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151232 发布日期:2021-10-26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 (Particle temperature adjusting device ) 是由 俞明锋 章晓敏 宓霄凌 王伊娜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于 2021-07-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至少两个管束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管束层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反;单个所述管束层包括数根并列平行设置的储热管,所述储热管内填充有固液相变工质;所述壳体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颗粒由所述进料口进入,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管束层,颗粒落在所述管束层上向下滚动过程与固液相变工质进行换热,实现颗粒温度调节,最终由所述出料口排出。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颗粒温度的均一性,避免了因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进入后导致发电循环工质偏离设计温度、降低系统效率、危害设备安全、引起安全事故等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rticl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at least two tube bundle layers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in an inclined mode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inclination directions of the two adjacent tube bundle layers are opposite; the single tube bundle laye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heat storage tubes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working media are filled in the heat storage tubes;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and a discharge outlet respectively, particles enter from the feed inlet and sequentially pass through the plurality of tube bundle layer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particles fall on the tube bundle layers to roll downwards to exchange heat with the solid-liquid phase change working medium,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articles is adjusted, and finally the particles are discharged from the discharge outlet.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articles, and avoids the problems of deviation of the power generation cycle working medium from the design temperature, reduction of system efficiency, damage to equipment safety, safety accidents and the like caused by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articles.)

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具有电力输出稳定、平滑、可调度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吸热储热介质为二元硝酸盐,二元硝酸盐的储热温度在600℃以下,相对较低,限制了太阳能热发电厂后端的热电效率。

为了提高吸热储热介的储热温度,研究人员发现采用陶瓷颗粒或砂粒等固体储热颗粒作为储热介质时,具有以下优点:1、储热温度能够达到1000℃左右,能够提高太阳能热发电厂后端的热电效率;2、陶瓷颗粒或砂粒等固体储热颗粒成本低;3、陶瓷颗粒或砂粒等固体储热颗粒的存储和输送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降低了设备成本。

但现有固体储热颗粒仍存在以下缺陷:

1、固体颗粒之间换热主要依赖于导热,换热效率低,导致吸热器出口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易导致发电循环工质偏离设计温度,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危害设备安全,导致安全事故。

2、颗粒吸热调节难度大,在天气环境发生波动时,不同批次颗粒之间的温度也存在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颗粒温度的均一性,避免了因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进入导致的发电循环工质偏离设计温度、降低系统效率、危害设备安全、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至少两个管束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管束层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反;

单个所述管束层包括数根并列平行设置的储热管,所述储热管内填充有固液相变工质;

所述壳体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颗粒由所述进料口进入,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管束层,颗粒落在所述管束层上向下滚动过程与固液相变工质进行换热,实现颗粒温度调节,最终由所述出料口排出。

管束层中的储热管内填充固液相变工质,源自颗粒吸热器的颗粒由进料口进入壳体内后,通过颗粒与管束层接触传热、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传热实现颗粒温度调节;固液相变工质吸、放热时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可有效保证颗粒温度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另外,本发明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不仅能够对同一批次经颗粒吸热器吸热后所得颗粒的温度进行均一性调整,而且也能够对不同批次颗粒的温度进行均一性调整,解决因天气环境发生波动引起的不同批次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因天气环境发生波动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产生影响的问题,保障吸储热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管束层倾斜设置于壳体内,且从上至下管束层的倾斜方向依次变化,不仅延长了颗粒在管束层上的流动时间,而且增强了颗粒扰动、强化了颗粒之间的相互混合过程,提高了换热效率。

管束层内的固液相变工质呈固液两相,即固态和液态同时存在。管束层倾斜设置时,由于固相储热工质密度大于液相储热工质密度,使得固相储热工质位于储热管内的下方区域中,使得液相储热工质位于储热管内的上方区域内,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管束层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使得壳体内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利于高温颗粒和低温颗粒分别与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充分接触,从而利于颗粒温度均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出料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出料口;

多个所述管束层中,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管束层为筛分层,所述筛分层倾斜朝下的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位置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口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的第二出料口;

所述筛分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正常颗粒的粒径;

所述筛分层之上的任一所述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等于正常颗粒的粒径。

颗粒吸热器内的颗粒粒径有其设计尺寸,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可能导致颗粒粒径不满足设计尺寸,称满足该颗粒吸热器的颗粒粒径设计尺寸的颗粒为正常颗粒。

筛分层之上的任一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等于正常颗粒的粒径,能够保证颗粒能够正常顺利的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管束层。

筛分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正常颗粒的粒径,便于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粒径小于正常颗粒粒径的颗粒从筛分层的缝隙中掉落并从第二出料口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管束层之间的储热管交错布置。

通过相邻的两个管束层之间的储热管交错布置,以增加颗粒的扰动,增强颗粒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热管径向下部设置有促流部,所述促流部的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如果颗粒在壳体内为堆积流动状态,且储热管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时,颗粒会在储热管顶部形成滞留区,在储热管底部形成空白区,大大降低了储热管与颗粒之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降低了换热效率,通过设置促流部,避免了空白区的产生,使得颗粒能够充分与储热管外壁面接触,强化了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与储热管之间的传热,增加了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电加热装置。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启动前,通过电加热装置对储热管内的部分固液相变工质进行液化,防止首次进入的颗粒温度过低,无法实现传热过程;同时,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也可以通过电加热装置调节壳体内温度至换热器入口处颗粒设计温度,以应对天气变化时颗粒长时间处于较低温度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温度计。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启动前通过温度计对壳体内的温度进行测量,颗粒温度调节装置运行后,通过温度计对壳体内的颗粒温度进行测量,保证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束层的倾斜角度大于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若管束层的倾斜角度小于储热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则很容易出现因颗粒结拱而导致的颗粒滚动落料不畅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漏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管束层,管束层中的储热管内填充固液相变工质,通过颗粒与管束层接触传热、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传热实现颗粒温度调节,固液相变工质吸、放热(相变过程)时温度不发生变化,能够有效的保证颗粒温度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此外,由于固液相变工质储热密度大,采用固液相变工质对颗粒温度进行调节,能够大大减少设备尺寸;另外,采用本发明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不仅能够对同一批次经颗粒吸热器吸热后所得颗粒的温度进行均一性调整,而且也能够对不同批次颗粒的温度进行均一性调整,解决因天气环境发生波动引起的不同批次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保障吸储热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减少了天气波动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产生的影响。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中,多个管束层均倾斜设置于壳体内,且从上至下管束层的倾斜方向依次变化,不仅延长了颗粒在管束层上的流动时间,而且增强了颗粒扰动、强化了颗粒之间的相互混合过程,提高了换热效率;另外,管束层倾斜设置时,由于固相储热工质密度大于液相储热工质密度,使得固相储热工质位于储热管内的下方区域中,使得液相储热工质位于储热管内的上方区域中,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管束层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使得壳体内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利于高温颗粒和低温颗粒分别与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充分接触,从而利于颗粒温度均衡。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中,通过对筛分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进行调整,使其小于正常颗粒的粒径,即可对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粒径减小的颗粒进行筛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集颗粒温度均一性调整及颗粒筛分于一体,达到了降低吸储热系统的设备投资成本和系统复杂程度的效果,保障吸储热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另外,通过筛分层之上的管束层中的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筛分层中的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还增加了颗粒流动过程中的扰动,强化了传热。

4、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管束层错列布置,通过相邻的两个管束层之间的储热管交错布置,能够增强壳体内颗粒的扰动,进而增强颗粒的换热效率。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颗粒在壳体内为堆积流动状态时,流动速度缓慢,能够大大减少颗粒磨损;进一步地,由于颗粒在壳体内为堆积流动状态时,如果储热管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会在储热管顶部形成滞留区,在储热管底部形成空白区,大大降低了储热管与颗粒之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降低了换热效率,本发明中储热管径向下部设置有促流部,促流部的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与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储热管相比,避免了空白区的产生,使得颗粒能够充分与储热管外壁面接触,强化了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与储热管之间的传热及颗粒之间的互混,增加了换热效率,此外,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储热管相比,还增加了储热管内固液相变工质的储存量,进而增加了本发明中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调节能力。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通过多个管束层倾斜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变化、储热管底部设置促流部、筛分层中相邻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筛分层之上的管束层中相邻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协同作用,大大强化了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与储热管之间的换热,也强化了颗粒的传热。

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壳体内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本发明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首次启动时,通过电加热装置加热使得管束层中的部分固液相变工质液化,避免因通过进料口进入壳体内的颗粒温度过低而无法与储热管之间实现传热的问题。

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壳体内设有温度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启动前,通过温度计对壳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电加热装置调节壳体内温度至换热器入口处颗粒设计温度,以应对天气变化时颗粒长时间处于较低温度的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运行时,通过温度计对壳体内颗粒温度进行监测。

9、本发明实施例中管束层的倾斜角度大于储热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若管束层的倾斜角度小于储热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则很容易出现因颗粒结拱而导致的颗粒滚动落料不畅的问题。

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耗能少,减少了使用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环保性,其中,只需在首次启动时消耗部分电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实施例1中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储热管的径向截面图;

图3为径向截面为水滴形的储热管与径向截面为圆形的储热管的结构对比图;

图4为储热管径向截面为圆形时颗粒在壳体内的流动状态。

图5为实施例2中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各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壳体1、管束层2、储热管3、进料漏斗4、固液相变工质5、第一出料口6、第二出料口7、电加热装置8、温度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至少两个管束层2,相邻的两个管束层2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反。其中,本实施例中从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三个管束层。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管束层2包括数根并列平行设置的储热管3,储热管3内填充有固液相变工质5;其中,壳体1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其中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漏斗4,颗粒由进料漏斗4进入壳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管束层2,颗粒落在管束层2上向下滚动过程与固液相变工质5进行换热,从而实现颗粒温度调节,最终由出料口排出。其中,固液相变工质的储热密度较大,且、放热时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保证换热后的颗粒温度均匀且稳定。

管束层2倾斜设置于壳体1内,且从上至下管束层2的倾斜方向依次变化,不仅延长了颗粒在管束层2上的流动时间,而且增强了颗粒扰动、强化了颗粒之间的相互混合过程,提高了换热效率。

管束层2内的固液相变工质5呈固液两相,即固态和液体同时存在。固液相变工质5将进行相变时,储热管3内的固液相变工质5中固相储热工质密度大于液相储热工质密度,即管束层2倾斜设置时,储热管3内的上方区域中为液相储热工质,储热管3内的下方区域中为固相储热工质,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管束层2倾斜方向相反设置,使得壳体1内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从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有利于高温颗粒和低温颗粒分别与固相储热工质、液相储热工质充分接触,更好的完成热量传递,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有利于颗粒温度均衡。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固液相变工质可以为铝基合金或镁基合金,需要注意地是,本实施例中的固液相变工质的具体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现有技术、公知常识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本实施例中管束层2的倾斜角度大于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若管束层2的倾斜角度小于颗粒的自然堆积角度,则很容易出现因颗粒结拱而导致的颗粒滚动落料不畅的问题。

具体地说,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料口设于壳体1顶部,出料口包括设于壳体1侧壁上的第一出料口6;多个管束层2中,位于最下方的管束层2倾斜朝下的一端为出料端,出料端与第一出料口6位置相对应。

其中,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管束层2之间的储热管交错布置,通过相邻的两个管束层2之间的储热管交错布置能够增强壳体1内颗粒的扰动,进而增强颗粒的换热效率。此外,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储热管3径向上部设置有导流部,通过导流部使得颗粒在与储热管进行接触换热时,不仅能够充分与储热管进行接触,而且保证颗粒在壳体1内的流动性,径向下部设置有促流部,促流部的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储热管3的径向截面形状为水滴形、椭圆形、纺锤形、橄榄形等。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储热管3的径向截面形状为水滴形。

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颗粒充满壳体1内部,颗粒在壳体1内处于堆积流动状态时,参照图4所示,如果储热管3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会在储热管3顶部形成滞留区,在储热管3底部形成空白区,大大降低了储热管3与颗粒之间的有效换热面积,进而降低了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促流部的截面面积从上至下逐渐减小,避免储热管底部出现空白区,与径向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储热管3相比(参照图2和图3所示),使得颗粒能够充分与储热管3外壁面接触,增加了换热效率,此外,与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储热管3相比,还增加了储热管3内固液相变工质5的储存量,进而增加了本发明中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温度调节能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颗粒在壳体1内为堆积流动状态,流动速度缓慢,能够大大减少颗粒磨损。

另外,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壁上设有电加热装置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加热装置8为电加热丝。需要注意地是,本实施例中的电加热装置8的具体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现有技术、公知常识及常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首次启动使用时,通过电加热装置8加热使得管束层2中的部分固液相变工质5液化,避免通过进料口进入壳体1内的颗粒温度过低无法与储热管3之间实现传热的问题。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内安装有温度计9。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首次启动前,通过温度计9对壳体内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电加热装置9使壳体1内温度始终维持在换热器入口处颗粒设计温度,以应对因外界天气变化导致颗粒长时间处于较低温度的状态,使得管束层2中的部分固液相变工质5液化,避免通过进料口进入壳体1内的颗粒温度过低无法与储热管3之间实现传热的问题;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正常运行时,通过温度计9对壳体内颗粒温度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吸储热系统中,现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吸储热系统主要包括颗粒吸热器和换热器,颗粒吸热器用于吸收太阳光将低温储能颗粒转化为高温储能颗粒,然后高温储能颗粒输送至换热器中,使得高温储热颗粒存储的热量转移至换热器中的发电循环工质中。

由于颗粒之间进行换热主要依赖于导热,换热效率低,导致颗粒吸热器出口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温度不均匀的颗粒若未及时进行温度均一性调整,进入后则会导致发电循环工质偏离设计温度,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危害设备安全,导致安全事故;此外,天气环境发生变动时,不同批次颗粒的温度之间也存在不均匀性。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对颗粒吸热器转化所得储能颗粒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颗粒之间的温度达到均一性,避免因进入的储能颗粒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太阳能热发电效率且易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应用的具体工作过程为:以储热管3内固热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为A℃、换热器入口处高温储热颗粒设计平均温度为A℃为例,其中换热器入口高温储热颗粒的温度分布范围为A±100℃;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首次启动时,通过壳体1内的电加热装置8使部分管束层2内的固液相变工质5液化,并将壳体1内温度加热至A℃,然后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颗粒通过进料口进入颗粒内,颗粒最先落在最靠近进料口的管束层2上,在其自身重力及不同颗粒之间的挤压碰撞作用下在该管束层2上滚动滑落,同时在其自身重力及不同颗粒之间的挤压碰撞的作用下部分颗粒从该管束层2的缝隙漏至位于该管束层2之下的管束层2上,即,颗粒在多层管束层2中从上至下依次边滚动边换热,其中温度高于A℃的颗粒与管束层2内储热管3中的固相储热工质之间进行换热降温,温度低于A℃的颗粒与管束层2内储热管3中的液相储热工质之间进行换热升温,另外,颗粒从上至下依次在多个管束层2上滚动换热时,温度高于A℃的颗粒与温度低于A℃的颗粒中之间也会发生接触进行传热,最终使得通过第一出料口6排出的颗粒温度接近A℃。

实施例2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颗粒温度调节装置,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与实施例1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的结构区别在于:出料口还包括设于壳体1底部的第二出料口7,3个所述管束层2中,位于最下方的管束层2为筛分层,筛分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正常颗粒的粒径,筛分层之上的任一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等于正常颗粒的粒径。

由进料口进入壳体内的颗粒源自颗粒吸热器,颗粒吸热器内的颗粒粒径有其设计尺寸,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可能导致颗粒粒径不满足设计尺寸,称满足该颗粒吸热器的颗粒粒径设计尺寸的颗粒为正常颗粒。

其中,筛分层之上的任一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b大于等于正常颗粒的粒径,能够保证颗粒能够正常顺利的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管束层2,并于管束层2接触传热。

其中,通筛分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a小于正常颗粒的粒径,便于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粒径小于正常颗粒粒径的颗粒从筛分层的缝隙中掉落并从第二出料口7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源自颗粒吸热器的颗粒由进料口进入,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管束层进行换热,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粒径小于正常颗粒粒径的颗粒下落至筛分层上后,通过筛分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掉落至筛分层下方,然后通过第二出料口7排出;粒径大于等于正常颗粒粒径的颗粒从上至下依次经过多个管束层,直至经过筛分层上完成换热后通过第一出料口6排出。

其中,筛分层之上的任一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筛分层之上的任一管束层2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筛分层中相邻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增加了颗粒流动过程中的扰动,强化了传热。其中,参照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位于壳体在最上方的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为a,三个管束层中位于中间的管束层中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为b,筛分层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储热管之间的缝隙宽度为c,a与b均大于c,且a与b之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储热颗粒在吸储热系统中循环使用时会发生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颗粒粒径减小,若未及时将粒径减小的颗粒筛分出,则会对储热颗粒的整体流动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吸储热系统的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的颗粒温度调节装置具体使用时,不仅能够对颗粒的温度进行均一性调整,而且能够筛分出中因磨损导致粒径变小的不合格颗粒,不合格颗粒通过第二出料口7排出,粒径符合要求且温度完成调节的颗粒通过第一出料口6排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物一体化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