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文档序号:1580278 发布日期:2020-01-31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Slider body for slide fastener and slider ) 是由 宫崎阳平 滨田嘉一 于 2017-07-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具备: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其覆盖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链牙路径(1a)的上下;柱(14),其连接上翼板与下翼板的上下间;前安装柱(15)和后安装柱(16),其从上翼板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安装有罩(4、4A);以及容纳凹部(18),其以能够在上翼板的上表面的前安装柱与后安装柱之间容纳与罩是分体部件的控制爪的前端部的方式凹陷,前安装柱和后安装柱在其侧面上具备用于将罩支撑为能够上下摇动的前支撑部(15e)和后支撑部(16e),上翼板在其上表面的后安装柱与容纳凹部之间具备爪孔(11a),该爪孔(11a)能够容纳与罩是分体部件或者与罩一体化的控制爪的爪部,并且与链牙路径连通,爪孔具备第一爪孔部(11b、11d)和第二爪孔部(11c、11e),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在上翼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并且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A slider body for a slide fastener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wing plate (11) and a lower wing plate (12) which cover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an element path (1a) penetrating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a post (14) which connects the upper and lower spaces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and the lower wing plate, a front mounting post (15) and a rear mounting post (16) which protrude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and to which covers (4, 4A) are attached, and an accommodation recess (18) which is recessed so as to accommodate the front end portion of a control pawl which is a separate member from the covers between the front mounting post and the rear mounting post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pper wing plate, the front mounting post and the rear mounting post being provided on the side surfaces thereof with a front support portion (15e) and a rear support portion (16e) for supporting the covers so as to be able to rock up and down, the upper wing plate being provided on the upper surface thereof with a pawl hole (11a) between the rear mounting post and the accommodation recess, the pawl hole (11a) which can accommodate a pawl portion which is a separate member from the covers or a control pawl and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the element path, and a second pawl hole portion (11b) and a second pawl hole portion (11d) which are adjacent to the upper wing plate, and a second pawl hole portion (11 b.)

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的拉头的主体以及使用该主体的拉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拉头中使用的主体以及拉头。

背景技术

作为带有自动停止功能的现有的拉头的一个例子,存在由主体、操作主体的拉片以及将拉片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上的罩这三个部件构成的拉头(专利文献1)。

罩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上壁和从上壁的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侧壁。另外,罩除了具备上壁、侧壁之外,还具备:作为从上壁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板簧的弹性片;以及作为从侧壁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并且将主体控制为能够移动和不能移动的控制爪的停止爪。

另外,主体具备:覆盖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链牙路径的上下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以及从上翼板的上表面的前后突出并且安装罩的前方的安装柱和后方的安装柱。而且,在上翼板上形成有与链牙路径连通的爪孔。在爪孔中容纳有控制爪,凭借板簧的复原力而使控制爪的前部与链牙碰撞,从而拉头成为不能移动的状态、即所谓的自动停止状态。

操作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拉头的拉片的作业是将拉片提拉,从而控制爪与该提拉动作联动地朝向后方并且上升。

另外,将罩安装到主体上的作业也是将控制爪安装到主体上的作业,控制爪与罩一起向与操作拉头的拉片的作业时不同的方向移动,详细而言,控制爪与罩一起朝向下方并且朝向后方。

在上述任何作业中都需要使爪孔不与控制爪碰撞,以使爪孔不阻止控制爪的动作。而且,由于在任何作业中控制爪都向后方位移,因此在自动停止状态下,爪孔成为相对于控制爪在前后两方具备间隙的状态。

另外,作为具备自动停止功能的现有的拉头的一个例子,存在由主体、拉片、作为控制爪的爪杆、通过弹性变形而产生使爪杆的一部分突出进入到主体的内部的复原力的板簧、以及覆盖拉片、板簧、爪杆并且将拉片、爪杆安装在主体上的罩这五个部件构成的拉头(专利文献2)。

主体作为发挥与专利文献1的主体相同功能的部件,具备上翼板、下翼板、前方的安装柱以及后方的安装柱。另外,上翼板除了具备爪孔之外,还具备作为容纳爪杆的前端部的容纳凹部的卡定基部。

操作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拉头的拉片的作业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拉头的情况相同。

另外,将控制爪安装在主体上的作业是使控制爪从主体的正上方向下方移动,将爪杆的前端部***容纳凹部,并且将控制爪的后端部(爪部)***爪孔。

在上述任何作业中都需要使爪孔不与控制爪碰撞,以使爪孔不阻止控制爪的动作。而且,由于在将控制爪安装于主体的作业中控制爪在前后方向上不位移,因此在自动停止状态下,爪孔成为相对于控制爪在后方具备间隙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4632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5008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三个部件的拉头与五个部件的拉头相比,部件数量少。另一方面,五个部件的拉头与三个部件的拉头相比,能够与罩的厚度无关地设定控制爪的厚度。

因此,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本发明的申请时刻,尝试兼备五个部件的拉头和三个部件的拉头的优点,将五个部件中的板簧与罩一体化,即尝试制作四个部件的拉头。更详细而言,四个部件的拉头具备主体、拉片、控制爪以及带板簧的罩。四个部件的拉头与三个部件的拉头相比,由于是几乎相同的结构,因此只要能够共用主体,则仅通过生产一种主体就能够生产四个部件的拉头和三个部件的拉头,换言之能够生产两种拉头,因此优选。

另外,在四个部件的拉头和三个部件的拉头共用主体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爪孔的长度。这是因为,在控制爪成为单独的部件的情况和成为罩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自动停止状态下,在爪孔相对于控制爪在前方是否具备间隙这点不同。

综合以上叙述的情况,可以考虑如下。四个部件的拉头换言之为控制爪和罩是分体的种类的拉头。另外,三个部件的拉头换言之为控制爪是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控制爪为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以及控制爪和罩为分体部件的种类的拉头中使用的主体,以及提供一种使用该主体的拉头。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具备:上翼板和下翼板,其覆盖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链牙路径的上下;柱,其连接上翼板和下翼板的上下间;前安装柱和后安装柱,其从上翼板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安装有罩;以及容纳凹部,其以能够在上翼板的上表面的前安装柱与后安装柱之间容纳与罩是分体部件的控制爪的前端部的方式凹陷。而且,前安装柱和后安装柱在其侧面上具备用于将罩支撑为能够上下摇动的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另外,上翼板在其上表面的后安装柱与容纳凹部之间具备爪孔,该爪孔能够容纳与罩是分体部件或者与罩一体化的控制爪的爪部,并且与链牙路径连通。另外,爪孔具备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此外,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在上翼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并且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

作为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下1)、2)的例子。

1)上翼板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分隔第一爪孔部与第二爪孔部的分隔部,第一爪孔部与第二爪孔部通过分隔部而分离。

2)第一爪孔部与第二爪孔部在宽度方向上相连。

另外,关于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一爪孔部与第二爪孔部的关系不限。但是为了提高上翼板的强度而优选孔的面积较小。

另外,在与罩是分体部件的控制爪的爪部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的情况下,控制爪中的相对于爪部形成在上侧的被载置部载置在上翼板上。

而且,为了提高上翼板的强度,并且使控制爪的姿势稳定,优选以如下方式。

即,关于前后方向的长度,第一爪孔部比第二爪孔部短。另外,上翼板具备载置部,该载置部载置控制爪中的相对于爪部形成在上侧的被载置部。此外,载置部在其周围与爪孔以外的部分相比,以台阶状向下方凹陷地形成,并且相对于第一爪孔部与前侧或者后侧邻接。

另外,对于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彼此的前面的位置是否一致不限,也可以如下所述。

即,第一爪孔部与第二爪孔部的彼此的前面的位置前后不同。

作为使用了上述主体的拉头的具体结构的例子,可以举出以下1)、2)的例子。

1)使用与罩是分体部件的控制爪的类型的拉头,具备:主体;拉片,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并且作为转动的中心的轴部配置在上翼板上;控制爪,其在前安装柱与后安装柱之间载置在轴部上,并且将主体控制为能够移动和不能移动,该控制爪的前端部的摇动凸部与容纳凹部嵌合,并且其后端部的爪部从爪孔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中;以及罩,其相对于前安装柱和后安装柱在上下方向上可摇动地安装,并且上板部和侧板部从上方和侧方覆盖控制爪,上板部凭借从上板部的前端沿着前安装柱的前面延伸的板簧部的复原力,将控制爪向下方推入。而且,爪部至少容纳在第一爪孔部中。

2)控制爪为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具备:主体;拉片,其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并且作为转动的中心的轴部配置在上翼板上;以及罩,其相对于前安装柱和后安装柱在上下方向上可摇动地安装,并且上板部和侧板部从上方和侧方覆盖前安装柱,从侧板部向下方延伸的爪部容纳在爪孔中,并且凭借从上板部的前端沿着前安装柱的前面延伸的板簧部的复原力,将爪部的下部推入到链牙路径内。而且,爪部容纳在第二爪孔部中。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只要以如下方式即可:在使用与罩一体化的控制爪的爪部的情况下,在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中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较长的一个爪孔部中容纳爪部,在使用与罩是分体部件的控制爪的情况下,在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中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较短的一个爪孔部中容纳爪部,并且将控制爪的前端部容纳在容纳凹部中。这样,本发明的主体能够用于控制爪为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以及控制爪和罩是分体的种类的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中使用的主体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分解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组装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罩的安装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6(A)、(B)图是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自动停止状态和解除了自动停止状态而表示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分解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9(A)、(B)图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自动停止状态和罩的安装操作的局部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中使用的主体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拉头的自动停止状态的局部截面图。

图17是拉链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F:拉链;F1:拉链牙链带;F2:拉链带;F3:链牙列;S、S1、S2:拉头;1:主体;1A、1B、1C、1D:主体;1a:链牙路径;1b:带槽;11:上翼板;11a:爪孔;11b:第一爪孔部;11b1:前面;11b2:侧面;11b3:后面;11c:第二爪孔部;11c1:前面;11c2:侧面;11c3:后面;11d:第一爪孔部;11d1:前面:11d2:侧面;11d3:后面;11e:第二爪孔部;11e1:前面;11e2:侧面;11e3:后面;11n:爪孔的后面;11s:分隔部;11t:***部;11z、11z1:载置部;12:下翼板;13:凸缘;14:柱;15:前安装柱;15b:板簧部用凹部;15c:第一凹部;15d:第二凹部;15e:前容纳部(前支撑部);15f:前伸出部;16:后安装柱;16e:后容纳部(后支撑部);16f:后伸出部;17:内板;18:容纳凹部;18a:侧面;18b:侧面;19:突出部;2:拉片;21:轴部;22:抓握部;23:通孔;3:控制爪;31:被上推部;31a:摇动凸部;31b:被上推部主体;31c:后端部(被载置部);32c:爪部;32a:爪部的前面;32b:爪部的侧面;32c:爪部的侧面;32d:爪部的后面;33:被载置部;4、4A罩;41:上板部;42:板簧部;42a:第一弹簧片部;42b:第二弹簧片部;43:侧板部;43a:侧板主体部;43a1:通孔;43b:前突出片部;43c:后突出片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拉链F具备一对拉链牙链带F1、F1和开闭一对拉链牙链带F1、F1的拉头S。

一对拉链牙链带F1、F1具备:呈带状且在带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拉链带F2、F2;以及分别固定在一对拉链带F2、F2的对置的侧缘部的一对链牙列F3、F3。顺便地说,存在如下方式的链牙列F3:如图17的例子所示,将单丝弯曲成线圈状,且该线圈的一匝的链牙连续多个(以下称为“线圈链牙”),或者如图11~图14所示,多个链牙相对于拉链带在其延伸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固定(以下称为“独立链牙”)等。

以下,使用相互正交的三条直线方向来确定方向。

第一直线方向是使一对拉链牙链带F1对置的方向,换言之是一对链牙列F3、F3对置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顺便地说,拉链牙链带F1(拉链带F2)为带状,其带宽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谓左右方向是图17的左右方向。

第二直线方向是一对拉链牙链带F1的长度方向,换言之是带状的拉链牙链带F1的延伸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所谓前方向是在关闭一对拉链牙链带F1时(使一对链牙列F3、F3啮合时)使拉头S移动的方向。所谓后方向是在打开一对拉链牙链带F1时(使一对链牙列F3、F3分离时)使拉头S移动的方向。所谓前方向是图17的上方,所谓后方向是图17的下方。

第三直线方向是拉链牙链带F1的厚度方向,换言之是拉链带F2或者链牙列F3的厚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所谓上方向是与图17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中朝向跟前的方向。所谓下方向是与图17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中朝向里侧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用于线圈链牙。如图3、4、15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具备:能够对一对拉链牙链带F1、F1进行开闭的主体1;配置在主体1上并且能够前后转动的拉片2;载置在主体1上并且根据拉片2的形态将主体1控制为能够移动和不能移动的控制爪3;以及覆盖控制爪3并且将拉片2和控制爪3与主体1连接的罩4,该罩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摇动。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将主体1、拉片2、控制爪3以及罩4作为分体的部件,由四个部件构成。顺便地说,关于拉片2,所谓转动是在通过拉头S对一对拉链牙链带F1、F1进行开闭时操作拉片2而使操作拉片2前后旋转时的动作。以后,基于控制爪3将主体1控制为不能移动的状态、即所谓的自动停止状态,对拉头S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拉片2在转动时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在半径方向的一端部具备成为转动中心的轴部21,在半径方向的另一端部具备用于抓住拉片2的抓握部22。更详细而言,拉片2在半径方向的一侧具备通过罩4的通孔23。相对于通孔23,半径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是抓握部22,形成通孔23的框部中的相对于抓握部22在半径方向上对置的部分是轴部21。该轴部21配置在主体1上,在轴部21上配置有控制爪3。

控制爪3具备:在轴部21的上侧前后延伸并且被轴部21上推的被上推部31;以及从被上推部31的后部朝向下方的爪部32。另外,控制爪3在比被上推部31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具备爪部32,因此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31c比爪部32更向后方伸出。被上推部31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罩4具备:与主体1的上表面对置的上板部41;从上板部4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板簧部42;以及从上板部41的左右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板部43、43。罩4是通过冲压加工将金属板折弯而形成的。另外,罩4(侧板部43)的厚度比控制爪3的左右方向的厚度薄。另外,罩4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主体1用于使链牙啮合和分离。如图3~图5所示,主体1作为空间部,在其前后面上具备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并且供一对链牙列通过的链牙路径1a,在其左右侧面上具备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并且供一对拉链带通过的带槽1b。

链牙路径1a是其前部被左右分隔的空间部。换言之,链牙路径1a的前部是分支为左右的两条分支路径,链牙路径1a的后部成为两条分支路径合流而朝向后方的一条通路。

另外,为了形成链牙路径1a和带槽1b,主体1具备:覆盖链牙路径1a的上侧的上翼板11;相对于上翼板11在下方隔开间隔地对置并且覆盖链牙路径1a的下侧的下翼板12;以缩小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的上下的间隔的方式向上或者下方向突出,并且从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的至少一个的左右端部突出的凸缘13、13(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从两个左右端部突出的四个凸缘13、13、13、13);在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的前部且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连接上翼板11与下翼板12的柱14,该柱14夹在一对链牙列F3、F3之间;以及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前后且从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别向上方突出,并且安装罩4的前安装柱15和后安装柱16。

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是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上翼板11在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之间且靠近后安装柱16的位置具备用于使爪部32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的爪孔11a。爪孔11a在其厚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贯通上翼板11。

如图1所示,爪孔11a具备能够容纳与罩是分体的部件的控制爪的爪部的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在上翼板11的宽度方向上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上相连(连通)。另外,第一爪孔部11b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比第二爪孔部11c靠上翼板11的中心侧的位置。

另外,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在俯视时均为矩形状,均使前后方向的尺寸(长度)比宽度方向的尺寸长。

另外,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不同。而且,关于前后方向的尺寸,第一爪孔部11b比第二爪孔部11c短。

另外,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使彼此的前面11b1、11c1的位置前后不同。更详细而言,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位于比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靠后方的位置。另外,俯视时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成为相对于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以台阶状向后方下降的状态。

另外,爪孔11a具有一般而言的起模斜度,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长度从下方向上方变宽。

在图2中示出了拉头处于自动停止状态时的爪孔11a与控制爪的爪部32的关系。另外,由于爪孔11a如上所述具有起模斜度,因此在图2中简化爪孔11a,仅示出有爪孔11a的下端。

而且,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协作地容纳控制爪3的爪部32。为了详细地说明该关系,使用上翼板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以下称为“中心线”)L。另外,中心线L与在宽度方向上对啮合的状态的一对链牙列F3、F3进行二等分的线一致。上述关系的详细情况如下。

爪部32的前面32a与爪孔11a的前面11m部分地接触。更详细地,爪部32的前面32a与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接触,并且成为与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分离的状态(非接触)。

爪部32的左右的侧面32b、32c中的一个(距离中心线L较远的一个的侧面32c)与第二爪孔部11c的侧面(距离中心线L较远的一个的侧面11c2)接触。爪部32的左右的侧面32b、32c中的另一个(距离中心线L较近的一个的侧面32c)与第一爪孔部11b的侧面11b2非接触。

另外,第一爪孔部11b的后面11b3和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11c3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一直线连续的状态。另外,爪部32的后面32d与爪孔11a的后面11n(第一爪孔部11b的后面11b3和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11c3)非接触。

另外,如图1、6所示,上翼板11具备载置部11z,该载置部11z在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之间且相对于爪孔11a与后侧邻接,并载置控制爪3的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31c。后端部31c也称为被载置部31c。另外,在上翼板11中,在与罩4是分体的部件的控制爪3的爪部32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的情况下,控制爪3中的相对于爪部32的上侧的部分(被载置部31c)载置在载置部11z上,决定了爪部32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的长度,并且使控制爪3的姿势稳定。另外,载置部11z遍及爪孔11a的宽度方向的全长(相对于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这两者遍及宽度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另外,载置部11z在其周围与上翼板11的上表面上的爪孔11a以外的部分相比,以台阶状向下方凹陷地形成。而且,在自动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如图6(A)所示,在载置部11z上载置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被载置部)31c,爪部32从爪孔11a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并且与未图示的链牙列接触,将拉头S控制为不能移动。

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1除了具备上翼板11、下翼板12、凸缘13、柱14、前安装柱15以及后安装柱16之外,还在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之间且相对于后安装柱16在前侧,具备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突出的内板17。更详细而言,内板17在爪孔11a和载置部11z的侧方且从后安装柱16向前侧突出,并且在罩4的一对侧板部43、43的内侧以沿着一个侧板部43的方式配置。

另外,如图3、6所示,主体1在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之间将控制爪3在前后左右进行定位,并且将控制爪3以能够上下摇动的方式加以容纳。为了将控制爪3的前端部定位为摇动的中心部,主体1和控制爪3具备在彼此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摇动凸部31a和容纳凹部18。

如图1、3、6所示,容纳凹部18为了容纳摇动凸部31a而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侧向下方凹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凹部18与前安装柱15的后侧邻接而形成。更详细而言,主体1除了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上具备前安装柱15、后安装柱16以外,还具备从该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19,在突出部19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作为容纳凹部18的孔。另外,容纳凹部18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突出部19的中央部,在前后方向中的后面上形成在比突出部19的后面靠前侧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中的前面上与突出部19的前端(换言之为前安装柱15的后面)一致地形成。

另外,如图1、2所示,容纳凹部18设为使侧面18a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更详细而言如下。容纳凹部18的左右侧面18b、18a相对于上翼板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L配置在左右两侧。而且,容纳凹部18的左右侧面18b、18a中的第一爪孔部11b相对于中心线L位于的一侧(图的右侧)的侧面18a以随着朝向后方而远离中心线L的方式倾斜。另外,由于容纳凹部18和爪孔11a容纳控制爪3的摇动凸部31a和爪部32,因此在自动停止状态下,控制爪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这样,主体1除了具备上翼板11、下翼板12、凸缘13、柱14、前安装柱15、后安装柱16以及内板17之外,还具备突出部19、摇动用的容纳凹部18。

另外,如图3、6所示,摇动凸部31a是控制爪3的被上推部31的前端部。更详细而言,控制爪3的被上推部31具备前后延伸的被上推部主体31b和从被上推部主体31b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摇动凸部31a。顺便地说,从侧面观察时,被上推部主体31b为圆弧状,其圆弧的中心位于被上推部主体31b的下方。

另外,主体1以使罩4的板簧部42沿着前安装柱15的前面的方式在前后左右定位并容纳。因此,主体1和板簧部42为如下的结构。

板簧部42具备:从罩4的上板部41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第一弹簧片部42a;以及从第一弹簧片部42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弹簧片部42b。

主体1的前安装柱15在左右方向的中间部且从上表面遍及前面而具备板簧部用的凹部15b。板簧部用的凹部15b具备容纳第一弹簧片部42a的第一凹部15c和容纳第二弹簧片部42b的第二凹部15d。该第二凹部15d遍及前安装柱15的前面和上翼板11的上表面这两面而形成。另外,第一凹部15c形成于前安装柱15的上表面。

关于使罩4相对于主体1能够上下摇动的结构,罩4如下所述。如图3、5所示,罩4的侧板部43具备:从上板部41的左右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侧板主体部43a;相对于侧板主体部43a的下部向前方突出的前突出片部43b;以及相对于侧板主体部43a向后方突出的后突出片部43c。

前突出片部43b成为罩4摇动时的中心部,后突出片部43c成为罩4摇动时的位移部。因此,在罩4中,将侧板部43的前部作为摇动的中心部,并且将侧板部43的后部作为通过摇动而上下位移的位移部。另外,在使罩4的后部位移到上方时,板簧部42弹性变形而弯曲,并且与控制爪3一起产生将罩4的后部向下方推回的大的复原力。

另外,一对侧板主体部43a、43a中的与侧方对置的部分分别具备左右贯通并且向下方开口的通孔43a1。该通孔43a1是用于供拉片2的轴部21通过并且将拉片2支撑为能够转动的孔。

关于使罩4相对于主体1能够上下摇动的结构,主体1如下所述。如图3、5所示,主体1在前安装柱15的左右侧面的下部具备前容纳部15e,该前容纳部15e使左右的前突出片部43b不能上下位移地容纳,在后安装柱16的左右侧面的下部具备后容纳部16e,该后容纳部16e使后突出片部43c上下能够位移地容纳。

前容纳部15e在前安装柱15的侧面凹陷并且向后方开口。前容纳部15e的上下尺寸比前突出片部43b的上下尺寸稍长。该前容纳部15e是用于将罩4支撑为能够上下摇动的前支撑部15e。

另外,前安装柱15的侧面中的相对于前支撑部15e的上侧的部分是相对于前支撑部15e以台阶状向侧方伸出的前伸出部15f。前伸出部15f使容纳于前支撑部15e的前突出片部43b不能向上方向位移。

后容纳部16e在后安装柱16的侧面凹陷并且向前方开口。该后容纳部16e的上下尺寸比后突出片部43c的上下尺寸充分长。该后容纳部16e是用于将罩4支撑为能够上下摇动的后支撑部16e。

另外,后安装柱16的侧面中的相对于后支撑部16e的上侧的部分是相对于后支撑部16e以台阶状向侧方伸出的后伸出部16f。后伸出部16f决定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后突出片部43c的移动范围中的上方的极限位置。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如下组装。首先,将拉片2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是将拉片2的轴部21相对于主体1从其上方***到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突出部19)之间。接着,将控制爪3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是使控制爪3从轴部21的上方向下方移动,以用控制爪3从上方覆盖轴部21的方式将摇动凸部31a***到容纳凹部18中,将爪部32***爪孔11a。即,在将控制爪3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中,控制爪3在前后方向上不位移。最后,将罩4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是将罩4安装到前安装柱15和后安装柱16上。另外,由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的罩4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与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罩安装到主体上的作业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中详细叙述。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中,如图6(A)所示,在拉片2的轴部21载置在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情况下,罩4的上板部41与控制爪3接触,板簧部42的下端部与主体1的前面接触,因此板簧部42稍微弯曲。凭借该板簧部42的复原力,罩4的上板部41将控制爪3向下方推入,爪部32成为深深地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的状态。而且,爪部32的前部(下部)嵌入一个链牙列中的相邻的链牙之间。另外,爪部32的上部的前面32a与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接触,成为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被载置部)31c载置在载置部11z上的状态。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不能移动。尤其是,即使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要向后方移动,只要不操作拉片2,就会维持爪部32的前面32a与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的接触状态,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不能移动。另外,此时,只要凭借板簧部42的复原力而使罩4的上板部41限制控制爪3的向上方的移动,则罩4的上板部41和控制爪3也可以不接触(也可以是接近的状态)。

顺便地说,根据图2,如上所述,爪部32的后面32d与爪孔11a的后面11n(第一爪孔部11b的后面11b3和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是非接触的(有间隔),利用该间隔,控制爪3的爪部32能够以摇动凸部31a为中心朝向后方并且向上方位移。因此,在自动停止状态下,爪孔11a成为相对于控制爪3在后方具备间隙的状态。

然后,操作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的拉片2的作业是将拉片2提拉,从而控制爪3与该提拉动作联动地朝向后方并且上升。于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如图6(B)所示,拉片2的轴部21将控制爪3上推而使其比上翼板11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离开。此时,控制爪3与罩4的上板部41接触,并且以侧板部43的前部为摇动的中心部而将罩4向上方抬起。此时,板簧部42较大地弯曲,在板簧部42上产生较大的复原力。该复原力是使罩4对应于每个控制爪3向下方推入的力。另外,在拉片2的轴部21上推了控制爪3的情况下,爪部32上升,爪部32的上部的前面32a离开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并且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31c成为离开载置部11z的状态。此时,与轴部21载置于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情况相比,由于爪部32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的突出进入长度变短,或者爪部32不会突出进入到链牙路径1a,因此爪部32的前部(下部)从一个链牙列中的相邻的链牙之间拔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能够移动。这样,通过使爪部32的突出进入长度对应于轴部21的上下位置而变化,从而控制爪3的爪部32控制拉头S(主体1)的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也用于线圈链牙。另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相比,在具备相同结构的主体1和拉片2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在没有控制爪3、以及罩4A的形状上不同。即,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的主体1如图1所示,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的主体1相同的结构。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将主体1、拉片2以及罩4A作为分体的部件,由三个部件构成。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的罩4相比,罩4A在具备上板部41、板簧部42以及一对侧板部43、43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在将控制爪3的爪部32从一对侧板部43、43中的一个侧板部43,更详细地是从侧板部43中比通孔43a1靠后方的位置朝向下方延伸这一点上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爪3仅由爪部32构成。关于前后方向的宽度,爪部32成为前部(下部)逐渐变细的形状。另外,爪部32的前面和后面这两者随着朝向下方而彼此接近。如图8所示,该爪部32容纳在第二爪孔部11c中。

将罩4A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如下。

首先,如图9(B)的单点划线所示,将罩4A的后突出片部43c***后安装柱16的后支撑部16e,将罩4A的前突出片部43b相对于前安装柱15的前支撑部15e配置在上侧,使罩4A成为相对于水平倾斜的状态。此时,爪部32的前部(下部)成为接近爪孔11a的前面11m(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的状态。

接着,将罩4A的前侧向下方推入。于时,如图9(B)的实线所示,罩4A以后突出片部43c为中心向前方倾倒的方式慢慢旋转,控制爪3的爪部32与罩4A一起在爪孔11a的内部朝向下方并且朝向后方。进而,当将罩4A的前侧向下方推入时,如图9(A)的实线所示,罩4A的前突出片部43b容纳在前安装柱15的前支撑部15e中,罩4A的爪部32以相对于第二爪孔部11c在前后隔开间隔的状态被容纳。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爪部32的前面32a与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非接触,爪部32的后面32d与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11c3非接触。另外,爪部32的左右侧面32b、32a与爪孔11a的左右侧面(第一爪孔部11b的侧面11b2、第二爪孔部11c的侧面11c2)也是非接触的。

另外,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的罩4A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也是将控制爪3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罩4安装到主体1上的作业相同。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的情况下,当将罩4A向主体1安装时,凭借板簧部42的复原力将罩4A向下方推入,由此,作为罩4A的一部分的爪部32被推入到链牙路径1a内。

操作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的拉片2的作业是将拉片2提拉,从而控制爪3与该提拉动作联动地朝向后方并且上升。在上述任一作业中,由于控制爪3向后方位移,因此在自动停止状态下,爪孔11a成为相对于控制爪3的爪部32在前后两方具备间隙的状态。

如图1、2、8所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均使用相同的主体1。因此,在两个实施方式的拉头S1、S2中使用的主体1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如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那样使用与罩4A一体化的控制爪3的爪部32的情况下,主体1仅在第二爪孔部11c容纳爪部32。顺便地说,第二爪孔部11c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一爪孔部11b长,爪部32容纳在较长的第二爪孔部11c中。

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那样,在使用与罩4是分体的部件的控制爪3的情况下,主体1在容纳凹部18中容纳作为控制爪3的前端部的摇动凸部31a,并且在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这两者中容纳爪部32。顺便地说,第一爪孔部11b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二爪孔部11c短,在较短的第二爪孔部11c和较长的爪孔部11b这两者中容纳爪部32。另外,由于在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这两者中容纳爪部32,因此与仅在第一爪孔部11b容纳爪部32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爪孔11a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这样,主体1能够用于控制爪3和罩4是分体的种类的拉头S、以及控制爪3是罩4A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S1。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将控制爪3和罩4作为分体部件,但是只要在组装后分解而准备控制爪3一体化的罩4,则能够组装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S1使用控制爪3一体化的罩4A,但是只要在组装后分解而准备分体部件的控制爪3和罩4,则能够组装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1。

本发明的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与独立链牙对应,更详细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链牙列由金属制的链牙构成。在图11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A与控制爪3的关系,在图12中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A与控制爪3的关系。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如图10~12所示,使用相同结构的主体1A。

该主体1A的爪孔11a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的两个通孔11d、11e。一个通孔11d是第一爪孔部11d,另一个通孔11e是第二爪孔部11e。这些第一爪孔部11d和第二爪孔部11e俯视时均为矩形状,均使前后方向的尺寸(长度)比宽度方向的尺寸长。

另外,上翼板11使第一爪孔部11d和第二爪孔部11e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并且在第一爪孔部11d与第二爪孔部11e之间,具备在宽度方向上分隔第一爪孔部11d与第二爪孔部11e的分隔部11s。因此,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通过分隔部11s而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部11s的上表面上具备从上翼板11的上表面***的***部11t。

相对于上翼板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L,第一爪孔部11d形成于一侧,第二爪孔部11e形成于另一侧。另外,第二爪孔部11e比第一爪孔部11d更远离中心线L。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爪孔部11e在与中心线L之间具备间隔,第一爪孔部11b在其上端与中心线L之间没有间隔,在其下端与中心线L之间具有间隔。

第一爪孔部11d和第二爪孔部11e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第一爪孔部11d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第二爪孔部11e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短。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第一爪孔部11d的前面11d1的上端形成为与第二爪孔部11e的前面11e1的上端相同。另外,关于前后方向的位置,第一爪孔部11d的前面11d1的下端形成在比第二爪孔部11e的前面11e1的下端靠前侧。另一方面,第一爪孔部11d的后面11d3形成在比第二爪孔部11e的后面11e3靠前侧。另外,关于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一爪孔部11b形成为比第二爪孔部11c宽。

这种情况下的第一爪孔部11d如图11所示,收纳与罩是分体的部件的控制爪3的爪部32。另外,上翼板11具备载置部11z,该载置部11z相对于第一爪孔部11d与后侧邻接,并载置控制爪3的被上推部31的后端部31c。而且,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虽然未图示,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主体、控制爪、罩以及拉片这四个部件。

另外,如图12所示,第二爪孔部11e收纳与罩一体化的控制爪3的爪部32。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主体、罩以及拉片这三个部件。

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A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相同,能够用于控制爪3和罩是分体的种类的拉头、以及控制爪3是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

本发明的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也与独立链牙对应,更详细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链牙列由树脂制的链牙构成。在图13中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B与控制爪3的关系,在图14中示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B与控制爪3的关系。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也与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同样,使用相同结构的主体1B。另外,主体1B的上翼板11具备爪孔11a,爪孔11a具备通过分隔部11s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第一爪孔部11d和第二爪孔部11e。而且,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B与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A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爪孔部11b的下端与中心线L之间没有间隔。关于第二爪孔部11c与中心线L之间具备间隔这一点,与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相同。

顺便地说,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虽然未图示,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主体、控制爪、罩以及拉片这四个部件。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虽然未图示,但是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具备主体、罩以及拉片这三个部件。

而且,第五、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B也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同样,能够用于控制爪3和罩是分体的种类的拉头、以及控制爪3是罩的一部分的种类的拉头。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用于线圈链牙,关于在这些拉头中使用的主体,爪孔具备在宽度方向上相连(连通)的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另外,第三~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用于独立链牙,关于在这些拉头中使用的主体,爪孔具备被分隔部在宽度方向上分隔的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但是,主体并不会通过分隔部的有无而确定能够使用的链牙列为线圈链牙用和独立链牙用的哪一个。

例如,在爪孔具备在宽度方向上连通的第一爪孔部和第二爪孔部的情况下,主体不仅能够用于线圈链牙,而且能够用于独立链牙。在图15中示出了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主体1的变形的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变形例”)。

关于变形例的主体1C的爪孔11a,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使彼此的后面11b3、11c3的位置前后不同。更详细而言,第一爪孔部11b的后面11b3位于比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11c3靠前方的位置。另外,俯视时第二爪孔部11c的后面11c3成为相对于第一爪孔部11b的后面11b3以台阶状向后方下降的状态。

另外,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使彼此的前面11b1、11c1的位置在彼此的上端在宽度方向上连续成一条直线,在其下端前后不同。更详细而言,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的下端(后端)位于比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的下端(后端)靠前方的位置。另外,俯视时第二爪孔部11c的前面11c1成为相对于第一爪孔部11b的前面11b1随着朝向下方而以台阶状向后方下降的状态。

另外,上翼板11在前安装柱15与后安装柱16之间且相对于爪孔11a的第一爪孔部11b与后侧邻接地具备载置部11z。即,载置部11z并不形成在爪孔11a的宽度方向的全长上,而是仅形成于第一爪孔部11b的宽度方向的全长上,并不形成于第二爪孔部11c上。

这样,变形例的主体1C能够用于独立链牙。

因此,如果考虑变形例的主体1C和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1,则第一爪孔部11b和第二爪孔部11c在宽度方向上相连的主体不仅能够对应于线圈链牙,也能够对应于独立链牙。

另外,关于主体1D的载置部11z1和控制爪3的被载置部33,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拉头S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S不同。

主体1D相对于爪孔11a(更详细而言是第一爪孔部11a)与前方邻接地形成载置部11z1。另一方面,控制爪3使被载置部33相对于爪部32从上侧的前面向前方伸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爪3具备被上推部31、爪部32、以及与被上推部31和爪部32分体的被载置部33。

这样,在拉头S2不能移动时,成为被载置部33载置在载置部11z1上的状态。另外,爪部32的前部(下部)嵌入一对链牙列中的相邻的链牙之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例如,虽然突出部19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安装柱15的后方邻接,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突出部19也可以与前安装柱15的后方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未图示,但只要在俯视时在突出部19的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容纳凹部即可。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衣服和衣服用卡扣的组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