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文档序号:159093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3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Automatic liquid adding device and aromatherapy machine ) 是由 李玉涛 郑三会 曹海龙 于 2021-03-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所述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部、连接部、输送部和储液部;所述动力部包括驱动马达、传动齿轮、传动齿条和气囊;所述输送部具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部相连通,所述储液区通过第二单向阀和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所述储液区还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通;所述储液区能够通过所述气囊的容积变化调节其内部压强、吸入或排出液体,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能够有效防止液体回流、污染储液瓶中剩余液体的的优点。(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atic liquid adding device and an aromatherapy machine, wherein the automatic liquid adding device comprises a power part, a connecting part, a conveying part and a liquid storage part which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power part comprises a driving motor, a transmission gear, a transmission rack and an air bag; the convey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storage area, the liquid storage area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storage part through a first one-way valve, the liquid storage area is communicated with an external liquid using device through a second one-way valve, and the liquid storage area is also communicated with the power part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liquid storage area can adjust the internal pressure and suck or discharge liquid through the volume change of the air bag.)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常需要将液体定量或不定量的由一个位置(或容器)输送至另一个位置(或容器),以满足使用或存储的需求。如在香薰机中,需要将精油瓶内的精油添加至香薰机的水箱中,以便于通过香薰机将精油扩散至室内空间中。

现有香薰机添加精油的方法主要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添加精油具有自动化程度不高、不可准确确定添加量、需频繁添加精油等缺陷,已逐渐被市场淘汰;自动添加精油主要通过动力设备将精油瓶中的精油输送至香薰机的水箱中来实现精油的自动添加,如申请人早期提出的公开(公告)号为 CN112353995A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定量添加精油的香薰机,包括主箱体、盖合在主箱体上方的端盖和可拆卸式连接在主箱体一侧的精油瓶,主箱体外侧设有控制面板,主箱体内沿着纵向方向分成两个腔室,分别为位于上方的储水室和下方的安装室,安装室内安装有电路板和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的雾化组件和电泵组件,电泵组件包括基体、设置在基体上的驱动件和贯穿基体的软管;储水室内设有出液部,出液部顶端设有出液通孔,出液通孔与储水室相通,出液部底端安装有止流件,止流件的一端与出液通孔连通,止流件的另一端与软管连通,精油瓶安装在主箱体的外侧,软管的一端与精油瓶相连通。该专利通过电泵组件将精油瓶内的精油实现自动输送至储水室内,可实现精油的自动添加,避免人工添加的方式,使精油添加更加简便且不易造成浪费;另外,精油从储水室底部进入,能减少精油与空气接触,能充分保证精油低度挥发、低氧化,从而保障精油香气和品质的完整性,而且在出液部的位置设有止流件,能避免精油在停止输送的时候,水流从出液部流入软管,导致在软管内的精油浓度较低,影响精油后期再次输入储水室使用时的品质,另外,精油瓶螺纹连接在主箱体的一侧,更换方便。但申请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第一、当出液通孔与精油瓶连通、向储水室内添加精油时,出液通孔位于储水室底部、且和储水室直接连通的结构使得储水室内的水易扩散进入精油瓶中,稀释或污染精油瓶中的精油,虽然通过止流件可以大幅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第二、动力部分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和装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出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且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液体回流、污染储液瓶中剩余液体的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所述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部、连接部、输送部和储液部;所述动力部包括驱动马达、传动齿轮、传动齿条和气囊;所述输送部具有储液区,所述储液区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部相连通,所述储液区通过第二单向阀和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所述储液区还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动力部相连通;所述驱动马达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轮旋转,所述传动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条平移,所述传动齿条能够通过平移拉伸或压缩所述气囊、改变所述气囊的容积,所述储液区能够通过所述气囊的容积变化调节其内部压强,以调控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合状态,进而吸入所述储液部内的液体或向所述外部用液装置排放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马达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条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气囊的方向平移;所述气囊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条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输送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部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相对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储液区。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体和第一侧壁,所述下盖包括下盖体和第二侧壁,将所述上盖和下盖相对扣合在一起后,所述上盖体构成所述储液区的上端面,所述下盖体构成所述储液区的下端面,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重叠、套设在一起,构成所述储液区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通过设置在液体流动通道上的止通球形成,所述止通球为圆形硬质球,所述止通球能够封堵其所在的液体流动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止通球外围的外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由上、下两段结构不同的圆柱或圆锥台组成,其中上段圆柱或圆锥台内部中空、形成容纳腔,所述止通球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上、下运动;下段圆柱或圆锥台沿其轴向设置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止通球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止通球能够封堵住所述连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止通球位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面和所述连通孔的上端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上设置供液体流过的通孔,所述限位柱靠近所述止通球的一端部设置多个凸起状的支脚,相邻两个支脚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间隙,所述支脚避开所述限位柱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设置。

一种香薰机,所述香薰机具有上述的自动加液装置。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及香薰机具有结构简单、装配便捷,能够有效防止所述液体回流、污染储液瓶中剩余液体的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上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上盖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上盖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下盖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下盖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外套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外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外套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防逆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述防逆流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述动力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包含外壳体);

图17为本发明所述动力部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包含外壳体)。

附图标记说明:

1、动力部;101、驱动马达;102、传动齿轮;103、传动齿条;104、气囊;105、第一壳体;106、第二壳体;107、第一导气弯管;108、支撑板; 108a、第一支撑板;108b、第二支撑板;109、限位凸台;2、连接部;201、输气管;202、第一弯头;203、第二弯头;3、输送部;301、上盖;3011、上盖体;3012、第一侧壁;3013、第一输气口;3014、出液通道;3015、第二限位柱;3016、第二导气弯管;302、下盖;3021、下盖体;3022、第二侧壁;3023、中心柱;3024、旁通口;3025、旁通管;3026、法兰;3027、第一限位柱;303、防逆流件;3031、膨胀端;3032、收缩端;3033、第二输气口;304、外套管;304a、第一外套管;304b、第二外套管;3041、容纳腔; 3042、连通孔;3043、翻边;305、止通球;305a、第一止通球;305b、第二止通球;306、瓶盖;307、储液区;4、储液部;401、储液瓶;402、输液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7所示,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部1、连接部 2、输送部3和储液部4,所述动力部1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马达101、传动齿轮102、传动齿条103和气囊104,所述驱动马达101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02旋转,所述传动齿轮102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03平移,所述传动齿条103能够通过平移拉伸或压缩所述气囊104、以改变所述气囊104的容积,所述输送部3能够通过所述气囊104的容积变化吸入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或向外部用液装置排放液体,实现自动加液。

具体的,如图16和17所示,所述驱动马达101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齿轮102连接,使得所述驱动马达101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02同步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所述传动齿轮102与所述传动齿条103啮合连接,使得所述传动齿轮102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03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气囊104的方向平移,所述气囊10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条103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输送部3连接,使得所述传动齿条103的运动能够拉伸或压缩所述气囊104,当所述传动齿轮102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03向靠近所述气囊104 的一侧运动时,所述气囊104被压缩;当所述传动齿轮102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03向远离所述气囊104的一侧运动时,所述气囊104被拉伸;当所述气囊104被拉伸时,所述气囊104能够经由所述连接部2将所述输送部3内的气体吸出、使得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进入所述输送部3内;当所述气囊104被压缩时,所述气囊104能够经由所述连接部2向所述输送部3内吹气、将所述输送部3内的液体排出。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102可以为单独的一个传动用圆形齿轮,也可以为多个相互啮合连接的圆形齿轮组成的齿轮系,所述齿轮系的齿轮个数不做限定,只需要通过所述齿轮系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03 平移即可。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102为单独的一个圆形齿轮,如此,可以使得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满足驱动所述传动齿条103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气囊104的方向平移以充分拉伸或压缩所述气囊104的要求的前提下,所述传动齿轮102还可以为扇形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条103的长度和轮齿数设置应使得所述气囊104 能够被充分拉伸或压缩为宜。

进一步的,如图1~5和图17所示,所述动力部1还包括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相对扣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述动力部1的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动力部1与其它部件分隔开来,避免所述动力部1的往复运动受到其它部件的干扰,使得所述动力部1具有一个独立稳定的工作区间。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7所示,所述传动齿轮102、传动齿条 103和气囊10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驱动马达101穿过所述第一壳体105或第二壳体106后与所述传动齿轮102 相连接,如此,将所述驱动马达10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 形成的容纳空间外,便于所述驱动马达101快速散热。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上通过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动力部1的安装部件,如连接用凸耳、螺钉柱、螺钉孔等,所述安装部件用于所述动力部1与其它部件间的连接或所述动力部1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部1还包括第一导气弯管107,所述第一导气弯管 107的一端与所述气囊104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输送部3相连通,所述第一导气弯管107的设置使得所述动力部1能够便捷地与所述连接部2装配在一起或将其与所述连接部2拆开。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气弯管107采用硬质材料制备。

更进一步的,所述气囊10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齿条103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上,当所述气囊104被拉伸或压缩时,所述气囊104与传动齿条103连接的一端能够自由运动、另一端固定不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传动齿条103上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108,所述支撑板 108能够对所述传动齿条103的平移起到支撑、导向和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108的一侧或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对所述支撑板 108进行支撑和限位,通过所述支撑板108对所述传动齿条103的平移进行支撑、导向和限位。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上设置所述传动齿条 103的限位凸台109,所述限位凸台109能够对所述传动齿条103的平移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条103上间隔设置至少两块支撑板108,将其中最靠近所述气囊104的支撑板108称为第一支撑板108a,将其中距离所述气囊104 最远的支撑板108称为第二支撑板108b,则当所述气囊104被完全拉伸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08a能够与所述限位凸台109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 108a和限位凸台109相配合,对所述气囊104的拉伸终点进行限定,此时,所述驱动马达101改变旋转方法,所述传动齿条103停止向远离所述气囊104 的方向平移;当所述气囊104被完全压缩时,所述第二支撑板108b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105和/或第二壳体106上的限位机构相接触,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板108b对所述气囊104的压缩终点进行限定,此时,所述驱动马达101再次改变旋转方法,所述传动齿条103停止向靠近所述气囊104的方向平移。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可以在所述气囊104的两端分别设置硬质管道等支撑结构,随着所述气囊104被压缩、当所述气囊104两端的硬质管道等支撑结构相接触时,所述气囊104被完全压缩,此时,所述驱动马达101 改变旋转方法,所述传动齿条103停止向靠近所述气囊104的方向平移。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可以对称地设置设所述动力部1的两侧;也可以不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动力部1的外围,如所述第一壳体105形成所述动力部1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106为盖合在所述第一壳体105上的盖子、对所述第一壳体105形成的容纳空间起到封闭作用。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本申请所述的自动加液装置的动力部1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2

一种自动加液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部1、连接部2、输送部3和储液部4,所述输送部3包括上盖301和下盖302,所述上盖301和下盖302相对扣合在一起形成了储液区307,所述储液区307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液部4相连通,通过第二单向阀和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此外,所述储液区307 还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动力部1相连通,所述储液区307能够通过所述动力部1调节内部压强,以调控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开合状态、进而吸入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或向所述外部用液装置排放液体。

本申请通过在外部用液装置和储液部4之间设置输送部3,使得外部用液装置和储液部4之间间接连通,外部用液装置内的液体无法向所述储液部4 内扩散、污染所述储液部4内剩余液体。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区307吸入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时,所述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二单向阀关闭;所述储液区307向外部用液装置排放液体时,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二单向阀打开。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不同时打开,可使得所述储液部4和外部用液装置不同时与所述储液区307连通,可进一步有效避免外部用液装置内的液体向所述储液部4 内扩散。

具体的,所述动力部1能够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吸出或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以调节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当所述动力部1 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吸出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降低,所述第一单向阀在其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自动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阀关闭,使得所述储液区307与所述储液部4相连通,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能够被所述动力部1吸入所述储液区307内;当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升高,所述第一单向阀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阀在其两侧压强差的作用下自动打开,使得所述储液区307与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所述储液部4内的液体能够被所述动力部1吹入所述外部用液装置内,实现自动加液。

所述动力部1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2包括输气管201、第一弯头202和第二弯头203,所述输气管201的一端通过第一弯头202与所述第一导气弯管 107相连通、之后通过所述第一导气弯管107与所述气囊104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弯头203与所述储液区307相连通,优选的,所述输气管201 为软管,如此,所述动力部1和输送部3的相对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便于安装。更加优选的,所述第一弯头202和第二弯头203采用硬质材料制备,如此,便于所述连接部2分别与所述动力部1和输送部3相连通。

进一步的,如图6~8所示,所述上盖301包括上盖体3011和第一侧壁3012,所述上盖体3011上设置第二导气弯管3016,所述第二导气弯管3016的一端通过第二弯头203与所述输气管201相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区307内、其端部形成第一输气口3013,通过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所述动力部1能够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吸出或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气弯管3016通过所述上盖体3011插入所述储液区307的上部,使得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位于所述储液区307的上部。将所述第一输气口 3013设置在所述储液区307的上部可有效避免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液体吸出。

进一步的,如图9~10所示,所述下盖302包括下盖体3021和第二侧壁 3022,所述下盖体3021上设置中心柱3023,所述中心柱3023上设置通孔,所述中心柱3023上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区307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部4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上盖301和下盖302相对扣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述储液区307,所述上盖体3011构成所述储液区307 的上端面,所述下盖体3021构成所述储液区307的下端面,所述第一侧壁3012 和所述第二侧壁3022重叠、套设在一起,构成所述储液区307的侧壁。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侧壁3012可以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022的内部、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022的外部,只需要将所述第一侧壁3012和所述第二侧壁3022重叠、套设在一起,即可起到在形成所述储液区307侧壁的同时,提高所述储液区307的密封性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3012位于所述第二侧壁3022内部,如此,可以使得所述第一侧壁3012和所述第二侧壁3022之间的间隙更加曲折、密封性更好,同时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一侧壁3012和第二限位柱3015之间的间距、缩小所述上盖体3011的体积。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3012和所述第二侧壁3022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盖302的下方设置储液部4,所述储液部4包括储液瓶401和输液导管402,所述输液导管402的一端插入所述储液瓶401内的液面以下,另一端通过所述中心柱3023与所述储液区307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储液瓶401和下盖302之间设置瓶盖306,所述瓶盖 306盖合在所述储液瓶401的瓶口上,且所述瓶盖306的上端面与所述下盖 302的下端面相接触,使得所述瓶盖306能够对所述下盖302进行支撑。所述瓶盖306一方面起到盖合所述储液瓶401的瓶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作为所述下盖302的支撑座,使得所述下盖302的安装稳定、能够和所述储液瓶401 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分别通过设置在液体流动通道上的止通球305形成,所述止通球305为圆形硬质球,所述止通球305的横截面积大于其所在的液体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积,如此,通过所述止通球305 能够封堵所述液体流动通道、使得液体无法流通。

具体的,所述液体流动通道包括液体吸入通道和液体排出通道,所述液体吸入通道将所述储液区307和储液瓶401连通,所述液体排出通道将所述储液区307和外部用液装置连通;所述止通球305包括形成所述第一单向阀的第一止通球305a和形成所述第二单向阀的第二止通球305b,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位于所述液体吸入通道上、用以控制所述液体吸入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位于所述液体排出通道上、用以控制所述液体排出通道的通断。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止通球305 外围的外套管304,所述外套管304由上、下两段结构不同的圆柱或圆锥台组成,其中上段圆柱或圆锥台内部中空、形成一横截面积略大于所述止通球305 的容纳腔3041,所述止通球305能够在所述容纳腔3041内上、下运动;下段圆柱或圆锥台沿其轴向设置有连通孔3042,所述连通孔304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止通球305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止通球305能够封堵住所述连通孔 3042。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304为自上而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阶梯状圆锥台结构,同时,所述容纳腔3041的横截面积也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但所述连通孔3042可以为横截面积恒定或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圆孔。

具体的,所述外套管30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外围的第一外套管304a和位于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外围的第二外套管304b。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304还外具有向其外侧延伸的翻边3043,所述翻边3043能够用于所述外套管304的安装和对安装缝隙的封闭。当然,所述外套管304除了可以通过容纳腔3041对所述止通球305进行导向和限位之外,所述外套管304整体还可以与相邻部件通过盈配合、起到填充安装缝隙、提高密封性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套管304的内部还可以设置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从所述外套管304的上端伸入所述容纳腔3041内,所述止通球305位于所述限位柱的下端面和所述连通孔3042的上端面之间,通过所述限位柱对所述止通球305进行限位,当所述止通球305向上运动至所述限位柱处时,受所述限位柱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运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止通球305的上方还可以设置弹簧,通过所述弹簧使得所述止通球305能够更严密地封堵所述液体吸入通道和液体排出通道,同时,在所述止通球305向上运动至终点后,通过弹簧的弹力帮助所述止通球305向下运动、快速回复至自然状态。具体的,所述弹簧可以环绕所述限位柱设置,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止通球305相接触,将所述止通球305封堵在所述液体吸入通道和液体排出通道上;当所述止通球305向上运动时,将使得所述弹簧被压缩,当所述止通球305向上运动至终点后,在所述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止通球305能够快速回复到自然状态。

优选的,如图6~10所示,所述限位柱上设置供液体流过的通孔,所述限位柱靠近所述止通球305的一端部设置多个凸起状的支脚,相邻两个支脚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间隙,所述支脚避开所述限位柱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设置,通过所述支脚能够对所述止通球305进行限位、但所述止通球305无法封堵所述限位柱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当所述止通球305与所述限位柱接触时,液体可以通过相邻两个支脚之间供液体流过的间隙和所述限位柱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穿过所述限位柱。

具体的,所述限位柱包括第一限位柱3027和第二限位柱3015,装配完成后,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位于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内、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 位于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中心柱3023形成在所述下盖体3021的上侧,且沿所述第二侧壁3022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柱3027 形成在所述下盖体3021的下侧,所述中心柱3023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027可以和所述下盖体3021一体成型制备。沿所述中心柱3023和第一限位柱3027 的轴向分别设置供液体流过的通孔,且所述中心柱3023和第一限位柱3027 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相互连通。在所述输液导管402的上端设置第一止通球 305a,在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的外围设置第一外套管304a,所述第一限位柱 3027从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的容纳腔3041 内,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柱3027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容纳在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的容纳腔3041中。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 贯穿所述瓶盖306,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的翻边3043卡接在所述瓶盖306的上侧,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的主体填充在所述瓶盖306和所述第一限位柱 3027、输液导管402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对该间隙进行填充和密封。

具体的,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柱3027的下端、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的上端,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依靠自身重力封堵在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的上端,使其无法与所述第一限位柱3027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相连通、进而无法和所述储液区307相连通。当所述动力部1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吸出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降低,随着所述动力部1的持续工作、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持续降低,而所述储液瓶401内的气体压强不变,由于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靠近所述储液区307一侧的压强低于靠近所述输液导管402一侧的压强,所述述第一止通球305a将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当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降低至一定程度、使得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 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时,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将向上运动、离开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的上端,打开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使得所述储液瓶40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所述输液导管402、第一外套管 304a下段通孔、第一限位柱3027和中心柱3023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被吸入所述储液区307内,可见所述液体吸入通道由所述输液导管402、第一外套管 304a下段通孔、第一限位柱3027和中心柱3023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组成;当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升高,由于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靠近所述储液区307一侧的压强逐渐升高,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将逐渐减小,当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小于其自身的重力时,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再次封堵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的上端,所述储液瓶401内的液体不能进入所述储液区307内,由此实现所述储液区307 对液体的吸入。

进一步的,如图5~10所示,所述储液区307还具有旁通口3024,所述旁通口3024位于所述储液区307的下部,所述旁通口3024通过旁通管3025与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旁通口3024位于所述下盖302的下部,所述旁通管3025 与所述旁通口3024相连通,所述旁通管3025与所述储液区307并列设置。对应的,所述上盖301的一侧设置出液通道3014,在所述出液通道3014的一端伸入外部用液装置内、与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另一端设置第二限位柱 3015,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上设置供液体流过的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 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与所述出液通道3014相连通。

如图5~10所示,当所述上盖301和下盖302相对扣合到一起时,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能够插入所述旁通管3025内,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位于所述旁通管3025内,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的外围设置第二外套管304b,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从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的上端插入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内的容纳腔3041中,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容纳在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的容纳腔3041中。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的翻边3043卡接在所述旁通管3025的上部,所述第二外套管 304b的主体填充在所述旁通管3025和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对该间隙进行填充和密封。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的通孔通过所述旁通管3025与所述旁通口3024相连通。即,所述旁通口3024、旁通管3025、第二外套管304b、第二限位柱3015和出液通道3014依次连接、构成液体排出通道。

具体的,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的下端、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通孔的上端,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依靠自身重力封堵在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通孔的上端,使得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通孔无法与所述第二限位柱3015 上供液体流过的通孔相连通、进而无法和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当所述动力部1将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吸出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降低,使得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靠近所述储液区307一侧的压力低于靠近第二限位柱3015一侧的压力,此时,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紧密地封堵在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通孔的上端,阻断外部用液装置和所述储液区307之间的连通。当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升高,使得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靠近所述储液区307一侧的压力大于靠近第二限位柱3015一侧的压力,此时,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将受到向上的作用力,随着所述动力部1持续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当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时,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将向上运动、离开所述第二外套管304b下段通孔的上端,使得所述旁通口3024可以依次通过所述旁通管3025、第二外套管304b、第二限位柱3015和出液通道3014与外部用液装置相连通,进而使得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液体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旁通管3025、第二外套管304b、第二限位柱3015和出液通道3014排放至外部用液装置中,由此实现液体的排出。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当所述动力部1开始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时,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将逐渐增大,在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气体压强与所述储液瓶401内的压强相等之前,一旦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小于其重力,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紧密地封堵在所述第一外套管304a下段通孔的上端,使得所述储液瓶 401内的液体不能进入所述储液区307内。可见,在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的过程中,是所述第一止通球305a先回落、关闭液体吸入通道,之后,动力部1需继续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入气体,才能使所述第二止通球305b上升、打开所述液体排出通道,即,在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内吹气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并不同时打开;同样的,在所述动力部1将所述储液区307内气体吸出时,所述第二阀门一直受到的是向下的作用力、一直保持关闭状态;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动力部1吸气一段时间之后方可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同样未曾同时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3023竖直设置在所述下盖302内,所述中心柱3023 的上端凸出于所述下盖体3021,如此,可以防止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液体倒流、进入所述储液瓶401内,进一步避免了所述储液部4内剩余液体被污染。

更进一步的,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中心柱3023具有上端面和环形侧壁,在所述上端面和环形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液体排放口,所述液体排放口与所述中心柱3023内供液体通过的通孔相连通,所述液体排放口的设置可以使得通过所述中心柱3023进入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液体不易被动力部1经由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吸出所述储液区3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3022上端还设有法兰3026,当所述上盖301和下盖302相对扣合在一起时,所述法兰3026与所述上盖301的上盖体3011 边缘相贴合,通过所述法兰3026可以将所述上盖301和下盖302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如图5和14~15所示,在所述储液区307内还设有防逆流件 303,所述防逆流件303包括上部的膨胀端3031和下部的收缩端3032,所述膨胀端303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收缩端3032的横截面积,所述膨胀端3031 的内部中空,所述收缩端3032上设置供气体流过的第二输气口3033,所述第二输气口3033的一端与所述膨胀端3031内部中空的腔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液区307相连通。将所述防逆流件303装入所述储液区307内后,所述防逆流件303位于所述储液区307的上部,所述膨胀端3031位于所述防逆流件303靠近所述上盖体3011的一侧,所述收缩端3032位于所述防逆流件 303远离所述上盖体3011的一侧,所述膨胀端3031的外表面与所述储液区 307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位于所述膨胀端3031内部中空的腔体的上部。如此,所述动力部1向所述储液区307输送的气体将依次通过所述连接部2、第二导气弯管3016、第一输气口3013、膨胀端3031、第二输气口3033进入所述储液区307内。通过所述防逆流件303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所述储液区307内的液体被吸入所述动力部1中的气囊104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和第二输气口3033不在同一条竖直方向的直线上,即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输气口3013和第二输气口303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不重合。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本申请所述的自动加液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液体输送精准、便于控制,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不同时打开,外部用液装置无法直接和储液瓶相连通,能够有效防止储液区307内的液体回流至所述储液瓶401内的优点。

实施例3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香薰机,所述香薰机具有上述的自动加液装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香薰机还具有水箱、控制面板、外壳体和供电电源等部件,所述自动加液装置位于所述水箱的一侧或底面下侧,所述出液通道3014穿过所述水箱的侧壁后伸入所述水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出液通道3014可以伸入所述水箱内的液面之下。

进一步的,当所述自动加液装置用于香薰机时,所述储液瓶401内的液体为精油。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部1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面下侧,所述动力部1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05和/第二壳体106安装在所述水箱上。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兆级雾化片的聚雾扣和香薰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