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

文档序号:1536853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电磁继电器 (Electromagnetic relay ) 是由 魏连贵 于 2019-11-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罩壳、线圈、一个动簧片和两个静簧片,罩壳与底座固连,线圈处于底座和罩壳之间,动簧片上设有多个动触点,每个静簧片包括一个板状基部,板状基部一侧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静触点固定部,静触点固定部上固设有静触点,底座上设有让位通孔;两个静簧片分别利用板状基部间隔固连在底座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固定部通过所述让位通孔伸入底座和罩壳之间,每个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簧片上的一个动触点相对应;每个静簧片上的板状基部部分伸出罩壳外形成连接部。本发明较好提高了静簧片散热效果,提升继电器性能,且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housing, a coil, a movable spring and two static springs, wherein the housing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coil is position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housing, the movable sp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ovable contacts, each static spring comprises a plate-shaped base, one part of one side of each plate-shaped base extends outwards and is bent to form a static contact fixing part, a static contact is fixedly arranged on each static contact fixing part, and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abdicating through hole; the two static reeds are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outer side surface of the base at intervals by utilizing the plate-shaped base parts respectively, each static contact fixing part extends into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housing through the abdicating through hole, and each static contact corresponds to one movable contact on the movable reed; the plate-like base portion on each stationary spring plate protrudes outside the housing to form a connecting portion. The invention better improves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static ree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lay, simplifie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reduces the preparation cost and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elay.)

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拍合式继电器通常要包括底座、罩壳、线圈、动簧片和两个静簧片,罩壳与底座固连,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线圈骨架与底座形成固连,线圈骨架的中心孔内装有铁芯,线圈骨架上固连有轭铁,动簧片中间弯折,动簧片的一端固连在轭铁上,动簧片的另一端固连有衔铁,衔铁与铁芯相对应,两个静簧片与底座固连,两个静簧片上的两个静触点与动簧片上的两个动触点相对应。现有一些功率较大的电磁继电器,由于静簧片体积大,占用空间较大,为了减少空间占用,便于静簧片引出端的布置和固定,其静簧片的主体部分通常是与底座注塑成一体。但是静簧片的主体与底座注塑成一体,其存在问题是:1、静簧片的散热较差,影响了继电器性能;特别是对于大电流电磁继电器(如触点电流达到200A及以上的继电器),发热量Q=I2*R*t,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值成正比,大电流继电器的发热量很大,如果不能有效、快速的散热,继电器极容易因温度较高而失效;2、注塑工艺复杂且不良率较高,制备成本较高;3、静簧片的触点周转到供应商处镶件注塑后再回厂,周转时间长且长时间暴露在非洁净空间中,极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继电器质量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其较好提高了静簧片散热效果,提升继电器性能,且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罩壳、线圈、一个动簧片和两个静簧片,罩壳与底座固连,线圈绕在线圈骨架上,线圈骨架与底座形成固连,线圈处于底座和罩壳之间,线圈中心孔内装有铁芯,线圈骨架上固连有轭铁,动簧片沿中间部分弯折,动簧片的一端固连在轭铁上,动簧片的另一端固连有衔铁,动簧片的另一端上还设有多个动触点,衔铁与铁芯一端相对应,铁芯的另一端连接轭铁或通过磁钢连接轭铁,每个静簧片包括一个板状基部,板状基部一侧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静触点固定部,静触点固定部上固设有静触点,底座上设有让位通孔;两个静簧片分别利用板状基部间隔固连在底座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固定部通过所述让位通孔伸入底座和罩壳之间,每个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簧片上的一个动触点相对应;每个静簧片上的板状基部部分伸出罩壳外形成连接部。

进一步改进,每个静簧片上的所述板状基部三个侧面的一部分均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铆接固定部,底座上设有对应的多个铆接孔,每个铆接固定部配合在一个铆接孔上使得所述板状基部固连在底座的外侧面上;每个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固定部垂直于其板状基部。这样可以方便静簧片与底座的装配固连,提高制备效率。

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在靠近所述动簧片另一端的一侧设有一个装配区,装配区上固连有橡胶块,橡胶块限制所述动簧片另一端回弹复位的移动距离并提供缓冲作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动簧片回弹产生的噪音。

优选所述橡胶块包括一个方块状主体,方块状主体左右侧的后部各向外延伸一个定位凸部,所述橡胶块通过方块状主体的上下侧面和两个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装配区形成定位,所述方块状主体前侧面突出于所述装配区并朝向所述动簧片另一端;

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底部,底部一侧向上延伸一个侧部,所述装配区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侧部内侧的凹槽,该凹槽向下延伸并贯穿所述底部一部分,该凹槽的两个内侧面均设有一个卡槽,该凹槽在贯穿底部一侧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凸起,所述橡胶块装在所述装配区时,所述方块状主体下侧面抵住所述下限位凸起,所述方块状主体的上侧面顶住该凹槽上侧,所述方块状主体的前侧面突出于所述侧部内侧面,两个所述定位凸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相配合。这样使得橡胶块的装配性能较好,且防止脱落。

进一步改进,所述让位通孔上覆盖有盖板,盖板与底座固连,盖板还覆盖每个所述静簧片的一部分;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点胶槽,第一点胶槽上设有多个渗透通孔,每个渗透通孔连通一个所述静簧片表面;盖板的部分边缘与底座之间形成第二点胶槽,第二点胶槽连通第一点胶槽,通过第二点胶槽和第一点胶槽点胶对所述让位通孔的周边进行密封。这样可以较好保护动触点和静触点,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所述渗透通孔为圆孔,多个所述渗透通孔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相邻渗透通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渗透通孔的直径。以确保胶能够盖板和静簧片之间有足够渗透。

进一步改进,每个静簧片的所述板状基部内侧面与底座和罩壳之间形成填胶的第一填胶空间,所述板状基部的中间设有注胶通孔,底座对应注胶通孔处设有储胶区,储胶区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所述罩壳对应所述板状基部处设有多个第一排气槽,每个第一排气槽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这样就能使被静簧片覆盖的底座和罩壳连接处也能填胶塑封,以进一步提高继电器性能。

再进一步,每个所述板状基部两侧与底座和罩壳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点胶区和第二点胶区,第一点胶区和第二点胶区均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这样可以更好确保所述第一填胶空间充满胶。

进一步改进,底座上设有两个所述让位通孔,两个静簧片呈对称结构地固连在底座上,每个静簧片上的所述静触点固定部通过一个所述让位通孔伸入底座和罩壳之间;所述罩壳的下端面平行于其上端面,罩壳固连在底座上时,每个静簧片的板状基部平行于罩壳的上端面,每个静簧片的板状基部的下端面与罩壳上端面的距离小于罩壳的下端面与其上端面距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结构布置更为合理;另一方面较好保护静簧片,防止两个静簧片的板状基部靠到导电体而形成导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一端固连一个接口壳体,接口壳体上设有接口槽,底座上嵌有四个导电插脚,各个导电插脚之间相互电气绝缘,每个导电插脚的一端设有一个插接部,四个插接部相互平行,接口槽的底部设有四个配合通孔,每个所述插接部穿过一个配合通孔***所述接口槽内,每个导电插脚的另一端电连接静簧片或电连接线圈连接端。这样就能形成控制接口或管理接口,以方便外部电缆连接。

再进一步,底座的一侧端面向外延伸两个定位凸起,四个导电插脚处于两个定位凸起之间,接口壳体在接口槽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定位孔,每个定位凸起上设有卡钩,每个定位凸起***一个定位孔,定位凸起的卡钩卡在接口壳体的外侧面上,接口壳体靠近底座一侧设有限位端面,限位端面与底座一侧端面相互配合进行限位。这样接口壳体可以方便定位及与底座固连,装配性能也较好。

再进一步,与所述静簧片电连接的导电插脚为第一导电插脚,底座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嵌合槽,每个第一导电插脚嵌合在一个第一嵌合槽上,第一嵌合槽限制第一导电插脚沿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移动;第一导电插脚上设有第一导电卡接部,第一导电卡接部垂直于所述插接部,所述静簧片的板状基部上设有卡接通孔,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与所述卡接通孔相接触配合;

与线圈一端电连接的导电插脚为第二导电插脚,底座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嵌合槽,每个第二导电插脚嵌合在一个第二嵌合槽上,第二嵌合槽限制第二导电插脚沿所述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移动;每个第二导电插脚上设有第二导电卡接部,第二导电卡接部垂直于所述插接部,第二导电卡接部上设有导电卡槽,所述线圈骨架上固连有两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每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设有漆包线缠绕部和卡接配合部,漆包线缠绕部与线圈漆包线一端缠绕形成电连接,每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的卡接配合部卡入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卡接部上的导电卡槽形成电连接。

这样通过把第一导电插脚和第二导电插脚分别嵌在底座的内外侧面上,形成高低压绝缘隔离;另一方面,底座的嵌合槽对第一导电插脚和第二导电插脚产生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导电插脚和第二导电插脚的松动,提高插拔连接的可靠性。另外还能改善第一导电插脚与所述静簧片的电连接可靠性,改善第二导电插脚与线圈漆包线连接脚的的电连接可靠性。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的端部设有U形槽,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利用两个外侧面与所述卡接通孔的两个内侧面形成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两侧下部均设有排屑槽。以确保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能够装配到位,确保第一导电插脚与所述静簧片的电连接性能。

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口壳体一侧与罩壳之间形成填胶的第二填胶空间,接口壳体在所述接口槽两侧均设有点胶储胶槽,每个点胶储胶槽连通所述第二填胶空间;所述罩壳对应所述接口壳体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排气槽,每个第二排气槽连通所述第二填胶空间。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的插接部与线圈的轴向相平行,所述配合通孔内表面与穿过的所述插接部相接触对所述插接部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所述插接部具有较好支撑性能,且便于布置。

作为另一种改进,本继电器还包括四个导电引出件,每个导电引出件设有卡接部和焊接部,卡接部和焊接部通过弯折部相连接,焊接部上设有焊接端面,各导电引出件之间相互电气绝缘,底座上嵌有四个导电引脚,每个导电引脚的一端设有一个电连接部,四个电连接部相互平行且处于底座一端,各导电引脚之间相互电气绝缘,罩壳在靠近每个所述电连接部处设有让位通孔,每个导电引出件的卡接部穿过所述让位通孔卡接一个所述电连接部以实现电连接,每个导电引出件的焊接部处于罩壳外,所有导电引出件焊接部的焊接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电磁继电器安装时,所述焊接部利用焊接端面与外部电路板贴片焊盘相焊接;其中两个导电引脚另一端分别电连接两个所述静簧片,另两个导电引脚另一端分别电连接线圈两端。这样可实现了电磁继电器直接与电路板贴装使用,且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作业。

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导电引出件为U形,每个导电引出件上形成两个卡接部和一个焊接部,两个卡接部均与焊接部相互垂直;罩壳在靠近每个所述电连接部处设有两个让位通孔,每个导电引出件上的两个卡接部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让位通孔同时卡接在一个所述电连接部上。这样只要两个卡接部有一个卡接部能与所述电连接部可靠电连接就能确保工作正常,以提高电连接可靠性;另外通过两个卡接部同时卡接在一个所述电连接部上,也能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进一步改进,每个导电引出件上的所述卡接部上设有肩台,肩台与罩壳内侧面相配合防止导电引出件的卡接部脱离导电引脚上的电连接部。以形成防退结构,防止导电引出件脱落。

进一步改进,每个导电引出件上的所述卡接部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接部利用卡槽卡接在所述电连接部上并形成过盈配合。以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改进,在相邻的所述电连接部之间的底座上设有凸部,罩壳的内侧面对应每个所述凸部设有一个配合凹槽,每个所述凸部与所述配合凹槽相配合,以增加相邻导电引出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确保高压回路与低压回路之间有可靠电气绝缘,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所有导电引出件的焊接部均贴合在罩壳的同一外侧面上,使得所有导电引出件焊接部的焊接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以方便装配定位,确保所有焊接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壳远离其让位通孔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部,安装部与所述焊接平面相平行,安装部上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内壁上嵌有金属环,金属环与罩壳连成一体;所述罩壳在设有让位通孔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与所述安装通孔的轴向相平行,电磁继电器利用两个所述所述定位柱与外部电路板进行定位。这样不仅便于电磁继电器的安装固定,也便于电磁继电器与外部电路板进行定位。

本发明由于每个静簧片包括一个板状基部,板状基部一侧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静触点固定部,静触点固定部上固设有静触点,底座上设有让位通孔;两个静簧片分别利用板状基部间隔固连在底座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固定部通过所述让位通孔伸入底座和罩壳之间。这样每个静簧片的主体处于外部,容易通过热辐射、热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热量,大大提高静簧片的散热效果,对于功率比较大的继电器可以较好改善性能。另外,无需把静簧片与底座注塑成一体,一方面可以较好保护静簧片及静触点,也能大大简化底座的注塑工艺,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由于静簧片主体处于底座的外侧,也能增加静簧片与线圈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防止高低压相互影响。本发明还便于实现自动化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隐藏罩壳的俯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仰视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仰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4的C-C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的D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底座俯视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底座仰视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静簧片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橡胶块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盖体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第一导电插脚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第二导电插脚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接口壳体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接口壳体另一个角度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俯视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仰视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E向视图;

图22是图21的F-F剖视图;

图23是图22的G处放大图;

图2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仰视图;

图25是图24的H-H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导电引出件立体图;

图27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导电引出件与第一导电引脚卡接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导电引出件与第二导电引脚卡接立体图;

图29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底座俯视立体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底座仰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图1至图18所示,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罩壳2、线圈3、一个动簧片4和两个静簧片5,罩壳2与底座1卡接固连,罩壳2内侧下部设有三个卡接限位部21,三个卡接限位部21卡住底座1,线圈3绕在线圈骨架31上,线圈骨架31与底座1固连,线圈3、线圈骨架31、动簧片4处于底座1和罩壳2之间,线圈骨架31的中心孔内装有铁芯32,线圈骨架31上固连有轭铁33,轭铁33为L形,轭铁33一端固连线圈骨架31一侧,轭铁33另一端与线圈3相平行,轭铁33一端设有两个第一卡接固定脚331,线圈骨架31的另一侧下部设有两个第二卡接固定脚311,底座1上在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卡接固定孔11和两个第二卡接固定孔12,两个第一卡接固定脚331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接固定孔11相配合,两个第二卡接固定脚311分别与两个第二卡接固定孔12相配合使得线圈骨架31与底座1形成固连。

动簧片4沿中间部分弯折,动簧片4的一端固连在轭铁33的另一端上,动簧片4的另一端固连有衔铁41,动簧片4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两个动触点42,具体为:所述动簧片4的另一端先固连一个导电板43,两个动触点42设置在导电板43上;衔铁41与铁芯32一端相对应,铁芯32的另一端连接轭铁33,每个静簧片5包括一个板状基部51,板状基部51一侧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静触点固定部52,静触点固定部52垂直于板状基部51并固设有静触点521,底座1上设有两个让位通孔13;两个静簧片5呈对称结构并分别利用其板状基部51间隔固连在底座1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固定部52通过一个所述让位通孔13伸入底座1和罩壳2之间,每个所述静触点521与所述动簧片4上的一个动触点42相对应。每个静簧片5上的板状基部51部分伸出罩壳2外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连接螺钉与负载连接端子固连,且该连接部上设有让连接螺钉穿过的连接通孔511。所述罩壳2的下端面平行于其上端面,罩壳2固连在底座1上时,每个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平行于罩壳2的上端面,每个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的下端面与罩壳2上端面的距离小于罩壳2的下端面与其上端面距离。这样既能较好保护静簧片5,也能防止两个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靠到导电体而形成导通。

每个静簧片5上的所述板状基部51三个侧面的一部分均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铆接固定部52,底座1针对每个静簧片5设有对应的三个铆接孔14,每个铆接固定部52配合在一个铆接孔14上使得所述板状基部51固连在底座1的外侧面上。这样可以方便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所述底座1在靠近所述动簧片4另一端的一侧设有一个装配区15,装配区15上固连有橡胶块6,橡胶块6限制所述动簧片4另一端回弹复位的移动距离并提供缓冲作用。可以较好降低噪音。

进一步结合图10、图11、图13所示,所述橡胶块6包括一个方块状主体61,方块状主体61两侧各向外延伸一个定位凸部62,所述橡胶块6通过方块状主体61的上下侧面和两个所述定位凸部62与所述装配区15形成定位,所述方块状主体61前侧面突出于所述装配区5并朝向所述动簧片4另一端。

所述装配区15的设置结构具体为: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底部1d,底部1d一侧向上延伸一个侧部1e,所述装配区15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侧部1e内侧的凹槽150,该凹槽150向下延伸并贯穿所述底部1d一部分,该凹槽150的两个内侧面均设有一个卡槽151,该凹槽150在贯穿底部1d一侧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凸起16,所述橡胶块6装在所述装配区15时,所述方块状主体61下侧面抵住所述下限位凸起16,所述方块状主体61的上侧面顶住该凹槽150上侧,所述方块状主体61的前侧面突出于所述侧部1e内侧面,两个所述定位凸部62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151相配合。

两个所述定位凸部62还分别与两个所述卡槽151通过胶相固紧。

罩壳2固连底座1时,罩壳2上的一个卡接限位部21还卡住橡胶块6所述方块状主体61下侧面,下限位凸起16和卡接限位部21共同防止橡胶块6脱离底座1。

两个所述让位通孔13上覆盖有盖板7,盖板7还覆盖每个所述静簧片5的一部分;所述盖板7上设有第一点胶槽71,第一点胶槽71上设有多个渗透通孔72,每个渗透通孔72连通一个所述静簧片5表面。通过渗透通孔72可以方便使胶流入静簧片5外表面与盖板7内表面之间,以提高塑封效果。

优选所述渗透通孔72为圆孔,多个所述渗透通孔72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相邻渗透通孔72之间的间距小于渗透通孔72的直径。盖板7上设有四个卡钩73,其中两个卡钩73卡在底座1上,另两个卡钩73分别卡在两个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上,使得盖板7固连在底座1上。

盖板7固连在底座1上时,盖板7的部分边缘与底座之间形成第二点胶槽74,第二点胶槽74连通第一点胶槽71,通过第二点胶槽74和第一点胶槽71点胶对两个所述让位通孔13的周边进行塑封,以较好保护动簧片4的动触点42和静簧片5上的静触点521免受外部气体的氧化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每个静簧片5的所述板状基部51内侧面与底座1和罩壳2之间形成填胶的第一填胶空间50,所述板状基部51的中间设有注胶通孔54,底座1对应注胶通孔54处设有储胶区17,储胶区17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50;所述罩壳2对应所述板状基部51处设有多个第一排气槽22,每个第一排气槽22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50。通过多个第一排气槽22避免第一填胶空间50内堆积气体,防止气体阻碍胶的流动。

底座1在每个所述板状基部5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点胶区18和第二点胶区19,第一点胶区18和第二点胶区19均连通所述第一填胶空间50。

通过向注胶通孔54、第一点胶区18和第二点胶区19注胶,使得胶快速填入第一填胶空间50进行塑封。其中从注胶通孔54进入的胶先到储胶区17,然后从储胶区17流入第一填胶空间50。

所述底座1一端固连一个接口壳体8,接口壳体8上设有接口槽81,底座1的一侧端面1a向外延伸两个定位凸起10,每个定位凸起10上设有卡钩101,接口壳体8在接口槽81的两侧均设有一个定位孔82,每个定位凸起10***一个定位孔82,定位凸起10的卡钩101卡在接口壳体8的外侧面上,接口壳体8靠近底座1一侧设有限位端面8a,限位端面8a与底座1一侧端面1a相互配合进行限位。

每个所述定位凸起10在靠近卡钩101处设有让位槽102,该让位槽102在卡钩101装配时给卡钩101变形让位。以方便装配。

底座1上嵌有四个导电插脚9,各导电插脚9之间相互电气绝缘,四个导电插脚9处于两个定位凸起10之间,每个导电插脚9的一端设有一个插接部90,四个插接部90相互平行且与线圈3的轴向相平行,接口槽81的底部设有四个配合通孔811,每个所述插接部90穿过一个配合通孔811***所述接口槽81内,所述配合通孔811内表面与穿过的所述插接部90相接触对所述插接部90进行辅助支撑,每个导电插脚9的另一端电连接静簧片5或电连接线圈3连接端。

与所述静簧片5电连接的导电插脚9为第一导电插脚91,底座1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嵌合槽1b,每个第一导电插脚91嵌合在一个第一嵌合槽1b上,第一嵌合槽1b限制第一导电插脚91沿所述插接部90的插接方向移动;每个第一导电插脚9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电卡接部911,第一导电卡接部911垂直于所述插接部90,所述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上设有卡接通孔55,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911与所述卡接通孔55相接触配合;

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911的端部设有U形槽912,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911利用两个外侧面与所述卡接通孔55的两个内侧面形成过盈配合。这样可形成更好的电性连接效果,通过U形槽912可给第一导电卡接部911变形提供让位空间,便于装配。

第一导电卡接部911两侧下部均设有排屑槽912,装配时,静簧片5与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911过盈配合产生的金属屑可以堆积在排屑槽912处,避免装配不到位或装配后由于此处堆积有金属屑而导致回弹。

与线圈3一端电连接的导电插脚9为第二导电插脚92,两个第二导电插脚92处于两个第一导电插脚91之间并嵌合在底座1内侧面上,底座1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嵌合槽1c,每个第二导电插脚92嵌合在一个第二嵌合槽1c上,第二嵌合槽1c限制第二导电插脚92沿所述插接部90的插接方向移动;

每个第二导电插脚92上设有第二导电卡接部921,第二导电卡接部921垂直于所述插接部90,第二导电卡接部921上设有导电卡槽922,所述线圈骨架31上固连有两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34,每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34设有漆包线缠绕部341和卡接配合部342,漆包线缠绕部341与线圈3漆包线一端缠绕形成电连接,每个线圈漆包线连接脚34的卡接配合部342卡入一个所述第二导电卡接部上的导电卡槽922形成电连接,线圈漆包线连接脚34的卡接配合部342的两个外侧面与所述导电卡槽922的两个内侧面相接触配合。

罩壳2固连在底座1上时,接口壳体8一侧与罩壳2之间形成填胶的第二填胶空间80,接口壳体8在所述接口槽81两侧分别设有点胶储胶槽83,每个点胶储胶槽83连通所述第二填胶空间80;所述罩壳2对应所述接口壳体8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排气槽23,每个第二排气槽23连通所述第二填胶空间80。通过两个点胶储胶槽83注胶,让胶填满第二填胶空间80以实现密封效果。通过多个第二排气槽23避免第二填胶空间80内堆积气体,防止气体阻碍胶的流动。

接口壳体8上的接口槽81的一个内侧面设有与外部插头相配合的卡接通孔84,当外部插头***接口槽81时,卡接通孔84与外部插头上的卡接凸起相配合以防止外部插头脱离接口槽81。

本实施例使用时,每个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伸出罩壳2外的连接部通过连接螺钉与一个负载连接端子固连,接口槽81与外部插头相插接,通过外部插头引入控制电源经两个第二导电插脚92给线圈3通电,产生的磁力使得衔铁41与铁芯32一端吸合,两个所述静触点521同时与所述动簧片4的两个动触点42相接合,两个静簧片5相互导通,两个静簧片5相互导通的状态再通过两个第一导电插脚91经外部插头向外部输送信号。当外部控制电源断开时,磁力消失,动簧片的弹力使得衔铁41与铁芯32一端脱离,两个所述静触点521同时与所述动簧片4的两个动触点42相脱离,两个静簧片5相互断开,两个静簧片5相互断开的状态也通过两个第一导电插脚91经外部插头向外部输送信号。

实施例二、图19至图30所示,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1、罩壳2、线圈3、一个动簧片4和两个静簧片5,罩壳2与底座1固连,线圈3绕在线圈骨架31上,线圈骨架31与底座1固连,线圈骨架31处于底座1和罩壳2之间,线圈骨架31的中心孔内装有铁芯32,线圈骨架31上固连有轭铁33,轭铁33为L形,轭铁33一端固连线圈骨架31一侧,轭铁33另一端与线圈3的轴向平行,动簧片4沿中间部分弯折,动簧片4的一端固连在轭铁33的另一端上,动簧片4的另一端固连有衔铁41,动簧片4的另一端上还设有两个动触点42。

每个静簧片5包括一个板状基部51,板状基部51一侧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个静触点固定部52,静触点固定部52垂直于板状基部51并固设有静触点521,两个静簧片5呈对称结构并分别利用其板状基部51间隔固连在底座1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静触点固定部52伸入底座1和罩壳2之间,每个所述静触点521与所述动簧片4上的一个动触点42相对应。板状基部51一部分处于罩壳2外并形成与负载连接端子相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口511。

进一步参见图2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四个导电引出件6,各导电引出件6相互电气绝缘,导电引出件6为U形,导电引出件6上设有两个卡接部61和一个焊接部62,两个卡接部61均与焊接部62相互垂直,两个卡接部61和焊接部62通过弯折部63相连接,焊接部62上设有焊接端面,焊接端面为焊接部62的外侧面。

底座1上嵌有四个导电引脚7,各导电引脚7相互电气绝缘,每个导电引脚7的一端设有一个电连接部70,四个电连接部70相互平行且处于底座1一端,罩壳2在靠近每个所述电连接部70处设有两个让位通孔21,每个导电引出件6上的两个卡接部61分别穿过两个所述让位通孔21同时卡接在一个所述电连接部70上以实现电连接,每个导电引出件6的焊接部62处于罩壳2外,所有导电引出件6焊接部62的焊接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电磁继电器安装时,所述焊接部62利用焊接端面与电路板贴片焊盘相焊接;每个导电引脚7的另一端电连接静簧片5或电连接线圈3连接端。

每个导电引出件6上的所述卡接部61上设有卡槽611,所述卡接部61利用卡槽611卡接在所述电连接部70上并形成过盈配合。以确保电连接的可靠性。

每个导电引出件6上的所述卡接部61上设有两个肩台612,肩台612与罩壳2内侧面相配合防止导电引出件6的卡接部61脱离导电引脚7上的电连接部70。

在相邻的所述电连接部70之间的底座1上设有凸部1a,罩壳2的内侧面对应每个所述凸部1a设有一个配合凹槽2a,每个所述凸部1a与所述配合凹槽2a相配合,以增加相邻导电引出件6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确保高压回路与低压回路之间有可靠电气绝缘,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所述罩壳2远离其让位通孔21一侧设有两个向外延伸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与所述焊接平面相平行,安装部22上设有安装通孔221,安装通孔221内壁上嵌有金属环222,金属环222与罩壳2通过注塑连成一体;所述罩壳2在设有让位通孔21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定位柱23,两个定位柱23与所述安装通孔221的轴向相平行,电磁继电器利用两个所述所述定位柱23与电路板进行定位。电路板上可设有两个定位通孔,两个所述定位柱23与电路板上两个所述定位通孔相配合。与便于与电路板相互定位,确保焊接位置的准确性。

所有导电引出件6的焊接部62的内侧面均贴合在罩壳2的同一外侧面上,使得所有导电引出件6焊接部62的焊接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静簧片5有两个,所述导电引脚7有四个,其中两个导电引脚7分别电连接两个所述静簧片5,另两个导电引脚7分别电连接线圈3两端;

与所述静簧片5电连接的导电引脚7为第一导电引脚71,底座1的外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嵌合槽1b,每个第一导电引脚71嵌合在一个第一嵌合槽1b上;第一导电引脚71上设有第一导电卡接部711,第一导电卡接部711垂直于所述电连接部70,所述静簧片5的板状基部51上设有卡接通孔53,所述第一导电卡接部711与所述卡接通孔53相接触配合以实现电连接;

与线圈3一端电连接的导电引脚7为第二导电引脚72,底座1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嵌合槽1c,每个第二导电引脚72嵌合在一个第二嵌合槽1c上,第二导电引脚72上设有第二导电卡接部721,第二导电卡接部721垂直于所述电连接部70,第二导电卡接部721与线圈3引脚卡接形成电连接。

图23进一步所示,两个第一导电引脚71上的电连接部70处于中间位置,两个第二导电引脚72上的电连接部70处于两边。

所述第一嵌合槽1b内侧面设有多个第一配合凸部11b,第一配合凸部11b顶住第一导电引脚71以防止第一导电引脚71出现松动;所述第二嵌合槽1c内侧面设有第二配合凸部11c,第二配合凸部11c顶住第二导电引脚72以防止第二导电引脚72出现松动。

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利用罩壳2的两个安装部22把整个继电器固定,然后利用两个定位柱23与电路板进行定位,四个所述焊接部62上的焊接端面与电路板对应贴片焊盘贴合,然后焊接,这样就能够通过电路板给线圈3输入控制电源,然后再通过电路板采集两个静簧片3的工作状态。

以上仅是本发明两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4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继电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