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1366622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Underpants type absorbent article ) 是由 田中杰 永井贵仁 于 2018-12-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具有具备一对防漏壁部(40)的吸收性主体(10)、腹侧腰围部(20)和背侧腰围部(30),其中,从前后方向的前侧起依次具有吸收性主体(10)朝下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第1凸部(61)、吸收性主体(10)朝上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凹部(60)、以及吸收性主体(10)朝下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第2凸部(62)。(A pants-type absorbent article (1) comprises an absorbent body (10) having a pair of leakage-preventing wall sections (40), an abdominal-side waist section (20), and a back-side waist section (30), wherein the pants-type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es, in order from the front side in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a 1 st convex section (61) along the left-right direction, which protrudes downward from the absorbent body (10), a concave section (60) along the left-right direction, which protrudes upward from the absorbent body (10), and a 2 nd convex section (62) along the left-right direction, which protrudes downward from the absorbent body (10).)

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具备形成为俯视时的大致沙漏形状的外侧片构件和与外侧片构件的肌肤面侧接合的吸收性主体,以裆下部为中心将外侧片构件对折,将前腹部的左右两缘部与后背部的左右两缘部接合,形成腰围开口部和腿围开口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433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一般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仅具有将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对折的峰折线。因而,变成尿布的裆下部较长地下垂的外观,容易让用户有裆下部肥大而贴合性不好这样的印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从外观上给用户带来贴合性好这样印象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具备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的吸收性芯和一对防漏壁部;腹侧腰围部,该腹侧腰围部与上述前后方向的前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以及背侧腰围部,该背侧腰围部与上述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从上述前后方向的前侧起依次具有: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下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第1凸部、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上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凹部、以及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下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第2凸部。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而变得明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从外观上给用户带来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主视图。

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将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在前后方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说明防漏壁部40的图。

图6是说明防漏壁部40的图。

图7A是图5的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B是图5的II-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C是图5的III-I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A以及图8B是穿用状态的防漏壁部40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与吸收性主体10的接合区域61、62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明了至少以下事项。

一种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主体,该吸收性主体具备沿着上述上下方向配置的吸收性芯和一对防漏壁部;腹侧腰围部,该腹侧腰围部与上述前后方向的前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以及背侧腰围部,该背侧腰围部与上述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从上述前后方向的前侧起依次具有: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下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第1凸部、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上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凹部、以及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下侧凸出的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第2凸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凹部提拉吸收性主体的一部分,裆下部不会放松地下垂,因而,能够让用户从外观上持有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另外,通过第1凸部以及第2凸部,可辨认出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具有2个空间。因而,在前侧的空间能够收容排尿及男性生殖器,在后侧的空间能够收容排便及臀部,能够让用户持有排泄物难以泄漏且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凸部以及上述第2凸部分别具有以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下侧凸出的方式将上述吸收性主体沿着上述左右方向折叠的峰折线,上述凹部具有以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上侧凸出的方式将上述吸收性主体沿着上述左右方向折叠的谷折线。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第1凸部、凹部和第2凸部容易被用户辨认。因而,从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外观上,能够让用户持有排泄物难以泄漏且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凸部的下端与上述第2凸部的下端在上述上下方向错开。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基于第1凸部以及第2凸部的位置关系,用户能够判断出前后。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凸部的下端位于比上述第1凸部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上述背侧腰围部具有相比上述腹侧腰围部朝下侧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用户能在感官上准确地进行前后判断。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包装状态下,上述腹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背侧腰围部的上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沿着上述上下方向的折线而朝上述左右方向的内侧被折回,上述折线在上述左右方向位于比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两侧端靠外侧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防止因第1凸部、凹部和第2凸部使吸收性芯在前后方向重叠的部位进一步朝左右方向的内侧被折回。因而,可抑制折叠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厚度。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包装状态下,上述腹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背侧腰围部的上端部通过沿着上述左右方向的折线而朝下侧被折回,从上述腹侧腰围部以及上述背侧腰围部的上端至上述折线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小于从上述折线至上述凹部的上端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因第1凸部、凹部和第2凸部使吸收性芯在前后方向重叠的部位上重叠腹侧腰围部以及背侧腰围部的上端部。因而,可抑制折叠后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厚度。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主体具备:肌肤侧片,该肌肤侧片配置在比上述吸收性芯靠穿用者的肌肤侧的位置;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上述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在上述上下方向伸缩,上述一对防漏壁部能够通过上述弹性构件而朝上述肌肤侧立起,上述吸收性主体具有:前侧端部固定部,该前侧端部固定部在上述前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将上述防漏壁部固定成不能立起;后侧端部固定部,该后侧端部固定部在上述后侧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将上述防漏壁部固定成不能立起;以及间歇固定部,该间歇固定部在与上述前侧端部固定部以及上述后侧端部固定部在上述上下方向空开间隔的位置,将上述防漏壁部固定于上述肌肤侧片。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形成第1凸部、凹部和第2凸部。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具有以上述吸收性主体朝上侧凸出的方式将上述吸收性主体沿着上述左右方向折叠的谷折线,折叠上述吸收性芯的上述谷折线的部位在上述左右方向上与上述间歇固定部并列。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凹部(谷折线)提拉吸收性主体的一部分,裆下部不会放松地下垂,因而,能够从外观上让用户持有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上述上下方向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若将上述腹侧腰围部跟上述吸收性主体接合的区域与上述背侧腰围部跟上述吸收性主体接合的区域之间的、上述吸收性主体的部位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将上述间歇固定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第2长度,则上述第2长度是小于上述第1长度的1/2的长度,且上述间歇固定部配置在从上述接合的区域在上述上下方向空开间隔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在凹部的前后设置变形自由度高且能进行峰折的吸收性主体的部位,形成第1凸部以及第2凸部。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上述上下方向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上述前侧端部固定部以及上述间歇固定部之间的上述防漏壁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与上述间歇固定部以及上述后侧端部固定部之间的上述防漏壁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同。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使第1凸部的下端与第2凸部的下端在上下方向错开。

该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上述防漏壁部具有从上述左右方向上的上述间歇固定部的内侧端至上述防漏壁部的基端侧的基端区域和比上述基端区域靠上述防漏壁部的末端侧的末端区域,上述末端区域在比上述防漏壁部的末端靠上述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有相互相向的面彼此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的接合部,在将上述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上述上下方向展开且伸长的状态下,在比上述间歇固定部靠上述腹侧腰围部侧的位置以及比上述间歇固定部靠上述背侧腰围部侧的位置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上述接合部。

根据这样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由第1凸部以及第2凸部形成的2个空间容易通过刚性高的接合部而在前后方向扩大。因而,用户能够更为容易地识别出内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具有2个空间。

===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以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为例来说明实施方式。不过,本发明所涉及的内裤型吸收性物品也可以利用作为婴幼儿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内裤等。

===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构成===

图1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称为“尿布”)的主视图。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将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在前后方向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尿布1在图1的内裤型状态下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形成有腰围开口部BH和一对腿围开口部LH。上下方向的上侧与腰围开口部BH侧相对应,下侧与裆下侧相对应。另外,前后方向的前侧与穿用者的腹侧相对应,后侧与穿用者的背侧相对应。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将构成尿布1的材料层叠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用者接触的一侧称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称为非肌肤侧。

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10、腹侧腰围部20和背侧腰围部30。在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后述的吸收性芯11)沿着上下方向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在前后被弯折。并且,在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从非肌肤侧接合有腹侧腰围部20,在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从非肌肤侧接合有背侧腰围部30。

在图2的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配置成它们的长度方向沿着尿布1的左右方向。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的腹侧腰围部20的中央部,配置有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左右方向上的背侧腰围部30的中央部,配置有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从图2的展开状态起,吸收性主体10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被对折,左右方向上的腹侧腰围部20的两侧部与左右方向上的背侧腰围部30的两侧部通过熔融等接合,从而形成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

吸收性主体10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其长度方向(尿布1的上下方向)伸缩的侧部弹性构件41(本发明的弹性构件)。另外,吸收性主体10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具备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一对防漏壁部40。防漏壁部40能够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而向肌肤侧立起(详细情况后述)。

另外,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排泄液的吸收性芯11;相比吸收性芯11配置在穿用者的肌肤侧的透液性的肌肤侧片12;相比吸收性芯11配置在非肌肤侧的不透液性的非肌肤侧片13;以及片构件14。肌肤侧片12以卷入吸收性芯11的方式将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向非肌肤侧折回。片构件14相比非肌肤侧片13配置在非肌肤侧,并且在比肌肤侧片12靠肌肤侧的位置形成防漏壁部40。

吸收性芯11是通过将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的纸浆纤维等吸液性纤维成形为规定形状而得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俯视时为大致沙漏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俯视时为矩形形状等。另外,吸收性芯11也可以由透液性的芯包裹片15覆盖。

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分别具有:内层片21、31;相比内层片21、31配置在非肌肤侧的外层片22、32;腰围弹性构件23、33;以及覆盖片24、34。腰围弹性构件23、33在内层片21、31与外层片22、32之间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以伸长状态被固定。因而,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贴合于穿用者的腰围。另外,覆盖片24、34从肌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

在图2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腹侧腰围部20在俯视时为矩形形状。背侧腰围部3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腹侧腰围部20重叠的重叠部30A;以及相比腹侧腰围部20向下侧延伸的延伸部30B。重叠部30A在俯视时为矩形形状,延伸部30B在俯视时为倒梯形形状。可由延伸部30B覆盖穿用者的臀部。另一方面,腹侧腰围部2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背侧腰围部30短,未延伸至裆下侧。因而,步行时等向腹侧被抬起的腿的动作不受阻碍,容易步行。

另外,在背侧腰围部30的延伸部30B,沿着其下端设有延伸部弹性构件35。具体来讲,延伸部弹性构件35具有:向下侧朝左右方向的内侧倾斜配置的一对倾斜部351;以及在一对倾斜部351之间沿左右方向配置的直线部352。延伸部弹性构件35与腰围弹性构件33同样地在内层片31与外层片32之间以伸长状态被固定。通过延伸部弹性构件35,延伸部30B贴合于穿用者的臀部,延伸部30B的卷起得到抑制。

不过,并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也可以是,腹侧腰围部20为与背侧腰围部30相同的平面形状,具备与背侧腰围部30的延伸部弹性构件35同样的弹性构件。即,也可以是,腹侧腰围部20在下端部具备向下侧朝左右方向的内侧倾斜的倾斜弹性构件。另外,也可以相反地,背侧腰围部30为与腹侧腰围部20相同的俯视时的矩形形状,不具备延伸部弹性构件35。

===关于防漏壁部40===

图5以及图6是说明防漏壁部40的图。图5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是防漏壁部4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A是图5的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B是图5的II-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C是图5的III-III线处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A以及图8B是穿用状态的防漏壁部40的示意性剖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是指以下状态:将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接合解除,将尿布1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展开,并且使尿布1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无褶皱地伸长。具体来讲,是构成尿布1的材料(例如片构件14等)的尺寸伸长至与其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相近的长度的状态。

<<防漏壁部40的构成>>

吸收性主体10所具备的一对防漏壁部40分别通过将构成吸收性主体10的外装件的片构件14折叠而形成。作为防漏壁部40的形成方法的一例可例示以下的方法。

首先,在片构件14载置有非肌肤侧片13的状态下,片构件14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以弯折线f1(参照图6)为基点,朝肌肤侧且左右方向的内侧被弯折。在这样成为2层的片构件14之间,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有侧部弹性构件41。接着,成为2层的片构件14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以弯折线f2为基点,朝非肌肤侧且左右方向的内侧被弯折。

最后,在非肌肤侧片13上载置有吸收性芯11和肌肤侧片12的状态下,成为4层的片构件14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以弯折线f3为基点,朝肌肤侧且左右方向的内侧被弯折。由此,固定有侧部弹性构件41的片构件14的部位相比肌肤侧片12配置在肌肤侧。并且,形成了被弯折成剖面大致S字形的防漏壁部40。

防漏壁部40具有:作为弯折线f1与f2之间的部位的“肌肤侧部42”;以及相比肌肤侧部42配置在非肌肤侧且作为弯折线f2与f3之间的部位的“非肌肤侧部43”。肌肤侧部42是相对于非肌肤侧部43朝左右方向的外侧被弯折的部位。因而,肌肤侧部4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42a成为“防漏壁部40的末端42a”。

另外,相比吸收性芯11位于非肌肤侧的片构件14的部位,通过粘接剂16(参照图6)直至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侧端10a的位置为止地被固定于背片13等。因而,作为吸收性主体10的侧端10a的弯折线f3的位置成为防漏壁部40的基端43a。也就是,非肌肤侧部43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端43a成为“防漏壁部40的基端43a”。

在构成肌肤侧部42的2层片构件14之间,在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4根侧部弹性构件41A。4根侧部弹性构件41A偏靠防漏壁部40的末端42a地配置。在构成非肌肤侧部52的2层片构件14之间,在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有2根侧部弹性构件41B。2根侧部弹性构件41B偏靠非肌肤侧部4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端43b地配置。

另外,吸收性主体10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在尿布1的前后方向上的前侧的上端部将防漏壁部40固定成不能立起的“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在后侧的上端部将防漏壁部40固定成不能立起的“后侧端部固定部52”。

具体来讲,如图7A所示那样,前侧端部固定部51具有:将防漏壁部40的肌肤侧部42与非肌肤侧部43之间利用粘接剂等固定的“肌肤侧固定部511”;以及将防漏壁部40的非肌肤侧部43与肌肤侧片12之间利用粘接剂等固定的“非肌肤侧固定部512”。虽未图示,但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也是与图7A同样的剖面,具有肌肤侧固定部和非肌肤侧固定部。

因而,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前侧端部固定部51与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片构件14的部位成为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另外,例如在穿用者为就寝姿势的场合,即便由防漏壁部40阻挡住的排泄液流往前后,也能够由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来阻挡排泄液,可抑制前部泄漏及后部泄漏。

顺带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的宽度(左右方向的长度)并不是微少量。具体来讲,肌肤侧部42的宽度以及非肌肤侧部43的宽度并不是微少量,比5mm大。因而,假如没有将防漏壁部4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不能立起地固定,则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会朝向长度方向的中心收缩,而无法使防漏壁部40立起。也就是,通过设置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可遍及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大范围地使防漏壁部40良好地立起,能够使防漏壁部40发挥功能。

另外,吸收性主体10在与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在上下方向空开间隔的位置上,具有将防漏壁部40固定于肌肤侧片12的“间歇固定部53”。也就是,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5)下,前侧端部固定部51、间歇固定部53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在上下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间歇地配置。

具体来讲,如图6所示那样,间歇固定部53将防漏壁部40的非肌肤侧部43与肌肤侧片12之间利用粘接剂等固定。图5所例示的间歇固定部53通过将俯视时呈矩形形状的2个固定部531、532在左右方向并列而构成。不过,不限于此,例如间歇固定部53既可以由1个固定部构成,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固定部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并列而构成。

在间歇固定部53进行粘接剂的涂敷等,刚性高。因而,优选的是,间歇固定部53配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吸收性主体10的侧端10a靠内侧的位置。通过使刚性高的间歇固定部53不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侧端10a,能够防止由吸收性主体10的侧端10a(边缘)刺激穿用者的内腿。

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在防漏壁部40中,将从左右方向上的间歇固定部53的内侧端53a的位置至防漏壁部40的基端43a侧的区域(直至基端43a的区域)称为“基端区域401”。另外,将相比基端区域401靠防漏壁部40的末端42a侧的区域(直至末端42a的区域)称为“末端区域402”。

防漏壁部40的末端区域402如图7C所示那样,在比防漏壁部40的末端42a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具有相互相向的面彼此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的“夹紧接合部54”(本发明的接合部)。具体来讲,夹紧接合部54利用粘接剂等将肌肤侧部42与非肌肤侧部43之间的一部分接合。另外,夹紧接合部54如图5所示那样,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接合部54沿着非肌肤侧部4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端43b(即弯折线f2)形成。不过,不限于此,夹紧接合部54也可以从非肌肤侧部4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端43b离开,形成在比内侧端43b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上述的前侧端部固定部51、后侧端部固定部52、间歇固定部53以及夹紧接合部54通过涂敷粘接剂而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压花加工等压接手段来形成。

尤其是在间歇固定部53,存在因穿用者的身体的活动而造成形成间歇固定部53的粘接剂的一部分发生剥离的危险。另外,在间歇固定部53,朝左右方向的内侧被折回的防漏壁部40固定于肌肤侧片12。因而,若形成间歇固定部53的粘接剂的一部分剥离,则粘接剂向穿用者的肌肤侧露出,会由粘接剂刺激穿用者的肌肤。因而,间歇固定部53虽可以由粘接剂形成,但优选利用压花加工等压接手段来形成。

<<关于排泄物的泄漏抑制>>

在没有设置间歇固定部53的部位,如前述的图3所示那样,以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的侧端11a为起点能够立起的片的长度为以下长度。即,成为将从吸收性芯11的侧端11a至吸收性主体10的侧端10a的片(肌肤侧片12、非肌肤侧片13、片构件1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防漏壁部40的非肌肤侧部4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以及防漏壁部40的肌肤侧部4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合计而得的长度(W1+W2+W3)。该长度(W1+W2+W3)的片如图6所示那样由间歇固定部53局部夹紧。

也就是,在没有设置间歇固定部53的部位相比,在设有间歇固定部53的部位,从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的侧端11a能立起的片的长度变短。因而,即便在尿布1的穿用期间吸收性芯11吸收排泄液而变重,如图8B所示那样,间歇固定部53所处的吸收性芯11的部位也难以下垂。也就是,在排泄后也能维持吸收性主体10相对穿用者的贴合性。因而,在叠加了排泄的场合,也能够通过贴合于穿用者的吸收性芯11来吸收排泄液,可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通过吸收性芯11的下垂,在排泄后也容易进行步行等,不会使穿用者产生不适感。另外,难以从外观上辨别尿布1的穿用。

另外,能够通过间歇固定部53抑制吸收性芯11的下垂,另一方面,在间歇固定部53所处的部位,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的长度变短。这是因为,防漏壁部40的能立起的片构件14的一部分被固定于肌肤侧片12。因而,可以不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大范围设置间歇固定部53,而是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间歇固定部53。

这样,与间歇固定部53中的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的长度相比,能够加长前侧端部固定部51与间歇固定部53之间以及间歇固定部53与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部位的长度。

因而,在没有设置间歇固定部53的部位(例如图8A),与设有间歇固定部53的部位(例如图8B)相比,能够在穿用者的身体与吸收性主体10之间确保适当大小的空间2。能在该空间2收容排泄物,可抑制排泄物的泄漏。另外,在比间歇固定部53靠腹侧的空间2能收容男性生殖器,在比间歇固定部53靠背侧的空间2能收容臀部及排便。

另外,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5)下,间歇固定部53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2可以配置在比尿布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即制品中心CL1靠腹侧腰围部20侧的位置。也就是,可以使间歇固定部53偏靠腹侧腰围部20侧地配置。

这样,能够加长间歇固定部53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6)。因而,能够充分确保收容穿用者的臀部及排便的空间2,另外可抑制后部泄漏。

另外,穿用者的排尿位置相比裆下部靠前侧(腹侧)。因而,如前述那样,可以使间歇固定部53偏靠腹侧腰围部20侧地配置。这样,与吸收性芯11中的排泄口抵接位置相对应地定位间歇固定部53。因而,可由间歇固定部53来抑制吸收排泄液而变得最重的吸收性芯11的部位的下垂。

不过,并不限于上述构成。例如,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5)下,间歇固定部53的上下方向的中心CL2既可以与尿布1的制品中心CL1一致,也可以配置在相比尿布1的制品中心CL1靠背侧腰围部30侧的位置。

另外,防漏壁部40的末端区域402如图7C所示那样具有夹紧接合部54。通过夹紧接合部54,维持防漏壁部40的折叠形状,即维持弯折线f2处的弯曲。因而,在尿布1的穿用状态(图8A)下,通过配置在防漏壁部40的非肌肤侧部43的侧部弹性构件41B,使非肌肤侧部43向穿用者侧立起,并且通过配置在肌肤侧部42的侧部弹性构件41A,使肌肤侧部42与穿用者面接触。

另外,夹紧接合部54的刚性高,在肌肤侧部42之中特别是夹紧接合部54维持面形状,能够牢固地紧贴于穿用者。另一方面,夹紧接合部54以外的肌肤侧部42的部位的刚性低,可形成对应于穿用者的身体的凹凸的曲面,同时紧贴于穿用者。因而,可提高防漏壁部40相对穿用者的紧贴度,可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10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具备在上下方向伸缩的侧部弹性构件41,但该侧部弹性构件41仅配置在防漏壁部40的末端区域402。因而,不会因间歇固定部53的刚性阻碍侧部弹性构件41的一部分收缩力,可有效利用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力,能使防漏壁部40可靠地立起。

不过,并不限于上述构成,也可以在基端区域401配置侧部弹性构件41。详细来讲,也可以在基端区域401之中的、在左右方向与间歇固定部53不重叠的位置或与间歇固定部53重叠的位置,配置侧部弹性构件41。

===关于尿布1的外观===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在内裤型的自然状态下,如图1、图4所示那样,从前后方向的前侧起依次具有:吸收性主体10朝下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第1凸部61、吸收性主体10朝上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凹部60、以及吸收性主体10朝下侧凸出的沿着左右方向的第2凸部62。

这是因为,吸收性主体10具有间歇固定部53。

具体进行说明,在间歇固定部53所处的部位,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连同防漏壁部40一起,也提拉被固定于防漏壁部40的吸收性主体10的主体部(肌肤侧片12、吸收性芯11等),形成凹部60。换言之,在间歇固定部53所处的部位,防漏壁部40能立起的片构件14的长度短,吸收性主体10不下垂,因而形成凹部60。

并且,间歇固定部53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因而,间歇固定部53的前后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因其自重而下垂,形成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的一部分由凹部60提拉,不会向裆下侧放松地下垂。因而,尿布1的裆下部不会变得肥大,从尿布1的外观上能让用户持有贴合性好这样的印象。

进而,通过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可辨认出尿布1在凹部60的前后具有2个空间。因而,能让用户持有以下印象:能够在第1凸部61的空间收容排尿和男性生殖器,能够在第2凸部62的空间收容臀部和排便,排泄物难以泄漏,贴合性好。

另外,优选的是,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分别具有以吸收性主体10朝下侧凸出的方式将吸收性主体沿左右方向折叠的峰折线La、Lb,凹部60具有以吸收性主体10朝上侧凸出的方式将吸收性主体10沿左右方向折叠的谷折线Lc。这样,容易让用户从尿布1的外观上辨认出第1凸部61、凹部60和第2凸部62。

不过,并不限于上述构成,也可以不在第1凸部61、凹部60和第2凸部62的各顶部形成峰折线La、Lb或谷折线Lc。也就是,也可以是吸收性主体10在前后方向不被扎实地折叠成在吸收性主体10上形成峰折线La、Lb或谷折线Lc那样的程度。

另外,由于由间歇固定部53形成谷折线Lc(凹部60),所以,在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折叠吸收性芯11的谷折线Lc的部位在左右方向上与间歇固定部53并列。换言之,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5)下,折叠吸收性芯11的谷折线Lc的部位和间歇固定部53在上下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重叠。

另外,在图5中,谷折线Lb与间歇固定部53交叉地形成,但不限于此。间歇固定部53的刚性高。因而,例如,也可以是谷折线Lc从折叠吸收性芯11的部位朝左右方向的外侧分支,沿着间歇固定部53的上下方向的两端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腹侧腰围部20与背侧腰围部30分离地作为分体构件的所谓三构件型的尿布。不过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腹侧腰围部20与背侧腰围部30之间设置裆下部且腹侧腰围部20与背侧腰围部30连续的一体构件即所谓二构件型的尿布。

但是,在三构件型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难以受到外装构件的影响,变形自由度高。因而,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吸收性主体10容易变形,容易形成第1凸部61、凹部60和第2凸部62(即容易形成一对峰折线La、Lb以及谷折线Lc)。因而,优选的是三构件型的尿布1。

图9是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与吸收性主体10的接合区域61、62的说明图,是在上下方向展开且伸长的尿布1的示意性俯视图。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腹侧的端部,通过被涂敷在接合区域61的粘接剂,从非肌肤侧接合有腹侧腰围部20。另外,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背侧的端部,通过被涂敷在接合区域62的粘接剂,从非肌肤侧接合有背侧腰围部30。

从腹侧的接合区域61的下端61a至背侧的接合区域62的下端62b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即没有与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接合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难以受到外装构件的影响,变形自由度高。也就是,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吸收性主体10容易变形,容易形成第1凸部61、凹部60和第2凸部62(即容易形成一对峰折线La、Lb以及谷折线Lc)。

于是,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9)下,优选以下构成。在将腹侧腰围部20跟吸收性主体10接合的接合区域61与背侧腰围部30跟吸收性主体10接合的接合区域62之间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第1长度L1,将间歇固定部5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设为第2长度L2的场合,第2长度L2是小于第1长度L1的1/2的长度(L2<L1/2)。进而,间歇固定部53配置在从接合区域61、62在上下方向(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的位置。

这样,能够将由间歇固定部53提拉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的长度(约L2)设成小于变形自由度高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的长度(约L1)的1/2。因而,能够在间歇固定部53(凹部60)的前后,设置变形自由度高且能形成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的长度(能进行峰折的长度)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因而,能够在间歇固定部53的前后使吸收性主体10下垂,形成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即形成一对峰折线La、Lb)。

另外,如前述那样,防漏壁部40具有刚性高的夹紧接合部54(参照图7C)。在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的下端部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将肌肤侧朝内侧弯曲,而夹紧接合部54抵抗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力地维持着沿着前后方向的直线状态。因而,在夹紧接合部54所处的部位,吸收性主体10也容易沿着前后方向。

于是,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9)下,可以在比间歇固定部53靠腹侧腰围部20侧的位置、以及比间歇固定部53靠背侧腰围部30侧的位置上,配置夹紧接合部54。也就是,可以在由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形成的2个空间分别配置夹紧接合部54。

这样,在尿布1的外观上,由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形成的2个空间通过夹紧接合部54而容易在前后方向扩大。因而,用户容易辨认出尿布1在前后方向具有2个空间(收容排泄物等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间歇固定部53的腹侧以及背侧分别配置夹紧接合部54,但也可以在间歇固定部53的腹侧以及背侧中的仅一方配置夹紧接合部54。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图4所示那样,第1凸部61的下端61a与第2凸部62的下端62a在上下方向错开。也就是,优选的是,一对峰折线La、Lb在上下方向错开。这样,用户可基于第1凸部61以及第2凸部62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尿布1的前后。因而,尿布1可准确地被穿用,以便腹侧腰围部20侧位于穿用者的腹侧而背侧腰围部30侧位于穿用者的背侧。

另外,第1凸部61的下端61a以及第2凸部62的下端62a既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是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面侧的下端,也可以是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面侧的下端。

另外,用户会考虑使后侧的空间较大以便在由第2凸部62形成的空间中收容臀部。因而,优选的是,第2凸部62的下端62a位于比第1凸部61的下端61a靠下侧的位置。也就是,优选的是,后侧的峰折线Lb位于比前侧的峰折线La靠下侧的位置。这样,在尿布1的外观上,后侧的空间变得比前侧的空间大,用户能够在感官上准确地判断尿布1的前后。

进而,优选的是,像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那样,背侧腰围部30具有相比腹侧腰围部20朝下侧延伸的延伸部30B。通过尿布1具有能覆盖臀部的延伸部30B,尿布1的形状接近一般的内裤形状。因而,用户能够在感官上准确地判断尿布1的前后。

不过,并不限于上述构成,第1凸部61的下端61a(前侧的峰折线La)既可以位于比第2凸部62的下端62a(后侧的峰折线Lb)靠下侧的位置,也可以是第1凸部61的下端61a(前侧的峰折线La)与第2凸部62的下端62a(后侧的峰折线L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对齐。

另外,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前侧端部固定部51与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部位成为能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立起的部位。因而,前侧端部固定部51与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变形,即,将肌肤侧朝内侧弯曲,形成第1凸部61、凹部60和第2凸部62(即形成一对峰折线La、Lb以及谷折线Lc)。

于是,在上下方向将尿布1展开且伸长的状态(图5)下,可以使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间歇固定部53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5)与间歇固定部53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6)不同。

这样,在通过侧部弹性构件41的收缩而变形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间歇固定部53偏靠前侧和后侧中的一方地配置。因而,在间歇固定部53的前后被峰折的吸收性主体10的部位的长度不同。因而,能够使第1凸部61的下端61a(前侧的峰折线La)与第2凸部62的下端62a(后侧的峰折线Lb)在上下方向错开。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相比前侧端部固定部51以及间歇固定部53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5),间歇固定部53以及后侧端部固定部52之间的防漏壁部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6)更长(L5<L6)。因而,第2凸部62的下端62a位于比第1凸部61的下端61a更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假设成型成内裤型的尿布1在包装状态下被折叠成以下形式。首先,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的第1折线FL1(参照图9),朝左右方向的内侧被折回。接着,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上端部通过沿着左右方向的第2折线FL2朝下侧被折回。这样折叠后的尿布1每单个地或每多个地进行包装来流通。

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如图4所示那样,在从第1凸部61的下端61a至凹部60的上端60a的范围内,具有厚度的吸收性芯11被重叠成4层。也就是,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与简单对折的一般的尿布相比具有在前后方向具有厚度的部位。

于是,优选的是,第1折线FL1在左右方向位于比吸收性主体10的两侧端10a靠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折线FL1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端10a。

在该场合,重叠成4层的吸收性芯11的部位不会进一步朝左右方向的内侧被折回,可防止吸收性芯11被折叠成8层。因而,尿布1难以展开,可维持尿布1的折叠状态。因而,用户容易把持尿布1。另外,可抑制折叠的尿布1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因而,在生产线上难以发生折叠的尿布1的搬送问题。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那样,在内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从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上端20a、30a至第2折线FL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3小于从第2折线FL2至凹部60的上端60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4(L3<L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折线FL2沿着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10b。

在该场合,按第2折线FL2被折回的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上端部位于比凹部60的上端60a靠上侧的位置。详细来讲,按前述的第1折线FL1将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朝左右方向的内侧折回,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分别各2层地重叠的部位在按第2折线FL2进行折回之后位于比凹部60的上端60a靠上侧的位置。

也就是,可防止腹侧腰围部20以及背侧腰围部30的具有厚度的部位通过第2折线FL2的折回而与重叠成4层的吸收性芯11的部位重叠。因而,可抑制折叠的尿布1的前后方向的厚度。因而,在生产线上难以发生折叠的尿布1的搬送问题。

另外,所谓凹部60的上端60a优选的是如图4所示那样的吸收性主体10的肌肤面侧的上端,但也可以是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面侧的上端。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目的在于容易理解本发明,而并非用于限定性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构思的范围内可进行变更或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括其等同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防漏壁部40不具有夹紧接合部54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具有腹侧的夹紧接合部541和背侧的夹紧接合部542中的仅一方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夹紧接合部54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延长设置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内裤型吸收性物品);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性芯;111狭窄部;12肌肤侧片;13非肌肤侧片;14片构件;15芯包裹片;20腹侧腰围部;21内层片;22外层片;23腰围弹性构件;24覆盖片;30背侧腰围部;30A重叠部;30B延伸部;31内层片;32外层片;33腰围弹性构件;34覆盖片;35延伸部弹性构件;40防漏壁部;401基端区域;402末端区域;41侧部弹性构件(弹性构件);42肌肤侧部;43非肌肤侧部;42a防漏壁部的末端;43a防漏壁部的基端;51前侧端部固定部;52后侧端部固定部;53间歇固定部;54夹紧接合部(接合部);61、62接合区域;La、Lb峰折线;Lc谷折线;FL1第1折线(折线);FL2第2折线(折线);60凹部;61第1凸部;62第2凸部。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内裤型吸收性物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