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

文档序号:132368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5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 (Fine-gap laminar flow element and sealing method ) 是由 张巍译 于 2021-07-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实心金属内体以及一个或多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空心的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紧密配合,接触形成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同时设有矩形细微缝隙;矩形细微缝隙为层流流道;实心金属内体左侧、右侧、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矩形凹槽;凹槽外立面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每个矩形凹槽中塞入一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细小硬质塑料棒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本发明具有装配及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形成的层流稳定、成本低、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小流量及较高的流体压力。(A fine slit type laminar flow element and a sealing method thereof, the laminar flow element comprises a hollow metal outer body, a solid metal inner body and one or more fine hard plastic rods; the hollow metal outer body and the solid metal inner body are tightly matched, and a gap formed by contact is sealed and is provided with a rectangular fine gap; the rectangular fine gap is a laminar flow channel; one or more rectangular grooves are formed in the left side, the right side and the bottom of the solid metal inner body; the outer vertical surface of each groove is in contact with the hollow metal outer body, a small hard plastic rod is inserted into each rectangular groove, and the small hard plastic rods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hollow metal outer body. The inven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good sealing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stable formed laminar flow, low cost, small number of parts and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small flow and higher fluid pressure.)

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的流量测量及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层流元件是流体的流量测量与控制领域的重要元件。 为了让流体流过时形成层流,在层流元件上必须开设尺寸细微的流道以使流体流过层流元件时形成层流。通常情况下,采用毛细管制作层流元件,然而,采用毛细管制作层流元件具有很大的缺陷。例如,采用毛细管制作层流元件不适用于小流量的场合,如果采用毛细管制作小流量层流元件,毛细管的直径将变得很小,这使得毛细管层流元件的加工难度大幅度增加,同时大幅度增加加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及密封方法,本发明具有装配及加工工艺简单、密封性好、可靠性高、形成的层流稳定、成本低、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的特点,适用于小流量及较高的流体压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1),实心金属内体(2),以及一个或多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空心的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之间紧密配合,接触形成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同时设有矩形细微缝隙(3);矩形细微缝隙(3)为层流流道;实心金属内体(2)左侧、右侧、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矩形凹槽;凹槽外立面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1),每个矩形凹槽中塞入一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细小硬质塑料棒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1)。

所述的实心金属内体(2)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数量相等或不等。

所述的空心的金属外体(1)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空心部分的轮廓为矩形。

所述的矩形细微缝隙(3)大于等于一个。

所述的空心的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接触形成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密封方法采用下述方式之一进行:

方式一、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完全密封;

方式二、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对接触缝隙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接触缝隙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

方式三、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在接触缝隙中填充强力胶的方法使得接触缝隙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

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左侧或右侧的凹槽根据情况设置。

所述的矩形细微缝隙(3)设置在实心金属内体(2)外壁或空心的金属外体(1)内壁上。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为不锈钢或其它金属。

所述的细小硬质塑料棒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也可以是其他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层流元件,具有可靠性高、加工工艺简单、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的特点,适合于小流量、且形成的层流稳定,适用于较高的流体压力,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层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层流元件流体入口处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层流元件的实心金属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层流元件的实心金属内体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层流元件的实心金属内体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层流元件的实心金属内体的左视图。

图7是图5中的K-K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层流流道的矩形细微缝隙开在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层流流道的矩形细微缝隙不仅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叙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并不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1),实心金属内体(2),以及一个或多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空心的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之间紧密配合,接触形成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同时设有矩形细微缝隙(3);矩形细微缝隙(3)为层流流道;实心金属内体(2)左侧、右侧、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矩形凹槽;凹槽外立面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1) ,每个矩形凹槽中塞入一个细小硬质塑料棒,细小硬质塑料棒接触空心的金属外体(1)。

所述的实心金属内体(2)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数量相等或不等。

所述的空心的金属外体(1)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空心部分的轮廓为矩形。

如图2所示,A-B-C-D-A形成的矩形为矩形细微缝隙,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该矩形细微缝隙(3),所述的矩形细微缝隙(3)大于等于一个。

如图3、4、5、6、7所示,实心金属内体在左侧、右侧、底部开设有1个或多个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塞入矩形凹槽中。

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与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应该完全相等,考虑到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装配时的便利性,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也可以略微小于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

如图2所示,要使层流元件加工成功,关键在于空心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应该完全密封,不应有任何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的缝隙中流过。

为了做到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本发明采用下述方式之一进行密封:

方式一、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

方式二、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对接触缝隙A-E-F-G-H-D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

方式三、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中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在接触缝隙A-E-F-G-H-D中填充强力胶的方法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

以上的方法中选择其中一个,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因此流体只能从矩形细微缝隙A-B-C-D-A中以层流状态流过。

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左侧或右侧的凹槽根据情况设置。

如图2、8所示,所述的矩形细微缝隙(3)设置在实心金属内体(2)外壁或空心的金属外体(1)的内壁上。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也可以是其它金属。

所述的细小硬质塑料棒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也可以是其他材料。

实施例1: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与空心金属外体紧密配合形成细微缝隙式层流流道的实心金属内体、9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各开设有3个矩形凹槽,一共有9个凹槽,每个凹槽中塞入1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共塞入9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在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矩形细微缝隙的长为2.5毫米,宽为0.2毫米。

空心金属外体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该矩形长为26毫米,宽为22毫米,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为50毫米。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为带有矩形细微缝隙(该矩形细微缝隙实际为层流流道)的矩形,该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矩形的长为16毫米,宽为15毫米。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4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该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44毫米小于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50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长为2.8毫米,宽为2.5毫米,细小硬质塑料棒的直径为3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

如图2所示,A-B-C-D-A形成的矩形为矩形细微缝隙,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该矩形细微缝隙。

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与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应该完全相等,考虑到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装配时的便利性,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也可以略微小于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

如图2所示,要使层流元件加工成功,关键在于空心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应该完全密封,不应有任何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的缝隙中流过。

为保证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凹槽中共塞入9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该方法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流体只能从矩形细微缝隙A-B-C-D-A中以层流状态流过。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是不锈钢。

表1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层流元件的密封性的测试情况。

表1 测试结果(1 )

(注:上表中的流量为标准状况下的流量,测试的工质为空气)

从表1可以看出,流体进入层流元件后,流体只从层流流道中流过,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中流过的流量为零,说明该层流元件接触缝隙A-E-F-G-H-D的密封性极好。

实施例2: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与空心金属外体紧密配合形成细微缝隙式层流流道的实心金属内体、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各开设有2个矩形凹槽,一共有6个矩形凹槽,每个凹槽中塞入1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共塞入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在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矩形细微缝隙的长为2.5毫米,宽为0.2毫米。

空心金属外体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该矩形长为26毫米,宽为22毫米,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为50毫米。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为带有矩形细微缝隙(该矩形细微缝隙实际为层流流道)的矩形,该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矩形的长为16毫米,宽为15毫米。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4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该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44毫米小于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50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长为2.8毫米,宽为2.5毫米,细小硬质塑料棒的直径为3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

如图2所示,A-B-C-D-A形成的矩形为矩形细微缝隙,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该矩形细微缝隙。

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与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应该完全相等,考虑到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装配时的便利性,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也可以略微小于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

如图2所示,要使层流元件加工成功,关键在于空心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应该完全密封,不应有任何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的缝隙中流过。

为保证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凹槽中共塞入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对接触缝隙A-E-F-G-H-D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该方法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流体只能从矩形细微缝隙A-B-C-D-A中以层流状态流过。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是不锈钢。

表2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层流元件的密封性的测试情况。

表2 测试结果(2 )

(注:上表中的流量为标准状况下的流量,测试的工质为空气)

从表2可以看出,流体进入层流元件后,流体只从层流流道中流过,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中流过的流量为零,说明该层流元件接触缝隙A-E-F-G-H-D的密封性极好。

实施例3: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与空心金属外体紧密配合形成细微缝隙式层流流道的实心金属内体、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各开设有2个矩形凹槽,一共有6个凹槽,每个凹槽中塞入1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共塞入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在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矩形细微缝隙的长为2.5毫米,宽为0.2毫米。

空心金属外体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该矩形长为26毫米,宽为22毫米,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为50毫米。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为带有矩形细微缝隙(该矩形细微缝隙实际为层流流道)的矩形,该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矩形的长为16毫米,宽为15毫米。

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4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该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44毫米小于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50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长为2.8毫米,宽为2.5毫米,细小硬质塑料棒的直径为3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

如图2所示,A-B-C-D-A形成的矩形为矩形细微缝隙,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该矩形细微缝隙。

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与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应该完全相等,考虑到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装配时的便利性,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也可以略微小于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

如图2所示,要使层流元件加工成功,关键在于空心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应该完全密封,不应有任何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的缝隙中流过。

为保证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底部的凹槽中共塞入6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在接触缝隙A-E-F-G-H-D中填充强力胶的方法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该方法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流体只能从矩形细微缝隙A-B-C-D-A中以层流状态流过。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是不锈钢。

表3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层流元件的密封性的测试情况。

表3 测试结果(3 )

(注:上表中的流量为标准状况下的流量,测试的工质为空气)

从表3可以看出,流体进入层流元件后,流体只从层流流道中流过,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中流过的流量为零,说明该层流元件接触缝隙A-E-F-G-H-D的密封性极好。

实施例4:

如图1、2、3、4、5、6、7所示,一种细微缝隙式层流元件,包括空心的金属外体、与空心金属外体紧密配合形成细微缝隙式层流流道的实心金属内体、3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由于只考虑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塞入3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则实心金属内体的左侧、右侧不开设矩形凹槽,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开设有3个矩形凹槽,每个凹槽中塞入1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共塞入3个细小硬质塑料棒。

在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矩形细微缝隙的长为2.5毫米,宽为0.2毫米。

空心金属外体的整体外形为空心长方体,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该矩形长为26毫米,宽为22毫米,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为50毫米。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为带有矩形细微缝隙(该矩形细微缝隙实际为层流流道)的矩形,该实心金属内体的流体入口处的横截面矩形的长为16毫米,宽为15毫米。

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的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4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该矩形凹槽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长度44毫米小于空心长方体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高50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长为2.8毫米,宽为2.5毫米,细小硬质塑料棒的直径为3毫米,矩形凹槽的截面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

如图2所示,A-B-C-D-A形成的矩形为矩形细微缝隙,流体以层流状态流过该矩形细微缝隙。

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与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应该完全相等,考虑到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装配时的便利性,实心金属内体A-E-F-G-H-D面的尺寸也可以略微小于空心金属外体的A-E-F-G-H-D面的尺寸。

如图2所示,要使层流元件加工成功,关键在于空心金属外体(1)与实心金属内体(2)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应该完全密封,不应有任何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的缝隙中流过。

为保证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形成的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在实心金属内体的底部的3个凹槽中塞入3个细小硬质塑料棒后,再用锤击或压力机将塞入细小硬质塑料棒后的实心金属内体装配进空心金属外体,由于矩形凹槽的尺寸略小于细小硬质塑料棒的尺寸,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必然产生挤压力,依靠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矩形凹槽之间、细小硬质塑料棒与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之间的挤压力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为了进一步保险起见,再采用焊接的方法对接触缝隙A-E-F-G-H-D进行焊接,从而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这种双重密封的方式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的完全密封更加牢靠;该方法可以使得接触缝隙A-E-F-G-H-D完全密封,流体只能从矩形细微缝隙A-B-C-D-A中以层流状态流过。

所述的空心金属外体和实心金属内体的材料是不锈钢。

表4所示为该实施例的层流元件的密封性的测试情况。

表4 测试结果(4 )

(注:上表中的流量为标准状况下的流量,测试的工质为空气)

从表4可以看出,流体进入层流元件后,流体只从层流流道中流过,流体从接触缝隙A-E-F-G-H-D中流过的流量为零,说明该层流元件接触缝隙A-E-F-G-H-D的密封性极好。

实施例5:

结合图8,图8中1为空心金属外体,2为实心金属内体,3为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的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通过的矩形细微缝隙。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流体以层流方式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不是开在实心金属内体上,而是开在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上;

实施例6:

结合图8,图8中1为空心金属外体,2为实心金属内体,3为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的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通过的矩形细微缝隙。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流体以层流方式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不是开在实心金属内体上,而是开在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上;

实施例7:

结合图8,图8中1为空心金属外体,2为实心金属内体,3为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的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通过的矩形细微缝隙。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流体以层流方式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不是开在实心金属内体上,而是开在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上;

实施例8:

结合图8,图8中1为空心金属外体,2为实心金属内体,3为空心金属外体与实心金属内体之间形成的可供流体以层流状态通过的矩形细微缝隙。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流体以层流方式流过的矩形细微缝隙不是开在实心金属内体上,而是开在空心金属外体的内壁上;

实施例9:

结合图9,图中,3、4、5都是作为层流流道的矩形细微缝隙,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层流流道的矩形细微缝隙不仅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智能水表的集成电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