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

文档序号:1606350 发布日期:2020-01-10 浏览:4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 (Multi-angle rotating wrench ) 是由 陈剑利 于 2019-11-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其结构包括壳体,其壳体内设有加速齿轮组,加速齿轮组内连接有主动轴和传动轴,主动轴上连接有往复旋转装置,往复旋转装置靠壳体上方的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往复旋转装置靠前端的驱动装置完成回复运动,传动轴前端设有可多角度旋转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前端设有与工件固定的罩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将较慢的转速和较小的转数转为较快的转速和较大的转数,同时配合所述动力装置,减小所要施加的动力,通过小幅度按压所述压杆来使所述罩体快速转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angle rotating wrench, which structurally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an accelerating gear set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 driving shaft and a transmission shaft are connected in the accelerating gear set, a reciprocating rota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on the driving shaft, the reciprocating rotating device provides power by a power device above the shell, the reciprocating rotating device completes return motion by a driving device at the front end, a rotating device capable of rotating at multiple angles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cover body fixed with a workpiec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rotating device, so that the multi-angle rotating wrench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the invention can convert the slower rotating speed and the smaller rotating speed into the faster rotating speed and the larger rotating speed, simultaneously reduces the power to be applied by matching with the power device, and enables the cover body to rotate quickly by pressing the pressure lever in a small amplitude.)

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五金领域,涉及螺栓旋转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主要通过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传统的扳手在工作时,由于机械内部结构复杂,扳手无法深入,且无法着力将螺栓、螺钉、螺母完全拧紧,同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动油锯[申请号:CN201620964971.2],包括扳手头、手柄,尤其是,还包括旋转柄一与扳收头相连,可实现水平方向上旋转,伸缩柄一安装于旋转柄一内部,伸缩柄一可沿旋转柄一方向伸缩,所述伸缩柄一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柄二,可实现竖直方向上旋转,伸缩柄二安装于旋转柄二的内部,伸缩柄二可沿旋转柄二方向伸缩。本发明通过旋转柄一、旋转柄二实现扳手头与手柄指间的各角度转动,使得扳手在复杂机械内部时也可调整到最佳位置,同时将手柄伸长,使转动扳手时更加省力。

上述方案虽然扩大了扳手在复杂情况下的使用范围,并且通过伸长手柄的方式来达到省力的效果,但伸长手柄时会使扳手无法在狭小机械内部使用,缩短手柄时会影响省力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角度旋转扳手,该多角度旋转扳手的罩体相对于壳体进行旋转角度时更加方便,同时可以通过动力装置达到省力的效果,通过加速齿轮组增加转数,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多角度旋转扳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后端设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腔前端设有前凹槽,所述壳体内腔中端设有轴承槽,所述前凹槽中心与所述轴承槽中心处于同一轴线,所述前凹槽内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穿过所述轴承槽,所述主动轴一端通过轴承一与所述前凹槽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二与所述轴承槽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另一端连接有加速齿轮组,所述加速齿轮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壳体内腔后端设有后凹槽,所述传动轴一端置于所述后凹槽内,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四与所述后凹槽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并连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前端设有罩体,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五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轴中间设有往复旋转装置,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前端置于所述前凹槽内,所述往复旋转装置通过轴承三与所述前凹槽可转动连接,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前端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前凹槽上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使所述复旋转装置往复运动,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两个左右均匀设置的支撑架,所述两支撑架前端通过卡台相连接,所述支撑架上端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压杆前端的距离小于支撑架与压杆后端的距离,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后端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一端与往复旋转装置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往复旋转装置上,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绕出往复旋转装置后与所述的压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创造性地设计了加速齿轮组,将较慢的转速和较小的转数转为较快的转速和较大的转数,同时配合所述动力装置,减小所要施加的动力,通过小幅度按压所述压杆来使所述罩体快速转动,此外所述转动装置的设计可以更简单快速的控制所述罩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角度,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多角度旋转扳手中,所述加速齿轮组包括内齿轮,所述内齿轮内连接有所述主动轴,所述内齿轮与所述主动轴螺纹旋合,所述内齿轮内部下方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所述内齿轮内连接有所述传动轴,所述内齿轮的半径大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半径。

在上述的多角度旋转扳手中,所述前凹槽上端凸出并设有卡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一端固定于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前端并缠绕数圈,所述弹力带另一端绕出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前端后固定连接在所述卡槽上。

在上述的多角度旋转扳手中,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后端设有棘轮装置,所述棘轮装置内部设有内腔,所述棘轮装置内壁设有轮齿,所述内腔内部设有棘轮,所述棘轮内部连接所述主动轴,所述棘轮与所述主动轴螺纹旋合,所述棘轮一端设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可转动连接,所述棘爪内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点置于所述棘轮上,所述传动带一端与所述棘轮装置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棘轮装置上,所述往复旋转装置前端为套壳,所述套壳内设有所述主动轴但不与所述主动轴接触,所述弹力带一端与所述套壳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所述套壳上。所述棘轮装置的设计可以使所述动力装置使用更加简便省力,从而提高使用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多角度旋转扳手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转动体一,所述转动体一设于所述传动轴前端,所述转动体一与传动轴螺纹旋合,所述转动体一另一端设有转动体二,所述转动体二两侧面与转动体一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体二外表面设有转动体三,所述转动体二另外两侧面与所述转动体三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体一与所述转动体三形状相同,所述转动体三另一端设有圆柱,所述圆柱内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圆柱螺纹旋合,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设有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螺纹杆螺纹旋合,所述罩体内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装置的设计可以使所述罩体与壳体的旋转动作更加便捷。

在上述的多角度旋转扳手中,所述转动体二同一水平面的四个端面均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体一与所述转动体一所连接的部位两端面均设有通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上端设有卡槽,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螺纹孔旋合,所述螺柱通过所述通孔并伸出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底端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上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柱旋合,所述转动体三与所述转动体二的连接方式和所述转动体一与所述转动体二的连接方式相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所述动力装置运用了杆杠原理,操作人员轻压压杆即可驱动往复旋转装置旋转,可以使用更小的力驱动罩体旋转螺栓或螺母,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2. 由于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内齿轮之间的齿轮比,可以在所述内齿轮转速较慢和转数较小情况下,给所述从动齿轮提供较快的转速和较大的转数,进一步放大操作人员施加的动力,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3. 所述棘轮装置可以单向旋转主动轴驱动加速齿轮组旋转,使得操作人员单次按压压杆即可驱动罩体旋转进行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4. 所述转动装置的设计可以使所述罩体与所述壳体的转动更加便捷。所述罩体配合所述齿轮组能够使所述罩体快速旋转,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棘轮装置与壳体、主动轴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棘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棘轮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转动装置与罩体的半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多角度旋转扳手转动体一与转动体二之间的连接分解剖视图。

图中,10、把手;11、壳体;12、前凹槽;12a、卡槽;13、后凹槽;14、轴承槽;20、加速齿轮组; 21、传动轴;22、从动齿轮;23、内齿轮;24、主动轴;25a、驱动装置;25、弹力带;26、传动带;30、动力装置;31、压杆;32、支撑架;33、卡台;40、棘轮装置;40a、套壳;41、轮齿;42、内腔;43、棘轮;44、棘爪;45、弹簧;50、转动装置;51、转动体一;52、转动体二;53、转动体三;54、圆柱;55、螺纹杆;56、罩体;56a、凹槽;60、螺柱;61、垫片;62螺母;63、螺纹孔;64、通孔;65、卡槽;70、往复旋转装置;80、轴承一;81、轴承二;82、轴承三;83、轴承四;84、轴承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多角度旋转扳手包括壳体11,壳体11后端设有把手10,壳体11内腔前端设有前凹槽12,壳体11内腔中端设有轴承槽14,前凹槽12中心与轴承槽14中心处于同一轴线,前凹槽12内设有主动轴24,主动轴24穿过轴承槽14,主动轴24一端通过轴承一80与前凹槽12可转动连接,主动轴24通过轴承二81与轴承槽14可转动连接,主动轴24另一端连接有加速齿轮组20,加速齿轮组20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轴21,壳体11内腔后端设有后凹槽13,传动轴21一端置于后凹槽13内,传动轴21通过轴承四83与后凹槽13可转动连接,传动轴21另一端伸出壳体11并连接有旋转装置50,旋转装置50前端设有罩体56,传动轴21通过轴承五84与壳体11可转动连接,主动轴24中间设有往复旋转装置70,往复旋转装置70前端置于前凹槽12内,往复旋转装置70通过轴承三82与前凹槽12可转动连接,往复旋转装置70前端设有驱动装置25a,驱动装置25a与前凹槽12上端连接,驱动装置25a可以使复旋转装置70往复运动,壳体11上端设有动力装置30,动力装置30包括两个左右均匀设置的支撑架32,两支撑架32前端通过卡台33相连接,支撑架32上端设有压杆31,压杆31与支撑架32可转动连接,支撑架32与压杆31前端的距离小于支撑架32与压杆31后端的距离,往复旋转装置70后端设有传动带26,传动带26一端与往复旋转装置70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往复旋转装置70上,传动带26的另一端绕出往复旋转装置70后与的压杆31的前端固定连接。根据加速齿轮组20,可以将将较慢的转速和较小的转数转为较快的转速和较大的转数。动力装置30运用了杆杠原理,操作人员轻压压杆31即可驱动往复旋转装置70旋转,可以使用更小的力驱动罩体56旋转螺栓或螺母,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加速齿轮组20包括内齿轮23,内齿轮23内连接有主动轴24,内齿轮23与主动轴24螺纹旋合,内齿轮23内部下方设有从动齿轮22,从动齿轮22与内齿轮23啮合,内齿轮23内连接有传动轴21,内齿轮23的半径大于从动齿轮22的半径,前凹槽12上端凸出并设有卡槽12a,驱动装置25a包括弹力带25,弹力带25一端固定于往复旋转装置70前端并缠绕数圈,弹力带25另一端绕出往复旋转装置70前端后固定连接在卡槽12a上

往复旋转装置70后端设有棘轮装置40,棘轮装置40内部设有内腔42,棘轮装置40内壁设有轮齿41,内腔42内部设有棘轮43,棘轮43内部连接主动轴24,棘轮43与主动轴24螺纹旋合,棘轮43一端设有棘爪44,棘爪44与棘轮43可转动连接,棘爪44内侧设有弹簧45,弹簧45另一点置于棘轮43上,传动带26一端与棘轮装置40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棘轮装置40上,往复旋转装置70前端为套壳40a,套壳40a内设有主动轴24但不与主动轴24接触,弹力带25一端与套壳40a固定连接并部分卷绕于套壳40a上。棘轮装置40可以单向旋转主动轴24驱动加速齿轮组20旋转,使得操作人员单次按压压杆31即可驱动罩体56旋转进行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6所示,水平面旋转装置50包括转动体一51,水平面转动体一51设于水平面传动轴14前端,转动体一51与传动轴14螺纹旋合,转动体一51另一端设有转动体二52,转动体二52两侧面与转动体一51可转动连接,转动体二52外表面设有转动体三53,转动体二52另外两侧面与转动体三53可转动连接,水平面转动体一51与水平面转动体三53形状相同,转动体三53另一端设有圆柱54,圆柱54内连接有螺纹杆55,螺纹杆55与圆柱54螺纹旋合,螺纹杆55另一端设有罩体56,罩体56与螺纹杆55螺纹旋合,罩体56内设有凹槽56a,凹槽56a内部为六角形。转动装置50的设计可以使罩体56与壳体11的旋转动作更加便捷。

如图6和图7所示,转动体二52同一水平面的四个端面均设有螺纹孔63,转动体一51与转动体一52所连接的部位两端面均设有通孔64,螺纹孔63与通孔64位置相对应,通孔64上端设有卡槽65,螺纹孔63内连接有螺柱60,螺柱60与螺纹孔63旋合,螺柱60通过通孔64并伸出卡槽65,卡槽65底端设有垫片61,垫片61上端设有螺母62,螺母62与螺柱60旋合,转动体三53与转动体二52的连接方式和转动体一51与转动体二52的连接方式相同。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方式为:抓住把手10提起设备,将需要旋转的螺栓卡入罩体56的凹槽56a内,转动壳体11来控制转动装置50转动,调整罩体56与壳体11之间的角度,用抓住把手10的手按压压杆31后端,压杆31前端上提,压杆31前端带动传动带26上移,传动带26带动棘轮装置40顺时针旋转,棘轮装置40推动棘爪44旋转,棘爪44推动棘轮43旋转,棘轮43带动主动轴24旋转,主动轴24带动另一端的内齿轮23旋转,内齿轮23带动啮合的传动齿轮22旋转,传动齿轮22带动传动轴13旋转,传动轴13带动转动装置50旋转,转动装置50带动罩体56旋转。同时棘轮装置40旋转同时带动套壳40a旋转,套壳40a旋转将拉成弹力带25,产生弹力,当松开压杆31后,往复旋转装置70失去动力,往复旋转装置70在弹力带25的控制下回转,但并未带动主动轴24回转,往复旋转装置70的回转带动传动带26下移,传动带26对压杆31前端产生下拉动作,压杆31后端回升直至压杆31前端触碰卡台33。内齿轮23和传动齿轮22因为半径比例的关系,能够将较慢的转速和较小的转数转为较快的转速和较大的转数,同时配合动力装置30,运用杠杆原理减小操作人员所要施加的动力,通过小幅度按压压杆31后端来使罩体56快速转动,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此外转动装置50的设计可以更加便捷的控制罩体56与壳体11之间的角度,同时可以更换罩体56,改变凹槽56a的造型以适应其他零件旋转的形状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承槽、弹力带、传动带、转动体一、转动体二、转动体三、圆柱、罩体、凹槽、卡槽、通孔、从动齿轮、压杆、支撑架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螺栓旋拧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