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

文档序号:1277889 发布日期:2020-08-28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防护服 (Protective clothing ) 是由 李思进 刘海燕 武志芳 王红亮 于 2020-05-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服,属于防护用具领域,其包括防护服本体、气流分配模块和多个第一进排气组件。气流分配模块固定于防护服本体,气流分配模块内设有独立的进气腔和出气腔,气流分配模块上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口。第一进排气组件位于防护服本体内,第一进排气组件包括第一送气管和第一排气管,第一送气管上设有多个第一送气孔,第一送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第一送气管与进气腔连通。第一排气管上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第一排气管与出气腔连通。衣袖和裤腿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排气组件。这种结构的防护服具有很好的通风效果,可有效带有防护服内的湿气。(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protective clothing belongs to the protective apparatus field, and it includes protective clothing body, air current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air inlet and outlet subassembly. The air distribution module is fixed on the protective clothing body, an independent air inlet cavity and an independent air outlet cavity are arranged in the air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an ai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cavity and an air out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outlet cavity are arranged on the air distribution module. The first air inlet and outlet assembly is positioned in the protective suit body and comprises a first air supply pipe and a first air outlet pipe, a plurality of first air supply holes are formed in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the near end of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airflow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the first air supply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cavity. Be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exhaust openings on the first exhaust pipe, the near-end of first exhaust pipe is connected in the air current distribution module, first exhaust pipe and play air cavity intercommunication. At least one first air inlet and outlet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each of the sleeves and the trouser legs. The protective clothing with the structure has good ventilation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contain moisture in the protective clothing.)

一种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护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服。

背景技术

防护服可用于手术操作,病员处理,公共场所防疫检查,病毒污染区内消毒,也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化工、环保、交通、防疫等领域。

目前,现有的防护服均有很高的阻隔性能,但是同样也带来了通风效果差的问题,导致防护服内湿气散不出去而产生闷热感,体感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服,以改善现有的防护服通风效果差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气流分配模块和多个第一进排气组件;

所述防护服本体具有衣袖和裤腿;

所述气流分配模块固定于防护服本体,所述气流分配模块内设有独立的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气流分配模块上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口和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口;

所述第一进排气组件位于防护服本体内,所述第一进排气组件包括第一送气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送气管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一送气孔,所述第一送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模块,所述第一送气管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模块,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所述衣袖和所述裤腿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排气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气流分配模块可将从进气口进入进气腔的气体进行分配,以将气体输送至各个第一送气管内,由于衣袖和裤腿中均设有第一进气组件,即衣袖和裤腿中均设有第一送气管和第一排气管,进入第一送气管的气体最终从第一送气孔进入衣袖、裤腿中,以达到对防护服进行通风的目的。进入到衣袖、裤腿中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孔进入至第一排气管内,再从第一排气管进入至气流分配模块的出气腔内,最终从气流分配模块的出气口流出,以将防护服内的湿气带出。此外,由于通过第一送气管进入防护服本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出,可有效防止防护服过度充盈。这种结构的防护服具有很好的通风效果,可有效带有防护服内的湿气。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防护服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气孔的直径从所述第一送气管的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大。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送气孔的直径从第一送气管的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大,这种结构可保证进入第一送气管的气体在第一送气管的前段不会损失过大,保证第一送气管的远端附近的第一送气孔中仍然会有气体流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袖和所述裤腿均具有开口端;

所述第一送气管的远端和第一排气管的远端均从所述开口端伸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送气管的远端和第一排气管的远端均从开口端伸出,第一送气管和第一排气管可延伸至工作人员佩戴的手套、鞋套内,实现对手套、鞋套的通风,以带走手套和鞋套内的湿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管包括内管和外管;

所述内管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内部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孔设于所述外管上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所述内管的远端从所述开口端伸出,所述内管的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口;

所述气流分配模块上设有抽气口,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抽气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排气管包括内管和位于内管外侧的外管,即第一排气管为双层管。由于第一排气孔设于外管上且与第二排气通道连通,且第二排气通道与出气腔连通,使得通过第一送气管进入到防护服本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孔进入至第二排气通道,气体从第二排气通道进入出气腔后,最终从出气口流出。气流分配模块的进气口外接供气装置后,可使得的防护服本体内部处于微正压状态。此外,由于内管的远端从开口端伸出,内管的远端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的排气口,且第一排气通道与抽气口连通,当内管的远端延伸至工作人员佩戴的手套、鞋套后,抽气口可外接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工作可使内管内产生负压,从而更有效的带走手套、鞋套内的湿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大小的调节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上设有调节件,通过调节件可改变内管内部的第一排气通道的大小,以达到调节内管的通气流量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设于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后腰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配模块设于防护服本体的后腰位置,对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服还包括位于防护服本体内的第二进排气组件;

所述第二进排气组件包括第二送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送气管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二送气孔,所述第二送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模块,所述第二送气管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二排气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模块,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所述第二送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延伸至所述防护服本体的颈部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进排气组件的第二送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均延伸至防护服本体的颈部位置,通过第二送气管可对人体上躯干位置进行送风,通过第二排气管可将对应为至的湿气带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板;

所述第一管段连接于所述气流分配模块,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通过连接板连接,第二管段延伸至所述防护服本体的颈部位置;

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防护服本体的背部,所述连接板内设有通气腔,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通过所述通气腔连通,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气腔连通的通气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排气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连接在第一管段与第二管段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与通气腔连通的通气孔,连接板增大了排气面积,加速排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为圆锥孔,所述圆锥孔的大端贯通所述连接板厚度方向上的一外端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板上的通气孔为圆锥孔,圆锥孔的大端贯通连接板厚度方向上的一外端面,这种结构更有利于防护服本体内的气体进入至连接板内部的通气腔内,排湿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后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各个第一进排气组件与气流分配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前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第一送气管和第一排气管与气流分配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送气管与第一排气管的排布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排气管与气流分配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送气管与第一排气管的排布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的后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各个第一进排气组件和第二进排气组件与气流分配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第二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防护服;10-防护服本体;11-衣袖;12-裤腿;13-防护帽;14-拉链;15-松紧带;16-开口端;20-气流分配模块;21-进气腔;22-出气腔;23-进气口;24-出气口;25-消毒过滤片;26-第一流道;27-第二流道;28-抽气口;29-第三流道;291-第四流道;30-第一进排气组件;31-第一送气管;311-第一送气孔;32-第一排气管;321-第一排气孔;322-内管;3221-第一排气通道;3222-排气口;323-外管;324-第二排气通道;40-调节件;41-外壳;411-斜槽;42-滚轮;421-轴部;50-第二进排气组件;51-第二送气管;511-第二送气孔;52-第二排气管;521-第二排气孔;522-第一管段;523-第二管段;524-连接板;5241-通气腔;5242-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服100,包括防护服本体10、气流分配模块20和多个第一进排气组件30。

防护服本体10具有衣袖11和裤腿12。气流分配模块20固定于防护服本体10,气流分配模块20内设有独立的进气腔21和出气腔22,气流分配模块20上设有与进气腔21连通的进气口23和与出气腔22连通的出气口24。

第一进排气组件30位于防护服本体10内,第一进排气组件30包括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第一送气管31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一送气孔311,第一送气管31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第一送气管31与进气腔21连通。第一排气管32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一排气孔321,第一排气管32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第一排气管32与出气腔22连通。衣袖11和裤腿12内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排气组件30。

气流分配模块20可将从进气口23进入进气腔21的气体进行分配,以将气体输送至各个第一送气管31内,由于衣袖11和裤腿12中均设有第一进气组件,即衣袖11和裤腿12中均设有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进入第一送气管31的气体最终从第一送气孔311进入衣袖11、裤腿12中,以达到对防护服100进行送风的目的。进入到衣袖11、裤腿12中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孔321进入至第一排气管32内,再从第一排气管32进入至气流分配模块20的出气腔22内,最终从气流分配模块20的出气口24流出,以将防护服100内的湿气带出。此外,由于通过第一送气管31进入防护服本体10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管32排出,可有效防止防护服100过度充盈。这种结构的防护服100具有很好的通风效果,可有效带有防护服100内的湿气。

在实际使用时,气流分配模块20的进气口23可外接供气装置(如气泵),供气装置工作将气体输送至进气腔21内,再分配到各个第一送气管31内,以为衣袖11、裤腿12进行送风的目的。随着防护服本体10内部的气体增加,防护服本体10的内部压力将高于外界的压力,从而使进入防护服本体10内部的气体流入第一排气管32,最终从气流分配模块20的出气口24流出。

当然,气流分配模块20的出气口24也可以外接抽气装置(如真空泵),抽气装置工作则更容易将进入防护服本体10内的气体排出。

如图3所示,防护服本体10还具有防护帽13,防护服本体10的上衣部分设有拉链14,防护服本体10的颈部、衣袖11的开口端和裤腿12的开口端均设有松紧带15。

继续参照图2,气流分配模块20为长方体结构,气流分配模块20中的进气腔21和出气腔22均为长方体。进气腔21和出气腔22在气流分配模块20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进气口23设于气流分配模块20的左侧,并与进气腔21连通;出气口24设于气流分配模块20的右侧,并与出气腔22连通。

本实施例中,气流分配模块20的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内均设有消毒过滤片25,用于过滤及杀灭外部细菌或病毒,以防止细菌或病毒侵入。

此外,气流分配模块20内部还设有用于将第一送气管31与进气腔21连通的第一流道26,以及设有用于将第一排气管32与出气腔22连通的第二流道27。

继续参照图1,气流分配模块20设于防护服本体10的后腰位置。

气流分配模块20一部分位于防护服本体10的内部,一部分位于防护服本体10的外部。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位于防护服本体10内的部分;进气口23和出气口24均设于气流分配模块20位于防护服本体10以外的部分上。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两个衣袖11和两个裤腿12内均设有一个第一进排气组件30,即第一进排气组件30为四个。

位于两个衣袖11内的第一进排气组件30中的第一排气管32和第一送气管31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的上端,位于两个裤腿12内的第一进排气组件30中的第一排气管32和第一送气管31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的下端。

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100后,位于衣袖11内的第一排气管32和第一送气管31分别位于工作人员的手的前侧和后侧,位于裤腿12内的第一排气管32和第一送气管31分别位于工作人员的腿的前侧和后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衣袖11和每个裤腿12内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进排气组件3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均为单层管。第一送气管31上的各个第一送气孔311的直径从第一送气管31的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大,这种结构可保证进入第一送气管31的气体在第一送气管31的前段不会损失过大,保证第一送气管31的远端附近的第一送气孔311中仍然会有气体流出。第一排气管32上的各个第一排气孔321的直径等大。

本实施例中,位于衣袖11内的第一送气管31的远端和第一排气管32的远端均从衣袖11的开口端16伸出。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可延伸至工作人员佩戴的手套内,实现对手套的通风,以带走手套内的湿气。

位于裤腿12内的第一送气管31的远端和第一排气管32的远端均从裤腿12的开口端16伸出。第一送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可延伸至工人佩戴的鞋套内,实现对鞋套的通风,以带走鞋套内的湿气。

结合图5、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管32为双层管,第一排气管32包括内管322和外管323,内管322设于外管323内。内管322的内部形成第一排气通道3221,外管323与内管322之间形成第二排气通道324,第一排气孔321设于外管323上并与第二排气通道324连通,第二排气通道324与出气腔22连通。内管322的远端从开口端16伸出,内管322的远端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3221连通的排气口3222。气流分配模块20上设有抽气口28,内管322的一端插设于抽气口28内,使得第一排气通道3221与抽气口28连通。示例性的,抽气口28与出气口24设于气流分配模块20的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衣袖11和裤腿12中的第一排气管32均为上述结构。对于衣袖11中的第一排气管32而言,内管322的远端从开口端16伸出,即为衣袖11中的第一排气管32的内管322从衣袖11的开口端16伸出;对于裤腿12中的第一排气管32而言,内管322的远端从开口端16伸出,即为裤腿12中的第一排气管32的内管322从裤腿12的开口端16伸出。图5示出设于衣袖11内的第一排气管32。

由于第一排气孔321设于外管323上且与第二排气通道324连通,且第二排气通道324与出气腔22连通,使得通过第一送气管31进入到防护服本体10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排气孔321进入至第二排气通道324,气体从第二排气通道324进入出气腔22后,最终从出气口24流出。气流分配模块20的进气口23外接供气装置后,可使得的防护服本体10内部处于微正压状态。此外,由于内管322的远端从开口端16伸出,内管322的远端设有与第一排气通道3221连通的排气口3222,且第一排气通道3221与抽气口28连通,当内管322的远端延伸至工作人员佩戴的手套、鞋套后,抽气口28可外接抽气装置,抽气装置工作可使内管322内产生负压,从而更有效的带走手套、鞋套内的湿气。

本实施例中,气流分配模块20的抽气口28内也设有消毒过滤片25,用于过滤及杀灭外部细菌或病毒,以防止细菌或病毒侵入。

如图7所示,内管322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排气通道3221大小的调节件40,通过调节件40可改变内管322内部的第一排气通道3221的大小,以达到调节内管322的通气流量的目的。

调节件40包括外壳41和滚轮42,外壳41套设于内管322的外侧,滚轮42轴向的两端均设有轴部421,外壳41上设有相对的两条斜槽411,滚轮42轴向两端的轴部421分别卡于两条斜槽411内,通过推动滚轮42可使滚轮42压迫内管322,从而达到调节内管322内部的第一排气通道3221的大小的目的。

结合图8、图9所示,防护服100还包括位于防护服本体10内的第二进排气组件50。第二进排气组件50包括第二送气管51和第二排气管52,第二送气管51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二送气孔511,第二送气管51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第二送气管51与进气腔21连通;第二排气管52上从其近端到远端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521,第二排气管52的近端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第二排气管52与出气腔22连通。第二送气管51和第二排气管52延伸至防护服本体10的颈部位置。通过第二送气管51可对人体上躯干位置进行送风,通过第二排气管52可将对应为至的湿气带出。

本实施例中,第二送气管51为单层管。第二送气管51上的各个第二送气孔511的直径从第二送气管51的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大。

此外,气流分配模块20内部还设有用于将第二送气管51与进气腔21连通的第三流道29,以及设有用于将第二排气管52与出气腔22连通的第四流道291。

可选地,第二排气管52包括第一管段522、第二管段523和连接板524。第一管段522连接于气流分配模块20,第一管段522与第二管段523通过连接板524连接,第二管段523延伸至防护服本体10的颈部位置。连接板524设于防护服本体10的背部。

如图10所示,连接板524内设有通气腔5241,第一管段522与第二管段523通过通气腔5241连通,连接板524上设有与通气腔5241连通的通气孔5242。第二排气管52上的第二排气孔521位于第一管段522和第二管段523上。连接板524的设置增大了排气面积,加速排湿。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排气管5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二排气管52为一根单层管。

可选地,通气孔5242为圆锥孔,圆锥孔的大端贯通连接板524厚度方向上的一外端面。这种结构更有利于防护服本体10内的气体进入至连接板524内部的通气腔5241内,排湿效果更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524上的通气孔524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孔,比如,通气孔5242为圆柱形孔。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制冷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