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33637 发布日期:2020-07-17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制备方法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fatty acid crosslinked solid-sol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曹宇锋 樊冬娌 王锦 袁小磊 姚勇 于 2020-03-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相变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所述相变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来酸酐共聚物1~5份、脂肪酸5~20份、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0.15~0.75份。该固-固相变材料的熔融焓在65~135J/g之间,熔融温度在18~70℃之间,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循环耐久性与形状保持能力,在纺织与建筑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无需后处理,且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fatty acid crosslinked solid-sol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phase-change material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the phase-change material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1 to 5 parts of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5 to 20 parts of fatty acid, and 0.15 to 0.75 part of IIA group or IIB group metal oxide or hydroxide. The solid-solid phase change material has the melting enthalpy of 65-135J/g an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18-70 ℃, ha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cycle durability and shape retention capacity,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textile and building industries. Meanwhil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material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he post-treatment is not neede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low, and the large-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easy to realize.)

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现有化石能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类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同时,人类在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的能源以及有效利用现有能源始终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变材料因在相变过程中温度恒定且能够反复地存储与释放热能,而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热能存储材料,能够用来缓解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目前,相变储能材料已经在太阳能利用,相变储能型空调、保温服装、储能炊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变材料具体包括固-气、液-气、固-固与固-液四种相变材料。前两者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且伴有气体产生,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固-液相变材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相变储能材料,但是,它在相变过程中易发生泄漏,存在污染周围的环境的隐患,极大地限制了实际应用范围。固-固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无液体或气体产生,形状稳定,更不易发生泄漏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固-固相变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与化学法。物理法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易老化,且容易泄露,污染环境,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化学法合成的固-固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能保持宏观形状稳定,且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控制,能够实现相变温度与相变焓的调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化学法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04356306)公开了一种以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为支撑骨架,以端基带羟基活性基团的醇、端基带羟基活性基团的醚或端基带巯基活性基团的硫醇作为相变材料,通过接枝反应得到的梳状聚合物相变储能材料。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用到大量苯、甲苯等溶剂,不利于环保,且相变材料的接枝效率较低。中国专利(CN108456948)公开了一种以梳状高分子相变材料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g-正烷醇为芯层,成纤聚合物为皮层的具有皮芯结构的储热调温纤维。该储热调温纤维的制备过程涉及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接枝两种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醇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且吸热量较低。中国专利(CN108265348)公开了一种以梳状高分子相变材料聚(乙烯-g-马来酸酐)-g-正烷醇为芯层,成纤聚合物为皮层的具有皮芯结构的储热调温纤维。同样,该储热调温纤维的制备过程涉及聚(乙烯-g-马来酸酐)接枝两种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醇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且正烷醇的的接枝率较低。由此可见,上述各种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过程均涉及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需要使用各种有毒有害反应溶剂,不利于环保,且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的相变焓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框架支撑结构,脂肪酸作为相变材料,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活性交联中心,制得具有相互交联骨架结构的固-固相变材料。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无反应溶剂参与,制得的固-固相变材料相变焓值高,形状保持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马来酸酐共聚物1~5份、脂肪酸5~20份、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0.15~0.75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马来酸酐共聚物选自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聚异戊二烯-graft-马来酸酐、聚丙烯-graft-马来酸酐、聚乙烯-graft-马来酸酐、聚乙烯-alt-马来酸酐、聚甲基乙烯醚马来酸酐、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脂肪酸选自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选自MgO、Mg(OH)2、CaO、Ca(OH)2、ZnO、Zn(OH)2中的任一种。

一种如上所述的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分别称取相应重量份数的马来酸酐共聚物与脂肪酸置于不锈钢容器中,加热搅拌使二者熔融混合均匀,得到熔融混合物;

步骤(2):向步骤(1)所述熔融混合物中加入相应重量份数的的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升温加热,并不断机械搅拌至熔融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为止;升温加热的最终温度为120~150℃;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熔融共混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所述固-固相变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加热温度为70~110℃。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步骤(1)中,加热搅拌30分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利用IIA族或IIB族的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交联中心,首先与脂肪酸中的羧基进行酸碱反应生成碱式盐;然后碱式盐之间或碱式盐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以及脂肪酸之间进一步脱水发生交联;与此同时,碱式盐中的金属离子会与马来酸酐共聚物以及脂肪酸中羰基上的氧原子进行配位,发生进一步的交联,最终形成具有牢固的相互交联网状结构的固-固相变材料,避免了脂肪酸在熔融状态下的泄漏问题。

(2)本发明所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的熔融焓在65~135J/g,熔融温度在18~70℃之间,在纺织与建筑行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所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与形状保持能力。

(4)本发明所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具有优异循环耐久性。

(5)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无溶剂参与,环境友好,且生产成本低,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图1a)与实施例3(图1b)中固-固相变材料的扫描电镜图片;

图2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的DSC曲线;

图3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未循环与循环200次后的DSC曲线;

图4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与棕榈酸的热重分析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作详细的阐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中马来酸酐共聚物/脂肪酸交联的固-固相变材料的熔融焓值测试方法如下:采用美国TA公司差示扫描量热仪DSC2500,测试温度范围为-70~100℃,氮气氛围,升温与降温速率均为10℃/min。

实施例1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1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31.1J/g,熔融温度为63.5℃;结晶焓为128.8J/g,结晶温度为53.4℃。

实施例2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3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6.7J/g,熔融温度为62.0℃;结晶焓为101.7J/g,结晶温度为54.3℃。

实施例3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4.5J/g,熔融温度为62.0℃;结晶焓为104.0J/g,结晶温度为55.0℃。

图1为实施例1(图1a)与实施例3(图1b)中固-固相变材料的扫描电镜图片,该图说明随着MgO掺入量的增加,交联度越来越高,固-固相变材料中的相互交联网状结构变的越来越致密,这更有利于固-固相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形状稳定。

图2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的DSC曲线。

图3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未循环与循环200次后的DSC曲线,该图说明经过200次循环后,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仍然具有较高的热量存储密度与优异的循环耐久性。

图4为实施例3中固-固相变材料与棕榈酸的热重分析曲线,该图说明制备的固-固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要优于棕榈酸。

实施例4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7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9.8J/g,熔融温度为63.7℃;结晶焓为97.7J/g,结晶温度为54.1℃。

实施例5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20g癸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癸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8.4J/g,熔融温度为30.8℃;结晶焓为95.4J/g,结晶温度为21.7℃。

实施例6

首先,将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5g月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月桂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66.5J/g,熔融温度为39.4℃;结晶焓为62.1J/g,结晶温度为30.3℃。

实施例7

首先,将3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13g肉豆蔻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肉豆蔻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2.3J/g,熔融温度为50.2℃;结晶焓为97.9J/g,结晶温度为38.9℃。

实施例8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硬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硬脂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8.4J/g,熔融温度为58.9℃;结晶焓为107.6J/g,结晶温度为49.1℃。

实施例9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H)2,升温到135℃,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5.0J/g,熔融温度为61.4℃;结晶焓为102.7J/g,结晶温度为55.4℃。

实施例10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CaO,升温到15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5.8J/g,熔融温度为61.7℃;结晶焓为104.6J/g,结晶温度为55.1℃。

实施例11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7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Ca(OH)2,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1.4J/g,熔融温度为62.4℃;结晶焓为102.1J/g,结晶温度为56.2℃。

实施例12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9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Zn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3.5J/g,熔融温度为63.2℃;结晶焓为102.5J/g,结晶温度为55.8℃。

实施例13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9.5g棕榈酸在11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Zn(OH)2,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8.9J/g,熔融温度为62.6℃;结晶焓为97.3J/g,结晶温度为55.4℃。

实施例14

首先,将1.5g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4.6J/g,熔融温度为64.1℃;结晶焓为103.1J/g,结晶温度为56.2℃。

实施例15

首先,将1.5g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4.1J/g,熔融温度为61.2℃;结晶焓为91.2J/g,结晶温度为54.4℃。

实施例16

首先,将1.5g聚异戊二烯-graft-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异戊二烯-graft-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1.9J/g,熔融温度为63.4℃;结晶焓为98.9J/g,结晶温度为55.9℃。

实施例17

首先,将1.5g聚丙烯-graft-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丙烯-graft-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5.4J/g,熔融温度为64.5℃;结晶焓为103.9J/g,结晶温度为54.8℃。

实施例18

首先,将1.5g聚乙烯-graft-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乙烯-graft-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3.3J/g,熔融温度为64.2℃;结晶焓为103.5J/g,结晶温度为55.3℃。

实施例19

首先,将1.5g聚乙烯-alt-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乙烯-alt-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2.1J/g,熔融温度为64.9℃;结晶焓为103.1J/g,结晶温度为55.9℃。

实施例20

首先,将1.5g聚甲基乙烯醚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甲基乙烯醚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8.7J/g,熔融温度为64.3℃;结晶焓为100.2J/g,结晶温度为55.3℃。

实施例21

首先,将1.5g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与9.5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与棕榈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5.6J/g,熔融温度为63.6℃;结晶焓为92.5J/g,结晶温度为54.7℃。

实施例22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7.77g月桂酸与3.33g硬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109.2J/g,熔融温度为27.8℃;结晶焓为107.4J/g,结晶温度为17.9℃。

实施例23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6.70g正癸酸与3.30g月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89.7J/g,熔融温度为20.7℃;结晶焓为83.6J/g,结晶温度为18.5℃。

实施例24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7.30g正癸酸与2.80肉豆蔻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72.7J/g,熔融温度为23.1℃;结晶焓为68.9J/g,结晶温度为22.6℃。

实施例25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7.30g正癸酸与2.80g肉豆蔻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72.7J/g,熔融温度为23.1℃;结晶焓为68.9J/g,结晶温度为22.6℃。

实施例26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7.70g正癸酸与2.30g硬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63.2J/g,熔融温度为24.4℃;结晶焓为61.2J/g,结晶温度为22.3℃。

实施例27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5.80g月桂酸与4.2g肉豆蔻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两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1.6J/g,熔融温度为32.6℃;结晶焓为90.7J/g,结晶温度为30.7℃。

实施例28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2.0g肉豆蔻酸与8.0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三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96.7J/g,熔融温度为53.8℃;结晶焓为93.4J/g,结晶温度为50.9℃。

实施例29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6.84g月桂酸、2.71g棕榈酸与1.45g硬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三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68.9J/g,熔融温度为29.5℃;结晶焓为66.3J/g,结晶温度为27.7℃。

实施例30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5.52g月桂酸、2.97g肉豆蔻酸与1.51g棕榈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三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81.5J/g,熔融温度为29.8℃;结晶焓为80.7J/g,结晶温度为27.7℃。

实施例31

首先,将1.5g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5.22g肉豆蔻酸、2.94g棕榈酸与1.84g硬脂酸在100℃下加热至熔融态,机械搅拌30分钟。待聚(马来酸酐-alt-1-十八碳烯)与三种脂肪酸混合均匀后,加入0.55g的MgO,升温到120℃,并不断搅拌至混合物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最后,将上述的黄色熔融混合物浇注于不锈钢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后即得到固-固相变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固-固相变材料经DSC测试相熔融焓为82.3J/g,熔融温度为40.1℃;结晶焓为77.4J/g,结晶温度为38.3℃。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高温高密度海水基钻井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