基板82的后侧左边缘处,设置有安装部件即用于USB端子的插座821。插座821可以经由开口部314从外部插入至插口。另外,在电路基板82的前侧设置有按钮式开关SW。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系留构件9的拆解立体图,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系留构件9的拆解立体图。另外,图9是图1的风扇1的门94周边的IX-IX截面图。

系留构件9具有钩环部91,和固定在风扇1的壳体2、3的主体部92。系留构件9可由纤维增强塑料形成。作为纤维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者与基材不同的树脂纤维。

钩环部91具有在后视图中形成为大致J字形的框架911,以及铰链部912。钩环部91通过在框架911中形成的容纳空间S中挂上未图示的绳状体等任意被系留物体并关闭门94,从而可以系留被系留物。

框架911的截面视图形成为大致圆形。形成在框架911的前端处的鼻部913与铰链部912相对向而配置。如图8所示,在框架911的弯曲部911b上形成有突起部911a。突起部911a从弯曲部911b的后面侧以大致山形板状突出。

在鼻部913的前端的前侧和后侧形成有切口部913a、913b。鼻部913由切口部913a、913b形成为前端侧的前面和后面互相大致平行的大致厚板状。此外,在一个切口部913a上形成有向后侧方突出的突出部913c。突出部913c形成在容纳空间S的外方的一部分上。突出部913c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鼻部913的弯曲的外周面连续地形成。另外,鼻部913的前端面913d从钩环部91的外侧朝向内侧即容纳空间S侧向下方,即在远离铰链部912的方向上倾斜。

铰链部912的基端侧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并且与主体部92相连接。铰链部912的前端侧形成为厚板状。铰链部912的前端面912a与所述前端面913d相反,从钩环部91的外侧朝向内侧即容纳空间S侧向上方,即远离鼻部913的方向倾斜。在前端面912a的左右两端形成有与铰链部912的轴向大致垂直的端面即边缘部912b、912c,参照图8。另外,在前端面912a的边缘部912c侧形成有凹弯曲状切口部912d。切口部912d在前后方向设有切口。此外,在铰链部912的前端面912a侧的前面和后面上形成有竖立设置的短圆柱状的转动轴部912e。

主体部92整体形成为大致板形。钩环部91的框架911的基端侧和铰链部912的基端侧连接在主体部92的下方。在主体部92的中央侧形成容纳如图2等所示的电池83的下端侧的一部分的电池容纳部921。电池容纳部921形成为向前方侧突出的弯曲板状。在主体部92的前面一侧,在电池容纳部921的从左至右的范围延伸设置加强筋部921a。

电池容纳部921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多个固定孔922。可以将如图3所示的固定构件312插穿各固定孔922中,以将主体部92固定到第二壳体3侧。

从主体部92的左上端形成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容纳部923。容纳部923形成为向风扇1的前方左侧开口的大致矩形框架状。容纳部923形成有自顶板部923a至底板部923b的内面上延伸设置的大致L字形加强筋部923c。加强筋部923c设置在两个上下位置且彼此平行。

此外,在主体部92的钩环部91侧,在电池容纳部921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朝向钩环部91的容纳空间S侧凹陷的槽部924。槽部924可以与设置在第二壳体3的下端边缘上的卡合突起316相卡合,参照图5,以将系留构件9定位在第二壳体3上。

系留构件9具有在铰链部912和主体部92之间向后方突出的抵接部93,参照图8。抵接部93配置于转动轴部912e的靠铰链部912的基端侧的主体部92侧。抵接部93与铰链部912相邻接。

门94形成为下方有底的圆筒状,其外径与框架911的外径大致相同。门94在上方的一端侧具有转动部941,在下方的另一端侧具有前端部942。在转动部941中形成分叉的板状部943、944即第一板状部,并且在前端部942上也形成有分叉的板状部945、946即第二板状部。

转动部941中的板状部943、944形成有转动轴部912e所插穿的轴承部943a、944a。在板状部943、944的内面上形成有从轴承部943a、944a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槽部943b、944b。各槽部943b、944b形成为朝向板状部943、944的上端侧逐渐变深。因此,可以将转动轴部912e经由槽部943b、944b引导到轴承部943a、944a,将门94容易组装到铰链部912上。

此外,在一个板状部943的容纳空间S侧,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被抵接部943c。当门94组装到铰链部912时,被抵接部943c设置于轴承部943a、944a的靠铰链部912的基端侧。被抵接部943c的上端面以随着向容纳空间S侧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

如图9所示,在门94中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中空部947。中空部947形成为内径朝向底部逐渐减径。在中空部947的底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合突起947a。中空部947的开口部形成于板状部943和板状部944之间。

如图8及图9所示,门94的下端侧的板状部945、946之间形成有大致平坦的倾斜端面942a。倾斜端面942a朝向钩环部91的容纳空间S向下倾斜。此外,在与一侧的板状部945的容纳空间S相反的外侧形成有切口部945a。在门94的闭合状态下,切口部945a和突起部913c相抵接,参照图9的虚线部,以此可限制门94相对于鼻部913不会向容纳空间S的外侧即图9的右方侧过于打开。

另外,门94对铰链部912通过弹性构件95向关闭方向上施力。如图9所示,弹性构件95包括长板状导板951,和卷绕导板951的下端的一部分的螺旋弹簧952。导板951的上端卡合于切口部912d,并且导板951的下端侧配置于中空部947内。另外,导板951在中心侧的弯曲部951a处朝向容纳空间S侧弯曲。

螺旋弹簧952的下端卡合于卡合突起947a。螺旋弹簧952的上端与弯曲部951a相抵接,以使导板951向上方施力。因此,导板951不会掉落至中空部947中,而使导板951的一端侧与切口部912d相卡合。螺旋弹簧952通过弹性力将中空部947的内周面947b或卡合突起947a向关闭方向按压,从而对门94进行施力使之成为关闭状态。

如图9所示,当门94处于关闭状态时,倾斜端面942a与前端面913d相抵接,并且切口部945a与突起部913c相抵接。另外,当门94处于关闭状态时,被抵接部943c抵接于抵接部93上。由此,可以限制门94过度地沿容纳空间S的外侧方向转动。另外,当门94处于关闭状态时,门94与铰链部912以及鼻部913大致成为同轴。

当使用者将门94向容纳空间S侧进行施力时,门94克服弹性构件95的弹性力以转动轴部912e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可以处于如图9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状态。通过将门94处于打开状态,使用者可以将被系留物系留在容纳空间S中,或者将其从容纳空间S中移除。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系留构件9中的鼻部913的前端面913d平坦地倾斜着,因此,在将被系留物从容纳空间S中移除时,不会卡在鼻部913上可以很容易的从钩环部91上移除。

其次,对支架4进行说明。如图2等所示的支架4,在侧视图中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板状,并且具有与放置面接触的接地部41和支撑风扇1的支撑部42。

接地部41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接地部41的外周边缘侧形成为平板状,并且接地部41的中心侧以向与放置面分开的上方凹陷的形式弯曲。如图3所示,在接地部41的下面形成有由缓冲构件等形成的接地突起411。

支撑部42连接在接地部41的前端,且稍微向后方倾斜。支撑部42形成为在正视图中向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形框架形。在支撑部42的相对向的内边缘侧上形成有U字形槽部421。在槽部421的下端侧形成有使得支架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开口部422,参照图3。

如图2的A部放大图所示,在槽部421的下端侧的内面421a上形成与钩环部91的突起部911a相卡合的卡合部423。卡合部423具有两个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倾斜突起423a,和形成在倾斜突起423a之间的卡合槽423b。在从槽部421的边缘部到开口部422侧的范围上,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倾斜突起423a。另外,倾斜突起423a从槽部421的内面421a向下方以逐渐突出的方式倾斜。

卡合槽423b向槽部421的上方侧开口。卡合槽423b的底部凹陷得比槽部421的内面421a还要低。另外,卡合槽423b内的下方的端部423b1能够使与卡合槽423b卡合的突起部911a的一部分抵接而支承钩环部91。

当如此构成支架4时,在将钩环部91插入到槽421中的图1的状态下,可将钩环部91的突起部911a卡合到卡合槽423b中进行卡合,省略图示。此时,由于倾斜突起423a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倾斜,因此通过钩环部91的框架911插入到槽部421,从而被倾斜突起423a夹持而受压。因此,当风扇1由支架4支撑时,可以防止风扇1通过突起911a和卡合槽423b而向左右摆动,并且可以通过倾斜突起423a的夹压力可靠地夹持风扇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风扇1具有: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以及随着从第二叶轮6的旋转轴P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第一叶轮5侧倾斜,且在第二叶轮6侧与第二叶轮6带着间隔而设置的格栅321。此外,第二叶轮6中的叶片的格栅321侧的端部边缘随着从旋转轴P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向第一叶轮5倾斜。

风扇1具有相互反转的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能够以较低的电力消耗和空间实现强力的送风。另外,由于第二叶轮6的第二轮毂61设置有与第一叶轮5的第一轮毂51相对的凸台611b,所以即使在风扇1的使用当中发生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弯曲的负荷,也能防止第一叶轮5和第二叶轮6的叶片即第一叶片52、第二叶片62彼此之间互相接触的现象。因此,即使在诸如户外携带使用的情况下,风扇1也可以兼具便携性和实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叶轮5的第一叶片52和第二叶轮6的第二叶片62以奇数枚数进行设置,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旋转平衡并且降低了马达71、72的负荷。另外,由于第一叶轮5的马达71固定在第一壳体2侧并且第二叶轮6的马达72固定在第二壳体3上,因此可以将布线电缆811、812配置在前后外侧,可以减小各叶轮5、6与马达71、72之间的距离,以使整个风扇1小型化。

另外,系留构件9的主体部92的一部分设置成覆盖电路基板82的封装面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用于支撑装配在电路基板82上的插座821的容纳部923。因此,通过插拔USB电缆所产生的插座821上的负荷也分散在容纳部923中,可以降低对电路基板82的封装面上的负荷。

另外,在钩环部91构成为,当门94处于关闭状态时,门94的切口部945a与鼻部913的突出部913c相抵接,并且门94的被抵接部943c与铰链部912侧的抵接部93相抵接。若在可携带的各种用具中设立钩环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金属等坚固的材料来形成,但是可以预料到重量和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若在用廉价材料制造钩环结构的情况下,例如,采用塑料等时,可以预料到以下情况,即由于铰链部912和鼻部913之间的分离方向上的应力应变,鼻部913和门9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门94意外地向与容纳空间S相反一侧转动。然而,本实施方式的钩环部91设置有被抵接部943c和抵接部93,并且铰链部912侧也限制门94的转动,因此可以防止门94意外打开。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给出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现,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修改。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的携带式工具的系留构件及风扇。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带内花键的电机轴及其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