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文档序号:154742 发布日期:2021-10-26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protection fil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是由 祝明 周训平 倪欢 王永祥 赵大春 张敬飞 阮仕彬 于 2020-07-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其中,显示屏的透射层具有远离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中每个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该像素区域的面积。微结构单元可以是曲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区域可以包括显示面板中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以及位于该子像素周围且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与该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在上述显示屏中,每个微结构单元主要弯折一个子像素的显示光线,有利于降低不同子像素之间光线偏折程度的差异,进而有利于优化闪点。(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display screen, a display screen protective film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herein, the transmission layer of display screen has the first surface of keeping away from display panel, and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every micro-structure unit along thickness direction in this first surface is located a pixel region, and the projected area of micro-structure unit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area in this pixel region. The microstructure unit may be a curved surface, and in this embodiment, the pixel region may include a region where one sub-pixel in the display panel is located, and a region located around the sub-pixel and spaced between another sub-pixel adjacent to the sub-pixel and the sub-pixel. In the display screen, each microstructure unit mainly bends the display light of one sub-pixel, so that the difference of light deflection degrees among different sub-pixels is favorably reduced, and the flash point is favorably optimized.)

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纸质阅读是一种人们比较熟悉的阅读方式,例如阅读书籍、报纸、手册等等。纸质阅读依赖于适宜强度的环境光,环境光照射在纸表面,经纸表面反射后被人眼接收。由于纸表面所反射的环境光为近郎伯反射(一种漫反射),因此没有镜面反射产生的显示干扰,尤其在环境光较强时,相较于镜面反射,纸表面所反射的环境光对人眼的伤害更低,舒适度更高。

有鉴于此,类纸显示也成为显示屏的发展方向之一。所谓类纸显示,也就是对显示屏进行针对性设计,降低显示屏对环境光的镜面反射,使显示屏也可以达到纸质阅读的显示效果。目前常见的类纸显示主要包括透射式类纸显示和反射式类纸显示,其中,透射式类纸显示不依赖于环境光,适用场景更为灵活,使用体验也更为稳定,有望成为未来类纸显示的主流方式。

目前,透射式类纸显示屏多设置有粗糙的出光面,使得环境光可以在出光面发生漫反射,从而达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然而,粗糙的出光面又会使显示屏的显示画面出现闪点,即显示画面色度及亮度不均匀。因此,目前的透射式类纸显示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显示屏保护膜及电子设备,有利于在实现类纸显示的同时,抑制显示屏的闪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其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透射层。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产生显示光线;透射层可以透射该显示光线。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射层具有远离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该像素区域的面积。微结构单元可以是曲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区域可以包括显示面板中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以及位于该子像素周围且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与该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示例性的,上述显示面板可以是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LCD面板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像素区域的面积,也就是说,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只会覆盖最多一个子像素所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由于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只会覆盖最多一个子像素所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因此该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该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个微结构单元弯折不同子像素产生的光线。由于闪点多是由于每个微结构单元对不同子像素的光线弯折程度不一,使像素中三原色的强度配比出现偏差,进而导致了闪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每个微结构单元主要弯折一个子像素的显示光线,有利于降低不同子像素之间光线偏折程度的差异,进而有利于优化闪点。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子区域包括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和该子像素与相邻的任一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子区域内,也可以理解为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2像素周期(pixel pitch)。经研究发现,当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超过1/2像素周期时,散斑面积会随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超过像素周期时,散斑达到较大值。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即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2像素周期,有利于降散斑面积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优化闪点。

一般来说,第一表面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为[0.5μm,1.5μm]中的任一取值,具体来说,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可以是0.5μm,也可以是1.5μm,还可以是大于0.5μm且小于1.5μm的任一取值。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是指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谷底之间的距离,微结构单元的峰点是指微结构单元中与显示面板之间距离最大的点,微结构单元的谷底是指微结构单元的中与显示面板之间距离最小的点。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表面中平行于显示面板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为[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具体来说,算术平均高度Ra可以是0.1μm,也可以是1μm,还可以是大于0.1μm且小于1μm的任一取值。

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中心线为纵切面中平行于任意方向的直线,且,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和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相同。

算术平均高度Ra能够反映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平均高度情况。当算术平均高度Ra过小时,会产生镜面反射,不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当算术平均高度Ra过大时,会降低显示屏的清晰度,在环境光下显示对比度也会下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算术平均高度Ra可以是[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有利于在实现类纸显示的同时,维持显示屏的清晰度。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表面内,微结构单元的密度大于或等于5000/mm2

具体来说,第一表面中任意1mm2的平面范围内,存在至少5000个微结构单元。可以理解,当第一表面中微结构单元的密度过小时,第一表面也会产生镜面反射,不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中微结构单元的密度不小于5000/mm2,有利于防止第一表面产生镜面反射,从而有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表面中平行于显示面板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与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之间的比例Ra/Rsm大于或等于0.5%。

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中心线为纵切面中平行于任意方向的直线,且,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和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相同。

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中,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之间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平均值,其中,每个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为切面轮廓线中距离显示面板最远的点。

经过研究发现,Ra/Rsm越大,越有利于抑制闪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Ra/Rsm的取值不小于0.5%,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闪点。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偏离反射角1°的范围内,第一表面的反射光的衰减小于或等于5%。经研究发现,人眼在亮度为11.89~142.3cd/m2的中等亮度范围内,视觉上人眼最小可觉差亮度与背景亮度的关系满足韦伯定律,二者之间的比值约等于0.017,也就说,当反射镜像调制传递函数大于或等于0.017时,人眼便可以察觉到反射镜像。本申请中第一表面的反射光在偏离反射角1°范围内的衰减小于5%,使反射镜像调制传递函数MTF<0.17,使用户观察不到镜面反射,从而有利于达到类纸显示。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还可以包括中间层,中间层位于显示面板和透射层之间,中间层用于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

经研究发现,当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较高时,显示屏的闪点问题会随着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然而,若过度提高第一表面的散射能力,则会降低显示屏的清晰度。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与透射层之间设置中间层,由中间层在第一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从而抑制显示屏的闪点问题。而且,相较于透射层,中间层可以设置在更加靠近显示面板的位置,因此有利于降低对显示屏的清晰度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中间层可以是在原有显示屏结构中新增加的层,也可以是显示屏中已有的功能层。也就是说,中间层除了可以实现对显示光线的散射之外,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示例性的:

例如,中间层可以包括光学胶层,光学胶层不仅可以粘接显示面板和透射层,还可以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层可以包括层叠的第一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第二光学胶层位于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之间;其中,第二光学胶层包括散射粒子,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第二光学胶层靠近显示面板的表面,第三光学胶层设置于第二光学胶层靠近透射层的表面。

采用该实现方式,光学胶层为三明治结构,其中,第二光学胶层可以起到增强散射的功能,第一光学胶层和第三光学胶层则可以保持光学胶层的原有功能,防止散射粒子影响光学胶层的粘合效果。

又例如,中间层可以包括触摸层,触摸层不仅可以产生触控信号,还可以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中间层,中间层靠近透射层设置;中间层用于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示例性的,中间层可以包括显示面板的偏光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层的雾度Haze为[5%,40%]中的任一取值。也就是说,中间层的雾度可以为5%,也可以为40%,还可以为大于5%且小于40%的任一取值。当中间层的雾度较小时,不足以达到明显的抑制闪点的效果。当中间层的雾度较大时,又会影响显示屏的清晰度。本申请实施例将中间层的雾度设置为[5%,40%]中的任一取值,可以兼顾抑制闪点问题和维持显示屏的清晰度。

示例性的,中间层可以包括散射粒子,散射粒子可以调节中间层的雾度。示例性的,可以通过改变散射粒子的浓度、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散射粒子的尺寸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调节中间层的散射能力(雾度)。

一般来说,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可以是[1.4,2.5]中的任一取值。也就是说,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既可以是1.4,也可以是2.5,还可以是大于1.4且小于2.5的任一取值。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射粒子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大于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在此情况下,与微结构单元类似,中间层中的散射粒子只会对一个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弯折,且,该散射粒子所弯折的光线将会入射到对应的一个微结构单元中。因此,可以使不同的微结构单元接收到类似的入射光线,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闪点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透射层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透射层可以包括盖板,盖板远离显示面板的表面可以作为透射层的第一表面。又例如,透射层不仅包括盖板,还可以包括镀膜,其中,盖板设置于显示面板与镀膜之间,镀膜的一个表面与盖板固定,镀膜的另一个表面为透射层的第一表面。示例性的,上述镀膜可以是减反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保护膜,该显示屏保护膜可以通过粘贴、真空吸附等方式贴合在显示屏的出光面。该显示屏保护膜包括粗糙面。该粗糙面可以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像素区域的面积,微结构单元是曲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区域包括显示屏中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和位于该子像素周围且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与该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可以使非类纸显示的显示屏可以能够实现类纸显示,同时,还可以抑制闪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的粗糙面,具有与上述第一方面中透射层的第一表面类似的形貌特征,具体不再赘述。第二方面中相应方案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第一方面中对应方案可以得到的技术效果,重复之处不予详述。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其中,子区域可以包括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以及该子像素与相邻的任一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一般来说,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为[0.5μm,1.5μm]中的任一取值,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是指该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谷底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微结构单元的峰点是指微结构单元中与显示屏之间距离最大的点,微结构单元的谷底是指微结构单元的中与显示屏之间距离最小的点。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粗糙面中平行于显示屏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为[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在沿该任意方向和该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中心线为纵切面中平行于上述任意方向的直线,且,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和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相同。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粗糙面内微结构单元的密度大于或等于5000/mm2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粗糙面中平行于显示屏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与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之间的比例Ra/Rsm大于或等于0.5%;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的含义不再赘述。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中,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之间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平均值,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为切面轮廓线中距离显示屏最远的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保护膜为减反膜,从而有利于抑制环境光对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的干扰,消除漫反射带来的“画面漂白”问题。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提供的显示屏。示例性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纸书阅读器等常见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视机等电子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其中,该显示屏保护膜固定在显示屏的出光面,且显示屏保护膜的粗糙面远离显示屏设置。其中,显示屏可以是常规的非类纸显示的显示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可以使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能够达到类纸显示,同时还能够抑制该显示屏的闪点。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它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透射式显示屏的侧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LCD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像素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LED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OLED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一种在透射层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单色显示画面内的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6b为一种在透射层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单色显示画面内的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6c为一种在透射层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单色显示画面内的色度分布示意图;

图6d为一种在透射层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单色显示画面内的色度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的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斑面积与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之间的相关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透射层的纵切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显示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改善透射式显示屏的类纸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可以在实现类纸显示的同时,降低显示屏闪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可以应用于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作为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纸书阅读器等常见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也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视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可以是透射式显示屏,其中,“透射式”可以理解为显示屏能够在内部产生显示光线,并从显示屏的出光面发射显示光线。例如图1所示,为一种透射式显示屏的侧切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见,显示屏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且透射层102和显示面板101层叠设置。其中,透射层102的一个表面靠近显示面板101的出光面设置,透射层102远离显示面板101的另一个表面可以作为显示屏100的出光面。显示面板101可以发射显示光束,该显示光束可以从透射层102透射,从而实现透射式显示。

接下来,分别对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作进一步的示例性说明。

一、显示面板101

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显示面板101存在多种类型,常见的主要有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等。

一般来说,显示面板101可以包括发光结构,发光结构可以在显示面板101工作时产生光线。除发光结构之外,根据显示面板101类型的不同,显示面板101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层。这些功能层与发光结构结合,使显示面板101能够产生显示光线,实现显示功能。其中,显示光线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01所产生的、用于呈现显示画面的光线。当显示光线被人眼接收后,可以使用户观察到上述显示画面。

以LCD面板为例,LCD面板的结构可以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unit,BLU)201、下偏光层202、玻璃基板203、液晶分子层204、彩色光阻层205、玻璃基板206和上偏光层207。其中,背光模组201为LCD面板的发光结构,用于产生非偏振光的光线。下偏光层202可以将背光模组201产生的非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

玻璃基板203和玻璃基板206用于包裹液晶分子层204和彩色光阻层205。其中,液晶分子层204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是可控的,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

彩色光阻层205包括阵列排布的光阻,这些阵列排布的光阻也可以理解为LCD面板的像素阵列。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像素阵列包括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像素,其中,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光阻),分别对应红、绿、蓝三种颜色。

下偏光层202与上偏光层207正交设置,由下偏光层202透射的线偏振光无法直接透射上偏光层207。因此可以通过液晶分子层204调整入射各个子像素的光线的偏振状态,从而控制来自各个子像素的光线从上偏光层207的透射强度。

例如,对于无需发光的子像素,液晶分子层204可以保持入射该子像素的光线的偏振状态不变,即为下偏光层202所透射的光线的偏振状态。因此,从无需发光的子像素透射的光线将无法继续从上偏光层207透射,即该子像素无法发光。

而对于需要发光的子像素,液晶分子层204可以调节入射该子像素的光线的偏振状态(调节偏振角)。对于从需要发光的子像素透射的光线,不同偏振角的光线可以从上偏光层207透射的强度不同,因此通过调节入射子像素的光线的偏振状态,便可以控制该子像素的发光强度。

以LED显示面板为例,如图4所示,LED显示面板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401、发光层402和封装层403。其中,基板401可以承载发光层402。发光层402为LED显示面板的发光结构,其中包括像素阵列。LED显示面板中像素阵列的排列方式与LCD面板类似,也可以如图4所示。区别在于,LED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对应的LED构成,LED显示面板的像素阵列本身便可以电致(或光致)发光。封装层403覆盖发光层402,可以保护LED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

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与LED显示面板类似,如图5所示,OLED显示面板主要包括基板501、发光层502、封装层503和偏光层504。其中,基板501、发光层502、封装层503的功能皆可以参考LED显示面板,区别在于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层402中由LED构成像素阵列,而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层502中由OLED构成像素阵列,其它相似之处不再赘述。此外,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偏光层504,该偏光层504可以降低OLED显示面板对外界的环境光的反射强度。

二、透射层102

如图1所示,透射层102靠近显示面板101的出光面设置,其中,透射层102的远离显示面板101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也可以理解为透射层102的出光面,也就是透射层102透射出光线的表面,还可以理解为显示屏100的出光面,也就是显示屏100发射出光线的表面。

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因此可以对照射在第一表面的环境光进行漫反射,以达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具体来说,在常见的纸质阅读中,纸面可以对环境光进行近郎伯反射(一种漫反射)。所谓郎伯反射,指的是在光线入射反射面时,以入射点为中心,在反射面的半球形空间内各个方向的反射光线的强度相同。对于纸质阅读中,环境光照射纸面时,在纸面上的半球形空间内,环境光在各个方向的反射光线的强度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达到近郎伯反射,即近似郎伯反射的漫反射。

为了达到与纸质阅读相同或相近的显示效果,类纸显示的显示屏100中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通常被制作为粗糙表面,使第一表面也可以对环境光进行漫反射。如图1所示,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每个微结构单元皆为曲面。当环境光照射第一表面时,不同的微结构单元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反射环境光,从而实现对环境光的漫反射。

然而,由于第一表面中的微结构单元在对环境光进行反射时,会对不同子像素的光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因此会造成显示屏100的闪点问题。示例性的,图6a为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在8mm×8mm范围的单色显示画面内的亮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单色显示画面可以是红、绿、蓝中的任一颜色的显示画面。X为平行于显示面板101的任一方向,Y为垂直于X的方向。由图6a可见,该显示图像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点,每个像素点对应显示面板中一个像素产生的光线。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显示画面的亮度分布均匀,不同像素点的亮度相同或相近。

图6b为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在8mm×8mm范围的单色显示画面内的亮度分布示意图。对比图6a和图6b可见,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显示画面中会出现亮度不均匀的区域,部分像素点的亮度较低,这些区域也可以称为散斑。也就是说,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会导致显示画面亮度不均匀。

图6c为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在8mm×8mm范围的单色显示画面内的色度分布示意图。由图6c可见,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光滑平面时,显示画面的色度分布均匀,不同像素点的色度相同或相近。

图6d为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在8mm×8mm范围的单色显示画面内的色度分布示意图。对比图6c和图6d可见,在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显示画面中会出现色度不均匀,部分像素点的色度较低。也就是说,第一表面的微结构单元会导致显示画面色度不均匀。

图6b和图6d所示的显示画面亮度和色度不均匀的现象,也可以称为闪点。当第一表面为粗糙表面时,显示画面中之所以会出现闪点,主要是因为当任意子像素产生的光线通过微结构单元时,会发生光线偏折现象。若一个微结构单元会偏折多个子像素(同色或不同色)产生的光线,则由于该微结构单元与多个子像素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一致,将使得该微结构单元对不同子像素所导致的光线偏折程度不一,进而导致各像素点的三原色的配比产生偏差,反应在显示画面中,便是显示画面的色度和亮度不均匀,即显示画面中出现闪点。

例如图1中,微结构单元A分别与像素1中的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之间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使得微结构单元A对绿色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的偏折程度较小,对蓝色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的偏折程度较大,进而使得像素1中蓝色光线强度和绿色光线强度的配比出现偏差,当这种配比偏差的现象在第一表面的透射光线中普遍存在时,便会产生闪点。

有鉴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进一步对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进行了改进。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沿厚度方向的侧切图。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这些微结构单元为曲面。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像素区域的面积。

具体来说,显示屏100的厚度方向可以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也可以理解为从透射层102垂直指向显示面板101的方向。可以理解,在沿厚度方向的俯视图中微结构单元的俯视形状与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示例性的,图8示例性示出了一种沿厚度方向的第一表面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每个白色线条构成的封闭区域表示一个微结构单元。在俯视图中,微结构单元的俯视形状既可以是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不同微结构单元的俯视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微结构单元在第一表面既可以是规则分别,也可以是不规则分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区域不仅包括显示面板中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还包括位于该子像素周围且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与该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以图3中的子像素A为例,子像素A周围存在8个相邻子像素,则像素区域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子像素A所在的区域,以及子像素A与周围8个相邻子像素所间隔的区域。

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像素区域的面积,也就是说,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只会覆盖最多一个子像素所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

如图7所示,对于蓝色子像素所在的像素区域,存在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该蓝色子像素所在的像素区域中,因此这两个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蓝色子像素产生的光线,不弯折或仅少量弯折与该蓝色子像素相邻的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产生的光线。同理,正投影位于红色子像素的像素区域中的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红色子像素产生的光线,正投影位于绿色子像素的像素区域中的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绿色子像素产生的光线。

采用该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个微结构单元弯折不同子像素产生的光线。具体来说,由于单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只会覆盖最多一个子像素所在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因此该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该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正如对图1所示的第一表面的分析,由于一个微结构单元对不同子像素的光线弯折程度不一,使像素中三原色的强度配比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闪点问题。而在图7所示的第一表面,每个微结构单元将主要弯折一种颜色的光线,因此有利于降低不同子像素之间光线偏折程度的差异,进而有利于优化闪点。

需要指出的是,相邻的像素区域之间可以存在交叠区域,也就是相邻子像素之间间隔区域。正投影位于该交叠区域的微结构单元虽然可能会对相邻子像素的光线皆进行弯折,但由于相邻子像素相对于该微结构单元的位置近似对称,因此该微结构单元对相邻子像素的光线的弯折程度也是相近的。而且,像素区域之间的交叠区域的面积远远小于子像素所在的区域面积。因此,正投影位于交叠区域的微结构单元并不会对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光线强度配比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其中,该子区域包括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以及该子像素与相邻的任一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以图3所示的像素阵列为例,子像素A所在的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包括子像素A所在的区域,以及子像素A与任一相邻像素(如像素B)之间间隔的区域a。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子区域内,也可以理解为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2像素周期(pixelpitch)。

其中,微结构单元的尺寸可以理解为,沿厚度方向的微结构单元的俯视形状中,俯视形状边缘两点之间直线距离的最大值。示例性的,任一微结构单元的尺寸可以如图8所示。应理解,不同的微结构单元之间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指的是第一表面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尺寸可以达到的最大值,也就是说,每个微结构单元的尺寸都小于或等于该最大尺寸。

像素周期可以理解为子像素在像素阵列中最小重复距离,其中重复距离指的是在平行于像素阵列的某一方向上,子像素的尺寸,加上在该方向上与任一相邻子像素之间的间距之和。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像素阵列,重复距离会随上述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可以将上述重复距离的最小值,也就是最小重复距离作为像素周期。例如图3中,若在箭头所示的y方向上的重复距离为最小重复距离,则像素周期可以如图3所示,为在y方向上子像素P1的尺寸加上子像素P1与子像素P2之间间距的和值。

经研究发现,显示画面中散斑的面积与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满足如图9所示的关系。图9中横坐标表示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纵坐标表示显示画面中的散斑面积。图9分别示出了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的显示画面,以及三种子像素的平均显示效果(ave)。

由图9可见,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的显示画面,以及三种子像素的平均显示效果(ave),皆在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2像素周期时保持较低的散斑面积。当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超过1/2像素周期时,散斑面积会随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超过像素周期时,虽然红色子像素(R)的显示画面中散斑面积会随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的增大而降低,但并不足以改善整体的显示效果,即平均显示效果(ave)仍维持在较大值。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即微结构单元的最大尺寸不大于1/2像素周期,有利于降散斑面积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有利于优化闪点。

为了进一步抑制显示屏100的闪点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表面中平行于显示面板101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与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之间的比例Ra/Rsm大于或等于0.5%。

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在沿该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如L)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其中,中心线为纵切面中平行于该任意方向的直线,且,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和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相同。

例如,沿图8中s方向和图7所示的厚度方向,在s方向的长度L内透射层102的纵切面可以如图10所示。在长度L内共存在三个微结构单元。中心线与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构成了多个区域(区域S1至区域S6)。

其中,区域S1至区域S3为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区域,区域S4为第一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第二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和中心线构成的区域,区域S5为第二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第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和中心线构成的区域,区域S6为第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第三个微结构单元相邻的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和中心线构成的区域。且,区域S1至区域S3的面积之和,等于区域S4至区域S6的面积之和。

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图10中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能够反映该三个微结构单元的平均高度情况。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谷底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微结构单元的峰点可以是微结构单元中距离显示面板101的垂直距离最大的点,微结构单元的谷底则可以理解为微结构单元中距离显示面板101的垂直距离最小的点。

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则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如长度L)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中,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之间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平均值。其中,切面轮廓线的峰点可以理解为切面轮廓线中距离显示面板101的垂直距离最大的点。

例如图10中,第一个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第二个微结构的峰点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为a1,第二个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第三个微结构的峰点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为a2,则根据a1和a2的平均值便可以计算得到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可以表征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宽度情况。

经过研究发现,Ra/Rsm越大,越有利于抑制闪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Ra/Rsm的取值不小于0.5%,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闪点。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表面,有利于在实现类纸显示的同时,抑制显示面板101的闪点问题。示例性的,为了达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可以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一:第一表面中任意方向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可以是[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

算术平均高度Ra的具体定义不再赘述。具体来说,算术平均高度Ra可以为0.1μm,也可以为1μm,还可以为大于0.1μm且小于1μm的任一取值。

当算术平均高度Ra过小时,会产生镜面反射,不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当算术平均高度Ra过大时,会降低显示屏100的清晰度,在环境光下显示对比度也会下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算术平均高度Ra可以是[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有利于在实现类纸显示的同时,维持显示屏100的清晰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可以是[0.5μm,2.5μm]中的任一取值,即微结构单元的高度即可以是0.5μm,也可以是2.5μm,还可以是大于0.5μm且小于2.5μm的任一取值。

条件二:第一表面中,微结构单元的密度不小于5000/mm2

具体来说,第一表面中任意1mm2的平面范围内,存在至少5000个微结构单元。可以理解,当第一表面中微结构单元的密度过小时,第一表面也会产生镜面反射,不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中微结构单元的密度不小于5000/mm2,有利于防止第一表面产生镜面反射,从而有利于实现类纸显示的显示效果。

条件三:第一表面的反射光在偏离反射角1°范围内的衰减小于5%。

具体来说,当环境光照射到第一表面,并被第一表面反射后,在偏离反射角1°的范围内,反射光强度衰减小于5%。可以理解,若在偏离反射角1°的范围内,反射光强度衰减较强,说明反射光的强度大多集中在偏离反射角1°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表面对环境光的反射更倾向于镜面反射,而不是漫反射。

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的反射光在偏离反射角1°范围内的衰减小于5%,反射镜像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0.017。经研究发现,人眼在亮度为11.89~142.3cd/m2的中等亮度范围内,视觉上人眼最小可觉差亮度与背景亮度的关系满足韦伯定律,二者之间的比值约等于0.017,也就说,当反射镜像调制传递函数大于或等于0.017时,人眼便可以察觉到反射镜像。本申请中第一表面的反射光在偏离反射角1°范围内的衰减小于5%,使反射镜像调制传递函数MTF<0.17,使用户观察不到镜面反射,从而有利于达到类纸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射层102的具体结构存在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透射层102可以包括盖板1021,该盖板1021既可以是玻璃盖板,也可以是柔性盖板(高分子膜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多作限制。其中,盖板1021的一个表面与显示面板101固定,盖板1021的另一个表面可以作为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也就是说,盖板1021的出光面可以作为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

示例性的,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在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

方式一:化学蚀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化学蒙砂蚀刻盖板1021,通过调整蒙砂粉NH4F、NaF的比例来控制微结构单元的尺寸为3~20μm(像素周期不小于40μm),即微结构单元的尺寸可以是3μm,也可以是20μm,还可以是大于3μm且小于20μm的任一取值。通过调整刻蚀时间、HF浓度来控制算术平均高度Ra的变化范围为0.01~1.0μm。以及,制备第一表面的初始Ra/Rsm的范围0.5%~2%,即初始Ra/Rsm可以是0.5%,也可以是2%,还可以是大于0.5%且小于2%的任一取值。

在刻蚀之后,对第一表面进行抛光。通过进一步调整抛光时间和抛光液强酸(H2SO4)与HF质量分数配比进一步修正Ra/Rsm,将Ra/Rsm控制在不大于1.8%的范围内,以防止Ra/Rsm过大而影响显示屏100的清晰度,最终达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

方式二:物理喷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控制喷砂喷丸的大小来控制微结构单元的尺寸为3~20μm之间(像素周期不小于40μm),通过控制喷砂喷丸的硬度和压缩空气的压力来控制Ra和Ra/Rsm达到合理范围,再通过抛光进行进一步形貌修正,最终达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

方式三:喷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无机或者有机高分子材料附着于盖板1021远离显示面板101的表面,形成不平坦的表面结构,通过选择不同的喷涂材料及多次重复涂布的方式来进行表面形貌修正,最终达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

方式四:.曝光显影工艺。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盖板1021远离显示面板101的表面涂覆光阻胶。烘烤固化后,通过根据所需形貌设计的特定图案的光罩,使用紫外(ultraviolet,uv)光进行光刻后显影。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留显影后的光阻胶,实现特定形貌的表面微结构单元,也就是说,由保留的显影后的光阻胶形成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中的微结构单元。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增加蚀刻工艺,对显影后的盖板1021的表面进行化学蚀刻,以形成具有微结构单元的第一表面,也就是说,在盖板1021的表面形成第一表面中的微结构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透射层102不仅包括盖板1021,还可以包括镀膜1022。其中,镀膜1022的一个表面与盖板1021固定。在此情况下,镀膜1022的另一个表面可以作为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示例性的,该镀膜1022可以是减反射镀膜,例如,该镀膜1022对环境光的反射率≤1%。通过设置镀膜1022,有利于抑制环境光对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的干扰,消除漫反射带来的“画面漂白”问题。

在透射层102包括盖板1021和镀膜1022的情况下,既可以通过在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以得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也可以通过在镀膜1022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以得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

具体来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后,再在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该镀膜1022。一般来说,镀膜1022的厚度较小,对微结构单元的形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盖板1021的表面(光滑表面)制备镀膜1022,并在镀膜1022远离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示例性的,至少可以通过以下任一种方式在镀膜1022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

方式一:通过在盖板1021的表面涂覆高分子溶液制备镀膜1022。高分子溶液中添加有颗粒,在高分子溶液涂覆固化后,高分子溶液中的颗粒能够突出镀膜1022的表面,从而可以在镀膜1022的表面形成微结构单元,通过控制颗粒大小、镀膜厚度及溶液中的颗粒密度形成对Ra、Rsm的调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调节颗粒的折射率来调节第一表面的雾度。

方式二:在盖板1021的表面涂覆镀膜基材,在镀膜基材的表面进一步涂覆两种不相溶的树脂。在特定条件下,使两种不相溶的树脂产生相分离,从而形成不平坦表面结构。

方式三:在盖板1021的表面涂覆镀膜基材,在镀膜基材的表面进行纳米压印,通过设计特定的压印磨具实现符合类纸显示和抑制闪点要求的第一表面。

可以理解,相较于在盖板1021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在镀膜1022的表面制备微结构单元的应用场景更为灵活,更换简单,可靠性要求低,制作工艺选择更多。

为了进一步抑制显示屏的闪点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还可以包括中间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中间层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之间,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层也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1内部,且中间层靠近透射层102设置。接下来,分情况进行说明:

情况一:中间层位于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之间。

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显示屏100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之间的中间层103。中间层103可以对显示面板101所产生的显示光线进行散射,从而可以进一步抑制闪点问题。

具体来说,经研究发现,当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较高时,显示屏100的闪点问题会随着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然而,若过度提高第一表面的散射能力,则会降低显示屏100的清晰度。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显示面板101与透射层102之间设置中间层103,由中间层103在第一表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显示光线的散射程度,从而抑制显示屏100的闪点问题。而且,相较于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中间层103可以设置在更加靠近显示面板101的位置,因此有利于降低对显示屏100的清晰度的影响。

示例性的,中间层103的雾度Haze可以为[5%,40%]中的任一取值。具体来说,中间层的雾度可以为5%,也可以为40%,还可以为大于5%且小于40%的任一取值。当中间层103的雾度较小时,不足以达到明显的抑制闪点的效果。当中间层103的雾度较大时,又会影响显示屏100的清晰度。本申请实施例将中间层103的雾度设置为[5%,40%]中的任一取值,可以兼顾抑制闪点问题和维持显示屏100的清晰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为中间层103选取特定材质,使中间层103可以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层103可以包括散射粒子,该散射粒子可以用于调节中间层103的雾度。示例性的,可以通过改变散射粒子的浓度、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散射粒子的尺寸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调节中间层103的散射能力(雾度)。

一般来说,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可以是[1.4,2.5]中的任一取值。也就是说,散射粒子的折射率既可以是1.4,也可以是2.5,还可以是大于1.4且小于2.5的任一取值。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射粒子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不大于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的面积。在此情况下,与微结构单元类似,中间层103中的散射粒子只会对一个子像素所产生的光线进行弯折,且,该散射粒子所弯折的光线将会入射到对应的一个微结构单元中。因此,可以使不同的微结构单元接收到类似的入射光线,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抑制闪点问题。一般来说,为了保持散射粒子的散射能力,散射粒子的尺寸需大于1μm。

需要指出的是,图8所示的中间层103可以直接在现有显示屏100的结构中增设,也可以在显示屏100原有的功能层的基础上实现,也就是说,中间层103在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其它功能。

例如,中间层103可以包括光学胶层。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之间设置有光学胶层1031,光学胶层1031中包括散射粒子,可以对显示面板101产生的显示光线进行散射。同时,光学胶层1031还可以固定显示面板101和透射层102。采用该实现方式,对显示屏100的结构影响较小,实现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光学胶层1031可以包括第一光学胶层1031-1、第二光学胶层1031-2和第三光学胶层1031-3。其中,第二光学胶层1031-2包括上述散射粒子,第一光学胶层1031-1和第三光学胶层1031-3可以是常规材质的光学胶层。第一光学胶层1031-1设置于第二光学胶层1031-2靠近显示面板101的表面,第三光学胶层1031-3设置于第二光学胶层1031-2靠近透射层102的表面。

采用该实现方式,光学胶层1031为三明治结构,其中,第二光学胶层1031-2可以起到增强散射的功能,第一光学胶层1031-1和第三光学胶层1031-3则可以保持光学胶层1031的原有功能,防止散射粒子影响光学胶层1031的粘合效果。

又例如图11所示,显示屏100可以是触摸屏,在此情况下,中间层103还可以包括触摸层1032,该触摸层1032可以产生触控信号,从而使显示屏100可以实现触控功能。示例性的,触摸层1032中可以包括传感器阵列,可以感应用户在显示屏100表面的操作手势,从而产生触控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触摸层1032中添加散射粒子,使触摸层1032可以对显示光线进行散射。

情况二:中间层位于显示面板101和/或透射层102内部。例如,LCD的显示面板101(图2所示)和OLED的显示面板101(图5所示)中皆包括偏光层,该偏光层中便可以设置散射粒子,作为中间层103。示例性的,可以在偏光层的三醋酸纤维(tri-cellulose acetate,TCA)中增加该散射粒子,以降低对偏光层原有功能的干扰。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只有中间层可以设置散射粒子,其它位于显示光线透射路径中的层结构也可以设置散射粒子。例如,盖板1021中也可以增加散射粒子,以抑制显示屏100的闪点问题,具体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01还可以包括广视角膜层208,该广视角膜层208可以扩大显示光线的视场角,使显示光线的空间分布更加类似于纸面反射光线,从而进一步优化类纸显示效果。同理,也可以在背光模组201中设置扩散片,同样可以扩大显示光线的视场角,优化类纸显示效果。而且,设置扩散片还可以减少显示面板101内部干涉产生的闪点,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闪点。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保护膜,该显示屏保护膜可以通过粘贴、真空吸附等方式贴合在显示屏的出光面。该显示屏保护膜包括粗糙面。该粗糙面可以包括多个微结构单元,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位于一个像素区域内,且微结构单元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像素区域的面积,微结构单元是曲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像素区域包括显示屏中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和位于该子像素周围且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与该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可以使非类纸显示的显示屏可以能够实现类纸显示,同时,还可以抑制闪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屏保护膜的粗糙面,具有与上述透射层102的第一表面类似的形貌特征,具体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有两个微结构单元的正投影位于像素区域的子区域内。其中,子区域可以包括一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以及该子像素与相邻的任一子像素之间间隔的区域。

一般来说,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为[0.5μm,1.5μm]中的任一取值,其中,每个微结构单元的高度是指该微结构单元的峰点与谷底之间的距离,具体来说,微结构单元的峰点是指微结构单元中与显示屏之间距离最大的点,微结构单元的谷底是指微结构单元的中与显示屏之间距离最小的点。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粗糙面中平行于显示屏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为[0.1μm,1μm]中的任一取值,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表示在沿该任意方向和该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其中,中心线为纵切面中平行于上述任意方向的直线,且,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分别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和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与中心线构成的多个区域的面积之和相同。

为了提高类纸显示效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粗糙面内微结构单元的密度大于或等于5000/mm2

为了进一步抑制闪点,在粗糙面中平行于显示屏的任意方向上的任意长度范围内,多个微结构单元的算术平均高度Ra与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之间的比例Ra/Rsm大于或等于0.5%;其中,算术平均高度Ra的含义不再赘述。轮廓曲线元素的平均长度Rsm表示在沿任意方向和厚度方向的纵切面上,任意长度范围内,该多个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中,每两个相邻微结构单元的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之间的连线在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的平均值,切面轮廓线的峰点为切面轮廓线中距离显示屏最远的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保护膜为减反膜,从而有利于抑制环境光对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的干扰,消除漫反射带来的“画面漂白”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