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具、全贴合设备及全贴合方法

文档序号:1429798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治具、全贴合设备及全贴合方法 (Jig, full-lamination equipment and full-lamination method ) 是由 叶俊玮 王怡涵 蔡宏育 于 2018-09-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治具。所述冶具适用于对两个待贴合件的贴合作业,治具包含:底座、盖体、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底座一侧内凹形成有容置槽,盖体一侧内凹形成有凹槽,盖体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一侧,而容置槽及凹槽能相互连通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设置两个待贴合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设置于容置槽中;两个待贴合件分别设置于容置槽及凹槽中,且设置于容置槽中的待贴合件对应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上;当容置空间中的空气逐渐被抽出时,第一支撑件将变形,而设置于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上的待贴合件将呈现为倾斜状,据以可进行除气泡作业。本发明的治具可以有效地降低两待贴合件于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从而可大幅降低后续除泡所需耗费的时间。(A jig. The smelting tool is applicable to two laminating operations of treating the piece of laminating, and the tool contains: the base, the cover body, at least on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supporting piec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groove in a concave manner on one side, the cov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in a concave manner on one side, the cover body is fixed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the containing groove and the groove can be mutually communicated to form a containing space, and the containing space is used for arranging two pieces to be attached;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iece are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the two pieces to be attache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and the groove, and the pieces to be attached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are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iece; when the air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is gradually pumped out,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deforms, and the pieces to be attached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iece are inclined, so that bubble removing operation can be performed. The ji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ubbles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attaching two pieces to be attached, thereby greatly reducing the time consumed by subsequent bubble removal.)

治具、全贴合设备及全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具、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特别是适用于全贴合作业的治具、全贴合设备及全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全贴合技术进行触控面板及显示器之间的贴合,为工业用触控屏幕常用的贴合手段,在此全贴合技术中,去除存在触控面板与显示器中的气泡的过程最为耗时。因此,对于相关业者而言,如何降低进行全贴合作业的过程中,于触控面板与显示器之间所形成的气泡量,成为了极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具、全贴合设备及全贴合方法,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进行全贴合的过程中气泡量多,而后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除气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具,其适用于对两个待贴合件的贴合作业,所述治具包含:一底座,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待贴合件;一盖体,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盖体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以容置其中一个所述待贴合件;当所述盖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两个所述待贴合件;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而对应位于所述容置槽中;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而对应位于所述容置槽中;其中,当两个所述待贴合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时,其中一个所述待贴合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逐渐被抽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将逐渐变形,而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待贴合件,将随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

优选地,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逐渐被抽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将逐渐变形,且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变形量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变形量,而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待贴合件,将随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凹形成的所述容置槽呈现为矩形立方体;所述治具包含有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及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及各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为矩形立方体;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及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四个边角处。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凹形成的所述容置槽呈现为矩形立方体;所述治具包含有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及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中,各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中。

优选地,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底座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盖体及所述底座能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而彼此相互固定;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能辅助限制两个所述待贴合件彼此相对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盖体具有多个抽气孔,多个所述抽气孔用以使外部抽气设备能对所述凹槽进行抽气作业;当所述待贴合件设置于所述凹槽时,外部抽气设备能通过多个所述抽气孔,以对所述凹槽进行抽气,据以使所述待贴合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凹槽、所述底座的容置槽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还设置有一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能避免静电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凹槽、所述底座的容置槽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还设置有一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能降低所述盖体、所述底座直接作用于待贴合件的作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贴合设备,其用以对两个待贴合件进行一全贴合作业,所述全贴合设备包含:一真空腔;一抽气装置,其与所述真空腔相连通,所述抽气装置能受控制而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一治具,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中,所述治具包含:一底座,其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以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待贴合件;一盖体,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所述盖体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以容置其中一个所述待贴合件;当所述盖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时,所述凹槽与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以容置两个所述待贴合件;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而对应位于所述容置槽中;至少一第二支撑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而对应位于所述容置槽中;其中,当两个所述待贴合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时,其中一个所述待贴合件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其中,在所述抽气装置受控制而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时,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将逐渐被抽出;而,在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逐渐被抽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将逐渐变形,抵靠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待贴合件,将随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变形而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

为了发明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全贴合方法,其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治具配合一真空腔进行,所述全贴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显示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槽中,并使所述显示模块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对应形成有一间隙,且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是朝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方向;将一触控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触控模块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有一光学胶;将所述盖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而使所述触控模块通过所述光学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互连接;将设置有所述显示模块及所述触控模块的所述治具,设置于所述真空腔中,并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以抽出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其中,在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将逐渐变形,所述显示模块将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触控模块之间将形成有间隙;停止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或降低对所述真空腔抽气的抽气量,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逐渐回复至未变形的状态,据以让所述显示模块逐渐地与所述触控模块相互贴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贴合方法,其利用一治具配合一真空腔进行,所述治具包含有一底座及一盖体,所述底座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盖体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所述盖体能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而所述凹槽及所述容置槽能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全贴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一显示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槽中,并使所述显示模块对应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的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上,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将对应形成有一间隙,且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是朝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方向;将一触控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触控模块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有一光学胶;将所述盖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凹形成有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而使所述触控模块通过所述光学胶与所述显示模块相互连接;将设置有所述显示模块及所述触控模块的所述治具,设置于所述真空腔中,并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以抽出所述容置空间中的空气;其中,在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将逐渐变形,所述显示模块将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触控模块之间将形成有间隙;停止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或降低对所述真空腔抽气的抽气量,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逐渐回复至未变形的状态,据以让所述显示模块逐渐地与所述触控模块相互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发明的治具可以有效地降低两待贴合件于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从而可大幅降低后续除泡所需耗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治具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治具沿图1所示的剖面线V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治具设置有两个待贴合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治具内设置有两个待贴合件且对治具内进行抽真空的示意图;图8亦为本发明的全贴合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两个待贴合件的再次贴合的示意图。

图10为两个待贴合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全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图式或是如特定图式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于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出现于该特定图式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所述特定图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的治具的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治具的盖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底座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治具的底座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治具的沿图1所示剖面线V剖开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治具100包含有一底座10、两个第一支撑件20、两个第二支撑件30及一盖体40。底座10内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件20及两个第二支撑件30,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彼此相互固定的底座10及盖体40的内部用以容置两个待贴合件P1、P2(如图7所示)。

如图2、图3及图7所示,底座10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101,容置槽101能容置其中一个待贴合件P2,也就是,容置槽101的纵向深度D1,大于待贴合件P2的纵向深度D2,而待贴合件P2设置于容置槽101中时,待贴合件P2的全部将位于容置槽101中,而待贴合件P2不会高出于容置槽101的开口101a。

底座10的一侧内凹形成的容置槽101可以是呈现为矩形立方体。两个第一支撑件20及两个第二支撑件30可以是对应设置于容置槽101的四个边角处,各个第一支撑件20及各个第二支撑件30可以是大致呈现为矩形立方体,且各个第一支撑件20及各个第二支撑件30固定设置于容置槽101中时,各第一支撑件20的纵向高度H1及各第二支撑件30的纵向高度H2是大致彼此相等。在实际应用中,各个第一支撑件20及各个第二支撑件30可以是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容置槽101的底部,如此,相关人员可以依据需求,更换设置于容置槽101中的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举例来说,相关人员可以依据待贴合件P2(如图7所示)的纵向高度,而对应更换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或者,相关人员可以在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经过长期使用而磨耗时进行更换。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一支撑件20设置容置槽101的同一侧边,两个第二支撑件30设置于容置槽101的另一侧边,但不以此为限,两个第一支撑件20及两个第二支撑件30也可以是分别对角地设置,即两个第一支撑件20设置于容置槽101对角的边角处。另外,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数量也可以依据需求变化,举例来说,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可以是呈现为长条状,而底座10内可以是仅设置有单一个第一支撑件20及单一个第二支撑件30,单一个第一支撑件20可以是设置于容置槽101的一侧边,单一个第二支撑件30则可以是设置于容置槽101的另一侧边。在特殊的应用中,底座10中也可以设置有三个第一支撑件20及单一个第二支撑件30。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数量,可以依据需求增加,举例来说,在待贴合件的尺寸相对较大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数量皆可以是多于两个以上,如此,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将可有效地支撑设置容置槽101中的待贴合件。另外,各第一支撑件20及各第二支撑件30设置于容置槽101中的位置,也可以依据需求变化,不局限于抵靠容置槽101的边角或是侧边设置。关于底座10的容置槽101的纵向深度、容置槽101的容积、底座10的外型等,不以图中所示为限,可以依据需求加以变化。

请先参阅图7,当待贴合件设置于容置槽101中时,待贴合件将抵靠于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而待贴合件通过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支撑,将与容置槽101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间隙S1,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设置,待贴合件将不会直接抵靠于容置槽101的底部。

如图1及图4所示,盖体40能固定设置于底座10内凹形成有容置槽101的一侧,盖体40可以是内凹形成有一凹槽401;所述凹槽401用以容置待贴合件P1(如图7所示),关于凹槽401于纵向方向的深度,可以是配合两个待贴合件P1、P2于纵向方向(如图1中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厚度及容置槽101于纵向方向的深度设计,于此不加以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待贴合件P1设置于凹槽401中时,部分的待贴合件P1可以是对应外露于凹槽401外。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5,当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盖体40的凹槽401与底座10的容置槽101能彼此相互连通,而共同形成有一容置空间SP,而两个待贴合件P1、P2则可以是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SP中。关于容置空间SP的容积,可以是依据实际待贴合件的尺寸决定,于此不加以限制。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底座10于内凹形成有容置槽101的一侧,还可以是形成有四个第一缺口102,四个第一缺口102彼此不相互连通,且四个第一缺口102分别与容置槽101相互连通;盖体40于内凹形成有凹槽401的一侧,也可以是对应形成有四个第二缺口402,当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各个第一缺口102及各个第二缺口402可以是彼此相互对应,而共同形成为一开口100a,而盖体40与底座10所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SP(如图5所示),则可以是通过四个开口100a与外连通。

关于第一缺口102及第二缺口402的设置位置、外型、数量等,于此不加以限制。另外,在不同的应用中,也可以是仅有底座10包含有第一缺口102,而盖体40不具有第二缺口402,或者也可以是底座10不包含有第一缺口102,而盖体40具有第二缺口402,于此不加以限制。

另外,如图2至图5及图7所示,底座10的底部及盖体40的底部,还可以是分别形成有多个抽气孔103、403,该些抽气孔103、403能分别与容置槽101及凹槽401相互连通;也就是,当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多个抽气孔103、403能分别与容置空间SP相互连通。多个抽气孔103、403能与外部抽气设备相连通,而外部抽气设备能通过多个抽气孔103、403,对盖体40的凹槽401、底座10的容置槽101进行抽气作业;如此,当待贴合件P1设置于盖体40的凹槽401中时,外部抽气设备能通过多个抽气孔403对凹槽401进行抽气,从而使待贴合件P1能紧贴于形成凹槽401的侧壁。换言之,多个抽气孔403能与外部抽气设备相互配合,从而使待贴合件P1能固定地设置于凹槽401中;相同地,多个抽气孔103也能与外部抽气设备相互配合,从而使待贴合件P2能固定地设置容置槽101中。

在实际应用中,抽气孔103、403设置的位置不局限于在底座10及盖体40的底部,其可依据需求设置于底座10及盖体40的任何位置。关于抽气孔103、403的数量、外型、排列方式也不以图中所示为限,且在不同的应用中,也可以是仅有盖体40具有抽气孔403,或是仅有底座10具有抽气孔103,而非盖体40及底座10皆同时具有抽气孔103、403。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是以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各第一缺口102与第二缺口402彼此相对应,而共同形成一个开口100a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在不同的应用中,各第一缺口102及各第二缺口402也可以是于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分别形成一个开口,也就是说,在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四个第一缺口102及四个第二缺口402将共同形成八个开口。因此,通过多个第一缺口102、多个第二缺口402及多个抽气孔103、403的设置,当治具100置放于真空腔A1(如图8所示)中时,相关机械设备(例如抽气装置)将可通过第一缺口102、第二缺口402及多个抽气孔103、403将容置空间SP(如图5所示)中的空气向外抽出。

如图2及图4所示,底座10及盖体40还可以分别具有四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及四个第二定位结构404,而底座10及盖体40彼此间可以是通过四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及第二定位结构404相互定位及固定。具体来说,各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可以是凹孔,而各个第二定位结构404可以是凸柱,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第一定位结构104为凸柱,第二定位结构404为凹孔。另外,依据实际需求,四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及四个第二定位结构404可以是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借此,将可限制相关人员以一预定的方向将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上;举例来说,两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可以是圆柱结构,另两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可以是方柱结构,而两个第二定位结构404则可以是圆孔,另两个第二定位结构404则可以是方孔。关于第一定位结构104及第二定位结构404的数量、外型、设置位置等,可依据实际需求加以变化,不以上述或是图中所示为限。

通过上述第一定位结构104及第二定位结构404的相互配合,相关人员或是机械,将可快速且正确地将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具体来说,在对两个待贴合件P1、P2(如图7所示)进行贴合作业时,必需使两个待贴合件P1、P2精准地定位,若两个待贴合件P1、P2未正确地对位,最终两个待贴合件P1、P2贴歪时,将可能导致整个构件无法使用;举例来说,两个待贴合件P1、P2可以是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假若两者进行贴合作业时,未正确地进行对位,则可能发生最终贴合后的产品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通过上述第一定位结构104及第二定位结构404的相互配合,将可有效地辅助相关人员或是机械,进行两个待贴合件P1、P2的对位作业。

特别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当盖体40固定设置于底座10的一侧时,通过四个第一定位结构104及四个第二定位结构404的相互配合设置,盖体40与底座10之间可以是形成有一空隙S2,而盖体40及底座10之间可以是非彼此相互抵靠地设置。

请参阅图6,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盖体40还可以是具有一导电结构405,其可以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盖体40内,或者,导电结构40也可以是独立于盖体40的构件,而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凹槽401的底部。所述导电结构405能用以避免静电的产生。另外,盖体40也可以是具有一缓冲结构(图未示),缓冲结构同样可以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盖体40内,或者,缓冲结构也可以是独立于盖体40的构件,而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凹槽401的底部,通过缓冲结构的设置,将降低盖体40施加于待贴合件P1、P2上的作用力。当然,在不同的应用中,也可以是将导电结构405以缓冲材料(例如泡棉、橡胶、塑料材料)制作,而导电结构405将可同时具有防止静电及缓冲的功效。

相似地,底座10的容置槽101的底部,也可以是设置有一导电结构105,其可以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底座10内,或者,导电结构105也可以是独立于底座10的构件,而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容置槽101的底部。与上述说明相同地,底座10的容置槽101的底部也可以是设置有缓冲结构,或者,所述导电结构105可以是由缓冲材料(例如泡棉、橡胶、塑料材料)所制成,而同时具有防止静电产生及缓冲的功效。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0,图7显示为两个待贴合件P1、P2设置于盖体40及底座10中的容置空间SP中的示意图;图8显示为相关设备对容置空间SP进行抽真空作业时的示意图;图10显示为两个待贴合件P1、P2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两个待贴合件P1、P2可以分别为一触控模块及一显示模块。于以下说明中,两个待贴合件P1、P2将分别以触控模块及显示模块进行说明。触控模块(P1)可以是包含有一触摸板P11、一第二光学胶P12、一透光基材P13及一第一光学胶P14;显示模块(P2)可以是具有一显示器P21及一框体P22。框体P22包覆于显示器P21的***,而框体P22的上包覆部P221与显示器P21的显示面P211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PS。

如图7及图10所示,透光基材P13及第一光学胶P14利用治具100配合真空腔A1将可对应贴附于显示面P211上,而透光基材P13将会对应设置于容置槽PS中。在实际应用中,框体P22的上包覆部P221还可以是设置有一辅助胶体P23,其用以辅助使触控模块P1与框体P22相互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P14及第二光学胶P12可以是依据需求为固态透明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或是液态透明光学胶OCR(Optically Clear Resin),于此不加以限制;辅助胶体P23例如可以是固态胶或液态胶,于此不加以限制。

如图7所示,当两个相互抵靠的触控模块(P1)及显示模块(P2)位于容置空间SP中时,显示模块(P2)的底部抵靠于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而显示模块(P2)的显示面P211(待贴合面)是朝向容置槽101的开口101a(如图2所示)处,且触控模块(P1)及显示模块(P2)之间是通过第一光学胶P14相互连接。

如图7及图8所示,当治具100设置于真空腔A1中,且抽气装置A2被控制对真空腔A1进行抽气作业时,容置空间SP中的将空气逐渐被抽离,而第一支撑件20将逐渐变形,抵靠于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上的显示模块(P2),将随第一支撑件20的变形,而相对于底座10倾斜,而显示模块(P2)及触控模块(P1)之间将形成有间隙S3。

如图8及图9所示,当第一支撑件20变形,且显示模块(P2)及触控模块(P1)之间形成有间隙S3时,相关人员或是控制装置将可以控制真空装置A2停止对真空腔A1进行抽真空作业,或是控制真空装置A2降低对真空腔A1抽气的抽气量,借此,原本通过多个抽气孔103,而紧贴于形成凹槽401的侧壁的触控模块(P1),将不再紧贴于形成凹槽401的侧壁,而触控模块(P1)将因其本身的重量,而逐渐地向显示模块(P2)移动,据以触控模块(P1)将逐渐地贴合于显示模块(P2)。

依上所述,在图7转换为图8的过程中,原本位于显示模块(P2)及触控模块(P1)之间的气泡,将通过间隙S3向外排出,而在气泡被排出后,显示模块(P2)及触控模块(P1)将会逐渐地重新相互贴合(如图8及图9所示)。

特别说明的是,如图2、图4及图8所示,在不同的应用中,盖体40的多个抽气孔403及底座10的多个抽气孔103可以是分别连接不同的外部抽气设备;在图8所示的状态中,相关人员或是控制装置可以是控制与盖体40的多个抽气孔403相连接的外部抽气设备停止作动,而使与底座10的多个抽气孔103相连接的抽气设备持续地对底座10的容置槽101进行抽气。如此,在图8转换为图9的过程中,触控模块(P1)将逐渐地脱离盖体40,以与显示模块(P2)相互贴合,而第一支撑件20将维持在变形的状态,显示模块(P2)则将对应持续呈现为倾斜状态。

承上,在不同的应用中,相关人员或是控制装置也可以是使分别连接盖体40及底座10的外部抽气设备,同时不再通过相对应的抽气孔403、103进行抽气作业,又或者,可以是使连接盖体40的外部抽气设备停止通过相对应的抽气孔403对凹槽401进行抽气,并降低连接底座10的外部抽气设备对容置槽101的抽气的抽气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容置空间SP中的空气逐渐被抽离的过程中,也可以是,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皆会逐渐变形,且第一支撑件20的变形量大于第二支撑件30的变形量,而抵靠于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上的显示模块(P2),将随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的变形而对应呈现为倾斜状。换言之,通过在抽真空过程中能具有不同变形量的第一支撑件20及第二支撑件30,同样也可以使显示模块(P2)达到倾斜的效果,进而达到排除气泡的功效。

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的全贴合设备内设置有两待贴合件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全贴合设备用以对两个待贴合件进行一全贴合作业,所述全贴合设备包含:一真空腔A1、一抽气装置A2及一治具100。抽气装置A2与真空腔相连通,抽气装置A2能受控制而对真空腔A1进行抽真空作业。治具100设置于真空腔A1中,治具100用来容置两个待贴合件。当抽气装置A2受控制而对真空腔A1进行抽真空作业时,治具100内的空气将逐渐被抽出。关于本实施例所述真空腔A1、抽气装置A2及治具100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前述实施例,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其显示为本发明的全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全贴合方法是利用一治具配合一真空腔进行,治具包含有一底座及一盖体,底座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容置槽,盖体的一侧内凹形成有一凹槽,全贴合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TP1:将一显示模块固定设置于容置槽中,并使显示模块对应设置在容置槽中的至少一第一支撑件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上,而显示模块与容置槽的底部之间将对应形成有一间隙,且显示模块的显示面是朝容置槽的开口方向;

步骤STP2:将一触控模块固定设置于凹槽中;其中,触控模块远离凹槽的一侧设置有一光学胶;

步骤STP3:将盖体固定设置于底座内凹形成有容置槽的一侧,而使触控模块通过光学胶与显示模块相互连接;

步骤STP4:将设置有显示模块及触控模块的治具,设置于真空腔中,并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以抽出容置空间中的空气;其中,在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将逐渐变形,显示模块将相对于底座倾斜,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触控模块之间将形成有间隙;

步骤STP5:停止对所述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或降低对所述真空腔抽气的抽气量,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逐渐回复至未变形的状态,据以让所述显示模块逐渐地与所述触控模块相互贴合。

关于上述全贴合方法,其所利用的治具的详细结构,可以是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前述实施例对于治具所举出的各种实施状态,皆适用于本实施例所举全贴合方法中所指的治具。上述步骤S2中所述光学胶即为前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胶,其可以是固态透明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或是液态透明光学胶OCR(Optically Clear Resin),于此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步骤STP5可以是利用相关的控制装置,在真空装置作动一预定时间后,控制真空装置停止作动,借此,停止对真空腔抽气的作业,或者,相关控制装置也可以是配合一影像撷取单元,所述影像撷取单元用以撷取第一支撑件的影像,而控制装置能依据影像撷取单元所撷取的影像,以于第一支撑件的变形量到达一预定量时,控制真空装置停止对真空腔进行抽气作业。

在不同的应用中,于上述步骤STP1中可以是使一外部抽气设备连接底座的多个抽气孔,而在步骤STP4中,则可以是通过外部抽气设备通过底座的多个抽气孔,对底座的凹槽进行抽气,据以使第一支撑件逐渐变形。需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应用中,于步骤STP4中,可以是使整个治具设置于真空腔中,而通过抽气装置对真空腔抽气,且同时通过外部抽气设备通过底座的抽气孔对底座的凹槽进行抽气,或者也可以是整个治具设置于真空腔中,而通过底座所连接的外部抽气设备对底座的凹槽进行抽气,以使第一支撑件变形。

于上述步骤STP2至步骤STP3中可以是使另一外部抽气设备连接盖体的多个抽气孔,而利用所述另一外部抽气设备通过盖体的多个抽气孔对盖体的凹槽进行抽气,据以使触控模块紧贴于形成凹槽的侧壁。于上述步骤STP5中,可以是逐渐地降低盖体所连接的外部抽气设备通过盖体的抽气孔对盖体的凹槽进行抽气的抽气量,以使触控模块能逐渐地贴合于显示模块;在此同时,可以是使与底座相连接的外部抽气设备能持续地通过底座的抽气孔对底座的容置槽进行抽气。

当然,在不同的应用中,也可以是整个治具设置于真空腔中,而仅通过单一个抽气装置对真空腔进行抽真空作业,于上述步骤STP5中,则是停止或是逐渐地降低抽气装置对真空腔所进行的抽真空作业或是抽真空的抽气量。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屏幕保护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