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

文档序号:1548964 发布日期:2020-01-17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梯 (Elevator with a movable elevator car ) 是由 金山泰裕 西野克典 中山彻也 于 2017-06-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电梯包括具有绳轮的曳引机、承重梁、主绳缆、轿厢、对重、轿厢侧返回滑轮和配重侧返回滑轮。主绳缆中,作为轴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绳缆端部和作为轴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绳缆端部固定于承重梁。承重梁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轿厢与井道的壁面之间。曳引机固定于承重梁的升降方向的顶面部,配重侧返回滑轮设置在承重梁的升降方向的底面部。(An elevator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traction machine having a sheave, a load bearing beam, a main rope, a car, a counterweight, a car-side return sheave, and a counterweight-side return sheave. In the main rope, a first rope end portion as one end portio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a second rope end portion as the other end portio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re fixed to the load beam. The load beam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car and a wall surface of the hoistway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traction machine is fixed on the top surface part of the lifting direction of the bearing beam, and the counterweight side return pulle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part of the lifting direction of the bearing beam.)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在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井道中升降移动的轿厢的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包括轿厢、对重、挂在设置于轿厢和对重的滑轮上的主绳缆和卷绕该主绳缆的曳引机。另外,已知将主绳缆在轿厢和对重上挂设2次的4:1绳索挂设方式的电梯。

作为现有的4:1绳索挂设方式的电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驱动单元和第一偏转滚轮配置于载置部。进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第一线缆固定点和第二线缆固定点配置于载置部。

另外,作为现有的4:1绳索挂设方式的电梯的其他例子,例如有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井道内的上部配置有轿厢侧返回滑轮装置和对重侧返回滑轮装置。而且,记载了主索体的从第一轿厢悬吊滑轮装置向第一端部延伸的部分和主索体的从第二轿厢悬吊滑轮装置向驱动绳轮延伸的部分,在垂直投影面内相对于轿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一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3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3/06430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中,曳引机在轿厢的升降方向的上方伸出地配置。因此,不能使轿厢升降移动至曳引机的附近,维护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非常繁琐。

而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表示配重侧返回滑轮的第一偏转滚轮设置在与曳引机相同的高度。因此,为了进行维护作业或部件的更换作业,需要使第一偏转滚轮与曳引机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地配置。结果,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存在支承曳引机和第一偏转滚轮的载置部的长度变长、并且井道的尺寸增大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点,提供能够抑制井道的尺寸增大、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的电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电梯包括具有绳轮的曳引机、承重梁、主绳缆、轿厢、对重、轿厢侧返回滑轮和配重侧返回滑轮。承重梁支承曳引机。主绳缆被卷绕在绳轮上。另外,主绳缆中,作为轴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绳缆端部和作为轴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绳缆端部固定于承重梁。轿厢具有挂设主绳缆的多个轿厢侧滑轮,在井道中升降移动。对重具有挂设主绳缆的第一配重侧滑轮和第二配重侧滑轮。轿厢侧返回滑轮隔着轿厢设置在与承重梁相反的一侧,挂设主绳缆。配重侧返回滑轮设置于承重梁,挂设在第一配重侧滑轮和第二配重侧滑轮上挂设的主绳缆。承重梁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在轿厢与井道的壁面之间。曳引机固定在承重梁的升降方向的顶面部,配重侧返回滑轮设置在承重梁的升降方向的底面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能够抑制井道的尺寸增大、并且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例的电梯中的对重侧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例的电梯和轿厢侧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实施方式例的电梯,参考图1~图4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各图中共同的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1.电梯的结构例

首先,对于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参考图1~图4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例的电梯中的对重侧的结构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本例的电梯中的轿厢侧的结构的侧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本例的电梯的平面图。

图1所示的电梯1是轿厢在形成于建筑结构物内的一条井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的电梯。另外,图1所示的电梯1是4:1绳索挂设方式的电梯。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梯1包括搭载人或货物的轿厢120、对重140、主绳缆130、轿厢侧返回滑轮13、配重侧返回滑轮14和曳引机100。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电梯1具有在井道110的顶部设置的承重梁150、2个轿厢侧导轨160A、160B和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

[轿厢]

轿厢120形成为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如图4所示,在轿厢120的一面设置有开口部。在轿厢120设置有将开口部可开闭地封闭的轿厢侧门121。另外,轿厢120的轿厢侧门121与设置于建筑结构物的出入口201相对。在出入口201可开闭地安装有建筑侧门202。

此处,设与轿厢120的升降方向正交、并且与轿厢侧门121和建筑侧门202相对的方向也正交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另外,设与轿厢120的升降方向正交、并且与第一方向X也正交的方向、即平行于轿厢侧门121和建筑侧门202相对的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

另外,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两侧,配置有轿厢侧导轨160A、160B。此处,设将2个轿厢侧导轨160A、160B沿着第一方向X连结的线为引导线160C。

如图2和图3所示,轿厢侧导轨160A、160B在井道110内沿着升降方向立起地设置。轿厢120被轿厢侧导轨160A、160B可滑动地支承。而且,轿厢120A沿着轿厢侧导轨160A、160B在升降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在轿厢120的升降方向的上部,设置有作业框架123。另外,在轿厢120的升降方向的下部,可旋转地设置有第一轿厢侧滑轮15、第二轿厢侧滑轮16、第三轿厢侧滑轮17、第四轿厢侧滑轮18。第一轿厢侧滑轮15、第二轿厢侧滑轮16、第三轿厢侧滑轮17和第四轿厢侧滑轮18的轴方向配置为与第二方向Y平行。

第一轿厢侧滑轮15和第三轿厢侧滑轮17配置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第二轿厢侧滑轮16和第四轿厢侧滑轮18配置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第一轿厢侧滑轮15与第三轿厢侧滑轮17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第二轿厢侧滑轮16与第四轿厢侧滑轮18在第二方向Y上相对。

进而,第一轿厢侧滑轮15与第二轿厢侧滑轮16将轿厢120夹在中间地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地配置。另外,第三轿厢侧滑轮17与第四轿厢侧滑轮18将轿厢120夹在中间地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地配置。

另外,第一轿厢侧滑轮15和第二轿厢侧滑轮16到引导线160C的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t1、与第三轿厢侧滑轮17和第三轿厢侧滑轮18到引导线160C的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t2,被设定为相同长度。由此,能够用2个轿厢侧导轨160A、160B和第一轿厢侧滑轮15、第二轿厢侧滑轮16、第三轿厢侧滑轮17和第四轿厢侧滑轮18,均衡地支承轿厢120。

另外,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配置有承重梁150,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配置有轿厢侧返回滑轮13。承重梁150和轿厢侧返回滑轮13设置在井道110的升降方向的顶部。

轿厢侧返回滑轮13在井道110的顶部配置在轿厢120与井道110的壁面111之间。轿厢侧返回滑轮13在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在第二轿厢侧滑轮16与第四轿厢侧滑轮18之间。另外,轿厢侧返回滑轮13的轴方向配置为与第一方向X平行。

[承重梁]

承重梁150在井道110的顶部配置在轿厢120与井道110的壁面111之间。因此,承重梁150配置在轿厢120的升降方向上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外侧。在承重梁150设置有曳引机100和配重侧返回滑轮14。进而,在承重梁150固定有作为主绳缆130的轴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绳缆端部11,和作为主绳缆130的轴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绳缆端部12。

[曳引机]

如图2和图3所示,曳引机100支承于承重梁150的顶面部150a,配重侧返回滑轮14可旋转地支承于承重梁150的底面部150b。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轴方向配置为与第一方向X平行。由此,能够防止曳引机100妨碍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维护检查和更换作业,能够对于配重侧返回滑轮14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如图2和图4所示,曳引机100配置在承重梁150的轿厢120侧、即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配重侧返回滑轮14配置在承重梁150的井道110的壁面111侧、即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

曳引机100具有卷绕有主绳缆130的绳轮101。绳轮101的轴方向配置为与第一方向X平行。曳引机100使绳轮101朝向作为与井道110的壁面111相反的一侧的轿厢120侧、即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地固定于承重梁150。

另外,绳轮101与可滑动地支承轿厢120的轿厢侧导轨160A相比配置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即井道110的壁面111侧。即,能够防止绳轮101与轿厢120干涉。结果,能够使轿厢120上升至曳引机100的附近。能够容易地进行曳引机100的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进而,因为能够使轿厢120上升至曳引机100的附近,所以能够抑制从曳引机100到井道110的顶部的尺寸增大。

第一绳缆端部11配置在承重梁150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第二绳缆端部12配置在承重梁15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因此,曳引机100和配重侧返回滑轮14配置在第一绳缆端部11与第二绳缆端部12之间。

进而,第一绳缆端部11和第二绳缆端部12与曳引机100同样地,配置在承重梁150的轿厢120侧、即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另外,第一绳缆端部11在第一方向X上到轿厢120的间隔h3、与第二绳缆端部12在第一方向X上到轿厢120的间隔h4被设定为相等。

由此,能够使第一绳缆端部11、第二绳缆端部12和曳引机100靠近轿厢120,能够从轿厢120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如上所述,本例的电梯1中,第一绳缆端部11、第二绳缆端部12和配重侧返回滑轮14一同配置在固定有曳引机100的承重梁150。能够一起进行曳引机100、第一绳缆端部11、第二绳缆端部12和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从第一绳缆端部11垂下的主绳缆130被挂在设置于对重140的第一配重侧滑轮21上。

[对重]

对重140配置在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对重140被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可滑动地支承。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配置在对重140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此处,设将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沿着第二方向Y连结的线为引导线170C。

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在井道110内沿着升降方向竖立地设置。由此,对重140沿着配重侧导轨170A、170B在升降方向上移动。

另外,对重140具有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可旋转地支承在对重140的升降方向的上部。第一配重侧滑轮21配置在对重14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部,第二配重侧滑轮22配置在对重14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部。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轴心21c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轴心22c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和引导线170C倾斜地配置。另外,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轴心21c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轴心22c相互平行地配置。

另外,引导线170C通过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轴心21c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轴心22c。由此,能够用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均衡地支承对重140。

2.主绳缆的挂设顺序

接着,对于主绳缆130的挂设顺序进行说明。

主绳缆130的第一绳缆端部11从承重梁150向升降方向的下方垂下。从承重梁150垂下的主绳缆130被挂在第三轿厢侧滑轮17上。然后,挂在第三轿厢侧滑轮17上的主绳缆130沿着第一方向X通过轿厢120的升降方向的下方,被挂在第四轿厢侧滑轮18上。

挂在第四轿厢侧滑轮18上的主绳缆130沿着升降方向上升,被挂在轿厢侧返回滑轮13上。主绳缆130从轿厢侧返回滑轮13沿着升降方向垂下,被挂在第二轿厢侧滑轮16上,沿着第一方向X通过轿厢120的升降方向的下方,被挂在第一轿厢侧滑轮15上。

挂在第一轿厢侧滑轮15上的主绳缆130沿着升降方向上升,被卷绕在曳引机100的绳轮101上。卷绕在绳轮101上的主绳缆130沿着升降方向垂下,被挂在对重140的第二配重侧滑轮22上。主绳缆130从第二配重侧滑轮22沿着升降方向上升,被挂在配重侧返回滑轮14上。

挂在配重侧返回滑轮14上的主绳缆130沿着升降方向垂下,被挂在对重140的第一配重侧滑轮21上。然后,挂在第一配重侧滑轮上的主绳缆130沿着升降方向上升,作为其另一端部的第二绳缆端部12被固定于承重梁150。由此,通过曳引机100的驱动,轿厢120和对重140在升降方向上移动。

3.滑轮的详细的位置关系

接着,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1的各滑轮的详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此处,将各滑轮的挂着的主绳缆130导入导出的端部称为第一导入导出部和第二导入导出部。第一导入导出部和第二导入导出部位于各滑轮的半径方向的两端部。

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第一导入导出部21a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第二导入导出部22b在第一方向X上相比于井道110的壁面111更靠近轿厢120地配置。

进而,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第一导入导出部21a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第二导入导出部22b相比于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的引导线170C,在第一方向X上更靠近轿厢120地配置。另外,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第一导入导出部21a配置在第二绳缆端部12的升降方向的下方。因此,能够使第二绳缆端部12相比于配重侧导轨170A、170B更靠近轿厢120,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如上所述,第一绳缆端部11在第一方向X上到轿厢120的间隔h3、与第二绳缆端部12在第一方向X上到轿厢120的间隔h4被设定为相等。因此,第一绳缆端部11也能够相比于配重侧导轨170A、170B更靠近轿厢120,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进而,通过使第二绳缆端部12靠近轿厢120,能够缩短从第二绳缆端部12到壁面111的第二方向Y的间隔t3。结果,也能够抑制井道110的尺寸增大。

另外,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中,其轴心21c、22c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和引导线170C倾斜地配置。由此,与使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轴心21c、22c与第二方向Y平行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轿厢120与井道110的壁面111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h1。

进而,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第二导入导出部21b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第一导入导出部22a相比于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的引导线170C,在第一方向X上更靠近壁面111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短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的间隔,并且能够使对重140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h2变长。

另外,通过以2个配重侧导轨170A、170B为基准,能够容易地决定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位置和倾斜。

另外,在第一配重侧滑轮21的第二导入导出部21b的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有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4a。在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第一导入导出部22a的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有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4b。

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一配重侧滑轮21和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轴心21c、22c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倾斜地配置,能够使配重侧返回滑轮14在第一方向X上靠近轿厢120。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配重侧返回滑轮14的维护检查作业和部件的更换作业。

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能够使配重侧返回滑轮14在承重梁150配置在曳引机100的升降方向的下方。结果能够缩短承重梁150的第二方向Y的长度,能够抑制设置有承重梁150的井道110的尺寸增大。

进而,在第二配重侧滑轮22的第二导入导出部22b的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有曳引机100的绳轮101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01a。另外,在绳轮101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01b的升降方向的下方,配置有第一轿厢侧滑轮15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5a。第一轿厢侧滑轮15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5b与第二轿厢侧滑轮16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6a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

在第二轿厢侧滑轮16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6b的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有轿厢侧返回滑轮13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3a,在轿厢侧返回滑轮13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3b的升降方向的下方,配置有第四轿厢侧滑轮18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8a。而且,第四轿厢侧滑轮18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8b与第三轿厢侧滑轮17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7a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在第三轿厢侧滑轮17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7b的升降方向的上方,配置有第一绳缆端部11。

第一轿厢侧滑轮15的第一导入导出部15a与第三轿厢侧滑轮17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7b沿着第二方向Y相对。因此,能够使从曳引机100的绳轮101的第二导入导出部101b到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h5与第一绳缆端部11到轿厢120的第一方向X上的间隔h3大致相等。由此,能够使曳引机100的绳轮101、第一绳缆端部11和第二绳缆端部12到轿厢120的间隔大致相等。结果,能够从轿厢120容易地进行对曳引机100、第一绳缆端部11和第二绳缆端部12的作业。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使轿厢在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升降移动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和“正交”等词语,但它们并不仅表示严格的“平行”和“正交”,而是包括“平行”和“正交”、还可以是处于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平行”和“大致正交”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11……第一绳缆端部,12……第二绳缆端部,13……轿厢侧返回滑轮,14……配重侧返回滑轮,14a……第一导入导出部,14b……第二导入导出部,15、16、17、18……轿厢侧滑轮,21……第一配重侧滑轮,21a……第一导入导出部,21b……第二导入导出部,21c……轴心,22……第二配重侧滑轮,22a……第一导入导出部,22b……第二导入导出部,22c……轴心,100……曳引机,101……绳轮,101a……第一导入导出部,101b……第二导入导出部,110……井道,111……壁面,120……轿厢,121……轿厢侧门,130……主绳缆,150……承重梁,150a……顶面部,150b……底面部,160A、160B……轿厢侧导轨,170A、170B……配重侧导轨,170C……引导线,201……出入口,202……建筑侧门,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相对于作业平台的附加平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