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

文档序号:15891 发布日期:2021-09-21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 (Ecological plant configuration repair system based on water body pollution ) 是由 战旗 黄先刚 陈路路 沙耀骏 杨冬彧 于 2021-05-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其包括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第二浮块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第二浮块的侧壁供第一浮块的侧壁抵接;收纳槽内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收纳槽相对的内壁;转动杆的周侧卷绕有种植网;种植网设置有供栽种有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放置的放置孔;种植网的一端固定于转动杆的周侧,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浮块的侧壁;第一浮块的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二浮块的表面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件。本申请具有便于操作人员对浮岛搬运的效果。(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n ecological plant configuration restoration system based on water body pollutio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loating block and a second floating block;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floa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ining groove;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floating block is used for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floating block to abut against; a rotating rod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 two ends of the rota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and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opposite inner walls of the accommodating grooves; the planting net is wound around the rotating rod; the planting net is provided with a placing hole for placing a cultivation pot in which aquatic plants are planted; one end of the planting net is fixed on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rotating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lanting net i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floating block;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floating block is hinged wit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floating block is hinged with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a connecting piece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is application has the effect of the operating personnel of being convenient for to chinampa transport.)

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植物配置修复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景区、公园等小环境、小区域的水体污染严重,由于这些特定的水体流动性及自我更新能力受到范围的局限,因此对这类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利用生态浮岛改善水体环境,通过在生态浮岛上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利用不同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氮磷,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同时提升水体区域的景观美学价值。生态浮岛通过螺钉将各个浮岛模块相互拼接,组合成所需形状的浮岛,而后将栽培有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放置到浮岛模块相应的区域,便可完成生态浮岛的拼装过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各个浮岛模块需要先拼接成相应形状的浮岛后,才能将浮岛放置在水面上。而拼接后的浮岛若形状过于狭长,则不便操作人员对浮岛的搬运。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浮岛的搬运,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包括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所述第二浮块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第二浮块的侧壁供所述第一浮块的侧壁抵接;所述收纳槽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收纳槽相对的内壁;所述转动杆的周侧卷绕有种植网;所述种植网设置有供栽种有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放置的放置孔;所述种植网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杆的周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浮块的侧壁;所述第一浮块的表面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浮块的表面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浮岛放置于水面之前,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的侧壁相互抵接,种植网卷绕于转动杆收纳在收纳槽内,在此状态下,操作人员只需搬动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便可将浮岛放置于水面,便于操作人员对浮岛的搬运。在浮岛放置于水面上后,操作人员可分成两组,一组在水面上坐船拉动第一浮块,另一组可在岸上或水面上稳定第二浮块,随着第一浮块在水面上的拉动,卷绕于转动杆周侧的种植网在水面舒展,待种植网拉动到设计长度后,操作人员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通过连接件连接,将种植网绷紧,随后操作人员便可将栽种有不同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按照事先设计的摆放方式,放置于放置孔内,便可完成浮岛与栽培盆的放置过程。通过卷绕于转动杆周侧的种植网,一方面便于种植网的收纳,使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相互抵接,从而使狭长的浮岛长度缩短,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浮岛,另一方面减少操作人员组装浮岛的步骤,提高浮岛的施工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选的,所述种植网包括多根连接链和位于相邻两根所述连接链之间的绳环;所述连接链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周侧和所述第一浮块的侧壁;所述连接链包括多块相互铰接的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铰接块远离所述凹槽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铰接块设置有插设于所述活动槽的活动块;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活动块的端部和所述活动槽的内壁;所述凹槽的内壁供所述活动块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插槽供所述活动块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插接;所述放置孔为所述绳环的中心区域;所述绳环的周侧供栽培盆的沿边抵接;所述绳环与所述铰接块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绳环的侧壁和所述铰接块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网水面舒展的过程中,相互铰接的铰接块转动,当连接链舒展呈直线状态时,活动块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块的端部插接于插槽内,限制相邻铰接块的相互翻转,使得连接链从柔性状态转变为绷直状态,从而限制位于种植网中部的栽培盆陷入水中的风险,提高浮岛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凹槽和所述插槽的一侧均贯穿所述铰接块的同一侧;所述活动块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插槽内时,所述活动块的部分端部位于插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后续将浮岛从水面回收时,操作人员可按压活动块位于插槽外的部分端部,使活动块的端部脱离与插槽的插接,便可将处于绷直状态的连接链重新转变为柔性状态,便可收卷连接链,便于后续浮岛的堆放统一处理,缩小堆放空间。

可选的,所述铰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抵接杆;所述活动块远离所述压缩弹簧一端的侧壁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杆的周侧供所述抵接块的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相邻铰接块相互转动过程中,活动块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块脱离与活动槽插设的风险,提高活动块与铰接块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绳环和所述连接绳均具有弹性;所述绳环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绳环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于所述环形腔的开口;所述环形腔内穿设有至少两根对应于两个所述开口的承接绳;所述承接绳穿过所述开口;所述承接绳的周侧供栽培盆的底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栽培盆放入放置孔内时,栽培盆的底部抵接于承接绳的周侧,受栽培盆的重力影响,承接绳移动,通过承接绳的移动将绳环收束至栽培盆的侧壁。通过承接绳,改变放置孔的大小,使绳环能紧紧将栽培盆束缚,降低水面的波动使栽培盆倾倒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均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第一浮块的表面设置有用于踩踏的踩踏板;所述第一浮块的表面开设有供所述踩踏板收纳的放置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周侧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周侧供所述踩踏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种植网在水面舒展开,连接件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固定后,操作人员将收纳于放置槽内的踩踏板放置于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杆的侧壁,操作人员踩踏踩踏板,便于操作人员向种植网中部的放置孔内放置栽培盆。另一方面放置槽的设置,减少操作人员额外携带踩踏板的步骤,同时通过踩踏板便于操作人员后续修剪水生植物的枝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侧壁均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踩踏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对应于多个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供所述限位块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槽的插接配合,降低踩踏板与第一连接杆或第二连接杆相对滑动的风险,保障操作人员踩踏踩踏板时的安全。

可选的,所述第一浮块和所述第二浮块的内部均开设有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压缩腔;所述第一浮块和所述第二浮块的侧壁均设置有与压缩腔连通的注气口;所述第一浮块和所述第二浮块的与水面接触的表面均倾斜设置有多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连通于所述压缩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放置于水面上时,由于种植网收纳于收纳槽内,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的平衡性差,压缩腔的设置,提高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的浮力,降低第二浮块侧翻沉底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需要拉动第二浮块和第一浮块时,喷气口喷气,减少操作人员拉动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的力气,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后续对浮岛的定期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向注气口注入压缩氧气,通过喷气口将压缩氧气喷向水生植物的根部,降低水生植物根系腐烂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具有自锁功能的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具有伸缩功能;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均开设有供所述伸缩杆端部插入的插孔;所述伸缩杆的周侧开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伸缩杆设置有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固定孔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网的设计长度较长时,拉动伸缩杆至合适长度并锁紧,然后将伸缩杆的端部插入插孔内,使螺纹孔和固定孔相对,而后将螺栓旋入螺纹孔和固定孔,将第一连接杆和伸缩杆固定,第二连接杆和伸缩杆固定,从而实现长度较长的种植网绷紧的效果,降低种植网松垮的风险,从而降低栽植盆浸泡于水中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第一浮块和所述第二浮块的侧壁均开设有供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浮岛运输的过程中,螺栓旋入安装孔,将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连接固定,降低运输过程中第一浮块自移动拉扯种植网的风险,同时便于操作人员搬动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卷绕于转动杆周侧的种植网,一方面便于种植网的收纳,使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相互抵接,从而使狭长的浮岛长度缩短,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浮岛,另一方面减少操作人员组装浮岛的步骤,提高浮岛的施工效率,减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绿色环保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通过活动块和插槽,当连接链舒展呈直线状态时,活动块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动块的端部插接于插槽内,限制相邻铰接块的相互翻转,使得连接链从柔性状态转变为绷直状态,从而限制位于种植网中部的栽培盆陷入水中的风险,提高浮岛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通过承接绳,改变放置孔的大小,使绳环能紧紧将栽培盆束缚,降低水面的波动使栽培盆倾倒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浮块和第二浮块相互抵接状态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种植网舒展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部的放大图。

图4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绳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伸缩杆和第一连接杆相互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用于展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浮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浮块;2、第二浮块;3、收纳槽;4、螺栓;5、安装孔;6、转动杆;7、种植网;8、放置孔;9、连接链;10、绳环;11、连接绳;12、铰接块;13、凹槽;14、插槽;15、活动槽;16、活动块;17、压缩弹簧;18、抵接杆;19、抵接块;20、环形腔;21、开口;22、承接绳;23、限位绳;24、第一连接杆;25、第二连接杆;26、连接件;27、伸缩杆;28、杆槽;29、插孔;30、螺纹孔;31、固定孔;32、踩踏板;33、放置槽;34、限位槽;35、限位块;36、压缩腔;37、注气口;38、喷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参照图1,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包括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材质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泡沫。第二浮块2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3,收纳槽3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贯穿第二浮块2相互远离的侧壁。第二浮块2开设有收纳槽3的侧壁供第一浮块1的侧壁抵接,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侧壁均设置有两根螺栓4,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侧壁均开设有两个对应于两根螺栓4的安装孔5,螺栓4螺纹连接于安装孔5,当螺栓4螺纹连接于安装孔5内时,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侧壁相互抵接。

参照图2,收纳槽3内设置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收纳槽3相对的内壁。转动杆6的周侧卷绕有种植网7,种植网7设置有供栽种有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放置的放置孔8。种植网7的一端固定于转动杆6的周侧,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浮块1面向第二浮块2的侧壁。将第一浮块1与水面抵接的表面定义为第一浮块1的底部,将第一浮块1背离自身与水面接触的表面定义为第一浮块1的顶部。第二浮块2的表面同第一浮块1,定义第二浮块2的顶部和底部。将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放置于水面后,旋动螺栓4,使螺栓4脱离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拉动第一浮块1,稳固第二浮块2,种植网7便可在水面舒展,便于后续将栽种有不同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按照事先设计的摆放方式,放置于放置孔8内,水生植物可以是芦苇、水生鸢尾、水生美人蕉、香蒲、菖蒲、千屈菜等。

参照图2,种植网7包括多根连接链9和多个位于相邻两根连接链9之间的绳环10,其中连接链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杆6的周侧和第一浮块1的侧壁。多个具有弹性的绳环10沿连接链9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绳环10与相邻连接链9之间设置有连接绳11,连接绳11可以是松紧绳,连接绳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链9的侧壁和绳环10的侧壁。多个绳环10可以组合成圆形、心形、矩形等,绳环10的中心区域为放置孔8,绳环10的边缘供栽培盆的沿边抵接,以降低栽培盆陷入水中的风险。

参照图2和图3,连接链9包括多块相互铰接的铰接块12,铰接块12的一端开设有弧形的凹槽13,凹槽13的侧壁开设有插槽14,凹槽13和插槽14的一侧贯穿铰接块12的同一侧,相邻铰接块12的铰接位置位于铰接块12背离被凹槽13或插槽14贯穿的一侧,铰接块12远离凹槽13的一端设置有与弧形的凹槽13匹配的圆弧过渡。连接绳11的端部与铰接块12的侧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3,铰接块12远离凹槽13一端的弧面开设有活动槽15,铰接块12设置有插设于活动槽15的活动块16。活动槽15内设置有迫使活动块16伸出活动槽15外的压缩弹簧17,压缩弹簧17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活动块16位于活动槽15内的端部和活动槽15的底壁。凹槽13的内壁供活动块16远离压缩弹簧17的一端抵接,插槽14供活动块16远离压缩弹簧17的一端插接。当活动块16的端部插接于插槽14内时,活动块16的部分端部位于插槽14外,借此设计,便于后续按压活动块16外露于插槽14外的端部,使压缩弹簧17压缩,将活动块16脱离与插槽14的插接。

参照图2和图3,铰接块12被凹槽13或插槽14贯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抵接杆18,活动块16远离压缩弹簧17一端的侧壁一体成型有抵接块19,抵接杆18的周侧供抵接杆18的表面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活动块16插接于插槽14内时,抵接块19位于活动块16外露于插槽14外端部的侧壁。当抵接块19抵接于抵接杆18的周侧时,种植网7处于卷绕状态,借此设计,限制活动块16脱离与活动槽15插设的风险,提高活动块16与铰接块12的连接稳定性。种植网7在水面展开后,卷绕于转动杆6周侧的连接链9舒展,相邻两个铰接块12相互翻转,在活动块16插接于插接插槽14内后,连接链9由柔性状态转变为绷直状态,通过这一转变过程,在后续将栽培盆放置于放置孔8内时,降低种植网7中部松垮的风险,从而降低栽培盆陷入水中的风险。

参照图4,绳环10的材质可以是弹性布料。绳环10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20,绳环10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开口21,两个开口21以绳环10的轴心对称设置。绳环10的环形腔20穿设有两根供栽培盆底部抵接的承接绳22,承接绳22穿过开口21。两根承接绳22位于放置孔8内的侧壁设置有多根限位绳23,限位绳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承接绳22的周侧,以限制两根承接绳22之间的分离,降低栽培盆的底部抵接于承接绳22时,从两根承接绳22之间的间隙陷入水中的风险。在栽培盆放入放置孔8内时,栽培盆的底部抵接于承接绳22的周侧,受栽培盆的重力影响,承接绳22移动,通过承接绳22的移动将绳环10收束至栽培盆的侧壁,使绳环10能紧紧将栽培盆束缚,降低水面的波动使栽培盆倾倒的风险。

参照图2,第一浮块1的顶部铰接有两根第一连接杆24,第二浮块2的底顶部铰接有两根第二连接杆25,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的连接件26。通过连接件26将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连接固定,降低水面的波动使绷直的连接链9断裂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件26将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连接固定时,种植网7位于两根第一连接杆24或两根第二连接杆25之间。

参照图1和图5,具体地,连接件26包括具有自锁紧功能的伸缩杆27,伸缩杆27的周侧通过旋转锁扣实现自锁紧功能。伸缩杆27的两端均具有伸缩功能。第一浮块1的顶部开设有供伸缩杆27收纳的杆槽28。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的端部均开设有插孔29,插孔29供伸缩杆27的端部插接。

参照图1和图5,以第一连接杆24为例,第二连接杆25同理可得。第一连接杆24的周侧开设有多个供螺栓4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0,多个螺纹孔30沿第一连接杆24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设置。伸缩杆27的周侧开设有开设有多个供螺栓4螺纹连接的固定孔31,多个固定孔31沿伸缩杆27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设置。

参照图2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后续向放置孔8内放置栽培盆,第一浮块1的顶部设置有两块用于踩踏的踩踏板32。具体地,第一浮块1的顶部开设有供踩踏板32收纳的放置槽33,以减少搬运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时额外携带踩踏板32的步骤。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的周侧供踩踏板32的侧壁抵接。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的周侧开设有多个限位槽34,多个限位槽34沿第一连接杆24或第二连接杆25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设置。踩踏板32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多个插设与限位槽34的限位块35,借此设计,将限位块35插设与限位槽34内时,降低踩踏板32滑动的风险,提高踩踏的安全性。种植网7在水面舒展开后,操作人员将踩踏板32抵接于第一连接杆24或第二连接杆25的周侧,随后操作人员便可踩踏踩踏板32,将栽培盆放置位于种植网7中部的放置孔8内。

参照图2和图6,在本实例中,为便于在水面推动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内部均开设有压缩腔36,压缩腔36用于储存压缩气体,压缩气体可以是压缩空气,也可以是压缩氧气。以第一浮块1为例,第二浮块2同理可得,第一浮块1的侧壁固定有与压缩腔36连通的注气口37,第一浮块1的底部固定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喷气口38,喷气口38与压缩腔36连通,喷气口38朝向种植网7。一方面在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放置于水面上时,由于种植网7收纳于收纳槽3内,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平衡性差,压缩腔36的设置,提高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浮力,降低第二浮块2侧翻沉底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需要拉动第二浮块2和第一浮块1时,喷气口38喷气,减少操作人员拉动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力气,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在后续对浮岛的定期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向注气口37注入压缩氧气,通过喷气口38将压缩氧气喷向水生植物的根部,降低水生植物根系腐烂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水体污染的生态植物配置修复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对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前,可先开凿净水河道,将需要净水的河水通过泵体抽取或引流至开凿的河道内,将城市雨水管接入开凿的河道内。操作人员根据河道的长度规划多个净化区,净化区分为预处理区、初级净化区、复合净化区和稳定调节区。

将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放置于水面之前,螺栓4旋紧与安装孔5内,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的侧壁相互抵接,种植网7卷绕于转动杆6,收纳在收纳槽3内,在此状态下,操作人员只需搬动第一浮块1和第二浮块2,便可将浮岛放置于水面,便于操作人员对浮岛的搬运。

在浮岛放置于水面上后,操作人员将安装孔5内的螺栓4旋出并收纳,操作人员可分成两组,一组在水面上坐船拉动第一浮块1,另一组可在岸上或水面上稳定第二浮块2,随着第一浮块1在水面上的拉动,喷气口38喷气,卷绕于转动杆6周侧的种植网7在水面舒展,种植网7通过活动块16和插槽14,从柔性状态转变为绷直状态。待种植网7拉动到设计长度后,操作人员将两根第一连接杆24和两根第二连接杆25翻转,使两根第一连接杆24相互平行,两根第二连接杆25相互平行,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25的端部相对。而后操作人员将收纳于杆槽28内的伸缩杆27取出,将伸缩杆27的两端插入插孔29内,使螺纹孔30和固定孔31相对,再将刚才收纳的螺旋旋至螺纹孔30和固定孔31,将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和伸缩杆27固定,便可固定浮岛在水面的舒展状态。

最后,操作人员将放置槽33内的踩踏板32取出,并将踩踏板32抵接于第一连接杆24的周侧,使限位块35插设于限位槽34内,限制踩踏板32与第一连接杆24的滑动,随后操作人员踩踏踩踏板32,根据划分的不同净化区,对应净化区的水生植物的栽培盆,按照事先设计的摆放方式,将栽培盆放置于放置孔8内,通过承接绳22,绳环10束缚栽培盆,顺着第一连接杆24的长度方向,直至操作人员将踩踏板32放置于第二连接杆25的周侧时,便可将全部栽培盆放置于种植网7内,完成的栽培盆放置于浮岛的过程,通过各个净化区水生植物的逐级净化,实现污染水体的修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