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整流方法

文档序号:1651064 发布日期:2019-12-24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整流方法 (Novel bridgeless integrated AC-DC rectifying circuit and rectifying method ) 是由 潘尚智 王明龙 宫金武 查晓明 于 2019-09-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整流方法,包括:单相交流电源,第一电感等。其中,后级DC-DC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半桥LLC谐振电路,全桥LLC谐振电路,双有源全桥变换电路,双有源半桥变换电路等。本发明拥有两个控制自由度,包括:前级控制:控制对象为第一个桥臂(低频),通过正弦脉宽调制方法,实时调节该桥臂开关管的占空比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和PFC输出直流侧电压的调节;后级控制:控制对象为第二个桥臂(高频),通过变频控制或者移相控制,实时调节后级DC-DC电路输出电压;控制方法使得前后级可以分别控制。同时可以实现与后级DC-DC变换电路共享桥臂,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bridgeless integrated AC-DC rectifying circuit and a rectifying method,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steps: single-phase ac power, first inductor, etc. The post-stage DC-DC circuit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a half-bridge LLC resonant circuit, a full-bridge LLC resonant circuit, a dual-active full-bridge conversion circuit, a dual-active half-bridge conversion circuit, and the like. The invention possesses two degrees of freedom of control, including: preceding stage control: the control object is a first bridge arm (low frequency), and the duty ratio of a switch tube of the bridge arm is adjusted in real time by a sine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ethod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nd the adjustment of voltage on the direct current side output by the PFC; and (3) post-stage control: the control object is a second bridge arm (high frequency), and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rear-stage DC-DC circuit is adjusted in real time through frequency conversion control or phase-shift control; the control method enables the front and rear stages to be controlled separately. Meanwhile, the bridge arm can be shared with a post-stage DC-DC conversion circuit, so that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is fulfilled.)

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整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变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的使用桥式不控整流不仅给电网造成了严重的谐波污染,而且交流侧功率因数的偏低也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能够实现交流侧电流跟踪交流侧电压,可以提高交流侧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必须能够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输入电流谐波,以满足IEC61000-3-2谐波标准。因此,传统的电源一般包含两级功率转换结构,Boost升压电路和DC-DC变换电路,其中Boost升压电路用作功率因数校正(PFC),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输入电流谐波,DC-DC变换电路,用于输出所要求的直流电压。两级电路拓扑结构可以使电路实现最佳的性能,例如高功率因数,稳定的PFC输出直流侧电压,以及稳定的DC-DC输出电压。然而两级结构由于具有过多的元器件使得功率消耗较多,效率相对较低,电路控制较为复杂,并且大部分的系统损耗都消耗在整流二极管中。

针对元器件数目过多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针对第一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结构进行改进,构成无桥PFC结构,以尽可能减少二极管及开关管的数目。目前已有多种无桥PFC电路,例如双Boost型PFC电路,双电感型PFC电路,图腾柱PFC电路等;另一种是将第一级PFC电路与第二级DC-DC电路通过共享一个桥臂进行集成。

有学者将这两种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将图腾柱PFC与后级DC-DC变换电路通过共享一个桥臂进行集成的拓扑结构,虽然可以进一步减少开关器件数量,但是这样会使得电路拓扑只有一个控制自由度,会导致PFC输出直流侧电压不可控,当输入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PFC输出直流侧电压和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过高,容易导致器件破坏;并且,由于PFC输出直流侧电压不可控,电压变化太大,会导致后级DC-DC电路的参数不好设计。

针对PFC输出直流侧电压不可控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一种解决方案,通过脉冲频率调制与脉冲宽度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控制PFC输出直流侧电压的目的。当PFC输出直流侧电压不超过规定限值时,采用脉冲频率调制;当PFC输出直流侧电压接近或超过规定限值时,采用脉冲频率调制与脉冲宽度调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改变占空比来达到降低PFC输出直流侧电压的目的,然而这样会使输入谐波电流增大,功率因数降低,并且,占空比受输入电压变化制约,会使得后级DC-DC电路工作条件恶化,无法优化设计,整个的电路效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1.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相交流电源,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后级DC-DC电路;

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后级DC-DC电路与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和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

后级DC-DC电路采用半桥LLC谐振电路,包括:单相交流电源,第一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dc电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和第一负载电阻;

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一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所述dc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所述dc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中间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的第三端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后级DC-DC电路采用半桥LLC谐振电路,或全桥LLC谐振电路,或双有源全桥变换电路,或双有源半桥变换电路。

其中,所述单相交流电源,用于提供输入交流电源;所述第一电感,用于储存和释放能量;所述第一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电压的输出;所述第二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电压的输出;所述第三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电压的输出;所述第四开关管,用于控制直流电压的输出;所述dc电容,用于滤除输出直流电压纹波;所述第一、第二电容,用于与电感产生谐振;所述第一负载电阻,用于提供直流电压输出;所述第一变压器,用于传递能量至输出侧;所述第一二极管,用于提供电流流通路径;所述第二二极管,用于提供电流流通路径;所述第三电容,用于滤除输出侧直流电压纹波。

一种利用新型的无桥集成AC-DC整流电路进行整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级控制:控制对象为第一个桥臂,第一个桥臂为低频,通过正弦脉宽调制方法,实时调节该桥臂开关管的占空比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和PFC输出直流侧电压的调节;

后级控制:控制对象为第二个桥臂,第二个桥臂为高频,通过变频控制或者移相控制,实时调节后级DC-DC电路输出电压;

控制方法使得前后级可以分别控制;同时可以实现与后级DC-DC变换电路共享桥臂,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PFC输出直流侧电压表达式为:

其中,Vdc表示PFC直流侧输出电压;Vi表示交流侧输入电压;D1表示低频桥臂开关管S2的占空比;D2表示高频桥臂开关管S3的占空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拥有两个控制自由度。第一个桥臂为低频桥臂,通过正弦脉宽调制方法,实时调节该桥臂开关管的占空比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和PFC输出直流侧电压的调节;第二个桥臂为高频桥臂,固定占空比,可以与半桥LLC谐振DC-DC电路共享桥臂,实现集成,带来软开关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系统后级接半桥LLC谐振DC-DC电路的典型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稳定工作状态下的开关管S3,S4驱动信号、输入电感电流、谐振电流、励磁电感电流、流经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流波形。

图4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1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2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3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4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5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在工作模态6期间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电路如图1所示,

单相交流电源vin,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dc电容Cdc,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2,第一变压器T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和第一负载电阻R1

所述单相交流电源vin的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单相交流电源vin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所述dc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原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原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所述dc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中间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的第三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下面结合图2至图9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设第一电感L1的电流为iin,电压为vL,第一电容C1的电压为vC1,第二电容C2的电压为vC2,第三电容C3的电压为vC3,PFC直流侧输出电压为vdc,vdc=vC1+vC2,流经第一二极管D1的电流为iD1,流经第一二极管D2的电流为iD2,流经第一变压器T1漏感的电流为iLr,流经第一变压器T1励磁电感的电流为im,第一负载电阻R1电压为vo

由于S1,S2上下两管工作过程对称,因此只分析S1上管开通时的6个工作阶段。图4~9是图1所示电路图在S1上管开通时工作模态等效电路示意图,其中,图4是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二极管D1正向导通,第二二极管D2反向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5是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反向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6是第一开关管S1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反向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7是第一开关管S1、第四开关管S4导通,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一二极管D1反向关断、第二二极管D2正向导通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8是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四开关管S4导通,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反向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9是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反向关断时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以下将对各模态的工作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通过调节低频桥臂的占空比可以实现调节直流侧输出电压,因此第一电感L1的单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电流iLave是恒定的,各模态分析中将不再列出iin和vC1、vC2、vC3的变化率表达式,在稳态分析中使用iLave代替第一电感L1的电流值iin。需指出的是,以下若存在未特别详细说明的过程或参数,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理解或实现的。

如图4所示,为模态1,对应于图3的t0~t1时间段:

在t=t0时,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零电压开通,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关断,输入电流iin一次经过第一电感L1、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然后回到单相交流电源vin。此时电感能量增大,电感电流iin线性上升,电感电流iin可表示为:

同时,第一电容C1、第三开关管S3、第一变压器漏感Lr、第一变压器谐振电感Lm、第二电容C2构成谐振回路,谐振电流iLr比励磁电感电流im大,因此流经变压器原边的电流为上正下负,幅值为谐振电流于励磁电流之差,因此,变压器二次侧第一二极管D1导通。变压器原边电压被钳位在nVo,励磁电感电流线性增加,励磁电感电流iLr可表示为:

在这个阶段,谐振频率为:在t1时刻,谐振电感电流等于励磁电感电流时,模态1工作模式结束。

如图5所示,为模态2,对应于图3的t1~t2时间段:

在t=t1时,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持续开通,输入电感电流iin持续线性增加,直到在t=t2时刻到达最大值。另外,在t1时刻,谐振电感电流iLr等于励磁电感电流im时,第一二极管零电流关断。在这一模态下,第一电容C1、第三开关管S3、第一变压器漏感Lr、第一变压器谐振电感Lm、第二电容C2构成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在这一模态下,因为谐振电流等于励磁电感电流,因此变压器二次侧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都反向关断,所以没有能量传递至副边。在t=t2时,第三开关管S3关断,模态2结束。

如图6所示,为模态3,对应于图3的t2~t3时间段:

在这一模态下,对应于开关信号的死区时间,此时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关断,输入电感电流iin线性减小,此模态下相关的电气参数关系式为:

由于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寄生电容的存在,因此励磁电流向这些寄生电容放电,从而实现了第四开关管S4的零电压开通。当t=t3时,第四开关管S4开通。

如图7所示,为模态4,对应于图3的t3~t4时间段:

在t=t3时,第四开关管S4漏源极电压将为零,因此,第四开关管S4零电压开通。在这一模态下,输入电感电流iin继续线性减小;因为第四开关管S4导通,所以谐振回路的输入电压为零。在这一模态下,谐振电流大于励磁电感电流,根据变压器的极性关系,变压器副边第二二极管D2正向导通,变压器原边电压被钳位在-nVo,励磁电感电流im线性减小,励磁电感电流可表示为:

在t=t4时,谐振电流等于励磁电感电流,模态4结束。

如图8所示,为模态5,对应于图3的t4~t5时间段:

第四开关管S4保持开通状态,在t=t4时,谐振电流等于励磁电感电流,第二二极管D2零电流关断,在t=t5时,第四开关管S4关断,模态5结束,

如图9所示,为模态6,对应于图3的t5~t6时间段:

在这一模态下,所有的原边开关管和副边二极管全部处于关断状态,这一阶段和模态3相同,由于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寄生电容的存在,因此励磁电流向这些寄生电容放电,从而实现了第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当t=t6时,第三开关管S3开通。

第二开关管开通时6个工作阶段与此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以上各模态的分析,对第一电感L1运用伏秒平衡原则分析稳态情况下系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下大写字符表示的变量均为相应变量的稳态值。设第一开关管S1开通的时间为(1-D1)Ts1,第二开关管S2开通的时间为D1Ts1,第三开关管S3开通的时间为D2Ts2,第四开关管S4开通的时间为(1-D2)Ts2,其中D1为第一开关管S1的占空比,(1-D1)为第二开关管S2的占空比,D2为第三开关管S3的占空比,(1-D4)为第四开关管S4的占空比。Ts1,Ts2为开关周期,并且Ts1大于Ts2。针对第一电感L1运用伏秒平衡原则得:

整理(5)式可得: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系统的典型电路,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通过改变本发明系统后级DC-DC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半桥LLC谐振电路,全桥LLC谐振电路,双有源全桥变换电路,双有源半桥变换电路等)而形成的典型电路,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变换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