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膜层叠体及功能膜

文档序号:1431563 发布日期:2020-03-17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保护膜层叠体及功能膜 (Protective film laminate and functional film ) 是由 古屋拓己 泉达矢 大西乡 岩屋涉 于 2018-07-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是将保护膜(1)(11)及保护膜(2)(12)层叠而成的保护膜层叠体(P)(10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膜(1),其是在该保护膜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侧层叠有非晶性膜(10)的层叠体。(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tective film laminate (P) (101) for an amorphous film, which is formed by laminating protective films (1) (11) and protective films (2) (12), and also provides a functional film (1) which is a laminate formed by laminating an amorphous film (10) on the protective film (2) side of the protective film laminate (P) (101).)

保护膜层叠体及功能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以及具有该保护膜层叠体的功能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光学用器件用构件中使用的光学用膜,对使用透明塑料膜进行了研究。作为这样的塑料膜,从透明性、面内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使用了由非晶性树脂形成的非晶性膜。

这样的非晶性膜脆且容易划伤,因此,为了在搬运工序、加工工序中的使用、或者保管时的保护,通常以至少在该非晶性膜与装置等接触的面设有保护膜的层叠体的方式使用或保管。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其包含:在保护膜的至少一面侧具有粘合剂层的载体膜、和隔着所述粘合剂层可剥离地层叠的透明导电性膜,所述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满足特定的构成和与卷曲值相关的特定条件。而且,对于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载体膜而言,上述透明导电性膜中的透明树脂膜包含非晶性环烯烃类树脂,上述保护膜需要由与该非晶性环烯烃类树脂不同、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以上的非晶性树脂形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5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前面所述,作为光学用器件用构件使用的非晶性膜有时在制成在该非晶性膜上进一步层叠了具有各种功能的层而成的层叠体后,作为光学用器件用构件使用。在制造该光学用器件用构件时,有时对上述层叠体进行加热处理等处理。例如,在使用非晶性膜作为透明导电性膜等的一个构件的情况下,可以列举: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等对上述层叠体所具有的非晶性膜和其它构件进行贴合的工序中的加热处理、或者在将透明导电膜层叠于非晶性膜后为了使该透明导电膜结晶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等。

因此,对于上述层叠体而言,在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情况、或者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在室温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如果不使用合适的保护膜来对非晶性膜进行保护,则存在该保护膜严重变形的问题。这样,在保护膜本身变形时,会导致包含上述非晶性膜的层叠体严重卷曲这样的不良情况。如果包含非晶性膜的层叠体严重卷曲,则在随后的工序中会发生搬运不良、加工不良等,因此会导致生产时的不良情况、成品率降低这样的生产性下降等问题。

这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由非晶质树脂形成的保护膜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存在发生粘连的隐患。另外,由于保护膜本身为非晶质树脂,因此存在因脆性导致保护膜断裂的隐患。此外,还存在由非晶质树脂形成的保护膜的价格非常高这样的经济方面的缺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也能够抑制卷曲的功能膜、以及该功能膜中使用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层叠体(P)(以下,也简称为“层叠体(P)”)作为用于保护非晶性膜的膜,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15]。

[1]一种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是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保护膜层叠体(P)。

[2]上述[1]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及保护膜(2)是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的保护膜。

[3]上述[1]或[2]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一者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低于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为1.0×107Pa以上且低于3.0×109Pa,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为3.0×109Pa以上且1.0×1011Pa以下。

[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为聚烯烃类保护膜。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2)为聚酯类保护膜。

[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其中,保护膜(1)为聚烯烃类保护膜,且保护膜(2)为聚酯类保护膜。

[9]一种功能膜,其是在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的保护膜(2)侧层叠有非晶性膜的层叠体。

[10]上述[9]所述的功能膜,其在保护膜层叠体(P)与所述非晶性膜之间还具有粘合剂层(X)。

[11]上述[9]或[10]所述的功能膜,其中,保护膜(1)的厚度为所述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3~1.5倍。

[12]上述[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膜,其中,保护膜层叠体(P)的厚度为2μm以上且300μm以下。

[13]上述[9]~[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膜,其中,所述非晶性膜为选自环烯烃类膜及聚碳酸酯类膜中的1种以上。

[14]上述[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膜,其中,所述非晶性膜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15]上述[9]~[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膜,其用于光学用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也能够抑制卷曲的功能膜、以及该功能膜中使用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功能膜的一例的功能膜1的剖面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功能膜的一例的功能膜2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2 功能膜

10 非晶性膜

11 保护膜(1)

12 保护膜(2)

101 保护膜层叠体(P)

13 粘合剂层(X)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优选的数值范围(例如,含量等的范围),阶段性地记载的下限值及上限值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组合。例如,根据“优选为10~90、更优选为30~60”这样的记载,也可以将“优选的下限值(10)”与“更优选的上限值(60)”进行组合而得到“10~60”。同样地,根据对同一事项的“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的记载和“优选为9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下”的记载,还可以将“优选的下限值(10)”与“更优选的上限值(60)”进行组合而得到“10以上且60以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保护膜”作为如上所述表示为了保护“非晶性膜”等被粘附物而使用的膜的术语而使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作为表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术语而使用。同样地,“(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者或两者的术语而使用。

[功能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膜是包含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膜层叠体(P)、且在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层叠有非晶性膜的层叠体,所述保护膜层叠体(P)是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使用层叠体(P)作为用于保护非晶性膜的膜,可以提供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也能够抑制卷曲的功能膜。

<功能膜的构成>

作为上述功能膜的构成,可以列举例如图1及2所示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功能膜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功能膜1的剖面图,所述功能膜1是在将保护膜(1)11及保护膜(2)12层叠而成的保护膜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侧层叠有非晶性膜10的层叠体。

作为该方式的功能膜1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保护膜(2)12贴合于非晶性膜10、并进一步将保护膜(1)11贴合于该保护膜(2)12的与非晶性膜10相反侧的表面的方法。另外,可以列举例如:制成将保护膜(1)11贴合于保护膜(2)12而成的保护膜层叠体(P)101、并将非晶性膜10贴合于该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的表面侧的方法。

另外,可以列举例如:在将保护膜(1)11和保护膜(2)12预先贴合而得到的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侧直接涂布形成非晶性膜11的原料树脂、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的方法。另外,可以列举例如:在将形成保护膜(1)11的树脂和形成保护膜(2)12的树脂共挤出而预先成型的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侧直接涂布形成非晶性膜11的原材料树脂溶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的方法。另外,可以列举例如:将形成保护膜(1)11的树脂、形成保护膜(2)12的树脂、以及形成非晶性膜10的树脂共挤出而直接成型为具有层叠体(P)101及非晶性膜10的功能膜1的方法等。

另外,也可以在使用上述的方法(贴合、共挤出成型)等将保护膜(2)12和非晶性膜10层叠后,在保护膜(2)12的与非晶性膜10相反侧的表面形成保护膜(1)11。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功能膜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功能膜2的剖面图,所述功能膜2是将保护膜(1)11、保护膜(2)12、粘合剂层(X)13及非晶性膜10依次直接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如图2所示,通过粘合剂层(X)13,非晶性膜10和保护膜(2)12直接层叠在一起。

作为该方式的功能膜2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如下方法:使用功能膜1的制造方法例中所述的方法(贴合、共挤出成型)等,在预先准备的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侧设置粘合剂层(X)13,对该粘合剂层(X)13的露出面层叠预先准备的非晶性膜10,使用层压机等进行贴合。或者,可以列举如下方法:在预先准备的非晶性膜10侧设置粘合剂层(X)13,对该粘合剂层(X)13的露出面层叠上述的层叠体(P)101的保护膜(2)12,使用层压机等进行贴合。

另外,还可以在使用上述的方法(贴合、共挤出成型)等通过粘合剂层(X)13将保护膜(2)12的单体和非晶性膜10层叠后,在保护膜(2)12的与非晶性膜10相反侧的表面形成保护膜(1)11。

作为上述功能膜的构成,优选为如下功能膜,其是在保护膜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直接或通过粘合剂层(X)层叠非晶性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保护膜层叠体(P)是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即,作为上述功能膜的构成,优选为依次将保护膜(1)、保护膜(2)及非晶性膜直接层叠而成的功能膜、或者依次将保护膜(1)、保护膜(2)、粘合剂层(X)及非晶性膜直接层叠而成的功能膜。

上述功能膜的厚度优选为10~400μm、更优选为20~300μm、进一步优选为40~20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50~150μm。

该功能膜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后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或者,也可以以后面所述的各层的总厚度的形式进行计算。

另外,对于上述功能膜而言,通过后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卷曲量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

以下,对构成上述功能膜的各构件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

<保护膜层叠体(P)>

保护膜层叠体(P)主要是为了保护非晶性膜而使用的层叠体,是将保护膜(1)及(2)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在作为单独的保护膜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将不表现出上述本发明的优异效果的保护膜用作保护膜(1)或(2)时,也可以通过以层叠体(P)的形式使用而表现出上述本发明的优异效果。因此,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层叠体(P),可以使用将目前使用的通用保护膜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从原料树脂或膜的获得容易性及成本方面这样的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也优选该方式的情况。

(保护膜(1)及(2))

如前面所述,上述功能膜是在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层叠有非晶性膜的层叠体。因此,保护膜(2)是层叠体(P)中层叠于非晶性膜侧的保护膜。而且,保护膜(1)是层叠体(P)中相对于保护膜(2)层叠于与非晶性膜相反侧的保护膜。

保护膜(1)及(2)只要是用于保护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膜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其中,作为保护膜(1)及(2),从更容易获得本发明的优异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具有相互不同物性(例如,后面所述的弹性模量等特性)的保护膜,更优选为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的保护膜。

另外,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各自独立地为基材膜与粘合剂层(Y)的层叠体。其中,在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一者为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上述基材膜成为层叠体(P)的最外层。在该情况下,层叠体(P)优选为保护膜(1)及(2)通过至少1种粘合剂层(Y)相互层叠在一起的层叠体,层叠体(P)更优选为保护膜(1)及(2)通过1种粘合剂层(Y)相互层叠在一起的层叠体。

这里,本说明书中的“粘合剂层”的含义不仅包含可由粘合剂形成的层,还包含可由粘接剂形成的层,可以理解为具有粘合性及粘接性中至少1种特性。

另外,如果“层叠体(P)的最外层”是保护膜(1)侧,则是与保护膜(2)相反侧的表面侧的层,如果是保护膜(2)侧,则是与非晶性膜相接的表面侧的层。

作为保护膜(1)及(2),可以各自独立地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保护膜(1)及(2)。

作为满足该条件的保护膜(1)及(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各自独立地优选为低于140℃、更优选为低于130℃、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而且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另外,作为保护膜(1),可以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于保护膜(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保护膜(1)。

作为满足该条件的保护膜(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而且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作为满足该条件的保护膜(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低于140℃、更优选为低于130℃、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而且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大于10℃、再进一步优选为大于30℃。

另外,作为保护膜(2),可以使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的保护膜(2)。

作为满足该条件的保护膜(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40℃以上、更优选为1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80℃以上。另外,作为该保护膜(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400℃、更优选为350℃、进一步优选为300℃。

保护膜(1)及(2)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例如可以分别使用与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另外,在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1种为基材膜与粘合剂层(Y)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上述的保护膜(1)及(2)的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各自独立地是指上述基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即,在该情况下,分别将上述的保护膜(1)及(2)所具有的各基材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视为上述的保护膜(1)及(2)的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

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上述功能膜的情况、或者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在室温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从进一步抑制卷曲产生的观点考虑,保护膜(1)及(2)为具有相互不同的物性(例如,后述的弹性模量等特性)的保护膜时,优选保护膜(1)的弹性模量低于保护膜(2)的弹性模量。

具体而言,更优选保护膜(1)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低于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进一步优选保护膜(1)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为1.0×107Pa以上且低于3.0×109Pa、且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为3.0×109Pa以上且1.0×1011Pa以下。

作为上述保护膜(1)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优选为1.0×107Pa以上、更优选为1.0×108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108Pa以上,而且优选为低于3.0×109Pa、更优选为2.0×109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109Pa以下。

作为上述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优选为3.0×109Pa以上、更优选为4.0×109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109Pa以上,而且优选为1.0×1011Pa以下、更优选为1.0×1010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109Pa以下。

另外,在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1种为基材膜与粘合剂层(Y)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上述的保护膜(1)及(2)的各弹性模量的值分别独立地是指上述基材膜的弹性模量的值。即,在该情况下,分别将上述的保护膜(1)及(2)所具有的各基材膜的弹性模量的值视为上述的保护膜(1)及(2)的各弹性模量的值。

作为保护膜(1)及(2),可以各自独立地优选使用例如用于保护光学用器件中使用的非晶性膜的树脂膜。作为这样的膜,可以列举例如:聚烯烃类保护膜、聚酯类保护膜、聚酰亚胺类保护膜、聚酰胺类保护膜、聚砜类保护膜等,更优选为聚烯烃类保护膜或聚酯类保护膜。

作为层叠体(P)的构成,更优选保护膜(1)是聚烯烃类保护膜、或保护膜(2)是聚酯类保护膜,进一步优选保护膜(1)是聚烯烃类保护膜、且保护膜(2)是聚酯类保护膜。

另外,如后面所述,作为上述聚烯烃类保护膜,优选为聚丙烯类保护膜,作为上述聚酯类保护膜,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膜。因此,作为层叠体(P)的构成,更进一步优选保护膜(1)是聚丙烯类保护膜、或保护膜(2)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保护膜,更进一步优选保护膜(1)是聚丙烯类保护膜、且保护膜(2)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保护膜。

作为上述聚烯烃类保护膜,只要是在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的膜即可,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只要是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烯烃的膜即可。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该聚烯烃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上述聚烯烃是将1种或2种以上的烯烃类单体聚合而得到的树脂,作为该烯烃类单体,例如,优选为选自乙烯及碳原子数3以上且8以下的α-烯烃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以及4-甲基-1-戊烯中的1种以上。作为上述聚烯烃,进一步优选为丙烯与选自乙烯、1-丁烯、异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及4-甲基-1-戊烯中的1种以上的共聚物、或者丙烯均聚物。另外,作为上述聚烯烃,根据需要也可以是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烯烃类单体以外的单体与上述烯烃类单体的共聚物。另外,作为该共聚物,可以是具有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中任意分子结构的共聚物。

这些当中,更优选列举出聚乙烯类保护膜、聚丙烯类保护膜、聚4-甲基戊烯-1类保护膜等,从更容易获得本发明的优异效果的观点及获得容易性、经济性等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丙烯类保护膜。

这里,聚丙烯类保护膜是指,在形成上述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在保护膜为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类共聚物(以下,也称为“丙烯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α-烯烃与丙烯的共聚物、α-烯烃、乙烯及丙烯的共聚物等)及丙烯均聚物(均聚丙烯)中的至少1种的膜,所述聚丙烯类共聚物是使用50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且优选为低于100质量%的丙烯作为上述烯烃类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上述丙烯共聚物及丙烯均聚物的该含量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聚乙烯类保护膜及聚4-甲基-1-戊烯类保护膜,除了在上述的聚丙烯类保护膜相关的说明中分别将“丙烯”变更为“乙烯”或“4-甲基-1-戊烯”以外,含义相同。

上述聚烯烃类保护膜可以使用未拉伸膜,也可以使用单向拉伸膜,或者可以使用双向拉伸膜。

在本说明书中,“未拉伸膜”是指除了在膜的制造工序中有意地沿特定方向进行拉伸而得到的膜以外的膜。例如,除了使用纵向拉伸机和/或拉幅机等横向拉伸机将未拉伸膜的原料卷有意地拉伸而得到的膜以外的膜。作为未拉伸膜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例如CPP膜(Cast Polypropylene Films)。另外,作为拉伸膜的一个方式,可以举出例如OPP膜(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s)。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除纵向拉伸机以外的辊对辊(Roll to Roll)制造装置等的连续制造过程(例如使用浇铸装置、卷取装置、切缝装置等的过程)中,仅为了保持膜而在行进方向上被不可抵抗地施加的应力所拉伸的情况并不受此限制,可以被视为“未拉伸的膜”。

作为上述聚酯类保护膜,可以是在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酯的膜,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在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酯的膜。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该聚酯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该聚酯类保护膜,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保护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类保护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类保护膜、聚芳酯类保护膜等,从通用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保护膜。

这里,PET类保护膜是指,在形成上述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的PET的膜。该含量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其它聚酯类保护膜,除了在上述的PET类保护膜相关的说明中分别将“PET”变更为“PBT”、“PEN”或“聚芳酯”以外,含义相同。

上述聚酯类保护膜可以使用单向拉伸膜,或者可以使用双向拉伸膜。

作为上述聚酰亚胺类保护膜,可以是在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酰亚胺类树脂的膜,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在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酰亚胺类树脂的膜。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该聚酰亚胺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聚酰亚胺类保护膜,可以列举例如:聚酰亚胺保护膜、聚醚酰亚胺类保护膜、聚酰胺酰亚胺类保护膜等,从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酰亚胺类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各种聚酰亚胺类保护膜,除了在上述的PET类保护膜相关的说明中分别将“PET类”变更为“聚酰亚胺”、将“PET”变更为“聚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以外,含义相同。

作为上述聚酰胺类保护膜,可以是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类树脂的膜,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类树脂的膜。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该聚酰胺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聚酰胺类保护膜,可以列举例如:脂肪族聚酰胺类保护膜、芳香族聚酰胺类保护膜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各种聚酰胺类保护膜,除了在上述的PET类保护膜相关的说明中分别将“PET”变更为“脂肪族聚酰胺”或“芳香族聚酰胺”以外,含义相同。

作为脂肪族聚酰胺可以列举例如:尼龙6、尼龙66、尼龙共聚物等。

另外,作为芳香族聚酰胺,可以列举:对位芳族聚酰胺、间位芳族聚酰胺等全芳香族聚酰胺、半芳香族聚酰胺等,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是作为脂肪族聚酰胺的原料单体使用的单体与作为全芳香族聚酰胺的原料单体使用的单体进行聚合而成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聚砜类保护膜,可以是保护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砜类树脂的膜,在保护膜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在该基材膜的原料树脂100质量%中使用50质量%以上的聚砜类树脂的膜。在上述原料树脂100质量%中,该聚砜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聚砜类保护膜,可以列举例如:聚砜保护膜、聚醚砜类保护膜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各种聚砜类保护膜,除了在上述的PET类保护膜相关的说明中分别将“PET类”变更为“聚砜”、将“PET”变更为“聚醚砜”以外,含义相同。

另外,从抑制上述功能膜的粘连的观点考虑,优选保护膜(1)是除非晶性保护膜以外的保护膜,从抑制保护膜本身的断裂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保护膜(1)及保护膜(2)是除非晶性保护膜以外的保护膜。该非晶性保护膜是指由非晶性树脂形成的保护膜。

这里,非晶性树脂是指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测定的结晶度低于25%的树脂。另一方面,结晶性树脂是指该结晶度为25%以上的树脂。

{基材膜}

如前面所述,在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一者是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能够用作该基材膜的膜及其优选方式已在保护膜(1)及(2)栏中进行了如前面所述的说明,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粘合剂层(Y)}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Y)的粘合剂及粘接剂中的至少一种,可以根据上述功能膜的用途而适当选择。另外,粘合剂层(Y)可以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具有再剥离性、永久粘合性或永久粘接性的层。如前面所述,由于粘合剂层(Y)作为层叠体(P)的内层而存在,可用于将保护膜(1)及(2)层叠,因此优选具有再剥离性、永久粘合性或永久粘接性。在不需要将保护膜(1)从保护膜(2)上剥离的用途的情况下,粘合剂层(Y)可以具有永久粘接性。

作为上述粘合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通过紫外线等能量线进行固化的固化型粘合剂等。这些当中,优选为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或有机硅类粘合剂。

这些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举出例如: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的粘接剂、热固化型的粘接剂。

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的粘接剂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作为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粘接剂,优选为不含有机溶剂的所谓无溶剂型的粘接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烯/硫醇类粘接剂、环氧类粘接剂、氧杂环丁烷类粘接剂、环氧/氧杂环丁烷类粘接剂、不饱和聚酯类粘接剂等利用光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粘接剂;环氧类、乙烯基醚类、氧杂环丁烷类等利用光阳离子聚合反应的粘接剂;等等。

热固化型的粘接剂具有通过加热而固化的性质。作为热固化型粘接剂,优选为不含有机溶剂的所谓的无溶剂型的粘接剂。作为热固化型的粘接剂,包含在常温以上固化的粘接剂,可以列举例如:环氧类粘接剂、聚氨酯类粘接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烯/硫醇类粘接剂、有机硅类粘接剂、聚酯类粘接剂、不饱和聚酯类粘接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粘接剂、尼龙类粘接剂、改性烯烃类粘接剂等。

另外,作为其它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使用了聚乙烯醇类树脂水溶液、水性双组份型氨基甲酸酯类乳液粘接剂等的水性粘接剂等。这些当中,优选为聚乙烯醇类树脂水溶液。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列举: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对乙酸乙烯酯及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类共聚物;对该乙烯醇均聚物或该乙烯醇类共聚物的羟基进行部分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类聚合物;等等。上述水性粘接剂中可以添加多元醛、水溶性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类化合物、氧化锆化合物、锌化合物等作为添加剂。

这些粘接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层叠体(P)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例如:将保护膜(1)或(2)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设为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保护膜、并将保护膜(1)及(2)彼此贴合而得到层叠体(P)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将仅由基材膜形成的保护膜(1)和保护膜(2)彼此贴合的情况下,可以在任意一者或两者的基材膜的表面侧形成粘合剂层来使用,该粘合剂层也可以视为保护膜(1)或(2)所具有的粘合剂层(Y)。另外,根据需要,除了保护膜所具有的粘合剂层(Y)以外,还可以形成新的粘合剂层(Y),将保护膜(1)及(2)彼此贴合而得到层叠体(P)。即,作为层叠体(P)的内层而存在的粘合剂层可视为保护膜(1)或(2)所具有的粘合剂层(Y)。

另外,可以举出例如将形成保护膜(1)的树脂和形成保护膜(2)的树脂共挤出而直接成型为层叠体(P)的方法等。

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保护膜(1)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上。另外,在对得到的功能膜进行卷取时、从该功能膜上剥离层叠体(P)而使用的情况下等,从后工序中的功能膜的操作性及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保护膜(1)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

另外,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保护膜(1)的厚度优选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3~1.5倍、更优选为0.4~1.5倍、进一步优选为0.4~1.3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4~1.2倍、再进一步优选为0.4~1.0倍、再进一步优选为0.4~0.8倍。

在保护膜(1)是上述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上。另外,在对得到的功能膜进行卷取时、从该功能膜上剥离层叠体(P)而使用的情况下等,从后工序中的功能膜的操作性及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

而且,粘合剂层(Y)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2~50μm、进一步优选为3~3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5~20μm。

另外,在保护膜(1)是上述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2~1.5倍、更优选为0.3~1.3倍、进一步优选为0.3~1.2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3~1.0倍。

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保护膜(2)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另外,在对得到的功能膜进行卷取时、从该功能膜上剥离层叠体(P)而使用的情况下等,从后工序中的功能膜的操作性及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保护膜(2)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

另外,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保护膜(2)的厚度优选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2~1.5倍、更优选为0.3~1.3倍、进一步优选为0.3~1.2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3~1.0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3~0.5倍。

在保护膜(2)是上述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25μm以上。另外,在对得到的功能膜进行卷取时、从该功能膜上剥离层叠体(P)而使用的情况下等,从后工序中的功能膜的操作性及经济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6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

而且,粘合剂层(Y)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2~50μm、进一步优选为3~3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5~20μm。

另外,在保护膜(2)是上述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构成的层叠体的情况下,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上述基材膜的厚度优选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2~1.5倍、更优选为0.3~1.3倍、进一步优选为0.3~1.2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3~1.0倍、再进一步优选为0.3~0.5倍。

另外,通过使用层叠体(P),可以对保护膜(1)及(2)的各层厚度等分别独立地适当调整。由此,包含该层叠体(P)的上述功能膜的卷曲量的调整及抑制变得容易。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保护膜(1)的厚度与保护膜(2)的厚度之比〔厚度(t1)/厚度(t2)〕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7~1.3、进一步优选为0.7~1.2。

保护膜(1)的厚度、保护膜(2)的厚度、基材膜的厚度、以及粘合剂层(Y)的厚度例如可以分别使用后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层叠体(P)的厚度优选为2~300μm、更优选为10~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20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30~150μm、再进一步优选为40~100μm。

层叠体(P)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后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或者,也可以以后面所述的保护膜(1)及(2)的总厚度的形式进行计算。

另外,从易于抑制得到的功能膜的卷曲的观点考虑,层叠体(P)的厚度优选为后面所述的非晶性膜的厚度的0.5~3.0倍、更优选为0.6~2.4倍、进一步优选为0.7~2.0倍、更进一步优选为0.7~1.5倍。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对保护膜(1)及保护膜(2)中的至少一个表面预先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火炎、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等表面处理。

<非晶性膜>

上述非晶性膜是由非晶性树脂形成的膜,从透明性及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环烯烃类膜及聚碳酸酯类膜中的1种以上,进而,从吸水率低且耐热性也优异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环烯烃类膜。

上述环烯烃类膜是由环烯烃类树脂形成的膜。环烯烃类树脂是以作为脂环族烯烃的环烯烃作为单体进行聚合而成的树脂,是分子内具有来自环烯烃的结构单元作为重复单元的树脂。

作为上述环烯烃,可以举出例如,降冰片烯、其取代物(以下,也将它们总称为“降冰片烯类单体”)等。降冰片烯是降冰片烷中的1个碳-碳键为双键的化合物,根据IUPAC命名法,被命名为双环[2,2,1]庚-2-烯。作为降冰片烯的取代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将降冰片烯的双键位置设为1,2-位、且被甲基、乙基、丁基、苯基等取代基取代而成的3-取代物、4-取代物及4,5-二取代物、以及5-亚乙基-2-降冰片烯等。

另外,还可以将双环戊二烯、二氢双环戊二烯、甲基双环戊二烯、二甲基双环戊二烯、四环十二碳烯、甲基四环十二碳烯、二甲基环十四碳烯、三环戊二烯、四环戊二烯、及二甲桥八氢萘等多环的环状烯烃;以及、环丁烯、环戊烯、环辛烯、环辛二烯、环辛三烯、及环十二碳三烯等单环的环状烯烃等作为构成环烯烃类树脂的单体。

环烯烃类树脂可以在其结构单元中具有降冰片烷环,也可以不具有降冰片烷环。作为形成结构单元中不具有降冰片烷环的环烯烃类树脂的降冰片烯类单体,可以举出例如,通过开环而成为5元环的单体。作为通过该开环而成为5元环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1-甲基降冰片烯或4-甲基降冰片烯、4-苯基降冰片烯等。这里,例如,作为制成将降冰片烯开环而具有5元环结构的树脂的方法,可以举出利用格拉布(Grubbs)催化剂等的开环复分解聚合。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降冰片烯是在降冰片烷环中具有双键的结构,例如,在利用茂金属催化剂使其加成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合成在其结构单元中具有降冰片烷环的环烯烃类树脂。

作为环烯烃类树脂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列举例如:降冰片烯类单体的开环聚合物;降冰片烯类单体与其它单体的开环共聚物;对上述聚合物进行马来酸加成及环戊二烯加成中的至少1种等而成的聚合物改性物;以及对这些聚合物进行氢化而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降冰片烯类单体的加成聚合物;降冰片烯类单体与其它单体的加成共聚物;等等。作为制成共聚物时的其它单体,可以列举:乙烯;丙烯等α-烯烃类;环烯烃类;非共轭二烯类等。另外,环烯烃类树脂可以是使用了降冰片烯类单体及其它脂环族烯烃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共聚物。

另外,在环烯烃类树脂为共聚物的情况下,其分子的排列状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还可以是接枝共聚物。

上述环烯烃类树脂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获得,均以商品名表示时,可以列举例如:由日本瑞翁株式会社销售的“ZEONEX”、“ZEONOR”(均为注册商标);由JSR株式会社销售的“ARTON(注册商标)”;由Polyplastics公司销售的“TOPAS(注册商标)”;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APEL(注册商标)”;等等。

另外,这些环烯烃类树脂的膜及其拉伸膜也可以获得市售品,均以商品名表示时,可以列举例如:由日本瑞翁株式会社销售的“ZEONORFILM(注册商标)”;由GUNZE公司销售的“F FILM”;由JSR株式会社销售的“ARTON(注册商标)FILM”;由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ESUSINA(エスシーナ)(注册商标)”等。

上述环烯烃类树脂可以通过基于溶液的浇铸法、熔融挤出法等来进行成膜。在由2种以上的混合树脂进行成膜的情况下,对于其成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例如:使用以给定的比例将树脂成分和溶剂一起搅拌混合而得到的均匀溶液通过浇铸法来制作膜的方法、以给定的比例将树脂成分熔融混合并通过熔融挤出法来制作膜的方法等。

上述聚碳酸酯类膜是指由聚碳酸酯类树脂形成的膜。

聚碳酸酯类树脂是主链中具有碳酸酯基的树脂。作为聚碳酸酯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树脂。作为聚碳酸酯,可以列举: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或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等。其中,从耐热性、机械强度、透明性等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及芳香族聚碳酸酯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芳香族聚碳酸酯。

芳香族聚碳酸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通过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法使芳香族二醇与碳酸酯前体反应的方法、通过固相酯交换法使碳酸酯预聚物聚合的方法、或者通过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法进行聚合的方法。

作为芳香族聚碳酸酯,可以举出例如使用了双酚类的聚碳酸酯。作为该使用了双酚类的聚碳酸酯,可以列举例如:双酚A聚碳酸酯、支链双酚A聚碳酸酯、发泡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聚膦酸酯碳酸酯、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CR-39)等。另外,聚碳酸酯类树脂也包括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含有与双酚A聚碳酸酯共混物、聚酯共混物、ABS共混物、聚烯烃共混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共混物这样的其它成分共混而成的聚碳酸酯。

上述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获得,均以商品名表示时,可以列举例如:由帝人株式会社销售的“Panlite(注册商标)”;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Iupilon(注册商标)”;等等。

另外,这些聚碳酸酯类树脂的膜及其拉伸膜也可以获得市售品,均以商品名表示时,可以列举例如:由帝人株式会社销售的“Pureace(注册商标)”;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Iupilon(注册商标)SHEET”;等等。

上述非晶性膜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稳定剂、增塑剂、防老剂、抗静电剂、流平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等其它成分。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对非晶性膜表面预先实施溅射、电晕放电、火焰、紫外线照射、电子束照射、化学转化、氧化等蚀刻处理、底涂处理等表面处理。

上述非晶性膜的厚度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10~90μm、进一步优选为10~8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30~80μm、再进一步优选为45~80μm。

该非晶性膜的厚度的值例如可以使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另外,形成上述非晶性膜的非晶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为1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另外,作为该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50℃、更优选为200℃、进一步优选为180℃。

该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值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来测定。

将非晶性膜切断成横(TD方向)5mm×纵(MD方向)15mm的长条状,制作试验片。然后,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TA Instruments公司制造的“DMA Q800”)在拉伸模式下以频率10Hz、升温速度5℃/分、大气氛围下于0~350℃测定试验片的tanδ(损失弹性模量与储能模量之比)。在该温度范围内读取tanδ显示出最大值的温度,作为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需要说明的是,MD方向的MD是Machine Direction的缩写,MD方向是指膜成型时的长度方向。另外,TD方向的TD是Transverse Direction的缩写,TD方向是指膜成型时的宽度方向。

<粘合剂层(X)>

作为上述层叠体的功能膜优选为在上述非晶性膜与上述层叠体(P)之间进一步具有粘合剂层(X)的层叠体。

在本发明的功能膜具有粘合剂层(X)的情况下,作为构成该粘合剂层(X)的粘合剂及粘接剂中的至少1种,可以根据功能膜的用途而适当选择。

另外,粘合剂层(X)可以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具有再剥离性、永久粘合性或永久粘接性的层,优选具有再剥离性。

作为上述粘合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通过紫外线等能量线进行固化的固化型粘合剂等。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类粘合剂,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在所使用的树脂总量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树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所述丙烯酸树脂是相对于原料单体的总量100质量%使用50质量%以上的烷基碳原子数为4~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行聚合而成的,优选为使用了后面所述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的2EHA类粘合剂。

作为烷基碳原子数为4~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优选烷基碳原子数为6~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烷基碳原子数为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进一步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这些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使用上述的粘合剂层(Y)中示例出的粘接剂,其优选的方式也相同。这些粘接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粘合剂层(X)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3~50μm、进一步优选为5~30μm。

粘合剂层(X)的厚度例如可以使用后面所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其它层>

对于作为上述层叠体的功能膜而言,除了上述的层叠体(P)、非晶性膜及粘合剂层(X)以外,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具有其它层。

作为其它层,例如,可以层叠在层叠体(P)与非晶性膜及粘合剂层(X)中的至少1层之间,也可以层叠在非晶性膜的与层叠体(P)相反的一侧。作为该其它层,可以列举例如:由与保护膜(1)或(2)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的1或2个以上的保护膜、底涂层、除粘合剂层(X)以外的粘合剂层、折射率调整层、抗粘连层、硬涂层、阻气层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功能膜的构成,优选为以下的功能膜,其是在保护膜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通过粘合剂层(X)或直接层叠非晶性膜而成的层叠体,所述保护膜层叠体(P)是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即,作为上述功能膜的构成,优选为依次将保护膜(1)、保护膜(2)及非晶性膜直接层叠而成的功能膜、或者依次将保护膜(1)、保护膜(2)、粘合剂层(X)及非晶性膜直接层叠而成的功能膜。

[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是将保护膜(1)及保护膜(2)层叠而成的保护膜层叠体(P)。这里,作为该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的保护膜层叠体(P)、保护膜(1)及保护膜(2)、以及它们的优选方式分别在上述功能膜的栏中如上所述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功能膜的用途]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膜是具有上述非晶性膜的功能膜,因此适合用作光学用器件的制造中使用的功能膜。例如,在用作光学用器件用的功能膜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将透明导电性膜、光学调整层、偏振片等各种功能层层叠于上述非晶性膜侧而制造光学用器件用构件。另外,例如也可以将上述非晶性膜本身用作相位差膜、液晶单元基板等基板、或偏振片保护膜。在这样的制造过程中,上述层叠体(P)发挥保护非晶性膜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的功能膜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抑制卷曲。因此,在光学用器件所使用的构件的制造过程中,更适合作为例如在高温下使用的工艺中使用的功能膜。即,更适合作为经过该工艺而制造的光学用器件用的功能膜。作为该工艺中的使用例,可以列举例如:如上所述的在将非晶性膜用作透明导电性膜等的一个构件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热固化型粘接剂等粘接剂将该非晶性膜与其它构件进行贴合的工序中的使用;或者,在将透明导电膜层叠在该非晶性膜上之后,实施为了使该透明导电膜结晶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的工序等加热工序中的使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膜即使在高温环境下施加负载时也能够抑制卷曲。因此,在光学用器件中使用的光学用构件的制造过程中,更适合作为例如辊对辊(Roll to Roll)工艺等高温下施加负载的工艺中使用的功能膜。即,更适合作为经过该工艺而制造的光学用器件用的功能膜。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可用于作为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膜,该功能膜由于具有该保护膜层叠体而发挥上述的优异效果。因此,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晶性膜用保护膜层叠体的优选用途也与可以优选使用上述功能膜的用途相同。

作为上述光学用器件,只要是在制造光学用器件的过程中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功能膜的光学用器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无机电致发光(无机EL)等电致发光(EL)器件;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触摸面板;阴极射线显像管(CRT);电子纸、太阳能电池等光学用器件等。其中,上述功能膜优选为EL,更优选为有机EL。

实施例

接下来,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各非晶性膜、各保护膜(基材膜及粘合剂层(Y))、及粘合剂层(X)、以及得到的功能膜的特性,基于以下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

<非晶性膜、粘合剂层(X)、保护膜、基材膜、粘合剂层(Y)、层叠体(P)、硬涂层的厚度>

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各非晶性膜及各保护膜的厚度使用Teclock公司制造的恒压测厚仪(型号:“PG-02J”、按照标准:JIS K6783:1994、JIS Z1702:1994、JISZ1709:1995)进行测定。

各保护膜中的基材膜的厚度是保护膜中未涂布粘合剂层(Y)的部位的厚度的测定值。而且,各保护膜中的粘合剂层(Y)的厚度使用的是从层叠有基材膜及粘合剂层(Y)两者的部位的厚度(即,上述保护膜的厚度)中减去上述基材膜的厚度而得到的值。

另外,干燥后的粘合剂层(X)的厚度使用的是利用相同方法测定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得到的带有粘合剂层(X)的层叠体(P)的厚度、并减去预先测定的层叠体(P)厚度(保护膜(1)及(2)的总厚度)而得到的值。

另外,对于硬涂层的厚度而言,使用的是利用相同方法测定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得到的带有硬涂层的非晶性膜的厚度、并从得到的测定值中减去预先测定的非晶性膜厚度的测定值而得到的值。

<非晶性膜、保护膜(1)及保护膜(2)在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各保护膜及各非晶性膜切成横(TD方向)5mm×纵(MD方向)20mm的长条状,制作了试验片。然后,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NETZSCH Japan公司制造、产品名“DMA 242E Artemis”)在拉伸模式、频率10Hz、升温速度3℃/分、温度范围0℃~200℃的条件下测定拉伸储能模量E’,求出了23℃下的拉伸储能模量E’。

<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非晶性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功能膜的卷曲评价1>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功能膜1~18裁切成100mm×100mm的尺寸,制成了试验片。

使用Espec公司制造的烘箱“SPHH-202”、在150℃下将该试验片加热60分钟。

在60分钟的加热后,从烘箱中取出该试验片,自然冷却,确认该试验片的温度已降温至室温(25℃),将试验片静置在水平台上。用尺子测定试验片的4个角(4个顶点)的浮起高度(距台面的高度),计算出得到的4个高度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卷曲量。

将该卷曲量的值为10mm以下的情况作为“良好”、将超过10mm的情况作为“不良”,对于各试验片的卷曲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其是否良好的判断。

将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及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卷曲量的值而言,将非晶性膜侧浮起的情况记为正值,将保护膜(1)侧浮起的情况记为负值。

<功能膜的卷曲评价2>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功能膜1~18裁切成200mm×100mm的尺寸,制成了试验片。

以沿该试验片的长边方向施加张力的方式对该试验片的一个短边施加了20N/100mm的张力。

在施加了该张力的状态下,使用Espec公司制造的烘箱“SPHH-202”在100℃下将该试验片加热了5分钟。

在5分钟的加热后,从烘箱中取出该试验片,在保持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进行自然冷却,确认该试验片的温度已降温至室温(25℃),将该试验片的中央部切断,取出了100mm×100mm的试验片。将该切断成100mm×100mm的试验片静置在水平台上。用尺子测定试验片的4个角(4个顶点)的浮起高度(距台面的高度),计算出得到的4个高度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卷曲量。

将该卷曲量的值为10mm以下的情况作为“良好”、将超过10mm的情况作为“不良”,对于各试验片的卷曲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其是否良好的判断。

将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及2。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卷曲量的值而言,将非晶性膜侧浮起的情况记为正值,将保护膜(1)侧浮起的情况记为负值。

[实施例1]

作为保护膜(1),准备了未拉伸聚丙烯类保护膜(SUMIRON公司制造,型号“EC7507”,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形成的膜,所述粘合剂层(Y)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基材膜的厚度30μm,粘合剂层(Y1)的厚度7μm)。

作为保护膜(2),准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型号“NW07T600E”、厚度25μm)。

使用Japan Office Laminator公司制造的辊式层压机“RSL-380S”,通过粘合剂层(Y)将保护膜(1)与保护膜(2)贴合,制作了层叠体(P)。接着,在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涂布2EHA类粘合剂,使得干燥后的粘合剂层(X)的膜厚为7μm,形成了涂膜。在100℃下将该涂膜加热1分钟,形成了粘合剂层(X)。

作为非晶性膜,使用环烯烃聚合物膜(1)(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Zeonor Film(注册商标)、型号“ZF16-080”、厚度80μm),利用Japan Office Laminator公司制造的辊式层压机“RSH-380SL”将上述粘合剂层(X)的露出面与该非晶性膜的表面贴合,得到了作为层叠体的功能膜1。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聚碳酸酯膜(帝人株式会社制造、型号“C110-40”、厚度4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2。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环烯烃共聚物膜(GUNZE公司制造、型号“F1Film”、厚度8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3。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环烯烃聚合物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Zeonor Film(注册商标)、型号“ZF16-040”、厚度40μm),并在该非晶性膜的与设有保护膜层叠体的面相反侧的面设置厚度1μm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4。

上述硬涂层是使用麦勒棒涂布器(Mayer bar)涂布紫外线(UV)固化型丙烯酸酯树脂组合物(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OPSTAR(注册商标)Z7530”)、并将得到的涂膜在70℃下干燥1分钟而成的。然后,使用高压水银灯(Heraeus公司制造)在照度250mW/cm2、光量170mJ/cm2的条件下以线速度20m/分对上述涂膜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UV)固化型丙烯酸酯树脂组合物固化,形成了厚度1μm的硬涂层。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中使用的保护膜(2)变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COSMOSHINE(注册商标)、型号“PET50A4300”、厚度5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5。

[实施例6]

将实施例4中使用的保护膜(1)变更为双向拉伸聚丙烯类保护膜(FUTAMURACHEMICAL公司制造,型号“150M”,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2)形成的膜,所述粘合剂层(Y2)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基材膜厚度30μm,粘合剂层(Y2)的厚度7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6。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记载的功能膜1中,在非晶性膜的与设有保护膜层叠体的面相反侧的面设置实施例4中记载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7。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记载的功能膜2中,在非晶性膜的与设有保护膜层叠体的面相反侧的面设置实施例4中记载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8。

[实施例9]

将实施例4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环烯烃共聚物膜(GUNZE公司制造、型号“FXFilm”、厚度4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9。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未使用保护膜(1),并且将保护膜(2)设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COSMOSHINE(注册商标)、型号“PET50A4300”、厚度5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0。

[比较例2]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环烯烃聚合物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Zeonor Film(注册商标)、型号“ZF16-040”、厚度40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1。

[比较例3]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聚碳酸酯膜(帝人株式会社制造、型号“C110-40”、厚度40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2。

[比较例4]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非晶性膜变更为环烯烃共聚物膜(GUNZE公司制造、型号“FXFilm”、厚度40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3。

[比较例5]

在比较例2中记载的功能膜11中,在非晶性膜的与设有保护膜层叠体的面相反侧的面设置实施例4中记载的硬涂层,除此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4。

[比较例6]

将比较例5中使用的保护膜(2)变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型号“NW07T600E”、厚度25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5。

[比较例7]

将比较例5中使用的保护膜(2)变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oray公司制造、型号“U48”、厚度125μm),除此以外,与比较例5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6。

[比较例8]

在实施例4中,未使用保护膜(2)及粘合剂层(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7。(即,将实施例4的保护膜(1)与带有硬涂层的非晶性膜直接层叠。)

[比较例9]

在实施例6中,未使用保护膜(2)及粘合剂层(X),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18。(即,将实施例6的保护膜(1)与带有硬涂层的非晶性膜直接层叠。)

[表1]

Figure BDA0002368165600000271

*1:按照保护膜(1)(基材层/粘合剂层(Y))/保护膜(2)/粘合剂层(X)/非晶性膜的顺序层叠

*2:CPP:未拉伸聚丙烯膜;OPP:拉伸聚丙烯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3:COP:环烯烃膜;PC:聚碳酸酯膜;COC:环烯烃共聚物膜

*4:HC:硬涂层,形成在非晶性膜的与设有层叠体(P)的面相反侧的面

*5:评价1:150℃×60分钟(无负载条件);评价2:100℃×5分钟(负载条件)

[表2]

Figure BDA0002368165600000272

*2:CPP:未拉伸聚丙烯膜;OPP:拉伸聚丙烯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3:COP:环烯烃膜;PC:聚碳酸酯膜;CoC:环烯烃共聚物膜

*4:HC:硬涂层,形成在非晶性膜的与设有层叠体(P)的面相反侧的面

*5:评价1:150℃×60分钟(无负载条件);评价2:100℃×5分钟(负载条件)

*6:“>50”表示卷曲量大于50mm

根据表1可以确认,实施例1~9的功能膜1~9即使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卷曲量也小,卷曲受到抑制。另外可以确认,实施例1~9的功能膜1~9即使在高温环境下施加负载时,卷曲量也小,卷曲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根据表2可以确认,比较例1~9的功能膜10~18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的卷曲量大,难以抑制卷曲。另外可以确认,比较例1~9的功能膜10~18在高温环境下施加负载时,卷曲量进一步增大,难以抑制卷曲。

<功能膜的卷曲评价3>

将后面所述的实施例10及11、以及比较例10及11中制作的功能膜19~22裁切成100mm×100mm的尺寸,制作了试验片。

使用Espec公司制造的烘箱“SPHH-202”在150℃下将该试验片加热5分钟。

在5分钟的加热后,从烘箱中取出该试验片,自然冷却,确认该试验片的温度已降温至室温(25℃),将试验片静置在水平台上。用尺测定试验片的4个角(4个顶点)的浮起高度(距台面的高度),计算出得到的4个高度的平均值,将该值作为卷曲量。

将该卷曲量的值为10mm以下的情况作为“良好”、将超过10mm的情况作为“不良”,对于各试验片的卷曲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其是否良好的判断。

将得到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卷曲量的值而言,将非晶性膜侧浮起的情况记为正值,将保护膜(1)侧浮起的情况记为负值。

[实施例10]

作为保护膜(1),准备了聚丙烯类保护膜(SUMIRON公司制造,型号“EC-430”,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3)形成的膜,所述粘合剂层(Y3)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基材膜的厚度40μm,粘合剂层(Y3)的厚度5μm)。

作为保护膜(2),准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东洋纺株式会社制造、COSMOSHINE(注册商标)、型号“PET38A4300”、厚度38μm)。

使用Japan Office Laminator公司制造的辊式层压机“RSL-380S”,通过粘合剂层(Y3)将保护膜(1)与保护膜(2)贴合,制作了层叠体(P)。接着,在层叠体(P)的保护膜(2)侧涂布2EHA类粘合剂,使得干燥后的粘合剂层(X)的膜厚为10μm,形成了涂膜。在100℃下将该涂膜加热1分钟,形成了粘合剂层(X)。

作为非晶性膜,使用环烯烃聚合物膜(1)(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造、Zeonor Film(注册商标)、型号“ZF16-040”、厚度40μm),利用Japan Office Laminator公司制造的辊式层压机“RSH-380SL”将上述粘合剂层(X)的露出面与该非晶性膜的表面贴合,得到了作为层叠体的功能膜19。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10中使用的保护膜(1)变更为聚丙烯类保护膜(日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型号“P-5310”,由基材膜和粘合剂层(Y)形成的膜,所述粘合剂层(Y)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基材膜的厚度30μm,粘合剂层(Y)的厚度5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20。

[比较例10]

在实施例10中,未使用保护膜(1),仅使用了保护膜(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21。

[比较例11]

在实施例10中,未使用保护膜(2),仅使用了保护膜(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得到了功能膜22。

[表3]

Figure BDA0002368165600000291

*7:实施例10及11按照保护膜(1)/保护膜(2)/粘合剂层(X)/非晶性膜的顺序层叠

*8:PP:聚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基材膜及粘合剂层(Y)的厚度的总计

*10:COP:环烯烃

*11:评价3:150℃×5分钟(无负载条件)

根据表3可以确认,实施例10及11的功能膜19及20即使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时,卷曲量也小,卷曲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可以确认,比较例10及11的功能膜21及22在暴露于高温环境下时的卷曲量大,难以抑制卷曲。

工业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保护膜层叠体的功能膜可以抑制高温环境下的卷曲。而且,上述功能膜是具有非晶性膜的功能膜,因此适合作为光学用器件的制造所用的功能膜中使用的保护膜层叠体。保护膜层叠体适合用于在光学用器件所用的构件的制造过程中、例如在高温下使用的工艺中使用的功能膜。即,更适合作为经过该工艺而制造的光学用器件用的功能膜中使用的保护膜层叠体。作为该工艺中的使用例,可以列举例如:如上所述,在将非晶性膜用作透明导电性膜等的一个构件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的热固化型粘接剂等粘接剂将该非晶性膜与其它构件进行贴合的工序中的使用;或者,在将透明导电膜层叠在该非晶性膜上之后,实施为了使该透明导电膜结晶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的工序等加热工序中的使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保护膜层叠体的功能膜在高温下施加负载时也能够抑制卷曲。因此,在光学用器件中使用的光学用构件的制造过程中,更适合作为例如辊对辊(Roll to Roll)工艺等高温下施加负载的工艺中使用的功能膜所用的保护膜层叠体。即,更适合作为经过该工艺而制造的光学用器件用的功能膜所用的保护膜层叠体。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功能膜是如上所述使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保护膜层叠体的功能膜,因此可以适合用于上述的各种用途。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曲面贴合设备和曲面贴合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