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文档序号:1366526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Induction heating assembly for a steam generating device ) 是由 安德鲁·罗伯特·约翰·罗根 马克·吉尔 于 2018-12-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1)的感应加热组件(10)。该感应加热组件包括外部本体;感应线圈(16),该感应线圈被布置在该外部本体的内部;加热隔室(12),该加热隔室被限定在该感应线圈的内部并且被布置成在使用时接纳包括可汽化物质(22)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24)的本体;其中,在该外部本体与该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限定了通气孔,该通气孔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该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该加热隔室。(An induction heating assembly (10) for a vapour generating device (1) is provided. The induction heating assembly includes an outer body; an induction coil (16) disposed inside the outer body; a heating compartment (12) defined inside the induction coil and arranged to receive, in use, a body comprising a vaporisable substance (22) and an inductively heatable susceptor (24); wherein a space between the outer body and the induction coil defines a vent arranged to allow air to flow around the induction coil and to the heating compartment.)

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

将物质加热而不是燃烧来产生供吸入的蒸气的装置近年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这样的装置可以使用多种不同途径中的一种途径来为物质提供热量。一种此类途径是,简单地提供加热元件,向其提供电力以使得元件进行加热,该元件进而加热该物质以产生蒸气。

实现这种蒸气产生的一种方式是提供一种采用感应加热方法的蒸气产生装置。在这样的装置中,该装置设有感应线圈(下文中还被称为感应器和感应加热装置),并且蒸气产生物质设有感受器。当使用者激活该装置时,将电能供给感应器,该感应器进而产生电磁(EM)场。感受器与场耦合并且产生热量,该热量传递给物质,并且在该物质被加热时产生蒸气。

使用感应加热来产生蒸气有可能提供受控的加热,并且因此提供受控的蒸气产生。然而,实际上,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在蒸气产生装置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不合适的温度。这样可能浪费电力而使操作变得昂贵,并且具有使部件损坏或者使得蒸气产生装置的使用无效的风险而给期望使用简单可靠的装置的使用者带来不便。

以前已经通过对装置中的温度进行监测来解决此问题。然而,已经发现一些监测温度是不可靠的,并且即使由于温度监测而使总电力使用效率更高,提供温度监测也添加了部件数量并且使用额外的电力。

本发明寻求的是减轻至少一些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蒸气产生装置的感应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外部本体;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被布置在该外部本体的内部;加热隔室,该加热隔室被限定在该感应线圈的内部并且被布置成在使用时接纳包括可汽化物质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的本体,其中,在该外部本体与该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隔限定了通气孔,该通气孔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该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该加热隔室。

感受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铝、铁、镍、不锈钢及其合金(例如镍铬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在其附近施加电磁场,感受器由于涡电流和磁滞损耗而可以产生热量,从而引起电磁能到热能的转换。

我们已经发现,允许空气围绕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加热隔室的纵向端部会允许在空气进入加热隔室之前将热量传递至空气。这将冷却感应线圈,从而允许感应线圈更有效地工作并使其操作稳定、并且减小了需要直接施加至可汽化物质的加热量,因为进入加热隔室的空气也加热可汽化物质(或者至少降低其具有的冷却效果)。这减少了加热可汽化物质所需的能量的量。另外的益处是,限制了向外部本体传递热量,这防止外部本体变热、并且因此防止外部表面变热。当本体位于加热隔室中时,无需增加感应线圈与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这些益处。这意味着不会减小从感应线圈传递至感受器的能量,从而允许尽可能有效地传递能量、并且因此尽可能有效地产生热量。

感应线圈可以是圆柱形感应线圈。在这种情况下,感应线圈可以布置在外部本体的径向内部,其中加热隔室限定了感应线圈的径向内部,并且其中,在外部本体与感应线圈之间限定通气孔的间隔可以是径向间隔。作为圆柱形感应线圈的替代方案,感应线圈可以是螺旋扁平感应线圈。

该通气孔可以被成形为围绕该感应线圈引导空气流,之后将空气流引导至该加热隔室。这通过在孔中的空气将感应线圈与外部本体分开,同时还在空气进入加热隔室之前加热空气,以减小需要施加至加热隔室的加热量,从而为外部本体提供绝缘。这减小了用电量,同时还保护使用者免受暴露于热量的影响。

加热隔室可以与感应线圈相邻。虽然感应线圈可以嵌入在加热隔室的壁中,但是因为在其内嵌有感应线圈的壁与加热隔室的腔室之间不存在其他元件,并且因为壁部分地限定加热隔室,因此打算将这归为术语“相邻”的含义。

如上所述,本体包括可汽化物质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该本体可以包含该可汽化物质和该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在这种构型中,由感应产生的加热仅在本体内发生。因此,当本体位于加热隔室中时,加热隔室内产生的热量不在本体外部产生。换言之,加热隔室可以被布置成当本体存在于加热隔室中时仅在本体内提供热量。这是因为在这种构型中当电流通过感应线圈时由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产生的热量仅在本体的内部产生。

热量可以在加热隔室的外部产生。典型地,在加热隔室的外部产生的热量由感应线圈产生。该热量可以对加热隔室内的任何可汽化物质提供额外加热。

该通气孔可以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加热隔室的任何部分。典型地然而,通气孔被布置成允许空气围绕感应线圈流动并且流动至加热隔室的轴向端部。这避免了通气孔与感应线圈以任何方式干涉,并且允许向通气孔中的空气传递最大量的热量,因为其通向加热隔室的轴向端部的路径将比通气孔通过加热隔室的任何其他部分更长。

在第一方面,当本体位于加热隔室中时,本体可以抵接加热隔室的侧边,优选地,当本体位于加热隔室中时,在加热隔室中仅存在通过本体的气流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在感应线圈与本体之间可以没有从加热隔室的入口到加热隔室的出口的气流路径。这限制了在本体与加热隔室的侧边之间围绕本体的空气流。这允许感受器被定位成尽可能靠近感应线圈,并且增加了通过本体而不是围绕本体的空气流。

通气孔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典型地,感应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隔件,该一个或多个分隔件被布置在该外部本体与该感应线圈之间,以限定两层或更多层通气孔。这允许从感应线圈到空气的热传递更有效,并且因此限制向外部本体的热传递,这是因为多层相对于用于热传递的空气体积提供了增加的表面区域。

替代性地或附加地,该感应加热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肋,这些肋支撑处于机械连接的外部本体、感应线圈、以及可选的分隔件,并且将通气孔分成多个区段。这旨在表示,可以存在肋,这些肋在外部本体、感应线圈、与分隔件(如果它们存在)之间提供机械连接,这些肋支撑这些部件并且将通气孔分成多个区段。这为多个不同的部件提供合适的结构性支撑,同时允许大量的表面区域供空气穿过,由此提高了热传递效果。当感应线圈是圆柱形感应线圈时,这些区段可以是环形区段。

具有多层通气孔为空气如何从通气孔的入口通过通气孔到达加热隔室提供了多种选择。典型地,这些层的通气孔被布置成提供气流路径,该气流路径穿过多个通气孔层、从一个通气孔层通向另一个通气孔层。这允许通过穿过多层而加长气流路径,从而提供更长的长度,在该更长的长度上,热量可以传递至穿过通气孔的空气。这还使得热传递更有效,这是因为一层中的空气被内层的空气加温。在这种布置中,优选地,空气路径可以在一层中沿加热隔室的长度通过并且在下一层中沿加热隔室的长度、沿相反方向通过。

在通气孔的替代性布置中,这些层的通气孔可以被布置成通过在每个相应的通气孔层之间分开而提供穿过至少两个通气孔层的气流路径。这也是通过允许同时加温多层中的空气而提供更有效的热传递的一种手段。当然,多个层或气流路径在其间被分开的层可以是径向相邻的(即,同心的)层。

典型地,感应加热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该通气孔中的结构,这些结构被布置成限定一个或多个气流路径。这提供增加的表面区域供空气通过,以使热传递发生。

该空气流可以遵循任何合适的路径。典型地,该一个或多个气流路径被布置成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围绕该感应线圈的螺旋形;在该线圈的纵向方向上的之字形;以及在该线圈的横向方向上的之字形。这使得每个气流路径的长度最大化,从而允许从感应线圈更有效地传递热量,这是因为空气沿相应的气流路径花费更长的时间通过,从而允许吸收更多的热量。当感应线圈是圆柱形感应线圈时,螺旋形可以是围绕感应线圈的圆周旋转的螺旋形,在线圈的纵向方向上的之字形可以在线圈的轴向方向上,并且在线圈的横向方向上的之字形可以在线圈的周向方向上。

该一个或多个气流路径可以覆盖任何量的感应线圈,以允许从感应线圈传递热量。典型地,这些气流路径覆盖感应线圈的外表面50%以上、优选地50%-90%、更优选地50%-80%。我们已经发现,这提供了合适量的表面区域,在保持结构性刚性的同时能够在表面区域上发生热传递,而不会使制造过于复杂。

感应加热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电磁屏蔽件,该屏蔽件被布置成:在该线圈与最内侧通气孔之间;在同心通气孔之间;大致环绕最外侧通气孔的圆周;或者是该通气孔的壁的一部分。EM屏蔽件限制了通过组件的EM辐射量。通过将EM屏蔽件设置成与通气孔相邻(同时仍被包围或不被包围),如此处的这种情况,如果EM屏蔽件被加温至通气孔中空气的温度以上,则热量还能够从EM屏蔽件传递到空气。

感应线圈可以位于任何合适的位置。典型地,该感应线圈被布置在容纳该加热隔室的壁中。这为感应线圈提供了保护,使其免受空气中和本体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免受该本体组分的影响。

该组件可以被布置用于在使用中以波动的电磁场来操作,该波动的电磁场具有在大约0.5特斯拉(T)与最高浓度点处的大约2.0T之间的磁通量密度。

电源和电路系统可以被配置用于在高频下进行操作。优选地,电源和电路系统可以被配置用于在大约80kHz到500kHz之间、优选地在大约150kHz到250kHz之间、更优选地在大约200kHz的频率下进行操作。

尽管感应线圈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但是感应线圈典型地可以包括利兹(Litz)电线或利兹电缆。

感受器可以被成形为提供孔,在使用时空气能够通过该孔。这可以通过将感受器设成管的形状、即提供管状感受器来实现。这是有益的,因为感受器产生热量并且有效地允许对进入本体/烟弹的空气、在其穿过管时进行预加热。已经发现,与其他形状的感受器相比,管状感受器在产生热量方面也更好,因为这种管状感受器具有闭合的圆形电气路径。感受器还由于其形状以及其与其上的电磁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电磁屏蔽。因此,虽然感受器可以仅用于产生热量,但是典型地,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具有形成通气孔的至少一部分的管状形状。当然,除了本体的感受器之外,该感受器还可以是另外的感受器。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气产生系统,该蒸气产生系统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感应加热组件;本体,该本体包括可汽化物质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其中,该本体在使用时布置在该组件的加热隔室内。

可汽化物质可以是能够形成蒸气的任何合适的物质。该物质可以包括植物衍生材料,并且特别地,该物质可以包括烟草。典型地,可汽化物质是固体或半固体烟草物质。这允许感受器在本体内保持在位,使得能够重复且一致地提供加热。产生蒸气的固体的示例性类型包括粉末、微粒、球粒、碎片、线、多孔材料、或片材。

优选地,可汽化物质可以包括气溶胶形成剂。气溶胶形成剂的示例包括多元醇及其化合物,例如丙三醇或丙二醇。典型地,可汽化物质可以包括在大约5%到大约50%(基于干重)之间的气溶胶形成剂含量。优选地,可汽化物质可以包括大约15%(基于干重)的气溶胶形成剂含量。

并且,可汽化物质可以是气溶胶形成剂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可汽化物质可以是液体。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本体可以具有液体保持物质(例如,一束纤维、如陶瓷等多孔材料等),该液体保持物质保持要被如加热器等汽化装置汽化的液体,并且允许蒸气形成并从液体保持物质释放/排放到空气出口以供使用者吸入。

在加热时,可汽化物质可以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可以包括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化合物。

本体可以是胶囊,该胶囊在使用中包括透气性壳体内的可汽化物质。透气性材料可以是电绝缘且非磁性的材料。该材料可以具有高透气性,以允许空气流过具有耐高温性的材料。合适的透气性材料的示例包括纤维素纤维、纸、棉以及丝绸。透气性材料还可以用作过滤器。替代性地,本体可以是包裹在纸中的可汽化物质。替代性地,本体可以是被固持在不透气的但是包括合适的穿孔或开口以允许空气流动的材料内的可汽化物质。替代性地,本体可以是可汽化物质本身。本体可以基本上呈棒的形状形成。

感受器可以以任何合适的位置和任何合适的方式位于本体内。典型地,一个或多个感受器被固持在可汽化物质内并且被其环绕,使得该可汽化物质在使用时在该一个或多个感受器与该组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吸热层。这提供了对可汽化物质的有效加热,同时还限制了传递到蒸气产生系统的其他部件的热量的量。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感应加热组件的示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蒸气产生装置沿图2中的平面A-A的截面;

图4示出了替代性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沿与图3所示相同的平面的截面;

图5示出了另外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沿与图3所示相同的平面的截面;

图6示出了另一个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沿与图3所示相同的平面的截面;

图7示出了与图6的示例相对应的示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与图6的示例相对应的替代性的示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9示出了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中具有示例性气流路径的部分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中具有替代性的示例性气流路径的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描述蒸气产生装置的示例,包括描述示例性感应加热组件和示例性可感应加热的烟弹。还描述了监测蒸气产生装置中的温度的示例性方法。

现在参考图1和图2,总体上用1表示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在图1中以已组装构型展示、并且在图2中以未组装构型展示。

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1是手持式装置(借此,旨在表示使用者能够用单手握住并且未受协助地支撑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感应加热组件10、可感应加热的烟弹20、以及吸嘴30。烟弹在被加热时释放蒸气。因此,通过使用感应加热组件以对可感应加热的烟弹进行加热来产生蒸气。蒸气接着能够在吸嘴处被使用者吸入。

在该示例中,使用者通过将空气吸取到装置1中、在烟弹被加热时穿过或围绕可感应加热的烟弹20、并且离开吸嘴30,从而吸入蒸气。这通过将烟弹定位在由感应加热组件10的一部分所限定的加热隔室12中、并且在装置已组装时使该隔室与在该组件中形成的空气入口14和吸嘴中的空气出口32处于气态连接来实现。这允许通过施加负压而吸引空气穿过该装置,该负压通常由使用者从空气出口吸取空气而产生。

烟弹20是包括可汽化物质22和可感应加热的感受器24的本体。在该示例中,可汽化物质包括烟草、湿润剂、甘油以及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感受器是多块导电的板。在该示例中,烟弹还具有用于容纳可汽化物质和感受器的层或膜26,其中该层或膜是透气的。在其他示例中,不存在膜。

如上所述,感应加热组件10用于加热烟弹20。该组件包括呈感应线圈16和电源18形式的感应加热装置。电源和感应线圈电连接,使得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以选择性地传递电力。

在该示例中,感应线圈16为大致圆柱形,使得感应加热组件10的形式同样为大致圆柱形。加热隔室12被限定在感应线圈的径向内部,在感应线圈的轴向端部处具有基部,并且在感应线圈的径向内侧周围具有侧壁。加热隔室在感应线圈的与基部相反的轴向端部处敞开。当对蒸气产生装置1进行组装时,该开口由吸嘴30覆盖,其中通向空气出口32的开口位于加热隔室的开口处。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空气入口14在加热隔室的基部处具有通向加热隔室中的开口。

如上所述,为了产生蒸气,加热烟弹20。这通过从由电源18供应给感应线圈16的直流电流改变的交变电流来实现。电流流过感应线圈,从而导致在线圈附近的区域中产生受控的EM场。所产生的EM场提供了源,以供外部感受器(在此情况下为烟弹的感受器板)吸收EM能并将其转换为热量,由此实现感应加热。

更详细地,通过向感应线圈16提供电力,致使电流穿过感应线圈,从而产生EM场。如上所述,供给感应线圈的电流是交流(AC)电流。这导致在烟弹内产生热量,这是因为,当烟弹位于加热隔室12中时,其目的是将感受器板(基本上)与感应线圈16的半径平行地布置,如图所示,或者至少具有与感应线圈的半径平行的长度分量。因此,当在烟弹位于加热隔室中的同时向感应线圈供应AC电流时,由于由感应线圈产生的EM场与每块感受器板耦合,所以感受器板的定位导致在每块板中感应出涡电流。这样导致通过感应在每块板中产生热量。

在该示例中通过各感受器板与可汽化物质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使烟弹20的板与可汽化物质22处于热连通。这意味着,当通过感应加热组件10的感应线圈16对感受器24进行感应加热时,热量从感受器24传递至可汽化物质22以加热可汽化物质22并且产生蒸气。

感应线圈16嵌入在壁28中。这限制了感应线圈与感应线圈周围的环境之间的接触。在使用时,热量从加热隔室12进入其中嵌有感应线圈的壁,该壁还提供了加热隔室的侧壁。感应线圈由于线圈的电阻也产生少量热量。

为了利用该热量并且将热量从感应线圈传递出而冷却感应线圈,如上所述连接至加热隔室的基部的空气入口14穿过在感应线圈的与吸嘴30和感应加热组件10相遇位置相邻的一端处的开口、经过其内嵌有感应线圈的壁、传到感应线圈的相反的端部,跨过该端部到达加热隔室的基部中的开口。当使用者通过吸嘴中的空气出口32吸取空气时,空气穿过空气入口(如图1中由箭头48指示的)被吸入到加热隔室中、穿过烟弹(如果存在一个)、并且穿过空气出口(如图1中由箭头50指示的)。

当空气入口14中的空气比其中嵌有感应线圈16的壁28更冷时,热量从壁(并且因此从感应线圈)传递至空气。这会使空气加温并且冷却壁和感应线圈。因此,穿过烟弹的空气比蒸气产生装置1外侧的空气更暖。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空气入口14被外壁34包围。外壁在空气入口与蒸气产生装置1的外部之间提供了屏障。如果外壁比空气入口中的空气更暖,则热量还从外壁传递至空气入口中的空气。

如上所述,如箭头48指示的,空气从空气入口14传入加热隔室12中。烟弹20与加热隔室紧密配合。因此,当空气穿过包含烟弹的加热隔室时必须穿过烟弹。因此,限制了烟弹周围的空气流,并且在烟弹与壁28之间没有围绕烟弹的专门的气流路径,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因为传到加热隔室中的空气在进入加热隔室和烟弹之前已经被加温,这限制了从烟弹到空气的热量损失的量,从而保持烟弹更暖。

在图2中,EM屏蔽件36嵌入在壁28中,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EM屏蔽件位于感应线圈的径向外侧。当使用蒸气产生装置1时,EM屏蔽件将由于感应线圈产生的热量和加热隔室12中的热量而变暖,并且可以由于屏蔽过程中在屏蔽件中产生的电流而变暖。

图3示出了沿图2的平面A-A的截面。这示出了圆形本体,从而示出了蒸气产生装置总体上呈圆柱形。加热隔室12位于中央、被壁28包围,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连同EM屏蔽件36。如图2,可以看到,EM屏蔽件被定位成围绕感应线圈、在线圈的径向外侧。

通气孔14被定位成围绕壁28,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和EM屏蔽件36。通气孔被分成多个弧38,这些弧中的每个弧都设有气流路径。通气孔被肋40分开。这些肋连接在壁与外壁34之间,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和EM屏蔽件,该外壁环绕通气孔、在其径向外侧。

图4示出了替代性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与图3所示相同的截面。因此,该装置仍是圆形的,其中加热隔室12位于该装置的中央。加热隔室以与图2和图3所示的蒸气产生装置相同的构型同样被壁28包围,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和EM屏蔽件36。在该示例中,代替形成通气孔的气流路径的弧,通气孔14由多个圆形孔39来提供(如图4所示),这些圆形孔呈圆形均匀地分布在EM屏蔽件的径向外侧。每个孔提供气流路径并且通过肋40与相邻孔分隔开,这些肋将壁连接至外壁34,该壁内嵌有线圈和EM屏蔽件,该外壁形成蒸气产生装置的外壁。

图5示出了另外的替代性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相同截面。装置同样是圆形的,其中加热隔室12位于中央。壁28环绕加热隔室。感应线圈16嵌入在该壁内。然而,代替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EM屏蔽件也嵌入在该壁中的是,EM屏蔽件36嵌入在外壁34中。外壁通过通气孔14与壁分隔开,该壁内嵌有线圈。与图3所示的示例一样,通气孔被分成多个弧38,这些弧通过肋40分隔开。在这种构型中,弧38可以通过金属管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管能够充当感受器并且对进入加热隔室12的空气提供预加热。金属管还可以充当EM屏蔽件。

图6示出了另一个替代性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沿图3至图5的相同平面的截面。在此示例中,装置具有与图5的示例相同的结构,但是代替其为外壁,其内嵌有EM屏蔽件的壁是中间壁42。从该中间壁径向向外存在外壁34。在外壁与中间壁之间存在通气孔14,并且在中间壁与壁28之间存在通气孔,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并且环绕加热隔室12。每个通气孔通过在相应通气孔的相应壁之间延伸的肋40分成多个弧38。每个弧同样提供气流路径。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通气孔14可以具有多种布置中的一种布置。图7和图8示出了两种这样的布置。

图7示出了具有类似于图6所示的截面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布置。在图7所示的布置中,蒸气产生装置具有提供装置的外部壁的外壁34。外壁的径向内部存在中间壁42,该中间壁具有距外壁的径向间隔以及距壁28的径向间隔,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壁位于中间壁的径向内部,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并且该壁提供限定在该壁的径向内部的加热隔室12的侧壁。

通气孔14从装置的外部通至加热隔室。图7中以48指示的单个气流路径延伸通过通气孔。该路径在与加热隔室12的轴向端部成一直线的位置处穿过外壁34进入蒸气产生装置。该路径然后在外壁与中间壁42之间通至与加热隔室的相反的轴向端部成一直线的位置。在此位置处,在由外壁与中间壁之间的径向间隔提供的间隙与由中间壁与壁28之间的径向间隔提供的间隙之间存在通路,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气流路径穿过此通路并且在中间壁与壁之间回到同样与加热隔室的初始轴向端部成一直线的位置,但是与该路径进入蒸气产生装置时相比距加热隔室的径向间隔更小,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该路径然后遵循另外的通路在加热隔室的轴向端部处进入加热隔室。

图8示出了具有类似于图6所示的截面的示例性蒸气产生装置的图7所示的布置的替代性的布置。与图7所示的布置一样,在图8所示的布置中,蒸气产生装置具有提供装置的外部壁的外壁34。外壁的径向内部存在中间壁42,该中间壁具有距外壁的径向间隔以及距壁28的径向间隔,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壁位于中间壁的径向内部,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并且该壁提供限定在该壁的径向内部的加热隔室12的侧壁。

与图7一样,在图8中,通气孔14从装置的外部通至加热隔室。然而,代替图7的单个气流路径48,图8所示的布置具有图8中以50指示的气流路径,该气流路径具有共用起点和共用终点,但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有两个总体上平行的区段。该路径在与加热隔室12的轴向端部成一直线的位置处穿过外壁34进入蒸气产生装置。该路径然后岔开。该路径的一个区段在外壁与中间壁42之间通入由这些壁的径向间隔提供的间隙。该路径的另一区段穿过通路通向由中间壁与壁28之间的径向间隔提供的间隙,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16。该路径的这个区段然后穿过此间隙。两个区段在与加热隔室12的相反的端部成一直线的位置处再结合。这通过路径中穿过外壁与中间壁之间然后穿过中间壁中的通路的区段以将穿过中间壁与壁之间的区段结合至相当于加热隔室的相反的轴向端部的位置来实现,该壁内嵌有感应线圈。该路径在加热隔室的轴向端部处沿共用的端部区段延续到加热隔室中。

与图6所示的示例一样,图7和图8所示的布置具有肋(图7和图8中未示出),这些肋连接并且支撑多个不同的壁,这些壁在通气孔14中形成弧区段。

图9和图10各自示出了能够用于蒸气产生装置中的示例性气流路径。这些附图中的每个附图都示出了圆柱体,该圆柱体表示其内嵌有感应线圈的壁28。

图9示出了气流路径44,该气流路径通过通气孔(图9和图10中未示出)来提供。气流路径以之字图案围绕壁28通过。这旨在表示,路径具有与圆柱形壁的纵向轴线对齐的平行区段并且在平行区段的端部通过气流路径的弯曲的区段与相邻区段结合。在这种构型中,一个或多个气流路径围绕整个壁布置。

图10示出了气流路径46。此气流路径同样由通气孔(未示出)提供。气流路径围绕壁28以螺旋形从壁的一个轴向端部通向壁的相反的轴向端部。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干粉吸入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