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

文档序号:1323632 发布日期:2020-07-14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toner supply device ) 是由 望月正贵 阿部克市 于 2020-01-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分别具有显影剂承载构件的不同旋转圆周速度比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该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与第一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寿命阈值和与第二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寿命阈值;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下操作时,基于驱动量信息更新显影装置的寿命确定值;基于第一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执行与第一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一确定;基于第二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执行与第二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二确定;以及基于确定结果进行通知。(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first mode and a second mode respectively having different rotational circumferential speed ratios of the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toring a first life threshold of a develop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mode and a second life threshold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mode; updating a life determination value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based on the driving amount information when the developer carrying member operates in the first mode and the second mode; performing a first determination related to lifetime in the first mode based on the first lifetime threshold and the lifetime determination value; performing a second determination related to lifetime in the second mode based on the second lifetime threshold and the lifetime determination value; and notifying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提供的显影装置的寿命的技术,该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是使用电子照相系统、静电记录系统等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系统(电子照相处理)的诸如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下文中称为“感光构件”)被均匀地带电并且带电的感光构件被选择性地曝光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图像。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将在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随后,通过将在感光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记录纸张或塑料片之类的记录材料上,并且进一步对已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来执行图像记录。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一般要求补充显影剂并维护各种处理部件(means)。为了促进显影剂的这种补充操作和各种处理部件的维护,将处理盒投入实际使用,处理盒是通过将感光构件、带电单元、显影单元、清洁单元等共同配置在框架体内部而制成的,并且可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并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分离。根据处理盒系统,可以提供具有优异可用性的图像形成装置。

对于这种处理盒,随着执行图像形成的次数增加,生成被反复地回收而没有在作为感光构件的示例的感光鼓上显影的调色剂。这种调色剂可能会导致劣化,因为调色剂图像的反复形成使得所添加的外部添加剂从构成调色剂的基础的树脂颗粒中释放或嵌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调色剂不能获得期望的电荷量,因此可能发生其中调色剂粘附到图像的白色部分的所谓起雾(fogging)等。考虑到这一点,日本专利No.4743273提出了计算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调色剂的劣化程度,并通过对劣化程度进行积分来确定显影装置已经到达其寿命的终点。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161645提出还通过根据其中调色剂或外部添加剂在显影辊上累积的所谓成膜的程度考虑显影辊的劣化程度来确定更佳的显影装置寿命。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市场需求之一是增加图像浓度(density)并扩展色调(tint)以使得能够获得具有增强的色彩的图像。为此,已知以下技术。存在一种技术,除了用于获得一般图像浓度的模式之外,该技术还包括用于改变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比作为实现高图像浓度和增加色调的手段的模式,并且该技术增加向感光鼓的调色剂供应量,以增加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量。

本发明人执行的研究表明,使用这种技术通过增加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圆周速度比来执行打印会影响显影辊的劣化。当显影辊过早劣化时,体积电阻值增加,并且由于显影辊上的调色剂的电荷更不可能排出到显影辊,因此调色剂开始存储电荷。因此,例如,由显影辊上的调色剂保持的电荷变得过多,并且控制构件的控制变得不充分。为此,可能在较早的定时发生所谓的控制故障,并且由于控制故障而导致的显影辊上的调色剂量的增加会造成由于显影辊和感光鼓的打滑而出现条带(banding)。换句话说,期望在适当的定时向用户通知显影装置的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以及

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装置,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将显影剂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并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第一圆周速度比旋转,而在第二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大于第一圆周速度比的第二圆周速度比旋转,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一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寿命阈值和与第二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寿命阈值;

控制器,基于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一驱动量信息和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二驱动量信息,相对于显影装置的寿命确定值递次(progressively)加上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驱动量信息或者从初始值递次减去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驱动量信息,以更新寿命确定值;以及

通知单元,其中,

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

基于(i)第一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或(ii)寿命确定值和使用第二寿命阈值和参考寿命阈值之一计算出的第三寿命阈值,执行与第一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一确定;以及

基于(i)第二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或(ii)寿命确定值和使用第一寿命阈值和参考寿命阈值之一计算出的第四寿命阈值,执行与第二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二确定,以及

通知单元基于控制器的确定结果执行通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以及

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装置,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将显影剂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并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第一圆周速度比旋转,而在第二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大于第一圆周速度比的第二圆周速度比旋转,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一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寿命阈值、与第二模式对应的显影装置的第二寿命阈值以及参考寿命阈值中的任何一个;

控制器,基于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一驱动量信息和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二驱动量信息来计算寿命确定值;以及

通知单元,其中,

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

基于(i)第一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或(ii)寿命确定值和使用第二寿命阈值和参考寿命阈值之一计算出的第三寿命阈值,执行与第一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一确定;以及

基于(i)第二寿命阈值和寿命确定值或(ii)寿命确定值和使用第一寿命阈值和参考寿命阈值之一计算出的第四寿命阈值,执行与第二模式下的寿命相关的第二确定,以及

通知单元基于控制器的确定结果执行通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以及

包括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装置,该显影剂承载构件将显影剂供应到图像承载构件并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第一圆周速度比旋转,而在第二模式下,显影剂承载构件相对于图像承载构件以大于第一圆周速度比的第二圆周速度比旋转,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存储单元,存储显影装置的寿命阈值;

控制器,基于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一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一驱动量信息和当显影剂承载构件在第二模式下操作时的第二驱动量信息来计算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寿命确定值和与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寿命确定值;以及

通知单元,其中,

控制器使:

通知单元基于寿命阈值与第一寿命确定值之间的比较来执行与第一模式下的显影装置的寿命相关的第一通知;以及

通知单元基于寿命阈值与第二寿命确定值之间的比较来执行与第二模式下的显影装置的寿命相关的第二通知。

通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鼓盒的示意图;

图3是显影盒的示意图;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框图;

图5A至图5C是显影辊的行进距离、控制故障和条带之间的关系的解释图;

图6A和图6B是显影盒的寿命确定的顺序图;

图7A和图7B是显影盒的另一种寿命确定的顺序图;

图8A和图8B是显影盒的另一种寿命确定的顺序图;

图9A和图9B是显影盒的另一种寿命确定的顺序图;

图10A至图10C是剩余调色剂量和显影辊的剩余寿命之间的关系图;

图11是显影辊寿命线的解释图;

图12是示出显影盒的寿命的通知定时的图;以及

图13是示出高浓度模式下的条带的发生状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可以取决于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的配置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即,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将描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例的整体配置。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采用串联(in-line)系统和中间转印系统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例如,记录纸、塑料片和布)上形成全色图像。图像信息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读取装置或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便能够进行通信的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主机设备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SY、SM、SC和SK作为用于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中的每种颜色的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分SY、SM、SC和SK在与垂直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布置成单行。

虽然稍后将给出详细描述,但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出于简化维护等目的,图2所示的感光鼓1、带电辊2、清洁刮板6和鼓盒框架体11被整体地构造为鼓盒210。此外,图3所示的显影辊4、调色剂供应辊5、调色剂量控制构件8以及构成显影室20a和显影剂存储室20b的显影剂容器22以类似的方式整体地构造为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盒200。

先前描述的图像形成部分由鼓盒210(210Y、210M、210C和210K)和显影盒200(200Y、200M、200C和200K)构成。鼓盒210和显影盒200被配置为经由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提供的安装部件(诸如安装引导件、定位构件等)可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并可从其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各个颜色的所有鼓盒210和显影盒200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存储在针对各个颜色的显影盒200中。虽然将在本实施例中描述鼓盒210和显影盒200独立地可附接和可分离的配置,但是,可替代地,可以采用其中鼓盒210和显影盒200被集成并且作为单个组件可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并可从其分离的配置。

感光鼓1由驱动部件(驱动源)(未示出)旋转驱动。扫描仪单元(曝光装置)30布置在感光鼓1的周围。扫描仪单元30是曝光单元,其基于图像信息照射激光束并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对于每条扫描线,根据多边形扫描仪内部被称为BD的位置信号在主扫描方向(垂直于记录材料12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执行激光曝光的写入。同时,在副扫描方向(记录材料12的输送方向)上,根据源于记录材料12的输送路径内部的开关(未示出)的TOP信号在规定时间的延迟之后执行激光曝光的写入。因此,在四个处理站Y、M、C和K中,可以总是相对于感光鼓1上的相同位置执行激光曝光。

作为用于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12的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1被布置为与四个感光鼓1相对。作为由环形带形成的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1与所有感光鼓1接触,并且沿例示的箭头B的方向(逆时针)循环移动(旋转)。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2在中间转印带31的内周表面侧彼此平行地布置,以便与每个感光鼓1相对。此外,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从作为一次转印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一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一次转印辊32。因此,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

此外,作为二次转印单元的二次转印辊33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表面侧。此外,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从作为二次转印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二次转印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到二次转印辊33。因此,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例如,当形成全色图像时,由图像形成部分SY、SM、SC和SK顺序地执行上述处理,并且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顺序地彼此叠加而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随后,与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同步地将记录材料12输送到二次转印部分。此外,由于二次转印辊33经由记录材料12与中间转印带31接触的作用,中间转印带31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12上。

调色剂图像已经转印到上面的记录材料12被输送到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34。定影装置34向记录材料12施加热量和压力,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12上。

鼓盒

将描述要安装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鼓盒210的配置。图2是沿着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根据本实施例的鼓盒210的截面(主截面)视图。

感光鼓1经由轴承(未示出)可旋转地附接到鼓盒210。通过接收作为感光鼓驱动单元(驱动源M210)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根据图像形成操作,感光鼓1在例示的箭头A的方向上被旋转驱动。

作为感光鼓1,使用有机感光构件,其中直径为30mm的铝制圆筒的外圆周表面依次涂有作为功能膜(membranes)的底涂层、高电阻层、载体层和载体转印层。由于载体转印层通过图像形成操作被刮擦和磨损,因此必须形成与鼓盒210的寿命对应的膜厚度。为了适应最近的市场需求,本实施例采用25μm的膜厚度以实现延长的寿命。

此外,带电辊2和由弹性体形成的清洁刮板6布置在鼓盒210中,从而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接触。此外,提供了鼓盒框架体11,该鼓盒框架体11具有用于存储已经由清洁刮板6移除的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存储空间。从作为带电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带电偏压电源(高压电源)向带电辊2施加足以使任意电荷被携带在感光鼓1上的偏压。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施加的偏压以使得感光鼓1上的电位(带电电位:Vd)为-500V。基于图像信息,从扫描仪单元30照射激光束35,并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作为照射激光束35的结果,在被照射的部分中,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电荷被来自载流子生成层的载流子消除,并且电位下降。因此,形成静电潜像,其中被激光束35照射的部分具有规定的亮部分电位(Vl),而未被照射的部分具有规定的暗部分电位(Vd)。

此外,鼓盒210设置有作为存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下文中称为O存储器m1)。O存储器m1存储诸如感光鼓1的转数、序列号等之类的信息,并且基于存储在O存储器m1中的信息,可以评估鼓盒的使用量。O存储器m1被配置为能够与图1中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分300以非接触方式或通过经由电接触件(未示出)的接触来进行通信(写入和读取信息)。

显影盒

接下来,将描述要安装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盒200的配置。图3是沿着显影辊4的纵向方向(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根据本发明的显影盒200的截面(主截面)视图。

显影盒200包括显影室20a和显影剂存储室20b、显影辊4、调色剂供应辊5以及构成显影室20a和显影剂存储室20b的显影剂容器22。显影剂存储室20b布置在显影室20a的下方。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9存储在显影剂存储室20b内。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负极性作为调色剂9的正常带电极性,并且在下文中,将描述使用带负电的调色剂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带负电的调色剂。

此外,显影剂存储室20b设置有用于将调色剂9输送到显影室20a的显影剂输送构件21,并且显影剂输送构件21通过在所示箭头G的方向上旋转而将调色剂9输送到显影室20a。显影剂输送构件21由在盒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具有弹性的片状构件构成。

显影室20a设置有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4,该显影辊4与对应的感光鼓1接触,并通过从作为显影驱动单元(驱动源M200)的驱动马达接收驱动力而在所示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4和感光鼓1分别旋转,使得其表面在相对部分(接触部分)处在相同方向上移动。此外,显影辊4被构造成使得在金属芯的周围提供具有规定的体积电阻的导电弹性橡胶层。此外,从作为显影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的显影偏压电源(高压电源)施加足以使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的偏压。

此外,向显影辊4供应从显影剂存储室20b输送的调色剂的调色剂供应辊(下文中简称为“供应辊”)5和控制涂覆量并向已经由供应辊5供应的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提供电荷的调色剂量控制构件(下文中简称为“控制构件”)8布置在显影室20a的内部。

此外,显影盒200设置有作为存储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下文中称为DT存储器m2)。DT存储器m2存储显影辊4的总驱动量、剩余调色剂量等,并且基于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信息,可以评估显影盒的使用量。剩余调色剂量是显影盒200内部存储的调色剂中剩余的调色剂的量。DT存储器m2被配置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或通过经由电接触件(未示出)的接触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分300进行通信(写入和读取信息)。

图像形成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两种图像形成模式。第一模式是用于获得正常图像浓度的图像形成模式(在下文中称为正常模式)。第二模式是用于通过在降低图像承载构件上的暗部分电位的同时增加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与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4之间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来获得高浓度或增加色调选择范围的图像形成模式(下文中称为高浓度模式)。如上所述,第二模式下的旋转圆周速度比(第二圆周速度比)大于第一模式下的旋转圆周速度比(第一圆周速度比)。

在下面的表1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正常模式与高浓度模式之间的控制上的具体差异。

[表1]

在表1中,暗部分电位Vd表示在用带电辊2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带电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电位。此外,亮部分电位Vl表示在照射激光束35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电位。显影电位Vdc表示由显影偏压电源施加到显影辊4的电位。

根据本实施例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是当感光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为1时显影辊4的旋转圆周速度比。具体而言,在正常模式下,感光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被设置为200mm/秒,并且显影辊4的旋转圆周速度被设置为280mm/秒。同时,在高浓度模式下,感光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被设置为100mm/秒,而显影辊4的旋转圆周速度被设置为250mm/秒。假定已经增加了记录材料12上的调色剂量,那么为了确保良好的定影性,在高浓度模式下使感光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变慢。虽然可以增加施加给定影装置34中的记录材料12的热量,但是由于这也增加了功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降低感光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

如表1所示,与正常模式相比,在高浓度模式下,显影电位Vdc与亮部分电位Vl之间的差(下文中称为显影对比度)被设置得更大。因此,与正常模式相比,在高浓度模式下,涂覆显影辊4的调色剂中的大量的调色剂被显影到感光鼓1上。此外,通过设置感光鼓1与显影辊4之间的大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感光鼓1的每单位面积从显影辊4供应的调色剂量增加。由于这两个作用,记录材料12上的调色剂量可以增加,并且现在可以打印具有高浓度和高色域(color gamut)的图像。

剩余调色剂量检测方法

现在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通过视频计数系统进行的剩余调色剂量检测方法。图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分300设置有CPU 501,该CPU 501执行各种计算处理,并且还用作稍后将描述的获取诸如显影辊4的校正距离之类的校正量信息的校正信息获取部分以及获取关于剩余调色剂量的信息的剩余量获取部分。此外,还提供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存储器502,其存储控制马达驱动部分511和高压电源512所需的信息。此外,与控制部分300的通信通过经由存储器通信部分500从输入/输出I/F 503向CPU 501输入和从CPU 501输出存储在鼓盒210的O存储器m1和显影盒200的DT存储器m2中的信息来执行。而且,测量根据图像形成操作输出的视频信号的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连接到控制部分300。

现在将描述使用视频计数的剩余调色剂量检测的原理。在控制部分300的上游侧布置分开的控制装置(未示出),来自控制装置的激光驱动信号(视频信号)被分支,并且视频信号在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时段期间被采样。被采样的视频信号被输入到控制部分300内部的硬件计数器,并且视频信号的ON/OFF当中的ON的数量被计数并且其值由CPU501读取。读取的值指示调色剂的消耗,并且通过从规定的初始值递次减去计数值而获得的值是指示剩余调色剂量的信息。此外,通过将视频信号的ON的数量除以假设在记录材料上要打印图像的区域中打印全黑图像时测得的ON的计数,可以获得表示激光束已经发光多久以便形成静电潜像的比率。静电潜像在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中形成,并且由于调色剂附着到该部分,因此可以基于激光束的发光比率来计算剩余调色剂量。虽然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的计数具体地与期间照射激光束的ON视频信号的计数对应,但是其采样周期不必与视频信号的视频时钟同步。如果要以比视频时钟更短的周期执行采样,那么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可以与视频时钟异步地计数像素信息。此外,控制部分300中提供的CPU 501从测得的视频计数值计算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9的剩余量。

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测量输出图像的像素信息(视频计数值VCn)。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张输出记录材料12作为一个视频计数值VCn。CPU 501根据以下过程计算剩余调色剂量。首先,将由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测得的视频计数值VCn与存储在显影盒200的DT存储器m2中的从开始使用显影盒200以来的累积视频计数值VCr相加,以计算总视频计数值VCt。

VCt=VCr+VCn

接下来,CPU 501根据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视频计数阈值VCth和总视频计数值VCt来计算显影盒200内部的剩余调色剂量TP。

TP[%]=(1-VCt/VCth)×100

随后,CPU 501将总视频计数值VCt作为累积视频计数值VCr写入DT存储器m2。

此时,100%的剩余调色剂量TP表示其中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9是满的并且显影盒200是全新的状态。此外,0%的剩余调色剂量TP表示其中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9的剩余量几乎为零并且已经到了更换显影盒200的时间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调色剂9的剩余量设置在剩余调色剂量TP为0%时的视频计数阈值VCth,这防止从供应辊5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供应不足,即使当打印诸如实心图像之类的高打印图像时也是如此。因此,例如,TP可以被设置为实际剩余调色剂量的5%。

显影辊寿命计算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计算显影辊4的寿命的方法。显影辊4的寿命根据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Wu确定。虽然下面将使用行进距离Wu作为指示显影辊4已被驱动多少的驱动量信息的示例给出描述,但是可以使用各种参数作为驱动量信息,只要这些参数指示显影辊4已被驱动多少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显影盒200的总驱动时间,或者可以使用显影辊4的总转数。可替代地,可以使用通过使用显影盒200形成的打印品的数量。

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有测量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Wu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测量部分302,并且CPU 501使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来校正测得的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Wu。

显影辊行进距离测量部分302根据显影盒200的驱动时间Td、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Ps和显影辊4相对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比Sr来计算行进距离Wu。

Wu=Td×Ps×Sr

在这种情况下,行进距离Wu表示由于显影辊4的旋转而使显影辊4的表面上的给定点前进了多远。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Ps是指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

CPU 501读取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该系数是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第一校正系数。CPU 501可以根据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来读取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第二校正系数)。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诸如显影辊4的累积转数、显影辊4的累积旋转时间、调色剂的使用量以及剩余调色剂量TP之类的信息。调色剂的使用量是存储在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9当中被使用的调色剂9的量。剩余调色剂量TP是存储在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9当中剩余的调色剂9的量。可以通过从开始使用之前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的量减去剩余调色剂量TP来获得调色剂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从开始使用之前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的量减去调色剂的使用量来获得剩余调色剂量TP。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可以是通过将显影辊4的累积转数或累积旋转时间除以与显影辊4相关的第一规定值而获得的值。与显影辊4相关的第一规定值是显影辊4的转数或旋转时间并且是基于显影辊4的寿命设置的值。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可以是通过将调色剂的使用量除以开始使用之前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的量而获得的值。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可以是通过将剩余调色剂量TP除以开始使用之前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的量而获得的值。基于DT存储器m2中保留的信息,CPU 501可以获取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

CPU 501可以根据图像形成模式来读取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第三校正系数)。具体而言,CPU 501根据感光鼓1与显影辊4之间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来读取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例如,可以将CPU 501读取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设置为使得在正常模式下k=1并且在高浓度模式下k=1.5。此外,CPU 501可以读取通过将根据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的校正系数k1乘以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校正系数k2而计算出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校正系数k1和k2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

此外,作为经校正距离获取单元,CPU 501通过将规定的行进距离Wu乘以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来计算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

Hu=Wu×k

接下来,CPU 501将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递次加到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从开始使用显影盒200以来的递加后(post-progressive addition)显影辊行进距离HTn-1。因此,CPU 501计算与总计的经校正的距离或者,换句话说,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对应的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n=1,2,...,n,HT0=0)。

HTn=HTn-1+Hu

随后,根据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CPU 501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

DP1[%]=(1-HTn/Wth1)×100

此外,根据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Wth2和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CPU 501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

DP2[%]=(1-HTn/Wth2)×100

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Wth1(下文中称为行进距离阈值Wth1)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一寿命阈值的示例。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Wth2(下文中称为行进距离阈值Wth2)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二寿命阈值的示例。

随后,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寿命确定值)被写入DT存储器m2,并在下一次寿命确定时更新为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1

应当注意的是,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或DP2为100%的情况表示全新的显影盒200。此外,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或DP2等于或小于0%的情况表示到达了显影盒200的更换定时。

在本实施例中,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是基于如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来设置的,在该距离处,控制构件8不再充分地控制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涂覆量并且由于正常模式下的控制故障而发生调色剂到白色部分的起雾。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是基于如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来设置的,在该距离处,当在规定状态下感光鼓1与显影辊4之间的圆周速度比被设置为高时,感光鼓1和显影辊4的打滑造成了由于条带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匀。规定状态是这样的状态:虽然还没有发生足够显著以造成调色剂到白色部分的起雾的控制故障,但是在显影辊4的寿命的后半段中仍然发生了轻微的控制故障。

现在将描述显影辊的行进距离、控制故障和条带之间的关系。供应辊5、控制构件8和感光鼓1的表面与显影辊4接触,并且在显影辊4与供应辊5、控制构件8和感光鼓1的表面之间生成规定的电位差。此时,电流流向显影辊4,并且显影辊4的电阻值升高(通电劣化)。当显影辊4的电阻值升高时,由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9保持的电荷更不容易被排出并且调色剂9的电荷量增加。当调色剂9对显影辊4的粘附增加并且调色剂9的粘附超过控制构件8的控制力时,控制构件8不再能够充分地控制调色剂9并且发生控制故障。

通电劣化根据流向显影辊4的电流的量值而变化。图5A是示出显影辊4与感光鼓1之间的旋转圆周速度比与从感光鼓1流向显影辊4的电流的电流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当感光鼓1与显影辊4之间的旋转圆周速度比改变时,如图5A中所示,旋转圆周速度比越大,流向显影辊4的电流的电流值越大。换句话说,旋转圆周速度比越大,通电劣化越进一步发展。当存在具有不同旋转圆周速度比的模式时,必须对其进行校正。

参考图5B,将描述在设置了高浓度模式的情况下当由于在显影辊4的寿命的后半段中的控制故障而导致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的量增加时发生的条带。由于控制故障,当显影辊4上的调色剂的量在图5B中的箭头G1所指示的位置处增加并且同时显影辊4与感光鼓1之间的圆周速度比增加时,在辊隙部分41处,显影辊4不再能够遵循感光鼓1的旋转。因此,当显影辊4打滑并且在显影辊4中发生速度不均匀时,在感光鼓1上显影的调色剂的量的不均匀发生在图5B中的箭头G2所指示的位置处。因此,如图5C中所示,在打印于记录材料12上的整个图像上发生图像浓度不均匀(条带)。当存在具有不同的感光鼓1和显影辊4之间的圆周速度比的模式时,如在正常模式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情况那样,发生控制故障的定时不同。此外,关于在高浓度模式下发生的条带,由于圆周速度比越大,条带发生的定时越早,因此必须针对每种图像形成模式设置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此外,通电劣化的过程的程度取决于显影辊4的特点而变化。由于显影辊4的规格可能会改变,因此优选地将每种图像形成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存储在安装到显影盒200的DT存储器m2中。但是,在每种图像形成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的存储不限于此,而是可以代替地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存储器中。

显影盒寿命确定序列

图6A和图6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200的寿命确定的序列图。通过基于安装到显影盒200的DT存储器m2中的信息,作为控制器(控制单元)或确定单元执行图6A和图6B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内置于控制部分300中的CPU 501确定显影盒200的寿命并向用户通知其确定结果。

将描述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流程图。首先,图像形成装置100经由外部I/F 504接收基于由外部计算机创建的文档的打印数据(S501)。

例如,CPU 501当在打印数据中包括的设置信息中设置“0”时选择正常模式,而当在设置信息中设置“1”时选择高浓度模式,并执行后续的处理(S502)。

接下来,CPU 501开始包括显影盒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操作(S503)。此时的图像形成操作包括图像形成所需的所有操作,诸如设置带电辊2的带电电位、设置显影辊4的显影电位以及旋转驱动具有参考表1描述的规定的旋转圆周速度比的感光鼓1和显影辊4。当在开始显影辊4的驱动时由CPU 501测量行进距离Wu时,此时这种测量处理也包括在图像形成操作中。此外,在S501中选择正常模式时测得的行进距离Wu与第一模式下的第一驱动量信息对应,而在S501中选择高浓度模式时测得的行进距离Wu与第二模式下的第二驱动量信息对应。

接下来,CPU 501从DT存储器m2读取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S504)。如前所述,CPU 501读取根据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和/或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当CPU 501读取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时,例如,当图像形成模式是高浓度模式时,CPU 501读取k=1.5,或者当图像形成模式是正常模式时,CPU 501读取k=1。当所选择的图像形成模式的校正系数为1时,由于不需要执行校正,因此CPU 501可以跳过S102的处理。

接下来,CPU 501使用读取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来计算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S505)。CPU 501计算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的定时可以是在打印结束之后或以预定间隔。在任何情况下,计算对象都是未计算的行进距离Wu。

此外,根据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和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先前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1,CPU 501计算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作为寿命确定值(S506)。

接下来,CPU 501确定图像形成模式是正常模式还是高浓度模式(S507)。当图像形成模式是正常模式时,CPU 501从DT存储器m2读取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S508)。随后,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S509)。此外,当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已经超过在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时,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S511)。随后,CPU501使用通知单元经由外部I/F 504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已经达到其寿命(S512)。虽然可以想到诸如监视器或音频扬声器之类的主体显示单元作为通知单元,但是通知单元不限于此,例如,消息可以被发送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诸如PC之类的外部装置。

在S509中,虽然显影辊4的寿命是使用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确定的,但是该方法不是限制性的。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和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可以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在S508中,CPU501可以读取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和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并且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获得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

Wth1-1=Wth2×C1

随后,在S509中,CPU 501可以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三寿命阈值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使用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计算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7A至图9B。下面的表2示出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和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但是,表2中所示的数值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

[表2]

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sub>2</sub> 2400000[mm]
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 1.25

虽然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CPU 501基于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通过CPU 501进行的确定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在S509中,CPU 501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获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并基于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是否已经降至低于0或规定值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

DP1[%]=(1-HTn/Wth1)×100

此外,CPU 501可以使用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1来计算显影辊剩余寿命DP1。使用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8A和图8B。

在S509中,当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未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时,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以更新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S51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针对下一图像形成的准备。当在S509和S510中使用Wth1-1时,CPU 501执行与使用Wth1时的处理相似的处理。

当图像形成模式是高浓度模式时,CPU 501从DT存储器m2读取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S513)。随后,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S514)。此外,当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已经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时,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S516)。随后,CPU 501使用通知单元经由外部I/F 504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已经达到其寿命(S512)。在S512中执行通知处理之后,CPU 501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来允许或禁止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正常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可替代地,在S512中执行通知处理之后,CPU 501可以允许或者禁止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正常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而不管来自用户的指令如何。

虽然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使用在DT存储器m2中存储的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是该方法不是限制性的。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可以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在S513中,CPU 501可以读取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并且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获得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

Wth2-1=Wth1×C2

随后,在S514中,CPU 501可以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四寿命阈值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使用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来计算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7A至图9B。下面的表3示出了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但是,表3中所示的数值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

[表3]

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sub>1</sub> 3000000[mm]
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 0.8

虽然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CPU 501基于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是通过CPU 501进行的确定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在S514中,CPU 501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获得显影辊剩余寿命DP2,并基于显影辊剩余寿命DP2是否已经降至低于0或规定值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

DP2[%]=(1-HTn/Wth2)×100

此外,CPU 501可以使用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1来计算显影辊剩余寿命DP2。使用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8A和图8B。

此外,参考行进距离阈值WthR、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可以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参考行进距离阈值WthR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参考寿命阈值的示例。

在S508中,CPU 501可以读取参考行进距离阈值WthR和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1,并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获得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2

Wth1-2=WthR×C1

随后,在S509中,CPU 501可以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2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2。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2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三寿命阈值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使用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2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7A至图9B。

在S513中,CPU 501可以读取参考行进距离阈值WthR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C2,并使用以下计算公式获得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2

Wth2-2=WthR×C2

随后,在S514中,CPU 501可以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2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2。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2是与显影辊4的寿命相关的第四寿命阈值的示例。应当注意的是,使用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2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7A至图9B。

在S514中,当作为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的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未超过行进距离阈值Wth2时,CPU 501将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以更新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S515)。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针对下一图像形成的准备。

同时,在接收到基于打印数据的图像信息(S517)之后,CPU501利用视频计数测量部分305测量视频计数值VC并计算总视频计数值VCt(S518)。随后,CPU 501计算剩余调色剂量TP(S519),并且确定剩余调色剂量是否小,或者,换句话说,确定剩余调色剂量TP是否等于或小于0%(剩余调色剂量TP是否等于或低于规定的阈值剩余量)(S520)。当剩余调色剂量TP已经达到0%或更低时,CPU 501将累积视频计数值VCr写入DT存储器m2(S522),并且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已经达到其寿命(S512)。同时,当剩余调色剂量TP未达到0%或更低时,CPU 501将累积视频计数值VCr写入DT存储器m2(S521)。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针对下一图像形成的准备。

虽然已经描述了计算剩余调色剂量TP作为确定剩余调色剂量是否小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不是限制性的。例如,由于总视频计数值VCt本身指示调色剂消耗,因此CPU 501可以确定总视频计数值VCt是否超过预先设置的规定阈值并确定剩余调色剂量是否小。此外,虽然已经描述了根据视频计数系统的剩余调色剂量检测方法作为示例,但这个示例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电容的剩余量检测系统、透光剩余量检测系统或其组合。具体而言,当由视频计数系统获取的剩余调色剂量等于或小于规定的剩余量时,可以使用电容系统和透光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换句话说,可以采用根据剩余调色剂量的程度选择更合适的剩余量获取方法的配置。应当注意的是,电容系统是指使用其检测到的电容根据显影剂存储室内部的调色剂9的状态改变而改变的电极(例如,通过将传导构件粘贴在室的内壁上)基于检测到的电容的改变来获取调色剂9的量的方法。由于这是常规的且已知的方法,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透光系统是指使用用光照射显影剂存储室的内部的光源和接收已经在室内部通过的光的光接收部分并基于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状态的改变来获取调色剂9的量的系统。由于这种方法也是常规且已知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类似的描述也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流程图。

在将要执行这一系列流程图的第一实施例中,根据图像形成模式设置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阈值Wt。因此,显影盒200的寿命可以被适当地确定并且通知给用户。此外,通过还使用剩余调色剂量的检测结果,还检测到显影盒200内部的调色剂的量几乎为零的事实。因此,可以相结合地通知不仅由于通电劣化而引起的显影辊4的寿命而且还有基于调色剂9的剩余量的显影盒200的寿命,并且可以更适当地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

第一替代显影盒寿命确定序列

在图6A和图6B的描述中,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将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递次加到与先前的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对应的HTn-1,根据需要获得最新的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总行进距离)HTn,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是,这种方法不是限制性的。例如,CPU 501从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作为开始使用显影盒200时的初始值的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总距离)中递次减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因此,可以计算可行进距离HT'n作为用于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的寿命确定值。应当注意的是,HT0与作为初始值的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匹配。

HT'n=HT'n-1-Hu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A和图7B中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根据CPU 501的递减处理的显影盒寿命确定序列。首先,由于图7A中的S601至S605的处理与参考图6A描述的S501至S505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接下来,从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初始值(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或先前的可行进距离HT'n-1中递次减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以计算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S606)。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与寿命确定值对应。

由于图7B中的S607和S608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07和S508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随后,CPU 501将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降至低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S609)。当在S609中CPU 501确定可行进距离HT'n已经降至低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时,CPU 501将递减之后的可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中(S611)。随后,CPU501使用通知单元经由外部I/F 504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已经达到其寿命(S612)。

在S609中,虽然CPU 501基于可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降至低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是通过CPU 501进行的确定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在S609中,CPU501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获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并基于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是否已经降至低于0或规定值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

DP1'[%]=(HT'n/Wth1)×100

使用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9A和图9B。

在S609中,当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尚未降至低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时,CPU 501将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中以更新可行进距离HT'n(S61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针对下一图像形成的准备。

由于图7B中的S613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13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随后,CPU 501将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进行比较,并确定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降至低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S614)。当在S614中CPU 501确定可行进距离HT'n已经降至低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时,CPU 501将递减之后的可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S616)。随后,CPU 501使用通知单元经由外部I/F 504向用户通知显影盒200已经达到其寿命(S612)。在S612中执行通知处理之后,CPU 501可以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允许或禁止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正常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可替代地,在执行了S612中的通知处理之后,CPU 501可以允许或禁止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正常模式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而不管来自用户的指令如何。

在S614中,当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尚未降至低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时,CPU 501将最新的可行进距离HT'n写入DT存储器m2以更新可行进距离HT'n(S615)。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针对下一图像形成的准备。由于其它处理与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S614中,虽然CPU 501基于可行进距离HT'n是否已经降至低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但是通过CPU 501进行的确定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在S614中,CPU501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获得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并基于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是否已经降至低于0或规定值来确定显影辊4的寿命。

DP2'[%]=(HT'n/Wth2)×100

使用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的方法类似地适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图9A和图9B。

应当注意的是,要执行S604至S616的处理的频率不限于具体频率。例如,可以每秒关于由CPU 501根据需要测量的行进距离Wu执行S604至S616的处理。可替代地,每当完成打印作业时,可以关于从打印作业的开始以来测得的行进距离Wu执行S604至S616的处理。此外,可以在每次完成规定数量的多个打印作业时执行S604至S616的处理。该描述类似地适用于先前描述的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S504至S516的处理。

第二替代显影盒寿命确定序列

在以上给出的图6A、图6B、图7A和图7B的描述中,CPU 501被描述为根据需要以规定的频率更新递加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和可行进距离HT'n,并且确定显影盒200是否已经达到其寿命。但是,可以通过其它寿命确定序列来产生类似的效果。

例如,可以分别存储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总行进距离Wt0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总行进距离Wt1,并且CPU 501可以基于所存储的Wt0和Wt1来确定显影盒200的寿命。在Wt的后缀当中,“0”表示正常模式,而“1”表示高浓度模式。在下文中,将参考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该方面。

首先,由于图8A中的S701至S703的处理与参考图6A描述的S501至S503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接下来,CPU501基于在S702中选择的图像形成模式和在S703中测得的行进距离Wu来更新Wt0或Wt1(S704)。例如,当在S702中选择的图像形成模式是高浓度模式时,CPU 501将在S703中测得的行进距离Wu相加到显影辊总行进距离Wt1,并获取最新的Wt0和Wt1。在这种情况下,Wt0与通过递次加上作为正常模式下测得的行进距离Wu的第一驱动量信息而获得的第一总值对应,并且Wt1与通过递次加上作为高浓度模式下测得的行进距离Wu的第二驱动量信息而获得的第二总值对应,这些术语将在下文的描述中使用。

接下来,CPU 501从DT存储器m2读取根据图像形成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S705)。此外,CPU 501基于在S705中读取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分别计算正常模式下的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0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1(S706)。例如,当关于正常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为1而关于高浓度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为1.5时,CPU 501计算Hu0和Hu1,使得Hu0=Wt0×1并且Hu1=Wt1×1.5。随后,使用计算出的Hu0和Hu1,CPU 501根据Ht=Hu0+Hu1的算术表达式来计算总行进距离Ht(S707)。由于图8B中的S708和S709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07和S508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随后,CPU 501确定计算出的总行进距离Ht是否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S710)。在S711和S712中,CPU 501将在S704中更新的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写入DT存储器m2。

由于图8B中的S713和S714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12和S513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接下来,CPU 501确定计算出的总行进距离Ht是否超过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S715)。在S716和S717中,CPU 501将在S704中更新的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写入DT存储器m2。由于其它步骤的处理如参考图6A和图6B所描述的,因此这里将省略详细描述。

第三替代显影盒寿命确定序列

可以进一步改变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的流程图,并且可以通过从作为初始值的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中减去高浓度模式下的第二总值Wt1和第一总值Wt0来确定显影盒200的寿命。在下文中,将参考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详细描述该方面。

由于图9A中的S801至S806的处理与参考图8A描述的S701至S706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接下来,CPU 501从作为初始值的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中减去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并计算可行进距离Ht'(S807)。

Ht'=TD-(Hu0+Hu1)

由于图9B中的S808和S809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07和S508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接下来,CPU 501确定计算出的可行进距离Ht'是否超过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S810)。在S811和S812中,CPU 501将在S804中更新的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写入DT存储器m2。

由于图9B中的S813和S814的处理与参考图6B描述的S512和S513的处理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接下来,CPU 501确定计算出的可行进距离Ht'是否降至低于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S815)。在S816和S817中,CPU 501将在S804中更新的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写入DT存储器m2。由于其它步骤的处理如参考图6A和图6B所描述的,因此这里将省略详细描述。

例如,在上述图6A和图6B中,CPU 501将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第一寿命阈值)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第二寿命阈值)中的每一个与校正之后的总显影辊行进距离HTn进行比较。随后,基于比较结果,CPU 501确定显影盒200在每种模式下的寿命。此外,例如,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流程图中,CPU 501将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第一寿命阈值)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第二寿命阈值)中的每一个与总行进距离Ht进行比较。随后,基于比较结果,CPU 501确定显影盒200在每种模式下的寿命。在两个流程图中,都使用了每种模式的行进距离阈值(寿命阈值)。但是,这方面不是限制性的。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寿命阈值Wth,在这种情况下,CPU 501可以从DT存储器m2读取寿命阈值,并分别计算和准备针对正常模式和高浓度模式的分开的总行进距离。在下文中,将描述CPU 501从DT存储器m2读取一个行进距离阈值Wth的情况。

首先,CPU 501获取作为步骤S506的计算结果的总显影辊行进距离HTn(第一寿命确定值)。此外,CPU 501采用通过将总显影辊行进距离HTn(第一寿命确定值)乘以校正系数D1而获得的总显影辊行进距离HTn'(第二寿命确定值)作为高浓度下的总显影辊行进距离。例如,当Wth=3000000[mm],HTn=2500000[mm]且D1=1.25时,高浓度下的总显影辊行进距离HTn'为HTn×D1=2500000[mm]×1.25=3125000[mm]。换句话说,当Wth<3125000[mm]时,CPU 501确定显影盒200已经关于高浓度模式达到其寿命。即使在图8A和图8B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由CPU 501在步骤S707中计算出的Ht乘以D1来产生类似的效果。

换句话说,DT存储器m2存储寿命阈值Wth(行进距离阈值Wth)。此外,CPU 501从作为根据图6A中所示的S506中的递加处理获得的寿命确定值的显影辊行进距离HTn获得正常模式(第一模式)下的第一寿命确定值和高浓度模式(第二模式)下的第二寿命确定值。可替代地,显影辊行进距离HTn本身可以用作第一寿命确定值。随后,CPU 501将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寿命阈值Wth与第一寿命确定值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最新的第一寿命确定值是否已经超过寿命阈值Wth。此外,CPU 501将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寿命阈值Wth与第二寿命确定值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最新的第二寿命确定值是否已经超过寿命阈值Wth。应当注意的是,在CPU 501确定每个寿命确定值超过寿命阈值Wth之后的各种处理类似于上述的那些处理,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流程图的情况下,CPU 501针对正常模式采用在步骤S606中计算出的可行进距离HT'n,并且基于可行进距离HT'n计算高浓度下的可行进距离(HT'n)'。更具体而言,当校正系数由E1表示时,CPU 501可以采用通过从可行进距离HT'n中减去E1而获得的值作为高浓度下的可行进距离(HT'n)'。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行进距离阈值Wth(一个寿命阈值Wth)将与可行进距离进行比较。

例如,让我们假设E1为600000[mm],行进距离阈值Wth(寿命阈值)为0[mm],并且在步骤S606中计算出的可行进距离HT'n(第一可行进距离)为500000[mm]。在这种情况下,高浓度模式下的可行进距离(HT'n)'(第二可行进距离)为(HT'n)'=500000[mm]-600000[mm]=-100000<0(寿命阈值),因此,CPU 501确定显影盒200关于高浓度模式已经达到其寿命。同时,由于可行进距离HT'n为500000[mm]>0(寿命阈值Wth),因此CPU 501不能确定显影盒200关于正常模式已经达到其寿命。应当注意的是,在CPU 501确定每个寿命确定值超过寿命阈值之后的各种处理类似于上述的那些处理,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即使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情况下,通过从在步骤S807中由CPU501计算出的可行进距离Ht'中减去E1,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换句话说,DT存储器m2存储寿命阈值Wth(行进距离阈值Wth)。此外,CPU 501基于在图7A的S606中或图9A的S807中获得的可行进距离Ht'n或可行进距离Ht'来计算与正常模式对应的第一可行进距离(第一寿命确定值)或与高浓度模式对应的第二可行进距离(第二寿命确定值)。CPU 501通过例如从第一可行进距离(第一寿命确定值)中减去E1来获得第二可行进距离(第二寿命确定值)。可替代地,第一可行进距离(第一寿命确定值)可以是在图7A的S606中或在图9A的S807中获得的可行进距离Ht'n或可行进距离Ht'本身。

此外,CPU 501将每个可行进距离与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一个行进距离阈值Wth(寿命阈值Wth)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每个可行进距离(每个寿命确定值)是否已经降至低于行进距离阈值Wth。例如,行进距离阈值Wth可以被设置为使得Wth=0。应当注意的是,在CPU501确定每个寿命确定值(每个可行进距离)降至低于寿命阈值Wth之后的各种处理类似于上述的那些处理,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具体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而改变。换句话说,如表4中所示,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的范围,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被划分为多个校正系数(k1至k3)。此外,CPU 501还能够使用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划分的校正系数作为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多个校正系数例如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并在适当时由CPU 501读取。此外,表4中的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划分的校正系数可以仅应用于正常模式或高浓度模式,或者可以应用于两种模式。虽然在表4中的剩余调色剂量TP被分成三部分,但划分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剩余调色剂量TP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为五部分。此外,可以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的值的量值连续地计算和使用校正系数。当用累积调色剂使用量代替剩余调色剂量TP时,可以应用类似的划分。

[表4]

此外,在表4中,虽然已经描述了根据剩余调色剂量TP改变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的情况,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可以根据显影辊4的累积转数、显影辊4的累积旋转时间或调色剂的使用量而改变,或者可以使用它们的组合。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仅需要根据有助于所使用的显影辊4的劣化的参数的改变来适当地确定。

图10A、图10B和图10C是示出在改变要在一张记录材料12上打印的打印面积(打印百分比(print percentage):每张的调色剂9的消耗)的情况下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打印时剩余调色剂量TP和显影辊4的剩余寿命之间的关系的图。在每个图中,纵坐标表示剩余调色剂量TP[%],而横坐标表示显影辊剩余寿命DP[%]。在每个图中,1区表示对其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1的区域,2区表示对其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2的区域,并且3区表示对其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3的区域。当计算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时,基于剩余调色剂量TP属于哪个区来确定要使用哪个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此外,在每个图中,实线指示当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时显影辊剩余寿命DP的趋势,并且虚线指示当不执行显影辊行进距离的校正时显影辊剩余寿命DP的趋势。

图10A示出了以大约1%的恒定打印百分比执行打印的情况。在图10A的情况下,由于实线和虚线始终存在于1区中,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1=1.0。因此,由实线指示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和由虚线指示的未经校正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彼此重叠。此外,在显影辊剩余寿命DP达到0%的时间点(点A1)处,执行显影盒200的寿命的通知。

图10B示出了以大约1%至2%的恒定打印百分比执行打印的情况。在图10B的情况下,由于实线和虚线存在于1区中,直到剩余调色剂量TP达到40%,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1=1.0。当剩余调色剂量TP在40%至21%的范围内时,由于实线和虚线存在于2区中,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2=1.3。实线的梯度从点B1(剩余调色剂TP=40%)开始改变。换句话说,当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W的校正时,在剩余调色剂量TP在40%至21%的范围内时,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增加率上升。此外,当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时,在剩余调色剂量TP达到20%的时间点(点A2)处,显影辊剩余寿命DP达到0%,并且执行显影盒200的寿命的通知。同时,虚线的梯度尚未改变。换句话说,当不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W的校正时,不管剩余调色剂量TP多少,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增加率都是恒定的。

图10C示出了以大约7%至8%的恒定打印百分比执行打印的情况。在图10C的情况下,由于实线和虚线存在于1区中,直到剩余调色剂量TP达到41%,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1=1.0。当剩余调色剂量TP降至低于41%时,由于实线和虚线存在于2区中,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2=1.3。当剩余调色剂量TP降至低于21%时,由于实线和虚线存在于3区中,因此应用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3=5.0。实线的梯度从点B6(剩余调色剂量TP=40%)和点B7(剩余调色剂量TP=20%)开始改变。换句话说,当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时,在剩余调色剂量TP在40%至21%的范围内时,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增加率上升,并且在剩余调色剂量TP在20%至0%的范围内时,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增加率进一步上升。此外,当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时,在剩余调色剂量TP达到0%的时间点(点B8)处,执行显影盒200的寿命的通知。

现在将组织图10A、图10B和图10C中所示的相应情况的具体示例。在图11中示出了连接图10A中的点A1、图10B中的点B2和图10C中的点B5的显影辊寿命线α。显影辊寿命线α是指示在不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的情况下的显影盒200的寿命的线。如图11中所示,在显影辊4的剩余寿命短(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长)并且剩余调色剂量TP小的情况下,或者,换句话说,在显影辊4的剩余寿命达到0%之前,已经绘制了显影辊寿命线α。这是因为,当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长并且调色剂9的剩余量小时,调色剂9对显影辊4的粘附增加并且在图11所示的区域β中发生控制故障。因此,通过执行显影辊4的行进距离的校正,可以在到达区域β之前设置显影盒200的寿命。

例如,可以将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设置为表5中所示的值。

[表5]

信息形成模式 行进距离阈值
正常模式 Wth<sub>1</sub>=3000000[mm]
高浓度模式 Wth<sub>2</sub>=2400000[mm]

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被设置为低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因为如前所述,由于条带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匀更可能在高浓度模式下发生。

图12示出了在正常模式和高浓度模式下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的定时。由图12中的实线指示的显影辊寿命线α表示正常模式下的寿命线,并且控制故障发生在区域β中。由图12中的虚线指示的显影辊寿命线Z(虚线)表示高浓度模式下的寿命线,并且由于条带引起的控制故障发生在区域γ和区域β中。换句话说,在正常模式下,可以使用显影盒200直到显影辊寿命线α(实线),而在高浓度模式下,可以使用显影盒200直到显影辊寿命线Z(虚线)。此外,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在最佳定时执行显影盒200的寿命的通知。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分别设置行进距离阈值,可以针对每种模式执行与发生图像缺陷的定时匹配的寿命通知,并且可以在每种模式下在不造成不利的图像效果的情况下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

虽然已经描述了被划分为显影盒200和鼓盒210的盒配置,但是盒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可以包括其中显影盒200和鼓盒210彼此集成的AIO盒。

虽然用于存储与寿命相关的信息的功能被描述为在盒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提供,但是存储功能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信息可以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等中。虽然正常模式和高浓度模式被描述为两种图像形成模式,但是图像形成模式不限于本实施例并且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具有多种模式。

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的使用的修改

虽然在图6A至图9B的描述中,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被描述为1并且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被描述为1.5,但是这些值不是限制性的。只要相应模式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与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的比率之间的关系得以维持,就可以将其它校正系数指派给相应模式。在下文中,在表6和表7中示出示例。

[表6]

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 1.0 2.0 0.5
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 1.5 3.0 0.75
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 Wth<sub>1</sub> 2Wth<sub>1</sub> 0.5Wth<sub>1</sub>
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 Wth<sub>2</sub> 2Wth<sub>2</sub> 0.5Wth<sub>2</sub>

此外,类似的描述适用于相应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与显影辊可行进距离TD之间的关系。

[表7]

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 1.0 2.0 0.5
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 1.5 3.0 0.75
显影辊可行进距离 TD 2TD 0.5TD

以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关于每种模式设想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和行进距离阈值Wth的组合的各个方面,但是任何方面都可以产生相似的效果。具体而言,寿命确定值可以通过相对于显影辊4的相同驱动量使在正常模式下要递次加上或递次减去的驱动量信息的量值大于在高浓度模式下要递次加上或递次减去的驱动量信息的量值来更新。

此外,如前所述,当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为1时,可以跳过CPU 501对校正系数的读取,而当指派了1以外的校正系数时,CPU 501必须读取校正系数。具体而言,取决于对每种模式指派了哪种校正系数,CPU 501仅对在正常模式或高浓度模式下测得的行进距离Wu使用校正系数,或者对在相应模式下测得的两个行进距离Wu都使用校正系数。此外,在图8A、图8B、图9A和图9B的情况下,仅对第一总值Wt0或第二总值Wt1使用校正系数,或者关于已经在相应模式中的每一个模式中递次相加的第一总值Wt0和第二总值Wt1两者使用校正系数。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使用校正系数的方式来执行显影盒200的适当寿命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来改变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换句话说,首先,如表8中所示,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的范围,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被划分为多个校正系数(k1至k3)。此外,CPU 501还能够使用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划分的校正系数作为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多个校正系数例如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并在适当时由CPU 501读取。虽然在表8中显影辊剩余寿命DP被划分为三部分,但划分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显影辊剩余寿命DP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为五部分。此外,可以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的值的量值连续地计算和使用校正系数。当用显影辊累积驱动量代替显影辊剩余寿命DP时,可以应用类似的划分。

[表8]

显影辊剩余寿命DP 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
100%至51% k1=1.0
50%至21% k2=1.7
20%至0% k3=2.0

此外,表8中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划分的校正系数可以仅应用于正常模式或高浓度模式,或者可以应用于这两种模式。此外,在表8中,虽然已经描述了根据显影辊剩余寿命DP来改变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的情况,但是这不是限制性的。可以组合使用与显影辊剩余寿命DP相关的信息和与显影盒200的使用量相关的信息。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仅需要根据有助于所使用的显影辊4的劣化的参数的改变来适当地确定。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校正系数也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并且通过将存储在O存储器m1中的校正系数与存储在安装到显影盒200的DT存储器m2中的校正系数组合来确定校正系数。如图13中所示,取决于鼓盒210的剩余寿命和显影盒200的剩余寿命的组合,高浓度模式下由于条带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匀的发生状况不同。这是因为,当鼓盒210的剩余寿命变短时,感光鼓1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并且在显影辊4和感光鼓1之间生成的摩擦系数减小。具体而言,抑制了显影辊4的打滑,并且抑制了关于感光鼓1的速度不均匀的发生。换句话说,在高浓度模式下显影盒200的寿命根据鼓盒210的寿命而改变。考虑到这一点,诸如表9所示的根据鼓盒的剩余寿命划分成多个的校正系数(第四校正系数)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此外,通过将第四校正系数与先前描述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组合以确定最终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可以向用户发出更准确的寿命的通知。虽然表9中的鼓盒剩余寿命被划分为三部分,但划分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鼓盒剩余寿命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为五部分。此外,可以根据鼓盒剩余寿命的值的量值连续地计算和使用校正系数。当用累积鼓盒驱动量代替鼓盒剩余寿命时,可以应用类似的划分。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将校正系数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但是存储方法不限于此,只要可以正确地确定鼓盒210的剩余寿命与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即可。例如,指示鼓盒210的使用和校正系数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并且CPU 501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从O存储器m1识别鼓盒210的使用。

[表9]

鼓盒剩余寿命 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o
100%至60% o1=1.0
59%至30% o2=1.1
29%至0% o3=1.2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辊寿命计算序列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计算显影辊行进距离的序列。应当注意的是,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重复的部分的描述。鼓盒剩余寿命是使用感光鼓1的磨损程度获得的,其中感光鼓1的磨损程度是根据感光鼓1的转数、存储在O存储器m1中的初始状态下的感光鼓1的载体转印层的刮擦率(shaving rate)或载体转印层的膜厚度等计算的。使用表4和表9,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是通过将规定的行进距离Wu乘以存储在DT存储器m2中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n和存储在O存储器m1中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on来获得的。类似的描述适用于参考图8A、图8B、图9A和图9B描述的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0和Hu1

Hu=Wu×kn×on(n=1,2,3)

例如,当剩余调色剂量TP为30%并且鼓盒剩余寿命为20%时,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为k=k1×o3=1.3×0.85=1.105。以这种方式,可以在获得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u时使用已经通过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on进行了校正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n(校正之后的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k)。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根据鼓盒剩余寿命分别设置显影辊行进距离校正系数,可以执行与图像缺陷的发生定时对应的寿命通知。因此,可以在每种图像形成模式下在不造成不利的图像效果的情况下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诸如表10中所示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并且CPU501根据存储的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来计算显影辊剩余寿命DP。因此,可以向用户做出更准确的寿命通知。例如,诸如表10中所示的根据鼓盒剩余寿命已经被划分为多个的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2、Wth3和Wth4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中m1中。虽然在表10中鼓盒剩余寿命被划分为三部分,但划分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鼓盒剩余寿命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为五部分。此外,可以根据鼓盒剩余寿命的值连续地计算和使用阈值。当用累积鼓盒驱动量代替鼓盒剩余寿命时,可以应用类似的划分。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但是存储方法不限于此,只要可以正确确定鼓盒210的剩余寿命和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之间的关系即可。例如,指示鼓盒210的使用和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并且CPU 501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从O存储器m1识别鼓盒210的使用。

[表10]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计算序列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计算显影辊的行进距离的序列。应当注意的是,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重复的部分的描述。

例如,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获得的鼓盒剩余寿命和表10,CPU501确定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L(L=2,3,4)。CPU501根据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和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计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此外,CPU 501根据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L计算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

DP1[%]=(1-HTn/Wth1)×100

DP2[%]=(1-HTn/WthL)×100(L=2,3,4)

例如,当鼓盒剩余寿命为20%时,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为3000000,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L=Wth4为2700000。此外,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如下。

DP1[%]=(1-HTn/3000000)×100

DP2[%]=(1-HTn/2700000)×100

类似的描述适用于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的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换句话说,CPU 501根据可行进距离HT'n和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计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此外,CPU 501根据可行进距离HT'n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L计算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

DP1'[%]=(HT'n/Wth1)×100

DP2'[%]=(HT'n/WthL)×100(L=2,3,4)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鼓盒剩余寿命分别设置显影辊行进距离阈值,可以执行与图像缺陷的发生定时对应的寿命通知。因此,可以在每种图像形成模式下在不造成不利的图像效果的情况下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k=2,3,4)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

诸如表11所示的根据鼓盒剩余寿命的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第五校正系数)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并且CPU 501根据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计算显影辊剩余寿命DP。虽然在表11中鼓盒剩余寿命被划分为三部分,但划分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鼓盒剩余寿命可以被更精细地划分为五部分。此外,可以根据鼓盒剩余寿命的值连续地计算和使用阈值。当用累积鼓盒驱动量代替鼓盒剩余寿命时,可以应用类似的划分。

[表11]

鼓盒剩余寿命 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
100%至60% P2=0.8
59%至30% P3=0.85
29%至0% P4=0.9

如表11所示,鼓盒的剩余寿命越短,指派给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的数值越大。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鼓盒剩余寿命的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被存储在安装到鼓盒210的O存储器m1中。但是,存储方法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正确确定鼓盒210的剩余寿命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之间的关系即可。例如,指示鼓盒210的使用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并且CPU 501可以被配置为能够从O存储器m1识别鼓盒210的使用。

根据本实施例的显影辊行进距离确定序列

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显影辊的行进距离的序列。应当注意的是,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重复的部分的描述。

使用鼓盒的剩余寿命和表11,CPU 501确定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pk。此外,CPU 501使用以下公式确定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k

Wthk=Wth1×pk(k=2,3,4)

CPU 501根据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和正常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1计算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此外,CPU 501根据总校正后显影辊行进距离HTn和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k计算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

DP1[%]=(1-HTn/Wth1)×100

DP2[%]=(1-HTn/Wthk)×100(k=2,3,4)

例如,当鼓盒剩余寿命为20%时,高浓度模式下的行进距离阈值Wthk为2700000(Wth3=3000000×0.9),并且正常模式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和DP2如下。

DP1[%]=(1-HTn/3000000)×100

DP2[%]=(1-HTn/2700000)×100

类似的描述适用于参考图8A和图8B描述的正常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1'和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剩余寿命DP2',其计算方法与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相似。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鼓盒寿命设置高浓度模式下的显影辊寿命阈值校正系数,可以执行与图像缺陷的发生定时对应的寿命通知。因此,可以在每种图像形成模式下在不造成不利的图像效果的情况下通知显影盒200的寿命。

根据以上呈现的描述,即使是在具有其中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旋转圆周速度比不同的多种图像形成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能够适当地确定显影装置的寿命。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种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4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增加显影辊与送粉辊电势差的控制电路及其打印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