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138519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etection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 是由 张余喜 施诚 于 2020-04-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第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若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以表明该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在该时间段内驻留在目标场所内。基于本方案,通过融合多源数据即上述两种标识实现对驻留于目标场所内的人员进行准确检测。(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tection method, a detection device, equipment and a storage medium, where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cquiring time of acquiring a first identification group in a first time period, wherein the first identification group comprises a target place identification and a first user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irst user identification corresponds to a first user entering and exiting a target place; and if the time of acquiring the first identifier group in the first time period meets the set time condition, stor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first user identifier and the target place to indicate that the user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user identifier resides in the target place in the time period. Based on the scheme, accurate detection of personnel residing in the target place is achieved by fusing multi-source data, namely the two identifications.)

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人员管理等考虑,相关组织需要准确掌握各种场所内的人员变动情况。

比如,对于住宅小区,需要准确掌握各个房屋内居住人员的情况。目前,主要还是单纯地依赖人工方式,挨家挨户地进行居住人员的统计,耗时耗力,还无法及时掌握居住人员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自动地准确检测出长期驻留在目标场所内的人员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所述第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

若所述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所述第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

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存储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检测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案中,通过融合多源数据以实现对驻留于目标场所内的人员进行自动地准确检测。具体来说,多源数据包括用户进出目标场所时所使用到的目标场所标识和用户标识,其中,目标场所标识与目标场所绑定,作为进出目标场所的凭证;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用户。某第一用户进出目标场所时,可以同时采集到该用户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为便于描述,假设该用户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构成一个标识组。通过获取在一段时间内采集到某标识组的各个时间,分析这些时间所体现出的时间特征是否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比如居住时间条件。若符合该时间条件,则存储该标识组内的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以表明该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用户在该时间段内驻留在该目标场所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对应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另外,下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时序仅为一种举例,而非严格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用于对驻留于目标场所内的人员情况进行检测。该目标场所比如可以是住宅小区内的各个房屋,此时,驻留于目标场所内的人员是指在该住宅小区内各个房屋中的住户。也就是说,假设某个小区内一共有100个房屋,那么本文中的目标场所也将有100个,一个目标场所即为一个房屋。在该场景中,执行该检测方法的目的即为清查该住宅小区内的居住人口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可以由一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以是PC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部署在目标场所本地,也可以位于云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概括来说,通过融合多源数据以实现对驻留于目标场所内的人员进行自动化地检测。其中,多源数据包括用户进出目标场所时所使用到的两类标识,从功能上说,分别称为目标场所标识和用户标识。

其中,目标场所标识与目标场所绑定,作为进出目标场所的凭证,也可以称为进出标识或出入标识。举例来说,假设需要对某住宅小区内各个房屋的住户情况进行检测,此时,上述目标场所为该住宅小区内的各个房屋,以其中的任一房屋:某小区17号楼302室为例,该目标场所标识与该房屋绑定,是指该目标场所标识与该房屋对应。

可选地,目标场所标识包括如下至少一种:门禁卡标识、车辆标识。

当目标场所标识包括门禁卡标识时,门禁卡标识可以是门禁卡号,可以以预先随机或按照某种方法生成的一串字符作为门禁卡号。可选地,可以随机生成一个门禁卡号,并在门禁卡内写入目标场所标识,该目标场所标识比如为目标场所的地址或名称,比如上述“某小区17号楼302室”,从而实现门禁卡标识与该房屋的绑定。可选地,也可以根据目标场所标识生成门禁卡号,门禁卡号写入门禁卡内,从而实现门禁卡标识与目标场所的绑定。比如,目标场所标识为“T小区17号楼302室”,则门禁卡号比如可以为:T17302。

当目标场所标识包括车辆标识时,该车辆标识可以是车牌号。仍以目标场所为上述举例的房屋——某小区17号楼302室为例,假设这个房屋内的住户有一辆车,可以预先在物业处登记该车辆的车牌号,基于此建立该车牌号与该房屋的绑定关系。

实际应用中,上述门禁卡标识和车辆标识往往都会使用,以覆盖用户的各种出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用户,可以根据用户授权使用的用户特征来得到该用户标识。下面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文提供的检测方法的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第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

102、若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时间范围可以预先设定,比如为半个月、1个月。

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了一个标识组的定义,其中,一个标识组内包含对应于一个用户的两种标识:目标场所标识和用户标识。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不同,进出不同目标场所的用户所使用的目标场所标识不同。

针对凭借与某目标场所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进出该目标场所的用户来说,该用户每次进出目标场所时,都可以同时采集到由其对应的用户标识以及与该目标场所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构成的标识组。

值得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同一目标场所标识可以被分配给一个或多个用户使用。举例来说,不同的目标场所为同一住宅小区内的不同房屋,针对同一房屋来说,在这个房屋内可能居住多个用户,比如一家人,合租者。同一房屋内住着的这多个用户可能都有门禁卡,而这多个门禁卡都与这个房屋绑定,即该多个门禁卡标识相同。

实际应用中,可以在与目标场所相对应的合适位置设置采集设备,以用于采集进出目标场所的用户所对应的标识组。比如,目标场所为某住宅小区内的任一房屋时,该位置为住宅小区门口处。再比如,目标场所为某个办公室或大厦,该位置为办公室或大厦门口处。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需要进行驻留人员检测的目标场所可能有密集分布的多个,比如,在需要检测某住宅小区内的居住人员情况的场景中,该住宅小区内包含的一个房屋即对应于本文中所述的一个目标场所。此时,上述步骤101中的目标场所为这多个目标场所中的任一个,第一用户为进出某目标场所的任一人。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上述步骤的执行过程,结合图2来示例性说明。图2示意了对住宅小区进行居住人员检测的应用场景。如图2中所示,假设XY小区内有1号楼、2号楼和3号楼这三栋楼,每栋楼中有若干房屋,以图中示意的矩形小格子示意各个房屋。并且假设XY小区有两个进出口,分别表示为C1和C2。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这两个进出口部署采集设备,以用于采集进出小区的用户所对应的标识组信息。

在图2中,假设在进出口C1设置有门禁卡识别器201、摄像头202,在进出口C2设置有门禁卡识别器203、摄像头204。这些采集设备分别与图2中示意的计算设备205(对应于前文中所述的作为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通信连接。

在图2中,假设上述第一用户为用户A,并且假设用户A住在该小区的2号楼401室,即目标场所为XY小区2号楼401室。假设与该用户A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为门禁卡标识:02401,与该用户A对应的第一用户标识为00001,该第一用户标识可以是根据用户A授权使用的反映某种用户特征的图像得到的,比如为该图像随机分配的一串字符。

假设在T1时间,该用户A在进出口C1处刷门禁卡进入小区,基于用户A的刷卡行为,门禁卡识别器201可以将识别出的上述门禁卡标识发送至计算设备205,计算设备205在确定上述门禁卡标识有效后,一方面可以控制小区门开启,另一方面可以向摄像头202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摄像头202采集图像。摄像头202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至计算设备205,计算设备205从中识别出用户特征,并确定与之对应的上述第一用户标识。至此,计算设备205中生成一条出入记录:{T1、02401、00001、进入},这条出入记录的含义是:在T1时刻,用户标识为00001的用户使用目标场所标识(即门禁卡标识)为02401的门禁卡刷卡进入XY小区。其中,目标场所标识和用户标识的采集时间认为是同一时间,忽略极短的延时。由此可见,基于刷卡数据与人脸图像的时空共现关系,可以生成包含上述两种标识的出入记录。其中,在上述举例中,所谓时空共现关系可以理解为:在时间上,门禁卡标识和用户标识的采集时间是相同的;在空间上,将在小区的各个进出口处采集的数据都纳入考虑。本实施例中,将同时采集的上述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构成一个标识组,称为第一标识组。

同理,假设计算设备205中后续还生成了一条出入记录:{T2、02401、00001、离开},这条出入记录的含义是:在T2时刻,用户标识为00001的用户使用门禁卡标识为02401的门禁卡刷卡离开XY小区。

假设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对应于上述第一标识组(即02401和00001)的出入记录一共有N条,N>1,那么步骤101中所说的“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即为生成这N条出入记录的时间。

由此可知,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可以实现为:

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生成的全部出入记录,对全部出入记录按照标识组进行分组,以将对应于同一标识组的多条出入记录划分为同一组。从而,同一组内的多条出入记录的生成时间即为这组内包含的标识组被采集到的时间。上述第一标识组可以是这些出入记录中包含的多个标识组中的任一个。

其中,针对任意两个标识组来说,只有这两个标识组内的用户标识和目标场所标识都相同,才认为这两个标识组是相同的;若用户标识不同或目标场所标识不同,则这两个标识组是不同的标识组。

本实施例中,以上文中的举例来说,假设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即02401和00001)的时间为上述N个时间,在得到这N个时间后,分析这N个时间所体现出的时间特征是否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如果符合,则存储第一用户标识(00001)与目标场所(XY小区2号楼401室)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表明用户标识为00001的用户在该第一时间段内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内。

实际应用中,根据目标场所类型的不同,上述时间条件可以有所不同。比如,目标场所为住宅小区内的房屋,则上述时间条件可以是居住时间条件。再比如,目标场所为办公室或办公大厦,则上述时间条件可以是工作时间条件。

可以根据居住、工作场景中人员进出的时间特征,预先设定上述居住时间条件和工作时间条件。举例来说,工作时间条件主要体现为:工作日的上下班时段。居住时间条件主要体现为:在连续很长的天数里都存在出入记录。从而,以目标场所为上述举例的XY小区2号楼401室为例,如果发现在第一时间段(如一个月)内的上述N个时间符合预设的居住时间条件,则认为该第一用户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

可以理解的是,当XY小区2号楼401室内居住多个用户时,通过上述方案最终可以得到这多个用户各自对应的用户标识与该XY小区2号楼401室的对应关系,以表明这多个用户都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

仅以目标场所标识为门禁卡标识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实际上,当目标场所标识包含车辆标识时,原理类似,只是需要在车辆进出口处设置用于采集人脸图像、车辆标识的采集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建立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确定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用户停留在目标场所内的第一目标时间段,向预设的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中包含第一目标时间段和目标场所。

仍以上述举例的情况来说,可以通过分析上述N个时间以得到用户A的居家时间段(即为第一目标时间段),从而,可以向上述管理设备发送上述第一通知消息,以便负责XY小区居住人员清查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上门进行情况核实。其中,上述管理设备可以是与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城区或者某个小区对应的用于进行人员管理的设备。可选地,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线下的实际核实结果修正上述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其中,该对应关系可以被存储到该管理设备中。

综上,基于上述两种标识——与目标场所绑定的目标场所标识以及与进出目标场所的用户对应的用户标识的时空共现关系,可以自动统计出同一用户进出某目标场所的时间特征,进而根据该时间特征可以自动确定出该用户是否长期驻留在该目标场所内,从而完成目标场所内驻留用户的自动检测、精准管理。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第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

302、若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第一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上述步骤的执行参考前文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赘述。

303、获取在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以及采集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第二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第二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所述目标场所的第二用户。

304、若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第二用户标识与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305、根据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确定目标场所内发生的人员变化事件。

第二时间段可以是第一时间段之后的一段时间,比如第一时间段是3月1日至3月31日,第二时间段为4月1日至4月30日。当然,实际上,也可以设定第二时间段与第一时间段可以有部分重叠。

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组与第二标识组的差异仅在于用户标识不同。仍以目标场所为XY小区2号楼401室为例,假设与XY小区2号楼401室这个目标场所对应的目标场所标识仍为前文中举例的02401,第一标识组内的第一用户标识为00001,第二标识组内的第二用户标识为00002。那么第一标识组为{02401,00001},第二标识组为{02401,00002}。

本实施例中假设的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多次采集到第一标识组,在第二时间段内多次采集到第二标识组但是也可能多次采集到第一标识组或者未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情形。

仍以目标场所为XY小区2号楼401室为例,这种情形反映的是:在第一时间段内发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A居住在该房屋内,在第二时间段内发现与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B也居住在该房屋内。至于第二时间段内用户A是否还居住在该房屋内,需要根据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来判定。

其中,第二时间段内第一标识组的采集时间以及第二标识组的采集时间的获取与前文中举例的第一时间段内第一标识组的采集时间的获取方式相似,都是基于出入记录来获得的,在此不再赘述。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假设在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时间采集到第一标识组,假设在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时间采集到第一标识组,在第二时间段内的K个时间采集到第二标识组。仍以目标场所为XY小区2号楼401室为例,该假设即意味着:在第一时间段内,用户A凭借门禁卡标识为02401的门禁卡N次进出XY小区;在第二时间段内,用户A凭借门禁卡标识为02401的门禁卡M次进出XY小区,而用户B凭借门禁卡标识为02401的门禁卡K次进出XY小区。

一方面,分析这K个时间所体现出的时间特征是否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如居住时间条件),如果符合,则存储第二用户标识(00001)与目标场所(XY小区2号楼401室)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表明用户标识为00002的用户B在该第二时间段内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内。对这K个时间的判定过程与前文中对N个时间是否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的判定过程一致,在此不赘述。如果不符合该时间条件,可以认为用户B仅是偶尔临时出入该小区。

另一方面,可以分析上述M个时间所体现出的时间特征是否符合上述设定的时间条件(如居住时间条件),以确定目标场所——XY小区2号楼401室内发生的人员变化事件。具体地,如果这M个时间符合上述时间条件,则确定该目标场所内发生了人员新增事件;如果这M个时间不符合上述时间条件,则确定目标场所内发生了人员更换事件。简单来说,如果M个时间符合设定的居住时间条件,则说明用户A依旧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这个房屋内,也就是说,在第二时间段内,该房屋内除了原有的住户用户A外,还新增了一个住户:用户B。相反地,如果M个时间不符合设定的居住时间条件,则说明用户A不再居住在XY小区2号楼401室这个房屋内,也就是说,在第二时间段内,该房屋内原来的住户用户A搬出,新的住户用户B搬入。另外,如果M个时间不符合设定的居住时间条件,可以删除此前建立的第一用户标识(00001)与目标场所(XY小区2号楼401室)的对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K个时间和M个时间,可以进一步确定出用户A搬出上述房屋的时间以及用户B搬入上述房屋的时间。

进一步地,该检测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如上述假设的K个时间)确定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如用户B)停留在目标场所(如XY小区2号楼401室)内的第二目标时间段;根据确定出的人员变化事件向预设的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中包含第二目标时间段和目标场所。简单来说就是,当发现XY小区2号楼401室内有人员变化情况(如新增用户B或用户A搬出)时,可以向管理设备发送对应的通知,以使相关工作人员上门核查该变化情况。其中,为了便于上门核查,可以根据上述K个时间分析出用户B大概率在家的第二目标时间段,比如对用户B的多个回家时间进行统计以确定出该第二目标时间段。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及时地发现目标场所内的驻留人员的变化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法除了可以用于对住宅小区内的居住人员进行管理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中。

比如,还可以用于对住宅小区内的异常人员进行监控的场景中。在该场景中,可以预先生成包含异常人员对应的用户标识的数据库。基于前文所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当发现某标识组内包含的用户标识为异常人员对应的用户标识时,可以将一段时间内采集到该标识组的时间都筛选出来,进而可以将这些时间以及异常人员所居住的房屋等信息上报给诸如小区物业等管理机构,以便进行安全防范处理。或者,也可以设定与异常人员对应的进出时间特征,以反映异常人员进出小区所表现出的时间特征。当在一段时间内采集到某个标识组的多个时间与该出入时间特征匹配时,认为该标识组内包含的用户标识是与异常人员对应的用户标识,进而向诸如小区物业等管理机构发送通知消息,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处理。

除了可以适用于住宅小区的人员管理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方案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组织、企业的人员管理,比如访客管理、异常人员监测等,原理与前文介绍的执行过程相似,在此不赘述。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检测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检测装置均可使用市售的硬件组件通过本方案所教导的步骤进行配置来构成。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存储模块12。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采集到目标场所标识组的时间,所述目标场所标识组内包含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一用户标识,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所述目标场所的第一用户。

存储模块12,用于若所述时间符合设定的时间条件,则存储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用户停留在所述目标场所内的第一目标时间段。

发送模块,用于向预设的管理设备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目标时间段和所述目标场所。

可选地,所述目标场所包括房屋。

可选地,所述时间条件包括居住时间条件。

可选地,所述目标场所标识包括如下至少一种:门禁卡标识、车辆标识。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11还可以用于:获取在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所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以及采集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所述第二标识组内包含所述目标场所标识和第二用户标识,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于进出所述目标场所的第二用户。所述存储模块12还可以用于:若采集到所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符合所述时间条件,则存储所述第二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所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确定所述目标场所内发生的人员变化事件。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具体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所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符合所述时间条件,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所内发生了人员新增事件;若所述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所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不符合所述时间条件,则确定所述目标场所内发生了人员更换事件。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采集到所述第二标识组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停留在所述目标场所内的第二目标时间段。所述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人员变化事件向预设的管理设备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二目标时间段和所述目标场所。

可选地,所述存储模块12还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二时间段内采集到所述第一标识组的时间不符合所述时间条件,则删除所述第一用户标识与所述目标场所的对应关系。

图4所示装置可以执行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详细的执行过程和技术效果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图4所示检测装置的结构可实现为一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其中,存储器22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21执行时,使处理器21至少可以实现如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3,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至少可以实现如前述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的检测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例可借助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基于海思智能AI芯片的嵌入式人脸识别考勤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