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

文档序号:1411316 发布日期:2020-03-10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 (Mould exchanging mechanism of linear multi-station type forming processing machine ) 是由 陈法胜 于 2019-01-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其技术手段利用排列成直线的多数模站位于直线两侧,作为模具移入与移出动作时所需的空间,并沿着该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可直线往复移动的移动部,作为模具的移动载具,从而可将模具自模站中移出至该直线的一侧,同时将位于该直线另侧的模具移入模站之中,据以达成模站的模具交换,而其中,从模站中移出模具的移出作业以及从外移入模具至模站中的作业,两作业除可同步进行以增进效率外,也可异步分别进行。(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uld exchange mechanism of a straight line multi-station type forming processing machine, which adopts the technical means that a plurality of mould stations which are arranged in a straight line are positioned at two sides of the straight line and used as spaces required by the movement of moving in and out of a mould, and moving parts which can linearly reciprocat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ght line and used as moving carriers of the mould, so that the mould can be moved out of the mould stations to one side of the straight line, and simultaneously the mould positioned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aight line is moved into the mould stations, thereby achieving the mould exchange of the mould stations, wherein, the operation of moving out the mould from the mould stations and the operation of moving in the mould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mould stations can be synchronously carried ou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two operations can also be asynchronously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直线多模站的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在传统上使射出、押出等原料供给单元沿着直线的轨道在多个直线排列的模站间移动,据以将高分子原料供给予位于该些模站中的模具,从而进行高分子的模制成型加工作业。

而传统上居于移动地位的原料供给单元,在中国台湾第M542562号新型专利前案中则被固着于一固定的注料模站位置上,再通过一搬运单元将位于该注料模站中已接收原料的模具,移动至其他成型模站中进行模制成型的程序,该新型专利前案中所揭的技术固可通过将原料供给单元固着,改以搬运单元搬运模具,以较小的能源需求移动模具,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效果。

由于该新型专利前案所揭技术的不足,致使其在效率及资源利用上均仍非理想,其肇因于该新型专利前案因使其原料供给单元所固着的注料模站位置位于直线的端点上,加以其搬运单元在一次的搬运行程中仅能进行一次的模具移动,例如其搬运单元在从注料模站中取出一模具进行搬运时,其第一目标的成型模站必需是空置的状态,始能接收受搬运而来的模具,继之再从一第二目标的成型模站中将另一模具搬运至该注料模站中进行接收原料,因此,在该搬运单元进行模具搬运的同时,该注料模站处于空置的状态,需等待该搬运单元将另一模具搬回后,始可以再行原料的供给程序,如此一来,该新型专利前案即难以有较高的效率或更佳的资源利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其可在单一移动周期中对单一模站进行更换模具,以克服已知技术在单一移动周期中仅可以对单一模站进行模具的取出或进行模具的置入所衍生的效率不彰与资源利用不佳的缺失。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其技术手段为利用排列成直线的多数模站位于直线两侧,作为模具移入与移出动作时所需的空间,并沿着该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可直线往复移动的移动部,作为模具的移动载具,从而可将模具自模站中移出至该直线的一侧,同时将位于该直线另侧的模具移入模站之中,据以达成模站的模具交换,而其中,从模站中移出模具的移出作业以及从外移入模具至模站中的作业,两作业除可同步进行以增进效率外,也可异步分别进行。

更进一步来说,该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在技术内容上则包含了有一第一导部与一第二导部,彼此平行且相隔开来地沿一直线延伸;多数模站,沿该直线依序排列,并介于该第一导部与该第二导部之间;一第一移动部,滑设于该第一导部上,并可平行于该直线地在该些模站的一侧进行往复的位移,且可以该些模站中任一模站作为一停留模站地停滞于该停留模站的一侧;一第二移动部,滑设于该第二导部上,并可平行于该直线地在该些模站的另侧进行往复的位移,且可停滞于该停留模站的另侧;一交换单元,具有两个载部,用以承载模具,而分别在该第一移动部与该停留模站之间移动,或在该停留模站与该第二移动部之间移动,据以使其分别所承载的模具可以在该第一移动部与该停留模站之间移动,或在该第二移动部与该停留模站之间移动。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移动部具有一板状的第一移动座,滑设于该第一导部上;该第二移动部则具有一板状的第二移动座,滑设于该第二导部上,并与该第一移动座位于相同的水平面上。

更进一步地,该第二移动部更包含有一连接件,与该第一移动部固接。

更进一步地,该交换单元具有一动力部,提供动力驱使该载部移动。

更进一步地,该载部的移动由该动力部以单一的一动力源所提供。

更进一步地,该交换单元具有可彼此分离或结合的成对连结部,分设于该载部上,用以使该载部彼此分离或结合,当该成对的连结部使该载部彼此结合时,该载部即可彼此连动地同步于该停留模站与该第一移动部间或与该第二移动部间移动。

更进一步地,该动力源为使力作用于该载部的任一上。

更进一步地,该动力源为固设于该第一移动部上。

更进一步地,更包含有一开模部,设于该第二移动部上。

更进一步地,该载部在该停留模站与该第一移动部间的移动,或在该停留模站与该第二移动部间的移动,为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为之。

其中,在该交换单元中,除可对该些载部分别提供动力使之各自移动外,也可以连结部连结该些载部的彼此,据此,该交换单元即可以单一的动力源所提供的动力,驱使该些载部的任一进行移动,同时以该连结部使该些载部彼此同步移动。

另外,该第一移动部与该第二移动部可受不同的动力源所驱动,进而分别在该第一导部或该第二导部上个别移动,而为使该第一移动部与该第二移动部的移行运动可以同步,除可通过已知的自动控制技术来达成外,更可使该第二移动部可以更包含有一与该第一移动部固接的连接件,用以将该第二移动部与该第一移动部相互连接。

其次,当模具移出作业完成时,紧接实施的开模作业,则可利用已知的模具开合装置以实施,而是等模具开合装置的本身虽非属本发明改良的标的,但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内容,特别是该连接件构件,可以作为模具开合装置设置的承载元件,如此一来,模具开合装置即可随该第二移动部的移动而移动至不同的模站,以提供甫完成移出作业的模具进行开模的作业以及合模的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其可在单一移动周期中对单一模站进行更换模具,以克服已知技术在单一移动周期中仅可以对单一模站进行模具的取出或进行模具的置入所衍生的效率不彰与资源利用不佳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移动部与第一导部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移动部与第二导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交换单元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交换单元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显示模具自模具移出后沿该直线移动的进行。

图7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示意图,显示模具在模站中进行交换的动作(一)。

图8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显示模具在模站中进行交换的动作(一)。

图9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显示模具在模站中进行交换的动作(二)。

图10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显示模具在模站中进行交换的动作(三)。

图11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设置有安全围篱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的分解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俯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仰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移动部与该第二移动部在第三移动方向上位于下降的定位位置上。

图24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该第一移动部与该第二移动部在第三移动方向上位于上升的定位位置上。

附图标记

10、10a、10b、10c: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20:基座;30、30b、30c:模站;30’、30c’:停留模站;30”、30b”、30c”:注料模站;40:第一导部;41:第一导轨;50:第二导部;51:第二导轨;60、60c:第一移动部;61:第一滑块;62、62c:第一移动座;621c:下层板;622c:导杆;623c:顶板;624c:上层板;625c:导块;626c:承块;627c:支杆;628c:螺杆;629c:螺套;63:齿轮;64:齿条;70、70b:第二移动部;71:第二滑块;72:第二移动座;721c:下层板;722c:导杆;723c:顶板;724c:上层板;725c:导块;726c:承块;727c:支杆;728c:螺杆;729c:螺套;73a:连接件;63:齿轮;64:齿条;80、80c:交换单元;81:导条;82、82c:动力部;83、83c:结合座;831:滑块;832:卡柱;84:载部;841:卡孔;85:连结部;851:卡槽;852:卡条;86:滚动元件;90、90a、90b:开模部;91b:安全围篱;x:第一移动方向;y:第二移动方向;z:第三移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兹即举以本发明四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其主要包含了有一基座20、多数的模站30、一第一导部40、一第二导部50、一第一移动部60、一第二移动部70以及一交换单元80。

该基座20为一概呈矩形的长条状框座,用以作为该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的其他构成的设置基础。

该些模站30沿该基座20呈直线的长轴方向依序地固设于该基座20上,并分别由已知用以对模具施以锁模施力的挟模机构所构成,而可使模具可以在不同模站中分别受到挟模机构的合模锁定,使模具维持在紧密闭合的合模状态下,据以进行高分子原料的成型加工作业。

请参阅图2,该第一导部40固设于该基座20上,并沿该基座20的长轴方向延伸地位于该些模站30的后侧,具有两个彼此平行且相隔开来的第一导轨41。

请参阅图3,该第二导部50固设于该基座20上,并沿该基座20的长轴方向延伸地位于该些模站30的前侧,具有两个彼此平行且相隔开来的第二导轨51。

并请参阅图2,该第一移动部60滑设于该第一导部40上,具有多数第一滑块61滑设于该些第一导轨41上,一板状的第一移动座62固设于该些第一滑块61上,从而可使该第一移动座62可以受该些第一导轨41的导引,而以平行于该基座20长轴为一第一移动方向x地进行往复的直线位移。

并请参阅图3,该第二移动部70滑设于该第二导部50上,具有多数第二滑块71滑设于该些第二导轨51上,一板状的第二移动座72固设于该些第二滑块71上,从而可使该第二移动座72可以受该些第二导轨51的导引,而在该第一移动方向x上进行往复的直线位移;

其中,该第一移动部60与该第二移动部70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进行移动的动力,可通过齿轮63、73与齿条64、74的啮接,使马达输出的旋转运动带动该第一移动部60与该第二移动部70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进行直线往复的运动,但关于该等驱动技术属已知技术所已公开,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即不对之再为赘述。

并请参阅图4及图5,该交换单元80具有两条长直条状的导条81,彼此平行地分设于该第一移动座62上,并使长轴垂直于该第一移动方向x,一例如流体压力缸件的动力部82,固设于该第一移动座62上的后端侧上,并使出力轴往前伸置于该第一移动座62的上方,一结合座83设于该动力部82的出力轴端上,并通过滑块831滑设于该些导条81上,从而可从动于该动力部82的出力轴并受该些导条81的导引,而沿着一垂直于该基座20长轴的第二移动方向y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两个可活动的板状载部84分别用以承载模具,并可分别位于该第一移动座62上或位于该第二移动座72上,而可随该第一移动部60或该第二移动部70在该第一移动方向x上进行位移,以及,各该载部84也可经由该结合座83而被动地在该第二移动方向y上进行移动,从而使各该载部84所承载的模具可以在该第一移动方向x与该第二移动方向y上进行二维方向的运动;

其中,为使该动力部82可以通过单一动力源,同时驱动各该载部84及其上所承载的模具,可使该交换单元80更包含有多数可彼此结合及分离的成对连结部85,并使该些成对的连结部85分设于该些载部84之间,具体而言,该些成对的连结部85为彼此形状互补而可相互嵌卡的卡槽851与卡条852的构造;

再者,为使该些载部84可以顺遂地在该第二移动方向y上进行移动,可将如轴承的多数滚动元件86,设置在该些载部84在该第二移动方向y上的移动路径上,包含在该第一移动座62、该第二移动座72以及各该模站30之中(图上未示),使该些滚动元件86可以滚接于该些载部84的底侧端面上,以使其在沿该第二移动方向y上的移动顺遂;

另外,该结合座83与载部84间的结合,则通过卡柱832与载部84上的卡孔841相互嵌接。

通过上述构件,该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可如图6所示般,通过该第一移动部60与该第二移动部70沿第一移动方向x的直线往复运动,而可以从该些模站30中任意选择其一作为一停留模站30’,而使该第一移动部60与该第二移动部70停滞于该停留模站30’的前后两侧,继之,则可如图7至图10所般,通过该动力部82带动该些载部84沿该第二移动方向y进行位移,从而使该些载部84可以从原本所在的第一移动部60与该停留模站30’上,在该些滚动元件86的支持下,同步地往前移动至该停留模站30’与该第二移动部70上,或者反向为之,详细来说:

如图7所示,当该第一移动部60与该第二移动部70停滞于该停留模站30’之始时,该两个载部84其中的一为承载模具并位于该第一移动部60上,而其另一则为位于该停留模站30’中使所承载的模具在该停留模站30’中进行预设的加工作业,在图7中为示意该第一移动部60往该停留模站30’移动中的状态,并待其移动至该停留模站30’后,再使该停留模站30’进行预设的加工作业,而其具体的作业内容为完成高分子模制加工成型后,由挟模机构释放对模具原所施加的锁模力,并使模具由原位在高处的锁模位置下降至位于低处的释放位置上。

并请参阅图8,该停留模站30’完成模制成型加工的预设作业,并由挟模机构使模站中的模具及载部84向下移动至该释放位置后,沿着该第一移动方向x移至该停留模站30’的该第一移动部60,即令其所承载的载部84与位于该位于该停留模站30’中的载部83彼此的连结部85相互滑接并嵌卡地结合于同一水平面上,而以底侧抵靠于对应的滚动元件86。

如图9所示,该动力部82所提供的动力,驱使该些载部84往该停留模站30’的前侧(即附图的左侧方向)移动,据以使已完成模制成型加工作业的模具可以从该停留模站30’中往前移动至该第二移动部70上,而原本位于该第一移动部60上的载部84与所承载的模具,则前移至该停留模站30’中。

之后,则如图10所示,该停留模站30’中的挟模机构复从开模位置往上朝合模位置移动,以供进行次一循环的模制成型预设加工程序,在此移动过程中,在该停留模站30’中上的载部84即如图10所示般地与该结合座83及位于该第二移动部70上的载部84分离。

继之,即可通过该第二移动部70带动所承载的载部84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移动,但在移动之前,已完成模制成型加工的模具则可通过固设于该停留模站30’上的一开模部90进行模具的开启,使操作人员可以将模制成型品自模具中取出,并对模具施以适当的清理,完成以后,即可以该第二移动部70将已清空的模具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移动后,停滞于一注料模站30”的前侧,再依循与上述往前推出的相反移动步骤,将位于该第二移动部70上的载部及所承载的模具,以该动力部82往后拉入该注料模站30”中,同时将位于该注料模站30”中已完成注料的模具及载部84,向后拉移至该第一移动部60上,然后,再以该第一移动部60将已完成注料的模具及载部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移送至另一个模站中,如此反复循环,当可达到较已知技术更为快速及便利的模具交换,而可有效地提高制造的效率。

而在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领域中,进行注料或开模的位置是否特定,以及数量的多裹,均可因应实际加工条件的需求而作更动,因此,如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公开在单一固定位置上进行注料,并可在每一个模站以开模部进行开模,仅为本发明可被实施的诸多态样其中的一而已,并不以之为限,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以将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与已知的技术进行组合,例如,就开模操作来说,除可在每一模站上分别设置开模部外,也可仅设置单一的开模部,并使单一的开模部是可以随着各该移动部进行移动的,或者是被固定在固定的位置上的,其中,前者即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而后者则为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续请参阅图11所示,在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揭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a,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技术特征为一致,所不同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为使该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a的构成可以精简,使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每一模站中均有设置的开模部,在本实施例中仅为单一的数量,以减少如第一较佳实施设置多数开模部所衍生的成本与维修的负担。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与图13所示,为使开模部90a的设置数量为单一,使该开模部90a可以随该第二移动部70a沿该第一移动方向x进行移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使该第二移动部70a更包含有一框架状的连接件73a,跨设于该第二移动座72a与该第一移动座62a之间,用以供该开模部90a的设置,同时可使该第一移动座62a与该第二移动座72a在该第一移动方向x上的位移可以同步进行。

再请参阅图14与图15所示,在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b,其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在主要技术特征上也为相同,所不同为在本实施例仅具有单一的开模部90b,并使该单一的开模部90b被固设在例如注料模站30b”的模站位址上,藉此,在各个模站30b上被移出需经开启的模具,即可通过该第二移动部70b将之移动至该开模部90b的所在位置上以进行模具开启后的取料及清理程序,从而可使工作人员可以在定点位置上进行之,而无需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揭般地在各个不同模站间奔走,以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并减少工安的危险。

同时,通过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可以令工作人员在定点位置上进行工作的功效,即可如图16所示般地,在机械整体的周侧设置安全围篱91b,以提供更佳的安全防护功效。

但关于各实施例中所述开模部90、90a、90b的具体技术内容而言,由于属已经公开的模具开合技术内容,且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均已知悉的技术,加以是等开模技术的本身并非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所在,是以在本说明书中并无详叙的必要。

另外,为了有效地利用厂房的空间,使单一模站中所得设置的模具数量为多数的技术,例如在单一模站分为两层,并在各层空间中分别容纳模具,已属于已知技术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因此,在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即揭露使各模站为具备上下两层空间以分别容纳不同模具,为此,请再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例中所提供的直线多站式成型加工机械的模具交换机构10c,其在构成上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揭相仿,所不同为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注料模站30c”仍维持单层外,其他用以进行模制成型加工的各个模站30c则具有双层空间来同时容纳两个模具,以及使第一移动部60c与第二移动部70c除可分别沿第一移动方向x的运动外,更可进一步地沿一第三移动方向z进行移动,而该第三移动方向垂直于该第一移动方向x,同时也垂直于该第二移动方向y。

而为使该第一移动部60c与第二移动部70c可以沿该第三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分别如图18至图20、图21与图22所示,该第一移动部60c与该第二移动部70c两者具有相同的构造,而使其分别所具有的该第一座部62c及该第二座部72c,分别地更包含了有一下层板621c、721c,两对导杆622c、722c彼此平行地分别立设于该下层板621c、721c的两侧上,一顶板623c、723c固设在各该导杆622c、722c的顶端以稳固各该导杆622c、722c,一迭接于该下层板621c、721c上方的上层板624c、724c滑设于各该导杆622c、722c上,并可沿各该导杆622c、722c的杆轴在该第三移动方向z上进行升降移动,两个呈矩条状的导块625c、725c分别滑设于各该对导杆622c、722c上,两个呈矩条状的承块626c、726c分别固设于各该对导杆622c、722c的中段部位上,并介于该上层板624c、724c与该些导块625c、725c之间,两对支杆627c、727c分别桥接于该上层板624c、724c与各该导块625c、725c上,并与各该承块626c、726c滑接,两个可被驱转的螺杆628c、728c分别以两端与该承块626c、726c及该下层板621c、721c枢接,两个螺套629c、729c则分别穿套螺接于各该螺杆628c、728c上,并固接于该上层板624c、724c上。通过上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构造,该第一移动部62c与该第二移动部72c可如图23与图24所示般,进一步地分别使各上层板624c、724c可以沿着该第三移动方向z进行升降动作的上下位移,当其上升至定位时,可使该上层板625c、725c对应于停留模站30’中位于上层的空间,而可将模具推入停留模站30’的上层空间中或将模具从停留模站30’的上层空间中拉出,相对的,当其下降至定位时,则可使模具进入或退出停留模站30’的下层空间。

其中,各该上层板624c、724c的升降位移通过各该螺杆628c、728c受到外力而自转下,令与之螺接的各该螺套629c、729c可以沿着该第三移动方向z进行移动,同时带动与各该螺套629c、729c为固接的各该上层板624c、724c随之进行升降位移,而用以驱使各该螺杆628c、728c进行转动的动力,在附图中虽未揭示,但驱使元件进行转动的驱动技术属已知的技术内容,例如以马达直接驱动、或经由减速机构、或经由皮带等传动技术进行,均为已知的通常技术,纵本实施例未在附图中明确揭示,也无碍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实施。

另外,需特别加以说明,在前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均揭露使交换单元在单一动力部的构造下,配合连结部的技术,使单一动力部可以同时驱使两个载部进行移动,但在本实施例中,则使交换单元80c不具有连结部的构造,而进一步地使所具有的动力部82c与结合座83c的数量分别增加为二,并使各该动力部82c及其所驱动的结合座83c,分设于该第一移动座的上层板624c与该第二移动座的上层板724c上,从而使该交换单元80c可以在该第一移动部60c与该第二移动部70c上分别进行模具在模站内外间的移动,而非如同前述其他实施例般需通过连结部进行连结形成连动。

而关于该些动力部82c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也以将旋转运动改变为直线运动的已知技术,通过螺杆与螺套间来达到使该些结合座83c进行直线往复移动的效果,其具体的技术内容则与前述螺杆628c、728c与螺套629c、729c相同,虽在附图中未完整揭示驱使螺杆转动的传动构造,但并不造成本发明所属技术人员有不能实施的情事存在。

3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注射成型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