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

文档序号:1413822 发布日期:2020-03-10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in body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是由 牧口大辅 田边真人 清水宏树 上野隆人 竹内俊阳 于 2015-03-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主体(100A)包括能够移动并且具有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一突出部分(80a)的移动而从第一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能够进入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允许第二盒(70A)移动到主体(100A)的附连位置。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在第一位置处也允许第二盒(70A)的第三突出部分(80A)进入第一凹陷部分(123)。当第三突出部分(81A)进入第一凹陷部分(124)时,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允许第二盒(70A)移动到附连位置。(An imaging apparatus body and an imaging system. The main body (100A) includes a second movable member (110A) that is movable and has a first recessed portion (123). The second movable member (110A) is moved from a first position where the first protruding portion (80A) of the first cartridge (70A) can enter the first recessed portion (123) to a second position by the movement of the first protruding portion (80A), thereby allowing the second cartridge (70A) to move to the attached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100A). The second movable member (110A) also allows the third protruding portion (80A) of the second cartridge (70A) to enter the first recessed portion (123) at the first position. When the third protruding portion (81A) enters the first recessed portion (124), the second movable member (110A) is moved to the second position, thereby allowing the second cartridge (70A) to be moved to the attached position.)

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17日、申请号为201580015778.2(国家申请号PCT/JP2015/001485)、发明名称为“成像装置主体和成像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主体和成像系统。本文中的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在下文中称为成像装置)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式成像处理而在记录材料(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诸如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复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这样的装置和机器、以及具有这些装置和机器的功能的多功能机(多功能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领域中,处理盒方法适合于使用电子照相式成像处理的成像装置。对于处理盒方法,盒能够附连到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以及能够从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移除。在该处理盒方法中,电子照相式感光鼓以及对电子照相式感光鼓执行处理的处理装置被一体地组装到盒中。由此,成像装置的维护能够被简化并且能够由用户自身执行。

然而,对于使用这样的处理盒方法的成像装置,不仅可以附连具有与成像装置相匹配的功能的盒,而且可以附连不具有与成像装置相匹配的功能的盒。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结构,已经提出以下方法:也就是说,当不匹配成像装置主体的盒被***时,用于打开/闭合挡板的凸轮部分被带动成与装置主体的开口处的盒误***阻止接合部分相接合从而打开挡板,由此阻止盒的误***(例如,参见PTL 1)。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专利特开2004-012562。

发明内容

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结构,仅单一类型的盒能够附连到单一类型的成像装置主体。同时,对于这样的结构存在需求,所述结构也允许将其中加入了新功能的盒附连到单一类型的成像装置主体。因此,期望有这样的结构,对于所述结构,与成像装置主体相匹配的盒(例如其中加入了新功能的盒)能够附连到成像装置主体并且阻止不匹配成像装置主体的盒错误地被附连到成像装置主体。此外,因为能够附连到单一类型的成像装置主体的盒的类型增加,所以要求能够由用户容易地识别盒的类型。

此外,尽管期望允许***其中加入了新功能的多个盒,但是由于盒的尺寸的限制,因此要求减小在其中设有阻止盒错误地被附连的结构的空间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装置主体允许将第一盒和第二盒***其中。所述第一盒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盒包括第三突出部分和第四突出部分,所述第三突出部分的形状不同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形状。所述成像装置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凹陷部分并且可移动的可移动部件。在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在将所述第一盒附连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期间,所述可移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分中沿着所述第一盒的***方向朝向下游侧的移动而从允许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突出部分沿着所述可移动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通过所述可移动部件的上游侧从而允许所述第一盒移动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附连位置。在所述成像装置主体中,在将所述第二盒附连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期间,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可移动部件允许所述第三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并且当所述第三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可移动部件允许所述第四突出部分沿着所述移动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分的上游侧从而允许所述第二盒移动到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附连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成像系统包括第一盒,所述第一盒包括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二盒,所述第二盒包括第三突出部分和第四突出部分,所述第三突出部分的形状不同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形状。所述成像系统还包括允许将所述第一盒和第二盒***其中的第一成像装置主体。在所述成像系统中,所述第一成像装置主体包括具有第一凹陷部分并且可移动的第一可移动部件。在所述成像系统中,在将所述第一盒附连到所述第一成像装置主体期间,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在所述第一凹陷部分中沿着所述第一盒的***方向朝向下游侧的移动而从允许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允许所述第二突出部分沿着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件的上游侧从而允许所述第一盒移动到所述第一成像装置主体的附连位置。在所述成像系统中,在将所述第二盒附连到所述第一成像装置主体期间,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件允许所述第三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并且当所述第三突出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分时,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可移动部件允许所述第四突出部分沿着所述移动方向通过所述第一凹陷部分的上游侧从而允许所述第二盒移动到所述第一成像装置主体的附连位置。

参照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设在可移动部件中的第一凹陷部分和第二凹陷部分的完整结构。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主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盒的主截面图。

图4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将盒附连到成像装置主体的结构。

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将盒附连到成像装置主体的结构。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移动部件和凹陷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的说明图。

图7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E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7F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E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F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9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9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9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0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0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止挡部件的说明图。

图1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止挡部件的说明图。

图1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盒的第三突出部分和第四突出部分的说明图。

图1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E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F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C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D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E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F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5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移动部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6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C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D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E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6F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7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7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移动部件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盒的第五突出部分和第六突出部分的说明图。

图20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0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0C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0D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0E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0F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C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D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E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1F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从成像装置主体移除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C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D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E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2F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3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3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阻止盒错误地被***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4A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凹陷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4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凹陷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盒的可移动部件的第九突出部分和第十突出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6A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6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6C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6D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6E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6F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在将盒***成像装置主体中时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27示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的变型的完整结构。

图28A示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可移动部件的变型的完整结构。

图28B示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可移动部件的变型的完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成像装置的整体的结构概述

成像装置的完整结构

首先,参照图2大体上描述成像装置主体100(在下文中称为主体)的整体。如图2所示,四个可拆卸的处理盒70(70Y、70M、70C和70K)附连到主体100。在这里,处理盒均包括电子照相式感光鼓(在下文中称为感光鼓)和作为处理装置中的对感光鼓执行操作的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显影单元。感光鼓和处理装置一体地组装到盒中,所述盒可拆卸地附连到成像装置主体。沿着将盒70***主体100中的方向,处理盒70(在下文中称为盒)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被定义为前侧表面侧和后侧表面侧。在图2中,盒70容纳在主体100中,以使得盒70的布置方向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感光鼓1和诸如充电辊2、显影辊25和清洁部件6这样的处理装置一体地设在每一个盒70中。处理装置布置在感光鼓1周围。充电辊2(2a、2b、2c和2d)为感光鼓1(1a、1b、1c和1d)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显影辊25(25a、25b、25c和25d)用调色剂使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可见图像。在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清洁部件6(6a、6b、6c和6d)移除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

扫描单元3设在盒70下方。扫描单元3根据图像信息促使感光鼓1选择性地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潜像。

记录介质盒17附连在主体100的下部分中。记录介质盒17包含记录介质S,所述记录介质S是诸如纸片材这样的片材。记录介质传送装置被设置成将记录介质S通过二次转印辊69和定影单元74传送到主体100的上部分。更具体地,设置有进给辊54、传送辊对76、以及对齐辊对55。进给辊54将记录介质S从记录介质盒17彼此分离并且一张接一张地进给记录介质S。传送辊对76传送已被进给的每一张记录介质S。对齐辊对55促使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潜像与记录介质S同步。此外,中间转印单元5设在盒70上方。中间转印单元5用作转印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装置。中间转印单元5包括驱动辊56、从动辊57、初次转印辊58(58a、58b、58c和58d)、以及对置辊59。初次转印辊58布置在面对相应颜色的感光鼓1的位置处。对置辊59布置在面对二次转印辊69的位置处。环形转印带9环绕在这些辊上。转印带9旋转以使得转印带9面对每一个感光鼓1并且与每一个感光鼓1相接触。通过将电压施加到每一个初次转印辊58,执行从每一个感光鼓1到转印带9的初次转印。通过将电压施加到布置在转印带9内侧的对置辊59和二次转印辊69,将转印带9上的调色剂转印到记录介质S。

为了形成图像,感光鼓1被转动,由充电辊2充电,并且选择性地暴露于来自扫描单元3的光。因此,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上。这些静电潜像由显影辊25显影。因此,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相应的感光鼓1上。对齐辊对55与图像信息同步地将记录介质S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中,对置辊59通过转印带9与二次转印辊69接触。转印带9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将转印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69而经由二次转印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因此,颜色图像形成于记录介质S上。颜色图像已形成于其上的记录介质S由定影单元74加热并且承受压力,以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此之后,记录介质S由输出辊72输出到输出单元75。定影单元74布置在主体100的上部分上。

盒的整体的概述

接下来参照图3概述盒70的整体。图3示出了包含调色剂的一个盒70的主截面。应当注意,包含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70Y、包含品红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70M、包含青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70C、以及包含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70K的结构类似或者以相同的方式构造。

盒70包括清洁单元26(26a、26b、26c和26d)以及显影单元4(4a、4b、4c和4d)。清洁单元26均包括感光鼓1、充电辊2和清洁部件6。显影单元4均包括显影辊25。

如上所述,充电辊2和清洁部件6布置在每一个感光鼓1的周边处。清洁部件6包括弹性部件7和清洁支撑部件8。弹性部件7由橡胶刮片形成。在橡胶刮片7的末端部分7a沿着旋转方向相对于感光鼓1的法线倾斜的状态下,末端部分7a与感光鼓1接触。由清洁部件6从感光鼓1的表面移除的残余调色剂落入被移除调色剂室27a中。防泄漏片21与感光鼓1接触从而阻止被移除调色剂室27a中的被移除调色剂从被移除调色剂室27a泄漏。通过将驱动力从主体100传递到清洁单元26而根据成像操作使感光鼓1旋转。充电辊2通过充电辊轴承28可旋转地附连到清洁单元26。充电辊2由辊压力部件46压向感光鼓1,以使得充电辊2由感光鼓1旋转。

每一个显影单元4均包括显影辊25和显影框架31。显影辊25与相应的一个感光鼓1接触并且沿箭头B的方向旋转。显影框架31支撑显影辊25。显影单元4通过附连到显影框架31的相应侧的显影轴承12而在轴12a处可旋转地连接到清洁单元26(参见图3)。调色剂供应辊34和显影刮片35布置在显影辊25的周边处。调色剂供应辊34与显影辊25接触并且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显影刮片35管控显影辊25上的调色剂层。阻止调色剂从显影框架31泄漏的防泄出片20设在显影框架31中从而与显影辊25接触。此外,调色剂传送部件36设在显影框架31的调色剂收容室31a中。调色剂传送部件36搅拌被包含在调色剂收容室31a中的调色剂并且将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供应辊34。

用于将盒附连到主体以及从主体拆卸盒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4A和图4B描述用于将盒70附连到主体100以及从主体100拆卸盒70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盒70从前侧到后侧沿着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向方向的方向(由箭头F指示的方向)***主体100的开口101(101a、101b、101c和101d)中。在本文中,前侧被定义为沿着盒70的***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后侧被定义为沿着盒70的***方向的下游侧。作为主体100的引导部分,在主体100中,第一引导部分102(102a、102b、102c和102d)设在下侧并且第二引导部分103(103a、103b、103c和103d)设在上侧。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具有沿着盒70的***方向F延伸以用于引导的形状。如图4B所示,每一个盒70都具有第一被引导部分104和第二被引导部分105。第一引导部分102被带动成沿着***方向在前侧与盒70的第一被引导部分104接合,并且在此之后,第二引导部分103被带动成与第二被引导部分105接合。然后,盒70沿着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在***方向F上移动从而***主体100中。因此,盒70被附连在主体100中的附连位置D处。

在下文中,将使用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在下文中,特定的主体100被表示为主体100a、100A、100d、100e等。而且,对应于主体100a、100A、100d、100e等的盒被表示为盒70a、70A、70d、70e等。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至图13F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首先,描述第一主体100a以及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的结构。

图5示出了图4A所示的第一主体100a的在开口101附近的一部分的状态,其中第一盒70a即将被***。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参见图4A)、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以及推压弹簧111设在第一主体100a中。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引导第一盒70a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能够移动。推压弹簧111将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推压到第一位置。当第一盒70a沿着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时,在盒的错误附连已被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阻止之后,第一主体100a允许将第一盒70a布置在附连位置D处(参见图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在第一主体100a中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从而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能够在第一主体100a中向上移动。也就是说,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由推压弹簧111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推压并且能够沿着所述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在本文中,移动方向是指由G指示的可移动部件110移动所遵循的方向,并且***方向是指将盒***所遵循的***方向F。

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具有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第一凹陷部分123由第一接触部分120和第二接触部分121限定。第二凹陷部分124由第二接触部分121和第一进入阻止部分122限定。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构造成使得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能够移动且不改变第一接触部分120、第二接触部分121和第一进入阻止部分1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分120、第二接触部分121和第一进入阻止部分122布置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第一倾斜部分123a、第一平坦部分123b、第二倾斜部分123c、第一凹表面部分123d和第一管控部分123e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一接触部分120的上游部分上。具体地,第一倾斜部分123a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倾斜。第一平坦部分123b连接到第一倾斜部分123a并且大致平行于***方向延伸。第二倾斜部分123c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垂直于***方向(也就是大致平行于移动方向)的第一管控部分123e与大致平行于***方向的第一凹表面部分123d连续。

类似地,第二平坦部分124a、第三倾斜部分124b和第三平坦部分124c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二凹陷部分124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二接触部分121的上游表面上。具体地,第二平坦部分124a和第三平坦部分124c大致平行于***方向。第三倾斜部分124b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此外,如图5所示,止挡部件112和连接部件设在第一主体100a中。止挡部件112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互锁。连接部件连接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和止挡部件112。

如图6所示,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设在第一盒70a上以使得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的截面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具有圆形的形状。第一突出部分80a沿着***方向布置在下游侧,并且第二突出部分81a沿着***方向布置在第一突出部分80a的上游。

如图7C所示,沿着移动方向,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内部宽度大于第一突出部分80a的宽度。同样地,沿着移动方向,第二凹陷部分124的内部宽度大于第二突出部分81a的宽度。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构造成使得当第一突出部分80a移动到第一倾斜部分123a的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端部部分时,第二突出部分81a可以进入第二凹陷部分124。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大于第一距离P。所述第一距离P是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第二突出部分81a变为能够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沿着***方向,第一倾斜部分123a与第一突出部分80a相接触直至到达第二位置所通过的长度小于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此外,沿着***方向,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平坦部分123b的长度以及第一突出部分80a与第一倾斜部分123a相接触所通过的第一距离P之和。

能够与第一主体一起操作的第一盒的附连

接下来,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一盒70a而将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期间的第一突出部分80a、第二突出部分81a和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在图7A至图7F中,左侧对应于成像装置的前侧并且右侧对应于成像装置的后侧。

如图7A所示,当沿着第一引导部分102和第二引导部分103(参见图4A)***第一盒70a时,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接合。当进一步***第一盒70a时,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入口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如图7B所示。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一突出部分80a接收来自第一盒70a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

当再进一步***第一盒70a时,如图7C所示,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一平坦部分123b接触。这促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能够与第二突出部分81a接合。第一平坦部分123b能够延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在第二位置处(在第二位置,第二突出部分81a能够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停留的时间。因此,即使在第一盒70a和第一主体100a中所包括的部件由于受热而膨胀或收缩的情况下,第二突出部分81a也可以变为能够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当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时,如图7D所示,第二突出部分81a在***第一盒70a的同时支撑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平坦部分124a。因此,第一盒70a在保持第一盒70a向上的同时被***。

当再进一步***第一盒70a并且如图7E所示第二突出部分81a移动到第三倾斜部分124b上的位置时,随着第一盒70a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第二移动方向(箭头H)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是向下的方向。更具体地,通过用第二突出部分81a支撑面对第一进入阻止部分122的第二接触部分121的表面,随着第一盒70a的***,由推压弹簧111的回复力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下移动。图7F示出了第一盒70a已经完全***第一主体100a中的状态。因此,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可以***第一主体100a中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

从第一主体移除能够与第一主体一起操作的第一盒

接下来,参照图8A至图8F描述当第一盒70a沿着移除方向R被拉动以从第一主体100a移除时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7F,图8A示出了第一盒70a已经完全***第一主体100a中的状态。

首先,当沿着与***方向F相反的移除方向R拉动第一盒70a时,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并且被带动成与第二凹陷部分124的第二接触部分121接触,如图8B所示。也就是说,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三倾斜部分124b接触。因此,当拉动第一盒70a时,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二突出部分81a接收来自第一盒70a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

当进一步拉动第一盒70a时,如图8C所示,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二平坦部分124a接触。这促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移动到第二位置。当进一步拉动第一盒70a时,第二突出部分81a支撑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平坦部分124a。因此,第一盒70a在保持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上的同时被移除。

当再进一步拉动第一盒70a时,如图8D所示,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表面接触。此后,第二突出部分81a从第二凹陷部分124脱离。当再进一步拉动第一盒70a并且如图8E所示第一突出部分80a移动到第一倾斜部分123a上的位置时,随着第一盒70a被拉动,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第二移动方向(箭头H)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是向下的方向。更具体地,通过用第一突出部分80a支撑面对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表面,随着第一盒70a被拉动,由推压弹簧111的回复力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下移动。图8F示出了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脱离并且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因此,第一主体100a的第一盒70a能够从第一主体100a移除。

不能与第一主体一起操作的盒的附连

接下来,参照图9A至图10B描述将不同于第一盒70a的、不能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盒70b和70c***上述第一主体100a中的情况。

在下文中,沿着***方向,第一距离P被定义为第一倾斜部分123a与突出部分80b接触并且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突出部分81b变为能够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的第二位置所通过的距离。首先,作为示例而描述盒70b。该盒70b的突出部分80b和突出部分81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一平坦部分123b的长度之和。参照图9A至图9C描述当沿着***方向F将盒70b***第一主体100a中时突出部分80b和81b以及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

如图9A所示,当最初***盒70b时,突出部分80b和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被带动成彼此接合。当进一步***盒70b时,突出部分80b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入口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如图9B所示。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突出部分80b接收来自盒70b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当进一步***盒70b并且突出部分80b移动到第二倾斜部分123c上的位置时,如图9C所示,随着盒70b被***,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第二移动方向(箭头H)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是向下的方向。更具体地,通过用突出部分80b支撑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倾斜部分123c,随着盒70b被***,由推压弹簧111的回复力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下移动。当***盒70b并且突出部分80b移动到第一凹表面部分123d上的位置时,突出部分81b被带动成与沿着***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端部表面接触并且不被带动成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结果,能够阻止将在此情况下是错误盒的盒70b***第一主体100a中。

接下来,作为示例描述盒70c,其中,突出部分80c和突出部分81c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小于沿着***方向的第一距离P。参照图10A和图10B描述在沿着***方向F将盒70c***第一主体100a中时的突出部分80c和81c以及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

如图10A所示,当最初移动盒70c时,突出部分80c和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被带动成彼此接合。当进一步***盒70c时,突出部分80c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入口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如图10B所示。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突出部分80c接收来自盒70c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然而,当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随着盒70c的***而向上移动时,突出部分81c被带动成与沿着***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端部表面接触。因此,突出部分81c不被带动成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因此,能够阻止将在此情况下是错误盒的盒70c***第一主体100a中。

尽管未示出,但是当设在盒70上的第一突出部分80的宽度设置成大于第一凹陷部分123的沿着移动方向的入口时,第一突出部分80不能与第一凹陷部分123接合。类似地,当设在盒70上的第二突出部分81设置成大于第二凹陷部分124的沿着移动方向的入口时,第二突出部分81不能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因此,也能够通过取决于第一突出部分80和第二突出部分81的尺寸来阻止将盒70错误地***第一主体100中。

总结

根据以上描述,不能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盒70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的尺寸和布置未设定成对应于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并且因此,盒70不能***附连位置。因此,能够阻止将不能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错误盒70b和70c附连到附连位置的情况。

如图1所示,第一主体100a具有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一接触部分120中的第一管控部分123e。对于这样的结构,在由于例如损坏等而已经失去第二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的情况下,当***第二盒70A时,第一管控部分123e被带动成与第一突出部分80a接触。因此,只要盒未被识别为能够与成像装置一起操作,第一管控部分123e就能阻止盒的***。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减小不能与第一主体100一起操作的错误盒的***的可能性。

关于止挡部件

止挡部件112可以设在主体100中。下面参照图11A和图11B描述止挡部件112。

如图11A所示,当未***第一盒70a时,止挡部件112沿着与***方向F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定位成突出到第一主体100a中的第一引导部分102中。相比之下,如图11B所示,当***第二盒70A并且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由第二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时,止挡部件112沿着箭头B的方向缩回。更具体地,通过由凸轮(未示出)将止挡部件112和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彼此连接,止挡部件112从第一引导部分102的内部移动到外部。由此,第一盒70a变为能够***。

因此,例如当盒是不能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盒70b或70c时或者当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中的至少一个由于损坏等而失去时,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和止挡部件112不能移动。因此,只要盒未被识别为能够与成像装置一起操作的盒,盒就被带动成与止挡部件112接触并且不能前进到附连位置D(参见图4B)。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减小不能与第一主体100一起操作的错误盒的***的可能性。

能够附连到第一主体的第二盒

同时,存在对于允许将各种类型的盒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的需求。各种类型的盒包括根据用户的应用而包含不同量的显影剂的盒,其对应于具有改善的功能和性能的第一主体100a的后续机型,等等。因此,描述能够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的第二盒70A。

如图12所示,第二盒70A具有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第三突出部分80A的形状不同于第一突出部分80a的形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一突出部分80a的截面具有圆形的形状,第三突出部分80A的截面也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三突出部分80A的截面在沿着移动方向的下游端部部分处具有共同的切线并且具有不同的直径。与第一盒70a的情况一样,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设在第二盒70A上以使得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三突出部分80A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下游侧,并且第四突出部分81A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第三突出部分80A的上游。如图13B所示,第三突出部分80A具有能够进入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形状。此外,关于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如图13C所示,当第三突出部分80A移动到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的端部部分时,第四突出部分81A能够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突出部分80A与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所通过的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一平坦部分123b的长度之和(参见图1)。

将第二盒附连到第一主体中

接下来,参照图13A至图13F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二盒70A而将第二盒70A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期间的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在图13A至图13F中,左侧对应于成像装置的前侧并且右侧对应于成像装置的后侧。

如图13A所示,当最初***第二盒70A时,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被带动成彼此接合。当进一步***第二盒70A时,第三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入口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如图13B所示。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三突出部分80A接收来自第二盒70A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

当再进一步***第二盒70A时,如图13C所示,第三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一凹陷部分123的第一平坦部分123b接触。这促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能够与第四突出部分81A接合。第一平坦部分123b可以延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停留在第四突出部分81A能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的第二位置处的时间。因此,即使在第二盒70A和第一主体100a中所包括的部件由于受热而膨胀或收缩的情况下,第四突出部分81A也可以变为能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

当第四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时,如图13D所示,第四突出部分81A在***第二盒70A的同时支撑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平坦部分124a。因此,在***第二盒70A的同时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保持向上。

当再进一步***第二盒70A并且如图13E所示第四突出部分81A移动到第三倾斜部分124b上的位置时,随着第二盒70A被***,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第二移动方向(箭头H)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是向下的方向。更具体地,通过用第三突出部分80A支撑面对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表面,随着第二盒70A被***,由推压弹簧111的回复力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下移动。图13F示出了第二盒70A已经完全***第一主体100a中的状态。因此,第二盒70A能够***第一主体100a中。

从第一主体移除第二盒

接下来,参照图14A至图14F描述当第二盒70A沿着移除方向R被拉动以从第一主体100a移除时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13F,图14A示出了第二盒70A已经完全***第一主体100a中的状态。

首先,当拉动第二盒70A时,第四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并且被带动成与第二凹陷部分124的第二接触部分121接触,如图14B所示。也就是说,第四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三倾斜部分124b接触。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四突出部分81A接收来自第二盒70A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当进一步拉动第二盒70A时,如图14C所示,第四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二平坦部分124a接触。这促使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移动到第二位置。当进一步拉动第二盒70A时,第四突出部分81A支撑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因此,第二盒70A在保持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上的同时被移除。

当再进一步拉动第二盒70A时,如图14D所示,第三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一凹陷部分123接触和接合。此后,第四突出部分81A从第二凹陷部分124脱离。当再进一步拉动第二盒70A并且如图14E所示第三突出部分80A移动到第一倾斜部分123a上的位置时,随着第二盒70A被拉动,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第二移动方向(箭头H)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方向是向下的方向。更具体地,通过用第三突出部分80A支撑面对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表面,随着第二盒70A被拉动,由推压弹簧111的回复力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向下移动。

图14F示出了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脱离并且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定位在第一位置处的状态。因此,第二盒70A能够从第一主体100a移除。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第一主体100a包括具有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因此,可以提供在减小的空间中实现以下结构的成像系统:所述结构阻止不能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盒错误地被附连并且允许附连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多种类型的盒。更具体地,第一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沿着***方向的第一距离P。此外,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一平坦部分123b的长度之和。此外,使用了第二盒70A。第二盒70A包括突出部分例如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突出部分和第一倾斜部分123a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第一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与第一倾斜部分123a之间的关系。因此,能够在减小的空间中实现以下结构:也就是说,所述结构允许***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多种类型的盒70并且能够阻止不匹配成像装置主体的盒错误地被附连。此外,两个突出部分能够用作可见标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并且能够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的盒的类型。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具有从第一实施例发展而来并且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主体100a的后续机型(具有改善的功能和性能)的盒能够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同时,该结构不允许将对应于第一主体100a(其功能和性能低于后续机型的功能和性能)的第一盒70a附连到后续机型。也就是说,对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阻止将对应于第一主体100a的盒附连用于不对应于第一主体100a的后续机型并且允许将对应于后续机型的盒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和后续机型。下文所述的结构使用第一主体100a、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用作第一主体100a的后续机型的第二主体100A、以及能够与第二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二盒70A。省略关于第一主体100a、能够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以及第二盒70A的描述,原因是这些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在下文中,主要描述第一主体100a和第二主体100A之间的区别以及第二主体100A与第一盒70a和第二盒70A之间的关系。参照图15至图17B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与第二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二盒70A可以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比之下,可以与第一主体100a一起操作的第一盒70a不能附连到第二主体100A。参照图15描述第一主体100a和第二盒70A的结构。

第二主体100A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100a的结构。类似于图5,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未示出)、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以及推压弹簧(未示出)设在第二主体100A中。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引导第二盒70A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能够移动。推压弹簧将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推压到第一位置。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由推压弹簧在第二主体100A中向下推压从而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能在第二主体100A中向上移动。

如图15所示,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具有第三凹陷部分223和第四凹陷部分224。第三凹陷部分223由第三接触部分220和第四接触部分221限定。第四凹陷部分224由第四接触部分221和第二进入阻止部分222限定。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构造成使得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能够沿着布置第三接触部分220、第四接触部分221和第二进入阻止部分222的布置方向移动并且不会改变第三接触部分220、第四接触部分221和第二进入阻止部分22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四倾斜部分223a、第四平坦部分223b、第五倾斜部分223c、第二凹表面部分223d和第二管控部分223e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三凹陷部分223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三接触部分220的上游部分上。具体地,第四倾斜部分223a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倾斜。第四平坦部分223b连接到第四倾斜部分223a并且大致平行于***方向延伸。第五倾斜部分223c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垂直于***方向(也就是大致平行于移动方向)的第二管控部分223e与大致平行于***方向的第二凹表面部分223d连续。类似地,第五平坦部分224a、第六倾斜部分224b和第六平坦部分224c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四凹陷部分224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四接触部分221的上游表面上。具体地,第五平坦部分224a和第六平坦部分224c大致平行于***方向。第六倾斜部分224b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

如图16B所示,沿着布置方向由第三接触部分220和第四接触部分221形成的第三凹陷部分223的内部宽度大于第三突出部分80A的宽度,由此允许第三突出部分80A进入第三凹陷部分223。类似地,如图16C所示,沿着布置方向由第四接触部分221和第二进入阻止部分222形成的第四凹陷部分224的内部宽度大于第四突出部分81A的宽度,由此允许第四凹陷部分224与第四突出部分81A接合。也就是说,沿着布置方向,第二主体100A的第三凹陷部分223的内部宽度不同于第一主体10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内部宽度。更具体地,沿着布置方向,第四接触部分221的厚度相比于第二接触部分121的厚度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相比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着移动方向在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三接触部分220和第四接触部分221之间的间隙减小。沿着移动方向设在下游侧的第二主体100A的第四接触部分221的表面的位置和尺寸被设置成与第一主体100a的第二接触部分121的表面的位置和尺寸相同或相似。

将第二盒附连到第二主体

接下来,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二盒70A而将第二盒70A附连到第二主体100A期间的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二主体100A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7A至图7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设在第二主体100A中,如图16A至图16F所示。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分别与第三凹陷部分223和第四凹陷部分224接合,并且当***第二盒70A时,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第二盒70A能够***第二主体100A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

此外,描述在通过沿着移除方向R拉动第二盒70A而从第二主体100A移除第二盒70A时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三凹陷部分223和第四凹陷部分2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8A至图8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第三突出部分80A和第四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二主体100A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三凹陷部分223和第四凹陷部分224接合,并且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盒70A从如上所述的第二主体100A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被拉动,并且因此,能够从第二主体100A移除。因此,第二盒70A能够附连到第二主体100A并且能够从第二主体100A移除。

将第一盒附连到第二主体

接下来,参照图17A和17B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一盒70a而将第一盒70a附连到第二主体100A期间的第二主体100A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与第一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之间的关系。

如图17A所示,当最初沿着***方向F移动第一盒70a时,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三凹陷部分223被带动成彼此接合。当进一步***第一盒70a时,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三凹陷部分223的入口处的倾斜表面223a接触,如图17B所示。更具体地,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三接触部分220接触。因此,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接收来自第一盒70a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未示出)向下推压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然而,相对于移动方向G,第一盒70a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大于第二主体100A的第二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三凹陷部分223的入口。由此,当***第一盒70a时,第一突出部分80a由第三凹陷部分223捕捉。因此,第一盒70a不能***第二主体100A中。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除了第一盒70a以外,第二盒70A能够附连到第一主体100a并且能够从第一主体100a移除,同时阻止不能与主体一起操作的盒的附连。相比之下,作为不同于第二盒70A的盒,第一盒70a不能附连到第二主体100A。因此,可以提供在减小的空间中实现以下结构的成像系统:一种结构,所述结构阻止盒错误地附连到主体,允许附连对应于后续机型的盒,并且阻止对应于现有机型的盒附连到后续机型。此外,两个突出部分可以用作可见标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能够与主体一起操作并且能够附连到主体的盒的类型。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三实施例,能够用不同的结构获得与通过第一实施例获得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在下文中,描述第三主体100d、对应于第三主体100d并且能够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第三盒70d、以及使用能够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第三盒70d的结构。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三主体100d和第三盒70d的整体以及第三盒70d的整体的一般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并且省略其描述。在下文中,主要描述第三主体100d和第一主体100a之间的区别、第三盒70d和第二盒70A之间的区别、以及第三主体100d和第三盒70d之间的关系。下面参照图18至图23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三突出部分80A的截面不具有在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示例中的圆形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截面的形状是不同于圆的形状,也就是说,该截面具有非圆形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或者矩形或多边形,矩形或多边形被倒角从而形成弯曲表面。在下文中,描述使用第三主体100d以及对应于第三主体100d并且能够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第三盒70d的结构。

类似于图4A、图4B和图5,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未示出)、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以及推压弹簧(未示出)设在第三主体100d中。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引导第三盒70d的***。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能够移动。推压弹簧将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推压到第一位置。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由推压弹簧在第三主体100d中向下推压从而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能够在第三主体100d中向上移动。

如图18所示,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具有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第五凹陷部分323由第五接触部分320和第六接触部分321限定。第六凹陷部分324由第六接触部分321和第三进入阻止部分322限定。第五凹陷部分323由第五接触部分320和第六接触部分321形成。第六凹陷部分324由第六接触部分321和第三进入阻止部分322形成。

第七倾斜部分323a、第七平坦部分323b、第八倾斜部分323c、第三凹表面部分323d和第三管控部分323e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五凹陷部分323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五接触部分320的上游部分上。具体地,第七倾斜部分323a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第七平坦部分323b连接到第七倾斜部分323a并且大致平行于***方向延伸。第八倾斜部分323c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垂直于***方向(也就是大致平行于移动方向)的第三管控部分323e与大致平行于***方向的第三凹表面部分323d连续。

相对于移动方向,在第五凹陷部分323中的宽度T大于宽度W。宽度T是沿着垂直于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方向的第五凹陷部分323的内部宽度。宽度W是在沿着***方向处于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下游侧的端部部分处的第五凹陷部分323沿着移动方向的内部宽度。

第八平坦部分324a、第九倾斜部分324b和第九平坦部分324c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六凹陷部分324中,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第六接触部分321的上游表面上。具体地,第八平坦部分324a和第九平坦部分324c大致平行于***方向。第九倾斜部分324b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

如图19所示,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设在第三盒70d上,以使得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突出部分80d的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的截面具有倒角矩形的形状,其长边沿着***方向延伸并且其短边沿着移动方向延伸,并且第六突出部分81d的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的截面具有圆形的形状。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的截面可以具有不同于上述形状的形状,也就是具有非圆形的形状,包括椭圆形、以及矩形或多边形,所述矩形或多边形被倒角从而形成弯曲表面。第五突出部分80d沿着***方向布置在下游侧,并且第六突出部分81d沿着***方向布置在第五突出部分80d的上游。

沿着移动方向,第五凹陷部分323的宽度大于能够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第三盒70d的第五突出部分80d的宽度。类似地,沿着移动方向,第六凹陷部分324的宽度大于第六突出部分81d的宽度。关于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当第五突出部分80d沿着移动方向移动到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处于上游侧的端部部分时,第六突出部分81d变为能够与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七平坦部分323b的长度之和(参见图18)。

用于将第三盒附连到第三主体以及从第三主体拆卸第三盒的结构

接下来,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三盒70d而将第三盒70d附连到第三主体100d期间的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以及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之间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第三盒70d沿着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未示出)***第三主体100d中。如图20A至20F所示,当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被带动成与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并且***第三盒70d时,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第三盒70d能够***第三主体100d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

此外,描述在通过沿着移除方向R拉动第三盒70d而从第三主体100d移除第三盒70d时的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以及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8A至8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1A至21F所示,当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突出部分81d被带动成与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并且拉动第三盒70d时,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三盒70d从如上所述的第三主体100d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被拉动,并且因此,能够从主体100d移除。因此,第三盒70d能够附连到第三主体100d并且能够从第三主体100d移除。

能够附连到第三主体的第四盒

接下来,描述能够附连到第三主体100d的第四盒70D,并且此后,描述设在第四盒70D上的第七突出部分80D和第八突出部分81D以及设在第三主体100d中的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之间的关系。

除了具有形状不同于第五突出部分80d的形状的第七突出部分80D,第四盒70D还具有第八突出部分81D。具体地,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五突出部分80d的截面具有非圆形的形状。第七突出部分80D的截面具有这样的形状,所述形状沿着移动方向的长度与第五突出部分80d大致相同并且所述形状沿着***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五突出部分80d。第七突出部分80D和第八突出部分81D设在第四盒70D上,以使得第七突出部分80D和第八突出部分81D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七突出部分80D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上游侧,并且第八突出部分81D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第七突出部分80D的下游。此外,第七突出部分80D具有能够进入第五凹陷部分323的形状。更具体地,第七突出部分80D沿着移动方向等于第五凹陷部分323的内部宽度W并且沿着垂直于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方向等于或小于第五凹陷部分323的内部宽度T(参见图18)。

此外,关于第七突出部分80D和第八突出部分81D,当沿着第一引导部分和第二引导部分(未示出)***第四盒70D并且第七突出部分80D沿着移动方向移动到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处于上游侧的端部部分时,第八突出部分81D能够与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七突出部分80D和第八突出部分81D之间的距离大于通过使用第七倾斜部分323a将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通过的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和第七平坦部分323b的长度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图4A至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主体100a和盒70a被用作第四主体100D和第四盒70D。在第一主体100a中,在沿着***方向处于下游侧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的端部部分处,第一凹陷部分123的沿着移动方向的内部宽度W与第一凹陷部分123的沿着垂直于第一倾斜部分123a的方向的内部宽度T相同。也就是说,第一主体100a对应于第四主体100D,其中,第五凹陷部分323的沿着垂直于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方向的内部宽度T被最小化。

用于将第四盒附连到第四主体以及从第四主体拆卸第四盒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2A至图22F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盒70a而将盒70a附连到第四主体100D期间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之间的关系。如图22A至图22F所示,当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并且***盒70a时,类似于图7A至图7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可移动部件110d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如图22B所示,类似于图21B,第一突出部分80a被带动成与第五接触部分320接触并且由第七倾斜部分323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然而,区别在于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六接触部分3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六接触部分32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沿着***方向处于移动侧的第七倾斜部分323a的端部部分的宽度(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方向的第七平坦部分323b的宽度)被设置成允许将盒70***第四主体100D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

此外,描述在通过沿着移除方向R拉动盒70a而从第四主体100D移除盒70a时的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以及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8A至图8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当第一突出部分80a和第二突出部分81a被带动成与第三可移动部件110d的第五凹陷部分323和第六凹陷部分324接合并且拉动盒70a时,执行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盒70a从如上所述的第四主体100D的附连位置D(参见图4B)被拉动,并且因此,能够从第四主体100D移除。因此,盒70a能够附连到第四主体100D并且能够从第四主体100D移除。

不能与第四主体一起操作的第三盒的***

相比之下,当***不能与第四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第三盒70d时,可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地阻止盒的错误附连,并且此外,可以阻止将第三盒70d附连到对应于盒70D的第四主体100D。参照图23A和图23B,通过使用将第一主体100a用作第四主体100D的情况作为示例来描述用以阻止第三盒70d的***的结构。如图23A所示,当最初移动第三盒70d时,第五突出部分80d和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一凹陷部分123被带动成彼此接合。

当进一步***第三盒70d时,第五突出部分80d被带动成与设在第一凹陷部分123的入口处的第一接触部分120的第一倾斜部分123a接触,如图23B所示。因此,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通过第五突出部分80d接收来自第三盒70d的力。这促使由推压弹簧111向下推压的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沿移动方向G)向上移动。然而,当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随着***第三盒70d而向上移动时,第六突出部分81d被带动成与沿着***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二接触部分121的端部表面接触。因此,第六突出部分81d不被带动成与第一可移动部件110a的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结果,能够阻止将在此情况下是错误盒的第三盒70d***第一主体100a中。

有利效果

因此,可以提供在减小的空间中实现以下结构的成像系统:所述结构阻止不能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盒错误地被附连并且允许附连能够与第三主体100d一起操作的多种类型的盒。此外,第一突出部分和第二突出部分可以用作可见标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能够与主体一起操作并且能够附连到主体的盒的类型。

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四实施例,能够用不同的结构获得与通过第一实施例获得的效果相类似的效果。描述一种结构,其中,使用了第五主体100e、对应于第五主体100e并且能够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第五盒70e、以及能够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第六盒70E。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五主体100e、第五盒70e和第六盒70E的整体的一般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并且省略其描述。在下文中,主要描述第五主体100e和第一主体100a之间的区别,第五盒70e和盒70a之间的区别,以及第五主体100e、第五盒70e和第六盒70E之间的关系。下面参照图24A至26F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实施例中设在第一主体100a中的可移动部件110a被设在第五盒70e中。在下文中,描述使用第五主体100e和对应于第五主体100e并且能够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第五盒70e的结构。

如图24A所示,第一引导部分402、第二引导部分(未示出)、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设在第五主体100e中。第一引导部分402和第二引导部分引导盒70e的***。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要与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接合。第七凹陷部分423由第七接触部分420和第八接触部分421限定。第八凹陷部分424由第八接触部分421和第四进入阻止部分422限定。第七凹陷部分423由第七接触部分420和第八接触部分421形成。第八凹陷部分424由第八接触部分421和第四进入阻止部分422形成。

如图24B所示,第十倾斜部分423a、第十平坦部分423b、第十一倾斜部分423c、第四凹表面部分423d和第四管控部分423e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七凹陷部分423中,也就是说,设在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七接触部分420的表面上。具体地,第十倾斜部分423a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倾斜。第十平坦部分423b连接到第十倾斜部分423a并且大致平行于***方向延伸。第十一倾斜部分423c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下游侧倾斜。垂直于***方向(也就是大致平行于移动方向)的第四管控部分423e与大致平行于***方向的第四凹表面部分423d连续。

类似地,第十一平坦部分424a、第十二倾斜部分424b和第十二平坦部分424c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在第八凹陷部分424中,也就是说,设在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上游侧的第八接触部分421的表面上。具体地,第十一平坦部分424a和第十二平坦部分424c大致平行于***方向。第十二倾斜部分424b在其沿着***方向朝向下游侧延伸时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倾斜。用作第一接收部分的第八凹陷部分424不必是凹陷部分。第八凹陷部分424至少能够与沿着移动方向处于第七凹陷部分423的下游侧的第十突出部分81e接合就足够了。

如图25所示,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和推压弹簧411设在第五盒70e中。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能够移动。推压弹簧411将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推压到指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由推压弹簧411在第五主体100e中向上推压从而定位在第一位置处并且能够在第五主体100e中向下移动。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设在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中以使得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九突出部分80e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下游侧,并且第十突出部分81e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第九突出部分80e的上游。

在本实施例中,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的截面具有圆形的形状。替代地,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九突出部分80e的截面满足截面的沿着***方向的长度大于截面的沿着移动方向的长度并且可以具有非圆形的形状,包括椭圆形、以及矩形或多边形,所述矩形或多边形被倒角从而形成弯曲表面。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十突出部分81e的截面可以是诸如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这样的各种形状中的一种。

关于第五主体100e和第五盒70e,沿着移动方向,第七凹陷部分423的宽度大于第九突出部分80e的宽度。类似地,沿着移动方向,第八凹陷部分424的宽度大于第十突出部分81e的宽度。因此,当第九突出部分80e移动到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下游侧的第十倾斜部分423a的端部部分时,第十突出部分81e变为能够与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沿着第十倾斜部分423a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通过的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十平坦部分423b的长度之和。

关于能够附连到第五主体的第五盒

接下来,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五盒70e而将第五盒70e附连到第五主体100e期间的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以及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之间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第五盒70e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02(参见图24A)和第二引导部分(未示出)***第五主体100e中。如图26A至26F所示,当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被带动成与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并且***第五盒70e时,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第五盒70e能够***第五盒70e的附连位置。

此外,描述在通过沿着移除方向R拉动第五盒70e而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第五盒70e时的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以及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8A至图8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当第九突出部分80e和第十突出部分81e被带动成与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并且拉动第五盒70e时,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五盒70e从如上所述的第五主体100e的附连位置被拉动,并且因此,能够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因此,第五盒70e能够附连到第五主体100e并且能够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

关于能够附连到第五主体的第六盒

接下来,描述能够附连到第五主体100e的第六盒70E,并且此后,描述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以及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之间的关系(未示出)。

除了具有形状不同于第九突出部分80e的形状的第十一突出部分80E,第六盒70E还具有第十二突出部分81E。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由***方向和移动方向确定的平面中,第十一突出部分80E的截面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九突出部分80e的截面在沿着移动方向的下游端部部分处具有共同的切线并且其直径彼此不同。而且,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设在第六盒70E上,以使得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沿着与***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十一突出部分80E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上游侧,并且第十二突出部分81E沿着盒的***方向布置在第十一突出部分80E的下游。此外,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具有能够进入第七凹陷部分423的形状。

此外,第六盒70E构造成使得当第十一突出部分80E移动到沿着移动方向处于下游侧的第十倾斜部分423a的端部部分时,第十二突出部分81E变为能够与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也就是说,沿着***方向,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之间的距离大于通过使用第十倾斜部分423a将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通过的第一距离P,并且小于第二距离L,所述第二距离L是第一距离P与第十平坦部分423b的长度之和(参见图24B)。

接下来,描述在通过沿着***方向F***第六盒70E而将第六盒70E附连到第五主体100e期间的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以及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之间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第六盒70E沿着第一引导部分402(参见图24A)和第二引导部分(未示出)***。当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被带动成与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并且***第六盒70E时,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第六盒70E能够***第五盒70e的附连位置。

此外,描述在通过沿着移除方向R拉动第六盒70E而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第六盒70E时的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以及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图8A至8F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当第四可移动部件110e的第十一突出部分80E和第十二突出部分81E被带动成与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接合并且拉动第六盒70E时,执行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第六盒70E从如上所述的第五主体100e的附连位置被拉动,并且因此,能够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因此,第六盒70E能够附连到第五主体100e并且能够从第五主体100e移除。

相比之下,当***不能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盒时,突出部分不能通过第七凹陷部分423和第八凹陷部分424。因此,能够阻止盒的错误附连。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被省略。

有利效果

因此,即使当可移动部件110设在盒70中时,也可以提供在减小的空间中实现以下结构的成像系统:所述结构阻止不能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盒错误地被附连并且允许附连能够与第五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多种类型的盒。此外,两个突出部分可以用作可见标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识别能够与主体一起操作并且能够附连到主体的盒的类型。

替代地,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可以使用以下的第六主体100E:也就是说,第六主体100E设有具备第九凹陷部分和第十凹陷部分的第六可移动部件从而允许附连能够与第六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第六盒70E并且阻止不能与第六主体100E一起操作的第五盒70e被附连。在此情况下,相比于第五可移动部件110e,沿着布置方向的第九凹陷部分的内部宽度从第六可移动部件110E的第九凹陷部分沿着移动方向的内部宽度能够有所减小并且允许第十一突出部分80E进入第八凹陷部分424就足够了。另外,在第十三倾斜部分、第十三平坦部分、第十四倾斜部分、第六凹表面部分和第六管控部分沿着***方向按照该顺序设置在第十凹陷部分的沿着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阻止除了指定盒以外的盒的附连。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的设在上述盒上的第一突出部分80和第二突出部分81以及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的布置能够沿着移动方向和***方向进行改动,只要能够布置这些部分即可。例如,如图27所示,沿着移动方向设在盒70上的第一突出部分80和第二突出部分81的位置可以颠倒。在此情况下,如图28A和图28B所示,关于设在可移动部件110中的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的形状,通过颠倒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沿着移动方向的布置,即可获得产生类似效果的若干类型的结构。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推压弹簧用作可移动部件110的推压单元,但是推压单元不限于此。例如,除了推压弹簧之外,由诸如橡胶这样的弹性材料形成的推压部件也可以用作可移动部件110的推压单元。此外,在重力沿着可移动部件110的移动方向而向下作用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一样,不必提供推压弹簧等。在此情况下,通过由重力沿着移动方向朝向上游侧推压可移动部件110,盒的第一突出部分80和第二突出部分81以及第一凹陷部分123和第二凹陷部分124被带动成彼此接触。因此,可以获得产生类似效果的结构。

此外,当设在可移动部件110中的第二凹陷部分124具有第二接触部分121时,不必提供进入阻止部分。在此情况下,通过相比于提供进入阻止部分的情况而增加第一倾斜部分123a的长度,可以增大设定第二位置的区域,在所述第二位置处第二突出部分81能够与第二凹陷部分124接合。这样能够在制造中允许尺寸和形状上的一定程度的精度误差。因此,可以采用没有第一平坦部分123b的结构。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广义的解读从而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效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4年3月2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060768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权益,因此通过全文引用将上述申请并入本文。

6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处理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