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

文档序号:1514399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 ([db:专利名称-en]) 是由 野中亮佑 山本真也 田中一平 于 2019-07-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能够防止介质的浮起并且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的切断作业的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夹紧构件具备:从基部(31)立起的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从第一立起部(41)沿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从第二立起部(46)沿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延伸的第二延伸部(47);对介质(Me)朝向第一上表面部(21A)施力的第一夹紧部(34);对介质(Me)朝向第二上表面部(21B)施力的第二夹紧部(35)。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形成有位于台(20)的槽(22)的上方的间隙(51)。([db:摘要-en])

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载置于台的介质从台浮起的夹紧构件及具备该夹紧构件的介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印机等中,已知有为了防止介质从台浮起而通过夹紧构件将介质向台压靠的情况。

例如日本特开2005-35681号公报公开了具备将介质载置成能够运送的台和将介质朝向台按压的夹紧构件的打印机。夹紧构件由沿着介质的运送方向设置的一对板簧形成。这一对板簧避开打印范围地配置。根据上述打印机,能够在通过夹紧构件抑制了介质的浮起的状态下进行打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夹紧构件也可以在切断介质时使用。例如,有时为了将介质的被打印了的部分从未被打印的部分切离而将介质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切断。夹紧构件也能够利用于这样的情况。在此,在将介质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切断时,使切割器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专利文献1公开的夹紧构件是沿着介质的运送方向设置的结构,与介质的两端相比配置于中央侧。因此,在切割器从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时,切割器与夹紧构件干涉。在将介质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切断时,为了避免上述干涉,需要在切割器移动到夹紧构件的附近时将夹紧构件拆卸。因此,如果使用上述夹紧构件,则介质的切断作业变得复杂,另外,切断作业所需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介质的浮起并且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的切断作业的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夹紧构件安装于台,该台具有第一上表面部、第二上表面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与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之间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槽,所述夹紧构件将载置在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上的介质向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压靠。所述夹紧构件具备第一构件,该第一构件具有:基部,收纳于所述台的所述槽;第一立起部,从所述基部立起;及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一立起部沿所述台的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延伸。另外,所述夹紧构件具备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具有:第二立起部,从所述基部立起;及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二立起部沿所述台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延伸。此外,所述夹紧构件具备:第一夹紧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沿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对所述介质朝向所述第一上表面部施力;及第二夹紧部,从所述第二延伸部沿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对所述介质朝向所述第二上表面部施力。在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台的所述槽的上方的间隙。

本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具备所述夹紧构件。

在上述夹紧构件中,第一夹紧部及第二夹紧部将介质向台的第一上表面部及第二上表面部压靠,因此能够防止介质的浮起。另外,在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之间形成有位于台的槽的上方的间隙。因此,在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之间能够使切割器通过。由此,根据上述夹紧构件,能够在将介质压靠于台的状态下,沿着槽将介质切断。切割器与夹紧构件不干涉,因此不需要拆卸夹紧构件。因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切断介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防止介质的浮起并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的切断作业的夹紧构件及介质切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2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视图。

在图6中,(a)是从侧方观察未安装于台时的夹紧构件的图,(b)是从侧方观察未安装夹紧构件时的台的图,(c)是从侧方观察夹紧构件安装于台时的夹紧构件及台的图,(d)是从侧方观察利用指尖按压夹紧构件的一部分时的夹紧构件及台的图。

图7是说明将夹紧构件向台安装的方法的图。

在图8中,(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笔直地安装于台的槽时的俯视图,(b)是上述夹紧构件倾斜时的俯视图。(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笔直地安装于台的槽时的俯视图,(d)是上述夹紧构件倾斜时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台的吸附孔及风扇的概念图。

图10是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说明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12中,(a)是介质被切断时的夹紧构件、介质及台的剖视图,(b)是切断后的介质被运送时的夹紧构件、介质及台的剖视图,(c)是切断后的一方的介质冲上另一方的介质时的夹紧构件、介质及台的剖视图。

图13是介质及台的剖视图。

图14是说明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动作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台及介质的立体图,是表示夹紧构件未安装于台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台及介质的立体图,是表示夹紧构件安装于台的状态的图。

图22是图19的22部放大图。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的俯视图。

图24是变形例的夹紧构件、台及介质的立体图,是表示夹紧构件安装于台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的结构]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对介质Me进行打印并能够切断介质Me的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10(以下,简称为“打印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打印装置10在能够切断介质Me这一点上,是介质切断装置的一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在利用者从正面观察打印装置10时,将利用者从打印装置10远离的方向设为前方,将利用者接近打印装置10的方向设为后方。如后所述,在对介质Me进行打印时,台20上的介质Me被朝向前方运送。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对应于以介质Me的运送方向为基准的前后。即,运送方向的下游侧对应于前侧,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对应于后侧。下游方向是指从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上游方向是指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图中的标号Fr表示前,Rr表示后。另外,标号Le表示左,Ri表示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打印装置10具有:将介质Me支承为能够运送的台20;搭载有对介质Me进行打印的打印头12A(参照图2)的滑架12;能够切断介质Me的切割机构13;将介质Me的左右的端部向台20夹紧(即,压靠)的左右的夹紧构件30。另外,打印装置10具备使介质Me前后移动的送料辊61(参照图4)和与送料辊61一起夹入介质Me的夹送辊62。

打印装置10能够通过送料辊61沿前后方向运送介质Me。滑架12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切割机构13连接于滑架12,能够与滑架12一起沿左右方向移动。相对于沿前后顺次运送的介质Me,一边使滑架12左右移动一边从打印头12A喷出墨液,由此能够对介质Me进行打印。另一方面,在介质Me的切断时,将介质Me向规定的位置运送,在通过夹紧构件30将介质Me的左右的端部夹紧的状态下,使切割机构13左右移动。

如图2所示,滑架12能够移动地支承于左右延伸的导轨15。虽然图示省略,但是滑架12与卷挂于驱动滑轮及从动滑轮带连结。驱动滑轮连结于后述的滑架驱动电动机81(参照图10)。当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81对驱动滑轮进行驱动时,带行进,滑架12沿导轨15左右移动。在滑架12搭载有多个打印头12A。搭载于滑架12的打印头12A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在此,在滑架12收纳有分别喷出不同颜色的墨液的多个打印头12A。

切割机构13构成为能够与滑架12一起沿导轨15左右移动。切割机构13能够移动地支承于导轨15。切割机构13可以经由滑架12而间接地支承于导轨15,也可以直接支承于导轨15。切割机构13具有能够切断介质Me的刀(切割器)13a。刀13a设置成能够沿上下方向摆动。当使刀13a向上方旋转时,能够定位于与介质Me分离的退避位置,当使刀13a向下方旋转时,能够定位于与介质Me抵接的抵接位置。在切断介质Me时,使刀13a旋转至抵接位置,使切割机构13沿左右方向移动。

介质Me是例如卷成卷筒状的卷筒介质。介质Me的材质可以是普通纸等纸类,也可以是聚氯乙烯、聚酯等树脂类,还可以是铝材、铁材等金属类。介质Me可以由各种材料构成。介质Me在打印时,由送料辊61从后方朝向前方运送。

如图3所示,台20的上表面部2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前后左右扩展的平面状,介质Me在该上表面部21上移动。在上表面部21的一部分,遍及左右方向地形成有槽22。即,槽22沿着与介质Me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当将槽22延伸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并将在台20上运送介质Me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正交。上表面部21包括位于槽22的后方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和位于槽22的前方的第二上表面部21B。换言之,槽22形成在第一上表面部21A与第二上表面部21B之间。如图1所示,第二上表面部21B的前侧部分21Bf以越向前方行进则越朝向下方的方式从水平面倾斜。如图3所示,至少在第二上表面部21B形成有用于向下方吸附介质Me的吸附孔21h。吸附孔21h的个数及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在此,通过多个吸附孔21h沿左右方向排列而形成吸附孔列。吸附孔列前后设置两列。

如图9所示,在吸附孔21h连通有作为吸引装置的一例的风扇83。风扇83构成为将空气从上方朝向吸附孔21h吸入。风扇83构成为将介质Me至少吸附于第二上表面部21B。需要说明的是,与风扇83连通的吸附孔21h也可以形成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在这种情况下,风扇83将介质Me吸附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

如图4所示,槽22形成为上下反转的大致T字状。槽22具有沿左右(图4的表背方向)延伸的底面部22a、位于底面部22a的前侧的侧壁部22C及位于底面部22a的后侧的侧壁部22B。前侧的侧壁部22C及后侧的侧壁部22B与底面部22a交叉。另外,前侧的侧壁部22C及后侧的侧壁部22B相互沿前后分离。后侧的侧壁部22B具有与底面部22a交叉的收容壁部22Bb和位于比收容壁部22Bb靠上方处的防脱壁部22Bd。同样,前侧的侧壁部22C具有与底面部22a交叉的收容壁部22Cb和位于比收容壁部22Cb靠上方处的防脱壁部22Cd。收容壁部22Bb与收容壁部22Cb前后相对,防脱壁部22Bd与防脱壁部22Cd前后相对。

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比收容壁部22Bb向前侧突出。在防脱壁部22Bd与收容壁部22Bb之间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限动壁22Bc。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比收容壁部22Cb向后侧突出。在防脱壁部22Cd与收容壁部22Cb之间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限动壁22Cc。

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的上部以越向上方行进则越朝向前方的方式倾斜。即,形成为锥状。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上下延伸。但是,它们的形状只不过为一例。与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同样,可以将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设为上下延伸的面。另外,与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同样,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的上部可以是以越向上方行进则越朝向后方的方式倾斜。即,可以形成为锥状。

[夹紧构件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说明将介质Me向台20夹紧的夹紧构件30。如前所述,为了将介质Me的左右的端部分别夹紧而使用两个夹紧构件30(参照图1)。以下,说明右侧的夹紧构件30。左侧的夹紧构件30与右侧的夹紧构件30左右对称,但是除此以外具有与右侧的夹紧构件30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左侧的夹紧构件30的说明省略。

如图3及图4所示,夹紧构件30具有收纳于槽22的基部31、支承于基部31的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

基部31是以硬质树脂为原料的树脂成形品。例如,作为基部31的原料,可以采用聚缩醛(POM)、聚丙烯(PP)。如图4所示,基部31收容于前侧的收容壁部22Cb与后侧的收容壁部22Bb之间。基部31的前后的上表面部与槽22的限动壁22Cc、22Bc抵接。由此,避免基部31从槽22向上方脱落。

基部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凹陷。基部31的***有第一构件32的部位与***有第二构件33的部位之间的部位成为壁厚比***有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的部位薄的薄壁部31a。薄壁部31a在基部31的整个左右方向上形成。薄壁部31a与***有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的部位相比呈上表面朝向下方被挖去的形状。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构件32由弯折板形成。第一构件32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但是,第一构件32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钢铁材料以外的金属、树脂等任意的原料。第一构件32在从右方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第一构件32具有第一立起部41、第一延伸部42、第一夹紧部34。如图4所示,第一立起部41是从基部31立起的部分,从基部31向上方延伸。第一延伸部42是从第一立起部41沿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延伸的部分。第一延伸部42从第一立起部41的前端向后方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第一延伸部42向与槽22分离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42的前端部42a朝向斜上方弯曲。前端部42a以越向后方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倾斜。

第二构件33具有与第一构件32大致同样的结构。即,第二构件33由弯折板形成。第二构件33例如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但是,第二构件33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钢铁材料以外的金属、树脂等任意的原料。第二构件33在从右方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第二构件33具有第二立起部46、第二延伸部47、第二夹紧部35。如图4所示,第二立起部46是从基部31立起的部分,从基部31向上方延伸。第二延伸部47是从第二立起部46沿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延伸的部分。第二延伸部47从第二立起部46的前端向前方弯曲并向前方延伸。第二延伸部42向与槽22分离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47的前端部47a朝向斜上方弯曲。前端部47a以越向前方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二上表面部21B倾斜。

第二立起部46相对于第一立起部41大致平行地设置。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分离,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间隙52(也参照图3)。第一立起部41的后表面与第二立起部46的前表面的距离比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与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的间隔小。因此,第一立起部41与后侧的防脱壁部22Bd分离,或者,第二立起部46与前侧的防脱壁部22Cd分离。

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部4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1比第二延伸部47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L2短。第一延伸部4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3与第二延伸部47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4相等。但是,它们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L1=L2,也可以为L1>L2。另外,可以为L3>L4,也可以为L3<L4。

如图3所示,基部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5比第一延伸部4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及第一夹紧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之和L6大,且比第二延伸部47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及第二夹紧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之和L7大。需要说明的是,L6=L7。但是,可以为L6<L7,也可以为L6>L7。

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延伸部42一体地形成。第一立起部41、第一延伸部42及第一夹紧部34由一张板材构成。第一夹紧部34从第一延伸部42沿第一上表面部21A向左方(槽22延伸的方向且与第一立起部41分离的方向)延伸,将介质Me朝向第一上表面部21A压靠。介质Me的端部由第一夹紧部34覆盖,从而被防止从第一上表面部21A浮起。第一夹紧部34的前端部34a朝向斜上方弯曲。前端部34a以越向后方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倾斜。前端部34a发挥将朝向前方运送的介质Me向第一夹紧部34的下方引导用的引导件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倾斜的前端部34a也可以不仅形成于第一夹紧部34的后侧部分还形成于左侧部分。

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延伸部47一体地形成。第二立起部46、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由一张板材构成。第二夹紧部35从第二延伸部47沿第二上表面部21B向左方(槽22延伸的方向且与第二立起部46分离的方向)延伸,将介质Me朝向第二上表面部21B压靠。介质Me的端部由第二夹紧部35覆盖,从而被防止从第二上表面部21B浮起。第二夹紧部35的前端部35a朝向斜上方弯曲。前端部35a以越向前方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二上表面部21B倾斜。前端部35a发挥将朝向后方运送的介质Me向第二夹紧部35的下方引导用的引导件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第二上表面部21B倾斜的前端部35a也可以不仅形成于第二夹紧部35的前侧部分还形成于左侧部分。

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切割机构13(参照图2)可以具备将介质Me压靠的辊。当切割机构13左右移动时,该辊一边在介质Me上滚动一边将介质Me朝向台20压靠。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可以构成为被压靠于该辊。在利用上述辊按压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的状态下进行切割动作,由此能够以消除了介质Me的浮起的状态使刀13a与介质Me接触,切断精度提高。

如图3所示,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为矩形形状的树脂制的板。但是,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的形状及尺寸没有特别限定。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互不相同,但也可以相同。作为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可以使用共通化的部件,即同一尺寸及形状的部件。第一间隔件36设置于第一延伸部42的下表面,并与第一上表面部21A接触。第一间隔件36配置在第一上表面部21A与第一延伸部42之间。第二间隔件37设置于第二延伸部47的下表面,并与第二上表面部21B接触。第二间隔件37配置在第二上表面部21B与第二延伸部47之间。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例如分别经由粘结剂而粘结于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的下表面。第一夹紧部34与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分离第一间隔件36的厚度的量。第二夹紧部35与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分离第二间隔件37的厚度的量。由此,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之间及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之间形成介质Me的厚度以上的间隔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间隔件36与第一构件32为分体,且粘贴于第一延伸部42。第二间隔件37与第二构件33为分体,且粘贴于第二延伸部47。然而,第一间隔件36与第一构件32可以一体化,第二间隔件37与第二构件33可以一体化。第一构件32及第一间隔件36可以为单一的物品,第二构件33及第二间隔件37可以为单一的物品。

夹紧构件3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以利用嵌入成形。例如,首先,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加工,形成第一构件32。另外,对另一张金属板进行加工,形成第二构件33。接下来,以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面对的方式将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安设于模具。然后,使树脂向模具流入,通过该树脂将第一立起部41的前端部与第二立起部46的前端部结合。需要说明的是,该树脂构成基部31。然后,将基部31、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从模具拔出,在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的背面分别粘结第一间隔件36及第二间隔件37。这样,能够制造夹紧构件3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在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中的由基部31覆盖的部位可以分别形成贯通孔41a、46a。通过向贯通孔41a、46a填充树脂,基部31能够更牢固地支承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但是,贯通孔41a、46a并非必须。

图6(a)是从右方观察向台20安装之前的夹紧构件30的图。图6(b)是从右方观察未安装夹紧构件30的台20的一部分的图。

如图6(a)所示,在向台20安装之前的状态的夹紧构件30中,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1比90°小。θ1<9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等于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所成的角。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所成的角也为θ1,比90°小。但是,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所成的角可以是不同于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θ1的角度,且是小于90°的角度。

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一间隔件36的下端为止的高度为H1。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二间隔件37的下端为止的高度也为H1。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从限动壁22Bc至第一上表面部21A的高度及从限动壁22Cc至第二上表面部21B的高度分别为H2。在此,H1<H2。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一间隔件36的下端的高度只要比从限动壁22Bc至第一上表面部21A的高度小即可,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二间隔件37的下端的高度只要比从限动壁22Cc至第二上表面部21B的高度小即可,它们的具体的数值没有任何限定。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一间隔件36的下端的高度可以与从基部31的上表面至第二间隔件37的下端的高度不同。另外,从限动壁22Bc至第一上表面部21A的高度可以与从限动壁22Cc至第二上表面部21B的高度不同。

[夹紧构件的安装方法]

夹紧构件30相对于台20能够拆装。接下来,说明将夹紧构件30向台20安装的方法。

如图7所示,在将夹紧构件30向台20安装时,使夹紧构件30从台20的侧方滑动,向槽22***。更详细而言,向由底面部22a、收容壁部22Bb、22Cb及防脱壁部22Bc、22Cc包围的区域***基部31。然后,将基部31压入至第一夹紧部34位于第一上表面部21A的上方且第二夹紧部35位于第二上表面部21B的上方为止。

如前所述,从基部31的上表面部至第一间隔件36的下端的高度H1比从防脱壁部22Bc至第一上表面部21A的高度H2小。另外,从基部31的上表面部至第二间隔件37的下端的高度H1比从防脱壁部22Cc至第二上表面部21B的高度H2小。因此,在将基部31进一步压入时,如图6(c)所示,以第一间隔件36位于第一上表面部21A的上方且第二间隔件37位于第二上表面部2B的上方的方式使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弹性变形。

图6(c)是从右方观察将夹紧构件30安装于台20时的夹紧构件30及台20的图。在一边使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弹性变形一边将基部31向槽22压入时,基部31的上表面与限动壁22Bc、22Cc抵接,第一及第二间隔件36、37分别与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抵接。经由第一间隔件36向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施加第一延伸部42的弹性力。经由第二间隔件37向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施加第二延伸部47的弹性力。

在将夹紧构件30安装于台20的状态下,如果将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设为θ2,则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所成的角也为θ2。在此,θ2=90°。但是,θ2只要比θ1大即可,未必非要为90°。另外,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所成的角可以是不同于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所成的角的角度。

向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分别施加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的弹性力,因此在该状态下难以使夹紧构件30左右滑动。因此,如图6(d)所示,在使夹紧构件30沿槽22滑动时,优选一边将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的边界部B1及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的边界部B2向下方按压一边使其滑动。由此,第一间隔件36的仅一部分与第一上表面部21A抵接,第二间隔件37的仅一部分与第二上表面部21B抵接。另外,经由立起部41、46将基部31按下,因此基部31与限动壁部22Bc、22Cc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基部31的中央部分成为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的薄壁部31a。由此,能够容易使基部31挠曲。薄壁部31a优选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连续形成。

在使夹紧构件30滑动至所希望的位置之后,使手指从夹紧构件30的边界部B1、B2离开。于是,通过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的弹性力将第一间隔件36向第一上表面部21A压靠,将第二间隔件37向第二上表面部21B压靠。另外,将基部31向限动壁部22Bc、22Cc压靠。由此,将夹紧构件30固定于台20。

如前所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5比第一延伸部4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及第一夹紧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之和L6大,且比第二延伸部47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及第二夹紧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之和L7大。即,基部31形成得比较长。由于基部31比较长,从而能够得到以下说明那样的效果。

在图8(a)中,作为夹紧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示意性地示出基部2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15比较短的夹紧构件230。在该夹紧构件230中,基部231的长度L15比第一延伸部42及第一夹紧部34的合计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6短。关于其他的构成要素,与前述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相同,因此沿用前述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夹紧构件30、230能够沿槽22滑动,因此如图6(a)及图6(b)所示,基部31、231的前后的宽度W31比前侧的收容壁部22Cb与后侧的收容壁部22Bb的间隔G1小。因此,在从上方观察时,基部31、231在槽22的内部可能会倾斜。

图8(b)表示夹紧构件230在槽22的内部倾斜的状态。图8(c)是示意性地表示夹紧构件30的图,图8(d)表示夹紧构件30在槽22的内部倾斜的状态。如图8(b)及图8(d)所示,将夹紧构件230的基部231相对于槽22的中心线倾斜时的倾斜角度设为θ3,夹紧构件30的基部31相对于槽22的中心线倾斜时的倾斜角度设为θ4。于是,θ4<θ3。即,基部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5长的夹紧构件30与基部2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15短的夹紧构件230相比倾斜的程度减小。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能够抑制介质Me的相对于运送方向的倾斜。

[控制系统]

接下来,说明打印装置10具备的控制系统。如图10所示,打印装置10具备对滑架12进行驱动的滑架驱动电动机81、对送料辊61进行驱动的送料电动机82、通过从台20的吸附孔21h吸引空气而将介质Me向台20吸附的风扇83、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与打印头12A、切割机构13、滑架驱动电动机81、送料电动机82及风扇83能够通信地连接,对它们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装置70具备打印部76、片切割部71、吸引停止部72、送料部73、吸引驱动部74、介质切割部75、预送料部77。关于打印部76、片切割部71、吸引停止部72、送料部73、吸引驱动部74、介质切割部75及预送料部77所进行的处理,在后文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控制装置70的各部分可以由软件构成。即,上述各部分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读入而由该计算机实现。本发明包含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部分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另外,本发明包含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媒介。另外,上述各部分可以是通过执行控制装置70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而实现的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各部分可以由一个处理器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实现。另外,本发明包括实现与各部分执行的程序同样的功能的电路。

[打印装置的动作例1]

图11是用于说明打印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打印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

首先,通过打印部76进行对介质Me的打印(步骤S1)。打印部76反复进行在停止了介质Me的运送的状态下一边使滑架12沿左右方向移动一边从打印头12A喷出墨液的喷出动作和通过使送料辊61旋转而将介质Me向前方(下游方向)运送规定长度的送料动作。打印部76通过反复进行喷出动作和送料动作而在介质Me上形成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在打印时的送料动作时向前方运送介质Me的速度称为打印送料速度V1。打印送料速度V1的值没有特别限,例如为1~30mm/秒。

当打印结束时,通过片切割部71进行将介质Me在整个左右方向上切断的片切割。片切割部71首先开始风扇83的驱动,使介质Me吸附于台20(步骤S2)。即,开始介质Me的吸引。接下来,对滑架驱动电动机81进行驱动,使切割机构13的刀13a沿槽22移动。由此,介质Me的打印部分(形成有所述图像的部分)的后侧部分(即,上游侧部分)在整个左右方向上被切断(步骤S3)。图12(a)是从侧方观察切断后的介质Me的图。介质Me通过夹紧构件30的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而被向台20压靠,因此能防止介质Me从台20浮起。因此,介质Me良好地被切断。以下,将切断后的介质Me中的上游侧的部分称为第一介质Me1,将下游侧的部分称为第二介质Me2。

在片切割后,吸引停止部72停止风扇83,送料部73对送料电动机82进行驱动,将第一介质Me1向前方送出。送料部73可以在停止相对于风扇83的驱动信号的供给的同时开始送料电动机82的驱动,但是有时,即使驱动信号的供给停止,到风扇83的旋转停止为止需要些许的时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送料部73判定从吸引停止部72停止相对于风扇83的驱动信号的供给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秒)(步骤S5),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开始送料电动机82的驱动(步骤S6)。由此,在相对于第二介质Me2的吸附力充分地消失之后,开始送料辊61的旋转。

送料部73以在第二介质Me2的一部分位于吸附孔21h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下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的方式控制送料机构61。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吸附孔列前后设置两列。沿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吸附孔21h。如图13所示,送料部73以在第二介质Me2的上游侧的端缘Mp2位于比最下游的吸附孔21h(在此为前侧的吸附孔21h)的下游侧的端缘hp1靠上游侧处的状态下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的方式控制送料机构61。需要说明的是,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时的第二介质Me2的上游侧的端缘Mp2的位置优选是比最下游的吸附孔21h的上游侧的端缘hp2靠上游侧处。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时的第二介质Me2的上游侧的端缘Mp2的位置可以是比最上游的吸附孔21h(在此为后侧的吸附孔21h)的下游侧的端缘hp3靠上游侧处,也可以是比上游侧的端缘hp4靠上游侧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料部73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时,第一介质Me1的下游侧的端缘Mp1位于比最上游的吸附孔21h的上游侧的端缘hp4靠下游侧处。即,送料部73以在第一介质Me1的一部分位于吸附孔21h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下停止第一介质Me的运送的方式控制送料机构61。但是,没有特别限定。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时的第一介质Me1的下游侧的端缘Mp1的位置可以是比最上游的吸附孔21h的上游侧的端缘hp4靠上游侧处。

另外,送料部73使送料辊61以比较低的速度旋转。如果将此时的第一介质Me1的运送速度称为低速送料速度V2,则在此,低速送料速度V2比前述的打印送料速度V1小。在打印送料速度V1可变的情况线下,低速送料速度V2比打印送料速度V1的最大值(以下,称为最大速度)小。低速送料速度V2的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mm/秒。但是,低速送料速度V2的大小并非特别限定。如图12(b)所示,当第一介质Me1由送料辊61向前方运送时,第二介质Me2被第一介质Me1向前方按压。由此,第二介质Me2及第一介质Me1相连地向前方运送。

然而,在夹紧构件30中,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形成有间隙51。因此,在对于第二介质Me2的吸附力残存的情况下,或者第一介质Me1的运送速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如图12(c)所示,第一介质Me1可能会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开始送料电动机82的驱动的时间点,对于第二介质Me2的吸附力充分消失,另外,第一介质Me1的运送速度比较小。因此,能够防止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运送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参照图12(b))。

如图1所示,在打印装置10中,台20的前方敞开。台20配置在比地板面高的位置。台20的前端处于比台20的前方高的位置。在台20的前端的前后存在高低差。因此,当被切离的第二介质Me2向前方送出时,在该状态下第二介质Me2因自重从台20落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送料辊61以低速旋转而将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向前方进行了运送后,吸引驱动部74对风扇83进行驱动,使第二介质Me2吸附于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步骤S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驱动部74在第二介质Me2的一部分位于吸附孔21h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参照图13)下,对风扇83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将第二介质Me2保持于台20的前侧部分,能够防止第二介质Me2的落下。

但是,在台20的下方设有收纳第二介质Me2的部分时,或者即便使第二介质Me2落下也没有问题时等,不需要对第二介质Me2进行吸附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7的处理可以省略。

然后,对送料电动机82进行驱动,将第一介质Me1向前方运送至第一介质Me1的前端到达下一打印开始位置为止(步骤S8)。以上是打印装置10的动作的一例。

前述的片切割是在使介质Me的运送停止的状态下使切割器13a沿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将介质Me沿左右方向切断成一直线状的动作。不仅是片切割,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也可以通过使切割器13a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动作与向前方或后方运送介质Me的送料动作的组合而将介质Me前后左右切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与片切割进行区分,将一边向前方或后方运送介质Me一边切断的情况称为介质切割。例如,打印装置10通过进行介质切割而能够将未被打印的介质Me切断成任意的二维形状。另外,打印装置10在对介质Me进行了打印后,能够将打印后的图像的周围切断。

[打印装置的动作例2]

接下来,参照图14,说明打印装置10的另一动作例。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本动作例中,介质Me具有将衬纸、粘结剂、表面原料层叠而成的构造。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衬纸称为下层部,将粘结剂及表面原料称为上层部。打印装置10在片切割时将上层部及下层部这两方切断,在介质切割时不切断下层部而仅切断上层部。

首先,预送料部77(参照图10)对送料机构61进行控制,在介质切割之前,执行将介质Me向下游方向及上游方向运送的预送料(步骤S10)。在此,预送料部77在将介质Me向下游方向进行了运送后,向上游方向运送。预送料时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4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V4=50mm/秒。预送料时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4可以恒定,也可以可变。

接下来,通过介质切割部75(参照图10)执行同时进行利用切割器13a切断介质Me的动作和通过送料机构61将介质Me向前方或后方运送的送料动作的介质切割(步骤S11)。通过介质切割,将介质Me的上层部切断成规定的二维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介质切割时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3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V3=1~30mm/秒。

当介质切割结束时,通过片切割部71进行片切割。片切割部71开始风扇83的驱动,使介质Me吸附于台20(步骤S22)。接下来,对滑架驱动电动机81进行驱动,使切割器13a沿槽22移动。由此,将介质Me的上层部及下层部在整个左右方向上切断(步骤S13)。介质Me被分成上游侧的第一介质Me1和下游侧的第二介质Me2。

在片切割后,吸引停止部72使风扇83停止,送料部73对送料电动机82进行驱动,将第一介质Me1向前方送出。在本动作例中也同样是,送料部73判定从吸引停止部72停止相对于风扇83的驱动信号的供给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秒)(步骤S15),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开始送料电动机82的驱动(步骤S16)。由此,在对于第二介质Me2的吸附力充分消失之后,开始送料辊61的旋转。

与所述动作例1同样,送料部73以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的方式控制送料机构61。需要说明的是,送料部73停止第一介质Me1的运送的动作与所述动作例1同样,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动作例中,送料部73也使送料辊61以比较低的速度旋转。此时的第一介质Me1的运送速度(即低速送料速度V2)比片切割时的介质Me的最大的运送速度V3小。另外,低速送料速度V2比预送料时的介质Me的最大的运送速度V4小。低速送料速度V2为例如10mm/秒。在本动作例中,也能够防止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运送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参照图12(b))。

在本动作例中,通过使送料辊61以低速旋转而将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向前方进行了运送后,吸引驱动部74对风扇83进行驱动,使第二介质Me2吸附于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步骤S17)。由此,能够将第二介质Me2保持于台20的前侧部分,能够防止第二介质Me2的落下。

然后,对送料电动机82进行驱动,将第一介质Me1向前方运送至第一介质Me1的前端到达下一介质切割开始位置为止(步骤S18)。以上是打印装置10的第二动作例。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及打印装置10,能够得到各种效果。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及打印装置10带来的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夹紧构件30,具备对介质Me朝向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施力的第一夹紧部34和对介质Me朝向台20的第二上表面部21B施力的第二夹紧部35,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形成有位于台20的槽22的上方的间隙51。因此,能够将介质Me以避免从台20浮起的方式按压,并能够使切割机构13的刀13a沿槽22移动至介质Me的端部。在通过夹紧构件30将介质Me夹紧的状态下,能够沿着槽22切断介质Me,即使在将介质Me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切割机构13的刀13a与夹紧构件30的干涉(参照图5)。由此,不需要为了避免上述干涉而将夹紧构件30从台20拆卸。即使不将夹紧构件30从台20拆卸,也能够使刀13a从介质Me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因此,介质Me的切断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缩短切断作业所需的时间。由此,能够防止介质Me的浮起并且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Me的切断作业。

另外,根据夹紧构件30,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也形成有位于槽22的上方的间隙52。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也能够使切割机构13的刀13a通过。由此,能够使刀13a沿槽22在夹紧构件30的整个左右方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切割机构13能够移动至比台20靠右侧的原位。即,切割机构13能够移动至比夹紧构件30靠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处。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切割机构13通过夹紧构件30并到达原位后,能够使刀13a转动到上方。

另外,打印装置10使用各种规格的介质Me。打印装置10可以利用横宽不同的多个种类的介质Me,夹紧构件30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根据介质Me的横宽而变更。在使用横宽比较小的介质Me的情况下,左右的夹紧构件30的间隔减小。左右任一方的夹紧构件30设置于台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刀13a沿槽22在夹紧构件30的整个左右方向上移动。因此,即使将夹紧构件30配置于台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刀13a也不会与夹紧构件30干涉。夹紧构件30并不局限于槽22的左右的端部,可以设置在任意的部位。

基部31可以与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一体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为不同构件。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基部31对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进行支承,由此能够将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分别配置在准确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槽22的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准确地形成规定的宽度的间隙51,能够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准确地形成规定的宽度的间隙52。由此,能够使切割机构13的刀13a可靠地通过上述间隙51、52。

如图6(a)所示,支承于基部31的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以在安装于台20时能够向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施加作用力的方式形成为大致L字状。然而,即使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的角度θ1存在些许误差,也能够向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施加作用力。因此,尺寸管理容易。

此外,基部31由硬质树脂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在将基部31配置于槽22的状态下使之沿槽22滑动。能够容易地使夹紧构件30沿槽22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夹紧构件30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具备在第一延伸部42的下表面设置的第一间隔件36和在第二延伸部47的下表面设置的第二间隔件37。由此,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之间及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之间能够准确地形成将介质Me***为能够运送的间隙。另外,能够防止第一延伸部42及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直接抵接的情况,并防止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直接抵接的情况。夹紧构件30与台20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在使夹紧构件30滑动时,能够减少滑动操作的阻力。由此,能够确保夹紧构件30的高操作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滑动操作的阻力,可以通过比第一构件32容易滑动的材料形成第一间隔件36,通过比第二构件33容易滑动的材料形成第二间隔件3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如图8(c)所示,基部3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5比第一延伸部42及第一夹紧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合计的长度L6长,且比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合计的长度L7长。因此,在使夹紧构件30沿槽22滑动时,能够减小槽22内的基部31的倾斜(参照图8(d))。由此,在使夹紧构件30滑动时,能够抑制基部31成为滑动操作的阻力的情况。因此,能够确保夹紧构件30的高操作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槽22具备比第一收容壁部22Bb向第二侧壁部22C侧突出的第一防脱壁部22Bd和比第二收容壁部22Cb向第一侧壁部22B侧突出的第二防脱壁部22Cd。因此,能够防止基部31从槽22向上方的脱出,能够更可靠地夹紧介质Me。

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中,在片切割后使风扇83停止,在运送了介质Me之后,以第二介质Me2的一部分位于吸附孔21h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对风扇83进行再驱动。由此,能够将第二介质Me2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台20上。因此,能够防止第二介质Me2因自重而从台20落下的情况。不会弄伤进行了打印等的第二介质Me2,能够良好地回收第二介质Me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控制装置70具有在片切割之后使风扇83停止的吸引停止部72和在风扇83停止后对送料电动机82进行驱动的送料部73(参照图10)。因此,尽管在夹紧构件30的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形成有间隙51,但是在将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向前方运送时,也能够防止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参照图12(c))。由此,能够良好地运送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送料部73以在片切割结束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使介质Me开始移动的方式控制送料电动机82。因此,能够在风扇83产生的吸附力充分消失之后运送介质Me。由此,能够良好地运送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送料部73使介质Me运送的速度V2比打印部76使介质Me运送的速度V1(最大速度V1)小。即,片切割后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2比打印时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1小。另外,片切割后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2比介质切割时的介质Me的最大的运送速度V3小。片切割后的介质Me的运送速度V2比预送料时的介质Me的最大的运送速度V4小。由于片切割后的介质Me以比较小的速度被运送,因此能够防止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参照图12(c)),能够良好地运送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及第二介质Me2。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具备安装于台20的夹紧构件30。通过夹紧构件30能够将介质Me向台20的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压靠。由此,能够防止介质Me从台20浮起,能够良好地执行前述的动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夹紧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打印装置10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的剖视图,图16是夹紧构件30A的俯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中,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也由一张金属板构成。其他的基本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同样。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或对应的部分标注同样的标号,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中,第一立起部41的下端与第二立起部46的下端由连接部38连接。此外,连接部38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后端向后方突出,它们成为防止从基部31的脱落的防脱部39。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边界部B1、B2向下方按压时,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的前端也向上方移动(参照图6(d))。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的前端容易向上方移动。即,当将边界部B1、B2向下方按压时,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及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容易变大。

如图16所示,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的侧面与介质Me的运送方向平行,但是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的侧面与介质Me的运送方向倾斜。第一夹紧部34的侧面以越接近基部31则越朝向第一延伸部42侧的方式倾斜。第二夹紧部35的侧面以越接近基部31则越朝向第二延伸部47侧的方式倾斜。第一夹紧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越接近前端部34a则越大,第二夹紧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越接近前端部35a则越大。另外,在将边界部B1、B2向下方按压时,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隙越接近前端部34a则越大,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隙越接近前端部35a则越大。即,在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中,与台20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大的部分即前端部34a、35a侧的部分与基部31侧的部分相比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因此,在将夹紧构件30A向台20安装时,如果一边将边界部B1、B2向下方按压一边使介质Me沿左右方向移动,则介质Me先进入与台20的间隙大的部分(前端部34a、35a侧)。

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参照图4)中,在第一立起部41的下端及第二立起部42的下端,存在应力集中于基部31的倾向。因此,如果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2中的埋设于基部31的部分的长度短,则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相对于基部31有时会摇摆。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中,如图15所示,第一立起部41的下端及第二立起部46的下端通过连接部38来连接。第一立起部41、连接部38、第二立起部42一体形成。另外,第一立起部41的下端及第二立起部42的下端连接于基部31。由此,能够使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2的下端的应力分散,能够减轻向基部31施加的负载。因此,能够防止夹紧构件30A的摇晃。

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是在打印装置10的台20安装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的情况下,在打印装置10中也能够进行前述的动作。因此,通过夹紧构件30A能够防止介质Me浮起,并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Me的切断作业。另外,能够防止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运送切断后的两介质Me1、Me2。此外,能够得到前述的各种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中,如图16所示,第一夹紧部34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从前端34a侧向基部31侧行进而缩短。沿介质Me的运送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第一夹紧部34的面积越接近基部31则越小。同样,第二夹紧部3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随着从前端部35a侧向基部31侧行进而缩短。沿介质Me的运送方向的每单位长度的第二夹紧部35的面积越接近基部31则越小。因此,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按压介质Me的局部性力越接近基部31则越弱。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相比,在将切断后的介质Me运送时,具有第一介质Me1与第二介质Me2容易重叠的性质。由此,控制装置70产生的前述的控制的效果,即,防止两介质Me1、Me2的重叠的效果更显著。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及打印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或对应的部分标注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图17是打印装置10A的立体图,图18是打印装置10A的内部的主视图,图19是打印装置10A的内部的侧视图。

如图17及图18所示,打印装置10A具有收容有打印头12A及切割机构13的滑架12、壳体100、台20、相对于台20能够拆装的左右一对夹紧构件30B。在图17中,示出夹紧构件30B从台20被拆卸了的状态。在图18及图19中,示出夹紧构件30B安装于台20的状态。

如图18及图19所示,打印装置10A具有导轨15、滑架驱动机构112、送料辊61、送料电动机82及夹送辊62。

导轨15在台20的上方,以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0。滑架驱动机构112使滑架12沿导轨15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滑架12上搭载有与台20及介质Me上下相对的多个打印头12A。打印头12A是喷墨头。即,在打印头12A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未图示),打印头12A从喷嘴朝向介质Me喷出墨液,由此在介质Me上形成图像。

如图19所示,送料辊61配置在比槽22靠运送方向上游侧。送料辊61的一部分埋设于台20,送料辊61的上侧的周面从台20的上表面露出。在送料辊61的上方配设有能够升降的夹送辊62。

切割机构13是用于裁断介质Me的机构。切割机构13具有驱动机126及刀13a。驱动机126搭载于滑架12。刀13a连结于驱动机126。驱动机126是例如螺线管或电动机,以使刀13a相对于台20升降的方式驱动刀13a。上述的槽22形成于刀13a的下方,下降的刀13a***于槽22。

例如切割机构13在打印动作后将介质Me裁断。具体而言,在送料电动机82进行的介质Me的运送停止的状态下,驱动机126使刀13a下降。然后,伺服电动机116使滑架12沿主扫描方向移动。伴随着滑架12的移动,刀13a沿着槽2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将介质Me裁断。

与所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夹送辊62配置在比打印头12A靠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处,因此在比夹送辊62靠下游侧处,介质Me可能会从台20浮起。另外,在介质Me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从夹送辊62沿主扫描方向偏离配置的情况下,介质Me也可能会从台20浮起。为了防止以上的情况,夹紧构件30B将介质Me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向台20压靠。

接下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B的详细结构。图20及图21是台20及右侧的夹紧构件30B的立体图,图22是图19的20部放大图。在图20中,示出夹紧构件30B未安装于台20的状态,在图21中,示出夹紧构件30B安装于台20的状态。在图22中,通过实线表示安装于台20的状态的夹紧构件30B,通过双点划线表示从台20拆卸的状态的夹紧构件30B。需要说明的是,左侧的夹紧构件30B的形状相对于右侧的夹紧构件30B的形状为左右对称,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20及图2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B由通过对金属薄板(例如,不锈钢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的板簧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31、第一立起部41、第二立起部46、第一延伸部42、第二延伸部47、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是被一体成形而成的一体成形品。

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形成为薄板状。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二夹紧部35之间形成有间隙51。在按压介质Me的状态下,介质Me在两夹紧部34、35之间的间隙51露出。

第一延伸部42的前端部42a及第一夹紧部34的前端部34a以越向前端侧行进行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倾斜。第一夹紧部34的第二夹紧部35侧的前端部168R也以越向前端侧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一上表面部21A倾斜。第二延伸部47的前端部47a及第二夹紧部35的前端部35a以越向前端侧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二上表面部21B倾斜。第二夹紧部35的第一夹紧部34侧的前端部167R也以越向前端侧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第二上表面部21B倾斜。

在第二夹紧部35形成有贯通孔164R、165R。透过贯通孔164R、165R能够观察介质Me的有无,由此能够调整夹紧构件30B相对于介质Me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对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与第一夹紧部35同样,在第二夹紧部34也形成贯通孔。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30A中,也可以形成同样的贯通孔。

基部31、第一立起部41、第二立起部46可以形成为V字形、半圆弧形、门形的凹形状,但是在此,如图22所示,形成为弓形(U字形或半长圆弧形)。另外,槽22也形成为弓形。因此,基部31、第一立起部41、第二立起部46的整体容易沿槽22顺畅地嵌合。

如图2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夹紧构件30B从槽22脱离的状态下,第一立起部41与第二立起部46之间的间隙52的宽度W1比槽22的上端的宽度W2宽(也参照图20)。因此,如图22中的实线所示,在夹紧构件30B嵌合于槽22的状态下,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被弹性地压缩(也参照图21)。由此,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被固定于槽22,难以从槽22脱落。

如图22所示,在将夹紧构件30B从台20拆卸了的状态下,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以越相互接近地行进则越朝向上方的方式从左右方向倾斜。另一方面,在夹紧构件30B安装于台20的状态下,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沿台20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向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由此,与第一延伸部42连续的第一夹紧部34将介质Me向第一上表面部21A压靠,与第二延伸部47连续的第二夹紧部35将介质Me向第二上表面部21B压靠。

如图19所示,夹紧构件30B的前后长度,即夹紧构件30B的从下游侧的端至上游侧的端的长度比打印头12A的前后长度长,另外,比滑架12的前后长度长。在夹紧构件30B安装于台20的状态下,第二夹紧部35的下游侧的端位于比打印头12A的前端及滑架12的前端靠前方处,第一夹紧部34的上游侧的端位于比打印头12A的后端及滑架12的后端靠后方处。因此,在打印头12A的整个前后方向及滑架12的整个前后方向上,能够抑制介质Me从台20浮起。需要说明的是,从送料辊61及夹送辊62至第一夹紧部34的后端的距离越短,则介质Me的浮起的抑制效果越高。

接下来,说明夹紧构件30B的安装方法。首先,如图20所示,将夹紧构件30B定位于介质Me的侧缘Mee的上方,决定夹紧构件30B的姿势。具体而言,将基部31配设在槽22的上方,将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配设在介质Me的右方,将第一夹紧部34及第二夹紧部35配设在介质Me的上方。

然后,使夹紧构件30B下降,将基部31、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嵌入于槽22中。由此,如图21所示,在第一夹紧部34与第一上表面部21A之间及第二夹紧部35与第二上表面部21B之间夹持介质Me。此时,透过贯通孔164R、165R观察介质Me,以使贯通孔164R、165R重叠于介质Me的右侧缘Mee的方式通过两夹紧部34、35按压介质Me。由此,能够决定夹紧构件30B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在将夹紧构件30B向槽22嵌入时,以使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的上部彼此的间隔缩窄的方式将第一立起部41及第二立起部46弹性地压缩。另外,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沿着第一上表面部21A及第二上表面部21B进行弹性变形。在夹紧构件30B的内部产生的弹性力作为两夹紧部34、35将介质Me向台20压靠的力发挥功能。

虽然说明省略,但是左侧的夹紧构件30B也能够同样地安装于台20,通过左侧的夹紧构件30B能够将介质Me的左端部向台20按压。

在将夹紧构件30B从台20拆卸时,将第一延伸部42及第一夹紧部34和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中的至少一方拉起。具体而言,例如下述那样。

首先,将指尖等卡挂于前端部34a或前端部42a而向上方拉拽,由此以基部31为支点而将第一夹紧部34及第一延伸部42拉起。于是,第一立起部41以接近第二立起部46的方式被弹性压缩,基部31、第一立起部41、第二立起部46从槽22向上方脱落。由此,能够使夹紧构件30B从台20向上方分离。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指尖等卡挂于前端部35a或前端部47a而向上方拉拽,也能够将夹紧构件30B从槽22简单地拔出。

左侧的夹紧构件30B也能够同样地从台20拆卸。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A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同样的控制装置70(参照图10)。本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A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的动作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虽然详细说明省略,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装置10A的台20上安装有夹紧构件30B的状态下,也能够在打印装置10A中进行前述的动作。即,能够执行与前述同样的打印及片切割控制。因此,能够通过夹紧构件30B防止介质Me浮起,并且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介质Me的切断作业。另外,能够防止切断后的第一介质Me1冲到第二介质Me2上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运送切断后的两介质Me1、Me2。

<第四实施方式>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C的俯视图。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C中,在第一延伸部42的与第一夹紧部34侧相反的一侧(图24的右侧)设置第一延长部91。另外,在第二延伸部47的与第二夹紧部35侧相反的一侧设置第二延长部92。第一延长部91与第二延长部92沿前后方向分离。其他的基本的结构与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同样。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装置10的动作同样。

如前所述,切割机构13(参照图2)可以具备将介质Me压靠的辊。在这种情况下,当切割机构13左右移动时,该辊一边在介质Me上滚动一边将介质Me朝向台20压靠。在此,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30A、30B中,在上述辊从外侧朝向中央移动的情况下(在图3、图16及图21中向左前进的情况下),辊首先与从第一立起部41至第一延伸部42的部分的端面及从第二立起部46至第二延伸部47的部分的端面触抵。在第一立起部41与第一延伸部42之间及第二立起部46与第二延伸部47之间设有弯曲的部分。因此,在辊冲上该弯曲的部分时产生阻力,夹紧构件30、30A、30B被向辊的行进方向(左方)按压,夹紧构件30、30A、30B的位置可能会偏离。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C,第一延伸部42与第二延伸部47经由基部31前后连结,但是第一延长部91与第二延长部92未经由基部31前后连结。第一延长部91与第二延长部92沿前后方向分离。第一延长部91及第二延长部92比第一延伸部42及第二延伸部47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在上述辊向左移动而冲上第一延长部91或第二延长部92时,由于第一延长部91或第二延长部92发生弹性变形而能够缓和上述辊上行时的冲击。由此,能够抑制夹紧构件30C的位置偏离的情况。

<第五实施方式>

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夹紧构件30、30A、30B、30C前后分别具备各一对立起部41、46、延伸部42、47及夹紧部34、35。然而,夹紧构件30、30A、30B、30C可以仅在前方及后方中的任一方具备立起部、延伸部及夹紧部。即,夹紧构件30、30A、30B、30C可以具备第一立起部41、第一延伸部46及第一夹紧部34,不具备第二立起部42、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或者,夹紧构件30、30A、30B、30C可以具备第二立起部42、第二延伸部47及第二夹紧部35,不具备第一立起部41、第一延伸部46及第一夹紧部34。

即使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在将介质Me向台20压靠的状态下,通过将切割器13a沿槽22移动而能够切断介质Me。在介质Me的切断时,切割器13a与夹紧构件30、30A、30B、30C不干涉,因此不需要拆卸夹紧构件30、30A、30B、30C。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防止介质Me浮起,并且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切断介质Me。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若干的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的方式,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方式。另外,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而能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关于从以上的实施方式进行变更的变更点,以下进行说明。所述的实施方式及以下说明的变更点可以尽可能地相互组合适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由金属构成,但是可以变更它们的材料。例如,第一构件32及第二构件33可以由树脂、纤维强化树脂或复合材料(例如金属与树脂的复合材料)构成。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夹紧构件30B具有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在介质Me的左侧或右侧为专用的结构。另一方面,如图24所示,可以将夹紧构件30B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在介质Me的右侧及左侧能够兼用。关于夹紧构件30、30A也同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打印装置10、10A具有切割机构13。相对于此,打印装置10、10A可以不具有切割机构13。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在台20的槽22安装夹紧构件30、30A、30B。即使打印装置10、10A不具有切割机构13,使用者也能够将手持的切割器从介质Me的上方向槽22***,使该切割器不与夹紧构件30、30A、30B干涉地左右移动,由此将介质Me裁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槽22为有底状,但是槽22也可以将台20上下贯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贯通了介质Me的刀13a的避让用而形成了槽22,但是槽22也可以利用于其他的用途。例如,可以将检测介质Me的媒介检测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设置于槽2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打印头12A为喷墨打印机式的打印头,但也可以其他的打印方式(例如,激光打印机式或LED打印机式等光敏式、热转印式)的打印头。

本发明的夹紧构件并不局限于打印机/介质切断装置,也可以适用于仅具有对介质进行打印的功能的打印装置或仅具有将介质切断的功能的介质切断装置,并不局限于这些形式。

只要发挥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则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公开的发明包括下述的发明。

<第一发明>

一种夹紧构件,安装于台,该台具有上表面部和形成于所述上表面部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槽,所述夹紧构件将载置在所述上表面部上的介质向所述上表面部压靠,其中,

所述夹紧构件具备:

基部,其整体收纳于所述台的所述槽;

立起部,从所述基部立起;

延伸部,从所述立起部沿所述台的所述上表面部向与所述槽分离的方向延伸;及

夹紧部,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上表面部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立起部分离的方向延伸,对所述介质朝向所述上表面部施力。

<第二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基部与所述立起部分体,

所述立起部固定于所述基部。

<第三发明>

根据第二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基部为树脂成形品,

在所述立起部中的由所述基部覆盖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

<第四发明>

根据第二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基部的中央部凹陷,成为壁厚比所述基部中的***所述立起部的部位薄的薄壁部。

<第五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基部由硬质树脂形成。

<第六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夹紧构件具备间隔件,该间隔件设置于所述延伸部的下表面,且载置于所述台的所述上表面部。

<第七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夹紧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合计的长度长。

<第八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所述立起部、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夹紧部由弯折板形成。

<第九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的夹紧构件,其中,

在向台安装之前的状态下,所述立起部与所述延伸部所成的角比90°小。

<第十发明>

一种介质切断装置,具备:

台,具有上表面部和形成于所述上表面部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槽;

切割机构,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将载置于所述上表面部的介质切断;

夹紧构件,安装于所述台,将所述介质向所述上表面部压靠,

所述切割机构构成为,一边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一边将所述介质切断,

所述夹紧构件具备:

基部,其整体收纳于所述台的所述槽;

立起部,从所述基部立起;

延伸部,从所述立起部沿所述台的所述上表面部延伸;及

夹紧部,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上表面部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立起部分离的方向延伸,对所述介质朝向所述上表面部施力。

<第十一发明>

根据第十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槽具有底壁部、从所述底壁部立起的第一侧壁部及从所述底壁部立起并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离的第二侧壁部,

所述第一侧壁部具有与所述底壁部交叉的第一收容壁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收容壁部的上方且比所述第一收容壁部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突出的第一防脱壁部,

所述第二侧壁部具有与所述底壁部交叉的第二收容壁部和以与所述第一防脱壁部相对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二收容壁部的上方且比所述第二收容壁部向所述第一侧壁部侧突出的第二防脱壁部,

所述基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第一收容壁部与所述第二收容壁部的间隔小,且比所述第一防脱壁部与所述第二防脱壁部的间隔大。

另外,在此公开的发明包括下述的其他的发明。

<其他的第一发明>

一种介质切断装置,具备:

台,具有第一上表面部、第二上表面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与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之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

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至少向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侧朝向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侧的方向即下游方向运送;

切割机构,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将载置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的介质切断成上游侧部和下游侧部;

吸附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上表面部;

吸引装置,以将空气从上方朝向所述吸附孔吸入的方式与所述吸附孔连通,将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吸附;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料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及所述吸引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片切割部,在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时,执行对所述吸引装置进行驱动并使所述切割机构沿所述槽移动的片切割;

吸引停止部,在所述片切割之后,使所述吸引装置停止;

送料部,在所述吸引装置停止后,以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并在所述介质的下游侧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吸附孔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下停止所述介质的运送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料机构;及

吸引驱动部,在所述介质的下游侧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吸附孔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吸引装置驱动。

<其他的第二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吸附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有多个,

所述送料部在所述吸引装置停止后,以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并且在所述介质的上游侧部的下游侧的端缘位于比所述吸附孔中的位于最上游的吸附孔的上游侧的端缘靠下游侧处的状态下停止所述介质的运送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料机构。

<其他的第三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送料部以从所述片切割结束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开始所述介质的运送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料机构。

<其他的第四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切断装置具备打印头,该打印头设置成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喷出墨液,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打印部,该打印部通过反复进行喷出动作和送料动作而执行打印,该喷出动作是一边使所述打印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一边从所述打印头喷出墨液的动作,该送料动作是通过所述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动作,

在所述片切割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速度比所述打印部使所述介质运送时的最大速度小。

<其他的第五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切割机构具备切割器,该切割器设置成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介质切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介质切割部,该介质切割部执行同时进行通过所述切割器将介质切断的动作和通过所述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的送料动作的介质切割,

在所述片切割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速度比所述介质切割部使所述介质运送时的最大速度小。

<其他的第六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切割机构具备切割器,该切割器设置成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介质切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介质切割部,该介质切割部执行同时进行通过所述切割器将介质切断的动作和通过所述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的送料动作的介质切割,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预送料部,该预送料部在所述介质切割之前以执行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及下游方向的反方向即上游方向运送的预送料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料机构,

在所述片切割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速度比所述预送料部执行所述预送料时使所述介质运送时的最大速度小。

<其他的第七发明>

根据其他的第一发明的介质切断装置,其中,

所述介质切断装置具有夹紧构件,该夹紧构件安装于所述台,将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压靠。

<其他的第八发明>

一种介质切断装置,具备:

台,具有第一上表面部、第二上表面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与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之间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

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至少向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侧朝向所述第二上表面部侧的方向即下游方向运送;

切割机构,设置成能够沿所述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将载置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的介质切断成上游侧部和下游侧部;

吸附孔,形成于所述第二上表面部;

吸引装置,以将空气从上方朝向所述吸附孔吸入的方式与所述吸附孔连通,将所述介质向所述第二上表面部吸附;及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送料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及所述吸引装置,

所述切割机构具备切割器,该切割器设置成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介质切断,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

片切割部,在所述介质载置于所述第一上表面部及所述第二上表面部时,执行对所述吸引装置进行驱动并使所述切割机构沿所述槽移动的片切割;

吸引停止部,在所述片切割之后,使所述吸引装置停止;

送料部,在所述吸引装置停止后,以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料机构;及

介质切割部,执行同时进行通过所述切割器将介质切断的动作和通过所述送料机构将所述介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的送料动作的介质切割,

在所述片切割后将所述介质向下游方向运送的速度比所述介质切割部使所述介质运送时的最大速度小。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当组合。

在此使用的用语及表现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不是为了限定性地解释而使用的。在此示出并叙述的特征事项未排除任意的等同物,必须认识到也容许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本发明能以较多的不同的方式来具体实现。该公开应看作提供本发明的原理的实施方式。在了解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为在此记载且/或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实施方式记载于此。没有限定为在此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包括基于该公开而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识别的包含等同的要素、修正、删除、组合、改良及/或变更的所有实施方式。请求保护的范围的限定事项应基于该请求保护的范围使用的用语而广泛地解释,不应限定为本说明书或本申请的实施中记载的实施方式。

5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