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络传输线

文档序号:1365135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以太网络传输线 (Ethernet transmission line ) 是由 魏崇闵 于 2019-02-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以太网络传输线,包括二RJ45接头与薄型连接线。各RJ45接头具有连接端子组,连接端子组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七端子及第八端子,其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第一对差分端子,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为第二对差分端子,第四端子与第五端子为第三对差分端子,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为第四对差分端子。薄型连接线连接于二RJ45接头之间,薄型连接线包括第一软性线路板层、第二软性线路板层及间隔层,间隔层夹设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之间,第一软性线路板层设有二第一传输线,二第一传输线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对应的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第二软性线路板层设有二第二传输线,二第二传输线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对应的第四端子与第五端子。(An Ethernet transmission line comprises two RJ45 connectors and a thin connecting line. Each RJ45 connector has a connection terminal set including a first terminal, a second terminal, a third terminal, a fourth terminal, a fifth terminal, a sixth terminal, a seventh terminal and an eighth terminal arranged in sequence, wherein the first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terminal are a first pair of differential terminals, the third terminal and the sixth terminal are a second pair of differential terminals, the fourth terminal and the fifth terminal are a third pair of differential terminals, and the seventh terminal and the eighth terminal are a fourth pair of differential terminals. The thin connecting lin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RJ45 connectors and comprises a first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a seco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and a spacing layer, the spacing layer is clamped between the first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and the seco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the first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is provided with two first transmission lines, the two first transmission lin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third terminal and a sixth terminal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nnecting termina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ayer is provided with two second transmission lines, and the two second transmission lin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fourth terminal and a fifth terminal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nnecting terminal group respectively.)

以太网络传输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传输线,特别是指一种以太网络传输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联机俨然已成为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家庭及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多数人会在室内安装网络分享器,使特定范围中的多个通讯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或平板计算机)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网络分享器,以经由网络分享器连上因特网。

以太网络为计算机网络有线传输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目前已知的以太网络线的线径或厚度都过大(大多都超过1.5mm),具体而言,以双绞线的以太网络线来说,是通过多条双绞线彼此缠绕,每条绞线除了导电线路(如铜线)之外,导电线路外部更具有绝缘层,且多条双绞线缠绕后更通过保护皮包覆,导致以太网络线的线径或厚度无法进一步降低,因此,若以太网络线有连接室外机的需求时,则需要另外进行施工(例如破坏门或窗或在墙上钻洞)以进行配线作业,造成成本提高且破坏室内装潢而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以太网络传输线,包括二RJ45接头与薄型连接线。各RJ45接头具有连接端子组,连接端子组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第五端子、第六端子、第七端子及第八端子,其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第一对差分端子,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为第二对差分端子,第四端子与第五端子为第三对差分端子,第七端子与第八端子为第四对差分端子。薄型连接线连接于二RJ45接头之间,薄型连接线包括第一软性线路板层、第二软性线路板层及间隔层,间隔层夹设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之间,第一软性线路板层设有二第一传输线,二第一传输线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对应的第三端子与第六端子,第二软性线路板层设有二第二传输线,二第二传输线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对应的第四端子与第五端子。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以太网络传输线,通过二RJ45接头之间的薄型连接线由软性线路板实现,可大幅降低薄型连接线的厚度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挠折性,使以太网络传输线用于室内连接时,可轻易穿过缝隙或安装于狭窄处。若以太网络传输线用于连接室外装置时,可直接穿过门或窗而不影响开合,达到不需另外进行施工(例如破坏门或窗或在墙上钻洞)而减少成本并维持室内装潢美观。

此外,薄型连接线通过二第一传输线与二第二传输线分别设置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使二第一传输线与二第二传输线能够借由间隔层阻隔而大幅减少彼此之间的串扰(crosstalk),且相较于传统双绞线来说,各传输线更容易控制等长而减少传输的延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一实施例的线路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 以太网络传输线

1 第一RJ45接头

2 第二RJ45接头

10、20 连接端子组

11、21 第一端子

12、22 第二端子

13、23 第三端子

14、24 第四端子

15、25 第五端子

16、26 第六端子

17、27 第七端子

18、28 第八端子

30、30' 薄型连接线

31 第一软性线路板层

311 第一传输线

32 第二软性线路板层

321 第二传输线

322 第三传输线

313、323 第四传输线

33 间隔层

331 接地线

34、35 防护层

36A~36H 电性接点

37A~37H 电性接点

38A~38H 电性接点

39A~39H 电性接点

40 防水盖板

401 止水环

50 室内装置

51 室外装置

511 组装槽

W 窗户

F 窗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太网络传输线100包括二RJ45接头与薄型连接线30,其中薄型连接线30连接于二RJ45接头(以下称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之间。如图2所示,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分别具有连接端子组10、20,第一RJ45接头1的连接端子组10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第三端子13、第四端子14、第五端子15、第六端子16、第七端子17及第八端子18。第二RJ45接头2的连接端子组20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第三端子23、第四端子24、第五端子25、第六端子26、第七端子27及第八端子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RJ45接头1的连接端子组10的第一端子11~第八端子18与第二RJ45接头2的连接端子组20的第一端子21~第八端子28的排列方向可相同,使第一端子11~第八端子18分别对应于第一端子21~第八端子28。

再如图2与图3所示,各个连接端子组10、20的第一端子11、21与第二端子12、22为第一对差分端子(Data PairA+端子与Data PairA-端子),第三端子13、23与第六端子16、26为第二对差分端子(Data PairB+端子与Data PairB-端子),第四端子14、24与第五端子15、25为第三对差分端子(Data PairC+端子与Data PairC-端子),第七端子17、27与第八端子18、28为第四对差分端子(Data PairD+端子与Data PairD-端子)。也就是说,以连接端子组10而言,第一对差分端子(第一端子11与第二端子12)与第四对差分端子(第七端子17与第八端子18)分别位于连接端子组10的相对二端,第三对差分端子(第四端子14与第五端子15)则介于第二对差分端子(第三端子13与第六端子16)之间。

请对照图2与图3所示,薄型连接线30为多层薄膜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薄型连接线30包括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Layer,FPC层)、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Layer,FPC层)及间隔层33,其中间隔层33夹设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及间隔层33皆为具有可挠折性的薄膜层,例如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及间隔层33可由聚酰亚胺(Polyimid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其他塑料材质所制成的薄膜。

再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表面设有二第一传输线311,在此二第一传输线311是设置在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靠近间隔层33的内表面,以避免外露而达到保护的作用,但亦可设置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外表面。此外,二第一传输线311彼此平行并分别电连接于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的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三端子13、23与第六端子16、26。也就是说,二第一传输线311的一端电连接于连接端子组10的第三端子13与第六端子16,二第一传输线31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连接端子组20的第三端子23与第六端子26。

举例来说,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一组电性接点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的连接端子组10、20。例如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一端具有八个电性接点36A~36H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一RJ45接头1的第一端子11~第八端子18,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另一端也具有八个电性接点37A~37H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二RJ45接头2的第一端子21~第八端子28。二第一传输线311的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6C、36F,二第一传输线311的另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7C、37F,以经由电性接点36C、36F电连接于第三端子13与第六端子16以及经由电性接点37C、37F电连接于第三端子23与第六端子26。

如图2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表面设有彼此平行之二第二传输线321、彼此平行的二第三传输线322及彼此平行的二第四传输线323,在此二第二传输线321、二第三传输线322及二第四传输线323是设置在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靠近间隔层33的内表面,以避免外露而达到保护的作用,但亦可设置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的外表面。此外,二第二传输线321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四端子14、24与第五端子15、25,二第三传输线322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一端子11、21与第二端子12、22,二第四传输线323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七端子17、27与第八端子18、28。

举例来说,如图2与图3所示,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一组电性接点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的连接端子组10、20,例如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的一端具有八个电性接点38A~38H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一RJ45接头1的第一端子11~第八端子18,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的另一端具有八个电性接点39A~39H以分别对应电性连接于第二RJ45接头2的第一端子21~第八端子28。二第三传输线322的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8A、38B,二第三传输线322的另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9A、39B,以经由电性接点38A、38B与电性接点39A、39B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一端子11、21与第二端子12、22。二第二传输线321的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8D、38E,二第二传输线321的另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9D、39E,以经由电性接点38D、38E与电性接点39D、39E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四端子14、24与第五端子15、25。二第四传输线323的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8G、38H,二第四传输线323的另一端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9G、39H,以经由电性接点38G、38H与电性接点39G、39H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七端子17、27与第八端子18、28。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二第一传输线311、二第二传输线321、二第三传输线322及二第四传输线323可为导电线路,例如铜线路、银浆线路或其他金属线路,但不以金属材料为限,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物质皆可用以作为传输线的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二第一传输线311可通过印刷或蚀刻的方式形成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表面,二第二传输线321、二第三传输线322及二第四传输线323也可通过印刷或蚀刻的方式形成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二第三传输线322与二第四传输线323亦可皆设置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或者二第三传输线322与二第四传输线323的其中一者设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另一者设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例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以太网络传输线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薄型连接线30'的二第四传输线313改为设置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的表面。二第四传输线313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6G、36H,二第四传输线313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于电性接点37G、37H,以经由电性接点36G、36H与电性接点37G、37H分别电连接于各连接端子组10、20对应的第七端子17、27与第八端子18、28。

借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以太网络传输线100,通过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之间薄型连接线30由多层薄膜实现,可使薄型连接线30能够更加扁薄且具可挠折性而易于安装,举例来说,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及间隔层33的厚度可分别介于0.06mm~0.2mm之间,构成薄型连接线30整体的厚度可降低至0.6mm以下。使以太网络传输线100用于室内连接时,可轻易穿过缝隙或安装于狭窄处。若以太网络传输线100用于连接室外装置时,则可直接穿过门或窗而不影响开合,达到不需另外进行施工(例如破坏门或窗或在墙上钻洞)而减少成本并维持室内装潢美观。

举例来说,如图5至图7所示,以太网络传输线100的第一RJ45接头1与第二RJ45接头2可分别为一室外用接头与一室内用接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RJ45接头2连接一室内装置50,例如室内装置50可为DSL调制解调器、一网关(Gateway)或一路由器(Router)等。第一RJ45接头1可直接穿出窗户W而连接至室外装置51,例如室外装置51可为无线网络收发装置(如5G收发装置或Wi-Fi收发装置)。由于薄型连接线30厚度极薄且可轻易挠折,因此,薄型连接线30可容易沿着窗户W的窗框F形状配置(如图6所示),使窗户W闭合后仍可达到密合的作用而不影响原有窗户W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连接线30通过将电连接于连接端子组10、20的第三端子13、23与第六端子16、26的二第一传输线311设置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以及将电连接于连接端子组10、20的第四端子14、24与第五端子15、25的二第二传输线321设置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使二第一传输线311与二第二传输线321避免位在同一层而过于接近并可进一步受到间隔层33阻隔而大幅减少彼此之间的串扰(crosstalk)。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连接线30相较于传统双绞线的方式来说,各传输线(即上述二第一传输线311、二第二传输线321、二第三传输线322及二第四传输线323)更容易控制为等长度而减少传输的延迟。

再如图7所示,以太网络传输线100的薄型连接线30上更设有防水盖板40,防水盖板40邻近于第一RJ45接头1或第二RJ45接头2,在本实施例中,防水盖板40可邻近于室外用接头(在此为第一RJ45接头1),当第一RJ45接头1连接至室外装置51时,防水盖板40可盖组于室外装置51的组装槽511,使第一RJ45接头1能够封闭于组装槽511中而达到防水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防水盖板40的环周可进一步设有止水环401(例如硅胶环或橡胶环),以加强防水的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薄型连接线30之间隔层33更设有一接地线331,接地线331可介于二第二传输线321与二第一传输线311之间,以进一步防止二第二传输线321与二第一传输线311彼此之间发生串扰的情形。

再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薄型连接线30更包括二防护层34、35,二防护层34、35分别包覆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或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的外部(在此为包覆于第一软性线路板层31与第二软性线路板层32远离间隔层33的表面)以达到保护的作用。举例来说,防护层34、35可为防水层,例如由防水材料所制成的胶层或涂层,使薄型连接线30能具有防水效果而利于连接室外的各式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层34、35亦可为电磁波屏蔽层,例如防护层34、35可通过真空溅镀(Sputter)或化学电镀(Plating)等方式所形成的单层或多层导电金属(例如银、铜、镍)薄膜,使薄型连接线30具有电磁波屏蔽能力。在一实施例中,防护层34、35的厚度可控制在0.1μm~1μm之间,以维持薄型连接线30良好的可挠折性。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兼容对外放电和对车充电功能的充电枪及充电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