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轴结构与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文档序号:1532306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枢轴结构与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Pivo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 是由 沈兆迪 郭彦麟 于 2018-08-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枢轴结构以及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该枢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装置、中间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主动轴、第一限制装置、中间限制装置、及第二限制装置。第一限制装置具有第一圆周部以及第二圆周部,中间限制装置具有第一凹陷部及抵接部,第二限制装置具有第二凹陷部及外缘部。当第一限制装置的第一圆周部抵接中间限制装置的第一凹陷部时,中间限制装置的抵接部抵接第二限制装置的外缘部;当第一限制装置的第二圆周部抵接中间限制装置的第一凹陷部时,中间限制装置的抵接部抵接第二限制装置的第二凹陷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vot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pivot structure. The first limiting device has a first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and a second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the intermediate limiting device has a first recess and an abutment portion, and the second limiting device has a second recess and an outer peripheral portion. When the first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of the first limiting means abuts the first recessed por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limiting means, the abutting por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limiting means abuts the outer edge portion of the second limiting means; when the second circumferential portion of the first restraining device abuts the first recessed por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restraining device, the abutment por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restraining device abuts the second recessed portion of the second restraining device.)

枢轴结构与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轴结构与具有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且特别关于一种在折叠式电子装置中使用的枢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消费者对机构轻薄化及微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现今的电子产品大多具有较薄的机体。然而,这种较为轻薄的机构会牺牲散热空间,从而使得对电子装置的散热及降温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枢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装置、中间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主动轴、第一限制装置、中间限制装置、以及第二限制装置。中间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啮合。第二传动装置与中间传动装置啮合。主动轴贯穿第一传动装置。第一限制装置设置在主动轴上,具有第一圆周部以及第二圆周部。中间限制装置具有第一凹陷部及抵接部,其中第一凹陷部面对第一限制装置,且抵接部位于第一凹陷部的相对侧。第二限制装置抵接中间限制装置,具有第二凹陷部及外缘部。其中当第一限制装置的第一圆周部抵接中间限制装置的第一凹陷部时,中间限制装置的抵接部抵接第二限制装置的外缘部;当第一限制装置的第二圆周部抵接中间限制装置的第一凹陷部时,中间限制装置的抵接部抵接第二限制装置的第二凹陷部。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枢轴结构,包括第一传动装置、中间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以及从动轴。中间传动装置与第一传动装置啮合。第二传动装置可分离地连接中间传动装置。从动轴贯穿第二传动装置,随第二传动装置转动而转动。其中中间传动装置具有凸柱,第二传动装置具有凹槽,当凸柱中心与从动轴轴心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时,凸柱是设置在凹槽中,且第二传动装置随中间传动装置转动而转动。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下壳、枢轴结构、以及一上壳。枢轴结构连接下壳。上壳,连接枢轴结构,以相对于下壳于最大角度和最小角度之间转动。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装置。

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图。

图2A是图1A中枢轴结构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的枢轴结构的***图。

图3A-图3B是图2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4A是图2A的枢轴结构于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4B-图4C是图4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5A是图2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5B-图5C是图5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6A是图2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6B-图6D是图6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7A是图2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7B-图7C是图7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8A及图8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枢轴结构的立体图及***图。

图8C是图8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9A是图8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9B是图9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10A是图8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B是图10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11A是图8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1B是图11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12A是图8A的枢轴结构于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枢轴结构的立体图。

图13B是图13A的枢轴结构的局部组件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子装置

10 上壳

20 下壳

20a 上盖板

20b 下盖板

100、200、200’ 枢轴结构

112、114、212、214 锁附装置

120、220 抬升机构

130 第一支架

130a、130b、130c、143、145、147、150a、150b、150c、170a、170b、196a、262a 孔洞

140 限制机构

142 第一限制装置

142a 第一圆周部

142b 第二圆周部

144 中间限制装置

144a 第一凹陷部

144b 抵接部

146 第二限制装置

146a 第二凹陷部

146b 外缘部

150 第二支架

152、252 本体

154、192b、254 凸出部

160、260 传动机构

162、262 第一传动装置

162a 圆形孔

164、264 中间传动装置

164a、164b、164c 传动齿轮

166、266、266’ 第二传动装置

166a 非圆形孔

170 第三支架

180、280 固定装置

192、292 主动轴

192a 非圆形部分

194 从动轴

194a 非圆形部分

196、296 连接板

250、270 支架

264a、266a、266a’ 轮部

264b 凸柱

264c 齿轮部

266b、266b’ 轴部(从动轴)

266c、266c 凹槽

D1、D2、D3、D4、D5、D6、R1、R2、R3、R4 距离

G 间距

S 区域

θ1、θ2、θ3、θ4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枢轴结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发明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发明,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技术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首先,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中示出了电子装置1,具有上壳10、下壳20、及枢轴结构100,其中电子装置1例如为笔记本电脑、或移动电话等折叠式电子装置。枢轴结构100设置在上壳10及下壳20中,且上壳10可通过枢轴结构100相对于下壳20开启或闭合。图1B是图1A中区域S的放大图,其中下壳20具有面朝上壳10的上盖板20a、及与上盖板20a相对的下盖板20b。上述上盖板20a及/或下盖板20b并非完全固定,而是可分别朝下壳20的上/下方向开合(于随后详细说明)。虽然在图1A中仅示出一个枢轴结构100,但其仅为示意,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亦可在电子装置1的相对侧设置另一个与枢轴结构100镜射相同的枢轴结构,取决于设计需求。

请一并参阅图2A及图2B,其中图2A是枢轴结构100的立体图,而图2B是枢轴结构100的***图。枢轴结构100包括一锁附装置112、一锁附装置114、一抬升机构120、一第一支架130、一限制机构140、一第二支架150、一传动机构160、一第三支架170、多个固定装置180、一主动轴192、一从动轴194、及一连接板196。限制机构140包括一第一限制装置142、一中间限制装置144、及一第二限制装置146。第二支架150包括与主动轴192垂直的本体152、及平行主动轴192延伸的凸出部154。传动机构160包括互相按序啮合的一第一传动装置162、一中间传动装置164、及一第二传动装置166。中间传动装置164包括三个传动齿轮164a、164b、164c。

在图2B中,主动轴192从右到左按序贯穿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第二支架150的孔洞150a、第一限制装置142的孔洞143、第一支架的孔洞130a,最后由锁附装置112固定,连接板196的孔洞196a设置在主动轴192的凸出部192b上;从动轴194从右到左按序贯穿第三支架的孔洞170a、第二传动装置166的非圆形孔166a、第二支架的孔洞150b、第二限制装置的孔洞147、第一支架的孔洞130b、抬升机构120的孔洞120a,最后由锁附装置114固定;三个固定装置180从右到左按序贯穿第三支架170的孔洞170b、传动齿轮164a、164b、164c、及第二支架150的孔洞150c。

锁附装置112、114例如为螺帽、螺栓、垫片等组合,用以分别固定枢轴结构100的其他部件于主动轴192及从动轴194方向上的位置。第一传动装置162、中间传动装置164、及第二传动装置166例如为齿轮等可传递扭力的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2B、图3A、及图3B,其中图3A示出限制机构140的细节结构,图3B示出第一支架130与限制机构140组装时的细节。中间限制装置144包括凸出部145。于组装枢轴结构100时,凸出部145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130的孔洞130c中(如图3B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96是埋设在电子装置1的上壳10中,而第二支架150的凸出部154是埋设在下壳20中(图1A)。因此,当上壳10相对于下壳20开合时,连接板196会被上壳10带动而转动,从而提供扭力给主动轴192,以带动主动轴192。于此同时,第一限制装置142及第一传动装置162会随着主动轴192转动而转动。接着,第一传动装置162带动中间传动装置164,从而带动第二传动装置166。因此,从动轴194、及设置在从动轴194上的抬升机构120及第二限制装置146亦随着旋转。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中间传动装置164示出了三个传动齿轮164a、164b、164c,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可根据设计需求增加或减少上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以及上述传动齿轮的相对位置亦可作调整;或者亦可不设置任何中间传动装置,而使第一传动装置162与第二传动装置166直接啮合以传递扭力。

接着,请参阅图4A-图4C。图4A示出本发明一状态的枢轴结构100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中的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相对关是示意图,图4C是图4A中的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的示意图。

此时,电子装置1的上壳10及下壳20(图1)是处在闭合状态。因此,埋设在上壳10中的连接板196与埋设在下壳20中的凸出部154之间的角度θ1(最小角度)为约0度。上述角度θ1与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在图4B中,第一限制装置142包括第一圆周部142a及第二圆周部142b,以及连接第一圆周部142a及第二圆周部142b的交界142c,其中第一圆周部142a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周部142b的半径。中间限制装置144包括面对第一限制装置142的第一凹陷部144a、及位于第一凹陷部144a相对侧的抵接部144b。第二限制装置包括第二凹陷部146a及外缘部146b。

此时,当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的角度θ1为约0度时,第一圆周部142a抵接第一凹陷部144a,且抵接部144b抵接外缘部146b。此外,抬升机构120并未接触上盖板20a或下盖板20b,而是以大致上平躺的方式设置在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如图4B所示)。因此,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并未发生相对位移,并且其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距离D1。

在图4C中,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是设置在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中,而从动轴194的非圆形部分194a是设置在第二传动装置166的非圆形孔166a中。应注意的是,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并未具有同样的形状,从而并未完全密合。反的,从动轴194的非圆形部分194a与第二传动装置166的非圆形孔166a具有大致上相同的形状。虽然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并非完全密合,但由于在非圆形部分192a及圆形孔162a接触的处具有摩擦力,因此当主动轴192开始转动时(如图4C中的箭头所示),第一传动装置162亦会随着主动轴192转动而转动,而非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带动中间传动装置164(包括传动齿轮164a、164b、164c)以及第二传动装置166,进而带动从动轴194以及设置在从动轴194上的抬升机构120。

请参阅图5A-图5C。图5A示出枢轴结构100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的枢轴结构100的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图5C是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的示意图。

此时,和图4A-图4C所示的状态相比,连接板196相对于凸出部154进一步朝向顺时针方向(图5A)旋转,从而使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2大于图4A-图4C的状态中的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1,如图5A所示。于此状态下,上述角度θ2与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

在图5B中,当连接板196带动主动轴192朝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限制装置142仍以第一圆周部142a抵接中间限制装置144的第一凹陷部144a,交界142c并未接触中间限制装置144,且中间限制装置144仍以抵接部144b抵接第二限制装置146的外缘部146b。应注意的是,和图4B相比,第二限制装置146的第二凹陷部146a更加接近中间限制装置144的抵接部144b。此外,抬升机构120亦被带动而旋转,从而抵接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以将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从前述状态的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D1增大为距离D2。虽然在本状态中是将抬升机构120示出为同时抵接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亦可改变抬升机构120的位置及/或形状或其他机构设置方式,使得抬升机构120仅接触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中其中一者。通过这种配置方式,可在打开电子装置1的上壳10时,同时连动打开下壳20的上盖板20a及/或下盖板20b,使得电子装置1的吸风/散热空间增大,从而增加电子装置1的散热效果。

和图4C相比,在图5C中,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仍以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传动装置162,从而中间传动装置164、第二传动装置166、从动轴194及抬升机构120亦一起被带动。

请参阅图6A-图6D。图6A示出枢轴结构100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6B及图6C是枢轴结构100的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图6D是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的示意图。

在图6A-图6D的状态时,和图5A-图5C所示的状态相比,连接板196相对于凸出部154进一步朝向图6A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3(阈值角度)大于图5A-图5C状态时的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2,如图6A所示。上述角度θ3与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此时,角度θ3为一般使用者习惯使用这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角度,其约为100度,例如介于约90度到约110度之间。

在图6B中,当连接板196继续带动主动轴192转动时,第一限制装置142仍以第一圆周部142a抵接中间限制装置144的第一凹陷部144a,但交界142c于此时接触中间限制装置144。应注意的是,于此时中间限制装置144的抵接部144b面对第二限制装置146的第二凹陷部146a,从而在中间限制装置144的抵接部144b与第二限制装置146的第二凹陷部146a之间具有间隔G。

此时,与图5B中的状态相比,抬升机构120进一步旋转,使得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的最大垂直距离从距离D2增大为距离D3。因此,可进一步增加电子装置1的吸风/散热空间,从而改进电子装置1的散热效果。

图6C是图6B中的第一限制装置142朝顺时针方向稍微转动后的状态图,此时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未示出)大致等于图6B中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的角度θ3(阈值角度)。此时,第一限制装置142是改以半径较大的第二圆周部142b接触中间限制装置144的第一凹陷部144a,而非以第一圆周部142a抵接中间限制装置144的第一凹陷部144a。并且由于中间限制装置144是可移动地设置(如图3B所示),从而中间限制装置144会被第一限制装置142的第二圆周部142b推抵(如图6C中的箭头所示),造成中间限制装置144的抵接部144b会抵接并卡合在第二限制装置146的第二凹陷部146a中,因此防止第二限制装置146进一步旋转。

图6D是图6C的枢轴结构100另一些组件的示意图。此时,由于第二限制装置146的旋转已被中间限制装置144所限制(图6C),因此从动轴194的旋转也被限制。亦即,第二传动装置166、与第二传动装置166啮合的中间传动装置164、第一传动装置162及设置在从动轴194上的抬升机构120皆无法进一步转动。应注意的是,由于主动轴192是以非圆形部分192a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部分接触,而非完全卡合,所以在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大于角度θ3(阈值角度)之后,若施加的力量足够,则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可克服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继续转动(如图6D中的箭头所示),而第一传动装置162则维持静止。由于抬升机构120无法转动,从而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仍维持与图6B相同的距离D3。换句话说,电子装置1的上壳10仍可继续相对于下壳20开启,而上盖板20a与下盖板20b间的距离不会继续增大。因此,在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角度约为角度θ3(一般使用者习惯使用这种折叠式电子装置时的角度状态)时,电子装置1的上盖板20a与下盖板20b间的距离可达到最大,因此使用者可在最佳使用状态时得到最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7A-图7C。图7A是枢轴结构100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中的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图7C是枢轴结构100一些组件的示意图。

此时,和图6A-图6D所示的状态相比,连接板196进一步相对于凸出部154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4(最大角度)大于图6A-图6D状态时的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θ3,如图7A所示。上述角度θ4与此状态下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当连接板196与凸出部154间的角度到达角度θ4后,电子装置1的上壳10相对于下壳20开合到最大程度。角度θ4例如为约140度(如130-150度)。

请参阅图7B,如同图6C所示,第一限制装置142仍以第二圆周部142b抵接中间限制装置144的第一凹陷部144a。和前述状态相比,此时由于中间限制装置144以抵接部144b抵接并卡合第二限制装置146的外缘部146b,限制了第二限制装置146的转动,从而从动轴194以及设置在从动轴194上的抬升机构120的旋转亦被限制,从而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仍为距离D3,而未被增大。

请参阅图7C,和图6D相比,仅有主动轴192的非圆形部分192a相对于第一传动装置162的圆形孔162a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7C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因此,如前所述,当上壳10带动连接板196进一步转动时,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并未被抬升机构120增大。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将上壳10及下壳20的角度打开到最大,仅需打开到最适合一般使用者的角度(如角度θ3)即可使电子装置1得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图8A及图8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枢轴结构200的立体图及***图。枢轴结构200是以类似前述枢轴结构100的方式设置在前述电子装置1中,且包括一锁附装置212、一锁附装置214、一抬升机构220、一支架250、一传动机构260、一支架270、多个固定装置280、一主动轴292、及一连接板296。支架250包括与主动轴292垂直的本体252、及与主动轴292平行延伸的凸出部254。传动机构260包括可分离地连接的一第一传动装置262、一中间传动装置264、及一第二传动装置266。枢轴结构200亦设置在如同图1的电子装置1中与枢轴结构100相同或相似的位置,且枢轴结构200中的锁附装置212、锁附装置214、抬升机构220、支架250、支架270、固定装置280、主动轴292、及连接板296的连接方式及功能大致分别与枢轴结构100中的锁附装置112、锁附装置114、抬升机构120、第二支架150、第三支架170、固定装置180、主动轴192、及连接板196的结构及功能相似或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C,其为图8B中传动机构260的放大图。第一传动装置262具有孔洞262a,供主动轴292穿过,以使第一传动装置262随主动轴292旋转而旋转。中间传动装置264包括轮部264a、平行主动轴292延伸的凸柱264b、以及与第一传动装置262啮合的齿轮部264c。第二传动装置266具有轮部266a、位在轮部266a中心且平行主动轴292延伸的轴部266b(从动轴)、及凹槽266c。在一些状态时,中间传动装置264的凸柱264b可设置在凹槽266c中,并且在凹槽266c中沿第二传动装置266的轮部266a的径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轮部266a及轴部266b是绘制为一体,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亦可使用分离的轮部及从动轴以达到相似的效果。

请参阅图9A,其中电子装置1的上壳10及下壳20(未示出)是处在闭合状态。因此,埋设在上壳10中的连接板296与埋设在下壳20中的凸出部254的角度θ1(最小角度)为约0度。上述角度θ1与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图9B是图9A的枢轴结构200一些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可看到当角度θ1为约0度时(图9A),中间传动装置264的凸柱264b大致设置在第二传动装置266的凹槽266c的开口处,且凸柱264b的中心与轴部266b的中心于图9B中具有距离R1(第一距离)。抬升机构220是与第一传动装置262、中间传动装置264及第二传动装置266在支架250的不同侧。

此时,抬升机构220并未接触上盖板20a或下盖板20b,而是以大致上水平的方式设置在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因此,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并未发生位移,并且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距离D4。

此时,当上壳10带动连接板296以与主动轴292一起转动时,第一传动装置262亦会被主动轴292带动,从而带动与第一传动装置262啮合的中间传动装置264。于此同时,中间传动装置264的凸柱264b将抵接第二传动装置266的凹槽266c并施加力量给凹槽266c,从而带动第二传动装置266进行顺时针旋转(如图9B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请参阅图10A、图10B。图10A示出枢轴结构200于另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中的枢轴结构200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

此时,和图9A、图9B相比,连接板296相对于凸出部254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2大于图9A、图9B的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1,如图10A所示。上述角度θ2与此状态下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

在图10B中,当连接板296带动主动轴292转动时,主动轴292上的第一传动装置262亦随的转动,并带动中间传动装置264一起转动(如图10B中箭头方向所示)。因此,在转动的同时,中间传动装置264的凸柱264b亦在凹槽266c中朝第二传动装置266的径向移动,并同时靠近轴部266b,从而凸柱264b中心与轴部266b中心的距离R2(第二距离)会小于图9B中的距离R1。

此外,抬升机构220亦被轴部266b带动而旋转,从而抵接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将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增大为距离D5,其中距离D5比图9B中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D4大。虽然在图10B中是将抬升机构220示出为同时抵接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亦可改变抬升机构220的位置及/或形状或其他机构设置方式,使得抬升机构220仅接触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中其中一者。通过这种配置方式,可在打开电子装置1的上壳10时,同时连动打开下壳20的上盖板20a及/或下盖板20b,使得电子装置1的吸风/散热空间增大,从而增加电子装置1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1A、图11B。图11A示出枢轴结构200于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中的枢轴结构200的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

此时,和图10A、图10B相比,连接板296相对于凸出部254进一步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3(阈值角度)大于图10A、图10B中的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2,如图11A所示。上述角度θ3与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此时,角度θ3为一般使用者习惯使用这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角度,其约为100度,例如介于约90度到约110度之间。

在图11B中,当连接板296进一步带动主动轴292转动时,第一传动装置262及中间传动装置264亦被带动而进行进一步的旋转。因此,如图11B所示,在中间传动装置264转动时,凸柱264b会在凹槽266c中沿第二传动装置266的径向移动,但此时凸柱264b会远离轴部266b,从而凸柱264b中心与轴部266b中心的距离R3会大于图10B中的距离R2。在一些状态时,距离R3与距离R1(第一距离)相同。应注意的是,当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大于角度θ3(阈值角度)之后,凸柱264b便离开凹槽266c,且并未抵接凹槽266c,如随后的图12A、图12B所示。

此时,抬升机构220相对于图10B中的抬升机构220进一步旋转,使得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的最大垂直距离从距离D5增大为距离D6。因此,可进一步增加电子装置1的吸风/散热空间,从而改进电子装置1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2A、图12B。图12A示出枢轴结构200的立体图,图12B是枢轴结构200一些组件与上盖板20a、下盖板20b的示意图。

此时,和图11A、图11B相比,连接板296进一步相对于凸出部254朝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4(最大角度)大于图11A、图11B中的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θ3,如图12A所示。上述角度θ4与此状态下上壳10及下壳20间的夹角大致相同。当连接板296与凸出部254间的角度到达角度θ4后,电子装置1的上壳10相对于下壳20开合到最大。角度θ4例如为约140度(如130-150度)。

请参阅图12B,和图11B相比,由于中间传动装置264进一步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凸柱264b更加远离凹槽266c,使得凸柱264b与轴部266b中心的距离从R3增大为R4。此外,因凸柱264b未接触凹槽266c,从而中间传动装置264并未传递扭力给第二传动装置266,因此第二传动装置266及抬升机构220并未旋转。所以和图11B相比,上盖板20a及下盖板20b间的距离仍为距离D6,而未被增大。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将上壳10及下壳20的角度打开到最大,仅需打开到最适合一般使用者的角度(如角度θ3)即可使电子装置1得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图13A及图13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枢轴结构200’的立体图及***图。枢轴结构200’与前述枢轴结构200大致相同,差别仅在将前述实施例的第二传动装置266改为第二传动装置266’。因此,相同部件的细节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B,和前述第二传动装置266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二传动装置266’具有轮部266a’及轴部266b’,且轮部266a’上具有4个凹槽266c’。因此,第二传动装置266’呈现十字型的结构。因此,中间传动装置264的凸柱264b亦可在第二传动装置266’的凹槽266c’中移动,并以与前述实施例相似的方式提供扭力给第二传动装置266’,从而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似的效果。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4个凹槽266c’,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取决于设计需求,亦可在第二传动装置上设置其他数量的凹槽(例如2、3、或5个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数种枢轴结构及使用上述枢轴结构的电子装置。上述枢轴结构允许在电子装置的上壳及下壳在某一角度范围开合时,增大下壳的上、下盖板间的距离,从而提供较大的散热空间,以增加散热功能。此外,上述枢轴结构亦允许当电子装置的上壳及下壳开合超过阈值角度时,使下壳的上、下盖板间的距离仍维持不变,借此让使用者在符合习惯的使用角度下便可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当可作变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发明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4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转轴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