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容器盖

文档序号:1702065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合成树脂容器盖 (Synthetic resin container cover ) 是由 川崎翔太 岛田知 冈崎大树 林浩昭 杉山尚 脇岛淳 于 2019-06-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种新型的合成树脂容器盖,在围壁分离区(58),从其上游端起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多个可断连片(66)和/或可断连接薄壁(68)而将围壁(12)与侧壁(10)分离之后,尽可能避免施加于围壁(12)上的所需断裂力激增,断裂时的使用者的所谓官能得以改善。根据需要,使围壁分离区(58)中的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变化。(A novel synthetic resin container lid is provided, in which, after a plurality of breakable pieces (66) and/or breakable connecting thin walls (68) are broken in a counterclockwise direction from the upstream end of a wall separating region (58) to separate a wall (12) from a side wall (10), the required breaking force applied to the wall (12) is prevented as much as possible from being increased, and so-called functionality of a user at the time of breaking is improved.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thin breakable connection wall (68) in the wall separation area (58) is varied as required.)

合成树脂容器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侧壁还有围绕侧壁的围壁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确切说,涉及下述的合成树脂容器盖,虽然形成于侧壁内周面上的锁止部件卡合在形成于容器口颈部的外周面上的锁止爪上地将所述合成树脂容器盖安装在容器口颈部上,但能够不用工具就足够轻松地将合成树脂容器盖与容器口颈部分离。

现有技术

在被广泛用于调味料等的容器的合成树脂容器盖中,从垃圾废弃处理和节约资源的观点出发要求在消耗完内容物之后与容器分开丢弃。但因容器盖被嵌合固定于容器口颈部而无法轻松分离,故提出与容器盖的分开丢弃性相关的各种改进。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适于用在液体调味料容器的口颈部上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示出如下的合成树脂容器盖,其包括覆盖容器口颈部的顶面的主体部、从主体部垂下的圆筒状侧壁和围绕侧壁的圆筒状围壁,并且通过在侧壁内周面上形成沿周向延伸的锁止部件并在嵌装于容器口颈部时使所述锁止部件与形成于容器口颈部的外周面上的锁止爪卡止而安装在容器口颈部上。从上方看在逆时针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围壁分离区、过渡区及侧壁分离区。在围壁分离区,围壁上端通过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可断连接薄壁被连接至侧壁,在围壁分离区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形成在围壁上从下端向上延伸的缝。在过渡区,垂直延伸的可断薄壁线形成于侧壁上的同时,在所述可断薄壁线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下游侧,所述侧壁与围壁被牢固相连。在侧壁分离区,侧壁上端通过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可断连接薄壁被连接至主体部。

在容器的内容物消耗之后,当为了所谓的废物分别回收而使容器盖脱离口颈部时,最初在围壁分离区从其上游端起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而将围壁与侧壁分离,接着当在过渡区破断该侧壁的可断薄壁线的同时,在侧壁分离区从其上游端起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而将侧壁与主体部分离。这样一来,形成于侧壁内周面上的锁止部件至少部分与形成在容器口颈部上的锁止爪分离,因而无需工具就能将整个容器盖与容器口颈部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442723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容器盖有以下问题,虽然不用工具就能将整个容器盖与容器口颈部分离,但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经验,当伴随在过渡区破断侧壁的可断薄壁线地在侧壁分离区朝向逆时针方向开始可断连接薄壁的破断时,与侧壁的可断薄壁线的破断处于铅垂方向相比,该可断连接薄壁的破断处于周向,因此缘故,难以与侧壁的可断薄壁线的破断同时地或随之相继地开始可断连接薄壁的破断,故无法足够轻松地将容器盖与容器口颈部分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首先在专利申请2017-046982的说明书中提出,在过渡区使形成于侧壁上的可断薄壁线处于至少一部分向下且朝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延伸的形态,在过渡区中的可断薄壁线破断之后,能在侧壁分离区充分顺利地开始可断连接薄壁的破断。

但事实表明,本发明人等所在先提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也不能足够让人满意,留下如下所述的问题。即,在围壁分离区,从其上游端用手指捏住围壁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部并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而将围壁与侧壁分离后,当在过渡区中破断侧壁的可断薄壁线时,施加于围壁的所需断裂力激增,破断行为因与在围壁分离区中的可断连接薄壁的断裂力的变化大而暂时停止,在分开中的一连串断裂动作时的使用者的所谓官能不一定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所制定的发明,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除了改进本发明人等在先提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外,在围壁分离区在从其上游端起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而将围壁与侧壁分离之后,尽可能避免施加于围壁上的所需断裂力的激变,在分开中的一连串断裂动作时改善使用者的所谓官能。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还在认真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官能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如期望的那样使在围壁分离区的可断连接薄壁的壁厚改变,能解决上述主要技术问题。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容器盖作为解决上述主要技术问题的合成树脂容器盖,其中该合成树脂容器盖具有盖主体,该盖主体包括覆盖容器口颈部的顶面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下垂的圆筒状侧壁和围绕该侧壁的圆筒状围壁,该盖主体如此安装在容器口颈部上,在侧壁内周面上形成沿周向延伸的锁止部件,并且在嵌装于容器口颈部时使该锁止部件与形成于容器口颈部的外周面上的锁止爪接合,其特征是,从上方看在逆时针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围壁分离区、过渡区及侧壁分离区,在围壁分离区中存在将围壁上端与侧壁相接的可断连接薄壁,该可断连接薄壁包括在该逆时针方向上看使壁厚渐增的渐增部,在该围壁分离区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形成有在该围壁上从下端向上延伸的缝,在所述过渡区及侧壁分离区中,该侧壁通过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可断连接薄壁连接至该主体部,还在该过渡区中在该侧壁上形成至少一部分向下地沿逆时针方向倾斜延伸的可断薄壁线的同时,在该可断薄壁线的在该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下游侧,该侧壁与该围壁被牢固相互连接。

优选地,在该渐增部处,该可断连接薄壁的壁厚从0.05毫米以下的t1逐渐增大至0.25-0.35毫米的t2。合适的是在该围壁分离区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部存在未连接该围壁与侧壁的未连接部。合适的是在围壁分离区中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将围壁上端与侧壁相连的多个可断连片。合适的是该围壁分离区跨越20-180度角度存在,该过渡区跨越10-45度角度存在,该侧壁分离区跨越90-270度角度存在。优选地,该可断薄壁线由从侧壁上端起垂直向下延伸的上端部和与该上端部相接且朝向逆时针方向一直向下倾斜延伸到下端的倾斜主体部构成。适当的是该倾斜主体部相对于铅垂线具有10-80度的倾斜角度。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容器盖中,由于可断连接薄壁包括在逆时针方向上看逐渐增大壁厚的渐增部,故在围壁分离区中从其上游端起朝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而将围壁与侧壁分离后,尽可能避免施加于围壁的所需断裂力的激变,在分开中的一连串断裂动作时改善使用者的所谓官能。

附图简介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构成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在容器口颈部上的状态的局剖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盖主体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盖主体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盖主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盖主体的仰视图。

图6是以极坐标形式示出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下端部的围壁分离区的视图。

图7是在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的盖主体中作为正面示出过渡区的侧视图。

图8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A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9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B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10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C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11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D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12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E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13是上下颠倒示出在图5中用F表示的角位处的局部剖面的视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合成树脂容器盖上形成的可断薄壁线的局部示意图。

发明实施形式

以下,参照表示依据本发明所构成的容器盖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来更详细说明。

当参照图1来说明时,依据本发明所构成的、总体用附图标记2表示的容器盖由盖主体4及外盖6构成。盖主体4能由像聚乙烯这样的较软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外盖6能由像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这样的较硬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

当主要参见图3来说明时,盖主体4包含覆盖下述容器口颈部的顶面的主体部8、从主体部8垂下的圆筒状侧壁10和围绕侧壁10的圆筒状围壁12。在主体部8的中央限定出通过圆环形可断线14区划出的圆形排出口形成区16。在主体部8的顶面上形成在径向上大致在中间向上延伸的圆筒壁18。在圆筒壁18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公螺纹20。在圆筒壁18的径向内侧且在排出口形成区16的外侧形成向上延伸的圆筒状注出壁22。注出壁22的上端部被径向向外卷边。在排出口形成区16的内侧形成向上延伸的圆筒形配对锁止壁24。在配对锁止壁24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设有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径向外突的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比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略微靠下地设有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径向外突的辅助脊28。在配对锁止壁24的外周面上的辅助脊28的下方,设有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如共同参照图3和图4所理解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6个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关于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及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以后还要说明。在配对锁止壁24的下端部的内侧设有实质上水平的圆形中央壁32,在中央壁32上形成向上延伸的中央伸出轴杆34。

当参照图3至图5来说明时,在主体部8的底面上,在其外周边形成有下垂的圆筒状垂壁36。在垂壁36的外周面的上端部设有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径向外突的第二轴向配对锁止脊38。在垂壁36的外周面的下端部设有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如图4明确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6个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关于第二轴向配对锁止脊38及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以后还将说明。在垂壁36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环形密封壁42。在密封壁42的径向内侧,轴向延伸的外肋44被固定在主体部8的底面和内侧面上。如参照图5所理解地,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4个外肋44。在外肋44的径向内侧,也形成从在可断线14的径向内侧与主体部8的底面相接的根端起径向朝外向下倾斜伸出的环形密封片46,其伸出端在径向上位于可断线14的外侧。密封片46可以比较薄并可弹性变形。在密封片46的径向内侧,轴向延伸的内肋48被固定在中央壁32的底面及配对锁止壁24的内侧面上。如参照图5所理解地,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有4个内肋48。

当主要参照图3和图5来说明时,侧壁10的上端通过圆筒状连接部50连接至主体部8的垂壁36的下端。在侧壁10的下端部的周向规定区域中设有矩形切口52(也参照图10、图11以及图14)。在侧壁10的内周面上形成沿周向延伸的锁止部件54。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锁止部件54是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且沿周向延伸的脊。在形成后述薄壁部的地方(也参照图14)没有锁止部件54。如果希望,锁止部件54也可以是沿周向连续延伸的一个脊或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垂片,但在任一情况下在形成后述薄壁部的地方都没有所述锁止部件。

如图3所示,在围壁12与侧壁10之间设有无底的环形空隙56。以下将提到围壁12与侧壁10的连接。

当参照图5来说明时,在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盖中,从上方看在逆时针方向上(即从下方看的顺时针方向,其是用箭头X表示的方向)依次设有围壁分离区58、过渡区60及侧壁分离区62。在侧壁分离区62的逆时针方向的更下游侧(确切说在侧壁分离区62与围壁分离区58之间)最好存在未分离区64,而围壁分离区58优选跨越20-180度角度存在,过渡区60跨越10-45度角度存在,侧壁分离区62跨越90-270度角度存在,未分离区64跨越45-180度角度存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围壁分离区58跨越84度角度、过渡区60跨越13度角度、侧壁分离区62跨越173度角度、未分离区64跨越90度角度存在。

当主要参照图5及图6和图9来说明时,重要的是在围壁分离区58存在连接围壁12的上端与侧壁10的可断连接薄壁68,可断连接薄壁68包括在逆时针方向上看壁厚渐增的渐增部70。渐增部70优选跨越20-180度角度存在。可断连接薄壁68的顶面在周向上在整个范围实质上是水平的,当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增大时,可断连接薄壁68的底面的位置下移。在渐增部70处,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可从在0.05毫米以下的t1渐增至0.25-0.35毫米的t2。在围壁分离区58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部71,设有未互连围壁12与侧壁10(即不存在可断连接薄壁68)的未连接部71a和虽有可断连接薄壁68但其壁厚t1是恒定的恒定部71b。在恒定部71b的上游端连接至未连接部71b的下游端的同时,恒定部71b的下游端连接至渐增部70的上游端。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未连接部71a跨越36度角度、恒定部71b跨越18度角度、渐增部70跨越30度角度存在。如果希望,也可以没有未连接部71a和/或恒定部71b。即,可断连接薄壁68可以在围壁分离区58的整个范围内形成,而且渐增部70也可以在逆时针方向上看从围壁分离区58的上游端起形成。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围壁分离区68(确切说是围壁分离区68中的除去未连接部71a的部分)中,将围壁12的上端与侧壁10互连的多个可断连片66也在周向上间隔设置。

当与图5一起参照图2来继续说明时,在围壁分离区58的逆时针方向上游端,在围壁12上形成从下端向上延伸的缝7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围壁12中的未分离区64的逆时针方向下游端部除了位于其上端部的残留部74外被切出大致呈矩形的切口,残留部74可做到向下截面呈L形的薄壁(也参照图8)。因此,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缝72的下游侧的围壁12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的上游边缘的上端部通过可断连接片76被连接至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缝72的上游侧的围壁12的逆时针方向下游边缘的上端部即残留部74。如参照图5所明确理解地,可断连接片76的壁厚小于薄壁化的围壁12的残留部74的壁厚。当参照图2及图5继续说明时,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缝72的下游侧,在围壁12上形成从下端向上延伸的辅助缝78,在逆时针方向上看地在缝72与辅助缝78之间限定出捏持部79。如果希望,残留部74沿轴向看不是位于围壁12的上端部而是可形成在围壁12的下端部或中间部上,在残留部74沿轴向看形成在围壁12的下端部或中间部的场合下,将残留部74和在逆时针方向上在缝72的下游侧的围壁12的逆时针方向的上游边缘相接的可断连接片76也在轴向上看位于围壁12的下端部或中间部。当参照图5及图9来说明时,在围壁12的内周面上,形成在邻接的可断连片66之间从上端向下端沿轴向连续延伸的肋80。肋80和可断连片66设置在沿周向看彼此不同的位置。

当主要参照图5及图7来说明时,在过渡区60及侧壁分离区62,侧壁10的上端通过沿周向连续延伸的可断连接薄壁82被连接至主体部8。可断连接薄壁82通过局部缩小圆筒状连接部50的外径来限定(对比参照图9和图10)。

当主要参照图5、图7及图14来说明时,还在过渡区60中,在侧壁10上形成至少一部分在逆时针方向上朝下倾斜延伸的可断薄壁线84的同时,在可断薄壁线84的逆时针方向下游侧,侧壁10与围壁12牢固连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过渡区60中,通过局部增大侧壁10的内径所限定的且在逆时针方向上朝下倾斜延伸的薄壁部86形成在侧壁10上(也参照图10及图11)。如参照图14所明确理解地,薄壁部86大致呈平行四边形,在逆时针方向上游端的上端与侧壁10的上端整合的同时,逆时针方向下游端的下端与侧壁10的下端整合。这样,侧壁10与围壁12牢固连接的区域88包括薄壁部86的一部分,可断薄壁线84通过薄壁部86的未连接侧壁10与围壁12的部分(在图14中用淡墨表示的部分)来限定。

当参照图14来更详述上述区域88时,区域88具有在过渡区60的逆时针方向上游端的略下游侧的位置从侧壁10的上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线边缘88a、与第一直线边缘88a的下端相接地在逆时针方向上朝下倾斜且与薄壁部86平行延伸的倾斜侧边缘88b。区域88还具有在侧壁分离区62的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与倾斜侧边缘88b的逆时针方向下游端相接地向下隆凸弯曲的且其拐点与侧壁10的下端整合的U形边缘88c、与在U形边缘88c的逆时针方向下游侧的上端相接地沿轴向看一直向上竖直延伸到锁止部件54的上端位置的第二直线边缘88d。因为侧壁10的区域88比侧壁10的薄壁部86更刚硬,故在过渡区60中薄壁部86沿区域88的周边更易断裂。不过,可断薄壁线84由在薄壁部86沿第一直线边缘88a从侧壁10的上端向下垂直延伸的上端部84a和与上端部84a相接地沿倾斜边缘88b朝向逆时针方向向下一直倾斜延伸到侧壁10下端的倾斜主体部84b构成。倾斜主体部84b最好相对于铅垂线具有10至80度的倾斜角度,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具有45度的倾斜角度。如果希望,代替将薄壁部86制成包含上述区域88的一部分的平行四边形,不包含上述区域88地可以是沿第一直线边缘88a及倾斜边缘88b还有U形边缘88c的外周的形状,但在薄壁部呈这种形状的情况下,形成薄壁部的成型模的形状变得复杂,由此使制造过程变得复杂,恐怕制造成本会增加。

在未分离区64,侧壁10与围壁12牢固连接,将主体部8与侧壁10互连的圆筒状连接部50上未形成可断连接薄壁(对比参照图12和图13)。

当参照图1继续说明时,外盖6包括圆形顶壁90、从顶壁90的外周边缘下垂的圆筒状裙壁92。在顶壁90的内表面的径向外侧形成下垂的圆筒状垂壁94。在垂壁94的内周面的下端部设有母螺纹96。在垂壁94的内周面的上端部,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多个肋98(省略细节图),在各肋98的下端形成凸肩面100。在顶壁90的内表面的径向内侧,形成有下垂的圆筒状锁止壁102。在锁止壁102的内周面的下端部设置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径向内突的第一轴向锁止脊104。在锁止壁102的内周面上的第一轴向锁止脊104的下方,设置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尽管省略了图示,但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6个并与设于盖主体6上的各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配合。即,当相对于盖主体4使外盖6顺时针转动时,设于外盖6上的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弹性越过设于盖主体4上的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而当相对于盖主体4使外盖6逆时针转动时,设于外盖6上的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受到设于盖主体4上的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的限制。在顶壁90的内面上也形成有在垂壁94与锁止壁102之间下垂的筒状阻流片108及筒状補助密封片110。

在裙壁92的下端部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可断线112,裙壁92被分为在可断线112上方的主体部92a和在可断线112下方的显窃启裙部92b。沿轴向看,可断线112最好位于与垂壁94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在其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防止搭在裙壁92的主体部92a的外周面上的手指滑动的凸条(凹凸形状)114。在显窃启裙部92b的内周面的上端部设置有沿周向连续延伸且径向内突的第二轴向锁止脊116。在显窃启裙部92b的内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尽管省略了图示,但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设置多个,各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与设置在盖主体6上的各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配合。即,当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设于外盖6上的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弹性越过设于盖主体4上的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而当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设于外盖6上的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受到设于盖主体4上的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的限制。

如上所述的盖主体4和外盖6能如此相互组装,在外盖6嵌装于盖主体4的状态中从上方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外盖6,使盖主体4的公螺纹20与外盖6的母螺纹96螺纹接合。此时在如上所述地使规定夹具作用于盖主体4的外肋44和内肋48而限制盖主体4相对于外盖6的转动的状态中进行。当相对于盖主体4使外盖6在上述方向转动而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降低时,在外盖6上的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弹性越过盖主体4上的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的同时,外盖6上的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也弹性越过盖主体4上的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因此,外盖7相对于盖主体4的转动没有被第一周向锁止部件30与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110的配合以及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与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的配合所限制。当将外盖6的母螺纹96与盖主体4的公螺纹20螺纹接合来组装盖主体4与外盖6时,设于外盖6的锁止壁102上的第一轴向锁止脊104弹性越过设于盖主体4的配对锁止壁24上的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并被卡止在其下方,而设于外盖6的裙壁92上的第二轴向锁止脊116弹性越过设于盖主体4的垂壁36上的第二轴向配对锁止脊38并被卡止在其下方。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直至形成在其垂壁94上的凸肩面100抵靠盖主体4的圆筒壁18的顶面。这样一来,外盖6被安装在盖主体4上。在外盖6安装于盖主体4的状态中,如图1所示,外盖6的辅助密封片110的外周面紧贴盖主体4的注出壁22的上端部的内周面。

如上所述组装的容器盖2相对于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容器口颈部120被强制降低直至图1所示状态,由此安装在容器口颈部120上。这样一来,形成在盖主体4的侧壁10的内周面上的锁止部件54弹性越过形成于口颈部120的外周面上的锁止爪122且被卡止在这里,盖主体4被固定在口颈部120上。而且,使盖主体4的密封壁42进入口颈部120内,口颈部120由此被密封。

在消耗容器的内容物时,手指搭在外盖6的裙壁92上使安装在盖主体4上的外盖6在从上方看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当相对于盖主体4在上述方向转动外盖6时,形成在外盖6的垂壁94上的母螺纹96与形成在盖主体4上的公螺纹20的螺纹接合被解除,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上升。此时,设于外盖6的锁止壁102上的第一轴向锁止脊104卡止在设于盖主体4的配对锁止壁24上的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上,从而限制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上升,与此同时,设于外盖6的锁止壁102上的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卡止在设于盖主体4的配对锁止壁24上的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上,从而限制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的转动。因此,当在上述方向上进一步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时,通过第一轴向锁止脊104及第一轴向配对锁止脊26和第一周向锁止部件106及第一周向配对锁止部件30,应力被传递至在主体部8上所限定的可断线14且集中于此,这种力造成可断线14断裂而形成排出口。当在可断线14断裂而在盖主体4的主体部8上形成排出口之后在上述方向上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进一步转动时,排出口形成区16与主体部8的其它部分分离,排出口形成区16与外盖6一起相对于盖主体4上升。当排出口形成区16从主体部8的其它部分上被除去时,密封片46因弹性弯曲而移到上述其它部分的上方。

当在上述方向上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而进一步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上升时,设于外盖6的裙壁92上的第二轴向锁止脊116卡止在设于盖主体4的垂壁36上的第二轴向配对锁止脊38上而限制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的上升,与此同时,设于外盖6的裙壁92上的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卡止在设于盖主体4的垂壁36上的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上而限制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因此,当在上述方向上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进一步转动时,通过第二轴向锁止脊116及第二轴向配对锁止脊38和第二周向锁止部件118及第二周向配对锁止部件40,应力被传递至设于裙壁92的可断线112并集中于此,这种力造成可断线112断裂。在这样做之后,主体部92a在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而脱离盖主体4,留下显窃启裙部92b,由此露出形成在盖主体4的主体部8上的排出口,可通过这种排出口排出内容物。

在所需量的内容物的排出结束之后,将外盖6嵌装于盖主体4上,接着,从上方看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地使形成在外盖6的垂壁94的内周面上的母螺纹96与形成在盖主体4的圆筒壁18的外周面上的公螺纹20螺纹接合,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降低。当在上述方向上相对于盖主体4转动外盖6地使外盖6相对于盖主体4降低时,尽管省略了图示,但密封片46抵接主体部8的上述其它部分的顶面而阻止朝向排出口形成区16的下方移动,同时,形成在主体部8上的排出口被关闭。这样一来,与盖主体4分离的盖6被再次安装在盖主体4上。

在耗用完容器内容物之后,为了所谓的废物分别回收,使整个容器盖脱离容器口颈部120。此时,在围壁分离区58的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夹住在围壁12的上游端部71所限定的捏持部79地向上或径向向外强迫捏持部79,可断连接片76可断裂。接着,径向向外且朝向逆时针方向强迫捏持部79,使围壁12脱离侧壁10。这样一来,在围壁分离区58,对连接围壁12和侧壁10的可断连片66及可断连接薄壁68施加拉伸应力,使它们从靠近捏持部79的部位起沿逆时针方向依次破断。

在本发明的容器盖中,由于可断连接薄壁68包括在逆时针方向上看壁厚渐增的渐增部70,故在围壁分离区58中从其上游端起朝向逆时针方向破断可断连接薄壁68而将围壁12与侧壁10分离之后,尽可能避免施加于围壁12上的所需断裂力的激变,在分开中的一连串断裂动作时使用者的所谓官能变好。

接着,当径向朝外且朝向逆时针方向强迫捏持部79而使围壁12脱离侧壁10时,在过渡区60中将主体部8与侧壁10互连的可断连接薄壁82被破断的同时,形成在侧壁10上的、至少一部分向下地在逆时针方向上倾斜延伸的可断薄壁线84被破断。关于可断薄壁线84的断裂,参照图14来更详细说明。可断薄壁线84的上端部84a最先断裂,这是因为上端部84a在逆时针方向上看局部做成薄壁而应力集中。接着,以上端部84a的破断为起点,倾斜主体部84b沿区域88的倾斜边缘88b断裂。此时,因为刚性较高的区域88包含刚性较低的薄壁部86的一部分,故可在区域88和薄壁部86之间良好施加剪切力,能顺利实现可断薄壁线84的倾斜主体部84b的断裂。这样一来,侧壁10能在上下方向被破断。于是,由于侧壁10和围壁12在可断线84的逆时针方向下游侧牢固相连,故侧壁10与围壁12一起被径向向外移动。

接着,当径向向外且朝向逆时针方向强迫捏持部79而使围壁12脱离侧壁10时,在侧壁分离区62中,在过渡区60后接着破断将主体部8和侧壁10互连的可断连接薄壁82,侧壁10与围壁12一起被径向向外移动,形成在盖主体4上的锁止部件54至形成在容器口颈部120上的锁止爪122的卡止被逐渐解除。可断连接薄壁82的破断因到达未分离区64而停止。在可断连接薄壁82的破断结束后,借助锁止部件54的至容器口颈部120的卡止被充分削弱,因此缘故,以在未分离区64中的围壁12为轴地向上强迫其它区域的围壁12,由此能足够轻易地自容器口颈部120脱离整个盖主体4。

实施例

注射模制成形根据如图1至图14所示的形式的、名义直径为33毫米的聚乙烯制容器盖。在围壁分离区58的渐增部70处,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被设定为在逆时针方向上从t1=0.05毫米至t2=0.30毫米渐增。在过渡区60中,可断连接薄壁82的径向壁厚被设定为0.05毫米,可断薄壁线84的薄壁部86的径向壁厚被设定为0.25毫米(参照图10及图11)。

上述容器盖被安装在具有如在图1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口颈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容器口颈部上。随后,在围壁分离区58的逆时针方向上游端部,夹持在围壁12的上游端部71所限定的捏持部79地向上或径向向外强迫它,如上所述地使容器盖脱离容器口颈部。此时,在围壁分离区58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下游端的断裂力、即在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为t2的位置上的可断连接薄壁68的断裂力为15牛顿,在过渡区60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的断裂力、即用于同时使可断连接薄壁82以及薄壁部86破断的断裂力为25牛顿。因此,在围壁分离区58的下游端和过渡区60的上游端施加至围壁12的所需断裂力的变化为10牛顿。

对比例

除容器盖的可断连接薄壁68的壁厚按照t1=0.05毫米恒定设置(即未设有渐增部70)外,形成与上述实施例的容器盖相同的形式的容器盖,该容器该被安装在与装有上述实施例的容器盖的容器相同形式的容器口颈部上。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一样使容器盖从容器口颈部脱离。此时在围壁分离区58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下游端的断裂力、即可断连接薄壁68的断裂力为5牛顿,在过渡区60的在逆时针方向上看的上游端的断裂力与上述实施例一样为25牛顿。因此,在围壁分离区58的下游端和过渡区60的上游端施加在围壁12上的所需断裂力的变化为20牛顿。

附图标记说明

2:容器盖

4:盖主体

6:外盖

8:主体部

10:侧壁

12:围壁

58:围壁分离区

60:过渡区

62:侧壁分离区

64:未分离区

66:可断连片

68:可断连接薄壁

70:渐增部

106:容器口颈部

108:锁止爪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垃圾投放口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