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反射基板

文档序号:1449472 发布日期:2020-02-18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红外线反射基板 (Infrared reflection substrate ) 是由 绀谷友广 大森裕 于 2018-05-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兼具高可见光透射率和高隔热性的红外线反射基板。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具备透明基材和红外线反射层,其中,红外线反射基板的可见光吸收率为0.3以下,红外线反射基板在700nm下与在600nm下的反射率的斜率为0.12以上。(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frared reflective substrate having both high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high heat shielding property. The infrared reflective substrat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and an infrared reflective layer, wherein the visible light absorptance of the infrared reflective substrate is 0.3 or less, and the reflectance gradient between the infrared reflective substrate at 700nm and at 600nm is 0.12 or more.)

红外线反射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透明基材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的薄膜的红外线反射基板。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在玻璃、膜等基材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的红外线反射基板。这样的红外线反射基板例如通过以玻璃为基材并使形成于其室内侧的红外线反射层与窗玻璃成为一体、或者将膜作为基材而贴合于窗玻璃的室内侧,从而将从外部入射至室内的太阳光等的近红外线反射,发挥出隔热效果。当然,除了窗玻璃以外,也可以用于陈列柜等但凡是需要阻断来自外部的光的其它用途。

在这样的红外线反射基板中,可以说隔热性越高则越优选,但是如果提高隔热性,则会导致可见光的透射率降低,从内部的视觉辨认性变差。即,在现有技术中,降低光的透射率时,也可以提高隔热性,但如果是这样地降低透射率而提高隔热性,则可见光透射率也会下降。因此,近年来,期望兼具高的遮光性和可见光透射率。

例如,在气温高、来自太阳光的热射线强的东南亚这样的赤道附近的地域,可见光透射率也可以低至40%左右,但要求具有0.25以下的隔热系数这样的具有更高隔热性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另一方面,根据地域,从设计性、外观性的观点考虑,有时也要求在保持65%以上这样的高的可见光透射率的情况下实现隔热系数0.5以下的隔热性。

作为这样的红外线反射基板,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含二层金属层的红外线反射膜。该红外线反射膜的目标在于在具有高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同时具有低的总太阳能透射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09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613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隔热性和可见光透射率处于折衷的关系,因此,以往难以兼顾高的隔热性和可见光透射率。对于现有的红外线反射基板而言,例如,可见光透射率高、为70%时,隔热系数超过0.55左右。另外,可见光透射率低、为40%的红外线反射基板超过0.35左右。实际上,已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红外线反射膜的实施例1及2的可见光透射率高达77%及78%,但日射热取得率(TSHT)为55及53,将其换算成屏蔽系数,为62.5及60.2这样高的值,上述实施例1及2的隔热性均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兼具高可见光透射率和高隔热性的红外线反射基板。

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有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即使具有高的隔热性,但正如根据例如图9b的光谱可明确的那样,具有在可见光区反射率高、相应地可见光透射率变低的缺点。另外,图10b的光谱示出的现有的红外线反射膜具有如下的反射特性:考虑到可见光的波长区一般为400nm~700nm,至波长700nm附近为止,会抑制反射率、提高透射率;从750nm附近至长波长侧,光的反射率提高。然而,很难将红外线反射基板设计成使其反射率从特定的波长开始急剧提高。因此,即使以使反射率从750nm附近开始提高的方式设计红外线反射基板,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也不会充分提高,会有大量的近红外光透过红外线反射基板。其结果,会由于近红外光的透过而导致红外线反射基板的隔热性降低。

另一方面,人眼的灵敏度即使在可见光区内,也因波长而异,是不均一的。例如,即使在可见光区内,人眼对具有550nm附近的波长的光、和具有700nm附近的波长的光的灵敏度夜低于对具有可见光区的中心附近的波长的光的灵敏度。因此,在以能够对应于人实际感受到的亮度的方式计算可见光透射率时,要用对应于眼睛的灵敏度对每个波长确定的权重系数乘以实际透射的光的比例而算出。图1是示出用于计算可见光透射率的权重系数的坐标图。在图1中,横轴表示波长,纵轴表示权重系数。根据图1,权重系数在550nm的波长处最高,显示出接近于10的值,而在650nm~700nm波长的范围内,权重系数达到1以下。

即使在可见光区内,在长波长边界附近,眼睛的灵敏度也较低,可见光透射率的权重系数低,鉴于这一点,通过在可见光区内的长波长侧增大反射率的斜率,从而抑制对可见光透射率带来的影响,并且提高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基于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可以兼具高可见光透射率和低隔热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基板,其具备透明基材和红外线反射层,其中,上述红外线反射基板的可见光吸收率为0.3以下,上述红外线反射基板在700nm下与在600nm下的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为0.12以上,将上述红外线反射基板在600nm的波长下从上述透明基材侧的反射率设为R600(%)、将在700nm的波长下从上述透明基材侧的反射率设为R700(%)时,上述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nm)以dR700-600=(R700-R600)/100(nm)表示。

上述反射率R600优选为10%以上且60%以下。这是因为通过降低波长600nm下的反射率,可以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另外,上述反射率R700优选为25%以上且85%以下。这是因为通过提高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可以在将对可见光透射率的影响保持为低水平的同时,降低屏蔽系数。另外,优选将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相对于波长600nm下的反射率的比率设为1.2以上。通过提高该反射率的比率,可使偏振膜层叠体以更高的水准兼具可见光透射率及屏蔽系数。通过使可见光透射率峰值波长在450nm~650nm之间,可以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另外,透明基材是膜,可以使上述透明基材的与具备红外线反射层的一面相反侧的面具备粘合剂层,也可以使透明基材为玻璃。可以使上述红外线反射基板进一步在红外线反射层上具备透明保护膜,从而提高耐久性。

如果减少光的透射量(透射率),则隔热系数降低,因此,可见光透射率(VLT)与屏蔽系数(SC)处于折衷的关系,考虑了两参数的红外线反射膜的特性例如可由VLT(%)-160×SC表示。该数学式的依据在于,在牺牲1%的可见光透射率时,大概可使屏蔽系数降低160分之1。作为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基板也可以具备VLT(%)-160×SC为-12以上的特性。另外,更优选将该值设为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设为15以上。另外,考虑到耐久性这样的其它要素,可以将该参数设为20以下,也可以设为17以下。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同时具有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和低的隔热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计算可见光透射率的权重系数的坐标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的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红外线反射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对从基材侧入射的光的透射率及反射率的坐标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500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600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实施例8的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9a是示出实施例1的光学特性的坐标图。

图9b是示出比较例1的光学特性的坐标图。

图10a是示出实施例9的光学特性的坐标图。

图10b是示出比较例4的光学特性的坐标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屏蔽系数和可见光透射率的关系的坐标图。

符号说明

100 红外线反射基板

10 透明基材

20 红外线反射层

50 窗玻璃

60 粘合剂层

500 红外线反射层500

510 第1层叠体

512 第1金属氧化物层

514 第1金属层

516 第2金属氧化物层

530 透明间隔层

550 第2层叠体

552 第3金属氧化物层

554 第2金属层

556 第4金属氧化物层

600 红外线反射基板

612 第1金属氧化物层

614 第1金属层

616 第2金属氧化物层

618 第2金属层

620 第3金属氧化物层

622 第3金属层

624 第4金属氧化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的构成例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红外线反射基板100在透明基材10的一个主面上具备红外线反射层20。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线反射层20与透明基材10直接接触,但也可以在它们之间具备其它层。例如,为了提高耐久性,可以在红外线反射层20与透明基材10之间设置内涂层。另外,可以在红外线反射层的上面、即与透明基材10相反侧的主面设置用于保护红外线反射层10的透明保护膜(未图示)。

图3用于对红外线反射基板的功能进行简要说明,示意性地示出了红外线反射的使用形态的一例的剖面。在该使用形态下,红外线反射基板的透明基材为膜基材。红外线反射基板100的透明基材侧的主面隔着粘合剂层60等贴合于建筑物、汽车的窗玻璃50的室内侧而使用。如图3所示,红外线反射基板100将来自室外的可见光(VIS)透射并导入至室内,同时在红外线反射层20将来自室外的近红外线(NIR)反射。通过近红外线反射,可抑制起因于太阳光等的从室外入射至室内的热射线(发挥出隔热效果),因此,可提高夏天的制冷效率。

图4是示出成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100对于从基材侧入射的光的透射率及反射率的典型例的坐标图。横轴为波长(nm),纵轴为透射率(%)及反射率(%)。在图4中,红外线反射基板被粘贴于基于JIS A5759-2008(建筑窗玻璃膜)的单板玻璃。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考察入射至红外线反射基板的光的透射、反射及吸收中的任一者的趋势,将从100%中减去透射率及反射率而得到的值作为吸收率。

对于红外线反射基板100而言,在可见光区内的对应于短波长侧的400nm~550nm,透射率高达70%左右,另一方面,反射率低至10%左右。反射率从550nm附近向长波长侧变高,在达到可见光区的长波长侧边界附近的700nm,反射率超过50%。进而,在波长比可见光区更长的近红外光区中靠近可见光区的波长即700nm~800nm,红外线反射基板100具有超过50%的反射率。这样一来,即使在近红外光区中在靠近可见光区的700nm~800nm具有超过50%的高反射率的理由在于,在600nm~700nm的波长区,反射率的斜率高。因此,红外线反射基板100即使在可见光区附近的近红外光区中,其光的反射率也高,因此,隔热性高,隔热系数为0.50。

在本申请中,反射率的斜率基于数学式1中记载的定义来确定。

[数学式1]

d Rλupper-λlower=(Rλupper(%)-Rλlower(%))/(λupperlower)(nm)

λ:波长(nm)(upper表示长波长侧、lower表示短波长侧的波长)

Rλ:波长λ下的反射率(%)

dRλupper-λlower:波长λupper与波长λlower之间的反射率的斜率(%/nm)

红外线反射基板100是以使反射率从波长区600nm向700nm变高的方式设计的,因此,透射率降低。然而,如图1所示,在波长600nm~700nm,可见光透射率计算中的权重系数低,因此,对可见光透射率带来的影响小。因此,对于红外线反射基板100而言,尽管隔热性高,但可见光透射率具有高达68%的值。

以下,依次对各层的构成、材料等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透明基材]

作为透明基材10,可适宜使用可见光透射率为80%以上的透明基材。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透射率例如可根据JIS A5759-2008(建筑窗玻璃膜)来测定。

透明基材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典型的是10μm~10mm左右。作为透明基材,可使用玻璃板、挠性的透明树脂膜等。从提高红外线反射基板的生产性、并使红外线反射基板向窗玻璃等贴合时的施工容易的观点考虑,透明基材10可适宜使用挠性的透明树脂膜。在使用透明树脂膜作为透明基材的情况下,其厚度为10μm~300μm左右的范围是合适的,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另外,在透明基材10上形成金属层、金属氧化物层等时,有时会进行在高温下的加工,因此,优选构成透明树脂膜基材的树脂材料为耐热性优异的材料。作为构成透明树脂膜基材的树脂材料,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等。

在透明基材10为透明树脂膜基材的情况下,出于提高红外线反射基板的机械强度等目的,除透明膜以外,还可适宜使用在该透明膜的表面具备固化树脂层的材料。另外,通过在透明膜的红外线反射层20形成面侧具备固化树脂层,存在可提高红外线反射层20、及可形成于其上的透明保护层等的耐擦伤性的倾向。固化树脂层12可以通过将例如丙烯酸类、有机硅类等适宜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被膜附设于透明膜上的方式等来形成。作为固化树脂层,可适宜使用硬度高的材料。

出于提高密合性等目的,可以对透明基材10的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20的面侧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底涂处理、辉光处理、皂化处理、利用偶联剂进行的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

[粘合剂层]

在透明基材10为树脂膜基材的情况下,可以在透明基材10的与形成有红外线反射层20的一面相反侧的面附设用于使红外线反射基板和窗玻璃等贴合的粘合剂层60等。优选粘合剂层60的可见光透射率高、与透明基材10的折射率差小,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亚敏粘合剂)由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及粘接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因此,作为附设于透明膜基材的粘合剂层的材料是合适的。

优选粘合剂层60的可见光的透射率高、且紫外线透射率小。通过减小粘合剂层60的紫外线透射率,可以抑制由太阳光等的紫外线引起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劣化。从减小粘合剂层的紫外线透射率的观点考虑,粘合剂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透明膜基材等,也可以抑制由来自室外的紫外线引起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劣化。对于粘合剂层的露出面,出于在红外线反射基板供于实际使用之前的期间防止露出面的污染等目的,优选暂时粘贴隔膜而将其覆盖。由此,在通常的处理状态下,可防止由粘合剂层的露出面与外部接触导致的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透明基材10为挠性膜的情况下,也可以如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将红外线反射基板嵌入框体等而使用。在该方式中,不需要在透明基材10上附设粘合剂层60,因此,不会发生由粘合剂层引起的对远红外线的吸收。因此,通过使用C=C键、C=O键、C-O键、芳香族环等官能团的含量少的材料(例如环状聚烯烃)作为透明基材10,可以在红外线反射层20将来自透明基材10侧的远红外线反射,从而可以对红外线反射基板的两面侧赋予绝热性。这样的构成在例如冷藏陈列柜、冷冻陈列柜等中特别有用。

[红外线反射层]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反射层20而言,在波长600nm~波长700nm内光的反射率的斜率高,例如,存在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2层金属层结构>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反射层500。图5中的红外线反射层500由2层金属层形成法布里-珀罗共振器。该2层金属层发挥出法布里-珀罗共振器中的半透半反镜的作用。其中,在该2层金属薄膜间配置有透明间隔层,使特定波长的光选择性地透射、并使其它波长的光反射或干涉/衰减,由此来屏蔽光。在法布里-珀罗共振器中,通过调整处于2层金属薄膜间的透明间隔层的光学膜厚(折射率与物理膜厚的乘积),可以变更透射的光的波长范围、和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线反射层500从基材10侧起依次具备第1层叠体510、透明间隔层530、第2层叠体550。另外,第1层叠体510从基材10侧起依次具备第1金属氧化物层512、第1金属层514、第2金属氧化物层516,第2层叠体从基材10侧起依次具备第3金属氧化物层552、第2金属层554、第4金属氧化物层556。第1金属层514和第2金属层554对应于发挥半透半反镜的作用的上述2层金属层。第1金属层、与第1金属氧化物层及第2金属氧化物层直接接触,但为了保护金属层、或者为了调节界面的折射率差,也可以使两者之间包含其它层。同样地,第2金属层、与第3金属氧化物层及第4金属氧化物层直接接触,但也可以使两者之间包含其它层。

<金属层>

金属层514及554具有红外线反射的核心作用。作为金属层514及554的材料,优选使用银、金、铜、铝等近红外线的反射率高的金属。其中,从可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和近红外线反射率、而无需增加层叠数的观点考虑,作为夹持在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金属层,可适宜使用以银为主成分的银合金层。银具有高的自由电子密度,因此,可以实现近红外线/远红外线的高反射率,即使在构成红外线反射层20的层的层叠数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隔热效果及绝热效果优异的红外线反射膜。

金属层514及554优选含有银75~99.9重量%。从提高可见光透射率的观点考虑,金属层15的银的含量更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例如,通过使银的含量为96重量%以上,可以提高透射率及反射率的波长选择性,可以提高可见光透射率。随着金属层514、554中的银的含量增加,存在可提高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倾向。

另一方面,银在暴露于存在水分、氧、氯等的环境中的情况下、照射了紫外光、可见光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氧化、腐蚀等劣化。因此,出于提高耐久性的目的,金属层514、554优选为含有除银以外的金属的银合金层。例如,金属层514、554优选含有除银以外的金属0.1重量%以上、更优选含有0.2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0.3重量%以上。作为可出于提高金属层的耐久性的目的而添加的金属,优选钯(Pd)、金(Au)、铜(Cu)、铋(Bi)、锗(Ge)、镓(Ga)等。其中,从对银赋予高的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最适宜使用Pd。如果增加Pd等的添加量,则存在金属层的耐久性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Pd等的添加量过多,则存在红外线反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的倾向。因此,金属层中的除银以外的金属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重量%以下。

另外,金属层并不限定于银合金,例如,从提高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也可以使用金单质或者以金为主成分的金合金。金合金中的金的含量优选含有75~99.9重量%。特别是从提高可见光透射率的观点考虑,金属层的金的含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另外,优选将银设为杂质,例如,优选含有银1~25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重量%以下。

第1金属层514与第2金属层554可以是不同的金属,例如,可以使靠近表面、需要高耐久性的第2金属层为金合金、另一方面使第1金属层为廉价的银合金。

为了使金属层作为半透半反镜发挥功能,第1金属层514及第2金属层554的膜厚可以考虑材料的折射率等而适当设定。金属层514、554的膜厚优选为4nm~25nm,更优选为5nm~20nm。

作为金属层514、554的形成方法,优选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电子束蒸镀法等干法。其中,可采用能够进行卷对卷成膜、且与金属氧化物层共同的成膜方法,并且出于成膜率高的原因而优选溅射法。

<金属氧化物层>

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及556是出于控制与金属层的界面处的可见光反射量的控制、兼顾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和红外线反射率等目的而设置的。另外,金属氧化物层也可以作为用于防止金属层514、554的劣化的保护层发挥功能。从提高红外线反射层中的反射及透射的波长选择性的观点考虑,金属氧化物层对于可见光的折射率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

作为具有上述折射率的材料,可列举钛(Ti)、锆(Zr)、铪(Hf)、铌(Nb)、锌(Zn)、铝(Al)、镓(Ga)、铟(In)、铊(Tl)、锡(Sn)等金属的氧化物、或这些金属的复合氧化物。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作为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及556的材料,可适宜使用含有氧化锌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另外,由于这些金属氧化物层也具有保护金属层的功能,因此优选为非晶质。在金属氧化物层为含有氧化锌的非晶质层的情况下,在可提高金属氧化物层本身的耐久性的同时,作为对金属层的保护层的作用增大,因此可抑制包含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劣化。

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及556中的氧化锌的含量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3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份以上。氧化锌的含量为上述范围时,金属氧化物层容易成为非晶质层,存在可提高耐久性的倾向。另一方面,氧化锌的含量过大时,存在反而会导致耐久性降低、或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的倾向。因此,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556中的氧化锌的含量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

作为含有氧化锌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从使其满足可见光透射率、折射率、耐久性的全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铟-锌复合氧化物(IZO)、锌-锡复合氧化物(ZTO)、铟-锡-锌复合氧化物(ITZO)等。这些复合氧化物可进一步含有Al、Ga等金属、这些金属的氧化物。

为了使红外线反射层透射可见光并选择性地反射近红外线,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556的厚度可考虑材料的折射率等而适当设定。金属氧化物层512、516、552、556的厚度例如可以在3nm~80nm、优选在3nm~50nm、更优选在3~35nm的范围内调整。金属氧化物层的制膜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与金属层同样地,利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CVD法、电子束蒸镀法等干法来制膜。

<透明间隔层>

透明间隔层530作为调整其厚度而改变第1金属层与第2金属层之间的光学距离的间隔件而发挥作用。其中,通过改变上述的光学距离,来调整来自基材侧的光的透射率及反射率这样的光学特性,由此可以得到在600nm的波长下为高透射率/低反射率、且在700nm的波长下为低透射率/高反射率的红外线反射膜。这样的光学特性可根据透明间隔层的折射率、金属层及金属氧化物层的材料及膜厚来确定,例如,透明间隔层的光学膜厚(物理厚度与折射率之乘积)优选为70nm~300nm,更优选为80nm~250nm,进一步优选为90nm~200nm。即,如果考虑到透明间隔层的折射率一般在1.3~1.7的范围内,则透明间隔层的物理厚度例如优选为40nm~200nm,更优选为50nm~180nm,进一步优选为60nm~160nm。

对于红外线反射基板500而言,也可以在透明膜基材10上依次形成包含透明间隔层530在内的各层,但还可以对透明间隔层530赋予粘接功能,在与透明膜基材10不同的透明膜基材上(未图示)形成第2层叠体550,并使其隔着透明间隔层530贴合在形成于透明膜基材10上的第1层叠体510而制成。该贴合方式与依次形成层的方式相比,透明膜基材10与金属氧化物层512、556之间、透明间隔层530与金属氧化物层516、552之间的粘接性更优异。

在透明膜基材10上形成第1层叠体510之后,在金属氧化物层516上涂布树脂溶液,从而形成透明间隔层530。为了提高金属氧化物层516、552之间的粘接性,透明间隔层530可优选使用粘接剂。作为粘接剂,可优选使用聚氨酯类粘接剂、聚脲类粘接剂、聚丙烯酸酯类粘接剂、聚酯类粘接剂、环氧类粘接剂、有机硅类粘接剂等。粘接剂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也可以使用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双组分溶剂型粘接剂等。

粘接剂优选具有交联剂。经由交联性的粘接剂将第一层叠体510与第二层叠体550以对置的方式重叠后,通过加热、UV照射等进行交联,由此可提高第2及第3金属氧化物516、552间的粘接性。作为交联剂,可列举多官能乙烯基化合物、环氧类交联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亚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等。

第一层叠体510与第二层叠体550的贴合可以通过下述中的任意方法进行:在第一层叠体510和第二层叠体550的任一者的红外线反射层上涂布粘接剂后立即进行贴合的湿式层压法;以及在使粘接剂干燥后进行贴合的干式层压法。在本发明中,作为透明间隔层530形成的粘接剂层对红外线反射膜的透射/反射的波长选择性等光学特性会带来大的影响。因此,优选利用可以实现粘接剂层的精密的厚度调整的干式层压法进行贴合。利用干式层压法进行贴合时可使用干式层压粘接剂。

作为干式层压粘接剂,可列举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双组分溶剂型粘接剂、单组分无溶剂型粘接剂等。作为双组分固化型粘接剂,可使用丙烯酸类,作为双组分溶剂型粘接剂,可使用聚酯类、聚酯/聚氨酯类、聚醚/聚氨酯类、环氧类,作为单组分无溶剂型粘接剂(湿气固化型),可使用聚醚/聚氨酯类、环氧类等。

粘接剂等树脂溶液的涂布可通过凹版涂布法、辊舐涂布法、反向涂布法、迈耶棒涂布法等各种辊涂法、喷涂法、帘涂法、模唇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通过调整树脂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及涂布厚度,可以使透明间隔层的厚度达到期望的范围。

根据需要将溶剂干燥后,以使第二金属氧化物层516与第三金属氧化物层552对置的方式进行第一层叠体510与第二层叠体550的贴合。贴合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在使用交联性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在贴合后通过加热、UV照射等进行交联处理。

另外,隔着作为透明间隔层530的粘接剂贴合第一层叠体510和第二层叠体550而成的红外线反射基板500,金属层及金属氧化物层配置于2片透明膜基材之间,从而使形成有第2层叠体的透明基材作为后述的保护层发挥功能,因此,耐擦伤性等物理性的耐久性优异。此外,在2片透明膜上分别不夹隔其它树脂层地直接设置有金属氧化物层,并与金属层的两面接触地设置有金属氧化物层,因此,可抑制水分等的侵入。因此,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膜具有高的化学耐久性,即使在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金属层的劣化,可保持高的隔热性及透明性。当然,位于第4金属氧化物层上的透明膜基材并不是必要的构成,因此,可以在将第1层叠体510与第2层叠体550贴合后将其除去。

[透明保护层]

在本发明中,透明保护层(未图示)不是必须的,但出于防止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的擦伤、劣化的目的,也可以在红外线反射层的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上设置透明保护层。从在膜基材的耐热温度的范围内形成透明保护层的观点考虑,可使用有机物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但也可以是无机物。

优选透明保护层除了具有高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以外,远红外线的吸收小。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大时,室内的远红外线会被透明保护层吸收,并通过热传导向外部散热,因此,存在红外线反射膜的绝热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在由透明保护层引起的远红外线的吸收少的情况下,远红外线会通过红外线反射层的金属层514及554向室内反射,因此,红外线反射膜的绝热效果提高。作为减小由透明保护层引起的远红外线吸收量的方法,可列举减小透明保护层的厚度的方法、使用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小的材料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的方法。

在调整透明保护层的厚度而减小远红外线吸收的情况下,透明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300nm以下,更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nm以下。在透明保护层的厚度小的情况下,可通过远红外线吸收量的降低来提高绝热效果,而另一方面,有时会导致其作为用于提高红外线反射层的耐久性的保护层的功能降低。因此,在透明保护层的厚度为200nm以下的情况下,优选在使用强度优异的材料作为透明保护层的同时,也提高红外线反射层自身的耐久性。作为提高红外线反射层自身的耐久性的方法,可列举减小金属层514及554中的银的含量、增加钯等成分的含量的方法。例如,在金属层514及554为银与钯的合金的情况下,优选将银:钯的含量调整为以重量比计96:4~98:2左右。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小的材料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则即使增大保护层的厚度,也可以将远红外线吸收量保持为较小水平,因此,可提高对红外线反射层的保护效果。根据该构成,可以在不过度增大金属层514及554中的钯等的含量的情况下提高红外线反射膜的耐久性,因此,在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和耐久性这两者的方面是优选的。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从减小远红外线的吸收的观点考虑,可适宜使用C=C键、C=O键、C-O键、芳香族环等的含量小的化合物。作为构成透明保护层的材料,可适宜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环烯烃类聚合物等脂环式聚合物、橡胶类聚合物等。

构成透明保护层的材料可适宜使用除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小以外、可见光透射率高、与红外线反射层的密合性优异、且耐擦伤性优异的材料。从该观点考虑,特别优选橡胶类材料,其中,可适宜使用丁腈橡胶类材料。

透明保护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氢化丁腈橡胶等高分子根据需要连同交联剂一起溶解于溶剂而配制溶液,并将该溶液涂布于红外线反射层20上,然后使溶剂干燥而形成。溶剂只要能溶解上述高分子就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使用甲乙酮(MEK)、二氯甲烷等低沸点溶剂。在使用甲乙酮(沸点:79.5℃)、二氯甲烷(沸点:40℃)等低沸点溶剂作为溶剂的情况下,可以在低温下进行在红外线反射层20上涂布溶液之后的干燥,因此,可以抑制对红外线反射层20、透明膜基材10的热损伤。另外,在如上所述地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第2层叠体550、并将该第2层叠体550隔着由粘接剂形成的透明间隔层530贴合于第1层叠体510从而形成红外线反射基板500时,可以使得上述透明基材为适于透明保护层的厚度、材料,并将上述透明基材用作透明保护层。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除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包含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等偶联剂、流平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含量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透明保护层中的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上。例如,在使用氢化丁腈橡胶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的情况下,透明保护层中的氢化丁腈橡胶的含量优选为9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重量%以上。

在使用氢化丁腈橡胶等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小的材料作为透明保护层的材料的情况下,透明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更优选为2μm~15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10μm。透明保护层的厚度为上述范围时,保护层本身具有充分的物理强度,且可提高红外线反射层的保护功能,同时可以减小远红外线的吸收量。

[其它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红外线反射基板500在透明膜基材10的一个主面上具有由第1金属氧化物层、第1金属层、第2金属氧化物层、粘接剂层、第3金属氧化物层、第2金属层、第4金属氧化物层构成的红外线反射层,但也可以根据使用状况而设置追加的层。出于提高各层的密合性的目的、提高红外线反射膜的强度等的目的,可以在透明膜基材10与红外线反射层20之间、以及在配置有透明保护层的情况下在红外线反射层20与透明保护层30之间设置硬涂层、易粘接层等。易粘接层、硬涂层等的材料、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使用可见光透射率高的透明材料。

[包含红外线反射层500的红外线反射基板的特性]

在红外线反射层500中,可以调整各层的折射率(材料)及厚度而将600nm以下波长的可见光的透射率设为50%以上,优选设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0%以上。特别优选将450nm~550nm之间的透射率设为55%以上,更优选设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5%以上,最优选设为70%以上。另外,对于红外线反射层500,可调整第2及第3金属氧化物层516、552的种类及厚度、以及透明间隔层530的种类及厚度、调整第1及第2金属层间的光学距离,以使反射率从600nm的波长向700nm的波长提高。在红外线反射层500中,在600nm与700nm之间,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nm))为0.12以上,优选为0.15以上,更优选为0.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上。

<3层金属构成>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600具备包含3层金属层的红外线反射层。由于红外线反射层600具备3层金属层,因此,可以设计复杂的光学特性。图6所示的红外线反射基板600具备基材和位于基材上的红外线反射层,而红外线反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包括第1金属氧化物层612、第1金属层614、第2金属氧化物层616、第2金属层618、第3金属氧化物层620、第3金属层622及第4金属氧化物层6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具备3层金属层,但本发明也可以具备4层以上金属层,并与具备3层金属层的构成同样地交替地具备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

在红外线反射层600中,可以调整各层的折射率(材料)及厚度而将600nm以下波长的可见光的透射率设为50%以上,优选设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0%以上。特别优选将450nm~550nm之间的透射率设为55%以上,更优选设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5%以上,最优选设为70%以上。另外,对于红外线反射层600,可调整各层的种类及厚度,以使反射率从600nm的波长向700nm的波长变高。在红外线反射层500中,在600nm与700nm之间,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nm))为0.12以上,优选为0.15以上,更优选为0.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上。

红外线反射基板600的金属层及金属氧化物层可以使用针对红外线反射基板500进行了相关说明的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另外,与红外线反射基板500同样,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粘合剂层、保护膜及硬涂层。

<有机多层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红外线反射基板具备将2种以上有机树脂进行多层组合而成的红外线反射层。红外线反射基板具备基材和位于基材上的红外线反射层,但红外线反射层交替地具备折射率不同的2种有机树脂。具体而言,红外线反射层交替地具备多个第1种有机物层和多个第2种有机物层,具备多个各自的厚度从基材侧逐渐减薄的2种树脂层叠体。即,第2种有机物层具有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第1种有机物层相同的厚度,多个第1种有机物层及多个第2种有机物层从基材侧逐渐减薄。本实施方式中的红外线反射层在第1种有机物层的主面上形成相同厚度的第2种有机物层,在其上形成仅减薄了一定厚度的第1种有机物层,进一步在其上形成相同厚度的第2种有机物层,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形成2种树脂层叠体。进一步,通过将该2种树脂层叠体重叠多层,从而形成红外线反射基板。

通过限定第1种及第2种有机物层的材料及各层的厚度,可以将600nm以下波长的可见光的透射率设为50%以上,优选设为55%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0%以上。另外,优选将450nm~550nm之间的透射率设为55%以上,更优选设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65%以上,最优选设为70%以上。反射率从600nm向长波长侧升高。在红外线反射层500中,在600nm与700nm之间,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nm))为0.12以上,优选为0.15以上,更优选为0.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5以上。

2种树脂层叠体的厚度根据所需的光学特性及使用的材料而不同,但例如,作为最厚的层,优选为180nm~240nm,更优选为190nm~230nm,进一步优选为200nm~220nm。另外,作为最薄的层,优选为120nm~180nm,更优选为130nm~170nm,进一步优选为140nm~160nm。第1种及第2种有机物层的厚度的变化量优选为1nm~20nm,更优选为2nm~10nm,进一步优选为3nm~7nm。各个2种树脂层叠体所具有的第1树脂层及第2树脂层的层数优选为5~30层,更优选为8~20层,进一步优选为10~15层。另外,红外线反射基板所具备的2种树脂层叠体的层叠体数优选为10层以上,但由于可以通过增加层数而更精密地限定折射率及透射率的频谱,因此,优选具备15层以上,更优选具备20层以上。当然,从减少红外线反射基板的制造工序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5层以下,更优选为25层以下。

作为可用于第1种及第2种有机物层的材料,只要是折射率不同的2种有机物材料即可。例如,折射率优选为1.3~1.7,进一步优选为1.4~1.6。另外,2种有机物的折射率之差优选为0.01~0.2,进一步优选为0.03~0.1。例如,可以使用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作为可用作聚酯树脂的材料,典型的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聚二苯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diphenylate)等。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价格低,因此可用于非常广范的用途,故优选。另外,优选的非晶性聚酯树脂具有例如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共计至少使用3种以上进行缩聚而得到的结构。非晶性的聚酯树脂只要是非晶性的,也可以由2种以上聚酯树脂混合而成。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基材的一面上,通过溅射形成厚度2nm的氧化钛(TiO2)、厚度10nm的含有铜(2.5%)作为杂质的银合金、厚度2nm的氧化钛(TiO2),并将第1层叠体形成于基材上。然后,在第1层叠体上涂布光固化性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溶液,干燥后照射紫外线,由此使树脂溶液固化而形成透明间隔层。调整树脂溶液的量,使得树脂固化而成的透明间隔层的厚度为100nm。对固化后的透明间隔层,在形成了厚度2nm的氧化钛(TiO2)、厚度10nm的含有铜(2.5wt%)作为杂质的银合金、厚度2nm的氧化钛(TiO2)的基材侧的面贴合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厚度17μm的粘合层,形成了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将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的层结构示于图7。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12nm的方面以及粘接剂层的厚度为70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12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20nm的方面以及粘接剂层的厚度为70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15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20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偏振膜层叠体仅在第1层叠体及第2层叠体的银合金的金属层的厚度为25nm的方面与实施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不同,在其它方面相同。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偏振膜层叠体具备3层金属层。在厚度23μm的PET膜基材的一面上,通过溅射依次形成了厚度4nm的氧化钛、厚度10nm的银合金、厚度40nm的氧化钛、厚度9nm的银合金、厚度40nm的氧化钛、厚度10nm的银合金、厚度4nm的氧化钛。银合金均含有铜2.5wt%作为杂质。另外,在PET膜基材的另一面上贴合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粘合层。图8中示出了实施例8的层叠结构。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偏振膜层叠体是将折射率1.5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低折射率树脂)、与折射率1.55的氨基甲酸酯树脂(高折射率树脂)这2种氨基甲酸酯树脂交替地层叠而制成的。使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厚度从贴合的粘合剂层侧起从210nm至150nm以5nm的幅度变化,制作了具备13层各材料的层叠体、即2种树脂层叠体。即,2种树脂层叠体通过重复下述操作而制成:在210nm的低折射率树脂的层上制成210nm的高折射率树脂的层,在其上制成205nm的低折射率树脂的层,另外,在之上制成205nm的高折射率树脂的层。然后,重复该2种树脂层叠体的制成操作20次,将2种树脂层叠体重叠20层,制成了实施例9的偏振膜层叠体。

[比较例1]

除了将粘接剂层的厚度设为50nm这一点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成了比较例1的偏振膜层叠体。

[比较例2]

在厚度24μm的由PET膜构成的第1基材的一面上,通过溅射依次形成厚度3nm的铁-铬-镍的复合氧化物层、厚度20nm的铜层及厚度3nm的铁-铬-镍的复合氧化物层。另外,在与第1基材不同的厚度24μm的由PET膜构成的第2基材的一面上,涂布由氨基甲酸酯类粘接剂溶液形成的厚度2.9μm的粘接剂,将包含上述第1基材的层叠体从铁、铬及镍氧化物层侧贴合,进行了粘接。然后,在第2基材的与粘接剂层相反侧贴合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厚度6.2μm的粘合层,制成了比较例2的偏振膜层叠体。

[比较例3]

比较例3的偏振膜层叠体具备3层金属层。在厚度23μm的PET膜基材的一面上,通过溅射依次形成了厚度4nm的氧化钛、厚度10nm的银合金、厚度50nm的氧化钛、厚度10nm的银合金、厚度50nm的氧化钛、厚度10nm的银合金、厚度4nm的氧化钛。银合金均含有铜2.5wt%作为杂质。另外,在PET膜基材的另一面上贴合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粘合层。

[比较例4]

实施例4的偏振膜层叠体与实施例9同样地通过将折射率1.5的氨基甲酸酯树脂(低折射率树脂)、和折射率1.55的氨基甲酸酯树脂(高折射率树脂)这2种氨基甲酸酯树脂交替地层叠而制成。使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厚度从贴合的粘合剂层侧起从175nm至115nm以5nm的幅度变化,制成了13层层叠体、即交替配置层叠体。然后,将该交替配置层叠体的制成操作重复20次,将交替层叠体重叠20层,制成了实施例9的偏振膜层叠体。

以下记载了测定偏振膜层叠体的特性的方法。

[各层的厚度]

构成红外线反射层的各层的厚度如下所述地求出:使用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日立制作所制、产品名“FB-2100”),通过聚焦离子束(FIB)法对试样进行加工,并用电场放射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立制作所制、产品名“HF-2000”)观察其剖面而求出。形成于基材上的硬涂层、及透明保护层的厚度如下所述地求出:使用瞬间多通道测光系统(大塚电子制、产品名“MCPD3000”),根据从测定对象侧入射光时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干涉图案进行计算而求出。

[可见光透射率、可见光反射率及可见光吸收率]

可见光透射率(VLT)及可见光反射率使用分光光度计(Hitachi High-Tech制 产品名“U-4100”)并基于JIS A5759-2008(建筑窗玻璃膜)而求出。

[反射率的斜率]

利用通过上述分光光度计得到的反射率的光谱,求出波长600nm下的反射率(R600)与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R700)之间的反射率的斜率(dR700-600)。反射率的斜率可根据数学式1而求出。另外,对于反射率,采用波长600nm或700nm中的一点的值时,容易受到光谱的测定误差的影响,因此,使用了其与前后25nm的值的平均值。即,作为波长600nm下的反射率(R600),使用了575nm、600nm及625nm下的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R700),使用了675nm、700nm及725nm下的反射率的平均值。

[反射率的比率]

反射率的比率(R700/R600)通过用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除以波长600nm下的反射率而算出。

[可见光透射率的峰值波长]

利用通过上述分光光度计得到的透射率的光谱,将在波长400nm~700nm之间具有最高的透射率的波长作为可见光透射率的峰值波长。

[屏蔽系数]

利用分光光度计(Hitachi High-Tech制产品名“U-4100”)测定日射透射率τe及日射反射率ρe,并根据JIS A5759-2008(建筑窗玻璃膜)A法计算出了屏蔽系数(SC)。

[可见光透射率与屏蔽系数的平衡]

可见光透射率可以通过增大屏蔽系数(也就是说减弱屏蔽的程度)来提高。即,由于可以通过减弱屏蔽的程度而使大量的光透射,因此,可以说两者处于折衷的关系,仅提高一者的水平是比较容易的。以高水平具有两者的偏振膜可以说是高性能的偏振膜。因此,计算出160×SC-12的值,并对VLT进行了比较。对于VLT为160×SC-12的值以上的情况,记载为“良好”,将VLT小于该值的情况记载为“不良”。另外,图10中示出了以屏蔽系数为横轴、以VLT为纵轴的坐标图。该坐标图中记录了表示VLT=160×SC-12的线。即,满足VLT≥160×SC-12的条件的情况为“良好”,不满足的情况为“不良”。

在以下的表1中示出了测定结果。

[表1]

根据表1可知,在实施例1~9中,波长600nm与波长700nm之间的反射率的斜率均为0.12以上,且可见光吸收率均小于30%。因此,实施例1~9均在具备高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同时具备低的屏蔽系数,可见光透射率与屏蔽系数的平衡均良好。其结果,反射率的斜率高、在近红外线下的反射率高,因此屏蔽系数变低,而另一方面,在可见光区,反射率低、并且可见光吸收率低,因此可见光透射率变高。另外,在任一实施例中,可见光透射率的峰值波长均在450nm~650nm的范围内,因此,在可见光区,在远离两端、即400nm和700nm的位置存在可见光峰值波长,具有高的可见光透射率。

另一方面,比较例1、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反射率的斜率小于0.12,可见光透射率与屏蔽系数的平衡差。特别是在比较例1中,435nm为可见光透射率的峰值波长,在整个可见光区,透射率低。另外,在比较例4中,反射率的斜率为0.00,因此,可见光透射率与屏蔽系数的平衡变得不良,160×SC-12的值为122,大幅超过了可见光透射率92%。

另外,在比较例2中,反射率的斜率具有高达0.16的值,但可见光吸收率高达41%,因此,可见光透射率低,可见光透射率与屏蔽系数的平衡变差。

图9a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350nm~800nm的透射、吸收、反射光谱,图9b中示出了比较例1的同样的光谱。在实施例1中,在波长600nm下,反射率为10%、较低,另一方面,在波长700nm下,升高至接近于30%,在波长600nm和波长700nm下的反射率的斜率变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反射率从波长400nm向长波长侧缓慢地升高。因此,就屏蔽系数而言,可见光透射率低,不超过56%。

另外,图10a中示出了实施例9的400nm~900nm的透射、吸收、反射光谱,图10b中示出了比较例4的同样的光谱。在实施例9中,在波长600nm下,反射率为10%以下、较低,另一方面,在波长700nm下,超过40%,在波长600nm与波长700nm之间,反射率的斜率变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中,在波长600nm及700nm的任一波长下,反射率均低于10%。而且在比750nm附近更靠长波长侧,反射率的斜率变大,在波长850nm附近超过40%。因此,比较例4的屏蔽系数变得非常高,达到0.84。另一方面,比较例4的可见光透射率比实施例9高,但相对于实施例9的90%,比较例4的92%仅提高了2%。这是因为在700nm附近,权重系数低,因此即使使700nm附近的透射率增加,可见光透射率整体的增加率也受到限定。

图11中示出了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屏蔽系数与可见光透射率的关系的坐标图。横轴为屏蔽系数,纵轴为可见光透射率。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和8中,屏蔽系数及可见光透射率为相同的值,因此,作为一个点而示出。

根据图11,在实施例中,均满足VLT≥160×SC-12的条件。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不满足该条件。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实施例而提高屏蔽系数、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另外,可以进行相反操作。例如,在实施例2中,VLT-160×SC的值为17,因此,可以基于实施例2的构成而制造满足VLT=160×SC+17的高性能的偏振膜。

以上,结合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原材膜、拉伸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和拉伸光学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