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

文档序号:1407049 发布日期:2020-03-06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 (Spent fuel dry-type storage vertical storage module ) 是由 程呈 潘跃龙 张学岭 潘永杰 于 2019-1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混凝土基础,基础上具有至少一个设有台阶面的收容空间,每一收容空间内用于可拆卸地嵌套收容对应的立式筒仓筒体和乏燃料贮罐的底部一端,基础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气流通道连通的通风口;通风口用于在立式筒仓的筒体和乏燃料贮罐被嵌套在基础后,将外界空气引入至气流通道内冷却乏燃料贮罐内的介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经顶盖排出至外界。本发明设计的抗倾翻、结构稳定的立式筒仓,在发生外部自然事件事故工况条件下,可以保证立式筒仓和内部的乏燃料贮罐仍然处于立式稳定存放状态,避免产生滑移、振动甚至倾翻,从而导致乏燃料贮罐破损并产生放射性物质泄漏。(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ent fuel dry-type storage vertical storage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concrete foundation fixed on the ground, wherein the foundation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accommodating space with a step surface, each accommodating space is used for detachably nesting and accommodating one end of the bottom of a corresponding vertical silo cylinder and a spent fuel storage tank, and the foundation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ventilation opening communicated with an airflow channel; the ventilation opening is used for introducing external air into the medium in the cooling spent fuel storage tank in the airflow channel after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vertical silo and the spent fuel storage tank are nested in the foundation, and discharging the air after heat exchange to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top cover. The anti-tipping vertical silo with stable structure can ensure that the vertical silo and the internal spent fuel storage tank are still in a vertical stable storage state under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external natural accident, and avoid sliding, vibration and even tipping, thereby preventing the spent fuel storage tank from being damaged and radioactive substance from leaking.)

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核电厂乏燃料干式贮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

背景技术

乏燃料干式贮存用立式混凝土筒仓(以下简称“立式混凝土筒仓”)用于存放和保护密封装载乏燃料组件的燃料贮罐。作为核安全重要物项,立式混凝土筒仓在长期贮存过程中执行核安全功能包括:提供乏燃料贮罐结构保护和辐射屏蔽,提供空气对流通道使乏燃料贮罐得到充分冷却。

目前国际上广泛、成熟应用的立式混凝土筒仓整个结构可分为顶盖、筒体和底座三部分。顶盖为独立结构,顶盖与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筒体和底座通过焊接连接。筒体为混凝土或者钢壳结构,用于提供对乏燃料贮罐结构和屏蔽保护。乏燃料贮罐自由坐落于混凝土筒仓底座。筒体底座、顶盖开设进气、排气通道。冷空气从底部进风口进入,热空气从顶部出风口排出,持续排出乏燃料组件衰变热。对于上述结构的立式混凝土筒仓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乏燃料贮罐自由坐落于立式混凝土筒仓底座上,混凝土筒仓底座自由坐落在地面上,由于整个筒仓重心高,因此当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混凝土筒仓和乏燃料贮罐均可能出现滑移、振动甚至倾翻,可能导致乏燃料贮罐破损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

所以,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可能导致乏燃料贮罐破损出现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抗倾翻的结构稳定的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

本发明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立式筒仓,每一所述立式筒仓用于贮存对应的乏燃料贮罐,每一所述立式筒仓具有筒体以及盖设在筒体上的顶盖,每一所述筒体与每一对应的所述乏燃料贮罐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基础,所述基础上具有至少一个设有台阶面的收容空间,每一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可拆卸地嵌套收容对应的所述筒体和乏燃料贮罐的底部一端,所述基础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在所述筒体和乏燃料贮罐的底部被嵌套在所述基础后,将外界空气引入至所述气流通道内冷却乏燃料贮罐内的介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经所述顶盖排出至外界。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每一所述收容空间包括上级凹槽,以及在与所述上级凹槽同轴设置的下级凹槽,所述下级凹槽内侧壁内嵌有套环,所述筒体下端嵌套固定在所述上级凹槽内、且所述上级凹槽的台阶面与所述筒体底面相抵接用于承载所述筒体重量;所述乏燃料贮罐下端嵌套固定在所述下级凹槽内且通过设置在所述乏燃料贮罐侧壁和所述下级凹槽侧壁之间的所述套环可弹性地紧箍所述乏燃料贮罐,实现对所述乏燃料贮罐的固定。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所述台阶面呈圆环形台阶面,所述套环包括环体部以及具有多个分别沿远离所述环体部中心方向延伸的固定隔板,所述圆环形台阶面上间隔开设有与每一所述固定隔板相对应的多个套环卡槽,每一所述固定隔板与所述环体部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每一所述固定隔板可弹性地收容在对应的所述套环卡槽内,通过环体部的刚性和每一固定隔板在对应的所述套环卡槽内延伸性对所述乏燃料贮罐下端实现可弹性伸缩紧固。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所述圆环形台阶面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通风槽,每一所述通风槽与每一所述套环卡槽呈交错间隔排列,所述基础环绕所述上级凹槽周边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每一所述通风槽对应的所述通风口。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所述通风槽为四个,所述圆环形台阶面被4个通风槽的末端通道贯穿,形成4个相互独立的支撑台阶面,每相邻两个独立的台阶面之间的通道用于分别放置四个呈L型的通风管;每一所述通风管被部分插设在通道并于每一对应的通风槽连通,每一所述通风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通风口,每一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端,通过每一所述通风管将外界空气导入至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从所述顶盖上的L型出风口排走,形成有从通风口到出风口的折弯型气流通道,通过折弯型气流通道实现对所述乏燃料贮罐(200)衰变热的持续导出。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所述基础为混凝土地基,每一通风管为一体化成型的金属构件,同心均匀埋置于所述混凝土地基内,形成了混凝土地基础内暗藏式的所述通风槽;每一所述通风管的一端断面为1/4圆弧形,用于与周边大气环境连通,每一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断面为长方形的通风廊道、一直延伸至所述筒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内。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所述顶盖与筒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包括主盖板、与主盖板连接的固定环板、用于连接支撑所述主盖板和固定环板的三角肋板、设置在所述主盖板底部的贮罐固定挡板以及设置在主盖板内的L型出风口,所述L型出风口包括4个,同心均匀分布在所述主盖板内部,每一L型出风口的进风端位于主盖板的底部,每一L型出风口的排风端位于主盖板的侧面并作为最终排放口,每一所述L型出风口用于增强乏燃料衰变热排出,同时降低出风口区域辐射剂量。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包括多个立式筒仓,所述基础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适配的收容空间,在所述基础上围绕每一所述立式筒仓的四周都开设有四个所述通风口,每一所述立式筒仓与环绕其外周的四个所述通风口形成一立式贮存单元,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立式贮存单元均呈镜像对称关系。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包括多个立式筒仓,所述基础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适配的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每一个对应的贮存单元,所述基础上具有多排立式贮存单元,每一排立式贮存单元由各个相同的单元模块组成,且每排相邻两个贮存单元呈镜像对称关系;第N+1排的立式贮存单元位于第N排的两个相邻立式贮存单元之间的区域,呈现交错布置。

根据上述的贮存模块,包括多个立式筒仓,所述基础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适配的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每一个对应的贮存单元,每一贮存单元之间采取45°环绕式布置,其中一贮存单元周边被4个相同结构的贮存单元所环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将立式筒仓固定连接在地基上,实现了抗倾翻结构稳定的立式筒仓,通过该发明可以保证在发生外部自然事件事故工况条件下(例如:洪水、地震),可以保证立式筒仓和内部的乏燃料贮罐仍然处于立式稳定存放状态,避免产生滑移、振动甚至倾翻,从而导致乏燃料贮罐破损并产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并且在环绕立式筒仓的周围的地基上开设通风口,有效地将外界空气引入至内冷却乏燃料贮罐内的介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经流通通道中排出至外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未安装弹性件的混凝土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地基与通风管未安装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地基与筒体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地基、筒体以及乏燃料贮罐各部件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地基、筒体、乏燃料贮罐以及顶盖各部件配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式筒仓贮存模块的流通通道的通风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式筒仓总体布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式筒仓总体布置的对称式布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式筒仓总体布置的交错式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立式筒仓总体布置的45°环绕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的乏燃料干式贮存立式贮存模块,参见图1,该立式贮存模块包括:内部中空的立式筒仓100,立式筒仓100用于贮存对应的乏燃料贮罐200,每一立式筒仓具有筒体101以及盖设在筒体上的顶盖102,每一筒体101与每一对应的所述乏燃料贮罐200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作为气流通道103,本发明创造性地将上述结构固定在基础300,该基础300被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基础300上具有与立式筒仓100对应数量的具有台阶面的收容空间301,每一收容空间301内用于可拆卸地嵌套收容对应的筒体101和乏燃料贮罐200的底部一端,基础30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气流通道103连通的通风口302;每一通风口302用于在筒体101和乏燃料贮罐200的底部被嵌套在所述基础300后,将外界空气引入至所述气流通道103内冷却乏燃料贮罐200内的介质,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经所述顶盖102排出至外界。根据该附图1所示,本发明在对应一个立式筒仓100周围,开设有四个通风口302,四个通风口302呈间隔均匀环绕在立式筒仓100周围,这样可以保证进风均匀,冷却效果更佳。

附图2为地基结构示意图,其中地基300上的每一收容空间301均包括上级凹槽301a,以及在与所述上级凹槽301a同轴设置的下级凹槽301b,所述下级凹槽301b内侧壁内嵌有套环303,所述筒体101下端嵌套固定在所述上级凹槽301a内、且所述上级凹槽301a的台阶面与筒体101底面相抵接用于承载筒体101重量;乏燃料贮罐200下端嵌套固定在下级凹槽301b内且通过设置在乏燃料贮罐200侧壁和下级凹槽301b侧壁之间的套环303可弹性地紧箍乏燃料贮罐200,实现对所述乏燃料贮罐200的固定,套环303设计为弹性结构,可以抽取方便而且在需要固定时,稳定卡紧乏燃料贮罐200不晃动。

进一步地结合附图3,上述的台阶面呈圆环形台阶面,附图4所示为套环30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环303包括环体部303a以及具有多个分别沿远离所述环体部303a中心方向延伸的固定隔板303b,圆环形台阶面上间隔开设有与每一固定隔板303b相对应的多个套环卡槽304,每一固定隔板303b与环体部303a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303c,弹性件303c用于使每一固定隔板303b可弹性地收容在对应的套环卡槽304内,通过环体部303a的刚性和每一固定隔板303b在对应的所述套环卡槽304内延伸性对所述乏燃料贮罐200下端实现可弹性伸缩紧固。本发明其中一个最佳实施例是,每一套环303的环体部303a的四周开设了四个固定隔板303b,四个固定隔板303b均匀间隔分布在环体部303a四周,并与四个间隔均匀设置的套环卡槽304一一对应弹性卡合,由于四周均匀设置的固定隔板303b并且具有弹性,在乏燃料贮罐200下端被嵌套进去后,自动锁紧保证了乏燃料贮罐20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结合附图5所示套环303和通风管的配合安装状态示意图,根据附图所示,圆环形台阶面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通风槽305,每一所述通风槽305与每一所述套环卡槽304呈交错间隔排列,所述基础300环绕所述上级凹槽周边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每一通风槽305对应的所述通风口302。图5中显示的具有四个通风管道,四个L型通风管被固定在对应的通风管道内。安装完毕套环303和通风管400后,将立式筒仓100坐落在台阶面上,参见附图6和图7,将立式筒仓100固定在凹槽内后,再将乏燃料贮罐200下端嵌套卡合在套环303中,图8所示是将顶盖102盖设在筒体101上。根据上面附图显示,通风槽305为四个,圆环形台阶面被4个通风槽305的末端通道贯穿,形成4个相互独立的支撑台阶面306(见图3所示),每相邻两个独立的台阶面306之间的通道用于分别放置四个呈L型的通风管400;每一所述通风管400被部分插设在通道并于每一对应的通风槽305连通,每一通风管400的一端延伸至通风口302,每一所述通风管400的另一端延伸至气流通道103的入口端,通过每一通风管400将外界空气导入至所述气流通道103内,并从顶盖102上的L型出风口排走,参见附图9所示,附图9显示了所形成的从通风口302到出风口102f的折弯型气流通道,通过折弯型气流通道实现对所述乏燃料贮罐200衰变热的持续导出。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础300为混凝土地基,每一通风管400为一体化成型的金属构件,同心均匀埋置于混凝土地基内,形成了混凝土地基础内暗藏式的通风槽305;每一通风管400的一端断面为1/4圆弧形,用于与周边大气环境连通,每一通风管400的另一端断面为长方形的通风廊道、一直延伸至所述筒体101与内部乏燃料贮罐200之间的所述气流通道103内。

附图10为本发明的顶盖结构示意图,其中顶盖102与筒体1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顶盖102包括主盖板102a、与主盖板102a连接的固定环板102b、用于连接支撑主盖板102a和固定环板102b的三角肋板102d、设置在主盖板102a底部的贮罐固定挡板102e以及设置在主盖板102a内的L型出风口102c,所述L型出风口102c包括4个,同心均匀分布在主盖板102a内部,每一L型出风口102c的进风端位于主盖板102a的底部,每一L型出风口(102c的排风端位于主盖板102a的侧面并作为最终排放口102f,每一L型出风口102c用于增强乏燃料衰变热排出,同时降低出风口区域辐射剂量。其中顶盖的三角肋板102d具有四个,分别间隔均匀设置,L型出风口的进风端开设在主盖板102a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设计为L型的折弯通风通道,可以保证气流具有足够的冷却效果。

根据上面描述,本发明的地基上可以设置多个立式筒仓100,参见附图11,基础300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100适配的收容空间,在基础300上围绕每一立式筒仓100的四周都开设有四个通风口302,每一立式筒仓100与环绕其外周的四个所述通风口302形成一立式贮存单元,且每两个相邻的立式贮存单元均呈镜像对称关系,见附图12所示。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个立式筒仓100的分布方式,参见附图13,基础300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100适配的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每一个对应的贮存单元,所述基础300上具有多排立式贮存单元,每一排立式贮存单元由各个相同的单元模块组成,且每排相邻两个贮存单元呈镜像对称关系;第N+1排的立式贮存单元位于第N排的两个相邻立式贮存单元之间的区域,呈现交错布置。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个立式筒仓100的分布方式,参见附图14,基础300上开设有与多个立式筒仓100适配的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每一个对应的贮存单元,每一贮存单元之间采取45°环绕式布置,其中一贮存单元周边被4个相同结构的贮存单元所环绕。

综上描述,本发明核心创新在于:在一体化的混凝土地基基础上,设有与立式筒仓直径相同的凹槽,然后将整个立式筒仓嵌套于凹槽内,具有低重心、半地下式的嵌套式贮存结构特征;在筒仓内腔为保证乏燃料贮罐的结构稳定,在其底部设置了固定套环,用于承担对乏燃料贮罐固定支撑功能。为保证乏燃料贮罐衰变热安全导出,在地基凹槽内设有暗藏式通风管,通风管与外部环境联通,在保证安全进风的同时,可以降低进风口区域的辐射剂量。

对于单个立式筒仓,仅由顶盖和筒体组成,顶盖坐落在筒体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顶盖内部设置了C型出风口和乏燃料贮罐限位板,用于排除乏燃料组件衰变热,同时用于固定乏燃料贮罐顶部位置,防止乏燃料贮罐产生震动、滑移。筒体为内部中空的100%密实的圆柱形结构,用于承担对内部乏燃料贮罐的结构保护和辐射屏蔽功能。混凝土基础上设有上下级圆形凹槽;上级圆形凹槽设有环形台阶,立式筒仓嵌套于上级圆形凹槽并坐落在环形台阶面上。下级圆形凹槽用于承载乏燃料贮罐,此外在下级圆形凹槽上设置了固定套环,套环四周设有固定用于对乏燃料贮罐进行卡箍固定。通风管采取暗藏式结构设计、位于混凝土基础内部,使得筒仓进风口与外部环境联通。

本发明设计的通风结构具有通风良好的功能,当分别将立式筒仓筒体置于上级圆形凹槽台阶面,将乏燃料贮罐置于下级圆形凹槽内的套环后,其通风特征参见附图9如下:外部冷空气从远端的弧形通道竖直向下流动;然后沿着断面为1/4圆弧流动,方向旋转90°,调整为水平方向;空气继续沿着混凝土地基内暗藏式的水平通风廊道流动;然后再进入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方向旋转90°,调整为竖直向上的方向。经过乏燃料组件衰变热加热后,冷空气转变为热空气,进入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顶部,方向旋转90°;空气流动方向再旋转90°,进入顶盖的L型出风口通道尾部;空气流动方向再旋转90°,进入顶盖的L型出风口通道头部。热空气最终从顶盖的L型出风口排走,再实现对乏燃料贮罐衰变热的持续导出。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顶盖分别包括主盖板、固定环板、三角肋板、贮罐固定挡板和L型出风口。主盖板的尺寸、结构特征其直径等于筒仓的内部空腔直径,且其底部形成了圆形凸台,因此顶盖安装在筒体上方后,可以通过主盖板的等尺寸凸台紧固整个顶盖,保证了筒体的密封性能。贮罐固定挡板位于主盖板底部,同心均匀分布,共有4个,其尺寸、位置特征是位于乏燃料贮罐与筒体之间,且尺寸与乏燃料贮罐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基本相同,以便将顶盖安装在筒体上方后,可以实现对乏燃料贮罐顶端的固定。4个L型出风口,同心均匀分布在主盖板内部,L型出风口的进风端位于乏燃料贮罐顶盖的上方,L型出风口的排风端位于主盖板的侧面。通过采取L型出风口设计,有助于在增强乏燃料衰变热排出,同时降低出风口区域辐射剂量。本发明的筒体结构简单,为断面为环形的圆柱体结构,从顶部到底部均为密实填充的结构、屏蔽体,可采用混凝土材料、金属材料或二者组合材料。在乏燃料贮存过程中,筒体嵌套在地基的上级圆形凹槽内部。在尺寸要求上,筒体的壁厚等于圆形凹槽内的环形台阶面宽度,因此筒体可以全部坐落在上级圆形凹槽内的环形台阶面上。

本发明的上级圆形凹槽内设有圆环形台阶面,台阶面宽度与立式筒仓筒体的厚度相同,使得立式筒仓筒体的重量可以完全坐落于该台阶面。其功能是将中空的圆柱形立式筒仓嵌套进去,从而实现对立式筒仓的固定,防止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产生滑移和倾翻。另一方面,由于立式筒仓整体标高降低,重心降低,进一步增强了结构整体稳定性。考虑到对内部乏燃料贮罐通风换热要求,上级圆形凹槽的圆环形台阶面被4个通风槽的末端通道贯穿,形成了4个相互独立的支撑台阶面,每两个独立的台阶面之间的通道,用于放置通风管。下级圆形凹槽的功能是用于存放乏燃料贮罐,同时在圆槽与乏燃料贮罐之间设置了套环,由于套环紧箍住乏燃料贮罐,因此可实现对乏燃料贮罐的固定,防止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乏燃料贮罐产生滑移和倾翻。另一方面,由于乏燃料贮罐整体标高降低,重心降低,同样进一步增强了结构整体稳定性。套环卡槽共有4个,位于上级圆形凹槽的台阶面上,通过将固定隔板嵌入套环卡槽内,防止钢环卡箍的乏燃料贮罐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乏燃料贮罐产生滑移和倾翻。由于圆柱形立式筒仓嵌套于圆槽,考虑到通风换热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内部还设有四个L型的暗藏式通风槽,通风槽由一端断面为1/4圆弧形,另一端断面为长方形的通风廊道,通风槽贯穿了上级圆形凹槽的圆环形台阶面,用于放置通风管。另一方面,L型暗藏式通风槽同步具有迷宫式结构特点,可以降低混凝土筒仓底部进风口辐射剂量,保护运行操作人员辐射安全。套环存放二级圆槽底部,位于圆槽与乏燃料贮罐之间。由一个钢环和4个环形固定隔板组成,二者通过焊接连接。钢环嵌入套环卡槽内,防止乏燃料贮罐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乏燃料贮罐产生滑移和倾翻。通风管为一体化加工成型的金属构件,共有4个,同心均匀埋置于混凝土地基内,形成了混凝土地基内暗藏式通风槽。结构组成上,通风管的一端断面为1/4圆弧形,和周边大气环境连通,另一端断面为长方形的通风廊道,一直延伸至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可以将外部冷空气从远端的弧形通道引入,然后沿着暗藏式的水平通风廊道流动,再进入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实现对乏燃料贮罐衰变热的持续导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也可以取消通通风管,依托通风槽同样可以实现底部进风的效果。

本发明工艺操作方案说明如下:首先将套环吊装置于上级圆形凹槽的台阶面卡槽内,套环最终坐落在下级圆形凹槽内;将筒体吊装置于上级圆形凹槽的台阶面上;再将乏燃料贮罐吊装置于套环的钢环内被卡箍住,最终坐落在下级圆形凹槽内,实现对贮罐下端的固定;将顶盖吊装置于筒体上,然后通过螺栓将二者紧固在一起。通过顶盖背面的贮罐固定挡板实现对乏燃料贮罐顶端的固定。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可以采用如下,立式筒仓的筒体采取“半地下嵌套式”抗倾翻贮存方案。即在混凝土地基上设有圆形凹槽,凹槽内设有圆环形台阶面,台阶面宽度与立式筒仓筒体的厚度相同,在将中空的立式筒仓嵌套进去后,筒仓筒体的重量可以完全坐落于该台阶面,通过“半地下嵌套式”贮存实现对乏燃料贮罐的固定,防止在洪水、地震事故工况下产生滑移、振动和倾翻。

进一步地,乏燃料贮罐采取“半地下卡箍式”+“顶部约束支撑”的固定方案。即下级圆形凹槽位于地面以下,使得乏燃料贮罐整体标高降低,重心降低。同时,在圆槽与乏燃料贮罐之间设置了套环,紧箍住乏燃料贮罐。对于乏燃料贮罐顶盖而言,贮罐固定挡板位于主盖板底部,完成顶盖安装后,贮罐固定挡板位于乏燃料贮罐与筒体之间,以便实现对乏燃料贮罐顶端固定。

进一步地,立式贮存模块采取地下暗藏式L型通风结构设计。即L型通风管埋置于混凝土地基内,形成了混凝土地基内暗藏式通风槽。通风管一端断面为1/4圆弧形,和周边大气环境联通,另一端断面为长方形的通风廊道,一直延伸至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将外部冷空气从远端的弧形通道引入立式筒仓与内部乏燃料贮罐之间的环腔,实现对乏燃料贮罐衰变热的持续导出。

进一步地,顶盖采取内置式L型通风结构设计。即L型出风口的进风端位于主盖板的底部,也即乏燃料贮罐顶盖上方,L型出风口的排风端位于主盖板的侧面。通过采取L型出风口设计,有助于在增强乏燃料衰变热排出,同时降低出风口区域辐射剂量。

进一步地,筒体和贮罐之间的环腔采取无阻塞全范围通风设计。即由于乏燃料贮罐采取“半地下卡箍式”+“顶盖约束支撑”的固定方案,因此在筒体和贮罐之间的环腔区域没有任何阻隔物体,可以实现无阻塞全范围通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光响应导电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