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

文档序号:1525917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 (Dual-bearing fishing reel for fishing ) 是由 林健太郎 于 2019-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具有:齿轮嵌合部,其设置在蜗杆轴的一端部;传动齿轮,其与齿轮嵌合部嵌合,用于将卷线筒的旋转传递到蜗杆轴;轴接触部件,其与贯穿传动齿轮的齿轮嵌合部嵌合,并具有从蜗杆轴轴线方向观察时面积比齿轮嵌合部的面积大的被摩擦面;摩擦板,其与轴接触部件的被摩擦面相向配置,且以能够沿蜗杆轴轴线方向抵接于被摩擦面的方式设置;制动旋钮,其能够将摩擦板向轴接触部件侧推压;碟形弹簧,其夹装在制动旋钮与摩擦板之间;和一对刚性部件,其将碟形弹簧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从蜗杆轴轴线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对平整绕线机构的蜗杆轴施加足够的制动力。(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ual-bearing fishing reel for fishing. A dual-bearing reel for fishing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fitting portion provided at one end portion of the worm shaft; a transmission gear which is embedded with the gear embedding part and is used for transmit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winding reel to the worm shaft; a shaft contact member that is fitted to the gear fitting portion that penetrates the transmission gear, and that has a friction surface that has a larger area than an area of the gear fitting portion when viewe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worm shaft; a friction plate disposed so as to face the friction surface of the shaft contact member and configured to be capable of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friction surfac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worm shaft; a brake knob capable of pressing the friction plate toward the shaft contact member; a disc spring interposed between the brake knob and the friction plate; and a pair of rigid members that clamp the coned disc spring from both side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worm shaft so as to be unrotatabl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sufficient braking force can be stably applied to the worm shaft of the level winding mechanism.)

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卷线筒宽度较宽的中型以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中,使用了不经由离合器机构而与卷线筒联动的平整绕线(level wind)机构,其中,该离合器机构用于将卷线筒切换为向卷线方向旋转的状态和允许向放线方向旋转的状态。在采用这种平整绕线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作为调整钓鱼用钓钩组件的落下速度的制动机构,已知一种如下结构的制动机构:通过推压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平整绕线机构的蜗杆轴(wormshaft)的端面,而不是通过推压卷线筒轴的端面来得到制动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30592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所使用的平整绕线机构中,在蜗杆轴的端部连结有向卷线筒轴传递旋转的传动齿轮。

因此,例如蜗杆轴端部形成为被较大地进行了双面切割的异径截面的嵌合形状,通过使传动齿轮嵌合于该蜗杆轴端部而将蜗杆轴端部不能旋转地进行连结。即,由于蜗杆轴端面的截面积变小,因此,难以足够且稳定地得到通过推压蜗杆轴端面而产生的制动力,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对平整绕线机构的蜗杆轴施加足够的制动力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具有平整绕线机构,该平整绕线机构具有:蜗杆轴,其与卷线筒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和钓线引导部,其通过该蜗杆轴的旋转而往复运动,所述平整绕线机构通过推压所述蜗杆轴的端面来得到制动力,所述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特征在于,具有:齿轮嵌合部,其设置在所述蜗杆轴的蜗杆轴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传动齿轮,其与该齿轮嵌合部嵌合,用于将所述卷线筒的旋转传递到所述蜗杆轴;轴接触部件,其与贯穿所述传动齿轮的所述齿轮嵌合部嵌合,且具有被摩擦面,该被摩擦面的面积在从所述蜗杆轴轴线方向观察时大于所述齿轮嵌合部的面积;和摩擦部件,其与所述轴接触部件的被摩擦面相向配置,且以能够沿所述蜗杆轴轴线方向抵接于该被摩擦面的方式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构成为,轴接触部件与蜗杆轴的端部的齿轮嵌合部嵌合并一体旋转,轴接触部件的被摩擦面的从蜗杆轴轴线方向观察时的面积比齿轮嵌合部的面积大。因此,在通过推压蜗杆轴的端面来施加制动力时,能够以较大的面积将摩擦部件推压于轴接触部件的被摩擦面,因此能够稳定地对放出钓线时的卷线筒的旋转施加足够的制动力(机械制动力)。

(2)优选设置有制动旋钮,该制动旋钮能够将所述摩擦部件向所述轴接触部件侧推压,在该制动旋钮与所述摩擦部件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

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产生制动力的摩擦部件和制动旋钮之间安装弹性部件,能够发挥稳定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轴向力管理,据此能够调整制动曲线(brakecurve)的倾斜等。

(3)优选所述弹性部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从所述蜗杆轴轴线方向的两侧被刚性部件夹持。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弹性部件不直接接触制动旋钮或摩擦部件,因此,在通过制动旋钮将摩擦部件向轴接触部件侧推压时,能够防止弹性部件陷入到摩擦部件中。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制动旋钮的推压力经由一方的刚性部件传递到弹性部件,进而从另一方的刚性部件传递到摩擦部件,因此,能够将制动力稳定地传递到摩擦部件和轴接触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能够稳定地对平整绕线机构的蜗杆轴施加足够的制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轴承电动渔线轮的结构的从斜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前方观察图1所示的双轴承电动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双轴承电动渔线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且是省略了主体框架的左侧板等的图。

图4是表示平整绕线装置和制动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平整绕线装置与制动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且是从与蜗杆轴轴线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传动齿轮安装在蜗杆轴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使轴接触部件嵌合于图6所示的齿轮嵌合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在蜗杆轴上设置了制动力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制动力调节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蜗杆轴轴线方向观察摩擦板和刚性部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轴承电动渔线轮(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2:渔线轮主体;3:卷线筒;4:马达;10:平整绕线装置(平整绕线机构);10A:制动力调节机构;11:蜗杆轴;12:钓线引导部;13:传动齿轮;14:轴接触部件;14a:被摩擦面;15:摩擦板(摩擦部件);16:制动旋钮;17:碟形弹簧(弹性部件)18、18A、18B:刚性部件;21:主体框架;21B:左侧板;31:卷线筒轴;111:齿轮嵌合部;111b:抵接面;141:圆板部;141a:轴接触面;143:凹槽;161;推压轴;211:收装凸部;O:蜗杆轴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有时为了使各结构部件成为能够视觉确认的大小而根据需要适宜地变更各结构部件的比例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下面称为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通过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作为手动卷绕的双轴承渔线轮使用时的电源。

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具有:渔线轮主体2,其能够安装于钓竿;手柄20,其以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绕手柄轴线C1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3,其能够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绕与手柄轴线C1平行的卷线筒轴线C2旋转且卷绕未图示的钓线;马达4,其设置于渔线轮主体2,用于向卷线筒3传递旋转驱动力;离合器机构5,其能够切换连结卷线筒3与手柄20的连结状态和切断卷线筒3与手柄20的连结的切断状态;平整绕线装置10,其不经由离合器机构5而与卷线筒3联动,并且通过推压图3所示的蜗杆轴11的端面来得到制动力。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手柄轴线C1、卷线筒轴线C2和蜗杆轴轴线O分别平行设置,根据需要将这些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L1,并且将与左右方向L1正交且沿着卷绕在卷线筒3上的钓线被放出的方向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L2。另外,在前后方向L2上,将从卷线筒3放出钓线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并且以从后方侧观察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的视点来定义左右。此外,图1是从斜后上方观察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前下方观察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的立体图。

(渔线轮主体)

如图1所示,渔线轮主体2具有主体框架21、覆盖主体框架21的一部分的罩22和位于主体框架21上侧的水深显示部23。

主体框架21是例如由合成树脂或金属制成的一体形成的部件。主体框架21具有在左右方向L1上隔着卷线筒3而成为手柄20侧的右侧板21A、位于与右侧板21A相反的一侧的左侧板21B、和将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连结的多个连结部件21C(参照图2)。

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在左右方向L1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各侧板21A、21B上配置有支承卷线筒3和马达4的支承部、和离合器机构5、平整绕线装置10等旋转驱动机构。

卷线筒3的卷线筒轴31(参照图3)的端部在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状态下安装于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图2所示的连结部件21C呈板状,并连结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的下部。在连结部件21C的其中一个上,在左右方向L1的大致中央部分安装有用于安装于钓竿的钓竿安装部24。

罩22具有右侧罩22A、左侧罩22B和前罩22C。右侧罩22A设置规定的收装空间而覆盖右侧板21A,并例如被螺纹紧固在右侧板21A的外缘部。左侧罩22B设置规定的收装空间而覆盖左侧板21B,并例如被螺纹紧固在左侧板21B的外缘部。前罩22C覆盖主体框架21的前部。

如图2所示,用于连接来自外部的电源线的连接器28以使连接端28a朝下的状态安装在右侧板21A的前方下部。

(水深显示部)

如图1所示,水深显示部23配置在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之间。水深显示部23具有:显示板23A,其由能够显示可安装于钓线顶端的钓钩组件在水中的深度的液晶显示屏构成;和渔线轮控制部(未图示)。水深显示部23构成载置于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的上部的壳部,并被螺纹紧固固定在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的外侧面,水深显示部23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操作按钮23B,该多个操作按钮23B用于进行显示操作。

(手柄)

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20具有:手柄臂25,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手柄轴的顶端部20a;手柄旋钮(handle knob)26,其以能够绕与手柄轴线C1平行的轴线自如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手柄臂25的一端;和曳力(drag)机构27,其配置在渔线轮主体2侧。

来自手柄20的扭矩在离合器机构5处于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被直接传递到卷线筒3。

(卷线筒)

卷线筒3分别经由轴承(省略图示)以自如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之间。如图3所示,卷线筒3具有:卷线筒轴31;筒状的卷线主体部32,其与卷线筒轴31同轴地配置且能够与之联动地旋转;和凸缘部33,其在卷线主体部32的两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径。

卷线筒3经由马达动力传递齿轮(多个卷线筒传动齿轮34)被马达4旋转驱动,使与由图1所示的离合器操作部件50驱动的离合器机构5联动。卷线筒轴31经由轴承以自如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于右侧罩22A和左侧罩22B。

(离合器机构)

如图1所示,离合器机构5能够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50的操作而在能够将手柄20的旋转传递到卷线筒3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不能将手柄20的旋转传递到卷线筒3的离合器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离合器接合位置,小齿轮的旋转被传递到卷线筒轴31,而成为离合器接合状态,使小齿轮与卷线筒轴31能够一体旋转。另外,在离合器分离位置,小齿轮的旋转不能被传递到卷线筒轴31,因此,成为离合器分离状态,使卷线筒3能够自由旋转。

(离合器操作部件)

如图1所示,离合器操作部件50用于将离合器机构5在离合器接合状态和离合器分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离合器操作部件50在渔线轮主体2的后部,在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之间以能够向接近钓竿安装部24的方向或远离钓竿安装部24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2的后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作部件50以能够绕卷线筒轴线C2摆动的方式设置。

(卷线筒驱动机构)

上述的卷线筒驱动机构沿卷线方向驱动卷线筒3。另外,在卷线时,通过曳力机构27使卷线筒3产生曳力,来防止钓线被切断。

曳力机构27在手柄20的手柄臂25和右侧罩22A之间与手柄轴线C1同轴设置。卷线筒驱动机构具有:上述马达4,其被未图示的滚柱式离合器形态的防反转部禁止向卷线方向的旋转;和旋转传递机构,其将马达4的旋转减速并传递给卷线筒3,或者将手柄20的旋转增速并传递给卷线筒3。

(马达)

马达4在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的前部配置在比卷线筒3(参照图1)靠前的位置,并以被呈对开形状的马达收装体40(参照图2)覆盖的状态设置。如图3所示,马达4具有马达旋转轴、马达主体和保持马达主体的箱体。并且,马达4被收装在筒状的马达壳体41内。

马达旋转轴沿马达轴线方向贯穿马达主体的中心部,马达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箱体、后述的马达端帽42。

(平整绕线装置10)

如图4所示,平整绕线装置10(平整绕线机构)具有:蜗杆轴11,其与卷线筒3的旋转同步旋转;和钓线引导部12,其通过蜗杆轴11的旋转而往复运动。平整绕线装置10是通过推压蜗杆轴11的端面来得到制动力的机构。

如图3所示,蜗杆轴11在比卷线筒3的卷线筒轴31靠前方的位置,两端部分别以相对于侧板21A、21B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侧板21A、21B。蜗杆轴11经由传动齿轮13和平整绕线动力传递齿轮113而与马达动力传递齿轮(卷线筒传动齿轮34)连结,并与卷线筒3的旋转同步地旋转。并且,如图4所示,蜗杆轴11的旋转经由驱动连结部件122被传递到钓线引导部12。

如图5至图7所示,蜗杆轴11的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左侧的一端部11a形成为圆形截面。在蜗杆轴11的一端部11a的轴顶端11b(参照图5)设置有齿轮嵌合部111,该齿轮嵌合部111同轴地向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左侧突出设置,且具有与一端部11a的圆形截面不同的异径截面的嵌合形状。齿轮嵌合部111的截面为长方形,且齿轮嵌合部1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部延伸到比轴顶端11b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突出的位置(参照图9)。

如图6至图8所示,将卷线筒3的旋转传递到蜗杆轴11的传动齿轮13以从顶端侧贯插的状态不能旋转地嵌合在齿轮嵌合部111。齿轮嵌合部111从所嵌合的传动齿轮13向顶端侧突出。如图5所示,在该齿轮嵌合部111的突出部分111a上固定有后述的制动力调节机构10A的轴接触部件14。齿轮嵌合部111左侧的抵接面111b与轴接触部件14的圆板部141的轴接触面141a抵接。另外,在齿轮嵌合部111的抵接面111b上形成有在蜗杆轴轴线O上向左侧突出的卡止突部111c。

如图6和图9所示,传动齿轮13在中心部形成有十字状的通孔13a。具有长方形截面的齿轮嵌合部111能够在每隔90度偏移的位置嵌合于通孔13a。如图3所示,传动齿轮13通过多个齿轮(平整绕线动力传递齿轮113)经由卷线筒轴31将施加于蜗杆轴11的旋转阻力施加于卷线筒3。

如图4所示,钓线引导部12通过蜗杆轴11的旋转在架设于侧板21A、21B之间的杆121上往复滑动。据此,钓线引导部12在杆121上往复滑动,从而能够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3的卷线主体部32上。

(制动力调节机构10A)

如图5和图9所示,在蜗杆轴11的手柄相反侧的一端部11a上设置有对卷线筒3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力调节机构10A。制动力调节机构10A和上述的传动齿轮13除了后述的制动旋钮16的抓手部162以外,其他收装在形成于主体框架21的左侧板21B的收装凸部211的内侧(参照图4)。

在此,如图5所示,在左侧板21B上形成有与蜗杆轴轴线O大致同轴且向左侧突出的所述收装凸部211。收装凸部211具有从左侧板21B的板面21a向左侧突出的周壁212和堵塞周壁212的突出端的端板213。在端板213上形成有与蜗杆轴轴线O同轴的圆形的顶端开口部213a。在顶端开口部213a的内侧,以能够沿蜗杆轴轴线O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后述的制动旋钮16的推压轴161。

另外,在收装凸部211的靠近端板213的外周面211a上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能够与制动旋钮16的抓手部162的筒内表面162a(后述)的内螺纹旋合。

如图5和图9所示,制动力调节机构10A具有:轴接触部件14,其与贯穿传动齿轮13的齿轮嵌合部111嵌合,并具有从蜗杆轴轴线O方向观察时面积比齿轮嵌合部111的面积大的被摩擦面14a;摩擦板15(摩擦部件),其与轴接触部件14的被摩擦面14a相向配置,且以能够沿蜗杆轴轴线O方向抵接于被摩擦面14a的方式设置;制动旋钮16,其能够将摩擦板15向轴接触部件14侧推压;碟形弹簧17(弹性部件),其被设置在制动旋钮16与摩擦板15之间;和一对刚性部件18(18A、18B),其将碟形弹簧1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从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在蜗杆轴11的齿轮嵌合部111上,传动齿轮13、轴接触部件14、摩擦板15、碟形弹簧17、一对刚性部件18A、18B和制动旋钮16分别与蜗杆轴轴线O同轴地配置。其中,轴接触部件14的圆板部141、摩擦板15、碟形弹簧17和一对刚性部件18A、18B以在蜗杆轴轴线O方向上重叠的状态配置。

如图5所示,轴接触部件14具有:圆板部141;和嵌合筒142,其设置在圆板部141的传动齿轮13侧的一个面(轴接触面141a)上,并形成有与蜗杆轴11的齿轮嵌合部111的突出部分111a嵌合的凹槽143。

在圆板部141的中心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卡止孔141b。在该卡止孔141b中***有与凹槽143嵌合的齿轮嵌合部111的卡止突部111c。

凹槽143具有沿着槽延伸方向相互平行且相向的槽面。轴接触部件14在由凹槽143的槽面彼此夹持着齿轮嵌合部111的状态下嵌合,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与齿轮嵌合部111嵌合。齿轮嵌合部111的嵌合于凹槽143的抵接面111b与圆板部141的轴接触面141a抵接。

另外,摩擦板15接近或远离圆板部141的另一个面(被摩擦面14a),并且在接近时摩擦板15与圆板部141的另一个面(被摩擦面14a)抵接,从而在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

摩擦板15安装于轴接触部件14的圆板部141与第一刚性部件18A之间。摩擦板15形成为具有与轴接触部件14的圆板部141的轴接触面141a大致相等的面积的圆板状,并设置有从隔着中心的两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止转片151(参照图10)。摩擦板15通过一对止转片151、151与形成在左侧板21B的收装凸部211的内侧的卡止凹部212a(参照图4)卡合,从而在绕蜗杆轴轴线O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被收装。

作为摩擦板15的部件,优选与刚性部件18同等的部件,其是具有不因推压力而变形的强度的部件,例如列举有黄铜、不锈钢合金、铝合金等。

制动旋钮16以比左侧罩22B更向外侧突出的状态配置。制动旋钮16具有:推压轴161,其沿着蜗杆轴轴线O延伸;和抓手部162,其推压轴161同轴地设置在推压轴161的一端且配置在左侧罩22B的外侧。

推压轴161的截面形成为圆形,且以能够沿蜗杆轴轴线O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左侧板21B的收装凸部211的顶端开口部213a的内侧。在推压轴161的顶端的推压面161a形成为与蜗杆轴轴线O正交的平面,并与一方的第二刚性部件18B相向地沿蜗杆轴轴线O方向接近或远离该一方的第二刚性部件18B,且以能够与第二刚性部件18B抵接的方式设置。

抓手部162形成为有顶筒状,在筒内表面162a形成有内螺纹。制动旋钮16通过使抓手部162的筒内表面162a与收装凸部211的外周面211a的外螺纹旋合,而被设置成能够与推压轴161一起沿蜗杆轴轴线O方向进退移动。

碟形弹簧1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从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两侧被刚性部件18A、18B夹持。通过设置碟形弹簧17,能够使得制动旋钮16使推压轴161移动的移动量(操作量)与蜗杆轴11的制动力以平缓变动的方式成比例。

一对刚性部件18A、18B在双方之间夹持着碟形弹簧17的状态下安装于摩擦板15与制动旋钮16的推压轴161的推压面161a之间。刚性部件18A、18B分别形成为圆板状,并设置有从隔着中心的两侧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止转片181(参照图10)。刚性部件18A、18B通过一对止转片181、181与形成于左侧板21B的收装凸部211的内侧的卡止凹部212a卡合,在绕蜗杆轴轴线O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被收装。

作为刚性部件18A、18B的部件,优选具有不因推压轴161的推压力而变形的强度的部件,例如列举有黄铜、不锈钢合金、铝合金等。

作为像这样对卷线筒3的旋转施加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力调节机构10A的动作,当将制动旋钮16的抓手部162向一方向(例如图4、图5的标记E1方向)转动而使推压轴161向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右侧(箭头P1方向)移动时,则由推压轴161的推压面161a将第二刚性部件18B在蜗杆轴轴线O方向上朝右侧推压,使其推压力上升。并且,从第二刚性部件18B起,碟形弹簧17、第一刚性部件18A、摩擦板15和轴接触部件14按顺序推压固定在蜗杆轴11上的齿轮嵌合部111。据此,通过摩擦板15与轴接触部件14的轴接触面141a抵接而产生的摩擦力变大,而使旋转阻力被施加于蜗杆轴11以施加制动。

另外,当将抓手部162向相反方向(图4、图5的标记E2方向)转动而使推压轴161向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左侧(箭头P2方向)移动时,推压轴161的推压面161a向左侧移动,使推压面161a对第二刚性部件18B的推压力缓和。并且,从第二刚性部件18B起,按顺序推压碟形弹簧17、第一刚性部件18A、摩擦板15、轴接触部件14和蜗杆轴11的齿轮嵌合部111的推压力(制动力)也被解除或缓和。据此,在摩擦板15与轴接触部件14的轴接触面141a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变小,从而起到使施加在蜗杆轴11上的旋转阻力也变小并变成不施加制动的作用。

下面,根据附图对这样构成的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的作用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构成为,轴接触部件14与蜗杆轴11的端部的齿轮嵌合部111嵌合并一体旋转,轴接触部件14的被摩擦面的从蜗杆轴轴线方向观察的面积比齿轮嵌合部111的面积大。因此,在通过推压蜗杆轴11的端面来施加制动力时,能够使摩擦板15以较大的面积推压于轴接触部件14的被摩擦面14a,因此能够稳定地对放出钓线时的卷线筒3的旋转施加足够的制动力(机械制动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产生制动力的摩擦板15和制动旋钮16之间安装碟形弹簧17,能够发挥稳定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轴向力管理,据此能够调整制动曲线的倾斜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碟形弹簧1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被刚性部件18A、18B从蜗杆轴轴线O方向的两侧夹持,而使碟形弹簧17不直接接触制动旋钮16、摩擦板15,因此,在通过制动旋钮16将摩擦板15向轴接触部件14侧推压时,能够防止碟形弹簧17陷入到摩擦板15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制动旋钮16的推压力从一方的第二刚性部件18B传递到碟形弹簧17,进而从另一方的第一刚性部件18A传递到摩擦板15,因此,能够将制动力稳定地传递到摩擦板15和轴接触部件14。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轴承电动渔线轮1中,能够稳定地对平整绕线机构的蜗杆轴施加足够的制动力。

上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双轴承渔线轮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在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包含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实质上相同的、均等范围的技术方案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制动旋钮16与摩擦板15(摩擦部件)之间安装有一对刚性部件18A、18B和碟形弹簧17(弹性部件)的结构,但也可以省略这些刚性部件和弹性部件。例如,可以仅安装弹性部件而省略刚性部件,也可以省略弹性部件和刚性部件两者。另外,也可以仅省略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一对刚性部件18A、18B中的摩擦板15侧的一方的第一刚性部件18A。

另外,作为弹性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碟形弹簧17,但并不限定于碟形弹簧,例如也可以采用波形垫圈(wave washer)、螺旋弹簧、橡胶垫圈等其他弹性部件。总之,作为弹性部件,只要是能够使制动旋钮使推压轴移动的移动量(操作量)与蜗杆轴的制动力以平缓变动的方式成比例的部件即可。

另外,刚性部件和摩擦部件的形状和大小可以任意设定,但为了实现制动力的稳定,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平板形状。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防逃脱鱼钩及其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