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1563719 发布日期:2020-01-24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isoquinoline derivative ) 是由 金晴昊 龚戬芳 孙昕皓 于 2019-10-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的发明物分子活性不足及合成路线较长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lt;I&gt;S&lt;/I&gt;)-&lt;I&gt;N,N&lt;/I&gt;,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lt;I&gt;H&lt;/I&gt;)-甲酰胺的合成,以(&lt;I&gt;S&lt;/I&gt;)-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和二苯胺为原料,通过上述一步制得(&lt;I&gt;S&lt;/I&gt;)-&lt;I&gt;N,N&lt;/I&gt;,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lt;I&gt;H&lt;/I&gt;)-甲酰胺。本发明既引入了异喹啉母核,到抗炎和镇痛活性强,副作用低的化合物(&lt;I&gt;S&lt;/I&gt;)-&lt;I&gt;N,N&lt;/I&gt;,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lt;I&gt;H&lt;/I&gt;)-甲酰胺;该药物的合成路线短,且成本较低,并且该工艺的可控性好,易于实际大规模工业化量产,制得的产品收率高,纯度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rug synthesis, and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an isoquinoline derivativ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molecular activity and long synthetic route of an invention in the prior art, wherei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 S )‑ N,N 1-triphenyl-3, 4-dihydroisoquinoline-2 (1) H ) -synthesis of formamide by S ) (1-phenyl-1, 2,3, 4-tetrahydroiso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and diphenylamine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to prepare (I) through the one-step process S )‑ N,N 1-triphenyl-3, 4-dihydroisoquinoline-2 (1) H ) -formamide. The invention not only introduces isoquinoline mother nucleus, but also is a compound (I) with strong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y and low side effect S )‑ N,N 1-triphenyl-3, 4-dihydroisoquinoline-2 (1) H ) -a formamide; th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synthetic route, low cost, goo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process, easy actual large-scale industrial mass production, high yield of the prepared product and high purity.)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是机体防御外界感染所启用的一种保护机制,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的感染部位红肿疼痛,疼痛是身体对外界不良应激所作出的自我保护机制。现如今的抗炎、镇痛药主要分为甾体和非甾体两大类,然而甾体类抗炎药在应用过程副作用明显,且容易引发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而非甾体抗炎镇痛药除了高活性低毒性的特点外,还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遂成为了科学家们研发的重点。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很多含有异喹啉母核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据文献报道含有异喹啉环的化合物具有抗炎和镇痛活性。

专利号CN201710156455.6,专利名称为“一种6-苯基吲哚[2,1-a]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吲哚类化合物和炔溴作为原料,以碱作为促进剂,加入钯催化剂、配体,以有机溶剂为溶剂,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80~130℃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浓缩得到粗产物,再经柱层析提纯得到6-苯基吲哚[2,1-a]异喹啉类化合物。

其不足之处在于,上述发明物分子活性不足,消炎和镇痛能力较差,合成路线较长及合成成本较高,且合成过程中反应控制条件复杂,副反应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发明物分子活性不足、消炎和镇痛能力较差及合成路线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既包含了异喹啉母核,又具有酰胺基团,该合成物抗炎能力强、镇痛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低,其中酰胺基团作为一种优势基团在很多药物中起到基本药效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异喹啉衍生物为(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包括以下步骤:

Figure BDA0002228330400000011

酰胺基团可以较好地与人体内生物大分子中的作用部位发生良好的相互作用。

作为优选,以(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按1.0mmol计,各原料投料比如下:(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1.0mmol;甲苯,28-32mL;二苯胺,5.8-5.9mL;NaH,0.41-0.43g;饱和NaCl溶液,30-32mL;乙酸乙酯,55-65mL;蒸馏水,28-32mL;20-22%HCI,10-12mL;1.9-2.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钠;乙醇;

具体制备过程为:

取1.0mmol(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与28-32mL甲苯混合,油浴加热搅拌1.8-2h,将甲苯蒸发;将5.8-5.9mL二苯胺和0.41-0.43g NaH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并升温到130-140℃反应2-2.5h,后蒸除反应生成的乙醇,蒸干后,再反应10-15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30-32mL饱和NaCl溶液,用乙酸乙酯提取,合并有机提取层,再用28-32mL蒸馏水洗涤有机提取层,后再次用10-12mL的20-22%HCI提取,并用1.9-2.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5-10;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用94-96%的乙醇重结晶,即得成品。

(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与二苯胺在NaH催化下,发生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

作为优选,所述油浴加热温度为110-120℃。

为了保证(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能够充分溶解于甲苯中,该过程中采用冷凝回流来实现。

作为优选,甲苯蒸发温度为100-105℃。

作为优选,所述乙酸乙酯萃取次数为2-3次,第一次提取用28-32mL,之后采用14-16mL。

提取2-3次,多次提取是为了保证能够充分获得反应产物,第一次乙酸乙酯用量较多是因为第一次需要提取的产物较多,之后乙酸乙酯用量减少是为了既能从水层中提取剩余的反应产物又不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无水硫酸钠干燥的时间为12-14h。

作为优选,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追踪反应进程,所用展开剂为:二氯甲烷和甲醇的混合物,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4-5:1。

所述异喹啉衍生物在制备抗炎活性和/或镇痛活性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异喹啉衍生物-(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抑制率为86.3%,显示一定抗炎活性。镇痛活性抑制率为73.3%,显示镇痛活性。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为注射药物。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反应所制得的化合物既包含了异喹啉母核,又具有酰胺基团,该合成物抗炎能力强、镇痛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低;

(2)具有优异的多种生物活性,其中分子式中所包含的酰胺基团是一种优势基团,可以较好地与生物大分子中的炎症部位发生良好的相互作用

(3)本发明以较为易得、价格较为低廉的(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和二苯胺为原料,经过简单高效的合成,得到化合物异喹啉衍生物-(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该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短;

(4)该化合物合成成本较低,合成工艺的可控性好,合成效率高,易于实际大规模工业化量产,所制得的产品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异喹啉衍生物为(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包括以下步骤:

具体制备过程为:

取1.0mmol(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与30mL的甲苯加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中,油浴加热至115℃搅拌1.9h,后稍稍冷却至103℃将甲苯蒸发;将二苯胺5.85mL和0.42gNaH,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并升温到135℃,反应过程中冷凝回流,后蒸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醇,蒸干后,再反应13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31mL饱和NaCl溶液,用30mL和15mL的乙酸乙酯各提取1次,合并有机层经30mL蒸馏水洗涤,后再用11mL的21%HCI提取,用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8,将乙酸乙酯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干燥13h,用95%的乙醇重结晶。整个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追踪反应进程,其所使用的展开剂为二氯甲烷(V):甲醇(V)=4.5:1。

实施例1的所得化合物相关参数如下:

I、(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物理数据

Yield:82%,mp:188.9-189.7℃;IR(KBr)cm-1:1720,1616,1248.1H NMR(CDCl3,300MHz):δ2.89-2.93(2H,t,-CH2-),3.81-4.09(2H,t,-CH2-),6.19(1H,s,-CH),6.94-7.07(4H,m,-C6H4),7.05-7.27(5H,m,-C6H5),7.31-7.42(5H,m,-C6H5),7.32-7.45(5H,m,-C6H5).13C NMR(CDCl3,75MHz):δ29.71,43.65,72.17,116.20,119.32,119.96,122.71,125.82,126.99,127.51,127.90,128.53,128.62,129.18,129.70,136.65,138.61,143.03,143.44,155.91.ESI-HRMS calcd for C28H24N2O+([M+H]+):404.5030;found:404.5028.

II.药理活性实验

消炎活性验证:(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和阳性对照药物吲哚美辛按照要求分别超声分散在聚乙二醇-200中,并分别配置成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组设定给药剂量为100mg/kg,将体重在22g左右的小鼠随机分组,雌雄各半,一组7只。实验时,先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使用的媒介溶剂和药物溶液的注射体积均为每只鼠给药0.1mL。给药0.5h后,小鼠左耳内外两面涂抹二甲苯,用量为0.05mL/20g,为实验组;右耳朵不涂抹,作为对照组,完成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的抗炎模型。炎症造模15min后,颈脱臼处死小鼠,使用小鼠耳打孔机中直径6mm的打孔模具分别在同一位置打下小鼠左右双耳的耳片。记录其质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率。以左右两侧耳片重量差作为肿胀程度的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胀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进行组件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抗炎作用强度以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表示:

肿胀度=左耳质量-右耳质量;肿胀率=[(左耳质量-右耳质量)/左耳重量]×100%

镇痛活性验证:(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和阳性对照药物吲哚美辛按照要求分别分散在PEG-200中,并分别配置成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组设定给药剂量为100mg/kg。将体重在22g左右的小鼠随机分组,雌雄各半,一组7只。实验时,先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使用的媒介溶剂和药物溶液的注射体积均为每只鼠给药0.1mL。化合物给药30min后进行实验,腹腔注射1.2%的冰乙酸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疼痛造模,注射剂量为每只鼠0.2mL,(即0.1mL/10g),观察并记录造模后15min内小鼠出现的扭体现象的次数,确定是否镇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现象为:四肢延伸,腹部收缩内凹,臀部扭转的一系列动作,只出现了腹部内凹收缩和蜷缩成团并伴有微微震颤的状态不计为小鼠的扭体反应状态。

药物在醋酸致痛模型中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和镇痛百分率:

抑制率%=(空白组鼠扭体次数均数-给药组鼠扭体次数均数)/空白组鼠扭体反应均数×100%镇痛百分率%=(给药组无扭体反应数-空白组无扭体反应数)/空白组扭体反应数×100%

化合物的体内抗炎和止痛活性

Figure BDA0002228330400000041

Figure BDA0002228330400000051

附注:a%1小时内抗炎活性;b%1小时内镇痛活性;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0.001。

III.结论

(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致痛模型进行小鼠的抗炎活性和镇痛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g/kg的给药剂量下其统计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出显著的抗炎与镇痛活性。(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抗炎抑制率为86.3%,镇痛率为73.3%,化合物(S)-N,N,1-三苯基-3,4-二氢异喹啉-2(1H)-甲酰胺具有比较好的抗炎和镇痛活性。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具体制备过程为:取1.0mmol(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与28mL的甲苯加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中,油浴加热至110℃搅拌1.8h,后稍稍冷却至100℃将甲苯蒸发;将二苯胺5.8mL和0.41gNaH,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并升温到130℃,反应过程中冷凝回流,后蒸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醇,蒸干后,再反应10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饱和NaCl溶液,用28mL和14mL的乙酸乙酯各提取1次,合并有机层经30mL蒸馏水洗涤,后再用10mL的20%HCI提取,用1.9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9.5,将乙酸乙酯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干燥12h,用94%的乙醇重结晶。整个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追踪反应进程,其所使用的展开剂为二氯甲烷(V):甲醇(V)=4:1。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具体制备过程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具体制备过程为:取1.0mmol(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乙酯与32mL的甲苯加置于磁力搅拌器的圆底烧瓶中,油浴加热至120℃搅拌2h,后稍稍冷却至105℃将甲苯蒸发;将二苯胺5.9mL和0.43gNaH,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并升温到140℃,反应过程中冷凝回流,后蒸除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乙醇,蒸干后,再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32mL饱和NaCl溶液,用32mL和16mL的乙酸乙酯各提取1次,合并有机层经30mL蒸馏水洗涤,后再用12mL的22%HCI提取,用2.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10,将乙酸乙酯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干燥14h,用96%的乙醇重结晶。整个反应过程中,使用薄层色谱追踪反应进程,其所使用的展开剂为二氯甲烷(V):甲醇(V)=5:1。

由上述相关实施例1-3的数据可知,只有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方案,才能够在各方面均能满足上述要求,得出最优化的方案,得到最优的活性的异喹啉衍生物。而对于配比的改动、原料的替换/加减,或者加料顺序的改变,均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苯磺顺阿曲库铵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