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衣架

文档序号:1526327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除臭衣架 (Deodorizing clothes hanger ) 是由 中垣祐一 难波康二 于 2019-07-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臭衣架。本发明的除臭衣架(10)包含:衣架部(20),其能够悬挂上衣;以及除臭装置,其设于衣架部(20)内,用于自空气生成除臭成分。衣架部(20)包含通气部,该通气部构成为用于使空气自衣架部(20)的外部和内部中的一者向另一者通过。通气部至少设于衣架部(20)的底面侧,在通气部的下方配置有能够悬挂衣服的衣服保持构件(300)。由此,提供一种能够将裤子、裙子等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而高效地进行除臭的除臭衣架(10)。(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odorizing clothes hanger. The deodorizing clothes hanger (10)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coat part (20) on which a coat can be hung; and a deodorizing device provided in the clothes frame part (20) and used for generating a deodorizing component from the air. The clothes hanger part (20) comprises a ventilation part which is configured to allow air to pass from one of the outside and the inside of the clothes hanger part (20) to the other. The ventilation part is provided at least on the bottom surface side of the clothes part (20), and a clothes holding member (300) capable of hanging clothes is arranged below the ventilation part. Thus, a deodorizing clothes rack (10) capable of hanging trousers, skirts and the like on a clothes holding member (300) and efficiently deodorizing is provided.)

除臭衣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对衣服进行除臭的功能的除臭衣架。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表2003-509144号公报(以下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除臭衣架,该除臭衣架具备通过放出臭氧等除臭成分从而对衣服进行除臭的功能。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臭衣架包括用于悬挂衣服的衣架部以及设于衣架部的内部的臭氧产生器。将由臭氧产生器生成的臭氧自设于衣架部的底部的狭缝向衣架部的外部放出。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除臭衣架无法悬挂例如裤子、裙子等并对它们高效地进行除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上衣以外,还能够将裤子、裙子等悬挂于除臭衣架并高效地进行除臭的除臭衣架。

本发明的除臭衣架包含:衣架部,其能够悬挂上衣;以及除臭装置,其设于衣架部内,用于自空气生成除臭成分。衣架部包含通气部,该通气部构成为用于使空气自衣架部的外部和内部中的一者向另一者通过。通气部至少设于衣架部的底面侧,在通气部的下方配置有能够悬挂衣服的衣服保持构件。

由此,能够将裤子、裙子等悬挂于除臭衣架的衣服保持构件而利用自通气部放出的除臭成分高效地进行除臭。

附图说明

图1是将衣服悬挂于实施方式1的除臭衣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上述除臭衣架的上部组件卸下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上述除臭衣架的后视图。

图4是上述除臭衣架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沿着图1的5-5线的截面的图。

图6是表示沿着图1的6-6线的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除臭衣架的截面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主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主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衣服保持构件的图。

图12是对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右支承部附近进行放大的图。

图13是对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右支承部附近进行放大的图。

图14是对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右支承部附近进行放大而从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5是将裤子悬挂于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6是将裤子悬挂于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的状态下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实施方式1的除臭衣架10的结构。

图1是表示将上衣、衬衫等衣服100悬挂于实施方式1的除臭衣架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除臭衣架10的上部组件30卸下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除臭衣架10的后视图。图4是除臭衣架10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沿着图1的5-5线的截面的图。图6是表示沿着图1的6-6线的截面的图。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除臭衣架10包含钩部11和衣架部20等。在将除臭衣架10吊挂于在衣橱、壁橱设置的管P等时利用钩部11。为了支承衣服100和除臭衣架10,钩部11由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材料形成。材料的第1例例如为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第2例例如为聚丙烯等树脂。

衣架部20包含颈部50和臂部60等。颈部50构成为能够支承衣服100的衣领101。臂部60构成为能够支承衣服100的肩102。

颈部50包含上部51和下部52等。颈部50的下部52相当于与衣服100的衣领101靠近的部分。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颈部50的下部52例如设在到距衣架部20的底部22一定长度的部分为止的范围内,该一定长度是从衣架部20的底部22起到衣架部20的上部21为止的长度的20%~50%的长度。

颈部50的上部51相当于比颈部50的下部52靠上方的部分,包含上部组件30。因此,在将衣服100悬挂于除臭衣架10的状态下,颈部50的上部51自衣服100暴露。

另外,衣架部20在上部组件30的侧面具备端子部25。端子部25构成为能够借助电源电缆C而连接于外部电源(未图示)。端子部25用于将自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向设于衣架部20的内部的电子设备供给。电子设备例如是用于生成除臭成分的除臭装置26(参照图5)以及显示部23(参照图2)等。端子部25设于在将衣服100悬挂于除臭衣架10的状态下不会被衣服100覆盖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在不移动所悬挂的衣服100的前提下将电源电缆C连接于端子部25。

此外,衣架部20包含通气部70。通气部70配置为能够使空气自衣架部20的外部和内部中的一者向另一者通过。通气部70包含第1通气部71和第2通气部72等。第1通气部71设于相当于衣架部20的上侧的部分的、颈部50的上部51。第2通气部72设于相当于衣架部20的下侧的部分的、臂部60的下部52和颈部50中的至少一者。第2通气部72配置为能使包含由后述的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在内的空气自衣架部20的内部向外部流动。

如图1所示,衣架部20由上述上部组件30和衣架部主体40等构成。衣架部主体40包含颈部50的上部51的一部分、下部52以及臂部60等。衣架部主体40构成衣架部20的轮廓,其内部为空心。衣架部主体40由适于供衣服100(参照图1)悬挂的材料形成。材料的第1例例如为聚丙烯等树脂。材料的第2例例如为铝等金属。衣架部主体40包含与流通路42相连通的开口部41。流通路42自开口部41朝向衣架部主体40的内部地形成。流通路42构成供空气流动的流路。

上部组件30连接于钩部11的基端12,由独立于衣架部主体40的部件形成。上部组件30例如为大致椭圆柱状(包含椭圆柱状)的形状,例如由聚丙烯等树脂形成。将上部组件30以覆盖衣架部主体40的开口部41的方式安装为能够装卸。上部组件30包含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开地设置并沿周向延伸的多个凸缘31。

显示部23(参照图2)和操作部24(参照图2)设于图1所示的衣架部主体40的颈部50的上部51侧。显示部23例如由发光二极管(LED)形成,用于显示除臭衣架10的动作状况等。在将上部组件30安装于衣架部主体40的状态下,显示部23被上部组件30覆盖并被内包于上部组件30。此时,使用者能够从形成于上部组件30的多个凸缘31之间视觉确认显示部23的发光。由此,使用者能够掌握除臭衣架10的动作状况等。

操作部24例如包含按钮24A。利用使用者对按钮24A的操作来输入对除臭衣架10的动作指示。具体而言,在按下了按钮24A的情况下,操作部24生成用于使除臭衣架10的除臭装置26开始进行除臭动作的信号。在按钮24A被再次按下了的情况下,操作部24生成用于使除臭衣架10的除臭装置26停止进行除臭动作的信号。

显示部23和操作部24配置于在将衣服100悬挂于除臭衣架10的状态下不会被衣服100覆盖的位置。由此,能够维持显示部23的视觉识别性以及操作部24的操作容易性。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衣架部20的通气部70包含第1通气部71和第2通气部72。通气部70配置为能够将除臭成分向衣架部20的外部放出或者能够将外部的空气向内部引进。通气部70的第2通气部72包含顶端侧通气部73和中心侧通气部76等。顶端侧通气部73设于臂部60的顶端部62侧。中心侧通气部76设于比顶端侧通气部73靠臂部60的中心63侧的位置。

顶端侧通气部73包含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和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等。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包含第1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A和第2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B等。中心侧通气部76包含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和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等。

此时,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构成为,使经过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的空气的流路面积比经过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大。具体而言,空气的流路面积构成为按照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第2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B以及第1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A的顺序依次扩大。此外,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处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形成为比上部顶端侧通气部74处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大。因此,自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向外部放出的除臭成分的量较多。由此,向容易附着臭味的衣服100的衣领101侧供给更多的除臭成分。其结果,能够恰当地对附着于衣服100的衣领101的臭味进行除臭。此外,上部中心侧通气部77形成为朝向衣架部20的上侧(钩部11侧)开口。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朝向衣服100的衣领101放出除臭成分。

另外,如图3所示,通气部70的第1通气部71形成在上部组件30的多个凸缘31之间。第1通气部71与衣架部主体40的开口部41相连通。由此,能够经由第1通气部71将外部的空气向衣架部主体40的流通路42(参照图2)引进。另外,第1通气部71例如由孔、狭缝、网眼等形成。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1通气部71由排列的多个狭缝71A形成。因此,能够将第1通气部71处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形成为较大。其结果,能够使经过第1通气部71的空气的流量增加。

也就是说,像上述那样将上部组件30与衣架部主体40结合从而构成衣架部20。由此,能够容易地对上部组件30进行更换。因此,能够通过上部组件30的更换从而容易地改变第1通气部71处的空气的流路的形状。其结果,能够根据所需的性能来任意地调整所经过的空气的流量。

此外,第2通气部72还配置于衣架部20的衣架部主体40的底部22侧。由此,包含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在内的空气在自重的作用下自衣架部主体40的底部22的第2通气部72向下方流动。因此,抑制了自衣架部20的外部经由第1通气部71而向除臭装置26流动的空气和包含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在内的空气的流动的彼此干扰。另外,第2通气部72例如由孔、狭缝、网眼等形成。

另外,如图4所示,在臂部60的底部61配置有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和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形成于臂部60的顶端部62侧的底部61。

另一方面,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形成于臂部60的比顶端部62靠内侧的底部61。

此时,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构成为,使经过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的空气的流路面积比经过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大。也就是说,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处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形成为比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处的空气的流路面积大。因此,自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向外部放出的除臭成分的量较多。由此,自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向衣架部20的外部放出的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的大部分易于自衣服100的衣袖103流入并到达至袖口。其结果,能够利用除臭成分更有效地从衣服100的衣袖103到袖口地进行除臭。

另外,如图5所示,除臭衣架10在内部包括除臭装置26和控制部27等。除臭装置26用于生成对衣服100(参照图1)进行除臭的除臭成分。针对除臭成分而言,例示出例如带电微粒水、臭氧、自由基以及空气离子等。

具体而言,在除臭成分是带电微粒水的情况下,除臭装置26自放电电极(未图示)对空气进行放电从而生成除臭成分。此时,除臭装置26优选是具有珀耳帖元件(未图示)的结构。也就是说,利用珀耳帖元件对空气进行冷却,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然后,通过放电使冷凝后的水分静电雾化。由此,能够高效地生成例如带电微粒水等除臭成分。

控制部27根据使用者的借助操作部24而实现的动作指示来控制除臭装置26的动作。也就是说,控制部27如下地进行控制,在因操作部24的按钮24A的按下操作而接收到用于使除臭衣架10开始进行除臭动作的信号时,使除臭装置26进行动作。另外,控制部27如下地进行控制,在因操作部24的按钮24A的再次的按下操作而接收到用于使除臭衣架10停止进行除臭动作的信号时,使除臭装置26停止。另外,控制部27由例如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用于执行上述控制动作。

另外,如图5所示,衣架部主体40在内部具备上述的流通路42。流通路42包含通路部43和存积部44等。通路部43相当于流通路42的设于比除臭装置26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存积部44相当于流通路42的设于比除臭装置26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

存积部44构成为能够存积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

另外,图5的虚线箭头表示衣架部20内的空气的流动。也就是说,将外部的空气自第1通气部71向衣架部主体40的流通路42内引进。所引进的空气经过流通路42的通路部43而到达除臭装置26。到达的空气与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混合。由此,生成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然后,将所生成的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储存于存积部44。

另外,通气部70如上所述地包含第1通气部71和第2通气部72等。

第1通气部71设于衣架部20的比除臭装置26靠上侧的部分。具体而言,第1通气部71设于颈部50的上部51的上部组件30。由此,在将衣服100悬挂于衣架部20时,第1通气部71不容易被衣服100覆盖。因此,向除臭装置26供给的空气的量不容易因衣服100而减少。其结果,除臭衣架10能够利用除臭装置26高效地生成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

另一方面,第2通气部72设于衣架部20的比除臭装置26靠下侧的部分。具体而言,第2通气部72设于衣架部20的衣架部主体40的颈部50的下部52和臂部60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将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经由第2通气部72向衣架部20的外部适量地放出。

此时,如图6的虚线箭头所示,储存于存积部44的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自第2通气部72向外部放出。

并且,除臭成分的一部分滞留于存积部44。滞留于存积部44的除臭成分在重力(自重)或者形成于衣架部20内的空气的流动等的作用下在衣架部20内移动。由此,使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自通气部70向衣架部20的外部放出。也就是说,即使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的生成量下降,也可以将滞留于存积部44的除臭成分放出。因此,能利用滞留于存积部44的除臭成分来补偿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的生成量的下降。由此,能抑制因除臭成分的下降导致的对衣服100的除臭功能的下降。其结果,例如即使在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的生成量下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高效地对附着于衣服100等的臭味进行除臭。

另外,存积部44优选设于从除臭装置26到第2通气部72的供空气流动的流路上。由此,易于使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滞留于存积部44。

另外,优选的是,从除臭装置26到第2通气部72的距离构成为比从第1通气部71到除臭装置26的距离长。由此,在除臭衣架10是具备存积部44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增大存积部44的容积。因此,能在存积部44存积更多的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其结果,即使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发生增减,也能够向衣服100等高效地放出更均匀的量的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从而进行除臭。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7说明实施方式2的除臭衣架10的结构。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的除臭衣架10在还包括具备吸入口28A和排出口28B的电动风扇28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其他的构成要素、动作等与实施方式1的除臭衣架10的构成要素、动作等实质上相同,因此有时省略其说明。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除臭衣架10中,将电动风扇28配置于例如衣架部主体40的颈部50附近的内部。

如图7的虚线箭头所示,电动风扇28能够使包含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在内的空气向顶端侧通气部73所具有的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高效地流动。因此,除臭成分向例如衣服100的衣袖103(参照图1)等扩散的扩散量较多。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除臭衣架10的除臭功能。其结果,能够更强力地对附着于衣服100的衣袖103的例如袖口等的臭味进行除臭。

此时,优选将除臭装置26设于衣架部20的内部的、电动风扇28的排出口28B侧。利用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附着于电动风扇28。因此,能够高效地将除臭成分向衣架部20的外部排出。

另外,电动风扇28的吸入口28A配置于衣架部主体40的颈部50的上部51内。也就是说,在比第2通气部72更靠近电动风扇28的吸入口28A的位置配置有第1通气部71。由此,衣架部20的内部的从第1通气部71到电动风扇28的吸入口28A的供空气流动的流路较短。其结果,能够利用电动风扇28高效地将空气自上部组件30的第1通气部71向衣架部20内吸引。

另一方面,电动风扇28的排出口28B配置于颈部50的下部52内或者臂部60内。也就是说,在比第1通气部71更靠近电动风扇28的排出口28B的位置配置有第2通气部72。因此,不容易发生包含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在的空气的流动与被电动风扇28吸引的空气的流动的彼此干扰。由此,能够抑制向衣架部20的外部放出的除臭成分的浓度等的变化,维持更稳定的除臭性能。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图8~图16说明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的结构。

图8和图9是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的主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除臭衣架10的仰视图。图11是表示衣服保持构件300的图。

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在还包括衣服保持构件300和两个支承部的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不同。衣服保持构件300配置于衣架部主体40的下方,由两个支承部支承。衣服保持构件300用于悬挂例如裤子、裙子等衣服并将它们保持。两个支承部具体而言包括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该两个支承部在衣架部主体40的顶端部62附近朝向下方地延伸设置。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将衣服保持构件300支承为能够装卸。另外,衣架部主体40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因此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此,在以后的说明中,在图8的主视图中,将除臭衣架10的钩部11侧设为上方,将衣服保持构件300侧设为下方,将右侧设为右方,将左侧设为左方,将操作部24所在侧设为前方,将操作部24所在侧的相反侧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另外,后述的衣服保持构件300的长边方向对应于左右方向,短边方向对应于前后方向。

以下,详细地说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除臭衣架不同的部分。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包含自臂部60的顶端部62附近朝向下方延伸设置的两个支承部(具体而言是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

具体而言,支承部中的右支承部301自臂部60的右侧的顶端部62的底面侧即底部61(参照图10)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支承部中的左支承部302自臂部60的左侧的顶端部62的底面侧即底部61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支承部将用于悬挂例如裤子、裙子等衣服的衣服保持构件300支承为装卸自如。

衣服保持构件300构成为能够以例如右支承部301为支点沿着图9的圆弧状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在预定的角度的范围内转动。另外,在将水平方向设为0度的情况下,预定的角度的范围是以右支承部301为支点在逆时针方向上例如从0度到最大约110度的范围。

在此,以下说明将预定的角度的范围设为最大到110度的角度的理由。

这是为了设为如下的角度,即,例如在图9所示的除臭衣架10的右侧有窗等的情况下即使衣服保持构件300转动也不会碰到窗。

详细而言,在使用者将除臭衣架10放置于窗的附近的情况下,如果以除臭衣架10的臂部60触碰着窗的状态进行使用,则存在因臂部60而给窗带来划痕的隐患。因此,设想到如下情况,在使用者将除臭衣架10放置于窗的附近的情况下,将除臭衣架10配置于稍远离窗的位置而进行使用。

于是,将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的角度的范围设为0度~110度。由此,能够构成为,在以右支承部301为支点打开衣服保持构件300的情况下衣服保持构件300不会抵接于窗。

另外,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的角度也可以是小于110度的角度。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衣服保持构件300与窗的抵接。此外,例如在将除臭衣架10配置于衣服保持构件300与窗不会发生抵接的位置的情况下、这两者即使抵接也不会给窗等带来划痕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的角度设为超过110度的角度。由此,不必限制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范围,因此能够简化支承机构。

另外,衣服保持构件300也可以以左支承部302为支点进行转动。在该情况下,将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的角度设定为与上述的以右支承部301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情况同样的角度的范围。

也就是说,左支承部302和右支承部301由相同的构造构成,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左支承部302和右支承部301以关于除臭衣架10的中心轴线线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

另外,如图8所示,利用由右支承部301、左支承部302、衣服保持构件300以及臂部60围成的部分来形成空间S。

右支承部301具有向空间S侧倾斜的右倾斜部303以及形成该右支承部301的外周的右侧侧面305,左支承部302具有向空间S侧倾斜的左倾斜部304以及形成该左支承部302的外周的左侧侧面306。右倾斜部303和左倾斜部304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右倾斜部303与左倾斜部304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方式倾斜。由此,自图10所示的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放出的除臭成分会向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衣服的整体扩散。另外,以后在不对右倾斜部303和左倾斜部304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它们简记为“倾斜部”进行说明。

另外,在右支承部301的右侧侧面305和左支承部302的左侧侧面306分别配置有用于解除对衣服保持构件300的保持的释放按钮307。另外,以后在不对右侧侧面305和左侧侧面306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将它们简记为“侧面”进行说明。也就是说,例如在使用者按下右支承部301的释放按钮307时,衣服保持构件300自右支承部301脱离。另外,例如在使用者按下左支承部302的释放按钮307时,衣服保持构件300自左支承部302脱离。之后对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将自右支承部301朝向空间S侧以及自左支承部302朝向空间S侧的方向表示为除臭衣架10的内侧。另外,将自右支承部301的右侧侧面305朝向外侧的方向以及自左支承部302的左侧侧面306朝向外侧的方向表示为除臭衣架10的外侧。

另外,如图10所示,借助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将衣服保持构件300配置于除臭衣架10的臂部60的底部61的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或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的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利用自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和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放出的除臭成分来高效地对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裤子、裙子的整体进行除臭。

此外,如图11所示,衣服保持构件300例如由不锈钢(SUS304)形成,截面例如形成为直径5mm的圆形形状。

具体而言,衣服保持构件300形成为由两条长边308和两条短边309形成的大致长方形(包含长方形)的形状。此时,例如1条长边308的长度为350mm,1条短边309的长度为40mm。另外,上述长边308的长度和短边309的长度是一个例子,不限定于这些长度。也就是说,长边308的长度和短边309的长度也可以是不同于上述长度的值。

另外,衣服保持构件300的4个角320的部分由曲面形成。由此,衣服保持构件300在以任一支承部为支点进行转动时均能够顺利地转动。

此外,如图11所示,衣服保持构件300在至少1条长边308处具备用于防止衣服的滑落的防滑部317。防滑部317例如由热塑性弹性体那样的、易于使衣服与防滑部317之间产生摩擦的材料形成。

另外,防滑部317既可以分别形成于两条长边308,也可以像上述那样仅形成于单侧的长边308。

接下来,使用图12和图13对利用支承部对衣服保持构件300进行支承或放开的锁定装置310进行说明。

图12是对除臭衣架10的右支承部301附近进行放大的图。图13是对使用者按下释放按钮307后的状态下的右支承部301附近进行放大的图。另外,图12和图13中的由点线表示的部分为锁定装置310。锁定装置310是用于将衣服保持构件300支承于支承部或者自支承部放开的装置。

也就是说,在使用者按下例如右侧的锁定装置310的释放按钮307时,将保持于右支承部301的衣服保持构件300放开。另外,左侧的锁定装置310也是同样的,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如图12所示,右支承部301具有供衣服保持构件300的短边309***的凹部。凹部由构成内壁的外侧内壁311和内侧内壁312以及形成于上述内壁的上方的曲部313形成。外侧内壁311以朝向下方去而向外侧稍微倾斜的方式延伸设置,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为约8mm。此外,如图12所示,外侧内壁311具有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短边309的长度同等程度且在将衣服保持构件300放开时外侧内壁311会与长边308相抵接的长度。也就是说,在使用者按下左支承部302的释放按钮307时,衣服保持构件300如图9所示地以右支承部301为支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衣服保持构件300转动至约110度的角度,衣服保持构件300的长边308与外侧内壁311抵接。由此,阻止衣服保持构件300转动至更大的角度。其结果,如上所述,能够防止衣服保持构件300与窗等的抵接。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外侧内壁31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约8mm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外侧内壁311的长度只要在例如4mm~15mm的范围内即可。

另外,能够通过例如在设计时对支承部的凹部的外侧内壁311的倾斜角度进行变更从而将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转动的角度变更为任意的角度。

此外,支承部的凹部的曲部313由曲面形成,因此衣服保持构件300成为易于转动的构造。

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锁定装置310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314。并且,利用未图示的弹簧等弹性构件朝向除臭衣架10的外侧(图13中的右侧)对锁定装置310进行施力。因此,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锁定装置310的突出部314向构成凹部的内壁即外侧内壁311与内侧内壁312之间的空间突出。由此,突出部314以使衣服保持构件300不会向下方下落的方式对衣服保持构件300的短边309进行支承。

并且,在利用锁定装置310的突出部314支承着衣服保持构件300的状态下,若使用者按下释放按钮307,则如图13所示,突出部314克服弹性构件的作用力而向除臭衣架10的内侧(图13中的左侧)移动。由此,突出部314不再能对衣服保持构件300的短边309进行保持。因此,衣服保持构件300朝向下方沿顺时针方向下落并转动。

像以上那样构成锁定装置310并作用于衣服保持构件300。

接下来,使用图14以右支承部301的右侧侧面305为例说明支承部的侧面部的结构。

图14是对除臭衣架10的右支承部301附近进行放大并自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如图14所示,在支承部的右支承部301的配置有释放按钮307的右侧侧面305处,以自右侧侧面305的外表面向衣服保持构件300侧凹陷的形状形成有凹部315。利用该凹部315来避免在臂部60的底部61的顶端部62附近形成的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被右支承部301挡住的情况。

另外,右侧侧面305具有形成于其下侧的由多个突部形成的凹凸部316。利用该凹凸部316来提高右侧侧面305的下方部分的强度。

更详细而言,在衣服保持构件300转动时,衣服保持构件300的长边308与右侧侧面305的下侧抵接。由此,冲击会施加于右侧侧面305的下侧。于是,通过在会被施加冲击的部分形成由多个突部形成的凹凸部316从而提高强度。

也就是说,通过在右侧侧面305设置凹部315从而使自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放出的除臭成分高效地向衣服流动。另外,能够通过在凹部315中设置由多个突部形成的凹凸部316从而提高右支承部301的强度。

另外,左支承部302构成为与右支承部30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但其能够获得与右支承部301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像以上那样地构成支承部的侧面部。

接下来,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的作用和效果。

图15是表示将裤子330悬挂于除臭衣架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图15的状态下的右侧视图。另外,裤子330相当于图中的虚线所示的部分。

如图15和图16所示,将裤子330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两条长边308。因此,自下部中心侧通气部78放出的除臭成分如图15的箭头所示地自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裤子330的左右和前后朝向下方流动。此外,自下部顶端侧通气部75放出的除臭成分自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300的裤子330的左右向下方流动,如图16的箭头所示地沿裤子330的内侧流动。由此,能够使除臭成分在裤子330整体进行流动从而进行除臭。

另外,也能够使衣服保持构件300穿过例如裙子的绳等。具体而言,首先使衣服保持构件300在裙子的绳的圈中穿过。然后将衣服保持构件300安装于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由此,能够将裙子悬吊于除臭衣架10的衣服保持构件300。其结果,能够与上述的裤子330的情况同样地使除臭成分在裙子整体进行流动从而进行除臭。

另外,也能够将实施方式3的除臭衣架10设为以下所示的变形例的结构。

也就是说,在实施方式3中,以将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固定于除臭衣架10的主体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上述两者设为能够装卸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衣服保持构件300能够相对于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装卸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将衣服保持构件300固定于右支承部301和左支承部302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借助空间S(参照图8)来悬挂衣服等。由此,能够简化除臭衣架10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衣服保持构件300具有两条长边308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为仅有1条长边308即大致棒状(包含棒状)的形状。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将衣服保持构件300构成为两条长边308和两条短边309的框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覆盖两条长边308和两条短边309的框的方式配置网眼状的构件。能够利用该结构使衣服更不容易自衣服保持构件300滑下。

另外,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材料来形成衣服保持构件300和防滑部317。利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那样的树脂来形成衣服保持构件300和防滑部317。并且,在设为防滑部317的部分形成例如凹凸。另一方面,将除防滑部317以外的其他部分设为表面容易滑动的没有凹凸的表面。由此,也能够利用防滑部317形成为防止衣服滑下的结构。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除臭衣架所能够采取的形态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也就是说,针对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而言,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也能够采取例如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及将相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组合而得到的形态。

具体而言,能够任意地改变除臭装置26所生成的除臭成分的重量。例如,除臭装置26也能够生成比空气重的除臭成分。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通气部70构成为包含第1通气部71和第2通气部72,上述第1通气部71设于衣架部20的比除臭装置26靠近上部21的部分,上述第2通气部72设于衣架部20的比除臭装置26靠近底部22的部分。由此,使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易于流入存积部44。也就是说,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主要经过第2通气部72而向衣架部20的外部移动。因此,不容易发生自衣架部20的外部经过第1通气部71而向除臭装置流动的空气与由除臭装置26生成的除臭成分的流动的彼此干扰。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将除臭成分向衣架部20的外部放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包含:衣架部,其能够悬挂上衣;以及除臭装置,其设在衣架部内,自空气生成除臭成分。衣架部包含通气部,该通气部构成为用于使空气自衣架部的外部和内部中的一者向另一者通过。通气部至少设于衣架部的底面侧,在通气部的下方配置有能够悬挂衣服的衣服保持构件。

采用该结构,在将例如裙子、裤子等衣服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的状态下,能够使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自通气部在裙子、裤子的整体流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对不同于上衣等的、不容易悬挂于衣架部主体的裙子、裤子等衣服进行除臭。

另外,期望是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包含设于衣架部的左右两侧并且分别向下方突出的左支承部和右支承部,衣服保持构件能够装卸地配置于至少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中的任一者。

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裙子、裤子等衣服安装于衣服保持构件而进行除臭。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衣服保持构件构成为能够在被支承于至少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中的任一者的状态下进行转动。

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衣服保持构件向下方转动后的状态下容易地将裙子、裤子等安装于衣服保持构件。

另外,期望是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能够在预定的角度的范围是至少0度~110度的范围内进行转动。

由此,即使在将除臭衣架放置于例如窗的附近等的状态下使衣服保持构件转动,也能够将衣服保持构件与窗的抵接防止于未然。其结果,能够防止给窗带来划痕、破损等。

另外,期望是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衣架部的左支承部和右支承部分别包括将衣服保持构件支承为装卸自如的锁定装置。

采用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将衣架部的左支承部和右支承部中的一者的锁定装置解除而放开衣服保持构件的一侧,从而容易地将裤子、裙子等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由此,能够向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的衣服的整体供给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

另外,期望是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分别包含凹部,凹部具有内壁,该内壁包括内侧内壁和外侧内壁。并且,在将衣服保持构件支承于右支承部或左支承部的状态下,衣服保持构件的一部分配置在凹部的内壁之间,利用凹部的内壁中的位于外侧的外侧内壁来限制衣服保持构件的转动的角度。

采用该结构,即使在将除臭衣架放置于窗的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衣服保持构件转动时衣服保持构件与窗等抵接。

另外,期望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衣架部的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分别包含凹部,凹部具有内壁,该内壁包括内侧内壁和外侧内壁。并且,在将衣服保持构件支承于右支承部或左支承部的状态下,衣服保持构件的一部分配置于凹部的内壁之间,在凹部的内壁中的位于内侧的内侧内壁配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用于防止衣服保持构件向下方下落,突出部由锁定装置的一部分形成。

采用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裤子、裙子等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由此,能够向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的衣服的整体供给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衣架部的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分别在彼此相对的内侧具有朝向下方去而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包含除臭成分的空气在悬挂于衣服保持构件的衣服的整体流动。

另外,期望是如下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衣架的衣架部的右支承部和左支承部分别具有构成为外侧的侧面,在侧面配置有用于使衣服保持构件从支承状态变为非支承状态的锁定装置的释放按钮。

采用该结构,使用者能够利用释放按钮的操作来容易地自衣服保持构件拆下裤子、裙子等。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智能晾衣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