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相机

文档序号:1598284 发布日期:2020-01-07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载相机 ([db:专利名称-en]) 是由 铃江亮介 安田贵裕 今井悠辅 于 2019-06-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车载相机,能够防止相机主体受到热损害,并且能够防止在相机主体的透镜部产生结露、起雾。根据车载相机(10),上支架(13)具备:透镜口(21L),其朝向透镜部(11L)开口,以使透镜部(11L)能拍摄车辆(1)的前方;视野限制部(22L),其从透镜口(21L)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以及引导部(23L),其从视野限制部(22L)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中与缺口(18L)的底面(18a)重叠。([db:摘要-en])

车载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相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作为保护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载相机不受热损害的现有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在车载相机的罩上形成有通风孔。通风孔设置在容易使沿着前挡风玻璃流入的空调空气引入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空调空气冷却左右的CCD相机从而免受热损害,能够使从CCD相机得到的图像数据稳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3148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使沿着前挡风玻璃流入的空调空气设在容易引入的位置,在车载相机安装于前挡风玻璃的情况时,将相机收纳在壳体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空间。因此,在拍摄元件、图像处理装置因外部光照受到热损害,或者外部气温低的情况下,会因前挡风玻璃结露致使相机的透镜部结露或者起雾。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载相机,该车载相机能够防止相机主体受到热损害,并且能够防止在相机主体的透镜部产生结露、起雾。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车载相机,具备:相机主体,其设置于除霜器的上方并且具有透过前挡风玻璃拍摄车辆的前方的透镜部;以及主体壳体,其具有第1壳体和安装于上述第1壳体的第2壳体,上述相机主体收纳在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中,上述车载相机安装于上述前挡风玻璃,且在上述第2壳体与上述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间隙,上述车载相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壳体在上述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的下端部具有开口部,上述开口部与上述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通气口,上述通气口将从上述除霜器吹到上述前挡风玻璃的除霜风引入到上述主体壳体的内部,上述第2壳体具备:透镜口,其朝向上述透镜部开口,以使上述透镜部能拍摄上述车辆的前方;扇状部,其从上述透镜口向上述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以及引导部,其从上述扇状部的上述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与上述前挡风玻璃平行地朝向上述前挡风玻璃的下方延伸,上述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上的上述引导部的下端部在沿着上述前挡风玻璃的面的平行视图中与上述开口部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能够防止相机主体受到热损害,并且能够防止在相机主体的透镜部产生结露、起雾。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辆的前方的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图。

图4是从车辆的前方的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和遮光构件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仰视图。

图7是从前方的斜上方观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图,显示上支架被拆下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安装到前挡风玻璃的状态的截面图,相当于图4的VIII-VII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的通气口的周边的纵截面图。

图10是图4的X-X方向向视端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中的除霜风的流动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5...前挡风玻璃,6...除霜器,10...车载相机,11...相机主体,11L、11R...透镜部,11a...下表面(相机主体的下表面),11b...后表面(相机主体的后表面),11c...上表面(相机主体的上表面),12...主体壳体,13...上支架(第2壳体),14...下壳体(第1壳体),14B...后壁(第1壳体的后壁),14F...前壁(第1壳体的前壁),14U...底壁(第1壳体的底壁),14g...排气口,14m...前端(排气口的前端),14t...顶点,16...遮光构件,18L、18R...缺口(开口部),18a...底面(缺口的底面),18r...倒角部,19L、19R...通气口,21L、21R...透镜口,22L、22R...视野限制部(扇状部),22d...下端部(扇状部的前挡风玻璃的延方向的下端部),23L、23R...引导部,23a...下端部(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的第1壳体的下端部),23b...相对面(与前挡风玻璃相对的引导部的相对面),23r...倒角部,24L、24R...引入口,26L、26R...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载相机具备:相机主体,其设置于除霜器的上方并且具有透过前挡风玻璃拍摄车辆的前方的透镜部;以及主体壳体,其具有第1壳体和安装于第1壳体的第2壳体,相机主体收纳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车载相机安装于前挡风玻璃,且在第2支架与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间隙,第1壳体在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的下端部具有开口部,开口部与前挡风玻璃之间形成有通气口,通气口将从除霜器吹到前挡风玻璃的除霜风引入到主体壳体的内部,第2壳体具备:透镜口,其朝向透镜部开口,以使透镜部能拍摄车辆的前方;扇状部,其从透镜口向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以及引导部,其从扇状部的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与前挡风玻璃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的下方延伸,前挡风玻璃的延伸方向上的引导部的下端部在沿着前挡风玻璃的面的平行视图中与开口部重叠。

从而,能够防止相机主体受到热损害,并且能够防止在相机主体的透镜部产生结露、起雾。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相机。

图1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车载相机的一个实施例图。在图1至图11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以设置于车辆的状态的车载相机为基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车载相机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说明构成。

在图1中,车辆1具备车体2,车体2构成为包含发动机盖(bonnet hood)3和车顶板4。在发动机盖3与车顶板4之间设置有前挡风玻璃5,前挡风玻璃5从车辆1的前方朝向斜后方倾斜。

在车辆1的车厢1A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倾斜方向的下端部设置有除霜器6。除霜器6通过未图示的空调装置产生用于防止前挡风玻璃5的结露、起雾的除霜风W。除霜风W从除霜器6吹到前挡风玻璃5,沿着前挡风玻璃5流向前挡风玻璃5的后斜上方。

在前挡风玻璃5的车厢1A侧设置有车载相机10(参照图2、图3)。车载相机10构成用于拍摄车辆1的前方的图像的拍摄装置,构成为包含相机主体11(参照图7)和主体壳体12。

相机主体11具有透镜部11L、11R,并且内置有均未图示的CCD传感器、CMOS传感器等拍摄元件、拍摄元件所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电路、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等。

透镜部11L、11R设置为在车辆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以下称为车宽方向)上分开,使透过前挡风玻璃5入射的车辆1的前方的光像在拍摄元件上成像。

相机主体11收纳于主体壳体12。主体壳体12具有上支架13和下壳体14。本实施例的下壳体14构成本发明的第1壳体,上支架13构成本发明的第2壳体。

如图3、图8所示,上支架13形成为板状。在图5、图6中,下壳体14具有底壁14U、设置在底壁14U的前部的前壁14F、设置在底壁14U的后部的后壁14B、设置在底壁14U的左侧部的左侧壁14L以及设置在底壁14U的右侧部的右侧壁14R。

前壁14F从底壁14U朝向前挡风玻璃5突出,后壁14B、左侧壁14L以及右侧壁14R从底壁14U向竖直方向上方突出。

在图3、图8中,下壳体14收纳相机主体11。上支架13相对于相机主体11设置于前挡风玻璃5侧,安装到下壳体14且覆盖相机主体11。从而,相机主体11收纳在由上支架13和下壳体14所包围的空间内。

如图3所示,在上支架13的周围设置有连结部13a、13b、13c、13d、13e、13f。

如图7所示,在下壳体14的周围设置有连结部14a、14b、14c、14d、14e、14f。

连结部14a、14b设置于前壁14F,在车宽方向上是隔开的。连结部14c设置于左侧壁14L,连结部14d设置于右侧壁14R。

连结部14e、14f通过框架15连结,分别设置于左侧壁14L侧和右侧壁14R侧。框架15设置在从左侧壁14L至后壁14B和右侧壁14R的范围,并且具有用于***相机主体11的下方的未图示的支撑部。

相机主体11通过未图示的夹子等固定于上支架13。从而,如图7、图8所示,相机主体11在与前壁14F、后壁14B、左侧壁14L、右侧壁14R以及底壁14U分开的状态下收纳于下壳体14。此外,相机主体11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夹子等安装于下壳体14,还可以安装于上支架13和下壳体14。

通过连结部13a和连结部14a、连结部13b和连结部14b、连结部13c和连结部14c、连结部13d和连结部14d以及连结部13f和连结部14f,上支架13和下壳体14被定位对齐,且相互连结。从而,上支架13与下壳体14被连结成一体化。

在图8中,在相机主体11的下表面11a和后表面11b的后部分别设置有散热用的散热片11A、11B,散热片11A、11B具有使热量从相机主体11释放的功能。

在图2中,在上支架13的前表面设置有多个玻璃安装部17F、17L、17R。玻璃安装部17F设置于下壳体14的前壁14F侧。

玻璃安装部17L、17R分别设置于下壳体14的左侧壁14L侧和右侧壁14R侧。玻璃安装部17F、17L、17R设置于上支架13的前表面,且配置为三角形状。上支架13的前表面是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面。玻璃安装部17F、17L、17R例如包括粘合胶带。

在图8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后表面安装有遮光构件16,遮光构件16例如包括陶瓷树脂。遮光构件16通过烧制安装于前挡风玻璃5。遮光构件16的材质不限于陶瓷树脂,只要具有遮光性即可。在图4中,由阴影线示出遮光构件16。

当玻璃安装部17F、17L、17R隔着遮光构件16固定到前挡风玻璃5时,上支架13被安装到前挡风玻璃5。从而,相机主体11和下壳体14被安装到前挡风玻璃5。

玻璃安装部17F、17L、17R在其板厚方向上具有厚度,因此,在上支架13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形成有间隙S(参照图8)。此外,玻璃安装部17F、17L、17R不限于粘合胶带,只要能够将上支架13固定于前挡风玻璃5即可。

在图2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A上的下壳体14的下端部形成有一对缺口18L、18R,在缺口18L、18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形成有通气口19L(参照图5、图8、图9、图10)、19R(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缺口18L、18R构成本发明的开口部。

虽然在图5、图8、图9、图10中未图示,但通气口19R具有与通气口19L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详细的图示。在此,前挡风玻璃5朝向车辆后方向斜上方延伸,呈倾斜状。

在图2中,在上支架13形成有一对透镜口21L、21R,透镜口21L、21R朝向透镜部11L、11R开口,以使透镜部11L、11R能拍摄车辆1的前方。

即,透镜口21L、21R是与透镜部11L、11R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形成于上支架13,且与透镜部11L、11R处于相同的高度位置(参照图8)。

透镜口21L、21R连通主体壳体12的内部和前挡风玻璃5与上支架13之间的间隙S。

在上支架13设置有一对视野限制部22L、22R。视野限制部22L、22R分别具有下限制部22a和从下限制部22a朝向前挡风玻璃5延伸的一对侧方限制部22b、22c,从透镜口21L、21R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本实施方式的视野限制部22L、22R构成本发明的扇状部。

视野限制部22L、22R具有限制透镜部11L、11R的拍摄范围以及防止反射光等映入透镜部11L、11R的功能。

在上支架13设置有一对引导部23L、23R。引导部23L、23R从视野限制部22L、22R的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参照图8的引导部23L)。

在图8中,仅图示了引导部23L,但引导部23R也与引导部23L同样地,从视野限制部22R的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

在此,将上支架13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之中的、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设为间隙S1,视野限制部22L、22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设为间隙S2。间隙S1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维持同一长度的间隙。

在图9、图10中,相对于通气口19L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上侧,在缺口18L与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之间形成有引入口24L。引入口24L连通通气口19L与主体壳体12的内部。

虽然未图示,但相对于通气口19R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上侧,在缺口18R与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之间形成有引入口,该引入口连通通气口19R与主体壳体12的内部。

缺口18L、18R具有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底面18a(参照图2)。

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平行视图B(参照图10)中与缺口18L的底面18a重叠。即,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平行视图B中,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L的底面18a相对的。或者,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平行视图B中,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L的底面18a并排的。

换言之,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L的底面18a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上。前挡风玻璃5的面是沿着斜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挡风玻璃5的面。

从而,引导部23L能够将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分流成从通气口19L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L之间的间隙S1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以及经过引入口24L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

在图9、图10中,虽然图示的是引导部23L侧,但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B中与缺口18R的底面18a重叠。即,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B中,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R的底面18a相对的。或者,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B中,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R的底面18a并排的。

换言之,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R的底面18a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引导部23R将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分流成从通气口19R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R之间的间隙S1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R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以及经过由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R之间的间隙S3所形成的引入口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

在图10中,引导部23L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形成为大于引入口24L的间隙S3,即,比构成引入口24L的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L的间隙S3大。

在图10中虽然未图示,但引导部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形成为大于缺口18R侧的引入口的间隙S3,即,比构成缺口18R侧的引入口的引导部23R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R的间隙S3大。

如图9所示,在缺口18L的底面18a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上端部形成有倒角部18r。在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引导部23L的相对面23b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23a形成有倒角部23r。

在图9中虽然未图示,但在缺口18R的底面18a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上端部形成有倒角部,在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引导部23R的相对面23b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形成有倒角部。

在图6、图8中,在下壳体14的底壁14U设置有多个排气口14g,排气口14g形成于底壁14U,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并排。

排气口14g连通主体壳体12的内部与车厢1A,将流过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从主体壳体12排出到车厢1A。

在图8中,在相机主体11的上表面11c与上支架13之间形成有间隙S4。在相机主体11的后表面11b与下壳体14的后壁14B之间形成有间隙S5。在相机主体11的下表面11a与下壳体14的底壁14U之间形成有间隙S6。

透镜口21L、21R设置在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上支架13,因此,从透镜口21L、21R导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在沿着S4、S5、S6流动之后,从排气口14g排出。

即,从透镜口21L、21R导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在相机主体11的上表面11c、后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a迂回,从排气口14g排出。

排气口14g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与后表面11b之间形成于底壁14U,并且在仰视车辆1时与相机主体11重叠(参照图6)。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位于比排气口14g的前端14m靠通气口19L、19R侧的位置。

在图5、图6中,在下壳体14的底壁14U形成有凹陷部26L、26R。凹陷部26L形成在构成上支架13的下端部的前壁14F与排气口14g之间,具有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上方凹陷的形状。凹陷部26R具有与凹陷部26L相同的形状,具有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上方凹陷的形状。

在上支架13的底壁14U形成有凹陷部26M。凹陷部26M形成在前壁14F与排气口14g之间,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形成在凹陷部26L与凹陷部26R之间。

凹陷部26M具有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下方凹陷的形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主体壳体12中的最下方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仰视车辆1时,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下壳体14的前壁14F具有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突出的顶点14t。

在仰视车辆1时,前壁14F从顶点14t朝着左侧壁14L和右侧壁14R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A的上方侧倾斜。在车宽方向上,缺口18L位于左侧壁14L与顶点14t之间,缺口18R位于右侧壁14R与顶点14t之间。

在图3中,在上支架13中,缺口18L、18R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T2形成为大于引导部23L、23L的下端部23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T1。

如图4所示,在从车辆1的前面V1(参照图1)观看时,遮光构件16与主体壳体12重叠。此外,图4是从车辆1的前方的斜上方V2(参照图1)观看车载相机10的图,即使从车辆1的前方的斜上方V2观看,遮光构件16也与主体壳体12重叠。

在遮光构件16形成有缺口16L、16R,在从车辆1的前面V1观看时,缺口16L、16R形成在与视野限制部22L、22R重叠的部位。缺口16L、16R是按比视野限制部22L、22R大的面积切出的。

在图5、图8中,在左侧壁14L和右侧壁14R分别形成有多个排气口14h、14i,排气口14h、14i形成于左侧壁14L和右侧壁14R,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并排。

排气口14h、14i连通主体壳体12的内部与车厢1A,将流过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从主体壳体12排出到车厢内。

其次,根据图10、图11说明作用。

从除霜器6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沿着前挡风玻璃5流向后斜上方,并导入到通气口19L。

此外,在图10、图11中,虽然说明流到通气口19L侧的除霜风,但流到通气口19R侧的除霜风与流到通气口19L侧的除霜风为相同的流动,因此省略说明。

车载相机10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具有与通气口19L相对的引导部23L,引导部23L将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分流成从通气口19L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L之间的间隙S1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以及经过引入口24L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

流到视野限制部22L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被分流成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上支架13之间的间隙S2流到前挡风玻璃5的后斜上方的除霜风W3、以及从透镜口21L导入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4。

导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W4从相机主体11的上表面11c与上支架13之间的间隙S4经过相机主体11的后表面11b与下壳体14的后壁14B之间的间隙S5,在相机主体11的下表面11a与下壳体14的底壁14U之间流过间隙S6,从而迂回在相机主体11的周围。

此时,除霜风W4接触到散热片11A、11B,从而促进相机主体11的散热,相机主体11被冷却。将相机主体11冷却后的除霜风W4从排气口14g排出到车厢1A。

另一方面,经过通气口19L而被分流的除霜风W2从引入口24L流入主体壳体12的内部,引入口24L具有形成在缺口18L与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之间的间隙S3。

引入口24L的开口面积小于透镜口21L的开口面积,因此,由引导部23L分流后的除霜风W2被引入口24L节流,流速被加快并流入主体壳体12。

流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W2由凹陷部26L引向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而碰撞到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从而,相机主体11被冷却。

碰撞到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的除霜风W2流过相机主体11的下表面11a与底壁14U之间的间隙S6,从排气口14g排出到车厢1A。此时,除霜风W2接触到散热片11A,从而促进了相机主体11的散热,相机主体11被冷却。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下壳体14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的下壳体14的下端部具有缺口18L、18R。缺口18L、18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形成有通气口19L、19R,通气口19L、19R将从除霜器6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引入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

上支架13具有:透镜口21L、21R,其朝向透镜部11L、11R开口,以使透镜部11L、11R能拍摄车辆1的前方;以及视野限制部22L、22R,其从透镜口21L、21R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限制透镜部11L、11R的拍摄范围。

并且,上支架13具备引导部23L、23R,引导部23L、23R从视野限制部22L、22R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

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B中,引导部23L、23R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L、18R的底面18a重叠的。从而,引导部23L、23R能够将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分流成从通气口19L、19R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L之间的间隙S1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22R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以及经过引入口24L和通气口19R侧的引入口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

在此,如果引导部23L、23R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比缺口18L、18R靠前挡风玻璃5侧的位置,则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会经过通气口19L、19R偏集于主体壳体12的内部而过量的流入其中,仅少量流到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

另一方面,如果引导部23L、23R位于比缺口18L、18R远离前挡风玻璃5的方向上,则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会难以从通气口19L、19R流入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

与此相对,在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平行视图B(参照图10)中,本实施例的引导部23L、23R的下端部23a是与缺口18L的底面18a重叠的。

从而,能够将吹到前挡风玻璃5的除霜风W优化并分流成从通气口19L、19R经过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L之间的间隙S1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22R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以及经过引入口24L与通气口19R侧的引入口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

因此,能够利用除霜风W2冷却相机主体11,防止相机主体11受到热损害。具体而言,能够防止内置在相机主体11中的拍摄元件、图像数据的处理电路以及存储器等受到热损害。

并且,通过从视野限制部22L、22R提供给到透镜口21L、21R的除霜风W1、W4,能够防止透镜部11L、11R产生结露、起雾。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相机主体11的拍摄性能下降,能够防止所拍摄的图像的画质下降。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引导部23L、23R从视野限制部22L、22R的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

从而,能够使上支架13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仅延伸在上支架13设置有引导部23L、23R的部分。因此,能够使玻璃安装部17F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远离玻璃安装部17L、17R。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车载相机10相对于前挡风玻璃5的支撑刚性。

另外,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延伸,并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具有间隙S1,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一定的间隙S1对除霜风W1进行整流,并将其导入视野限制部22L、22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2。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透镜部11L、11R的周边产生结露、起雾。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在下壳体14的底壁14U设置有排气口14g,排气口14g将流过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W2从主体壳体12排出到车厢1A。

而且,在相机主体11与上支架13之间、相机主体11与下壳体14的后壁14B之间以及相机主体11与底壁14U之间形成有间隙S4、S5、S6,以使从透镜口21L、21R导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W4在相机主体11的上表面11c、后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a迂回。

并且,排气口14g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与后表面11b之间形成于底壁14U,并且在仰视车辆1时与相机主体11重叠,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位于比排气口14g的前端14m靠通气口19L、19R侧的位置。

从而,在利用从通气口19L、19R通过引入口24L、24R导入到主体壳体12的除霜风W2冷却相机主体11之后,能够将除霜风W2从排气口14g排出到车厢1A。

另外,由于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位于比排气口14g的前端14m靠通气口19L、19R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相机主体11靠近通气口19L、19R,能够使除霜风W2高效地与相机主体11发生碰撞,从而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

另外,通过利用流过间隙S4、S5、S6的除霜风W4冷却相机主体11的上表面11c、后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a,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

另外,由于排气口14g在前后方向上在相机主体11的前表面11d与后表面11b之间形成于底壁14U,并且在仰视车辆1时与相机主体11重叠,因此,在通过除霜风W2、W4从前后方向冷却相机主体11的整个下表面11a之后,能够使除霜风W2、W4合流,并从排气口14g排出到车厢1A。

因此,能够防止相机主体11的周围的空气变成高温,能够将冷的除霜风提供给相机主体11。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并且能够提高除霜风W2、W4的排风性能。

这样,在主体壳体12的内部,能够提高除霜风W2、W4的循环效率,能够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下壳体14在构成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的前壁14F与排气口14g之间具有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上方凹陷的凹陷部26L、26R。

并且,下壳体14在构成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的前壁14F与排气口14g之间具有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26M。

从而,即使没有被导入到通气口19L、19R的除霜风W绕到下壳体14的底壁14U流向排气口14g的情况下,如图5的除霜风W5、W6所示,其能够被凹陷部26L、26M、26R阻挡,能够防止其从排气口14g流入主体壳体12的内部。

因此,在主体壳体12的内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除霜风W2、W4的循环效率,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的凹陷部26L、26R虽然是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上方凹陷,但也可以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下方凹陷。另外,凹陷部26M虽然是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下方凹陷,但也可以相对于排气口14g向竖直方向上方凹陷。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形成为大于引导部23L的下端部23a与缺口18L之间的间隙S3。

从而,能够使由引导部23L、23R经过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分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的风量多于由引导部23L、23R分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的风量。

即,能够调整由引导部23L、23R分流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的除霜风W2的风量和经过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分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视野限制部22L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1的风量。

因此,能够将更多的除霜风W1、W4提供给透镜部11L、11R的周边,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透镜部11L、11R产生结露、起雾。

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相机主体11的拍摄性能下降,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所拍摄的图像的画质下降。

另外,在缺口18L、18R的底面18a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上端部形成有倒角部18r,在与前挡风玻璃5相对的引导部23L、23R的相对面23b中,在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端部23a形成有倒角部23r。

从而,能够通过倒角部18r顺利地将被引导部23L、23R分流的除霜风W2送入到引入口24L、24R,能够防止除霜风W2的流速下降。

并且,能够通过倒角部23r顺利地将被引导部23L、23R分流的除霜风W1送入到引导部23L、23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1,能够防止除霜风W1的流速下降。

因此,能够利用除霜风W2冷却相机主体11,防止相机主体11受到热损害。并且,通过从视野限制部22L、22R流过透镜口21L、21R的除霜风W1、W4,能够防止透镜部11L、11R产生结露、起雾。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相机主体11的拍摄性能下降,能够防止所拍摄的图像的画质下降。

在此,如图6所示,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流动的除霜风W一方面沿着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被引入到通气口19L、19R,另一方面如除霜风Wm所示,与车宽方向上的顶点14t碰撞。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在仰视主体壳体12时,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下壳体14的下端部即前壁14F具有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侧突出的顶点14t。

从而,能够将与车宽方向上的顶点14t碰撞的除霜风Wm如除霜风W7、W8所示那样,从顶点14t沿着下壳体14的前壁14F的下端部引向左侧壁14L和右侧壁14R,并将其引导至通气口19L、19R。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缺口18L、18R的车宽方向的长度T2形成为大于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引导部23L、23R的下端部23a的车宽方向的长度T1。

从而,能够从通气口19L、19R将更多的除霜风W2经过引入口24L和缺口18R侧的引入口引入到主体壳体12的内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相机主体11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相机主体11受到热损害。

另外,能够使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上的引导部23L、23R的下端部23a的车宽方向上的长度T1比缺口18L、18R的车宽方向的长度T2小,因此,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视野限制部22L、22R从透镜口21L、21R向前挡风玻璃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展开为扇状,引导部23L、23R从视野限制部22L、22R的下端部22d与前挡风玻璃5平行地朝向前挡风玻璃5的下方延伸。

换言之,视野限制部22L、22R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从下端部22d越朝向透镜口21L、21R延伸变得越窄。

从而,由引导部23L、23R分流到前挡风玻璃5与引导部23L、23R之间的间隙S1的除霜风W1随着在视野限制部22L、22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2中流向透镜口21L、21R侧而被节流。

在图3中示出从视野限制部22L、22R朝向透镜口21L、21R被节流的除霜风W9。如图3所示,除霜风W9从视野限制部22L、22R朝向透镜口21L、21R被节流,从而除霜风W9的流速变快。

因此,能够使流过视野限制部22L、22R与前挡风玻璃5之间的间隙S2的除霜风W2的流速变快,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透镜部11L、11R产生结露、起雾。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相机主体11的拍摄性能下降,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所拍摄的图像的画质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中,在前挡风玻璃5设置有遮光构件16,遮光构件16具有非透光性,并且在从车辆1的前面V1观看时与主体壳体12重叠。

由于遮光构件16通过烧制安装于前挡风玻璃5,因此,在烧制的过程中陶瓷树脂具有热量,有时前挡风玻璃5会产生热应变。如果在透镜部11L、11R的拍摄范围内产生了热应变,则有可能产生透镜部11L、11R所识别的视差的偏差,从而无法准确地测量从透镜部11L、11R到对象物的距离。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载相机10,在从车辆1的前面V1观看时,遮光构件16在与视野限制部22L、22R重叠的部位具有缺口16L、16R。

从而,能够预先防止在透镜部11L、11R的拍摄范围内产生由于陶瓷树脂的烧制而导致的热应变。因此,能够防止产生透镜部11L、11R所识别的视差的偏差,能够准确地测量从透镜部11L、11R到对象物的距离。

此外,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将偏振板安装于视野限制部22L、22R,防止反射光入射到透镜部11L、11R。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的这种修改和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投影装置及其成像模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