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664 发布日期:2020-02-11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 (Three-side taping machine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肖小勤 于 2019-12-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该三边包带机包括柜体,置于柜体内的第一绕包单元、第一转向导轮组件、第二绕包单元、第二转向导轮组件、第三绕包单元、牵引装置和皮带压紧装置,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结构相同且并排设置,第一转向导轮组件置于第一绕包单元和第二绕包单元之间,第二转向导轮组件置于第二绕包单元和第三绕包单元,牵引装置设置于第三绕包单元的上方,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和用于驱动第一牵引导轮转动的牵引旋转驱动装置,皮带压紧装置包括可升降设置在第一牵引导轮上的皮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hree-side taping machine and a working method thereof, the three-side taping machine comprises a cabinet body, a first wrapping unit, a first rotating guide wheel assembly, a second wrapping unit, a second rotating guide wheel assembly, a third wrapping unit, a traction device and a belt pressing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wrapping unit, the second wrapping unit and the third wrapping unit are arranged in the cabinet body in the same structure and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first rotating guide wheel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wrapping unit and the second wrapping unit, the second rotating guide wheel assembl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wrapping unit and the third wrapping unit, the tra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hird wrapping unit, the tract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traction guide wheel, a second traction guide wheel and a traction rotation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first traction guide wheel to rotate, and the belt pressing device comprises a belt which can be arranged on the first traction guide wheel in a lifting manner.)

一种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线缆的芯线进行包膜作业的装置,特别是一种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线缆的生产过程中,包带机,又称绕包机、包膜机,是将带材/绝缘膜通过转盘旋转,绕包在线缆上的设备,主要用于电线、力缆、控缆、光缆等的绝缘芯线绕包,对线缆起到电气屏蔽和保护成型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线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很多场合需要应用三层包膜的线缆,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是立式双层包带机,例如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052378U、名称为一种双层立式包带机的专利文献,或是本申请人的另一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812580U、名称为多层包膜机的专利文献;上述包带机使用时牵引部分存在线缆与牵引轮之间容易打滑的现象,造成牵引松散,无法实现三层绕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避免打滑的三边包带机及其工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三边包带机,包括柜体,置于柜体内的第一绕包单元、第一转向导轮组件、第二绕包单元、第二转向导轮组件、第三绕包单元、牵引装置和皮带压紧装置,所述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结构相同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转向导轮组件置于第一绕包单元和第二绕包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转向导轮组件置于第二绕包单元和第三绕包单元,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绕包单元的上方,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和用于驱动第一牵引导轮转动的牵引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皮带压紧装置包括可升降设置在第一牵引导轮上的皮带,使用时芯线和包覆带材由第一绕包单元进行单层包覆获得中间线材,中间线材经第一转向导轮组件引入第二绕包单元由第二绕包单元进行对中间线材和包覆带材进行二层包覆获得二次中间线材,二次中间线材经第二转向导轮组件引入第三绕包单元由第三绕包单元进行对二次中间线材和包覆带材进行三层包覆获得线缆,线缆依次进入第一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并进行缠绕,以形成线缆多排缠绕并由第二牵引导轮引出,皮带压紧装置下降至由皮带将线缆压紧在第一牵引导轮上,由牵引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牵引导轮旋转,由线缆带动第二牵引导轮转动,将绕包完成的线缆由柜体内引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牵引导轮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用于对线缆进行并排缠绕的内凹平槽,所述皮带的宽度与所述内凹平槽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牵引导轮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具有多个内凹槽的锯齿槽。

进一步,所述皮带压紧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压盖,所述压盖内的两端设置皮带辊,所述皮带绕接在皮带辊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压盖传动配合,以使所述皮带可升降设置在内凹平槽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驱动装置、绕带装置、包带管,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同轴心套接设置的张力轴、主轴、外轴套,所述外轴套与柜体固定相连,所述主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外轴套设置,所述张力轴的两端伸出所述主轴设置;所述绕带装置包括笼型的绕包外框体、张力盘、导辊架,所述张力盘可转动设置在绕包外框体内,所述导辊架可拆卸设置在绕包外框体的顶端,所述包带管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导辊架的中心,所述绕包外框体的尾端与所述主轴传动配合,以使所述主轴可驱动所述绕包外框体和包带管同步转动,所述张力轴的前端穿过所述绕包外框体、且与张力盘传动配合,所述包带管的前端伸出所述绕包外框体设置,所述包带管的一侧设置穿线槽,所述绕包外框体的边缘设置转向导轮,所述导辊架上设置多个包带导向轮,绕包时芯材穿过张力轴和包带管,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并绕包在相应芯材或中间线材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向导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向导轮、第二转向导轮、第一穿线管、第三转向导轮,所述第一穿线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绕包单元与第二绕包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转向导轮置于所述第一绕包单元的过线管的顶端,所述第二转向导轮置于第一穿线管的顶端,所述第三转向导轮置于所述第一穿线管的底端,所述第三转向导轮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绕包单元的入线导轮的底端齐平,以使中间线材由第一绕包单元的过线管引出后经第一转向导轮、第二转向导轮、第一穿线管、第三转向导轮引入第二绕包单元。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向导轮组件包括第四转向导轮、第五转向导轮、第二穿线管、第六转向导轮,所述第二穿线管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绕包单元与第三绕包单元之间,所述第四转向导轮置于所述第二绕包单元的过线管的顶端,所述第五转向导轮置于第二穿线管的顶端,所述第六转向导轮置于所述第二穿线管的底端,所述第六转向导轮的底端与所述第三绕包单元的入线导轮的底端齐平,以使二次中间线材由第二绕包单元的过线管引出后经第四转向导轮、第五转向导轮、第二穿线管、第六转向导轮引入第三绕包单元。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还包括过线管和带卷存放架,所述过线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包带管的上方,以使绕包后的中间线材或线缆由包带管穿出后进入过线管,所述带卷存放架固定设置在柜体内,用于存放成卷的包覆带材,所述过线管的底端穿过所述带卷存放架的中心设置,便于对包覆带材进行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还包括入线导轮,所述入线导轮置于所述张力轴的下方,用于将芯材引入张力轴。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张力轴电机和主轴电机,所述张力轴电机经第一皮带与所述张力轴的尾端传动配合,以使所述张力轴电机可驱动所述张力轴、张力盘转动;所述主轴电机经第二皮带与所述主轴的尾端传动配合,以使所述主轴电机可驱动所述主轴、绕包外框体和包带管转动。

进一步,所述第三绕包单元的顶部设置安装支架,所述压盖的尾端与所述安装支架铰接配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压盖的前端与气缸铰接配合,所述第一牵引导轮置于所述压盖中部的下方,以使所述气缸伸缩时可驱动所述压盖的前端升降,便于皮带压紧在内凹平槽上。

上述三边包带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卸下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的导辊架,将用于绕包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张力盘上,并将备用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带卷存放架上;装上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的导辊架;

B、第一层绕包:将待绕包的芯材经第一绕包单元的入线导轮引入第一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穿过张力轴后进入包带管,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并绕包在芯材上;启动第一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使得张力轴电机驱动所述张力轴、张力盘转动,所述主轴电机驱动所述主轴、绕包外框体和包带管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芯材的绕包以获得中间线材;

C、第二层绕包:将中间线材由第一绕包单元的过线管引出并依次引入第一转向导轮、第二转向导轮、第一穿线管、第三转向导轮,将第三转向导轮引出的中间线材引入第二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穿过张力轴后进入包带管,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并绕包在中间线材,启动第二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使得张力轴电机驱动所述张力轴、张力盘转动,所述主轴电机驱动所述主轴、绕包外框体和包带管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中间线材的绕包以获得二次中间线材;

D、第三层绕包:将二次中间线材由第二绕包单元的过线管引出并依次引入第四转向导轮、第五转向导轮、第二穿线管、第六转向导轮,将第六转向导轮引出的二次中间线材引入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穿过张力轴后进入包带管,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并绕包在二次中间线材,启动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使得张力轴电机驱动所述张力轴、张力盘转动,所述主轴电机驱动所述主轴、绕包外框体和包带管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二次中间线材的绕包以获得线缆;

E、线缆由第三绕包单元的包带管穿出后进入过线管,穿过过线管后进入第一牵引导轮的内凹平槽,由内凹平槽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的第一道内凹槽,由第一道内凹槽引出后折返再次进入内凹平槽,由内凹平槽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的第二道内凹槽,由第二道内凹槽引出后折返再次进入内凹平槽,由内凹平槽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的第三道内凹槽,由第三道内凹槽引出后进入收线辊,线缆在内凹平槽上并排排列,以使线缆在第一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上进行三次缠绕;

F、将气缸进行收缩,使得压盖的前端下拉,皮带进入内凹平槽并紧贴线缆;启动牵引电机使得第一牵引导轮转动,实现对线缆的牵引;

G、第一绕包单元、或第二绕包单元、或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用完后,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牵引电机停止,气缸收缩使得皮带压紧线缆,以停止绕包;卸下导辊架,将相应带卷存放架上预存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张力盘上,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包带管并绕包在芯材上,启动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牵引电机,气缸伸长使得皮带紧贴线缆,继续进行绕包。

发明的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三边包带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牵引装置中的第一牵引导轮设计为内凹平槽,第二牵引导轮设计为锯齿槽,使得线缆可以进行多次缠绕,以增加摩擦力;皮带压紧装置的设置,在线缆进行牵引时由皮带与内凹平槽相互挤压,达到增强了摩擦的作用;(2)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并排设置在柜体内,实现线缆的三层包覆,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高度,便于操控,使得设备不会因为牵引装置和皮带压紧装置的设置造成高度过高;(3)张力轴和主轴分别由不同的电机驱动旋转,实现差速传动;(4)入线导轮的设置,对进入张力轴的芯材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边包带机的内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三边包带机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驱动装置和绕带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牵引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压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柜体1,进线导轮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左腔室13,中间腔室14,右腔室15,第一入线导轮16,第二入线导轮17,第三入线导轮18,

第一驱动装置2,第三驱动装置20,张力轴电机21,张力轴电机同步轮22,第一同步带23,张力轴同步轮24,张力轴25,主轴电机26,主轴电机同步轮27,第二同步带28,主轴同步轮29,

第一绕带装置3,第三绕带装置30,绕包外框体31,转向导轮32,张力盘33,主轴34,外轴套35,

牵引装置4,第一牵引导轮41,第二牵引导轮42,牵引电机43,安装支架44,内凹平槽45,锯齿槽46,第一安装架47,第二安装架48,

皮带压紧装置5,气缸51,压盖52,皮带53,第一皮带辊54,第二皮带辊55,压盖后转轴56,压盖前转轴57,

第一包带管6,第三包带管60,第一带卷存放架7,第三带卷存放架70,

第一导辊架8,第三导辊架80,包带导向轮81,第二驱动装置82,第二绕带装置83,第二包带管86,第二带卷存放架87,第二导辊架88,第二过线管89,

第一过线管9,第三过线管90,第一转向导轮91,第二转向导轮92,第一穿线管93,第三转向导轮94,第四转向导轮95,第五转向导轮96,第二穿线管97,第四转向导轮9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边包带机,包括柜体1、第一绕包单元、第一转向导轮组件、第二绕包单元、第二转向导轮组件、第三绕包单元、牵引装置4和皮带压紧装置5,柜体1的内部平行设置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用于将柜体1内分隔为左腔室13、中间腔室14和右腔室15,左腔室13、中间腔室14和右腔室15上分别设置柜门,第一绕包单元置于左腔室13内,第二绕包单元置于中间腔室14内,第三绕包单元置于右腔室15内,以使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并排设置。

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的结构相同,第一绕包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入线导轮16、第一驱动装置2、第一绕带装置3、第一包带管6、第一过线管9,第一绕包单元的上方设置与柜体1固定相连的第一安装架47。

第二绕包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二入线导轮17、第二驱动装置82、第二绕带装置83、第二包带管86、第二过线管89,第二绕包单元的上方设置与柜体1固定相连的第二安装架48。

第三绕包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三入线导轮18、第三驱动装置20、第三绕带装置30、第三包带管60、第三过线管90,第三绕包单元的上方设置与柜体1固定相连的安装支架44。

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同轴心套接设置的张力轴25、主轴34、外轴套35,最外侧的外轴套35与柜体1固定相连,主轴34的两端伸出外轴套35设置,外轴套35的两端经深沟球轴承与主轴34支撑配合,主轴34的尾端固定设置主轴同步轮29,左腔室13内设置张力轴电机21和主轴电机26,主轴电机26的输出轴上设置主轴电机同步轮27,主轴同步轮29与主轴电机同步轮27之间经第二同步带28传动配合,以使主轴电机26可驱动主轴34旋转;张力轴25的两端伸出主轴35设置,主轴34的两端经深沟球轴承与张力轴25支撑配合,张力轴25的尾端固定设置张力轴同步轮24,张力轴电机21的输出轴上设置张力轴电机同步轮22,张力轴电机同步轮22与张力轴同步轮24之间经第一同步带23传动配合,以使张力轴电机21可驱动张力轴25旋转。第一入线导轮16可转动设置于张力轴25的下方,用于将芯材引入张力轴25。

第二驱动装置82、第三驱动装置20的结构与第一驱动装置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为方便将芯材引入柜体1,柜体1的边缘设置与第一入线导轮16齐平的进线导轮10,使得置于柜体1外的芯材可由进线导轮10引导后经第一入线导轮16进入张力轴25。

如图3所示,第一绕带装置3包括笼型的绕包外框体31、张力盘33和第一导辊架8,张力盘33可转动设置在绕包外框体31内,第一导辊架8可拆卸设置在绕包外框体31的顶端,第一包带管6可拆卸设置导辊架8的中心,第一导辊架8的中心设置通孔,通孔的一侧设置过线缺口,且第一导辊架8上还设有锁紧螺栓,该锁紧螺栓穿过过线缺口设置,以使锁紧螺栓拧紧时过线缺口收缩,具体可参见中国授权专利公告号为CN207052378U、名称为一种双层立式包带机的专利文献的记载。

绕包外框体31的尾端与主轴34传动配合,以使主轴34可驱动绕包外框体31和第一包带管6同步转动,张力轴25的前端穿过绕包外框体31、且与张力盘33传动配合,第一包带管6的前端伸出绕包外框体31设置,第一包带管6的一侧设置穿线槽,绕包外框体31的边缘设置转向导轮32,第一导辊架8上设置多个包带导向轮81,绕包时芯材穿过张力轴25和第一包带管6,张力盘33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32、包带导向轮81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第一包带管6并绕包在芯材上。

第一过线管9固定设置在第一包带管6的上方,第一绕包单元还包括第一带卷存放架7,第一带卷存放架7固定设置在左腔室13内,用于存放成卷的包覆带材,第一过线管9的底端穿过第一带卷存放架7的中心设置。

第二绕带装置83与第一绕带装置3的结构相同,同样包括笼型的绕包外框体、张力盘和第二导辊架88,在此不再详述。

第三绕带装置30与第一绕带装置3的结构相同,同样包括笼型的绕包外框体、张力盘和第三导辊架80,在此不再详述。

第一转向导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向导轮91、第二转向导轮92、第一穿线管93、第三转向导轮94,第一穿线管93固定设置于第一绕包单元与第二绕包单元之间,第一转向导轮91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7上且置于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过线管9的顶端,第二转向导轮92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安装架47上且置于第一穿线管93的顶端,第三转向导轮94可转动设置在第一隔板11的下部且置于第一穿线管93的底端,第三转向导轮94的底端与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入线导轮17的底端齐平,以使第一绕包单元获得的中间线材由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过线管9引出后经第一转向导轮91、第二转向导轮92、第二穿线管93、第三转向导轮94引入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入线导轮17并进入第二绕包单元的张力轴。

第二转向导轮组件包括第四转向导轮95、第五转向导轮96、第二穿线管97、第六转向导轮98,第二穿线管97固定设置于第二绕包单元与第三绕包单元之间,第四转向导轮95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48上且置于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过线管89的顶端,第五转向导轮96可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架48上且置于第二穿线管89的顶端,第六转向导轮98可转动设置在第二隔板12的下部且置于第二穿线管89的底端,第六转向导轮98的底端与第三绕包单元的第三入线导轮18的底端齐平,以使二次中间线材由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过线管89引出后经第四转向导轮95、第五转向导轮96、第二穿线管97、第六转向导轮98引入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轴。

如图4所示,牵引装置4包括第一牵引导轮41、第二牵引导轮42和用于驱动第一牵引导轮41转动的牵引旋转驱动装置,第一牵引导轮41、第二牵引导轮42可转动设置在安装支架44上,第一牵引导轮41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用于对线缆进行并排缠绕的内凹平槽45,第二牵引导轮42的外周面沿周向设置具有3个内凹槽的锯齿槽46;牵引旋转驱动装置为牵引电机43,牵引电机43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44上,将第一牵引导轮41作为主动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42作为被动牵引导轮,牵引电机43的输出轴与第一牵引导轮41传动配合,以使牵引电机43可驱动第一牵引导轮41转动,对第二绕包单元体获得的线缆进行牵引。

第三过线管90的底端置于第三包带管60的上方,第三过线管90的顶端且置于第一牵引导轮41的进线侧,以使第三绕包单元的线缆经第三过线管90进入第一牵引导轮41。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皮带压紧装置5包括皮带53、升降驱动装置和压盖52,压盖52置于第一牵引导轮41的上方,压盖52内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皮带辊54、第二皮带辊55,皮带53绕接在第一皮带辊54和第二皮带辊55上,皮带53的宽度与内凹平槽45的宽度相适配,升降驱动装置为气缸51,气缸51的底端与安装支架44的底部铰接配合,压盖52的尾端经压盖后转轴56与安装支架44的顶部铰接配合,压盖52的前端经压盖前转轴57与气缸51的顶端铰接配合,以使气缸51伸缩时可带动压盖52升降,进而带动皮带53靠近或远离内凹平槽45。

实施例2

上述三边包带机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卸下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导辊架8、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导辊架88、第三绕包单元的第三导辊架80,将用于绕包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第一绕包单元、第二绕包单元、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盘33上,并将备用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第一带卷存放架7、第二带卷存放架87,第三带卷存放架70上;装上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导辊架8、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导辊架88、第三绕包单元的第三导辊架80;

B、第一层绕包:将待绕包的芯材经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入线导轮16引入第一绕包单元的张力轴25,穿过张力轴25后进入第一包带管6,将张力盘33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32、包带导向轮81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第一包带管6并绕包在芯材上;启动第一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21、主轴电机26,使得张力轴电机21驱动张力轴25、张力盘33转动,主轴电机26驱动主轴34、绕包外框体31和第一包带管6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芯材的绕包以获得中间线材;

C、第二层绕包:将中间线材由第一绕包单元的第一过线管9引出并依次引入第一转向导轮91、第二转向导轮92、第二穿线管93、第三转向导轮94,将第三转向导轮94引出的中间线材引入第二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穿过张力轴后进入第二包带管86,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第二包带管86并绕包在中间线材,启动第二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使得张力轴电机驱动张力轴、张力盘转动,主轴电机驱动主轴、绕包外框体和第二包带管86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中间线材的绕包以获得二次中间线材;

D、第三层绕包:将二次中间线材由第二绕包单元的第二过线管89引出并依次引入第四转向导轮95、第五转向导轮96、第二穿线管97、第六转向导轮98,将第六转向导轮98引出的二次中间线材引入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穿过张力轴后进入第三包带管60,将张力盘上的包覆带材经转向导轮、包带导向轮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第三包带管60并绕包在二次中间线材上,启动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轴电机、主轴电机,使得张力轴电机驱动张力轴、张力盘转动,主轴电机驱动主轴、绕包外框体和第三包带管60转动,实现包覆带材对二次中间线材的绕包以获得线缆;

E、线缆由第三绕包单元的第三包带管60穿出后进入第三过线管90,穿过第三过线管90后进入第一牵引导轮41的内凹平槽45,由内凹平槽45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42的第一道内凹槽,由第一道内凹槽引出后折返再次进入内凹平槽45,由内凹平槽45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42的第二道内凹槽,由第二道内凹槽引出后折返再次进入内凹平槽45,由内凹平槽45引出后进入第二牵引导轮42的第三道内凹槽,由第三道内凹槽引出后进入收线辊,线缆在内凹平槽45上并排排列,以使线缆在第一牵引导轮41、第二牵引导轮42上进行三次缠绕;

F、将气缸51进行收缩,使得压盖52的前端下拉,皮带53进入内凹平槽45并紧贴线缆;启动牵引电机43使得第一牵引导轮41转动,实现对线缆的牵引;

G、第一绕包单元、或第二绕包单元、或第三绕包单元的张力盘33上的包覆带材用完后,张力轴电机21、主轴电机26、牵引电机43停止,气缸51收缩使得皮带53压紧线缆,以停止绕包;卸下相应第一导辊架8、或第二导辊架88、或第三导辊架80,将相应第一带卷存放架7、第二带卷存放架87、第三带卷存放架70上预存的整卷包覆带材放置在对应张力盘33上,将张力盘33上的包覆带材经对应转向导轮32、包带导向轮81导向后由穿线槽进入相应第一包带管6、或第二包带管86、或第三包带管60并绕包在芯材上,启动张力轴电机21、主轴电机26、牵引电机43,气缸51伸长使得皮带53紧贴线缆,继续进行绕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电缆外皮切割回收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